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2019年语文九年级下册导学案17《屈原》(节选)教师版 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屈原(节选)》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屈原(节选)》  (含答案)

哈姆雷特(节选)(莎士比亚)阅读字数:约1 100字建议用时:15分钟分值:15分考查题型:第5题作者简介: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剧作家、诗人,文艺复兴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他的一生作品甚多,共有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2首长诗。

主要剧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李尔王》等。

剧情简介:丹麦国王的弟弟克洛迪斯杀害了国王,窃取了王位,并霸占了嫂嫂乔特鲁德。

王子哈姆雷特赶回家中奔丧,受父亲的亡灵指引,了解了事实真相,决心为父报仇。

哈姆雷特假装发疯,掩盖自己的行动计划,并杀死了偷听他和王后谈话的大臣波罗努斯。

深爱着哈姆雷特的波罗努斯的女儿——奥菲莉亚,在精神恍惚中不幸溺水身亡,她的哥哥雷欧提斯与国王密谋欲用毒酒和毒剑杀死哈姆雷特,但自己也为毒剑所伤,临死之前说出这一切都是克洛迪斯所为。

哈姆雷特挣扎着扑过去杀死了克洛迪斯。

国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

王后他身体太胖,有些喘不过气来。

来,哈姆雷特,把我的手巾拿去,揩干你额上的汗。

王后为你饮下这一杯酒,祝你胜利,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好,妈妈!国王乔特鲁德,不要喝。

王后我要喝的,陛下。

请您原谅我。

国王(旁白)这一杯酒里有毒。

太迟了!哈姆雷特母亲,我现在还不敢喝酒,等一等再喝吧。

王后来,让我擦干你的脸。

雷欧提斯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国王我怕你击不中他。

雷欧提斯( )①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这件事。

哈姆雷特来,该第三个回合了,雷欧提斯。

你怎么一点不起劲?请你使出你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雷欧提斯你这样说吗?来。

②(二人比剑。

)奥斯里克两边都没有中。

雷欧提斯受我这一剑!(雷欧提斯挺剑刺伤哈姆雷特。

二人在争夺中彼此手中之剑各为对方夺去,哈姆雷特以夺来之剑刺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亦受伤。

)国王分开他们!他们动起火来了。

哈姆雷特来,再试一下。

(王后倒地。

)奥斯里克哎哟,瞧王后怎么啦!霍拉旭他们两人都在流血。

这是怎么回事殿下?奥斯里克您怎么啦,雷欧提斯?雷欧提斯唉,奥斯里克,正像一只自投罗网的山鹬,我用诡计害人,反而害了自己,这也是我应得的报应。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五单元 17 屈 原(节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五单元 17 屈 原(节选)

2.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通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使青少年能近距离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缺 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B.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经至少建成了60万个以上的“农家书屋”,这些书屋已 经成为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前后矛盾,把“至少”或“以上的”删掉一个) C.课本剧演出之前,我们要分配角色、选择剧本和做排练。(搭配不当,将“分 配”改为“安排”) D.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缺少宾语, 在句末加“的新时代”) 【解析】语序不当,将“分配角色”和“选择剧本”调换位置。
8.细读材料五,分析我国在戏曲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做法? ①中国戏曲学院打破单一剧种(京剧)教学体制,开设表演系,设立本科专业,让其他 地方戏也有了专业发展的机会。②原文化部启动了“名家传戏——当代昆曲名家收徒 传艺工程”。③浙江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校长钱江南坚持用剧目驱动教学,让学生演学 结合。④戏曲教学趋向现代化、科学化:现在有了乐谱,先教会学生识谱、读谱;帮 助学生判断各自的嗓音条件,合理选择唱腔,进行科学规范的演戏曲和京剧二者之间的关系。 ①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一种,并且是中国戏曲的优秀代表。②京剧来源于中国戏曲, 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多种地方戏的优点。 6.材料二中的加点词“之一”能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之一”在文中指京剧是“国粹”的一种,但不是唯一。如果去掉,语 意就成了“国粹”只有京剧一种了,与事实不符。“之一”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7.细读材料四,分析中国戏曲有哪些特点? ①中国戏曲的许多动作有固定的格式。②中国戏曲的剧本形式、角色当行、音乐唱 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有一定的程式。③中国戏曲在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 方面讲究虚拟性。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提示等要素组成。 B.郭沫若,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作品有历史剧《女神》《屈原》 等。 C.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 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 D.戏剧往往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 【解析】《女神》是诗集,不是历史剧。

