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
小儿科患儿的心理护理

小儿科患儿的心理护理首先,建立和患儿的信任关系至关重要。
小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人际关系可能感到害怕和不安,作为护士,我们需要通过友善的语言和温暖的微笑来建立起他们的信任感。
告诉他们,我们是来帮助他们的,让他们感到安全和放心。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小儿患者对疾病和疼痛的认知能力有限。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自己身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接受治疗,以及治疗的过程会带来疼痛感。
在与他们交流时,要用简单的语言和直观的方式解释他们的疾病和治疗过程,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
另外,我们需要尊重小儿患者的意愿和感受。
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害怕或不舒服而拒绝进行治疗或检查,或者表现出情绪激动和抗拒。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耐心地与他们沟通,尽量缓解他们的恐惧和不安。
如果孩子实在拒绝,我们可以尝试其他方法,比如游戏或故事,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完成治疗或检查。
此外,对于住院治疗的小儿患者,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住院治疗可能导致孩子的情绪低落和焦虑,特别是由于长时间分离父母和家庭而引起的孤独感。
我们可以通过陪伴和安慰他们,提供适当的娱乐和活动,帮助他们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心态。
与家长保持沟通和交流,让他们了解孩子的情况,也能提供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最后,小儿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需要护士的关怀,也需要家长的参与。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支持和陪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积极与家长合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照顾孩子。
总结起来,小儿科患儿心理护理需要护士的关注和耐心。
建立信任关系,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与家长合作,都是提供有效心理护理的关键。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可以帮助小儿患者度过疾病和治疗过程,促进他们的康复和发展。
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反应及进行心理干预的探讨

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反应及进行心理干预的探讨在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后对患儿的治疗及护理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患儿家长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干预,以此来影响住院患儿的心理,使治疗及护理得以正常的进行,增强护患间的关系,对儿科开展整体护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标签:儿科;家长;心理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群众不满意,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
在儿科工作实践中,由于护理群体是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相对较差的儿童,护士与患儿之间很难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通过对家长进行沟通及心理护理,能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1]。
根据心理应激理论,患儿家长在患儿住院期间将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家长的焦虑、恐惧等与患儿的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
对住院患儿的家长所出现的不同的心理状态以及怎样做相应的护理给大家作一下探讨。
1患儿家长主要心理状态表现1.1焦虑1.1.1患儿家长对自己孩子生病的相关医学知识缺乏,入院后对就诊流程及治疗效果等一系列问题感到陌生,不知所措,因此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1.1.2住院时对患儿所出现的病情发展症状表现忧虑,担心患儿治疗无效等。
1.2恐惧与信任缺失1.2.1由于对患儿病情医学知识的缺乏,家长容易对医务人员出现怀疑、不信任情绪,特别对治疗效果较慢或较危重的疾病,表现出信任缺失[2]。
1.2.2对护士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家长所表现出不信任或要求换另外护士操作等的行为,甚至在医务人员操作时,家长出现哭泣、愤怒等表现。
2护理措施2.1焦虑心理的护理2.1.1对入院就诊的患儿家长,护士要热情接待,介绍各种流程、住院环境等。
减轻家长因不熟悉就诊、住院流程等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2.1.2详细向家长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治疗效果、护理措施以及因疾病发展而要出现的新症状,鼓励家长充满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
2.1.3对病情变化引起焦虑应预先向家属告知疾病的发展趋势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让家属有心理准备,同时要详细讲解治疗同护理措施,鼓励家属要有信心,减轻焦虑等情绪[3]。
