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

合集下载

肩关节手法复位记录模板

肩关节手法复位记录模板

肩关节手法复位记录模板绝大多数的肩关节脱位(97%)是前脱位。

典型的损伤机制是上肢强力外展和外旋。

另外,肱骨近端受到从后向前的暴力也会造成肩关节前脱位。

肩关节前脱位可以进一步分为喙突下脱位和盂下脱位,而喙突下脱位是最为常见的脱位。

肩关节前脱位的患者通常前臂固定,轻度内旋和外展。

当肱骨头位于正常解剖结构的前下内侧的时候肩部会出现平肩畸形,同时肩关节的被动和主动活动受限。

下面我们介绍了11种用于肩关节前脱位的复位方法。

Hippocratic复位法Hippocratic描述了最早的肩关节脱位复位方法。

术者在将足部抵在患侧腋窝,对患者进行纵向牵引的同时交替内外旋转肱骨头。

该方法目前较少使用,因为其存在较高风险的臂丛神经牵拉损伤。

牵引-对抗牵引复位法牵引-回旋的方法是采用纵向牵引的方法解除肱骨头的卡压。

患者仰卧,用布单从腋窝部绕过胸部由助手对抗牵引,术者向下向外45?牵拉患肢。

同样,在缺少助手的情况下,可以将布单栓在担架的床栏上。

将上臂轻度外旋可以帮助肱骨头去除关节盂前缘的阻挡。

一旦肱骨头被牵开,那么就要将肱骨近端轻度向外牵引。

图为牵拉-对抗牵引复位方法的照片。

在患者腋下放置床单,由助手牵拉或绑在床上对抗复位过程中的轴向牵拉力。

椅子复位法这是另外一种以牵引为基础的复位方法。

患者侧坐在椅子上,患肢绕过椅背。

临床医生旋后位握持前臂,病人慢慢站起。

首次介绍该方法文献报道了73%的成功率。

Westin等人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前臂捆绑弹性织物,患者肘关节90?,术者同时可以踩踏弹性织物作为踏板。

他们使用这个方法的复位成功率达到了97%,118例复位中有110例不需要麻醉。

肩锁关节脱位怎么复位?

肩锁关节脱位怎么复位?

肩锁关节脱位怎么复位?
肩锁关节脱位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是在生活当中,受到一些碰撞和意外伤害的时候很容易导致肩锁骨关节拖尾,所以如何正确的恢复也是要讲究的,可进行手法复位或者是手术复位的方法。

1.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

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如75-100毫克杜冷丁)进行。

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

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

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

(1)足蹬法(Hippocrate`s法)。

(2)科氏法(Kocher`s法)。

(3)牵引推拿法。

2.手术复位
有少数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症为: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

3.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
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多见于青壮年,究其原因,一般认为首
次外伤脱位后造成损伤,虽经复位,但未得到适当有效的固定和休息。

用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增强关节囊前壁,防止过分外旋外展活动,稳定关节,以避免再脱位。

手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肩胛下肌关节囊重叠缝术(Putti-Platt氏法)和肩胛下肌止点外移术(Magnuson氏法)。

4、用药原则:
(1)手法复位时需用止痛药,镇静药或麻醉药。

(2)手术复位时用抗生素防感染。

(30可辅以中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如桃红四物汤等。

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附图)

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附图)

肩关节脱位复位手法肩关节是全身关节里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脱位的关节。

对于肩关节脱位目前存在许多复位方法,但是由于缺少对照比较,选择哪种复位方法往往取决于医师的偏好。

骨科医生必须掌握多种复位方法,针对特定的患者选择最佳的复位方案。

摘要:肩关节是全身关节里面活动度最大的关节。

肩关节的稳定依赖肩部关节囊、韧带和其他肌肉结构来共同维持。

因此,肩关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脱位。

详细了解肩部解剖结构和脱位类型,同时采取合适的麻醉技术和复位方法对于急性肩关节脱位的早期治疗至为重要。

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缺少对照比较,选择哪种复位方法往往取决于医师的偏好。

骨科医生必须掌握多种复位方法,针对特定的患者选择最佳的复位方案。

在现代文献中,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有许多报道,但是很少有文献关注急性肩关节脱位的早期处理。

