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成山水画作品欣赏(组图)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民国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的画家,走出画室,扎根于民族传统,面向澎湃的现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新中国的变化历程,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的新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
在这些画作当中,不仅展现了新中国的辉煌篇章,而且也将中国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记忆,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如今回望这些艺术作品,同样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看了陈半丁的画作有了震撼和亲切感,感觉真是绘画大师啊,所以就有了寻找整理和大家分享的冲动。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近现代绘画大师陈半丁的绘画作品。
陈半丁(1876年5月14日-1970年1月29日),即陈年,字半痴,别署辟痴,又字静山。
以字半丁行世。
号半丁老人、半叟、半翁、半野老、山阴半叟、稽山半老、山阴道上人、不须翁、老复丁、竹环、竹环斋主人、鉴湖钓徒、蓬莱山民、藐世头陀等。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画家。
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
拜吴昌硕为师。
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1970年1月29日,陈半丁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023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根据名单,陈半丁的代表作不准出境。
近现代著名画家陈半丁主要绘画作品有:《共向和平图》《春满乾坤图》《和平统一》《赤壁夜游图》《林下听音图》《梅花》《梅花与水仙》《紫藤》《富贵天香》《双清图香》《乾坤清气》《紫藤花》《花开》《枇杷》《紫藤》《杏花》《梅菊》《枇杷图》《四月牡丹》《百世吉祥》《贵寿》《洛阳牡丹》《不老富贵》《紫藤图》《松菊图》《陈半丁自画像》《吴昌硕像》《一江秋色》《牡丹图》《岛外联颜青》《高人相对东轩下竞日》《满眼长江如画卷》《石桥山水图》《大鸟与水仙》《枇杷萝卜与蚂蚱》《菊花图》《严寒香同心》《菊花》《松柏》《禅门大雪》《松风听泉图》《野桥心雨图》《山茶花图》《和平万年图》《欣祝国庆图》《花鸟四条屏图》《松下论道图》《水仙天竹图》《岁朝清供图》等。
雄秀天成:柳贯跋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44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创作的《天池石壁图》,在山水画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山峦高峻,层树连绵。
溪流引向山谷深处,在云烟浮动之间,池水之上,飞阁凌烟。
特别引人瞩目的是,横亘于画面顶部的大面积题跋。
宋代竖幅大尺寸山水画,虽有经典作品,但是缺少丰富的题跋。
即便后人有题词也多在画面之外。
此作山峦顶端的空白处,为元代文豪柳贯的题跋。
题词首先介绍作品及收藏情况,并谈到诗歌创作的动因:“性之得大痴道人《天池石壁图》,请予作歌。
予爱其合作,歌而识诸图上,而且以发道人燕间一笑。
”接下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为我□孙文韬雄秀天成:柳贯跋黄公望《天池石壁图》柳贯题跋们展示了雄秀的辞章和宛若天成的审美境界。
“连峰峣峣云蔟蔟,石壁天池秋一幅。
大痴道人骑鲤鱼,梦入神山采蛾绿。
觉来两鬓风泠泠,颢气涌出芙蓉青。
岩下汇龙池水,巍观高连阁道星。
道人弄笔笔不知,八柱谁其张地维。
金绳铁纽一何壮,鸟道险绝横峨眉。
”黄公望风神俊朗,如同神仙中的超逸形象。
石壁隔绝了俗世尘氛,天池融通了奇妙幻境。
而后笔锋一转梳理文人山水画的脉络,并且夸赞黄公望的师门及其高超的个人修为。
“三百年来画林壑,董米中间称合作。
何当惜墨点微茫,间亦丹记摇落。
吴兴室内大弟子,几人斫轮无血指。
十日五日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5一笔成。
能事于今,大痴小黠俗所诃。
道人迕物良已多,微君自起歌黄鹄。
奈此石壁天池何?至正二年人日,翰林待制柳贯。
”柳贯(1270-1342),字道传,婺州浦江人,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
其博学多通,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
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与元代著名学者虞集、揭斯、黄并称“儒林四杰”。
柳贯人品贵重,风范自持,成就了他雄秀天成的书法风貌。
自古就有“心正方能笔正”的书法审美倾向,柳氏书风更是一丝不苟,法度严谨,有碑刻书丹的气度,与高头大轴的山水画作相匹配,使观者有一种审美上的崇高感。
刘有成山水画作品欣赏(组图)

刘有成山水画作品欣赏(组图)刘有成山水画作品欣赏(组图)刘有成山水画——白云叠峰刘有成,安徽寿县人。
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巢湖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紫薇画院院长。
