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云观 山水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清朝中期袁江二十四幅精品山水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袁江二十四幅精品山水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袁江二十四幅精品山水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我们一起分享袁江精品绘画作品。

袁江(1662—1735)字文涛,号岫泉。

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是中国绘画史上有影响画家,宫廷画家,专攻山水楼阁界画。

雍正时,召入宫廷为祗侯。

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楼阁工整山水当以袁江最有名。

当时还有他的侄子袁耀同齐名。

他们两人曾受扬州的山西盐商的聘请,到山西作画,作品在北方流传较多。

他擅画山水、楼台、师法宋人。

山水画主要学宋代闫次平,画石多鬼皴,楼阁主要学郭忠恕,工整严密。

他的绘画素材多为古代宫苑,尤长于界画。

界画是我国民族绘画中很有特色的一门画科,它在东晋时代已同人物、山水画并存了,发展到宋、元时期就已达到高峰,但一直受到文人画的排挤。

名家山水画《云起图》欣赏

名家山水画《云起图》欣赏

名家山水画《云起图》欣赏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
排名不分先后
张石园丙戌(1946)年作闲看云起
朱传山蜀江云起图
周选桂 2020年作大壑云起
黄君壁云起图
萧俊贤甲申(1944)作坐看云起
许大明峡江云起图
童晓东溪山云起
施云翔川江云起图
陆俨少 1976年作新安云起图
黄纯尧 1983年作苍山云起图
黄纯尧云起茗山图
包少茂 2011年作云起祁连图
冯超然丹台云起
宋文治甲子(1984)年作北海云起图
李德福 2014年作云起黔山图
宋文治 1983年作北海云起图
何维朴丙辰(1916)年作溪山云起图
申石伽 1940年作万松云起
黄君璧戊申(1968年)作坐看云起时
王茂彬云起太行
祁自敏 2014年作峡江云起
言亢达庚午(1990)年作蜀江云起图
郑百重 1981年作蜀山云起
施云翔丁丑(1997年)作青城山雨过云起
邹桥生 2010年作仙乡云起
施江城丁亥(2007年)作翠峰云起图
马起瓯 1979年作山亭云起
王利华 2013年作云起青山
朱梅邨溪山云起
黄纯尧丁卯(1987)年作云起图
沈迈士坐看云起时
吴毂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云坐看云起
卢星堂 1987年作峡江云起图
朱梅邨戊子(1948)年作静观云起。

山水画中云水的画法解析

山水画中云水的画法解析

山水画中云水的画法解析云和水在山画里正起着调节画面的韵律和节奏的作用。

云和水处理好了,整体也就生动了:处理不好,就会显得死板、单调,气韵不畅。

一座高山由上而下,中间没有云遮雾罩,那它就不会显得有多么崇高,因为这座山太暴露了,没有一点含蓄和神秘感。

反之,这座不是很高的山,中间有云缠绕飘动,山脚隐约升腾薄薄的雾气,试想下,那又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感觉!作为山水画中的水,那它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说了。

宋代大画家郭熙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 水的形态也很多,有静止的、有流动的、有奔腾的、有飞流直下的、有咆哮怒吼的等等。

从色彩来看,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绿色的、有蓝色的等等。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由于周围环境和四时气候的不同,水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化,因而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画法。

俗话说“行云流水”,正由于云、水的千变万化、美妙灵动,因此在山水画中要画好云、水也是比较难的。

我们只有深入生活,到大自然中多观察、写生,同时多临摹古今山水画的经典作品,善于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掌握云和水的画法。

图一画流水水口时,不要如上图那样,把水中的石头平行列,这是概念式的画法,说明画者很少接触大自然。

应多观察小溪和瀑布的流向以及水冲激石头后产生的变化。

图二画波涛时,很容易画成一排一排的,没有变化,让人感觉呆板。

应该像下图一样,把浪头画得有大小变化,互相穿插,画出浪花相互涌动的感觉图三画小溪关键处理好溪石。

上图溪流中的石头排列过于整齐,画水时就会受石头的约束,显得死板。

下图的石头排列大小错落有序,疏密得当,画水时根据石头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图四这是表现瀑布的画法。

瀑布顺势直泻而下,非常壮观。

画时注意瀑布两边的山石不要留白,以村托瀑布显得更亮。

这是海浪的画法,整幅画只有右上角有一块石头外其余全是各种不同形状的波浪,注意要有一浪接一浪的感觉,不要有生硬的线条图六这是小溪的画法。

小溪常见于生活中,但很多在画时却无从下手。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云法简析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云法是山水画中的重要元素,它可以创造出宏伟壮丽的山水景观,给人以深远的艺术
享受和精神启迪。

