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装备标准

合集下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保障人民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重要机构,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和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为了确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有效运行,提高其防控疾病的能力和水平,制定和遵守一系列建设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要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包括建筑结构、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

建筑结构要符合防震、防火、防爆、防洪等要求,设施设备要满足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人员配备要合理,保证中心的正常运行和应急处理能力。

其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包括疾病监测、信息采集和传输、数据分析和应急响应等方面。

信息化系统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为疾病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效率和水平。

另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建立健全的人才队伍,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应急响应等专业人员。

人才队伍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开展疾病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提高中心的防控能力和水平。

此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疫情监测、预警、处置和信息发布等方面。

应急响应机制要能够及时、有效地响应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

最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和协调,包括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科研院校等。

加强合作和协调能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提高防控疾病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标准是保障人民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重要保障。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工作,切实加强规划和管理,确保中心的有效运行,提高防控疾病的能力和水平,为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

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

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疾控预防控制中心作为防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机构,其建设标准对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其功能完善、设施齐全、人员配备到位,从而提高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的能力。

首先,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建筑设计、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设计应考虑到疾控工作的特殊性,如隔离区、实验室、办公区等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和设计。

设备配置应满足疾控工作的需要,包括实验室设备、医疗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等,确保能够有效开展疾病监测、检测和研究工作。

人员配备应根据中心的规模和功能确定,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保障人员等,确保中心的日常运转和应急处置能力。

其次,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应考虑到应急响应能力的需求。

中心应具备应对各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包括早期预警监测、病原体检测、疫情调查、流行病学调查、风险评估、信息发布等功能。

此外,中心还应具备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处置预案、应急演练等能力,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最后,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应注重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协同合作。

疾控中心与医疗机构、卫生监督部门、公安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形成协同作战、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工作格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效能。

总之,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标准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建设中心时,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功能完善、设施齐全、人员配备到位,提高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的能力,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3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

2023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

2023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机构,承担着监测、预防、控制和处理传染病等重要职责。

为了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制定2023年的建设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一、基本要求1.建设规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规定的标准进行建设,包括面积、人员配备等方面的要求。

2.区域分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以确保覆盖面广、服务到位。

3.设施设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配备先进的实验室设施和医疗设备,以满足各项工作需求。

二、人员配备1.专业技术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技术素质高的团队,包括流行病学、医学检验、卫生监督等专业人员。

2.管理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员,负责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

3.应急队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建立应急队伍,能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迅速响应并有效处置。

三、功能设施1.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具备多功能、高标准的实验室,能够开展病原体检测、药物敏感性测试等工作。

2.诊断治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设有诊断治疗区域,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能够进行传染病监测和处理工作。

3.科研培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设有科研、培训等功能区域,能够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四、信息化建设1.数据采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建立健全的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各类疾病数据的快速、准确采集和传输。

2.信息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及时形成相关报告。

3.网络安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五、应急响应1.预案制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能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快速、有效的应对。

2.演练培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江苏省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基本标准和要求

江苏省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基本标准和要求

附件2:江苏省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基本标准和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江苏省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基本标准和要求。

一、原则与目标(一)原则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依据国家和本省有关公共卫生法律法规,重点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公共卫生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报、预警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队伍,特别是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应急人才队伍的建设。

构建较为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基础,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共同负责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统筹规划,分级负责,落实资金,增加投入。

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要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协调,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合理配置。

(二)建设目标坚持预防为主方针,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疾病预防控制资源配置,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体系,重点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用房、基本装备、信息网络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提高对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水平和对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及生物化学恐怖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处理能力,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构建较为健全、完善的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形成统一协调、分级负责、设备先进、信息畅通、技术过硬、队伍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二、机构设置及其职能(一)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设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市、县(市、区)行政区划设置,每一行政区划原则上只设一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疾控中心卫生应急队伍装备配备制度

疾控中心卫生应急队伍装备配备制度

疾控中心卫生应急队伍装备配备制度一、目的和背景为了提高疾控中心卫生应急队伍的处突能力和灾害应对能力,确保卫生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装备配备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疾控中心卫生应急队伍,包括队伍成员、装备管理人员等。