70年代,从事版画、水彩画创作,有百余幅作品入选国内多种重要展览并多次获奖,在十余种报刊杂志刊登介绍。
1980年,开始潜心研究中国青绿山水画。
1982年,应邀著文《怎样创作水泥板画》以及水泥版画作品《欣欣向荣》在《中国建筑》杂志专稿刊登,引起反响。
1984年,所创作以黄山为题材的青绿山水画,开始受到行内注目,以及海外收藏家青睐。
1990年,艺术简历及中国画作品《黄山云瀑》等被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中青年名家》画集。
1992年,水彩画作品《依依水乡情》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水彩画、粉画作品展览”。
1994年,中国画作品《银峰碧波图》被收入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选》。
1996年,中国画作品《天都烟云》等四十余幅成功在上海拍卖。
1998年、2000年,由新加坡美术总会、镇凌苑联合举办的“刘有成江南山水画展”、“刘有成山水精品展”在新加坡河畔艺术中心举行,引起反响。
2001年,《旧岁将随扬花去》等六幅中国画作品在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艺海拍卖行联合举办的《首届安徽省中青年中国画名家精品专场拍卖会》上受到藏家的追捧,成功拍卖。
同年,中国画作品《奇峰耸云海》参加“中国画名家扇面精品展”,并入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名家扇面精品集》。
同年,中国画作品《万壑松风》入选日本“佐仓国际水墨画展”并获“优秀赏”。
2002年,中国画作品《红楼深掩岭头云》等多幅作品及著文《我画黄山》刊于《书与画》杂志。
中国画作品《山重水复现佳境》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水泥版画作品《崖壑奇观》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
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春景》

文化传承的价值
代表宋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
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春景》是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对 于了解和研究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传递古代文化信息
该作品蕴含了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如古代建筑、服饰、生活习 惯等,为人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启示艺术传承与创新
该作品展示了古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技巧,为现代艺术家提供 了启示和借鉴,有助于推动艺术传承与创新。
现代也有许多画家对这幅作品进行复制和临摹,但原作的神韵和细节往往无法完 全复制,使得原作更显珍贵。
影响与传承
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春景》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典范之作。
作品中的细节和构图对后来的山水画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成为了中国山水画不可或缺的经典元素 。
04
作品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创作背景
南宋时期
南宋时期,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这个时期也 是中国山水画的成熟和繁荣时期,许多优秀的画家和作品应运而生。
个人经历
刘松年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进入画院,成为一名宫廷画家。 他深入学习了李唐、郭熙等前代大师的绘画技艺,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自己 的风格和特点。
03
作品历史与传承
收藏历程
最初收藏于南宋宫廷内府,后被元代文人雅士临摹收藏,明 代时被著名收藏家项元汴珍藏,清代乾隆年间编入《石渠宝 笈》成为宫廷收藏。
现今,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春景》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复制与临摹
从南宋至清代,这幅作品被多次复制和临摹,其中以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的临摹 作品最为传神。
3. 提高公众对宋代山水画的认 识和关注度,增强其文化自信 和民族自豪感。
今日拍卖:精选8幅国画作品专场》

今日拍卖:精选8幅国画作品专场》书法空间微拍堂今日拍卖活动李永明、周楚清、王洪川、刘云鹏刘新全、宋希国、廖元成、于慧平精选「国画」作品专场开拍时间:2017年02月22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达拍卖页面今日微拍推荐艺术家——李永明李永明,男,河北省武安市人,现就职于武安市文化馆,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武安市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第四届主席。
现任武安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武安市文化馆副馆长,书法空间签约艺术家。