有关儿科护理的实习心得范文

本人是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的时候,我选择了儿科护理作为我的实习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我得到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同时也更加了解了儿科病人的特殊需求,下面是我的实习心得。
一、了解患儿及家属在进行护理之前,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家属的交流,了解患儿的日常起居习惯、饮食习惯、过敏情况、喜好及疾病历史等方面的情况,可以更好的为患儿提供合适的护理服务。
当患儿初次到医院时,会因环境、场所和人员不熟悉而感到恐慌、紧张,这时护士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温馨和耐心,以平和的语气、轻松的态度,缓解患儿和家长的紧张情绪,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在与患儿接触过程中,要尽量体贴、关心他们的感受,多使用能引起患儿兴趣的话题去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感到愉快和舒适,从而极大地缓解他们的恐惧和紧张。
二、合理安排护理计划儿科患儿的生命体征测量、药物管理、喂养及出入液量的管理都需要护士依据医嘱进行安排。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药物用量的计算,以及患儿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合理安排护理计划可以让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并将患儿的护理内容有序化、规范化。
在药物管理方面,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在给予患儿药品前,需要核对患儿的个人资料、药品名称、用量和用药时间,以确保给予正确的药品,正确的剂量和正确时间的用药。
三、团队合作医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护士的工作条件和对患儿的治疗都离不开医生等其他协作人员,相互协作相互支持非常重要。
护士需要与人交流,协作解决出现的问题,让团队的工作顺利进行。
护士需及时与医生沟通患儿的身体状况、治疗效果及患儿的心理需求,同时也需要向家属交流有关病情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密切合作的医护团队可以共同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四、关注儿童心理在护理期间,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关心患儿的身体,更需要关心患儿的心理需求。
我们需要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并积极开展各种有趣的游戏、故事、歌曲、玩具等活动,以缓解患儿的思想压力,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愉快感。
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体会

配合医护进行治疗 , 使用 自己所谓 的办法或找来许 多书籍 对医生 的诊 断进行对 比, 以书上的方案为准 。 并 13 2 对 医务人员 由于年 龄 、 .. 性别 、 言、 装等 外在条 件 和表 语 着
针对这些心理进行护理 的体会进行探讨 。
1 原 因及表现 1 1 焦虑和紧张 . 1 11 入 院时对疾病 的缺乏认 识 , .. 对环 境 的陌生 感 引起 的紧张 造 口产 品。由护士指 导病 人或 亲属 , 使病人认 识到结肠造 口不是 伤 口, 口护理不是艰难 的事 。术后 病人 见到 腹壁 上 的造 口时 , 造
常 表 现 为 害 怕 、 落 、 奈 甚 至 厌 恶 , 响病 人 的情 绪 。 护 士 要 注 失 无 影
现引起 的不信任。表现为对 医务人员 的技术水平 的不信任 , 求 要
更换 主管医务人员 。 13 3 对 医疗设施 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引起 的对 治疗能力 和条件 .. 的怀 疑。表现 为挑 剔住院环境和设施 , 要求 转院 。 了永久性 结肠 造 口患 者 的并 发 症 的发 生 , 利 于患 者 的尽 快 有
维普资讯
医 学 创 新 研 究
誊薯蟊 。第 1 8期 ME I IE I N V TO E E R H DC N N O A I N R S A C
曩 l多 嚣 l 1 ≯ 碧 0 : 蠹 簿 。
13 1 对 疾 病 的不 了解 引起 的对 治疗 方 案 的怀 疑 。 表 现 为 拒 绝 ..
整体 护理是 以现 代护理 观为指 导 , 以护理 程序 为框架 , 据 根 病人身心 、 会、 社 文化需要 提供优 质 护理 , 就是 说 , 也 整体 护理是 病人为 中心 、 以满 足病 人的身心等各方面需要为 目的护理 。在儿 科开展整体护理 , 就是 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 目的开展 的优质 护理 、 心理护理 , 在儿童 中开展是很难达 到预计的效果 , 为更好 的 开展护理工作 , 我们通 过对 家长 的心 理护 理 , 望家 长 以其 患儿 希 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 , 达到 良好 的护理效果 。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 当前 现实生活 中的儿童 大部分是 独生子女 , 一旦有病 , 父母 格外 紧张 、 焦虑 , 他们大都过 分照顾 、 夸 大病情 、 对医护人员提 出过高要求 。所 以儿 童病人 的心理 护理实 际上很 大程 度是 对家长 的心理支 持。家长 的心理状 态 对患 儿有 着 直接影 响 , 例如家长对护士 的不满 意可 以转 化为患儿对 护士的 愤怒 ; 父母 的倾 向可以变为 儿童 的倾 向, 如不 要某 护士 阿姨 打针 等等 。在临床 , 我们 发现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 问题 的表现形 式
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

1 2 8. 33
境和设施 , 要求转 院等 。