肩关节是最常见的脱位大关节。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活动的增加,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已上升到每年1 万人里面就有24 例发生肩关节脱位。

初次肩关节脱位的好发人群是10 岁至20 岁的男性,其次是五六十岁的人群。

详细了解肩关节的解剖、脱位的类型,掌握麻醉技术和复位方法对于处理肩关节脱位非常关键。

病理解剖肩关节由于缺少骨性结构的约束,关节面的接触又最少,是全身活动度最大的滑膜关节。

因此,肩关节的稳定性更多的依赖关节囊附着的周围软组织、韧带和肌肉组织,存在较高脱位风险。

肩关节的稳定由动态和静态稳定结构共同维持(表1)。

静态稳定结构主要是在运动末期对肩关节的稳定起到支撑作用来维持肩关节的协调。

而动态稳定结构则在肩关节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的调节来提供动态的稳定。

肩部的静态约束结构包括:喙肩弓、关节窝、关节盂唇、关节囊和盂肱韧带。

喙肩弓是由喙突、喙肩韧带、肩锁关节、锁骨组成。

上述结构共同维持肩关节前上方的稳定。

而且,关节盂的关节面存在向上向前的角度,可以提供下方和后方的稳定。

和髋关节的髋臼不同,肩关节的关节盂使得肩关节更加灵活,但更易于出现不稳。

肩关节前脱位23例手牵足蹬法手法复位的治疗体会

肩关节前脱位23例手牵足蹬法手法复位的治疗体会

肩关节前脱位23例手牵足蹬法手法复位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手牵足蹬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几个要点。

方法:对23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3例患者均在无麻醉状态下手法复位成功。

结论:正确使用手牵足蹬复位法复位肩关节前脱位,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关键词手牵足蹬法手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肩关节脱位占全身关节脱位40%以上,且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以前脱位多见。

前脱位又分为肩胛盂下脱位、喙突下脱位及锁骨下脱位[1]。

2012年1月至今收治肩关节前脱位患者23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2年1月至今收治肩关节前脱位患者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35~79岁,平均52.9岁。

其中首发病例21例(91.3%),再发2例(8.7%)。

肩关节前脱位情况:单纯肩关节前脱位20例(86.9%),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3例(13.1%);肩胛盂下脱位5例(21.7%),喙突下脱位14例(60.9%),锁骨下脱位4例(17.4%)。

其中右侧肩关节前脱位17例(73.8%);左侧肩关节前脱位6例(26.2%)。

发病诱因:均有明确外伤史。

其中交通事故伤3例(13.1%);摔伤20例(86.9%)。

症状和体征:23例均为急性起病,表现为患侧肩关节疼痛,呈方肩畸形,关节盂空虚,杜加征阳性,均无明显血管神经损伤表现。

方法:23例患者均经x线证实为肩关节前脱位,且不包括伴有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均未行任何麻醉,采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结果23例患者均达到一次性复位成功,且无一例手法复位过程中有医源性骨折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

讨论创伤是肩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当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位或受到撞击时,暴力经肱骨传导至肩关节,使肱骨头突破关节囊而发生脱位。

其中以前脱位最为常见[2]。

手牵足蹬法在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中常用,在手法复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向患者做好思想解释工作,解除思想顾虑。

骨伤夜话(100)上举牵引手法复位肩关节脱位

骨伤夜话(100)上举牵引手法复位肩关节脱位

骨伤夜话(100)上举牵引手法复位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因肩关节后脱位不常见,故平时谈到的肩关节脱位大多是指肩关节前脱位。

肩关节脱位的治疗一般都采取徒手复位,绝大多数的肩关节脱在门诊都能通过手法复位获得成功,只有少数的病例需要进行臂丛阻滞麻醉下复位。

能否徒手复位成功,与脱位的形式、患者的体质、肌肉松驰程度有关,更主要的是正骨术者的手法技能。

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手法有多种,都经过了无数次临床验证。

没有复不上的肩关节脱位,只有没有完全掌握的手法要领。

在手法复位过程中,不一定要拘泥于某一种手法形式,这样不行可以采取另外一种,复位成功才是硬道理。

轻柔、灵巧是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主流,使尽“洪荒之力”已经过时,为了防止发生肱骨外科颈骨折等附损伤,切忌在手法复位的过程中产生杠杆暴力、旋转暴力、冲击暴力。