三、装备配备要求1. 装备种类:根据不同的应急任务和工作特点,确定合适的装备种类。

2. 装备数量:根据工作需要和队伍规模,合理确定各类装备的数量。

3. 装备质量:所有配备的装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

4. 装备保养维护:由装备管理人员负责对配备的装备进行定期的保养检修和维护,确保装备的性能良好。

四、装备配备流程1. 评估需求:根据各类应急任务和工作特点,评估队伍所需的装备种类和数量。

2. 制定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装备配备方案,明确装备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

3. 采购与分配:按照装备配备方案,进行装备的采购,然后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分配给不同的应急队伍成员。

4. 登记备案:装备分配完成后,需进行装备的登记备案,包括装备名称、型号、数量等信息。

5. 定期更新:根据队伍发展和工作需求,定期对装备进行更新和调整。

五、装备管理1. 责任部门:卫生应急队伍的装备管理工作由疾控中心的相关部门负责。

2. 装备保管:装备管理人员负责装备的保管工作,确保装备的安全和完好。

3. 装备检查:装备管理人员定期对装备进行检查,包括装备的完整性、性能等方面。

4. 故障处理:如发现装备存在故障或损坏,装备管理人员需及时处理或报修。

5. 废弃处理:对于已经报废的装备,装备管理人员需及时进行处理,如安全回收或销毁。

六、制度执行和监督1. 执行要求:所有队伍成员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装备的配备、使用和管理。

2. 监督机制:相关部门需定期组织对装备的配备、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情况。

3. 效果评估:定期对装备配备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七、附则本制度根据疾控中心卫生应急队伍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如有需要,可进行相应的修订和补充。

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装备标准

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装备标准

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装备标准2008-12-7 10:30:36 来源:点击次数:901899 【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目录一、《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 年修订版报批稿) (1)二、《县级综合医院主要医疗设备装备品目》(2008 年讨论稿) (18)三、《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19)四、《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标准》(2008 年讨论稿) (26)五、《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2008 年报批稿) (34)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2008 年讨论稿) (39)七、《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2008 年报批稿) (45)八、《乡镇卫生院主要医疗设备配置品目》(2008 年讨论稿) (59)九、《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规财发〔2007〕138 号,含装备标准) (60)十、《急救中心建设标准》(2008 年报批稿准 (62)十一、《妇幼保健院、所建设标准》(1992 年报批稿) (70)十二、《县级妇幼保健院主要医疗设备配置品目》(2008 年讨论稿) (73)十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2008 年报批稿) (74)十四、《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卫监督发〔2005〕76 号,含装备标准) (98)— 1 —— 1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 年修订版报批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综合医院的建设,提高综合医院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综合医院建设项目决策和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服务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综合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项目设计和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200~1000 张病床的综合医院新建工程项目。

一般情况下,不宜建设1000 床以上的超大型医院。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配置要求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配置要求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配置要求本文介绍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的配置要求。

以下是各类仪器设备名称及要求:A类仪器设备名称包括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测试系统、全自动药敏试验菌液接种判读仪、微生物快速鉴定质谱仪、微生物过滤检测系统、真菌毒素浓缩器、全自动样品稀释仪、全自动荧光酶标鉴定仪、多病原快速筛查鉴定系统、致病菌分子分型和基因组数据处理终端、食源性致病菌全基因组快速鉴定及溯源系统、全自动微生物核酸检测系统、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检测系统、酶联免疫光谱分析仪、放射免疫分析仪、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仪、PCR扩增仪、电泳系统、脉冲凝胶电泳仪、全自动电泳仪、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生物信息学工作站及相关软件、微生物定量检测仪、酶标仪、自动洗板机、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水中微生物膜过滤装置、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生物显微镜、生物解剖镜、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机等。

B类仪器设备名称包括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其中A类仪器设备应当全部配备,B类仪器设备根据实际需要配备。

