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_初三化学第三章测试题与答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3-初三化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3-初三化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 個小題)1、能聞到花香の原因是()A.分子の品質很小B.分子間有間隔C.分子在不斷運動D.分子由原子構成2、分子和原子の本質區別是()A. 分子の品質大,原子の品質小B. 分子の體積大、有間隔,原子の體積小、無間隔C. 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のD.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3 、下列說法正確の是()A.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の一種粒子B.物質熱脹冷縮是由於分子の大小隨溫度發生改變C.原子是化學變化中の最小粒子D.氧氣是由氧原子構成の4、下圖實驗不能說明の是()A.分子很小B.分子不停地運動C.構成物質の微粒不同,性質不同D.化學反應の實質是分子破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結合成新分子5、下列關於原子の敘述正確の是()A. 原子是不能再分の粒子B. 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のC. 一切原子の原子核都由質子和中子構成D. 原子核內質子數必等於核外電子數6 、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最先確立了原子學說,他の中心論點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の粒子;②原子是微小の實心球體;③同種元素の原子,其性質和品質都相同。

而現代科學實驗表明同種元素の原子內部有相同の質子數和不一定相同の中子數。

從現代の觀點看,你認為道爾頓の三個論點中,不確切の是()A. ①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7 、已知銫-137の質子數為55,中子數為82,下列有關銫-137の說法正確の是()A.銫-137原子の核外電子數為82B.銫-137の相對原子品質為137 gC.銫-137原子の核電荷數為55D.銫-137屬於非金屬元素8 、下列元素符號和名稱書寫都正確の是()A. 碳CB. 鈉NeC. 貢Hg D .鋁AL9 、如右所示是元素Xの一種粒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の是()A.XB.C.該粒子の核電荷數為18D.該粒子可表示為X+10 、分析各組微粒結構示意圖,與表示の意義一致の是()A.都屬於陽離子B. 都屬於陰離子C. 都屬於一種原子D. 都屬於金屬元素二、填空題11、地殼中含量最多の前四種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排列依次為。

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只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D.洁净的空气C解析:C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等;故A错误;B、只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故B错误;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就是只有一种物质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NaOH溶于水放热——离子扩散过程吸收的热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B.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间隔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白磷、红磷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磷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解析:BA、NaOH溶于水放热,是因为离子扩散过程吸收的热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故解释正确;B、金属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故解释错误;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含有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等不同种分子,故解释正确;D、白磷、红磷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磷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解释正确;故选:B。

3.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变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C.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D.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D解析:D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质量和数目不变,且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则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变,说法正确,故A项错误;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故B项错误;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则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说法正确,故C 项错误;D、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化合物,但混合物中可能含有一种元素,比如: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说法错误,故D项正确;答案:D。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氨气B.氮气C.汞D.五氧化二磷2.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A.张青莲B.袁隆平C.侯德榜D.道尔顿3.我们常见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其中的碘、钙、氟指的是()A.原子B.离子C.元素D.单质4.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

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

下列有关质子数为57,相对原子质量为139的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为82 B.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为57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5.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

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6.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点击化学等领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铜离子是点击化学常用的催化剂,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铜的元素符号是CuB.铜的原子序数是29C.铜属于金属元素D.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 g7.下列不属于“Fe”表示的意义的是()A.铁B.铁元素C.铁锈D.一个铁原子8.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固体由分子构成B.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C.氯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D.反应中Cl变成Cl-,证明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前三周期三种不同的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A.硒B.硅C.铝D.锡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B.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b的数目不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c上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3H——3个氢元素B.O——1个氧分子C.Na——1个钠原子D.Mg+2——1个镁离子4.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

结合图示,有关砷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中子数为33C.原子质量为74.92 gD.表示原子核及核电荷数5.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氧气在加压后变成液氧贮存在氧气罐中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后慢慢鼓起来加热后分子体积变大D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6.元素观和微粒观是化学核心观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B.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7.如图是某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共能表示五种粒子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8.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9.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指的是( )A.离子 B.原子 C.分子 D.元素2.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H——3个氢元素B.O ——1个氧分子C.Na——1个钠原子D.Mg+2——1个镁离子3.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5.微粒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下列对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仅有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C.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HCl也是由离子构成的D.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6.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A.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B.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C.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7.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八月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D.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8.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实验用隧道显微品红加入水酚酞溶液变水不容易被现象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红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解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大小不同9.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B.该元素符号为Mg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10.钾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期末自我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期末自我测试题含答案

课题.1分子和原子1.(多选)如图所示,表示构成气体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实心圆圈和空气圆圈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示意图判断,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C )2.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C )A.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以上说法都不对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D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4.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D )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5.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B )A.不同的质量B.相同的化学性质.C.不同的化学性质D.相同的物理性质6.有人通过闻花的气味就能判断花的品种和产地,人们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7.出自宜宾的“五粮液”是闻名世界的美酒。