患 儿 家 长 其 他 心 理 表 现 容 忍 : 患 儿 不 正 确 行 为 的容 忍 和 支 对 持是许多家 长共 同的表 现。他 们认 为孩 子 的生 病 是 自 己照顾 不 周 造 成 的 , 孩 子 对
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 , 让家 长看到治愈 的希望 ; 预后 差 的, 应用 婉转 的语言 , 安慰 家长 , 给以心理支持 , 使家长 能够正确面对疾病 。 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 对 由于与书籍上 治疗方 案有差 异引起 的对 治疗怀疑 , 以向患者家长解释个体存在 可 差异 。通过此类 与患儿 具体情 况相 同 的 治疗方案 的分 析 , 而消 除家 长的怀 疑。 从 对 由于医务人 员言行 等外在 条件 引起 的 信任 , 主动与 患儿家 长进行 沟通 , 应 注 意有技巧的交流 , 通过树立 自己良好的形 象来赢得家 长 的信 任。对 由于医疗 条件 有限引起的对医疗水平的不信任和怀疑 , 可以通过提高 医疗诊 断水平 和护理 技术 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 , 以良好的护理服务 来增强家长的信心 。
10例患儿 均 采用 尿道 下裂一 期 成 5
规章制度 、 同病 室 的患者 , 使其 尽早 熟悉 并适应 环境 , 消除陌生感 。保持病室环境 的清洁卫生 、 空气新鲜 。夜间睡眠使用光 线柔和的壁灯 , 让患 者感 到宁静 , 以保持 充足的睡眠 。同一 病室尽 量安 排年 龄相 一
仿 的患者 , 以满足其情感需 求。②建 立 良 好 的护 患关 系 : 针对患 儿年 龄、 受语 言 接 能 力和 心理 承 受 能 力 将 心 理 干 预 分 为 2 个层次 : 其一 , 对患者家属 的心理干预 ; 其 二, 对患 者 的心 理 干 预。③ 加强 心 理疏 导: 护士应耐心 、 细地解答 家属 提 出的 仔 各种疑 问, 主动介 绍各 种治疗 、 理措施 护 及 以往手术治疗 的成功病例 , 家属对该 使 病有一个全 面 、 统 的了解 , 除心理顾 系 消 虑, 减轻 精神 负担 , 并积极 、 主动地参 与到 治疗 、 理 中, 护 给患 者 强 大 的精 神支 持 。 确定手术后 , 由于治疗 、 检查 等各 项工作 的逐步展开 , 患者会产生疼痛和各种不适 感觉 , 导致拒绝 和逃避 治疗 。护理时应针 对低年龄患者适应性差的特点 , 加强各项 操作前后 的心理疏导和激励 , 并可用病房
对待患儿及家属态度

对待患儿及家属态度
我是一名医护人员,多年来一直从事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工作。
对待患儿及家属,我们始终秉持着一种亲切而专业的态度。
我们深知,患儿及其家属在医院中的状态往往是焦虑、担忧和无助的。
因此,我们不仅要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更要给予他们温暖和安全感。
我们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医学解释。
我们明白患儿及家属对医学知识的了解有限,因此我们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向他们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手术过程。
我们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解释。
我们尊重患儿及家属的权益和意见。
我们认识到他们是患儿的监护人,对治疗方案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因此,我们会主动与他们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相信,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和沟通,可以更好地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我们关注患儿及家属的情感需求。
我们了解到在医院环境中,患儿和家属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因此,我们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融洽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支持。
我们会主动询问他们的需要,提供陪伴和安慰,使他们感到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并不孤单。
我们重视患儿及家属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
我们严格遵守医院的规定和法律法规,确保他们的隐私不被泄露。
我们保证他们的个人信息只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并妥善保管。
对待患儿及家属,我们始终以人类的视角出发,用真诚和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
我们尽最大努力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同时给予他们温暖和安全感。
我们相信,只有通过我们的关心和呵护,患儿及家属才能真正感受到医院的温暖,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最终实现康复。
浅谈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321 对因对疾病 预后的担心引起 的恐惧 , 士应针对 患儿 的疾病 对可 .. 护
化为病儿对护 士的愤怒 ; 父母的倾向可以变为儿 童 的倾 向, 如不 要某护 士阿姨 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 明, 家长对 孩子 在治疗期 间 可能发生 的情况 有所 使 打针等等。在临床 , 我们发现 , 家长与患儿在 许多心理 问题的表现 形式几 乎是 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 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 让家长
的不合理要求无条 件满足 , 尢其是一些对 患儿治禁 吃的食物 , 甚至许 多错误 的 护士沟通交流 。
行为如打骂 医护 人员 也不加 管教 ; 别是 一些 绝症 患儿 的家 长对 患儿在 吃 、 5 做好 以上工作必须具 备的素质和能力 特 .
