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无机化学复习PDF文件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无机化学Z》作业1答案

A 型题: 1.A.使更多的 AgCl 沉淀 B. C. D. 2. 沉淀完全的标准一般认为是 A. B. C. D.3.A.B.D.E.4. A. E.B.C.5. 下列溶液哪个是缓冲溶液 A. B. C..'. E.以上都不是。
E.以上均非 C. D..D. E.6. 对于缓冲能力较大的缓冲溶液,它们的 pH 值最主要是由下列哪一种因素决定 A.缓冲(共轭)对之间的电离常数 B.缓冲对的浓度比 C.溶液的温度 D.溶液的总浓度 E.溶液的活度 7. 盐效应能使难溶电解质的电离度A.增大 B.减小 C.无影响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8.A.B.C.D.E.9. A.先产生 AgCl 沉淀 B.淀 E.两者同时水解C.两者同时产生沉淀 D.两者都不产生沉10. 在 HAc 溶液中加入 NaCl,使 HAc 电离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 A.酸效应 B.水解作用 C.盐效应 D.同离子效应 E.缓冲作用11. 可以作为衡量缓冲溶液能力大小的是 A.缓冲对 B.缓冲比 C.缓冲溶液浓度 D.缓冲容量 E.缓冲溶液总量12. 沉淀溶解的条件A.B.C..'.D.E.以上均非13.A.D.E.B.C.14. A.略有减少 B.略有增大 C.相等 D.小 E.无法判断15.A.B.C.D.E.16. HAc 的电离常数为 Kaθ,在 HAc 溶液中加入 NaAc 固体,将使A.Kaθ 变大B.Kaθ 变小C.pH 值升高D.pH 值降低E.HAc 的电离度增大17. 一元弱酸强碱盐的水解常数可以表示为A.B.C.D.E.18. 在 HAc 溶液中加入固体 NaCl,使其溶解,可使 A.溶液酸性降低 B.HAc 电离度增大 C.HAc 电离度减小 D.醋酸溶解度增大 E.没有影响19.A.B.C..'.D. E. 20. NaAc 固体加到 HAc 溶液中去,将使 HAc 的 A.Kaθ 变大 B.Kaθ 变小 C.电离度增大 D.电离度减小 E.HAc—的水解度增大 21.A.NaCl 部分电离 B.NaCl 与水发生了反应 C.离子间的相互牵制D.E.以上说法都不对22. H3PO4 的三级电离常数分别是 Ka1θ、Ka2θ、Ka3θ,总电离平衡常数为 Kaθ,。
中医药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辅导试题及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辅导试题及答案用离子-电子法配平并完成下列反应答:1.2Fe3+ + 2I-= 2Fe2+ + I22.2MnO4-+ 3SO32-+H2O = 2MnO2 + 3SO42-+ 2OH—3.Cu2+ + Zn = Cu+ Zn2+4.Cr2O72-+3S2-+14H+ =2Cr3++3S +7 H2O5.2MnO4-+ 5SO32-+ 6H+= 2Mn2+ + 5SO42-+3 H2O6.2MnO4— + SO32-+ 2OH—= 2MnO42—+ SO42-+ H2O简答题1. 一种钠盐A,在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刺激性气体B。
A的水溶液在酸性中能使KMnO4溶液腿色,得到无色溶液C。
若在A的水溶液中通入Cl2得溶液D,在D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E,若在E中加入NH3水,震荡后得到无色溶液F。
指出A、B、C、D、E、F各为何物。
答:A、Na2SO3B、SO2C、Mn2+D、Cl-E、AgClF、[Ag(NH)2]+2.根据配合物的价键理论,指出下列配离子中,中心离子和配体的配位情况(即画出中心离子杂化后价电子排布、指出杂化轨道类型及空间构型)。