李永明擅长山水画创作,风格浑厚、朴实。
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级美展。
50多幅山水年画分别在河北美术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20多幅国画山水被台湾同胞和日本友人收藏。
1985年,创作的国画《雾绕群峰》《山河颂》在《河北日报》刊登。
1986年,创作的国画《烟雨》在《河北日报》刊登。
1987年,创作的国画《黄山人子瀑》、《大好河山》、《黄山》在河北《诗神》刊登。
1988年,创作的国画《峨眉山虎溪桥》、《清音流水图》在天津《家庭报》刊登。
1989年,《仙山琼阁》在黄河流域九省市首届优秀美术出版物评奖中,获“黄河金牛奖”一等奖,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颁奖机构:美术读物黄河金牛奖评选委员会)1990年,《仙居蓬莱》(和李红兵合作)在黄河流域九省市第二届优秀美术出版物评奖中,获“黄河金牛奖”二等奖,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颁奖机构:美术读物黄河金牛奖评选委员会)1994年,年画《山河锦绣》入选第五届全国年画展。
(颁奖机构:中国文化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美术家协会)1995年,国画《在太行山上》(和李红兵合作)获河北省美展一等奖。
(颁奖机构: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美术家协会)1999年,国画《晚秋》参加迎澳门回归全国美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2000年,国画《太行风骨》入选“世纪`中国风情”全国美展。
(颁奖机构:中国美术家协会)2001年,年画《爱我中华》(和李红兵合作)入选第六届全国年画展。
“帖学之大成”——新乡市博物馆藏“翁、刘、成、铁”作品赏析

清代中期的书坛受董其昌的影响很大,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以“董书”为宗法,对其倍加推崇、偏爱,因而整个清朝前中期的书法多以“董书”为主。
但仍有很多学者则是向宋、唐、晋的大师们取法,将传统帖学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善书的人众多,其中翁方纲、刘墉、成亲王、铁保四人书法享誉大江南北,时称“翁、刘、成、铁”。
他们是清代中期盛世书风的代表,体现出当时帖派书家的实践水平和整个书坛的风气取向。
讲究“无一笔无出处”的翁方纲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
翁方纲学识广博,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
翁方纲还用考据的方法来研究碑帖,每研究一碑帖,先搜集各种不同拓本进行对照,考其异同,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汉石经残字考》《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考》《苏斋题跋》《苏米斋兰亭“帖学之大成”——新乡市博物馆藏“翁、刘、成、铁”作品赏析新乡市博物馆 周 舟图1 《翁方纲行书条轴》翁方纲书法主张学习古人,一生致力于欧阳询,严守法度,以精工为尚。
翁方纲的楷书,有欧阳询的结实端谨,但乏其清新精巧;行书稍活泼,而仍然过于拘束,缺乏逸韵。
翁方纲的书法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讲究无一笔无出处,《艺舟双楫》记载了一个他与刘墉互相讥评的故事,乾隆间,都下言书推刘诸城、翁宛平两家。
戈先舟学士、宛平之婿而诸城之门人也。
尝执诸城书诣宛平,宛平曰:“问汝师哪一笔是古人。
”学士以告诸城,诸城曰:“我自成我书耳,问汝岳翁哪一笔是自己。
”由此可见,翁方纲的书法在学习前人技术上下足功夫,但始终墨守成规,创新不够。
故而包世臣评其书称:“宛平书只是工匠之精细者耳,于碑帖无不遍搜默识,下笔必具其体势,而笔法无闻。
”新乡市博物馆藏《翁方纲行书条轴》(图1),内容为“米元章谓柳子宽书,乃不俗与其兄,武侯祠记并阴,皆其所书也,宜以评鹤铭之法例之”。
范宽及艺术人生(中国美术史名家赏析系列)

范宽作品赏析-溪山行旅图
另一方面,终南山、华山都临近 长安,同属关中名山,其山峦体 势宏大壮美,这无疑会对范宽的 山水画境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 “岩隈林麓”、“干岩万壑”之间,北 方雄伟奇逸的山水正是范宽山水 画的表现对象,这也是使他的山 水画具有雄武的风格的一个重要 原因。
范宽作品赏析-溪山行旅图
范宽作品赏析-雪景寒林图
• 描写北方冬日山川雪后壮美景象。 图中通过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 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 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 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真实生动地 表现了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象。 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 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 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 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 着典雅。
范宽是宋代画家里的大师级人物!
