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对诊治乙肝的临床价值研究

合集下载

HBVDNA定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HBVDNA定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技 术 检 测 HB DNA 量 , RF A法检 测 乙 肝 病 毒 标 志 物 含 量 , V 含 T I 旨
在 探 讨 HB DNA 各 病 毒 标 志 物 、 功 能 之 间 的关 系 , 乙 肝 的 V 与 肝 为
剂 由上 海 科 华 生 物 技 术有 限 公 司提 供 。 功 能生 化 指 标 检 测 所 用 肝
来 判 断肝 功 能 受 损 的程 度 。 【 键 词 】H VD 乙肝 病毒 标志 物 聚合酶 链反 应 时间分 辨 免疫 荧光 法 关 B NA
【 图 分 类 号 】R 1 中 51
I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6 4 0 4 (0 10 () 0 5 -0 文 1 7 - 7 22 1 )1c- 0 7 2
2. HB 3 VDNA与肝 功 能 的关 系
表 1 乙肝 病 毒标 志 物 定量 与 H V N 的相 关 分析 BD A
检 测 结 果 用 常 用 对 数 检 验 , 何 均 数( ) 5 2 4 。 几 G 为 .8 3
2 2 乙肝 病 毒 标志 物 定 量 与HB N . VD A的 关 系 通 过 对 两者 进 行 S e r n p a ma 相关 检 验 , 果 见表 l 结 。
提 供 Walc 2 5 自动时 间分 辨 免 疫 荧 光 分 析 仪 , 剂 由广 州达 l 13全 a 试 瑞 抗 体 工程 技 术 有 限 公 司提 供 。 V NA定量 检 测 采用 F - C HB D Q P R 法 , 器 是 由瑞 士Ro h 公 司生 产 的L g ty l 光 定量 检 测 仪 , 仪 ce ih c c 荧 e 试

床医Biblioteka 学 Cl RI El L H A 0 E N D A NF GM C

HBVDNA定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HBVDNA定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HBVDNA定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的相关性分析作者:张国庆白娜田巧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指标的关系。

方法对697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HBVDNA含量,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含量,并同步进行肝功能监测。

结果结果显示HBsAg、HBeAg与HBVDN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3、0.516,P<0.05,HBsAg、HBeAg与HBVDNA呈正相关。

HBVDNA与肝功能损害指标ALT、AST、PAB、ALB、TBIL、PT不存在相关性,P>0.05。

结论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与HBVDNA载量之间及各病毒标志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BsAg、HBeAg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但不能用病毒量的多少来判断肝功能受损的程度。

【关键词】 HBVDNA 乙肝病毒标志物聚合酶链反应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中图分类号】 R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1)01(c)-0057-02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是我国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准确、迅速的诊断对乙肝的治疗和预后极为重要。

本研究采用先进的FQ-PCR技术检测HBVDNA含量,TRFI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含量,旨在探讨HBVDNA与各病毒标志物、肝功能之间的关系,为乙肝的临床诊断、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及疗效观察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97份血清标本均为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我院门诊及肝病科的乙型肝炎患者,其中包括急性肝炎74例,慢性乙肝轻度77例,慢性乙肝中度98例,慢性乙肝重度117例,肝硬化149例,亚急性重症肝炎23例,慢性重症肝炎159例,排除有重叠感染及合并可影响肝功能的其他肝病和疾病病例。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Abstract】Objective 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申请做乙肝两对半的血清样本204例,进行定量TRFIA法和定性的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

结果两种检测方法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各项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乙肝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可以检出低水平复制的标本,避免漏检,可以解决隐源性肝炎HBV标志物的诊断难题;量化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指标对临床诊治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应用价值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感染率较高的国家10%以上为乙肝携带者,感染率非常高,而低浓度在人群中的分布率为0.53%。

目前采用标记免疫学方法检测乙肝病毒(HBV)五项血清学指标是诊断HBV感染的主要手段。

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只能定性测定,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 resolved fluoroimmuno assay,TRFIA)技术是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1],是一种能定量检测HBV标志物新的检测方法,为了能够全面了解乙肝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进行了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取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申请做乙肝两对半的血清样本204例。