核酸蛋白转膜仪、紫外核酸蛋白测定仪、杂交炉、自动凝胶成像仪、核酸冷冻离心干燥仪、核酸自动提取仪、病毒载量测定装置、核酸定量检测仪、核酸测序仪、DNA转导仪、层析纯化装置、低温高速离心机、普通离心机、真空冷冻干燥机、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高精度恒温恒湿箱、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霉菌培养箱、CO2培养箱、厌氧培养装置、厌氧工作站、三气培养箱、恒温水浴箱、恒温摇床培养箱、全自动染色仪、涡旋振荡器、水平摇床、MDS分子检测仪、全自动微生物数码显微培养计数系统、冷封真空生物样本保藏系统、金属浴、程控定量封口机、掌上离心机、低速大容量离心机、定量采样机器人、ATP荧光检测仪、绝对定量数字PCR 仪、蛋白质测序仪、核酸质谱分析系统,这些设备都是微生物实验室必不可少的工具。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

精心整理附件: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保证有效实施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35%。

第五条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职能分工应建立下列功能实验室省级:P3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肠道细菌检测实验室,食源性病原菌分离鉴定实验室,呼吸道病毒实验室,肠道病毒实验室(含脊灰实验室),HIV确认实验室,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地方病实验室,寄生虫病实验室,消毒实验室,杀虫实验室,食品、化妆品、水质、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微生物实验室,霉菌分离及鉴定实验室,虫媒病毒实验室,毒理室及感染动物房,放射防护检测实验室,职业卫生检测室,化学毒物及毒素检测实验室,普通理化实验室,生化实验室。

地级: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血清学实验室,肠道菌实验室,食源性病原菌分离鉴定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地方病实验室,寄生虫病实验室,消毒实验室,杀虫实验室,食品、化妆品、水质、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微生物实验室,霉菌分离及鉴定实验室,放射防护检测实验室,职业卫生检测室,常见化学毒物检测实验室,普通理化实验室。

场所、消杀产品和卫生产品卫生质量分析,健康相关物品材料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分析,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检测,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事件毒物分析,化学污染事件因素检测分析,核恐怖、放射污染事件因素检测分析,急性、亚急性、亚慢性与慢性毒性试验,刺激性与过敏性试验、致癌与致畸毒性试验,营养与保健食品功能评价,化妆品功能评价,其他健康相关物品有关功能评价。

地级:开展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常见细菌、病毒、霉菌培养分离鉴定,生物恐怖、中毒事件微生物培养初步分离鉴定,食品、水、空气、涉水产品、化妆品等的卫生质量检测,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健康相关物品微生物检测,寄生虫病病原学检测,寄生虫病中间宿主的种群鉴定和密度测定,寄生虫病中间宿主和虫媒的抗药性测定,作业场所、公共场所、生活居住环境有毒有害因素的相关实验,饮用水和水源水质分析,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事件毒物及化学污染事件因素检测初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65
灰化装置
1
1
1
166
石材样品粉碎设备(套)
1
167
紫外线强度分析仪
1
1
1
1
1
1
168
硫化氢快速监测仪
1
1
1
1
1
169
二氧化硫自动监测仪
1
1
170
氯气快速检测仪
1
1
171
动压平衡自动跟踪等速烟尘采样仪
1
172
振动测定仪
1
1
1
173
微波漏能测试仪
1
1
1
1
174
场强仪
1
175
频谱分析仪(套)
1
176
1
137
全自动脂肪测定仪
1
138
双向蛋白电泳仪
1
139
化学发光仪
1
140
臭氧测定仪
1
2
1
1
1
1
141
高速大容量旋转蒸发器
2
3
2
1
142
热释光剂量仪(套)
2
2
1
1
143
医用诊断X线机性能检测设备
1
2
1
144
放射治疗剂量测量仪
1
1
1
145
α、β表面沾污测量仪
1
2
1
1
1
146
中子剂量当量测量仪
1
1
1
147
10
2
8
1
2
79
1/千电子天平
5
20
3
10
2
4
80
等离子光谱分析系统
1
1
81
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联用仪
1
1
82
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
2
4
1
2
1
83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1
2
1
2
1
84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谱仪
1
1
85
红外分光光谱仪
1
86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
1
3
1
2
1
87
可见分光光度计
4
10
3
5
2
2
88
荧光分光光度计
2
4
1
2
1
101
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
1
1
102
离子色谱仪
1
2
1
1
1
103
毛细管电泳仪
1
104
制备色谱仪
1
105
逆流色谱仪
1
106
飞行时间质谱仪
1
107
磁质谱仪
1
108
分离质谱仪
1
109
核磁共振波谱仪
1
110
固相微萃取系统
1
2
1
1
111
顶空进样装置
1
1
1
1
1
112
吹扫捕集装置
1
1
1
113
吹氮浓缩装置
1
2
防护级χ、γ射线剂量仪
3
4
2
2
1
1
148
低本底γ谱仪(高纯锗)
1
1
1
149
数字减影设备性能检测体模
1
1
150
CT性能检测体模
1
1
1
151
计算机X射线摄影装置性能检测、直接数字式X射线摄影装置性能检测体模
1
1
152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装置性能检测体模
1
1
153
放疗自动扫描水箱
1
1
1
154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性能检测体模
1
125
蛋白质测序仪
1
126
多功能快速检测仪
1
127
水分测定仪
1
1
128
水质连续自动检测系统
1
129
激光粒度分析仪
2
1
130
分散度测定仪
1
1
1
131
甲醛测定仪
1
1
1
1
1
1
132
一氧化碳测定仪
2
3
1
2
1
2
133
二氧化碳测定仪
2
3
1
2
1
2
134
空气采样装置
6
10
4
6
2
4
135
蛋白质自动测定仪
1
1
136
全自动纤维素测定仪
1
19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
1
191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1
1
1
1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主要仪器装备标准
A: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
B:按照基本功能必须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
C:根据地域特点、工作需求应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
1.1实验室主要仪器装备标准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类别)