常用的复位手法

常用的复位手法

主要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基本操作原理】1.关节脱位的运行路线反过来运行即是复位的运行路线。

2.应在无痛、肌肉放松的原则下进行。

3.应遵循牵引与反牵引的复位原则。

【肩关节脱位的复位】(一)Hippocrates法(图3-1-17)图3-1-17 Hippocrates法复位1.局部浸润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

2.患者平卧位。

3.术者立于患侧,足蹬患者腋窝以反牵引,双手抓握患肢手腕略外侧展位做持续平衡牵引。

4.内收、内旋患肢可感肱骨头滑入肩盂。

5.各向运动关节确认复位后做外固定3周。

(二)Kocker法(图3-1-18)1.多用局麻。

2.患者采用坐位。

3.助手用宽布带绕患者腋窝做反牵引,术者抓握患肢手腕图3-1-18肩关节前脱位Kocker法复位及肘部,肘关节位于90°位做平衡牵引。

4.做肩关节外展、外旋牵引后内收、内旋即可望复位。

5.复位后外固定3周。

(三)Stimson法(图3-1-19)1.局麻或全麻。

2.患者俯卧位。

3.复位床升高,患肢自然下垂,用皮牵引5~6kg,持续20分钟左右,或术者采用手法牵引亦可望复位。

4.复位后外固定3周。

图3-1-19肩关节前脱位Stimson法复位【肘关节后脱位的复位】(图3—1—20)1.臂丛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患者坐位或卧位。

3.助手握住肘关节以上做反牵引。

4.术者置患肢屈肘位,手握前臂,一手置于肘关节鹰嘴处,平衡牵引中用拇指压在尺骨鹰嘴突上将尺骨鹰嘴向下前推挤可望复位。

5.术后功能位外固定3周。

图3-1-20肘关节后脱位的复位方法【桡骨小头半脱位】(图3-1-21)1.一般不用麻醉。

2.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3.术者一手握住前臂,另一手握住肘关节,其拇指触摸桡骨小头。

牵引并旋转前臂的同时,拇指向内试探挤压桡骨小头,通常能够复位。

4.可不外固定,但应防止牵拉患者前臂。

【髋关节脱位的复位】(一)后脱位复位术1.Allis法(图3-1-22):(1)全麻或椎管内麻醉。

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

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
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 术
台州医院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PPT制作:江玲军 职称:主治医师
肩关节脱位
• 前言(流行病学) • 伴随损伤 • 手法复位(复位前麻醉) • 复位后外固定方式及时间(内旋OR外旋) • 再脱位的影响因素 • 关节镜的作用
肩关节脱位-流行病学
• 最常见的脱位(45%) • 前脱位最常见(98%) • 发病率:0.08-1.69次/1000人/年 • 总体发病率:1.7次/100人
再脱位的影响因素
• 年龄: 20岁:33% 30-40岁:20%
• 较大的Hill-Sachs • 明显的盂唇骨折 • 持续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 • 参加体育运动
关节镜的作用
• 降低脱位发生率
小结
• 老年病人的陈旧肩关节脱位,暴力复位,损伤腋血管,导致死亡(50%) • 复位前后均须查血管、神经、X片、CT片 • 复位前后均须告知患者可能并发症,如骨折、心脑血管意外 • 复位前麻醉 • 手法复位方法很多,须要掌握2种以上 • 复位后外旋位固定有助于减少再次脱位率 • 对可能出现再脱位的年轻人可行关节镜手术 • 关节活动度和强度接近正常时方能重返运动,但可能再次脱位
Hippocratic 复位法(外科学)
• 牵引 • 对抗牵引 • 杠杆
Hippocratic 复位法(外科学)
• 内收位牵引:增加关节上方应力,导致不易复位、疼痛、神经损伤、骨折 • 临床慎用!
Milch 复位法
• 重复损伤过程 • 仰卧位、坐卧位 • 完全外展、纵轴外旋牵引 • 推顶肱骨头(必要时) • 优点:病人耐受性好
一位医师完成 允许不镇痛
改良Milch 复位法
• 卧位、坐位 • 极度外展、外旋 • 易于使用(78%-90%) • 允许不麻醉(80%)

