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用水定额之浅见

合集下载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分析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分析

JIANGXI AGRICULTURE75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分析雷宏斌(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管理局水利管理中心,新疆石河子 832000)摘 要 做好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分析,能够在有效实现农业灌溉的基础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水资源浪费,这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基于此,对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常见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以期能够为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工作效果带来帮助。

关键词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问题;解决办法灌溉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是农业大国,做好灌溉工作是保证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已成农业灌溉工作的重要环节。

1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模式在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根据对当地气候、降雨量、蒸发量等多方环境特点的掌握,并结合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的需水系数,得出最为科学的农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对各项数据进行复核检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为灌溉用水定额提供最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1.1 有效降雨量的扣除 对有效降雨量的扣除是确定灌溉用水定额的第一环节。

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对灌区历年来的降水资料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作物生长期当地的有效降雨量,然后根据灌溉工程的类型,来对灌区的有效降水量进行分析。

在这一环节当中,相关人员需要对有效降水量予以扣除,以确保所定额灌溉用水的准确性,为灌区用水定额的准确性提供基础支持。

1.2 灌溉用水定额的确定 常见灌溉方式包括沟灌、微灌、喷灌、滴灌等,其选择依据包括灌区的实际环境及农作物的灌溉需求。

以作物全生育期的需水量基础数据为例,根据我国《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中“不同作物湿润比范围”(见表1)中的要求,可以得出灌区作物灌溉方式及其基本灌溉用水量[1]。

表1 不同灌溉方式设计土壤湿润比灌溉方式土壤湿润比范围土壤湿润比取值/%常规沟灌、畦灌80~100100喷灌、微喷灌溉60~10075微灌(滴灌)50~9070在表1的基础上,相关人员可以对灌区用水进行定额,其中常规定额需要通过计算分析、经验参数、灌区水测验比较、扣除有效降雨量等方式来得出。

定额法计算灌溉需水量

定额法计算灌溉需水量

摘要根据灌溉分区确定灌溉用水基准定额的调节系数,根据作物、保证率和土壤性质确定不同保证率的灌溉用水基准定额,由灌溉用水基准定额及其调节系数计算不同保证率的灌溉用水定额,根据作物复种指数,采用定额法计算不同保证率的灌溉需水量。

以种植玉米为例分析计算灌溉需水量,并讨论定额法计算灌溉需水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灌溉用水基准定额;调节系数;灌溉用水定额;灌溉需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在计算农田灌溉需水量时通常采用定额法计算,即确定某作物灌溉用水基准定额及灌溉方式所产生的调节系数,计算不同保证率下的灌溉用水定额,再与种植面积相乘进而求得灌溉需水量.值得一提的是灌溉用水定额的计算需要注意如下问题:一是灌溉分区及灌溉方式的确定;二是种植作物、保证率和土壤性质的确定;三是以上2点确定灌溉用水基准定额及调节系数。

灌溉需水量采用定额法计算时还应注意作物的种植结构及复种指数.特别指出定额法求得灌溉需水量为净灌溉需水量,一般根据实际需要的是毛灌溉需水量,因此还应再考虑灌溉水利用系数的问题。

下面以实际例子来计算灌溉需水量。

分析区种植作物为玉米,种植面积为92.998 8 hm2,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1 灌溉用水定额1.1 灌溉分区及灌溉方式根据《河北省用水定额第1部分:农业用水(DB13/T1161。

1 —2009)》[1]中的表1河北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分区表,分析区所处分区名称为冀西北山间盆地(分区编号Ⅱ)。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2]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3],分析区内采用“机井+水泵提水”的方式灌溉,区内布井均匀,地埋管连接喷灌设备进行灌溉,地埋管道只设置干管一级管道。

1。

2 灌溉用水基准定额根据灌溉分区、种植作物、保证率和土壤性质来确定灌溉用水基准定额。

分区内种植作物全部为玉米,保证率为50%、75%,土壤性质为壤土,按以上条件参考河北省用水定额确定不同保证率下分析区灌溉用水基准定额为:P=50%为90 m3/667 m2,P=75%为1 35 m3/667 m2.1。

