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级F型混凝土护栏设计图(耳墙)
11连续式钢筋砼护栏通用图

桥梁公用构造图-设计说明

说明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7.《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8.《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 327-2004)9.《公路桥梁养护规范》(JTG H11-2004)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13.《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14.《混凝土灌注桩用钢薄壁声测管及使用要求》(JT/T 705-2007)15.《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16.《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 663-2006)17.《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 391-2009)1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19.《耐候结构钢》(GB/T 4171-2008)20.《碳素结构钢》(GB/700-2006) 二、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标准及指标表对于整体式路基,路线平面设计线为中间带的中心线;对于分离式路基:80km/h、100km/h设计速度的平面设计线为路基边缘线,120km/h设计速度的平面设计线为路基边缘外0.25m位置。
对于设计速度为80km/h、100km/h的高速公路,路线平面设计线距离桥梁边缘0.25m;对于设计速度为120km/h的高速公路,路线平面设计线距离桥梁边缘0.50m。
桥台(肋板、台帽、耳背墙)施工技术交底

止漏浆。
检查模板支撑是否牢固,防止跑模。
模板涂以优质隔离剂,保证基础混凝土表面光洁平整。
(3)肋板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砼运输车运输,严格按配合比施工,且精确计量。
浇筑时采用分层连续浇筑办法,每层厚为30cm。
振捣要求:振动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10cm,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牢固。
(4)肋板混凝土养护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砼抗压强度达到2.5Mpa,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侧模。
2、台帽、挡块、垫石施工,施工台帽前先进行台背透水性材料分层回填,并碾压夯实,回填至台帽底高程以下5cm,作为台帽施工时的平台。
在台帽底部铺设5cm厚C20素混凝土作为底模,垫层宽度比台帽一端宽10cm。
肋板顶应进行凿毛,要求凿除砼表面浮浆、及松散层直至见到碎石,并用水冲洗干净。
(1)钢筋制作、安装台帽钢筋骨架按设计制作,采用吊车将骨架提起,就位,人工进行调整。
安装应防止扭转变形,根据规定加焊点进行吊装。
应注意布设台帽内的垫石钢筋,当挡块、垫石钢筋与台帽钢筋相干扰时,应先保证台帽钢筋位置的正确,可适当挪动挡块、垫石钢筋。
钢筋加工要求如下:①根据图纸设计要求,钢筋工长应熟悉图纸进行钢筋抽样,抽样完毕后,方可交付钢筋工下料。
②在钢筋下料过程中,应严把质量关。
而且质检员应不定期抽查后台下料长度与钢筋工长料单长度比较,误差大于规范要求的应重新制作。
③成品堆放应标明所用部位、长度、规格。
钢筋绑扎要求:①钢筋在支架施工完成铺好底模后就可进行。
②钢筋绑扎时,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箍筋弯钩应箍牢纵向钢筋,相邻箍筋的弯钩接头在纵向位置应交替布置。
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应超过主筋的50%。
③多层钢筋应采用侧面焊缝形成骨架。
侧面焊缝设在弯起钢筋的起弯点前的水平直线段上,直线叠置部位适当设置短焊缝。
④绑扎钢筋时应满绑,不得缺扣或漏绑。
桥梁混凝土防撞护栏施工工法(模板支护-附示意图)

混凝土防撞护栏施工工法当前桥梁防撞护栏均采用现浇钢筋砼的方案,防撞护栏的外观质量主要分为线形外观质量和砼墙体外观质量,其中线形外观又分为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外观。
线形外观质量的决定因素主要为测量精度和模板支护精度,而砼墙体外观质量主要取决于砼配合比、搅拌、浇注、振捣等施工工艺环节的动态质量。
为了解决混凝土防撞护栏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提高混凝土防撞护栏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需从测量放样、钢筋加工及安装、模板制作安装、砼拌和及浇筑、养生等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各环节施工技术操作要点如下:一、模板制作模板是保证防撞护栏各部尺寸和外观质量的基础,从模板制作开始就要高标准、严要求。
防撞护栏施工采用定制的专用钢模板,钢模板具有刚度大、平整度好、不易变形等优点,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变形,能够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线条顺直。
其次钢模板周转次数多,长期效益好。
模面钢板采用5mm厚的新钢板一次冲压成型,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每一块防撞护栏钢模板顺桥向长1.25m,模板外侧的加劲肋间距为30㎝左右,主要是保证模板在使用过程和吊装过程中不易变形。
钢模板制作完成后,在正式使用前要进行试拼装,主要是检验模板安装的整体效果、模板接缝处是否平顺,以及有无缝隙和错台现象,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否则要进行相关校正。
二、测量放样为了更好地保证混凝土防撞护栏的外表线形顺直,必须重视平面位置测量放样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采用全站仪对防撞护栏的内边线平面位置进行准确放样,对平曲线沿纵向每3m放一点,直线段沿纵向每5m放一点,外边线根据内边线用护栏设计宽度量测确定相应点位。
用墨线将放样点纵向弹线连接起来作为模板的内外安装边线,能更好地控制护栏模板的安装线型。
假如纵向线形不顺直,目测存在明显的拐点或折线,必须予以复测,查找原因并进行微调。
三、模板底座施工为了施工方便,现行设计将防撞护栏外侧边线向桥内回收9.7cm,如果外侧模板直接搁置在梁板顶面上,内侧模板搁置在混凝土底座(与桥面铺装层一起浇筑且同高)上,内外侧模板顶部将产生高程差,所以必须在9.7cm宽的范围内铺设安装外侧模板的支撑底座(简称模板底座)引用已经布设的水准控制点,测量防撞护栏底部内外侧的标高,与设计标高作对比,根据高程差和桥梁纵坡计算一个合理的高差值,用于确定模板底座的顶面高程。
高速公路几种常见形式的混凝土护栏分析与应用