人教部编版九下语文:配套导学案 17《屈原》(节选)教师版

人教部编版九下语文:配套导学案 17《屈原》(节选)教师版

《屈原》(节选)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联系背景资料,能够恰当演绎剧本。

3.能够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影片,初步了解屈原的生平。

)二 .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

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相关介绍——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

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

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橘颂”“受诬”全剧分为五幕“招魂”“被囚”“雷电颂”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三.写作背景《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

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郭沫若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四.整体感知1.字词积累雷霆.(tíng )污秽.(huì)犀.利(xī)鞭挞.(tà)罪孽.(niè)鞺鞳..(tāng tà)徘徊..(pái huái )稽.首( qǐ)睥.睨(pì)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鞭挞:鞭打。

比喻抨击。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2. 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

第一部分(第1-8段):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部分(第9-13段):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7.屈原(节选)》配套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7.屈原(节选)》配套练习题附答案

郑詹尹 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屈原 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 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屈原 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 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郑詹尹 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 都不想再混了。 屈原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原 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C.“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 我要向你稽首。”(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 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D.“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 能?”(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有力抨击了 那些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反问的 运用,加强了抨击的语气。)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谢谢观赏!
再见!
屈原 哦,是的,可是差不多一般的人都把这事情忘记了。 郑詹尹 也是应该的喽。她母亲早死,我又干着这占筮卜卦 的事体,对于她的教育没有做好。后来她进了宫廷,我更和她断 绝了父女的关系。她近来简直是愈闹愈不成体统,她把你这样忠 心耿耿的人都陷害成这个样子了。
屈原 太卜,请你相信我,我现在只恨张仪,对于南后倒并 不怨恨。南后她平常很喜欢我的诗,在国王面前也帮助过我。今 天的事情我起初不大明白,后来才知道是那张仪在作怪啦。一般 的人也使我很不高兴,成了张仪的应声虫。张仪说我是疯子,大 家也就说我是疯子。这简直是把凤凰当成鸡,把麒麟当成羊啦。 这叫我怎么能够忍受?所以别人愈要同情我,我便愈觉得恶心。 我要那无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以 达到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试举例说明。(说出两种即可)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7 《屈原》节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7 《屈原》节选

3.第二部分第一层中,屈原呼唤了哪几种事物? 屈原呼唤了风、雷、电、光明。
4.第二部分第二层中,屈原痛斥了哪些神鬼偶像? 屈原痛斥了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大司命、少 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等神鬼偶像。
5.屈原为什么“思念那洞庭湖”“思念那长 江”“思念那东海”?
因为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了人民群众,表达 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以及对人民的力量打破黑暗 的希望。
昏庸暴戾的楚王,不辨真伪,便以“淫乱宫廷” 的罪名,免去屈原左徒官职逐出宫廷,并宣布和齐国 绝交,同秦国修好。
屈原悲愤满腔,告诫楚王:“要多替楚国的老百 姓设想,多替中国的老百姓设想”。痛斥南后:“你 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整个儿楚国呀!”“是我们 整个儿的赤县神州呀!”
屈原被贬,谣诼四起。无耻文人宋玉叛离屈原, 投靠贵族集团。屈原愤而出走,路遇楚王、南后、张 仪,情不可遏,痛骂张仪,怒责南后。楚王大怒,下 令把屈原关进东皇太乙庙。然后,就有了本文的故事。
《屈原》节选
郭沫若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3.体会象征含义,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 的想象,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4.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 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这句话直接抒情,表达了屈原对光明的无限向往、 热爱。
古代拜手礼
古代稽首礼
5.“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 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 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 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如何理解 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屈原渴望牺牲自己、摧毁黑暗、 献身光明的伟大精神。