只要你走进“五粮液”厂区就可以感受到美酒的醇香气息,这是因为( B )A.原子在不停运动B.分子在不停运动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水和冰中含有相同的分子B.分子才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C.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9.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 )A.分子的种类B.分子的数目C.原子种类D.原子数目10.给水通电,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对此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11.分子是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水和冰;水和二氧化碳是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下图是稀土元素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钪的元素符号为Sc B.钪原子的质子数为21C.钪原子的中子数为21D.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B.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C.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和氯元素不在同一周期D.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3.蔬菜中含有钙、钾、镁、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无机盐,其中钙、钾、镁、钠指的是A.元素B.离子C.原子D.分子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水被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变大了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温度计中的汞柱随温度改变而升降温度改变,原子间间隔改变A.A B.B C.C D.D5.金属铯是世界上最活泼的金属,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B.核电荷数是55C.位于第六周期D.在化合物中一般显负价6.兔兔同学总结了物质、元素及构成粒子的相互关系图如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为分子,b为元素,c为离子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C.不同元素的两离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不相同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7.铁是世界上年产量最的金属,下图是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8B.铁原子的质子数为26C.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Fe8.2021年4月19日《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首次合成新型铀-214,铀-238与铀-214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三章_物质构成的奥秘_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三章_物质构成的奥秘_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三章_物质构成的奥秘_单元测试卷(有答案)考试总分: 8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1.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时运动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响中可以再分的理想是〔〕A.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少于100mLC.加压降温时氧气可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D.分别液态空气失掉氧气和氮气3.一定条件下区分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化学式H2O2〕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A.氧气B.氧分子C.氧元素D.氧化物4.以下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由原子构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能再分D.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5.一个原子的原子核里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中子B.质子C.电子D.质子和中子6.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等于〔〕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7.以下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比分子小的粒子C.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D.比分子轻的粒子8.以下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它们的最主要区别是: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D.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9.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B.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D.原子的体积小于分子的体积10.能证明分子可再分的理想是〔〕A.用普通水制取蒸馏水B.固态碘受热变成碘蒸气C.蔗糖放进水里不见了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不同元素实质的区别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C.符号〝Cu〞既能表示该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种物质D.二氧化碳能灭火而一氧化碳能熄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局部,按表格提供的信息判别错误的选项是〔〕A.碳、氢、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B.不同种元素之间最实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 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13.玉树地震,牵挂人心.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14.如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表示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选项是〔〕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金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9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D.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g15.分子与原子间最实质的是〔〕A.大小不同B.能否直接构成物质C.能否坚持物质化学性质D.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二、多项选择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16.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工具.以下元素符号,书写规范的是〔〕A.氮NB.钙cAC.磷PD.铝al17.以下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SB.MgC.ND.Fe18.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局部,A−−E代表五种不同元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原子序数C>BB.核内质子数:A=EC.A、B、C同周期D.D、E同族19.以下物质中含有相反原子团的一组是〔〕A.Al(OH)3和NaOHB.NaCl和KClC.NH4NO3和(NH4)2SO4D.KMnO4和K2MnO420.美国夏威夷结合天文中心的迷信家发现了新型氢粒子.这种氢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这对解释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关于这种粒子,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它一定含有3个中子B.它比一个普通氢分子多一个原子核C.它的构成可以用H3表示D.可以推测它的化学性质与H2不同三、填空题〔共 5 小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21.坚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原子是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实质区别是________.22.填写表中空白并回答以下效果.在表格中各数据间蕴藏着某些规律,请写出一条:________⑤________.23.①钾元素和钙元素实质的不同,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②氧原子和氧分子的实质区别是________.24.右图表示的是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请依据右图回答以下效果:(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2)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共有________种;(3)地壳中Al元素的含量为________%;(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含量占第二位的金属元素之间,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是________.25.改写以下错误的元素符号:mg________CU________.四、解答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26.〔10分〕(1)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26.〔10分〕(2)分子和原子的实质区别是什么?(3)举例说明分子是不时运动的.五、实验探求题〔共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27.生活中罕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讨的重要内容.(1)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如图1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以下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A.元素符号为CeB.属于非金属元素C.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D.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8(2)碳元素时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中研讨的重要内容.①〝低碳生活〞倡议低能量、低消费,主要是为了增加_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②丁烷(C4H10)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丁烷完全熄灭后与甲烷完全熄灭后的产物相反,其化学反响方程式是________.(3)如图2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简易装置图.①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翻开弹簧夹,发作的现象________.②该实验不能用木炭替代红磷,能够缘由是________.(4)如图3装置可做一氧化碳恢复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①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②实验末尾时应先通混合气体再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③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5)64克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熄灭,生成多少克水?28.1999年,美国迷信家卡尔•克里斯特指导的研讨小组成功地制取出盐粒大小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作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局部设备.因此,迷信家们以为,假设能让这种物质坚持动摇;那么它能够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料.氮5是由陈列成V形的5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性质极不动摇.依据以上表达回答以下效果:(1)比拟氮气和氮5的异同点5在运用范围有哪些用途?〔至少写两条〕________.答案1.A2.A3.C4.C5.B6.C7.A8.A9.B10.D11.A12.B13.A14.B15.D16.AC17.AC18.BD19.AC20.AC21.水分子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22.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电子数23.质子数氧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氧原子不能再分24.氧;(2)依据化学元素汉字称号的偏旁可区分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称号普通有〝金〞字旁,所以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共有6种;故答案为:6;(3)依据图表可知:地壳中Al元素的含量为7.73%;故答案为:7.73;(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占第二位的金属元素是铁,两种元素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是:FeO、Fe2O3、Fe3O4,故答案为:FeO、Fe2O3、Fe3O4.25.MgCu26.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且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分子和原子的实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答案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3)能闻到气息是分子可以运动的有力证据,故答案为:酒香不怕巷子深.27.AD CO22C4H10+13O2======点燃8CO2+10H2O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体积约占瓶中空气体积的15木炭熄灭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坚持不变,水不会进入集气瓶红棕色粉末逐突变黑排净装置内的空气,以防加热时发作爆炸检验一氧化碳恢复氧化铁后的产物能否是二氧化碳,并吸收了尾气中的二氧化碳(5)解:设水的质量为xCH4+2O2======点燃CO2+2H2O163664g x16 36=64gxx=144g答:生成水的质量为144g.28.(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 个小题)
1、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 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B. 分子的体积大、有间隔,原子的体积小、无间隔
C.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质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发生改变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4、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5、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 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 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6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
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 ①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7 、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
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g
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
8 、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都正确的是()
A. 碳C
B. 钠Ne
C. 贡Hg D .铝AL
9 、如右所示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金属元素
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
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
D.该粒子可表示为X+
10 、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
B. 都属于阴离子
C. 都属于一种原子
D. 都属于金属元素
二、填空题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排列依次为。