其中男124例,女80例;年龄14~68岁。

1.2 标本采集对204例采集晨起空腹肘静脉血3 ml,于当日分离血清,-70度保存,并于24 h内检测。

1.3 仪器TRFIA法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仪,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Anytest 2000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试剂由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ELISA法采用An-thos2010/HT酶标分析仪以及美国Abbouu公司生产的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TRFIA法试剂由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乙肝血清原标志物不同模式组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的关系。

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5项,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v-dna定量,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经fq-pcr检测,580份标本有hbsag标志物组成模式组4组,检出hbv-dna总阳性率占60.52%,其中hbsag、hbeag、hbcag、hbcab阳性模式组(大三阳)hbv-dna阳性占95.13%,hbsag、hbsab、hbcab、阳性模式组(小三阳)dna阳性占27.08%。

hbsag、hbeag阳性模式组dna阳性占91.67%,“hbsag、hbcag”模式组hbv-dna阳性率为48.21%。

全阴模式组和“hbsab、hbeab”阳性模式组hbv-dna检出阳性率为0。

结论:血清中有hbsag标志物组成模式组均存在hbv-dna阳性检出率,大三阳模式组其hbv-dna阳性检出率高,将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结合检测有利于病毒性肝炎乙型的诊断,判断传染性强弱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关键词】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dna; elisa; fq-pcr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9-0081-02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病毒感染之一。

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域,一般人群的感染率为9.09%[1]。

急性乙肝有20%会转化为慢性乙肝,进而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传统用elisa方法检查发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fq-pcr已广泛应用于hbv的感染检测和诊断,其结果反应体内hbv-dna的拷贝数,具有快速、准确、特异等特点。

笔者就这两种方法对200例不同乙肝感染模式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乙肝患者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HBV—DNA定性、定量关系的分析

乙肝患者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HBV—DNA定性、定量关系的分析
H V—N 检 查 结 果 进 行 预 估 , 量 做 到 有 的 放 B DA 尽 矢 J 0 8年 6月 ~ 0 1年 6月 , 。20 21 我们 对 280例 0 乙型 肝炎 患者 H V 与 H V D A检测 结果进 行 了 Bm B .N
分析 。现 报告 如下 。 1 资料 与方法
份, 同时进行 H V B m与 HB - N V D A定 量检测 。 12 H V . B m检测 方 法
A 、 c b阳 性 ) 9 b HBA 85份 ( 2组 ) 三 抗 体 阳性 ( . , HB
s b H e b HB A ) 9 A 、 B A 、 c b 3 6份 ( 3组 ) HB A 、 B A , eb H cb
华 生物工 程实 业有 限公 司 提供 , 作 严 格按 说 明书 操
个 , 低检{ 限 5x 0 拷 贝/ L 最 贝 4 1 m 。
14 统 计学 方法 . 采用 S S 1 . P S 3 0统计 软件 。计量 数据 用 ± 表示 , 问 比较 采用 t s 组 检验 。组 问率 的 比较 采用 检 验和 Fse 确切 概 率法 。P≤0 0 为 i r h .5 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
之间的关 系。方法
D A荧光定量测定 ( Q P R)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 F -C ,
8 5份 ( 9 2组) 三抗体 阳性 36份( ) 全 阴性 19份 ( 1组) , 9 3组 , 3 1 。1组 H V—N B D A阳性 88份 ( 9 3 % ) 平均 病毒 9 8 .5 , 载量为 4 9X1 贝/ L 2组 H V D A阳性 20份 ( 67 %) 平均病毒载量为 3 6 0 拷 贝/ L 3组 HB — . 拷 0 m ; B —N 0 1 .6 , .2X1 m ; V D A阳性 5 (2 6 ) 平均病毒载量为 3 6 拷 贝/ L 1 N 0份 1 .% , .9X1 0 m ;1组有 2份 ( . %) V D A阳性 , 14 HB — N 平均病 毒载

