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初三化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饮料的标签上标有水质成分如下(mg/L):硒:0.013锶:0.0596锌:0.钙:4.69钠:18.4。

这里的硒、锶、锌、钙、钠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D.离子2.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B.气体可以压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可变C.原子核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铝B.氧气C.氯化钠D.水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5.钼是稀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

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图中显示了一些息,以下关于钼的说法是正确的。

a.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是42是()b.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g。

C.属于非金属元素D.元素符号为MO6.2012年6月,第117号化学元素被成功验证。

下列关于该元素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b组成,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C.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是一个实心球体7.臭氧(o3)、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等都是生产生活中的消毒剂,三种物质都含有()。

A.氧分子B.氧离子C.氧气D.氧元素8.下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金属元素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层已经达到稳定结构。

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d.粒子可以表示为x。

9.图3-3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息不正确的是()+图3-3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D.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10.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电子数不同二。

3-初三化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3-初三化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 個小題)1、能聞到花香の原因是()A.分子の品質很小B.分子間有間隔C.分子在不斷運動D.分子由原子構成2、分子和原子の本質區別是()A. 分子の品質大,原子の品質小B. 分子の體積大、有間隔,原子の體積小、無間隔C. 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のD.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3 、下列說法正確の是()A.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の一種粒子B.物質熱脹冷縮是由於分子の大小隨溫度發生改變C.原子是化學變化中の最小粒子D.氧氣是由氧原子構成の4、下圖實驗不能說明の是()A.分子很小B.分子不停地運動C.構成物質の微粒不同,性質不同D.化學反應の實質是分子破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結合成新分子5、下列關於原子の敘述正確の是()A. 原子是不能再分の粒子B. 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のC. 一切原子の原子核都由質子和中子構成D. 原子核內質子數必等於核外電子數6 、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最先確立了原子學說,他の中心論點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の粒子;②原子是微小の實心球體;③同種元素の原子,其性質和品質都相同。

而現代科學實驗表明同種元素の原子內部有相同の質子數和不一定相同の中子數。

從現代の觀點看,你認為道爾頓の三個論點中,不確切の是()A. ①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7 、已知銫-137の質子數為55,中子數為82,下列有關銫-137の說法正確の是()A.銫-137原子の核外電子數為82B.銫-137の相對原子品質為137 gC.銫-137原子の核電荷數為55D.銫-137屬於非金屬元素8 、下列元素符號和名稱書寫都正確の是()A. 碳CB. 鈉NeC. 貢Hg D .鋁AL9 、如右所示是元素Xの一種粒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の是()A.XB.C.該粒子の核電荷數為18D.該粒子可表示為X+10 、分析各組微粒結構示意圖,與表示の意義一致の是()A.都屬於陽離子B. 都屬於陰離子C. 都屬於一種原子D. 都屬於金屬元素二、填空題11、地殼中含量最多の前四種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排列依次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7934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79343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满分50分)一、填空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A.水空气B.自来水氧气C.矿泉水冰水混合体D.高锰酸钾双氧水2.电解水的反应属于下列哪种类型()+Y→XY →X+Y+MN→M+XN +MN→XN+MY3.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D.分子从静止变成运动状态4.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5.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是()①质量甚微;②体积甚小;③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④在化学变化中可分;⑤粒子间有间隔;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⑥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过氧化氢D.液态空气7.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A.观察水的颜色B.闻水的气味C.品尝水的味道D.用肥皂水,易起泡的产软水,不易起泡的是硬水8.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和氦气B.氢气和空气C.氢气和氮气D.氢气和二氧化碳9.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氧原子B.氧气C.氧分子D.氧元素年我国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下列用水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①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④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⑤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二、填空题 (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1.水、水蒸汽和冰都是由构成的,保持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姓名班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50分)1、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分子不可分D.原子不显电性2、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元素的原子中()A.电子数不同 B.电子层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D.质子数不同3、下列符号中,表示某种物质两个原子的是()A.2C B.Fe C.N D.H24、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都正确的是()A.炭C B.钠Ne C.贡Hg D.铝Al5、农夫山矿泉水标签上印有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单位为mg/L):Ca~20、K~3、Zn~0.06、F~0.02等。

这里的Ca、K、Zn、F是指()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6、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

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15 B.49 C.66 D.164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液氧B.SO2C.水D.二氧化碳8、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微粒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B.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 D.属于金属元素9.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原子不带电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D.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10.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原子的质子数不同C.原子的中子数不同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11.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12、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无间隔C.分子运动 原子不运动D.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1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14、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 A . 二氧化碳 B .金刚石 C .氯化钠 D .黄金15、20l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 空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神秘( 考试时间为 45 分钟,试卷满分为100 分)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 1 个选项切合题意,每题 4 分,共 28 分)1.成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

以下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说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氧气加压后变为液氧,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不一样的花儿有不一样的香味,是由于不一样的分子性质不一样D.非抽烟者遇到被动抽烟的危害,是由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在必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时结成冰,俗称“热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冰”是纯净物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消融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一样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3.2011 年 3 月,受里氏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响堆震后发生异样,导致核蒸汽泄露。

此中放射性元素碘131 数月后才会完整消逝,食用受污染的食品,会使其在甲状腺内齐集,引起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

已知碘131 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

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以下对于该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中子数为88B.核外电子数为53C.核电荷数为131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 g4.A、B、C三只小烧杯内挨次盛有必定体积的浓氨水(氨气的水溶液)、酚酞溶液、酚()。

酞溶液,以以下图所示进行研究活动,不可以获得的结论是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5.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A.质子和电子B.质子和中子C.分子和原子D.电子和中子6.食用碘盐可预防碘缺少病,市售加碘盐包装袋上注明:每千克含碘20~50 mg,这里注明的碘是指()。