定额法计算灌溉需水量

定额法计算灌溉需水量

摘要根据灌溉分区确定灌溉用水基准定额的调节系数,根据作物、保证率和土壤性质确定不同保证率的灌溉用水基准定额,由灌溉用水基准定额及其调节系数计算不同保证率的灌溉用水定额,根据作物复种指数,采用定额法计算不同保证率的灌溉需水量。

以种植玉米为例分析计算灌溉需水量,并讨论定额法计算灌溉需水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灌溉用水基准定额;调节系数;灌溉用水定额;灌溉需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在计算农田灌溉需水量时通常采用定额法计算,即确定某作物灌溉用水基准定额及灌溉方式所产生的调节系数,计算不同保证率下的灌溉用水定额,再与种植面积相乘进而求得灌溉需水量。

值得一提的是灌溉用水定额的计算需要注意如下问题:一是灌溉分区及灌溉方式的确定;二是种植作物、保证率和土壤性质的确定;三是以上2点确定灌溉用水基准定额及调节系数。

灌溉需水量采用定额法计算时还应注意作物的种植结构及复种指数。

特别指出定额法求得灌溉需水量为净灌溉需水量,一般根据实际需要的是毛灌溉需水量,因此还应再考虑灌溉水利用系数的问题。

下面以实际例子来计算灌溉需水量。

分析区种植作物为玉米,种植面积为92.998 8 hm2,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1 灌溉用水定额1.1 灌溉分区及灌溉方式根据《河北省用水定额第1部分:农业用水(DB13/T1161.1 —2009)》[1]中的表1河北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分区表,分析区所处分区名称为冀西北山间盆地(分区编号Ⅱ)。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2]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3],分析区内采用“机井+水泵提水”的方式灌溉,区内布井均匀,地埋管连接喷灌设备进行灌溉,地埋管道只设置干管一级管道。

1.2 灌溉用水基准定额根据灌溉分区、种植作物、保证率和土壤性质来确定灌溉用水基准定额。

分区内种植作物全部为玉米,保证率为50%、75%,土壤性质为壤土,按以上条件参考河北省用水定额确定不同保证率下分析区灌溉用水基准定额为:P=50%为90 m3/667 m2,P=75%为135 m3/667 m2。

灌区灌溉用水定额编制方法探讨

灌区灌溉用水定额编制方法探讨

灌区灌溉用水定额编制方法探讨针对灌溉用水定额编制方式进行分析,介绍了灌溉用水定额的内涵,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了影响灌溉渠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内容有:基本因素、水资源条件、软影响因素。

最后,探讨了灌区灌溉用水定额编制方法,主要包含:理论分析计算法,小麦灌溉用水定额标准,同时还分析了实施用水定额的保障措施和预期目标。

标签:灌区灌溉;用水定额编制方法;水资源条件灌溉用水定额主要是对灌溉用水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等进行衡量的,同时具备可比性标准,其属于农业用水管理中的微观指标。

对灌溉渠灌溉用水量的定额编制方式进行分析,为区域农作物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1、灌溉用水定额内涵灌溉用水定额主要是对灌溉用水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等进行衡量的,同时具备可比性标准,其属于农业用水管理中的微观指标。

灌溉用水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水的输送、分配符合渠道特点,对土壤中水分进行补充,促使其符合作物的需水要求,注重灌溉用水要符合客观规律。

合理性主要表现在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方面,进一步强调灌溉用水需符合现有技术水平,经济条件。

立足工程现状,其先进性主要表现在技术以及管理的前瞻性,进一步强调灌溉水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先进性,这些内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重点强调科学性,但是互相之间也存在一定矛盾。

有时会强调合理性,但是有时又会强调先进性。

2、灌溉区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2.1 基本因素物种类农产品属于农业活动当中的产物,为了获得某种农产品,人们进行特定的农业活动。

不同作物有着不同的需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物种类是制定灌溉用水定额的基本因素。

