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测试题

合集下载

3-初三化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3-初三化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 個小題)1、能聞到花香の原因是()A.分子の品質很小B.分子間有間隔C.分子在不斷運動D.分子由原子構成2、分子和原子の本質區別是()A. 分子の品質大,原子の品質小B. 分子の體積大、有間隔,原子の體積小、無間隔C. 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のD.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3 、下列說法正確の是()A.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の一種粒子B.物質熱脹冷縮是由於分子の大小隨溫度發生改變C.原子是化學變化中の最小粒子D.氧氣是由氧原子構成の4、下圖實驗不能說明の是()A.分子很小B.分子不停地運動C.構成物質の微粒不同,性質不同D.化學反應の實質是分子破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結合成新分子5、下列關於原子の敘述正確の是()A. 原子是不能再分の粒子B. 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のC. 一切原子の原子核都由質子和中子構成D. 原子核內質子數必等於核外電子數6 、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最先確立了原子學說,他の中心論點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の粒子;②原子是微小の實心球體;③同種元素の原子,其性質和品質都相同。

而現代科學實驗表明同種元素の原子內部有相同の質子數和不一定相同の中子數。

從現代の觀點看,你認為道爾頓の三個論點中,不確切の是()A. ①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7 、已知銫-137の質子數為55,中子數為82,下列有關銫-137の說法正確の是()A.銫-137原子の核外電子數為82B.銫-137の相對原子品質為137 gC.銫-137原子の核電荷數為55D.銫-137屬於非金屬元素8 、下列元素符號和名稱書寫都正確の是()A. 碳CB. 鈉NeC. 貢Hg D .鋁AL9 、如右所示是元素Xの一種粒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の是()A.XB.C.該粒子の核電荷數為18D.該粒子可表示為X+10 、分析各組微粒結構示意圖,與表示の意義一致の是()A.都屬於陽離子B. 都屬於陰離子C. 都屬於一種原子D. 都屬於金屬元素二、填空題11、地殼中含量最多の前四種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排列依次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7934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79343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满分50分)一、填空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A.水空气B.自来水氧气C.矿泉水冰水混合体D.高锰酸钾双氧水2.电解水的反应属于下列哪种类型()+Y→XY →X+Y+MN→M+XN +MN→XN+MY3.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D.分子从静止变成运动状态4.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5.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是()①质量甚微;②体积甚小;③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④在化学变化中可分;⑤粒子间有间隔;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⑥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过氧化氢D.液态空气7.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A.观察水的颜色B.闻水的气味C.品尝水的味道D.用肥皂水,易起泡的产软水,不易起泡的是硬水8.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和氦气B.氢气和空气C.氢气和氮气D.氢气和二氧化碳9.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氧原子B.氧气C.氧分子D.氧元素年我国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下列用水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①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④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⑤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二、填空题 (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1.水、水蒸汽和冰都是由构成的,保持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只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D.洁净的空气C解析:C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等;故A错误;B、只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故B错误;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就是只有一种物质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NaOH溶于水放热——离子扩散过程吸收的热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B.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间隔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白磷、红磷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磷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解析:BA、NaOH溶于水放热,是因为离子扩散过程吸收的热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故解释正确;B、金属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故解释错误;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含有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等不同种分子,故解释正确;D、白磷、红磷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磷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解释正确;故选:B。

3.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变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C.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D.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D解析:D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质量和数目不变,且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则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变,说法正确,故A项错误;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故B项错误;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则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说法正确,故C 项错误;D、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化合物,但混合物中可能含有一种元素,比如: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说法错误,故D项正确;答案:D。

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1.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_____(2)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

(填最简整数比)(3)由该图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

解析:H2O3:2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反应的质量比;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区别。

由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

(1)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2)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3):44=3:22;(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点睛】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是解此类题的常用方法。

2.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

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A和B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

(4)参加此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

解析:N2置换反应氧分子和氨分子破裂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和氮分子 3: 4【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O2+4NH36H2O+2N2;(1)由微粒的构成可知,D的化学式为:N2 ;(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A和B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本质是:氧分子和氨分子破裂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和氮分子;(4)由方程式可知,参加此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3:4。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发现了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一个OH- 有9个电子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现有27g金属铝,则这些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有A.5.02×1025B.6.02×1023C.6.02×1026D.5.02×10223.如图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B.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C.碘原子的中子数为53D.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4.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B.证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5.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甲、乙属于同种元素C.乙表示阴离子D.丁中x=86.下列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A.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只有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③④都属于阴离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7.A原于与B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碳12原子与B原子的质量比为c:d,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2ad/bcB.bc/12adC.12ac/bdD.ad/12ac8.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A.钠B.镁C.铝D.铁9.现有质量相同的铁、铜、银三块金属,其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铁、铜、银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56、64、108)()A.铁B.铜C.银D.一样多10.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B.C.D.1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初三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1、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
A.用口杯接水刷牙B.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D.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体B.食盐水C.海水D.汽水
3、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
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指的是( )A.离子 B.原子 C.分子 D.元素2.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H——3个氢元素B.O ——1个氧分子C.Na——1个钠原子D.Mg+2——1个镁离子3.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5.微粒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下列对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仅有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C.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HCl也是由离子构成的D.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6.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A.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B.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C.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7.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八月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D.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8.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实验用隧道显微品红加入水酚酞溶液变水不容易被现象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红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解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大小不同9.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B.该元素符号为Mg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10.钾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期末自我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期末自我测试题含答案