A.碘单质B.碘原子C.碘元素D.碘离子7.对于 Fe、 Fe2+、Fe3+三种粒子,以下判断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A.硒B.硅C.铝D.锡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B.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b的数目不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c上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3H——3个氢元素B.O——1个氧分子C.Na——1个钠原子D.Mg+2——1个镁离子4.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

结合图示,有关砷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中子数为33C.原子质量为74.92 gD.表示原子核及核电荷数5.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氧气在加压后变成液氧贮存在氧气罐中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后慢慢鼓起来加热后分子体积变大D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6.元素观和微粒观是化学核心观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B.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7.如图是某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共能表示五种粒子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8.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9.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指的是( )A.离子 B.原子 C.分子 D.元素2.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H——3个氢元素B.O ——1个氧分子C.Na——1个钠原子D.Mg+2——1个镁离子3.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5.微粒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下列对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仅有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C.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HCl也是由离子构成的D.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6.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A.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B.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C.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7.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八月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D.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8.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实验用隧道显微品红加入水酚酞溶液变水不容易被现象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红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解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大小不同9.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B.该元素符号为Mg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10.钾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氯化钠由什么粒子构成?四位同学分别给出以下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 )A.离子B.分子C.原子D.中子2.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3.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H+B.2H C.H2D.2H24.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相同的一组是A.氯、碳、钙、铜B.氢、汞、铁、银C.钠、镁、氧、氮D.锰、硫、锌、钡5.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一种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4 B.58 C.82 D.1406.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7.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按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的顺序排列的是( )A.③②①B.②①③C.①②③D.③①②8.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8号元素为“”,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则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OgB.相对原子质量为118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9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7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B.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组成的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10.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A.①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11.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B.②的粒子符号为NaC.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④中x可能为812.下列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B.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13.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 个小题)
1、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 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B. 分子的体积大、有间隔,原子的体积小、无间隔
C.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质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发生改变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4、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5、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 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 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6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
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 ①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7 、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
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g
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
8 、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都正确的是( )
A. 碳C
B. 钠Ne
C. 贡Hg D .铝AL 9 、如右所示是元素X 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是金属元素
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
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
D.该粒子可表示为X +
10 、 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
A. 都属于阳离子
B. 都属于阴离子
C. 都属于一种原子
D. 都属于金属元素
二、填空题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排列依次为 。

12、以下符号所表示的微粒:①N ;②Ne ;③Na ;④O 2-;⑤Na +。

(1)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 。

(2)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3)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 。

(4)能表示一个离子的是 。

(5)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13 、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若m =11.....为 。

⑵ 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 =8,则该粒子的符号.....
为 。

⑶ 若m -n <10,则该粒子是一个 (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 8 n +m
14、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微粒是元素周期表中的__ _ _元素,它
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碳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由此可知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___(填“得”“失”)
电子,是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15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元素过渡到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 , 阴离子 。

ⅠA
0 第一周期
1 H 氢 1.008
2 He 氦 4.00
3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第二周期
3 Li 锂 6.941
4 Be 铍 9.012
5 B 硼 10.81
6 C 碳 12.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9 F 氟 19.00 10 Ne 氖 20.18 第三周期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l 氯 35.45
18 Ar 氩 39.95
16286826
16、【提出问题】蔗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你是否想过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猜想】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过长会变成黑色,因此,小明猜想蔗糖中含碳元素,或许还有其他元素,如氢元素等。

【收集资料】小明、小强在图书馆查到以下资料:
(1)蔗糖属于有机化合物(含有碳的化合物,今后将学到),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这属于有机化合物的________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填“变多”“不变”或“变少”)。

【设计实验】小明、小强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小明: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

单独点燃蔗糖不易燃烧,但在蔗糖中掺入少量烟灰,蔗糖就很容易被点燃。

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小强:将蔗糖放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加强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小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强观察到的现象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质,容器壁上有水珠。

结论:蔗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的。

【反思与评价】两个实验方案中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D D D C A B D
11 氧、硅、铝、铁
12(1)③⑤(2)①②③(3)②(4)④⑤(5)②③
13(1)Na (2)S2- (3)阴离子
解析:(1)原子序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核外电子数=2+8+8=18,因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m=18-2=16,该离子是S2-。

(3)若为原子,m=2+8+n,m-n=10,若为阳离子,m﹥2+8+n,m-n﹥10,若为阴离子,m﹤2+8+n,m-n﹤10。

14(1)氧8 6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或原子序数)不同(2)得非金属
15(1)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2)金属非金属
(3)Na+(或Mg2+或Al3+)O2-(或F-或N3-)
解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等于该周期的周期数。

(2)从图示元素周期表可以看出,第三周期的元素是以金属元素开始,然后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收尾。

(3)氖原子的核内有10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

则核外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有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符号分别为Na+、Mg2+、Al3+;核外有10个电子的阴离子有氧离子、氟离子、氮离子,符号分别为O2-、F-、N3-。

16 【收集资料】化学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不变
【现象与结论】碳、氢、氧【反思与评价】小强的实验方案因为小明的方案中加入了烟灰,产物有可能是烟灰燃烧的产物,而且不能确定是否有氧元素
解析:【收集资料】燃烧和分解后能生成其他物质,所以可以燃烧和受热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现象与结论】可根据容器底部的黑色物质和资料中的信息判断蔗糖中含有碳元素;容器壁上有水珠,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和氧元素。

【反思与评价】小明的实验设计得不够严密,没有考虑到空气中的氧气也含有氧元素,而且加入了烟灰,引入了其他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