部编九年级下册17《屈原(节选)》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九年级下册17《屈原(节选)》导学案附答案

17《屈原(节选)》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学习屈原深沉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学习难点】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

他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国殇.(sh āng ) 吹sh ēng(笙) 摇橹.(l ǔ) 咆哮..(p áo xi ào ) 诡谲..(gu ǐ ju é) 收揽.(l ǎn ) f én(焚)烧 脚镣.(li ào ) 伫.立(zh ù) 睥睨..(p ì n ì) 波l án(澜)发xi è(泄) 鞺.鞺鞳.鞳(t āng t à) 稽.首(q ǐ)迸.射(b èng ) 驰ch ěng(骋) ch án(婵)娟n üè(虐)待 鞠.躬(j ū) 犀.利(x ī)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愤愤不平:很生气的样子。

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

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大义灭亲:为了维护正义,对违反国家人民利益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受国法制裁。

挺身而出:挺直身体站出来。

形容面对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屈原(节选) 背记手册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屈原(节选) 背记手册含答案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
重点字词
生难字
诡谲(guǐ__jué)景yǎnɡ(仰)
雷tínɡ (霆)骚(sāo)动
收揽(lǎn)伫(zhù)立
污秽(huì)睥睨(pì__nì)
稽(qǐ)首咆哮(xiào)
多音字
削 稽
形近字
重点词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课文中指这些人死后变成的神灵。
【诡谲】狡诈,狡黠。课文中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பைடு நூலகம்着。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瘦削】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收揽】笼络。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污秽】指不干净的东西。
【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7屈原(节选)(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7屈原(节选)(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高潮,写婵娟之死。表现了光明与黑 暗、正义与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
研读课文
1.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是:“东皇太乙庙之正殿……名室均有灯,光甚昏 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设置这一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室内空寂昏暗,室外雷电交加,大风咆哮,为屈原的内心独白——“ 雷电颂”提供了自然背景,增添了悲壮的气氛,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 发展。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
郭沫若
学习目标
能够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联系背景资料,能够恰当演绎剧本。
能够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 果。
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 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 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 。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 ,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 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就让我们 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 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急于毒死屈原,故意使用激将法来 “激”屈原喝下毒酒。
研读课文
4.屈原对神鬼偶像的痛斥有什么特点 ?
①针对性:东皇太一和云中君是天神和云神,屈原痛斥他们“高坐在神位 上”“产生黑暗”;东君是太阳神,理应心地光明,屈原指斥他“也害 羞吗 ?”“完全是一片假”;“湘君”“湘夫人”这一对湘水之神是会 “痛哭几声”的,屈原揭露其结果只是哭出“打奴隶的刑具”;至于主 宰人生死祸福的“大司命”“少司命”“只有晓得播弄人”。
纪念屈原——端午节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 郭开贞,字鼎堂,文学家、历 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抗 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 《虎符》《棠棣之华》等历史 剧,建国后发表了《蔡文姬》 《武则天》等历史剧,著有《 奴隶制时代》等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节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联系背景资料,能够恰当演绎剧本。

3.能够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影片,初步了解屈原的生平。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

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相关介绍——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

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

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橘颂”
“受诬”
全剧分为五幕“招魂”
“被囚”
“雷电颂”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三.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

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郭沫若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四.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雷霆.(tíng )污秽.(huì)犀.利(xī)鞭挞.(tà )
罪孽.(niè )鞺鞳
..(pái huái )稽.首(qǐ)
..(tāng tà)徘徊
睥.睨(pì)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鞭挞:鞭打。

比喻抨击。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2. 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

第一部分(第1-8段):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部分(第9-13段):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五.细读感悟
1.阅读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

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自然景象是
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

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2. 本文有众多意象,请找到它们,说说它们象征着什么。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形象(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3. 品读下列句子内涵。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

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3)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

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4.文中的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

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是民族灵魂的化身。

【写作特点】
1.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2.运用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

4.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