高速公路几种常见形式的混凝土护栏分析与应用摘要:混凝土护栏是我国高速公路中重要的交通安全设施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防止车辆越出路外及穿越中央分隔带降低事故发生的严重性,为此护栏需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来抵挡车辆的碰撞。
因此分析不同形式混凝土护栏在与汽车碰撞过程中的作用,对减少重大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混凝土护栏防护性能一、背景1988年10月31日,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自此,我国高速公路开始迅猛发展,高速公路里程飞快增加。
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我国高速公路已经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到2020年,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已经突破15万公里,跃居至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我国机动车的保有量也一直处于较高增长水平。
但家用汽车的普及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在为人们的交通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存在汽车行驶速度快,车流量大,路况复杂等客观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公路交通安全问题。
二、混凝土概述混凝土护栏是一种以钢筋和混凝土为原材料,具有一定的断面形状的墙式结构。
这种墙式结构的优点是强度较大,在碰撞时不易发生移动和变形,且维修量小、养护成本较低。
合理的护栏设置可以阻止车辆冲出公路或驶向对面车道,并在发生碰撞时提供缓冲作用,矫正车辆的行驶方向。
三、混凝土护栏的分类依据《JTG/T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中的规定,我国的路侧混凝土护栏按结构形式可分为F型、加强型和单坡型等,如图一所示。
图一混凝土护栏结构形式根据国家标准《公路护栏安全评价标准》,在发生碰撞时,护栏对1.5t 的轿车应当满足如下功能:(1)阻挡功能:碰撞车辆不应翻越、骑跨、和穿越护栏。
(2)缓冲功能:碰撞过程中,乘员速度的纵向和横向分量均应小于等于12m/s;乘员加速度的纵向和横向分量均应小于等于200m/s2。
(3)导向功能;车辆碰撞后不得翻车。
车辆驶离护栏后的轮胎轨迹在经过导向驶出框时不得翻越出直线F。
安全设施设计中防护栏、栏杆的问题探析

工装设计—92—安全设施设计中防护栏、栏杆的问题探析赵国全(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3)1.我国道路防护栏设计现状问题1.1过渡段处理不合理 我国道路护栏设计中对护栏上游起始段端头处理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频繁曝出高速公路上由于司机操作不当,汽车以高速冲撞防护栏,被护栏板从前至后整体穿刺,导致人员伤亡的交通安全事故。
合理的护栏设计可将车辆直接撞击护栏端头穿刺车体的影响降至最低,消除那些可能产生致命后果的因素,因此要求护栏端头要具备一定的防撞性能,对上游起始段端头进行合理的处理。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作为干线的二级公路进入隧道前,一般路基宽度比隧道洞口要宽,隧道入口处也经常成为事故多发点。
洞口作为刚性结构,路基护栏、桥梁护栏向隧道洞口的刚度过渡设计也至关重要。
1.2防护栏、栏杆选型设置不合理 防护栏是一种纵向吸能结构,通过自体变形或车辆爬高来吸收碰撞能量,从而改变车辆行驶方向、阻止车辆越出路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乘员的伤害。
而栏杆是为了防止行人跌落或为使行人与车辆隔离而设置的保障行人安全的设施,其不具备防撞性能。
现有些城市道路桥梁和带人行道的公路桥梁以人行栏杆取代了防护栏的作用,一旦车辆失控骑跨人行道,可能发生车辆坠桥的交通事故。
2018年,重庆市公交坠江事故,造成13人死亡2人失踪的交通事故,从防护栏设计的角度分析,也存在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1.3防护栏与被防护障碍物之间距离不足 高等级公路互通式立交上跨主线的桥梁、天桥、渡槽等基本采用墩柱设于主线中央分隔带内。
中央分隔带宽度一般为2m,其宽度除去墩柱的宽度后,剩余宽度基本不能满足《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的相关要求。
若护栏面距离被防护的障碍物距离不足,将不能有效保护障碍物。
特别设于中央分隔带内桥梁墩台,一旦发生货车撞击桥梁墩台侧护栏,因安全间距不足,将严重威胁到桥梁结构安全,因此对于公路设计人员来讲,应引起重视。
公路混凝土护栏设计与滑模施工技术

