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一、字音、字形第一单元朗润(lǎng)酝酿(yùn niàng)应和(hè)嘹亮(liáo)风筝(zhēng)宽敞(chǎng)贮蓄(zhù)澄清(chéng)着落(zhuó)棱镜(léng)粗犷(guǎng)淅沥(lì)静谧(mì)绿茵(yīn)黄晕(yùn)水藻(zǎo)济(jǐ)南卖弄(nòng):、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呼朋引伴: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

咄咄逼人(duō):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第二单元瘫痪(tān huàn)侍弄(shì)捶打(chuí)憔悴(qiáo cuì)絮叨(xùdāo)烂漫(làn)分歧(qí)粼粼(lín)一霎时(shà)根深蒂(dì)固沐浴(mùyù)姊妹(zǐ)荫蔽(yīn)(dǎo)诀别(jué):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翻来覆去(fù):形容一次又一次。

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大喜过望:因为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贬义)两全其美:顾全双方;成全两个方面。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匿笑(nì):暗中偷笑;掩口暗笑。

徘徊(pái huái):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

第三单元觅(mì)食和蔼(ǎi)感慨(kǎi)搓捻(niǎn)绽放(zhàn)拼凑(còu)确凿(záo):真实;确实。

倜傥(XXX):形容潇洒;不羁绊。

人迹罕至(hǎn):罕:少。

人很少到的地方。

《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主要知识点

《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主要知识点

《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主要知识点绪论一、结合具体实际谈谈大学生做什么样的时代新人?(选择)二、如何理解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选择、简答)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基本概念: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具体知识点:一、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选择、简答题)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相互影响、紧密关联。

其中,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生价值制约着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选择题、简答题)答:(1)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

同时,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人也无法存活,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是自我价值的体现,社会利益是社会价值的体现。

(3)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大学生思考人生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青年应当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选择题、简答题)大学生应该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结合实际展开论述)四、正确评价人生价值(选择题、简答题)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期末知识总结知识点

期末知识总结知识点

期末知识总结知识点一、语文知识总结语文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及交换信息的工具。

语文是语言文学与语言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的教学科目。

下面就此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1. 语文科目的教育目标: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语文鉴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文,使语文成为学生思维表达的工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文字、词、句、段、篇等),语言文字的表达和理解技能,文学知识,修养情感,人文艺术知识等。

3. 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语文相关知识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多读书、看报、学写作,并且要培养语文鉴赏和表达的兴趣和能力。

二、数学知识总结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学科。

下面对数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1. 数学教学的目标: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数学教学的内容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基本技能,数的认识,整数、分数、小数,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

3. 数学教学的特点:数学教学应当注重传授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英语知识总结英语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下面对英语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1. 英语教学的目标: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与他人交流。

2. 英语教学的内容包括: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字母、单词、语法规则等,以及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

专题01:长度单位(复习课件)二年级数学期末核心考点(人教版)

专题01:长度单位(复习课件)二年级数学期末核心考点(人教版)

精讲精练
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纸条有( 6 )厘米。
把尺子的刻 度0对准纸条 的左端。
纸条的右端对 着刻度几,就 是几厘米。
Te重xt h难ere 易错点剖析 画线段 3 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需要画 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 米处。
Text深her化e 练习
厘),米也就是
(3)4米=( 40)0 厘米
厘米(cm)和米(m)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 位。
填上“米”或“厘米。”
长 2( 米 )
长 8( 厘米)
高70(厘米 ) 长3(米 )
知识梳理
知识点2:认识线段
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1.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2.画线段的方法: 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 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 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描点、连线、标长 度)
( 8 ) 厘米。
(4)△由( 3 )条线段组成,
中有( 3 )条线段。
Text深her化e 练习 2.在合适的答案后的( )里画“√”。
Text深her化e 练习 3. 画一画。 (1)画出一条比下面的线段长2 厘米的线段。 4厘米
(2)在距离 左边3 厘米处画一面 ,在距离 右边4 厘 米处画一朵 。
认识厘米和米 长度单位
较短:厘米 较长:米
1米=100厘米
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
知识梳理
知识点1:米和厘米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 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一、字音、字形在这个单元中,我们研究了一些汉字的发音和形状。