中国山水画中的云法可分为几个不同的形态。

首先是“气韵生动”云法。

这种云法强调表现云的灵动、飘逸和生命力,追求形象流畅、富有变化的笔墨,使云朵有韵律感、生动感和立体感。

画家通过运笔的轻重、转折的
刚柔、笔触的浓淡等方式,描绘出山水云景的气氛和意境。

其次是“含蓄抑制”云法。

这种云法注重运用“白描”或留白来表现云的轻盈和虚实。

画家通过适度涂抹或留出白色,使云朵受到光影的变化,给人以远处或近处的感觉,同时
也增加了画面的层次和空间感。

还有一种是“浓稠浑厚”云法。

这种云法通过浓墨、重彩的运用,创造出云的厚实感
和质感。

画家通过厚墨或浓彩的堆砌,使云朵显得浓厚、丰满,给人以实在感和沉稳感。

这种云法具有独特的笔墨特点,能够表现出大自然的广阔和深沉。

中国山水画中的云法还注重运用水墨的渐变效果,通过淡墨、淡彩的运用,在云的表
现中营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使云朵显得饱满、立体和逼真。

中国山水画中的云法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艺术手法,通过不同的笔墨运用和艺术表现
方式,展现出自然界中云的各种形态和特点。

云法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艺术
家对自然界的敬畏、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观赏山水画中的云法,人们可以感
受到自然之美和艺术家的创造力,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启迪。

金针微度 百年传灯——谈顾平的山水画

金针微度  百年传灯——谈顾平的山水画

式 美 及程 式 美 表现 上 的 实际 成 就 , 志 着 “ 标 四 王” 绘画 是 中国画 从古典 美 术 向近 现代 美 术发 展 过程 中的 极 为重 要里程 碑。 我们说 , 当下, 就
有 序, 所谓 踩 着 前人 的肩膀 创造 出自己的 高 正
峰。 这是 中国 画承 传与 演进 过 程 中的显著 特 色 和 普遍 规 律 。 山水 画一直 是 中国画 中 的大 宗 、 主 流 。 干余 年来 的 发展 流 变中也 验 证 了这一 在 特 色和规 律。 虽 然绘 画 中 “ 流 ” 正 宗 ” 点的 提 出 主 、“ 观 并不 算早 , 但其 实历代 画家 对于 “ 宗”皆有自 正 己的 理 解 。 从晋 宋 王微 之 “ 以 案 城 域 , 方 非 辨 JI标镇 阜 , J 、 , 划浸 流” 到 苏轼 的 “ 夫 画” 其 , 士 , 实 都显 示 了 时人 对 于 绘 画 中主 流 正 宗 的 提 倡 和 实践 。 展 至清 ,“ 发 四王” 为画 坛 的主 流正 成 宗。 而对 于画 坛主 流 正宗 一脉 ,“ 王” 有 自 四 亦 己的理 解 。 王 鉴曾 有 “ 之有 董 、 如 书之 如 画 巨,
风韵 … . . 正传, 衣钵 先奉 常—人而 已” 余弱 冠 ’ 的 寻 绎 显 然 是梳 理 中国 画 近 现 代 发 展 演化 史 、“ 时 , 闻先大 父训 , 今五十 余年 矣 , 学者 大 得 迄 所 的 一 个 重 要 源 头和 认 识 中 国画 现 状 之 由来 的
度、 百年 传灯 ” 其 实 已经表 明 了我对 在 当下 的 , 时代 语 境下、 中国画 发 展 的转 型时 期对 传 统 在
的继 承 和演 进 过程 中的 某 种价 值取 向 。 当然 , “ 针 微 度、 金 百年 传灯 ” 作为王 原 祁的 语言, 在 不 同于 王 原 祁的 历史情 境 下 , 有 符 合 当代 要 要 求 的审 读 和 阐 释 。 实 , 其 即使 是 王 原 祁 , 的 他 ‘ 针微 度 、 ‘ 金 百年 传灯 ” 不是 亦步亦趋 , 也 为传 统 所拘 囿 , 不敢 越 雷 池~步。 人皆云 “ 世 四王 ” 摹 古, 有人 认 为 “ 王” 古 好 似整 理 古籍 , 四 仿 是 对 之前 中 国画发 展传 承 脉络 的 整理 。 这看 似 褒

雄奇酣畅厚重——郑惠康的山水画

雄奇酣畅厚重——郑惠康的山水画



. .