即便是因为某种原因,可以放弃对某种作物的种植,使用其他农作物代替,但是只要这种作物需求存在,就需要为其定制相应的灌溉用水定额。

因为作物种类较多,可以选择播种面积大的作物,先制定用水量定额,其他作物对其进行参照。

2.2 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基本条件存在不可选择的特点,但对于水资源利用条件而言,存在可以改善的一面。

新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说明

新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说明

附件1:新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说明一、技术指标适用范围本定额作为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编制农业水土资源规划;开展灌溉工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实施农业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取水许可管理;制定农业用水计划、水土平衡分析;农业灌溉输水利用效率、农业用水和节水效果评估等工作的依据。

本技术指标自2012年开始,试行期2~3年。

在试行期不断总结汲取各灌区应用实践,逐步完善并形成全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

二、农业灌溉用水定额针对新疆典型的“沙漠绿洲灌溉农业”特点,以农业灌溉耗水为主线,本次着重编制17种(类)主要农作物用水定额:7种粮食作物(冬小麦、春小麦、春玉米、夏玉米、水稻、薯类、豆类);7种经济类作物(油菜、葵花、棉花、甜菜、葡萄、瓜类、蔬菜);1种苜蓿牧草类;1种综合果树类;1种综合林地类。

共计形成行业1427个农业用水定额值,基本涵盖了我区主要耗水农作物种类。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分2种:基本灌溉定额(平水年)、灌溉用水定额(偏枯年);灌溉方式分为4种:常规地面灌溉、膜上灌溉、喷灌、微灌。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考虑各地作物品种、水文气象、土壤质地、灌溉模式、栽培方式、用水现状等影响因素,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按以下二个层面分析编制:1.灌溉分区基本单元灌溉定额。

全疆农业灌溉分区共划分5个一级分区,16个二级分区:Ⅰ北疆塔额盆地区:山间盆地区(Ⅰ—1):塔城市、额敏县、裕民县;中低山区(Ⅰ—2):托里县、托里县庙尔沟。

Ⅱ北疆河谷区:伊犁河谷平原区(Ⅱ—3):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察布查尔、巩留县;西缘河谷中低山区(Ⅱ—4):新源、昭苏、特克斯、尼勒克、温泉;阿勒泰河谷平原区(Ⅱ—5):布尔津、福海、和布克赛尔;北缘河谷低山区(Ⅱ—6):阿勒泰、富蕴、青河、哈巴河、吉木乃县。

Ⅲ北疆准噶尔盆地区:盆地南、西缘区(Ⅲ—7):博乐、精河、乌苏、沙湾、玛纳斯、克拉玛依、呼图壁、昌吉、米泉、阜康、吉木萨尔、奇台、乌鲁木齐;盆地东缘区(Ⅲ—8):木垒、巴里坤。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讲义之一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讲义之一
2019/9/24
2.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
—基本因素
硬影响因素 软影响因素
2019/9/24
灌溉用水定额
基本因素 硬影响因素 软影响因素

作域
物 种 类
(
水 资 源
)
2019/9/24
灌水灌 附 溉源区 加 方类规 用 式型模 水
灌农作田运
溉艺物间行
习措品水管
惯施种土理



• 基本因素—固有影响因素,基本上没有选择或 改变的余地,例如作物种类(但不是指品种) 、 地域(水资源条件、其他自然条件 )。
2019/9/24
4.几个概念的界定
— 净定额还是毛定额 综合定额还是单项定额 动态指标还是静态指标 是否因灌溉设计保证率而异 考核位置如何确定
2019/9/24
(1)用水定额是净定额还是毛定额
• 编制用水定额的一般原则:指标体系通常包 括单位新(取)水量、利用率、重复利用率、 单位用水量、单位耗水量等项指标,但主体 是单位新水量。可见用水定额涵盖了用水的 主要过程(即主要用水流程),制订灌溉用 水定额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
• 合理性表现为技术、资源、经济的可行性,强 调灌溉用水要符合现有的技术水平、水资源条 件、经济条件,要立足工程现状(非充分灌溉)。
• 先进性表现为技术和管理的前瞻性,强调灌溉 水的高效利用(品种、管理)。
• 可比性表现为灌溉用水定额是在一定范围内具 有普遍意义的客观比较标准,应该可以比较方便 地度量(斗口水量、多种灌溉定额)。
• 种植结构和灌溉规模互相影响,相关性很强, 宜放在同一个层次上考虑。
• 灌溉用水定额以单项(作物)定额的形式编制 为宜,灌溉用水综合定额可依据单项定额和种 植结构通过计算得出。