检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浅析

检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浅析

检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浅析作者:车梦楠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58例经我院确诊的乙肝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体内血清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含量,比较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量之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组与HBsAg+/HBeAg+/抗-HBc+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16/16)与95.45%(84/88),HBV-DNA对数值分别为7.85±2.12拷贝数/ml和7.08±2.65拷贝数/ml;27例HBsAg+/HBc +组、85例HBsAg+/抗-HBe+/抗-HBc+组、11例抗-HBs +/抗HBe+/抗-HBc +组、8例抗-HBe +/抗-HBc+组、23例抗-HBs+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96%、52.94%、37.50%、27.27%、4.35%;结论:乙肝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与血清标志物存在相关性;同时进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与HBV-DNA定量检测能较准确直接地反应病毒复制程度及传染强度,对于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HBV-DNA【中图分类号】R4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87—02乙型肝炎是一种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累及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病症疾病,常用的诊断指标有HBV-DNA与血清标志物(乙肝二对半)。

为探讨乙肝患者体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本文选择258例乙肝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其血清HBV-DNA的含量,旨在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数据。

乙肝五项、HBV-DNA定量及乙肝前S1抗原联合检测用于诊断乙肝的临床价值分析

乙肝五项、HBV-DNA定量及乙肝前S1抗原联合检测用于诊断乙肝的临床价值分析

乙肝五项、HBV-DNA定量及乙肝前S1抗原联合检测用于诊断乙肝的临床价值分析刘佩;赵旭鸿【摘要】目的分析乙肝五项与病毒(HBV)前S1抗原及病毒DNA的相关性,并探讨联合检测对乙肝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门诊部和住院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HBsAg阳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前S1抗原和乙肝五项,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HBV-DNA水平,对比分析不同模式下前S1抗原的表达水平和HBV-DNA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乙肝前S1抗原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在不同HBV-M 模式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①+③+⑤+组中HBV-DNA阳性拷贝数较高,多数高于105 copies/mL;而①+④+⑤+、①+②+、①+③+、①+④+和①+⑤+组的前S1+与前S1-组相比,其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前S1抗原在HBeAg+组中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前S1抗原在HBV-DNA+组中阳性率明显高于在HBV-D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前S1抗原与HBV-DNA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前S1抗原可较好反映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的情况,将前S1与乙肝五项和HBV-DNA进行联合检测可较早发现较低水平病毒的感染,其可作为抗病毒疗效的评判指标,对乙肝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年(卷),期】2016(023)011【总页数】4页(P1275-1278)【关键词】乙肝两对半;DNA;前S1抗原;乙肝病毒;临床诊断【作者】刘佩;赵旭鸿【作者单位】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90;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目前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并且不同的地区其流行性有很多差异,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球的乙肝携带者已达3.5亿,其携带率高达5%[1-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肝功能状态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1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HBVM,拜尔560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血清HBV-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一定关系,HBeAg阳性者HBV DNA均阳性,且为高水平复制,HBeAg阴性/抗-Hbe阳性者仍有HBV复制,且单抗-HBs 阳性、单抗-HBc、抗-HBs和抗-HBc阳性均可检出低水平的HBVDNA,HBV DNA 含量的高低与ALT无相关关系。

结论血清HBV DNA含量与HBeAg有一定的相关性,但HBeAg阴性者病毒未完全停止复制,HBV-DNA可真实反映HBV复制;血清HBV-DNA与ALT无相关关系。

标签:肝炎病毒;乙型;DNA;PCR;荧光定量近年建立的荧光PCR方法,为定量观察病毒提供了一个灵敏的检测方法,本院用这一方法检测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现将临床资料齐全的血清HBV-DNA水平与HBVM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肝功能状态的关系作一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2013年3月~6月住院及门诊的各型肝炎患者,共173例,男128例,女45例,年龄12~62岁,平均(31.9±10.7)岁。

诊断与分型均符合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1],其中慢性肝炎143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化20例,慢性重型肝炎10例,排除重叠或混合感染的病例。

1.2方法1.2.1 HBV-DNA定量检测试剂盒购于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由专人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试剂盒的灵敏度为103copies/ml,仪器采用罗氏公司定量PCR仪,依据Taqman原理对模板DNA进行实时在线定量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对诊治乙肝的临床价值研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对诊治乙肝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50例,根据乙肝血清标志物将其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为抗-HBc阳性、HBeAg、HBsAg,共14例;B组为抗-HBc阳性、抗-HBe、HBsAg,共29例;C组为抗-Hbe阳性、HBsAg,共9例。