从 心 境 和 技 法 的整 合 中 去创 造 的 .你 的造 景 能 力达 年 “ 栖之地”入选 江南之春 画展,获一等 奖; “ 云 秋韵” 入选2 0 05
到 了一 个 高度 的极 点 ,你 的技 法就 能 酣 畅地 创 新 出一 种 新貌 .
这种 新 貌 包融 了传 承 的厚 度 ,也是 一 种 创 新 的姿 态 。 所 以居 庸 关 的雄 奇 在 画面 视 觉 上 能给 人 一 种静 寂 的 宏 大就 是 这 个 道理 。 这也 是郑 惠 康山 水的 出成 就之 处 。
可点 之处 。
1 5 年 生于 上海,祖籍浙江镇海 。1 8 年进修于上 海中国画院。师 95 96
从蒯大江 、程十发、张桂铭 、毛国伦 、王劫 音等先 生。20 年参加首 00
画院副院长。2 0 年 “ 00 都市风情”入选20 年全 国中国画展。2 0 年 00 01 “ 韵”入选2 0 年上 海美术大展 ,获 三等奖。2 0 年 “ 01 02 韵系列”入
赖 以 支撑 精 神 的 支柱 .而 其墨 笔 的 短笔 往 皴 法 中去 无 疑增 加
画 坛 撷 萃 避豳 S lce anig 晒 ee tdP it s n
了画面 柔 美雄 奇 的 壮 阔 .虽 然 在古 人 的画 法 中无 此 皴 法 .却是 郑 惠 康 把 中 国 山水 画 的神 韵 糅 和在 一 起 了 .这 也 是 郑惠 康 山 水 画可 圈
: 7从 理论 上 讲 ,中 国 的 山水 画经 过 开 放 三十 年 的 传 呢

用笔 的 精 神 趣味 .北 方 的 山水 画 的笔 以其 真率 为上 ,南 方 的 山
水之 笔 以韵 味 为上 .用上 海 话 讲就 是 “ 道 ” .我 仔 细研 究 过 味 郑惠 康 山 水 画 中皴 法 的长 线 条 大 多较 为轻 灵 ,而 短 笔 又十 分 入 骨厚 重 。 中 国 的 山水 画就 是 这 样 .将 北 古 南韵 合 在 一起 .这 样 郑惠 康 的 山 水 画 中 北古 之 中有 了南 貌 ,所 以我 们 看 郑 惠康 的

分享一组明清名家山水扇面,赏心悦目

分享一组明清名家山水扇面,赏心悦目

分享一组明清名家山水扇面,赏心悦目折扇在明代流行以后,即成了文人墨客挥毫点染之物。

这样,在卷轴册页之外又有了一种新的书画形制。

与其他的载体相比,折扇既适宜即兴创作,又方便保存携带,而友朋酬酢,睹物思人,更是合适的媒介。

它或者单面独秀,或者双面同辉,或者摄入多人的笔墨,会应出一段诗书画雅集的风流。

陈洪绶曳杖看山图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

浙江诸暨人。

曾随蓝瑛学画花鸟。

明崇祯间召入为供奉。

书法遒逸,山水另出机杼,又工人物,兼作花鸟草虫,无不精妙。

与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

设色学吴道子法,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

袁尚统青山放艇袁尚统是晚明时吴门画家,善山水、人物,因长于风俗小景而广受欢迎。

但山水树石每多雄直气,人物姿态生动,略染有浙派后期习气。

此扇写江南烟景,平林空阔,渔舟暮归,青山积翠,绿水绕村。

画笔细润文秀,设色明丽雅致,画风似从文伯仁中变出。

是所见袁氏画中极为精彩的一幅,也是明清传世扇画中的佳品。

张宏草堂闲话张宏,字君度,号鹤涧,江苏苏州人。

善画山水,重写生,师沈周,笔意古拙,墨法滋润。

兼工人物,用笔疏朗,天然入格。

刘原起寒林行吟刘原起,初名祚,一作作,以字行,更字子正,号振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山水师法钱穀,颇得其神韵,笔墨亦佳,为时人所重。

亦善花卉。

盛茂烨渔父图盛茂烨,号念庵,一作研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善山水,有烟林清旷之概。