例如,“朗润”是指声音清晰,柔和,而“酝酿”则是指酿造或酝酿。

我们还研究了“风筝”、“棱镜”和“水藻”等字。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一些描述性的词语,如“宽敞”、“粗犷”、“淅沥”和“静谧”。

最后,我们研究了一些动词,如“卖弄”、“抖擞”、“呼朋引伴”和“花枝招展”。

第二单元在这个单元中,我们研究了一些形容词和动词。

例如,“瘫痪”描述了一种身体状况,而“侍弄”和“捶打”则是指照顾和打击。

我们还研究了“烂漫”、“粼粼”和“荫蔽”等形容词。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一些动词,如“沐浴”、“”和“诀别”。

第三单元在这个单元中,我们研究了一些形容词和动词。

例如,“确凿”是指真实和确实,而“倜傥”则是指豁达和不受拘束。

我们还研究了“企盼”、“人声鼎沸”和“截然不同”等形容词。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一些动词,如“觅食”、“搓捻”和“拼凑”。

第四单元在这个单元中,我们研究了一些形容词。

例如,“希冀”是指渴望和期待,而“狭隘”则是指狭窄和狭隘。

我们还研究了“纯粹”、“鄙薄”和“慷慨”等形容词。

坍塌的废墟里,人们在琢磨着如何酬劳那些勇敢的殉职者。

拈轻怕重的态度让人们漠不关心,但是我们应该精益求精,而不是麻木不仁。

有些人见异思迁,不毛之地的环境使他们刨根问底,而有些人则沉默寡言,恍惚不清。

这些人的能力参差不齐,有时会让人哄堂大笑,有时会让人惊慌失措。

在第五单元中,我们看到了一些人的忧郁和叮嘱,还有一些人受到了惩戒,蜷伏在栅栏后面。

但是这些人的胸襟很宽广,他们魁梧的身躯蓦然变得臃肿,但仍然能够收敛自己的情感,哺育他们的孩子。

有些人可能会感到羞怯,被禁锢在蓬松的头发中,而另一些人则温驯地接受了怂恿。

在第六单元中,一些人可能会感到笨拙,但是他们仍然值得赏赐和御聘。

他们不会自己,但是他们的工作一直都称职妥当。

他们呈报给钦差和陛下的报告是澄澈的,他们庇护和爱慕着自己的同胞。

小学英语期末知识点总结7篇

小学英语期末知识点总结7篇

小学英语期末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英语音标英语音标是英语发音的基础,掌握好英语音标对于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至关重要。

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英语音标包括48个国际音标和部分常见的美式发音。

通过学习和模仿,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和技巧。

二、单词与短语1. 常用单词: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常用单词包括动物、水果、蔬菜、数字、颜色、形状等基本概念,以及一些日常用语和短语。

2. 短语与搭配:掌握一些常用的短语和搭配,如“how are you?”“what is your name?”“please open the door”等,对于提高口语流利度和准确性非常有帮助。

三、语法与句型1. 时态与语态: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语法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等基本时态,以及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概念。

2. 非谓语动词:了解非谓语动词的概念和用法,对于提高英语水平和应对更复杂的英语句子结构非常有帮助。

3. 从句与虚拟语气:掌握从句和虚拟语气的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概念。

4. 强调与省略:了解强调句型和省略句型的用法,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四、阅读与理解1. 阅读技巧:学习一些阅读技巧,如预测、推断、总结等,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2. 理解深度:通过阅读一些简单的英文文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听力与口语1. 听力训练:通过听录音、对话和故事等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口语实践:多进行口语练习,如模仿发音、朗读课文、回答问题等,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流利度和准确性。

六、写作与翻译1. 写作技巧:学习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如段落写作、文章结构等,可以帮助学生写出一篇结构清晰、语言流畅的英文作文。

2. 翻译能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能够将中文句子翻译成英文,也能将英文句子翻译成中文,这对于提高英语水平和应对考试非常有帮助。

《第五章 欧姆定律》期末复习

《第五章 欧姆定律》期末复习

《第五章欧姆定律》期末复习【核心知识归纳】知识点一:欧姆定律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① _正比_ 。

(2)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② __反比_ 。

2.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操作技巧:换大调大,换小调小。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要控制电压不变,改变电阻。

改变电阻阻值,电阻两端电压随之改变,可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来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其实验操作技巧是:“换大调大,换小调小”。

意思是将小电阻更换为大电阻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连入阻值大的方向移动,即远离滑动变阻器下边那个接线柱。