有关灌溉用水定额几个概念的界定

有关灌溉用水定额几个概念的界定

有关灌溉用水定额几个概念的界定(1)灌溉用水定额是净定额还是毛定额如前所述,灌溉用水定额本质上是毛定额,它不是农业生产某一环节的用水标准,而是包括各个环节的用水标准。

实际上制订生活用水定额时并不区分使用的是普通器具还是节水器具,也不区分通过水表的水是否重复使用;工业用水定额更明确指生产单位产品从水源地取的新水量。

可见用水定额包容了用水的主要过程(即生产流程),制订灌溉用水定额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

(2)灌溉用水定额是综合定额还是单项定额讨论灌溉用水定额是综合定额还是单项定额,应与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的最终目标结合考虑,制订用水定额仅仅是提供一个科学依据。

实现灌溉用水总量控制,除灌溉用水定额外,还取决于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规模。

如果采用综合灌溉用水定额的概念,实际上在灌溉用水定额中包含了种植结构的影响,评价灌溉用水总量较为方便。

但是,种植结构随着市场变化会不断调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灌溉用水综合定额实难确定;另一方面,种植结构和灌溉规模互相影响,相关性很强,宜放在同一个层次上考虑。

因此建议灌溉用水定额不采取综合定额的形式,还是以单项定额的形式编制为宜。

(3)灌溉用水定额是动态指标还是静态指标在灌溉系统实际运行中,丰水年的灌溉定额小(一般减少灌溉次数),枯水年的灌溉定额大(一般增加灌溉次数),即实际灌溉定额随水文年的不同而变化。

编制灌溉用水定额面临的问题则更为复杂,从灌溉需水的角度考虑,丰水年的灌溉用水定额可以减小,枯水年的灌溉用水定额应该加大;但从可供水量的角度考虑,丰水年灌溉用水定额可以上浮,枯水年灌溉用水定额只能下浮。

相互矛盾的影响,使得灌溉用水定额作为动态指标相当困难。

另一方面,灌溉用水定额的作用一是为科学分配水资源提供依据,二是在灌溉用水总量控制下合理确定种植结构和灌溉规模,它的实时性并不突出,因此原则上可以作为静态指标。

静态指标的缺点可以通过定期(3~5年)修订灌溉用水定额(更直接原因是灌溉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或按照水文年适当浮动等办法弥补。

小议浇灌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及其编制方式

小议浇灌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及其编制方式

小议浇灌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及其编制方式摘要:浇灌用水定额是实施浇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是科学肯定农业种植结构和进展规模的依据。

为增进节水浇灌事业的进展,进一步科学肯定浇灌用水定额,本文第一简腹地论述了浇灌用水定额的含义,而后提出浇灌用水的影响因素,最后还提出一些关于编制浇灌用水定额的建议。

关键词:浇灌用水定额之浅见1 浇灌用水定额的内涵浇灌技术中本来就有定额的概念,即浇灌定额,且有净浇灌定额和毛浇灌定额之分。

浇灌用水定额和浇灌定额有紧密联系,但又有根本区别。

净浇灌定额是依据农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地下水利用量肯定的,是知足作物对补充土壤水分要求的科学依据,显然它注重的是浇灌的科学性。

毛浇灌定额是以净浇灌定额为基础,考虑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后,折算到渠首的亩均浇灌需水量,显然它还考虑了浇灌用水在输送、分派进程中发生损失的规律。