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A、B、C三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74.1%与55.5%。

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分别为(60.6±15.2)×107copies/mL、(37.8±13.4)×107copies/mL与(22.3±8.2)×107copies/mL。

结论: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无法对乙肝病毒在机体内的复制情况作出明确的判断,易出现漏诊与误诊。

而HBV-DNA定量检测可有效避免上述弊端,可对病毒在机体内的复制情况作出明确的诊断,降低漏诊与误诊几率。

因此HBV-DNA定量检测对诊治乙肝病毒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标签:乙肝血清标志物;HBV-DNA定量检测;乙肝;价值
乙型肝炎是指由乙肝病毒(HVB)感染所引发的一类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临床诊断方法包括乙肝血清标志物诊断与HBV-DNA定量检测[1]。

临床上对于该两种诊断方法的选择存在一定的争议。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即对该两种诊断方法对于乙肝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5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其中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龄为25~65岁,平均(44.8±3.4)岁。

根据乙肝血清标志物对患者进行划分,其中A组为抗-HBc阳性、HBeAg、HBsAg,共14例;B组为抗-HBc阳性、抗-HBe、HBsAg,共29例;C组为抗-Hbe阳性、HBsAg,共9例。

1.2 方法
1.2.1 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以酶联免疫法检测抗-HBe、抗-HBc、抗-HBs、HBsAg、HBeAg等五项。

1.2.2 HBV-DNA定量检测诊断仪器与试剂为Option DNA Engine型PCR增仪口荧光定量HBV-DNA试剂盒,选择荧光定量检测法PCR。

所有步骤严格按照相关说明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三组患者HBV-DNA定量与HBV-DNA定量检测的阳性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果
对患者行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检测结果详情如表1所示。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主要因人体遭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发,可对患者肝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2]。

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目前乙型肝炎感染人数高达1亿多,且目前乙肝的治疗尚无规范化的方案,成为临床上十分棘手的问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用于乙肝病毒的检测方法不断的增多,其中以乙肝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定量检测最为常用。

在这两种检测方法中,又因为HBV-DNA定量检测可对病毒核酸复制情况进行明确的展示,且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因此更加受到医师与患者的亲睐,其运用也更加的广泛。

与此同时,HBV-DNA定量检测仍在不断的规范与完善,在扩增过程中,其均在闭管中进行,可有效降低污染几率,使得检测结果更加的准确。

目前,大部分医院已将该项诊断方法运用至感染性病原体的医学检测中,可见HBV-DNA定量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对于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若反应HBsAg为阳性,其仅可表明患者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无法对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作出明确的诊断[3]。

虽HBeAg在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中可以体现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但实际过程中,不排除HBeAg是否产生和乙型肝炎病毒突变情况,因此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无法对乙型肝炎患者受病毒感染的情况作出明确的诊断,和无法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

由此可见,较HBV-DNA定量检测而言,乙肝血清标志物检验特异性不强,往往易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4]。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行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A组100%、B组74.1%及C组55.5%。

三组患者的HBV-DNA定量检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结果说明,HBV-DNA与HBeAg阳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若HBeAg转阴,其并不能说明乙肝病毒的复制停止,仅可说明其复制过程减弱。

行HBV-DNA检测将不会出现明显下降情况。

综上所述,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无法对乙肝病毒在机体内的复制情况作出明确的判断,易出现漏诊与误诊。

而HBV-DNA定量检测可有效避免上述弊端,可对病毒在机体内的复制情况作出明确的诊断,降低漏诊与误诊几率。

因此
HBV-DNA定量检测对诊治乙肝病毒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东立.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对诊治乙肝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学,2013,19(5):791-792.
[2]龚杰,刘柏林,方艳秋,等.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前S1抗原、HBV-DNA 与血清标志物之间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9):1634-1637.
[3]赵再英.HBV-DNA乙肝患者的检测结果观察与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26):8,10.
[4]王莉萍,屈雪琴,郎玉霞,等.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ELISA 检测乙肝两对半700例样本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5(8):22,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