反之则反。

2.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①_正比__,跟导体的电阻成②__反比_。

(2)公式:UIR=。

变形公式:URI=,U=IR。

(3)使用范围:同时性、同段性。

知识点二:伏安法测电阻1.实验原理:UIR =。

2.电路图:3.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应调到阻值最大处。

(2)电压表和电流表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量程。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A.保护电路;B.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

(4)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通过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考点题型分类】考点一:欧姆定律命题角度❶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例1.现有下列器材:学生电源(6 V)、电流表(0~0.6 A,0~3 A)、电压表(0~3 V,0~15 V)、定值电阻(5 Ω、10 Ω、20 Ω各一个)、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利用这些器材探究“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连接成完整电路。

(要求连线不得交叉)(2)实验中依次接入三个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利用描点法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

生物高二上知识点期末复习

生物高二上知识点期末复习

生物高二上知识点期末复习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对于我们了解生命的本质和进化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二上学期的生物知识点进行复习,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细胞与生命起源1. 细胞的组成及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2. 细胞的代谢:细胞通过吸收营养物质、产生能量和排除废物等过程来维持自身的正常功能。

3. 细胞的分裂: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等方式进行繁殖和增殖。

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物质DNA: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来实现遗传。

2.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的单位,由DNA序列组成。

3. 遗传的规律和方式: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等。

4. 进化的证据与模式: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和比较解剖学等。

三、生物多样性与分类1. 生物的分类方法:根据形态、生理特征和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

2. 动物界和植物界的分类:包括动物的门、纲、目和类等分类单元。

3.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财富,需要进行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四、生物的调节与协调1. 生理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方式。

2. 具有调节功能的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3. 植物的生长调节:包括光周期、激素和地理性状等。

五、人体健康与疾病防治1. 人体的营养与消化:包括主要营养物质和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 免疫系统与疾病防治: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

3.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如流感、肺结核和艾滋病等。

六、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群落、食物链和生态位等。

2. 生态平衡与生态恢复:维护生态平衡是生态保护的核心,生态恢复是破坏环境后的修复过程。

3. 环境污染与保护: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复习,相信同学们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
1.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使用打制石器,懂得人工取火。

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六千年,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

生活用具:人面鱼纹彩陶盆和纺轮。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住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

2.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禹建立夏朝,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西周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2)内容:①周王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调兵。

(3)作用: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

4.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结束时期。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是封建社会开始时期。

5.诸侯争霸影响:积极:有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消极:战争带来巨大灾难。

6. 商鞅变法(前356年)----确立封建制度
①目的:为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②内容:政治方面:建立县制(影响最深远),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核心内容,体现地主阶级利益);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军事方面:奖励军功。

③影响:国力增强,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7. 百家争鸣的背景:战国时期,随着旧制度的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影响: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8.评价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以德治国。

办私学,有教无类。

其思想被整理成《论语》。

孔子的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9.评价秦始皇。

是杰出政治家也是暴君。

①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开灵渠,修长城等)②暴政(徭役兵役赋税繁重,刑法残酷)。

10.秦朝的制度创新: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①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③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11.西汉的制度创新:“推恩令”(主父偃);刺史制度;兴办太学;盐铁官营。

12.对待儒学。

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我们应该: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3.汉初政策(汉高祖、文帝、景帝):休养生息政策,以农为本。

汉武帝时期政策:巩固大一统王朝,解决王国问题和匈奴问题。

14.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③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西晋八王之乱形成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15.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通过汉化和封建化,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内容:①迁都洛阳,模仿汉制。

②促进汉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
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16. 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战乱频繁与社会大变革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民族战争、间友好往来、改革(孝文帝改革)
17.以少胜多。

巨鹿之战:前207年,项羽打败秦主力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和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
淝水之战:383年;前秦和东晋
18.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
成功原因:顺应历史潮流;敢于斗争的精神
启示: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富国强兵。

19.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开辟):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意义:促进了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丝路精神:意志坚定,不畏牺牲,忠于祖国,不辱使命。

“一带一路”的启示: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共赢。

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

意义:标志着西域(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0.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四个方面(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1.政治上:
①“推恩令”(主父偃)。

内容: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建立侯国。

作用:削弱诸侯王的实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思想上: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作用:儒学居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推崇。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3.经济上: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
②实行盐铁官营。

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