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浇灌定额更多的是注重浇灌本身的规律性、科学性,并非针对浇灌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往往也不具有普遍、客观的可比性。

浇灌用水定额和浇灌定额的另一个区别是,浇灌定额是计划设计的依据,而浇灌用水定额是农业用水管理的考核指标。

在浇灌系统的计划设计中,为了考虑是不是知足作物需水要求,利用净浇灌定额,为了进行渠首、泵站设计,需要毛浇灌定额,可见给予浇灌定额的作用是为了知足计划设计的需要。

可是净浇灌定额无法直接测定,毛浇灌定额又无法用于一个一个浇灌单元的用水管理,从农业用水管理功能看浇灌定额的管理并非具有可操作性。

浇灌用水定额是在规定考核位置上的单位用水指标,能够直接测定、能够客观考核是对其大体要求之一。

2 浇灌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浇灌用水量的影响因素很多,若是不加区分,针对每一种情形肯定浇灌用水定额,虽然能够做到很科学、很合理,但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失去意义。

浇灌用水量的影响因素区分为大体因素、硬影响因素和软影响因素。

大体因素作物种类农产品是农业活动的产物,为了取得某种农产品人们进行某种特定的农业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溉用水定额之浅见赵竞成倪文进(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北京市 100053)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是水利部党组根据新时期要求,提出的建立、健全节水灌溉发展机制的新思路,是水资源合理配置、节约使用在灌溉用水管理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分配灌溉用水使用权的基本依据。

为此有关单位正在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并着手编制指导性文件,一些省率先制定并公布了灌溉用水定额,第二批节水增效重点县建设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贯彻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要求。

灌溉用水定额在节水灌溉发展史上是崭新的概念,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因此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进行逐步深入的探讨是有必要的,基于交流和提高的目的,笔者在本文中谈及一些不成熟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1.灌溉用水定额的内涵灌溉技术中原本就有定额的概念,即灌溉定额,且有净灌溉定额和毛灌溉定额之分。

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溉定额有密切联系,但又有根本区别。

净灌溉定额是依据农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地下水利用量确定的,是满足作物对补充土壤水分要求的科学依据,显然它注重的是灌溉的科学性。

毛灌溉定额是以净灌溉定额为基础,考虑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后,折算到渠首的亩均灌溉需水量,显然它还考虑了灌溉用水在输送、分配过程中发生损失的规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灌溉定额更多的是注重灌溉本身的规律性、科学性,并不针对灌溉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往往也不具有广泛、客观的可比性。

例如同一作物有的品种喜肥喜水,灌溉定额高,有的品种耐干旱,灌溉定额低。

灌溉定额的本意只涉及其是否符合各自作物的需水规律,无意评价哪一个合理、先进。

再如针对具体渠道给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注重采用的数值是否科学,并不涉及技术经济上是否合理,是否先进的问题。

原因在于灌溉定额仅仅是一个设计参数,不具有比较标准的属性和支撑体系,如果要进行比较,只能通过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灌溉用水定额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和客观性的比较标准,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九五”以来为适应节水灌溉的发展,提出了采用节水灌溉制度的要求,也规定了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比较标准的作用,但仅适用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不是普遍的标准,也不是一个综合性指标。

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的另一个区别是,灌溉定额是规划设计的依据,而灌溉用水定额是农业用水管理的考核指标。

在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中,为了考虑是否满足作物需水要求,使用净灌溉定额,为了进行渠首、泵站设计,需要毛灌溉定额,可见赋予灌溉定额的作用是为了满足规划设计的需要。

但是净灌溉定额无法直接测定,毛灌溉定额又无法用于一个一个灌溉单元的用水管理,从农业用水管理功能看灌溉定额的管理并不具有可操作性。

灌溉用水定额是在规定考核位置上的单位用水指标, 可以直接测定、可以客观考核是对其基本要求之一。

综上所述,灌溉用水定额是衡量灌溉用水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且具有可比性的准则,是农业用水管理的微观指标。