课题.1分子和原子1.(多选)如图所示,表示构成气体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实心圆圈和空气圆圈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示意图判断,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C )2.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C )A.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以上说法都不对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D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4.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D )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5.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B )A.不同的质量B.相同的化学性质.C.不同的化学性质D.相同的物理性质6.有人通过闻花的气味就能判断花的品种和产地,人们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7.出自宜宾的“五粮液”是闻名世界的美酒。

只要你走进“五粮液”厂区就可以感受到美酒的醇香气息,这是因为( B )A.原子在不停运动B.分子在不停运动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水和冰中含有相同的分子B.分子才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C.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9.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 )A.分子的种类B.分子的数目C.原子种类D.原子数目10.给水通电,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对此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11.分子是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水和冰;水和二氧化碳是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
A、液态空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锰
D、水
2、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 、氢原子
B 、氧原子
C 、水分子
D 、水原子
3、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其主要论点有: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②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③同类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从现代观点看,这三点不正确的是
A、②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再发生改变
C、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5、一个离子转变为原子,发生的变化是
A、失去一定数目的电子
B、得到一定数目的电子
C、不得电子也不失电子
D、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
6、一种微粒的原子核内含有n个质子,核外共有n+1个电子,则该粒子一定属于
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7、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吨的贫铀弹,不少当地人因此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

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

这种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则中子数应为
A、146
B、92
C、136
D、23
88、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则实际质量为2a克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克
B、24
C、2a
D、
29、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⑴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⑵所有氢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⑶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⑶
B、只有⑴⑶
C、只有⑵⑶
D、有⑴⑵⑶
10、人们常用形象的图式来描述物质世界( )
例如:水的电解可表示为:可见,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可能有变化的是
A、原子的数目
B、分子的数目
C、原子的种类
D、分子的种类
11、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原子的是()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2、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微粒可分的是()
A、蒸发氯化钠溶液后,有固体析出
B、干冰升华形成二氧化碳气体
C、水通电可以收集到氧气和氢气
D、水蒸气冷凝为水
13、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B、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D、它们含有不同的分子数目
14、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1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之间去了
C、分子被破坏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D、分子间隔变小
16、下列物质由一个分子构成的是()
A、糖水
B、食盐水(氯化钠溶液)
C、海水
D、蒸馏水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到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
1、下列微粒中带电的是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质子
2、下列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氯化钠
C、蒸馏水
D、汞
3、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分子的个数
D、原子的种类
4、在同种元素的原子中一定含有相同的是
A、中子数和电子数
B、中子数和质子数
C、质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和中子数
5、将点燃的硫伸入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同时盖严瓶盖,假如氧气和硫刚好完全反应,则集气瓶里所得的气体物质是
A、由原子构成
B、由离子构成
C、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由同种分子构成三、填充题(每空1分,共56分)
17、物质是由、、等微粒构成的。

请列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常见物质名称,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等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等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
、等等。

18、原子由和构成,二者由于与相等,所以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带正电是因为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是因为质子数电子数。

19、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___________;(2)构成分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3)构成原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4)带负电荷的粒子
___________________;(5)显中性的粒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质量最小的微粒
_________________。

20、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__。

21、(1)从微粒的观点来看,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微粒;而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微粒。

(2)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3)氧气(O2)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n28
22、根据结构示意图,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微粒:(1)当n =8时是_____,(2)当n=10时是______,(3)当n=11时是_____。

23、下列微粒:①分子②原子③电子④原子核⑤质子⑥中子
⑦离子,带正电的是,带负电的是,不显电性的是,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质量最小的是,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24、在两个相同的茶杯内分别注入同体积的凉开水,一只杯子里加一小匙蜂蜜(主要成分是果糖),另一只杯子里加一小匙白醋,立即尝两只杯子里的水,发现放蜂蜜的杯子里的水基本不甜,放白醋的杯子里的水很酸,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的运动的速度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的运动速度快。

已知醋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蜂蜜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这说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物质其分子的运动速度就___________。

如下图所示的玻璃管两端甲、乙两处分别放着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若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分子(HCl )接触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则白烟较多处应在________处(
A、
B、C)
25、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1)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其体积小于20mL的原因是。

(2)水银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的原因是。

(3)白酒瓶敞口放置,酒的香味变淡,原因是。

(4)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和固体难以压缩,原因是。

(5)乒乓球压瘪了,但未破裂,放在沸水中就会恢复原状。

这是因为。

26、填写“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在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滴入2~3滴酚酞试液无色酚酞
(变色或不变色)水________使无色酚酞变色在试管里盛有少量的浓氨水,小心的闻氨水的气味,再在盛氨水的试管里滴入2~3滴酚酞试液浓氨水
气味,无色酚酞
浓氨水易______,浓氨水_____使无色酚酞变色在小烧杯A中加入20mL的蒸馏水,并滴入2~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加入
3mL~5mL:浓氨水。

再用一只大烧杯将
A、B两烧杯罩在一起A烧杯中溶液_________
(变色或不变色)B烧杯中溶液_________
(变色或不变色)四、计算题
27、已知碳原子的质量为
1、99310-26kg,铁原子的质量为
9、30110-26kg,计算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28、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MgCl2 (2)
Ca(O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