公路护栏是一类交通安全设施,常用的护栏形式有波纹梁钢护栏、钢缆索护栏及水泥混凝土护栏三种。
其设置在高速、一级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及各级公路高危边坡的边侧或桥梁的边缘,提供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我国现有高速公路护栏以波纹梁钢护栏为主,而钢缆索护栏及水泥混凝土护栏相对较少。
水泥混凝土护栏是具有一定断面形状的墙式护栏,主要依靠汽车爬高、变形和摩擦及吸收碰撞能量,属刚性护栏。
水泥混凝土护栏具有如下优点:安全性好,在小角度冲撞条件下,轻型车辆有可能飞檐走壁,一侧车轮可从护栏下部碾过;全断面拦阻,撞碎及穿越能量大,拦截效果好;在低能量碰撞过程中,变形小,撞击损坏较小,故维修费用极低;在高速、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使用双坡混凝土单条护栏时,不仅拦阻效果好,而且能节省大量的土地;水泥混凝土无钢材锈蚀问题,在野外暴露条件下,耐候性与耐久性好,使用年限长;容易整条移位,在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中央分隔带的混凝土护栏使用专用机械整条移位,以满足上、下班高峰时段左、右车道不同的交通量需求。
因此,混凝土护栏是桥梁、高架公路及山区高危边坡路段等绝对禁止车辆驶出路外的首选护栏形式。
比较三种护栏,混凝土护栏的安全性与阻拦效果最高、最好,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就在山区公路的高边坡危险路段,在钢护栏内侧增补了一道确保安全的混凝土护栏。
由于混凝土护栏是一种实心墙体,高度较大,因此在冬季风吹雪严重的北方地区与山区公路上不便于采用。
护栏多高,风吹积雪会有多高,一方面将影响雪天的行车安全;另一方面将造成很大的冬季清雪数量。
反之,在风吹雪路段,通透性好的两种钢护栏将有较大的优势,它可以使风吹雪刮过路面,较少堆积在路面上。
桥梁边缘或中央的混凝土护栏有别与道路护栏,其须确保车辆冲撞时不冲出桥梁,因此其配筋率比路面护栏高得多。
桥梁护栏设计有密集钢筋笼,而滑模铺筑的道路护栏一般仅有三根纵向钢筋。
合理的护栏设计及先进的施工方法是保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与耐久的基础。
本文对混凝土护栏现行设计规范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最新修订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报批稿),对混凝土护栏的现代化滑模铺筑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进行详细介绍与探讨。
桥台(肋板、台帽、耳背墙)施工技术交底

止漏浆。
检查模板支撑是否牢固,防止跑模。
模板涂以优质隔离剂,保证基础混凝土表面光洁平整。
(3)肋板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砼运输车运输,严格按配合比施工,且精确计量。
浇筑时采用分层连续浇筑办法,每层厚为30cm。
振捣要求:振动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10cm,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牢固。
(4)肋板混凝土养护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砼抗压强度达到2.5Mpa,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侧模。
2、台帽、挡块、垫石施工,施工台帽前先进行台背透水性材料分层回填,并碾压夯实,回填至台帽底高程以下5cm,作为台帽施工时的平台。
在台帽底部铺设5cm厚C20素混凝土作为底模,垫层宽度比台帽一端宽10cm。
肋板顶应进行凿毛,要求凿除砼表面浮浆、及松散层直至见到碎石,并用水冲洗干净。
(1)钢筋制作、安装台帽钢筋骨架按设计制作,采用吊车将骨架提起,就位,人工进行调整。
安装应防止扭转变形,根据规定加焊点进行吊装。
应注意布设台帽内的垫石钢筋,当挡块、垫石钢筋与台帽钢筋相干扰时,应先保证台帽钢筋位置的正确,可适当挪动挡块、垫石钢筋。
钢筋加工要求如下:①根据图纸设计要求,钢筋工长应熟悉图纸进行钢筋抽样,抽样完毕后,方可交付钢筋工下料。
②在钢筋下料过程中,应严把质量关。
而且质检员应不定期抽查后台下料长度与钢筋工长料单长度比较,误差大于规范要求的应重新制作。
③成品堆放应标明所用部位、长度、规格。
钢筋绑扎要求:①钢筋在支架施工完成铺好底模后就可进行。
②钢筋绑扎时,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箍筋弯钩应箍牢纵向钢筋,相邻箍筋的弯钩接头在纵向位置应交替布置。
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应超过主筋的50%。
③多层钢筋应采用侧面焊缝形成骨架。
侧面焊缝设在弯起钢筋的起弯点前的水平直线段上,直线叠置部位适当设置短焊缝。
④绑扎钢筋时应满绑,不得缺扣或漏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