灌溉用水的科学性表现为水的输送、分配符合渠道特征,补充土壤水分符合作物需水要求,强调灌溉用水要符合客观规律;合理性表现为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强调灌溉用水要符合现有的技术水平、经济条件,要立足工程现状;先进性表现为技术和管理的前瞻性,强调灌溉水的高效利用;可比性表现为灌溉用水定额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客观的比较标准。

显然灌溉用水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可比性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不同侧面。

有时强调科学性,但又有悖合理性;有时强调合理性,但又有悖先进性;有时强调先进性,但又有悖可比性。

因此,灌溉用水定额应该在灌溉用水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可比性中寻求一个平衡点,成为客观评价灌溉用水的准则。

2.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灌溉用水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果不加区分,针对每一种情况确定灌溉用水定额,尽管可以做到很科学、很合理,但不具备可比性,因而失去意义。

笔者建议把灌溉用水量的影响因素区分为基本因素、硬影响因素以及软影响因素。

基本因素是固有的影响因素,基本上没有选择或改变的余地。

例如作物种类,在制定灌溉用水定额时不能因灌溉用水量的差别把小麦改换为玉米,因此作物种类是一个基本因素,应该针对每一种作物(但不是针对每一个品种)制订灌溉用水定额。

地域也是一个基本因素,因为各地的降水条件不同、水资源基本条件也不同,而且无法改变。

硬影响因素和软影响因素一般是可以选择、可以改变的影响因素,它们的区别并不在于影响程度的大小。

改变硬影响因素需要较大的投入,改变软影响因素一般不需要投入,或虽需一定投入但用水户能够自行解决。

例如灌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灌溉用水量,但如果为各种灌溉方式分别制定灌溉用水定额,实际上和促进节水的目的相悖。

另一方面,发展节水灌溉需要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也不能无视各种灌溉方式的存在,故把灌溉方式列为硬性影响因素,通过调节系数适当考虑其影响。

管理水平同样影响灌溉用水量,但改善管理的投入不大,而且管理水平上也不应该有大的差异,故列入软影响因素,即在统一的管理水平上考虑其影响。

(1)基本因素作物种类农产品是农业活动的产物,为了得到某种农产品人们进行某种特定的农业活动。

农产品的这种客观地位以及不同作物有不同作物需水量,决定了作物种类是制定灌溉用水定额的基本因素。

尽管因为某种原因可以放弃种植某种作物而改种其他作物,但只要对这种作物的需求存在,就应该为它制订灌溉用水定额。

考虑到作物种类多,建议首先选择播种面积大的作物制订灌溉用水定额,其他作物可以参照执行。

●地域地域是制定灌溉用水定额的另一个基本因素,但地域的情况较为复杂。

一般而言,省的范围太大,制订的灌溉用水定额难以具有普遍性;用水农户的生产规模又太小,为不同用水农户制订不同的灌溉用水定额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县的范围较为合适,尽管县域内降水量、水资源基本条件仍有差异,但编制工作和监督工作可以依托水利局,较为理想。

县域内自然条件等差异过大时,也可以进一步细化地域因素。

(2)硬影响因素●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基本条件具有不可选择的特点,但水资源利用条件又具有可以改善的一面,例如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等。

节水需要一定的投入,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投入和效益是不同的。

水资源紧缺但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可以采用较低的灌溉用水定额,以利于现状农业用水适当转移到用水效益高的行业和部门;相反,水资源丰富但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采用较高的灌溉用水定额,逐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以减轻当前发展农业的经济压力。

●现状灌溉方式各种灌溉方式的灌溉水利用率是不同的,目前全国仍以灌溉水利用率低的土渠输水灌溉方式为主,在近期内全部改造为管道输水灌溉或喷灌、微灌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但是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又要因地制宜地发展节水灌溉,故在制定灌溉用水定额时应以现状灌溉方式作为硬影响因素予以考虑,同时又要视需要和可能,适度超前,制定有利于引导节水灌溉健康发展的用水定额。

●灌区规模和水源类型尽管灌区规模无法任意选择,具有基本因素的属性,但如果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的考核位置,灌区规模的影响可以降低和控制。