穿、 玩等方 面的不合理的索要和故意毁坏物 品不 加 以制止报 表 , 对工 作人员 并 的制止表示不满。 22 依赖感 : . 家长对患儿 日常生活 上 的照顾也 依赖 于护理 人员 , 对 自 而 己表 现得缺乏信心 , 自己的动作会伤及 孩子。 生怕
I2 恐惧 与缺乏 安全感。 .
13 怀疑 和不信任感 。 .
2患儿 家长其他 心理表现 .
2I 容忍 : 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 持是许 多家长共 同的表 现。他 . 对患
43 要有良好的形象, . 良好的护士形象是与家长交流的前题, 应保持干
们认为孩子 的生病 是 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 , 对孩子 有欠疚感 , 于是对 孩子病 中 净整 洁的仪表 , 和蔼可亲 的态度 , 亲切美好 的语言 , 只有这样 , 家长才 能愿意与
相 同的 , 例如家长 的恐惧 感、 悲哀 感、 焦虑感 等: 预后差 的, 用婉 转的语 言 . 应 安慰 家长 , 以心理支持 , 家 给 使 影 响的; 但家长与患几对疾 病的主体感 受不同 , 又使家 长有一些患儿 没有 的心 长能够正确 面对疾 病。尤其对慢性病应指 出现代科技 进步 , 不要放弃 希望 ; 而
1例患儿家长心理危机的护理干预体会

1例患儿家长心理危机的护理干预体会【摘要】“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
如不及时缓解,会导致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1]。
【关键词】患儿家长,心理危机,护理干预小儿患病住院打破了家庭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当病情较严重时,家庭成员,特别是母亲受的刺激最大。
出现一系列应机反应有关的生理、心理、行为上的变化。
通过对家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提高了医患合作的效果、增强了医患关系,对完善儿科整体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将1例患儿家长心理危机的护理干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3月,以“毛细支气管炎”为诊断收入院。
护理诊断为①清理呼吸道无效;②低效性呼吸型态;③潜在病发症心力衰竭的危险。
给予输液、吸氧、雾化、吸痰等抗炎对症治疗,住院治疗12 d,未发生并发症而全愈出院。
住院期间由其母亲照顾,其母亲逐渐出现生理、心理、行为上的变化,表现如下。
1.1 焦虑、恐惧开始反复询问病情,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担心遗漏病情变化;继而出现情绪不稳定,表现为易怒,易哭泣,坐卧不安,小动作多。
1.2 怀疑、不信任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不愿医护人员多碰触患儿并反复洗手,认为带菌。
1.3 自责自己惩罚自己,将小儿患病归罪于自己的过失。
1.4 植物神经紊乱症状食欲减退,失眠,泌乳减少,心慌,对普通刺激也出现惊跳反应。
1.5 抑郁无望无助感,经常哭泣,认为自己已经承受不了,生活没有光明,活着没有意思,有死的念头。
1.6 性格和行为的改变坐卧不安,经常在走廊内走来走去,小动作多;变得爱讲话,逢人就讲自己的情况。
2 护理干预2.1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积极参与患儿的治疗工作,在治疗护理中,随时与其母亲交谈,保持密切接触,取得信任。
2.2 鼓励交谈,帮助宣泄鼓励其母亲倾诉感受和应对方法,以达到让患者宣泄和获得更多信息的目的;允许自我发泄,如来回踱步、哭泣等,但不过分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范围广、卫生条件差有关。
参考文献:[1]杨金凤,张永霞.聊城市东昌区1017例手足口病患者的调查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3):271-272.[2]张欣,闫惠平,黄春,等.70例手足口病病原检测和临床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10):872-874.[3]王健,刘晓青,潘欢弘,等.手足口病的流行及其预防控制概况[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6):22-24.[4]王彦霞,孙建伟,郭万坤.2005—2007年河南省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4):241-243.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临床实践卫生职业教育关键词:儿科整体护理;患儿家长;心理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46(2013)02-0150-02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的优质护理。
也就是说,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身心等各方面需要为目的的护理。
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目的开展的优质护理。
儿科的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5种需要在儿童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心理护理是满足这些需要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但是,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对其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可能达到相反的结果。
我们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更好地开展对患儿的护理,希望通过家长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当前家庭中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
孩子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患儿,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的要求。
所以,对儿童患者的心理护理实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家长的心理支持。
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患儿对护士的愤怒。
父母的心理倾向可以转变为儿童的心理倾向,如不让某护士阿姨打针等。
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问题上的表现形式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家长的恐惧感、悲哀感、焦虑感等与患儿的这些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又使得家长有一些患儿所没有的心理表现,例如希望角色转换、代替患儿接受痛苦的治疗等。
在此,探讨患儿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以及针对这些心理表现进行的护理体会。
1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1.1焦虑和紧张1.1.1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陌生环境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复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治的病床接受治疗等。
1.1.2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担心遗漏病情变化。
1.1.3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
1.2恐惧与缺乏安全感1.2.1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
1.2.2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不敢看或躲开的行为。
1.3怀疑和不信任1.3.1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擅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找来许多书籍对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书上的方案为准。
1.3.2对医护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
1.3.3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引起的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2患儿家长其他心理表现2.1容忍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
他们认为孩子的生病是因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歉疚感。