人物亦精工典雅。

蒋乾仿大痴山水蒋乾,字子健,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嵩子,隐居吴郡(今江苏苏州)虹桥。

破屋半间,一介不苟。

八十年如一日。

江盈科为长洲宰,表其庐曰“东海冥鸿”。

善山水,清拔古雅,过于乃父。

邵弥春溪放棹邵弥,字僧弥,号瓜畴,又号长斋、灌园叟、青门隐人、芬陀居士。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性孤僻,好学,多才艺,工诗文书画。

草书学米芾、米友仁,楷书得钟繇法。

擅山水,取法元人,略参宋人笔意,清瘦枯逸,闲情冷致。

论云水表现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论云水表现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论云水表现在山水画中的作用作者:袁培玉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4期摘要:自古至今山水画家在创作中无不重视云水技法的运用,并在实践和创作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表现云水的技法与理论。

云水作为一种重要的审美语言存在于山水画中,随着山水画的发展,云水的表现形式也不断地得到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仅是云水技法层面的,更是一定精神内涵的寄托。

关键词:山水画;云水;传统;实践一、造境作用在中国山水画中山石、树木、云水、沟壑、村落、小桥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山水画的客观景象,“云”和“水”作为山水画重要的组成元素和构成形象,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古代许多绘画理论家和山水画家都对云水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且许多经典绘画理论和作品中几乎都有对云水细致入微的表现。

北宋郭熙曾在《林泉高致》中说到:“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云水的构景不仅仅是为了描绘所观察到的景物,更多的是为了营造画面的意境,是画家寄于外物、证于心源的情感表达。

南朝时期的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在第一条中提出的就是“气韵生动”,画家对气韵所传达出来的生动意境是十分注重的,以云论气,以水写韵,云水的表现能够更好的起到山水画中的造境作用。

云水对活跃画面气氛具有很大的作用,让画面变得气韵生动,在山水画中山石林木是静止的,而云水在画面中呈现出流动的态势,动静相互衬托,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和生命力就流露出来了。

“故山得水而活”,“得烟云而秀媚”,紧张的山峦交界处用飞流直下的瀑布破之,树石之间穿插着流淌的溪流;山涧的云雾飘渺万象,云水的表现使画面的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宋代是我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北宋时期巨然的《万壑松风图》中对云水的表现细致入微,画中云水的动势表现十足,云水在画面中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助山势,山石和树木是静态的,云水是动态的描写,以云水的动势来助山的走势,衬托出山川的神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云观山水作品欣赏
2014-04-06 08:48:19谈云观出生于常州府号称“千里之巷”的青果巷,幼年时期,他就好展纸涂抹、勾划万物、画趣天成、显现出聪灵与才气。

17岁,他拜邑人画家杜滋园为师,专攻写意花卉,飞禽走兽,画艺大进,尤擅墨龙,被誉为“墨龙高手”,与房虎卿齐名,并称“毗陵双龙”。

26岁师从著名画家萧至泉成为入室高徒,经良师教诲画艺精进,与同门师兄弟张大千、吴良澎、胡小石、汪采白、吕凤子、姜丹书、马万里、施南池等以上海为中心,活跃于南岳、北京、南京、四川遍及港澳与海外。

忙中得闲常与老友唐云、程十发、王康乐、同乡吴青霞,谢稚柳等交流画艺,名重一时,并共同推动了海派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1935年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个人画展轰动一时,1944年由上海宁波同乡会举办师生画展,并由商务印馆用珂罗版印行《萧至泉暨及门展览画集》以为留念。

1947年《中国美术年鉴》记载其画艺,1949年作品参加上海首届美术作品展,同年8月加入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1958年后,其作品《为钢铁而战》、《曹家渡畔春意浓》等,多次参加全国和上海美术作品展览。

直到1986年5月在扬州市举办第2次个人画展。

1987年作品选送美国贝克斯城艺术画廊举办的“大陆画家作品展”。

发表的主要作品有《松鼠图》、《青螺碧海》、《胜似春光》等。

其具有新意的
泼墨山水作品,刊登在《解放日报》、40和45周年纪念集、并收入《江南名家书画选》、《中国当代画家辞典》、《上海市现代书画家名录》、《中国美术家》等。

刊有《谈云观画集》,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印行,题签者为八十八岁高龄海上名流杜宣先生,并为其做序。

2004年4月其女谈曼君在南京主持《虚白斋画展》,传媒纷纷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