他被美国评为“对人类最有影响的百大 人物”第59位,位居曹雪芹和居里夫人 之前。
范宽作品赏析-溪山行旅图
宋画 第一
神作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纵206.3厘米,横03.3厘米范宽作品赏析-溪山行旅图
中国绘画笔墨随性挥洒,层峦叠嶂中的诗意家园尽现。 山水间,浸透的是中国人的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五 代宋初,中国画中的山水画被推到了一个历史高峰, 北宋范宽就是其中一员大将。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 作。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 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 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 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 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 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
• 《雪景寒林图》是一幅气势雄浑、动 人心魄的巨构,为中国绘画史中一颗 璀璨的明珠,《墨缘汇观》中称赞它 为“宋画中当为无上神品”。
中国山水画系列之七明四家(吴派)山水作品欣赏

中国山水画系列之七明四家(吴派)山水作品欣赏《灞桥风雪图》明沈周纸本墨笔纵153厘米横64.9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灞桥风雪”为古代长安八景之一,古代诗人多有描写。
沈周此作即为依据古人诗意而作。
图中描绘了平静的灞河水从远处山涧缓缓流来。
河流近岸一坡脚平台上,几棵细瘦的寒树索然而立,枝叶在寒冷的空气中瑟瑟抖动。
巨峰夹江,沟壑纵深,山石叠起,远峰耸立似屏。
山上冬树瑟缩,冬苔遍植。
整个山石白雪皑皑,茫茫苍苍。
天色灰冷,江水凝碧,萧瑟冷寂。
这件作品笔法温和秀雅,笔墨俭省,构景平和大方,是沈周的一件粗笔佳作。
《临戴进谢安东山图》立轴绢本,水墨设色,纵170.7厘米,横89.8厘米,现流落于美国民间。
《两江名胜图》明沈周绢本设色纵42.2厘米横23.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沈周的山水画,有些描写的是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在画法上,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
后来博采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
《两江名胜图》表现的是江南水乡那种湿润清丽,明媚幽雅的风光。
集中体现了沈周山水画风格。
《东庄图册·北港》明沈周纸本设色原24页今遗失其中的3页南京博物院藏此画描绘其师吴宽家的庭园景色。
吴宽官至礼部尚书,是沈周的老师和挚友,多有诗文唱和。
东庄是吴宽的庄园,也是江南士大夫经常聚会、吟诗、品茗的地方。
后人盛赞沈周的《东庄图册》,“观其出入宋元,如意自在,位置既奇绝,笔法复纵宕,虽李龙眠山庄图、鸿乙草堂图不多让也。
”这里所选的一幅是“北港”,图中画一荷塘,波光如镜,荷叶亭亭玉立,疏密有致,摇曳多姿,岸上树木点写自然,情态各具;坡岸皴染结合,浓重得宜。
《落花诗意图》明沈周纸本设色纵35.9厘米横60.1厘米南京省博物馆藏此画笔墨厚重,风神淡冶,花瓣平舒,作将残之状。
此画用淡墨写出枝干,枝干穿插自然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有成山水画作品欣赏(组图)
刘有成山水画——白云叠峰
刘有成,安徽寿县人。
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巢湖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紫薇画院院长。
70年代,从事版画、水彩画创作,有百余幅作品入选国内多种重要展览并多次获奖,在十余种报刊杂志刊登介绍。
1980年,开始潜心研究中国青绿山水画。
1982年,应邀著文《怎样创作水泥板画》以及水泥版画作品《欣欣向荣》在《中国建筑》杂志专稿刊登,引起反响。
1984年,所创作以黄山为题材的青绿山水画,开始受到行内注目,以及海外收藏家青睐。
1990年,艺术简历及中国画作品《黄山云瀑》等被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中青年名家》画集。
1992年,水彩画作品《依依水乡情》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水彩画、粉画作品展览”。
1994年,中国画作品《银峰碧波图》被收入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选》。
1996年,中国画作品《天都烟云》等四十余幅成功在上海拍卖。
1998年、2000年,由新加坡美术总会、镇凌苑联合举办的“刘有成江南山水画展”、“刘有成山水精品展”在新加坡河畔艺术中心举行,引起反响。
2001年,《旧岁将随扬花去》等六幅中国画作品在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艺海拍卖行联合举办的《首届安徽省中青年中国画名家精品专场拍卖会》上受到藏家的追捧,成功拍卖。
同年,中国画作品《奇峰耸云海》参加“中国画名家扇面精品展”,并入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名家扇面精品集》。
同年,中国画作品《万壑松风》入选日本“佐仓国际水墨画展”并获“优秀赏”。
2002年,中国画作品《红楼深掩岭头云》等多幅作品及著文《我画黄山》刊于《书与画》杂志。
中国画作品《山重水复现佳境》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水泥版画作品《崖壑奇观》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
中国画作品《烟云黄山图》入选中日友好书画交流展,分别在中国和日本展出。
在日本东京由日中书画交流展实行委员会、新民画廊联合举办刘有成彩墨画展。
《东京新闻》载文并刊登作品,引起反响。
2003年,艺术简历及作品入选日本国2003年《美术年鉴》。
中国画作品《家山真意趣》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中国画作品《黄山峰云》再台湾参加“当代名家书画交流展”,并收入作品集。
水泥版画作品《黄
岳叠嶂》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法文化年中国版画作品展”,在巴黎展出,并收入作品集。
2004年,中国画作品《古道春晖》收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