于是对孩子患病期间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对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的行为也不加管教;特别是一些绝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刘淑珍(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临沂276000)Vol.312013No.2150--症患儿的家长,对患儿在吃、穿、玩等方面不合理的索要和故意毁坏物品的行为不加以制止,且对工作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等。
2.2依赖感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于护理人员,而对自己表现得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孩子。
2.3同病相怜感表现为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重症或绝症患儿家长;新入院的患儿家长有时对住院时间长一点的患儿及其家长的经验的信任程度更甚于医生。
3护理措施首先要找出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心理护理。
3.1对家长焦虑心理的护理3.1.1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等。
并对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等,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
3.1.2对由于不了解疾病引起的焦虑可以通过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介绍病情、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尤其对家长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如饮食护理,详细说明哪些食品可以吃,哪些不能吃等。
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并对自己可以为孩子所能做的事情有信心。
3.1.3对病情变化引起的焦虑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订的,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
3.1.4对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焦虑应首先向家长目前的困难表示理解,但要强调现在所用治疗方案的必要性。
说明中断治疗可能对患儿造成的影响,鼓励家长克服困难,同时与医生沟通。
在用药方面,从价格较低并有适应症的药品开始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还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使家长有信心坚持治疗。
3.2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3.2.1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
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对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以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
尤其对慢性病患儿家长,应指出科技进步很快,新的诊疗措施会不断出现,劝其不要放弃希望;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
3.2.2对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引起的恐惧应当主动将检查方法、步骤、检查要达到的目的在检查前向家长说明。
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长:“我们将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患儿所承受的痛苦”。
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如一次成功,可帮助家长减少恐惧感。
3.3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3.3.1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对治疗的怀疑可以向患儿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而书籍上治疗方案是针对大多数人的一般治疗。
具体治疗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通过此类与患儿具体情况相同的治疗方案的分析消除家长的怀疑。
3.3.2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等外在条件引起的不信任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交流的技巧,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
3.3.3对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引起的对医疗水平的不信任和怀疑可以通过提高医疗诊治水平和护理技术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以良好的护理服务来增强家长的信心。
3.4对其他心理表现的护理3.4.1对家长容忍心理的护理要向家长指出一味容忍孩子的溺爱行为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出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希望家长在护士对患儿进行教育时,不要一味袒护。
3.4.2对家长依赖心理的护理可以利用家长对护士的依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但不是将家长原本能够进行的对患儿的日常护理工作全部交给护士来做。
而是教给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知识,如怎样正确更换尿布,怎样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如何正确喂养患儿,如何及时添加辅食等,帮助家长独立地进行日常护理。
这样做既使患儿得到了正确的护理,也增加了护患感情,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3.4.3对家长同病相怜心理的护理可以利用这一心理,向广大家长推荐因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而使疾病恢复良好的病例。
由这些家长亲自指出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和有利之处,可以使家长能够主动配合护理。
但要避免家长间乱传所谓的偏方,一旦发现,要及时制止,并向家长指出这样做的错误和严重后果。
4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应注意的事项4.1要具有真挚的同情心,要理解家长由于孩子生病带来的痛苦只有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才能赢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2要注意观察和仔细分析不同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家长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
4.3要有良好的形象良好的护士形象是与家长交流的前提。
护士应保持干净整洁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美好的语言。
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愿意与护士沟通交流。
4.4注意沟通的技巧能够专心倾听家长的陈述,帮助家长更好地交谈,鼓励家长提出疑问,认真解答疑问等。
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消除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让家长主动配合护理和治疗,并主动影响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愿与护士进行交流,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执行,护理程序处于良性循环。
既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也对患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密切了护患间的关系,对儿科开展整体护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蒉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