图解10几种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

图解10几种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

图解10几种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Hippocrates法中国医学生使用最多的办法。

患者仰卧位,医生将足部抵在患侧腋窝,对患肢进行纵向牵引的同时交替内外旋转肱骨头。

如果患者肌肉未能松弛,复位较为困难,需使用较大的力量进行复位,有血管神经损伤及导致骨折可能的风险。

医生将足部抵在患侧腋窝,对患肢进行纵向牵引的同时交替内外旋转肱骨头。

牵引对抗牵引法患者仰卧位,用布单从患侧腋窝部绕过胸部由助手牵拉或绑在床上对抗牵引,医生向下向外45°牵拉患肢。

Santos法Hippocrates法的一个改良。

医生一手固定住患者患肢的肩峰处,一手对患肢上臂持续纵向牵引并外旋。

医生一手固定住患者患肢的肩峰处,一手对患肢上臂持续纵向牵引并外旋。

Spaso法患者仰卧位,医生站在患肢同侧,握持患肢将肩关节前屈90°。

先进行轻柔的纵向牵引,然后轻度外旋。

患侧的肩胛骨内缘必须与床板接触以稳定关节盂。

通常情况下,牵拉几分钟之后肩关节就可以自行复位,或者需要通过手法将肱骨头推向关节盂。

成功率在 68% 至 88% 之间。

轻微外旋的情况下垂直牵引患肢。

但是必须维持肩胛骨紧贴床板。

Eskmo法患者侧卧位,医生握持患肢垂直牵引,将对侧肩关节拖离地面几厘米。

维持这一位置几分钟直至完成复位。

虽然这一方法易于操作,但是可能出现臂丛神经的过度牵拉。

Stimson 法患者俯卧在担架上,患肢悬在床边,在腕关节或肘关节捆绑重物进行牵引,一般从 5 磅(2.27 公斤)开始。

同样,也可以将患肘屈曲90°以放松肱二头肌肌腱,医生也可以轻柔的摇晃患肢。

通常在15 至20 分钟之内可以获得复位。

椅背法患者侧坐在椅子上,患肢绕过椅背。

腋窝处顶在椅背上,医生旋后位握持前臂向下牵拉,或者嘱病人慢慢站起,通过患者自身的力量复位肩关节。

报道有73%的成功率。

椅背法一患者侧坐在椅子上,患肢绕过椅背。

腋窝处顶在椅背上,医生旋后位握持前臂向下牵拉。

椅背法二患者先侧坐在椅子上将患肢搭靠放在椅背另一侧,医生纵向牵拉患肢的同时患者从椅子上站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患者仰卧位,复位者站立与患侧,一手握住患者手腕, 一手握住肘关节,保持使肘关节屈曲90度,肩关节20度 向前屈曲,并将肘关节贴紧外侧胸壁 以肩关节为支点,以上臂为旋转轴线,转动腕部,使前 臂和上臂组成的平面和患者的冠状面相平行
• FARES复位技术:患者仰卧位,复位者站立与 患侧,双手握住患肢的手腕部位,保持患者的 肘关节处于伸直状态,对脱位患肢施展炎肢体 轴向的牵引力,牵引过程中逐渐外展患肢。轴 向牵引外展患肢的过程中,以每秒2-3次的晃 动频率,5cm左右的移动幅度沿身体冠状面反 复晃动患肢。当肩关节外展到达90度时,继续 持续牵引并晃动患肢的过程中将患肢外旋。当 肩关节外展达到120度时肩关节脱位得到复位, 一旦确定肩关节脱位得到复位,将复位的患肢 内收,前臂内旋放置胸壁之上进行确认
• 让病人坐在有椅背的椅子上,肩关节位于椅背上, 肩关节部位垫棉垫,肘关节屈曲90°,垫棉垫,用 绷带(5.6层吧)绑成环形,脚踩底部,术者手把持 前臂,利用术者体重牵引,然续持续牵引 并晃动患肢的过程中将患肢外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