12、以下符号所表示的微粒:①N;②Ne;③Na;④O2-;⑤Na+。

(1)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

(2)能表示一个原子的
是。

(3)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

(4)能表示一个离子的是。

(5)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13 、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m=11,则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的符号
.....为。

⑵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
.....为。

⑶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14、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ⅠA 0
第一周期1 H[

1.008
2 He

4.003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第二周期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2 8 n
+m
(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微粒是元素周期表中的__ _ _元素,它
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碳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由此可知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填“得”“失”)
电子,是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15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元素过渡到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 , 阴离子
第三周期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l 氯 35.45
18 Ar 氩 39.95
16
286
8
26
16、【提出问题】蔗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你是否想过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猜想】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过长会变成黑色,因此,小明猜想蔗糖中含碳元素,或许还有其他元素,如氢元素等。

【收集资料】小明、小强在图书馆查到以下资料:
(1)蔗糖属于有机化合物(含有碳的化合物,今后将学到),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这属于有机化合物的________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填“变多”“不变”或“变少”)。

【设计实验】小明、小强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小明: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

单独点燃蔗糖不易燃烧,但在蔗糖中掺入少量烟灰,蔗糖就很容易被点燃。

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小强:将蔗糖放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加强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小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强观察到的现象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质,容器壁上有水珠。

结论:蔗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的。

【反思与评价】两个实验方案中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D D D C A B D
11 氧、硅、铝、铁
12(1)③⑤(2)①②③(3)②(4)④⑤(5)②③
13(1)Na (2)S2- (3)阴离子
解析:(1)原子序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核外电子数=2+8+8=18,因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m=18-2=16,该离子是S2-。

(3)若为原子,m=2+8+n,m-n=10,若为阳离子,m﹥2+8+n,m-n﹥10,若为阴离子,m﹤2+8+n,m-n﹤10。

14(1)氧8 6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或原子序数)不同(2)得非金属
15(1)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2)金属非金属
(3)Na+(或Mg2+或Al3+O2-(或F-或N3-)
解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等于该周期的周期数。

(2)从图示元素周期表可以看出,第三周期的元素是以金属元素开始,然后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收尾。

(3)氖原子的核内有10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

则核外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有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符号分别为Na+、Mg2+、Al3+;核外有10个电子的阴离子有氧离子、氟离子、氮离子,符号分别为O2-、F-、N3-
16 【收集资料】化学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不变
【现象与结论】碳、氢、氧【反思与评价】小强的实验方案因为小明的方案中加入了烟灰,产物有可能是烟灰燃烧的产物,而且不能确定是否有氧元素
解析:【收集资料】燃烧和分解后能生成其他物质,所以可以燃烧和受热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其
他物质的分子,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现象与结论】可根据容器底部的黑色物质和资料中的信息判断蔗糖中含有碳元素;容器壁上有水珠,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和氧元素。

【反思与评价】小明的实验设计得不够严密,没有考虑到空气中的氧气也含有氧元素,而且加入了烟灰,引入了其他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