B
C
A
B
C
1
微生物鉴定系统
2
1
2
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测试系统
1
2
1
3
微生物过滤检测系统
1
2
1
89
锌卟啉测定仪
1
1
90
散射式浊度仪
1
2
1
1
1
1
91
旋光测定仪
1
1
1
1
1
1
92
折光仪
1
1
1
1
1
1
93
总有机碳测定仪
1
1
94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
1
95
气相色-质联用仪
1
1
96
高分辨气相色-质联用仪
1
97
气相色谱仪
3
6
2
4
1
1
98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
1
99
液相色-质联用仪
1
1
100
高效液相色谱仪
3
5
1
1
52
超低温冰箱(-140℃)
1
53
组织切片制作系统
1
1
54
冰冻切片机(套)
1
1
1
55
液氮罐
3
10
2
3
1
2
56
程序降温仪
1
57
人工气候箱
1
58
PEET柜
1
59
超低容量喷雾机
1
1
1
60
吸入染毒系统
1
1
61
均质器
6
12
3
5
2
2
62
全自动血球记数器
2
63
图像分析系统
1
64
超声波清洗器
1
3
1
65
制冰机
1
155
磁共振性能检测体模
1
156
液体闪烁测量仪
1
1
157
环境级χ、γ剂量率仪
2
2
1
1
1
1
158
便携式γ谱仪
1
1
1
159
α、β弱放射性测量装置
1
1
1
160
低本底液体闪烁测量仪
1
161
氡钍分析仪
1
1
1
162
中子射线个人剂量测量装置
1
163
个人剂量报警仪
4
8
2
4
2
164
放射防护器材防护性能检测设备(套)
杂交炉
2
1
28
自动凝胶成像仪
1
4
1
29
核酸冷冻离心干燥仪
1
1
30
病毒载量测定装置
1
31
DNA测序仪
1
32
DNA转导仪
1
33
层析纯化装置
1
34
流式细胞仪
1
1
35
低温高速离心机
3
8
1
3
1
36
普通离心机
6
10
4
8
3
6
37
真空冷冻干燥机
1
2
38
高压灭菌器
4
15
3
10
2
4
39
干烤灭菌器
5
15
3
10
2
6
40
高精度恒温恒湿箱
氨测定仪
1
1
177
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仪
1
1
178
有机气体测定仪
1
1
179
气体采样及浓缩系统
1
1
180
声级计
3
4
2
3
1
2
181
X光机
1
1
1
1
182
高千伏X光机
1
183
听力计
2
2
1
1
1
184
B超(甲状腺、腹部)
2
2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