井灌、渠灌也因考核位置到田间距离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灌溉用水量,但区别不应太大。

综合以上分析,灌区规模和水源类型的影响应列入硬影响因素,以调整系数的方法予以适当考虑。

●附加用水灌溉用水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作物需水外,有时还应考虑附加用水需求,例如耕地盐碱化或有盐碱化威胁时,需要定期增加灌溉水量淋洗盐分。

故附加用水也作为硬影响因素予以考虑。

(3)软影响因素灌区运行管理、农艺措施、作物品种、田间水土管理、传统灌溉习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灌溉用水量,但是消除、控制这些影响一般不需要大的投入,同时也属于生产、管理的正常工作,故制订灌溉用水定额时要求把这些影响控制在统一且相对合理的范围内,不再单独考虑其影响。

3.有关灌溉用水定额几个概念的界定(1)灌溉用水定额是净定额还是毛定额如前所述,灌溉用水定额本质上是毛定额,它不是农业生产某一环节的用水标准,而是包括各个环节的用水标准。

实际上制订生活用水定额时并不区分使用的是普通器具还是节水器具,也不区分通过水表的水是否重复使用;工业用水定额更明确指生产单位产品从水源地取的新水量。

可见用水定额包容了用水的主要过程(即生产流程),制订灌溉用水定额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

(2)灌溉用水定额是综合定额还是单项定额讨论灌溉用水定额是综合定额还是单项定额,应与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的最终目标结合考虑,制订用水定额仅仅是提供一个科学依据。

实现灌溉用水总量控制,除灌溉用水定额外,还取决于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规模。

如果采用综合灌溉用水定额的概念,实际上在灌溉用水定额中包含了种植结构的影响,评价灌溉用水总量较为方便。

但是,种植结构随着市场变化会不断调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灌溉用水综合定额实难确定;另一方面,种植结构和灌溉规模互相影响,相关性很强,宜放在同一个层次上考虑。

因此建议灌溉用水定额不采取综合定额的形式,还是以单项定额的形式编制为宜。

(3)灌溉用水定额是动态指标还是静态指标在灌溉系统实际运行中,丰水年的灌溉定额小(一般减少灌溉次数),枯水年的灌溉定额大(一般增加灌溉次数),即实际灌溉定额随水文年的不同而变化。

编制灌溉用水定额面临的问题则更为复杂,从灌溉需水的角度考虑,丰水年的灌溉用水定额可以减小,枯水年的灌溉用水定额应该加大;但从可供水量的角度考虑,丰水年灌溉用水定额可以上浮,枯水年灌溉用水定额只能下浮。

相互矛盾的影响,使得灌溉用水定额作为动态指标相当困难。

另一方面,灌溉用水定额的作用一是为科学分配水资源提供依据,二是在灌溉用水总量控制下合理确定种植结构和灌溉规模,它的实时性并不突出,因此原则上可以作为静态指标。

静态指标的缺点可以通过定期(3~5年)修订灌溉用水定额(更直接原因是灌溉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或按照水文年适当浮动等办法弥补。

因此,笔者认为灌溉用水定额原则上是一个多年平均意义上的静态指标。

(4)灌溉用水定额是否因灌溉设计保证率而异灌溉设计保证率是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指标,灌溉设计保证率高,则设计灌溉定额大;灌溉设计保证率低,则设计灌溉定额小。

如果把灌溉用水定额看成是衡量设计灌溉定额的标准,那么灌溉用水定额也应按灌溉设计保证率提出不同的数值。

灌溉设计保证率又是计算可供水量的依据,灌溉设计保证率高,可供水量小;灌溉设计保证率低,可供水量大,又影响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由此可见,考虑灌溉设计保证率对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溉用水总量指标的影响,不仅使问题更加复杂,而且也使定额、指标的汇总、平衡失去了统一的基准。

如果从科学分配水资源的目的出发,灌溉用水定额可以定位在“多年平均”的概念上,没有必要与灌溉设计保证率联系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