(1)[FeF6]3-μ= 5.92 B.M.(2)[Fe(CN)6]3-μ= 1.73 B.M.答:(1)Fe3+ 3d53d轨道有5个单电子sp3d2杂化八面体(2)Fe3+ 3d53d轨道有1个单电子d2sp3杂化八面体3.有四种试剂:Na2SO4、Na2SO3、Na2S2O3、Na2S,它们的标签已脱落,请设计只加一种试剂的简便方法鉴别它们,并写出有关配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答:加稀HCl (略)4.根据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确定下列配离子是内轨型还是外轨型,说明理由。
(1) [Fe(H2O)6]3-(Fe3+3d 5)μ= 5.92 B.M.(2) [Mn(CN)6] 4-(Mn2+3d 5)μ= 1.73 B.M.答:(1)μ= 5.92 B.M 则n=5Fe3+ 3d53d轨道有5个单电子sp3d2杂化八面体(2)μ= 1.73B.M 则n=1Fe3+ 3d53d轨道有1个单电子d2sp3杂化八面体5.现有一种含结晶水的淡绿色晶体A,将其配成溶液,若加入BaCl2溶液,则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若加入NaOH溶液,则生成白色胶状沉淀C并很快变成红棕色沉淀D,再加入盐酸,此红棕色沉淀又溶解,滴入硫氰化钾溶液显深红色溶液E。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无机化学Z》作业4答案

A型题:1. Cu(I)在下例哪种情况下稳定A.低温B.酸中C.干态D.水溶液中E.加氧化剂2. 加入NaOH,得不到氧化物的是A.Cu2+B.Ag+C.Hg2+D.Hg22+E.HgCl23. 在MnSO4溶液中滴加NaOH后,在空气中放置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开始为白色胶状沉淀→棕色沉淀B.开始生成白色沉淀→黄色沉淀→棕色沉淀→黑色沉淀C.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变灰绿色沉淀→棕色沉淀D.黄色沉淀→黑色沉淀E.黑色沉淀→白色沉淀4. 在下列化合物中,氢键表现最强的是A.NH3B.H2OC.H2SD.HClE.HBr5. sp3杂化可以描述下列那一种分子中共价键的形成A.H2O2B.HClO4C.NH3D.H2OE.四种分子都可以6. 主成分含铁的中药是A.芒硝B.朱砂C.赭石D.轻粉E.雄黄7. 盛放AgNO3的滴瓶口中常有灰黑色物质,主要是A.AgNO3在空气中被氧化B.由于Ag+发生歧化反应C.由于日光作用,AgNO3慢慢分解的结果 D.AgNO3水解的结果 E.以上都不是8. 在K2CrO4溶液中,加入H2SO4,然后再加H2O2。
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由黄色→橙色→兰色→绿色并有气泡产生B.由绿色→黄色→兰色C.由无色→黄色→兰色D.由紫色→绿色→黄色E.以上都不对9. 单质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在KI或其它碘化物的溶液中碘的溶解度增大,这是因为A.发生了离解反应B.发生了配位反应C.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发生了盐效应E.发生了水解反应10. 下列各酸中何者为酸性最强的酸A.H2SO4B.HClO4C.HBrO4D.HIO4E.HCl11. 实验室中配制FeSO4溶液须A.加稀H2SO4与铁屑B.加铁屑C.加浓H2SO4D.加浓H2SO4与铁屑E.加稀H2SO412. 下列硫化物能溶于浓盐酸的是A.CuSB.Ag2SC.HgSD.CdSE.都不溶13. 下列物质中水解度最大的是A.FeCl2B.FeCl3C.BaCl2D.PCl3E.NaCl14. Pb2+离子的电子构型是A.8电子构型B.18电子构型C.18+2电子构型D.9~17电子构型E.2电子构型15. 硼酸的分子式为H3BO3,所以它是A.三元酸B.二元酸C.一元弱酸D.一元强酸E.三元弱酸16. 中药胆矾的主要成分是A.CuCl2·H2OB.FeSO4·7H2OC.CuSO4D.Cu(OH)2·CuCO3E.CuSO4·5H2O17. 下列物质中热稳定性最好的是A.Ca(HCO3)2B.CaCO3C.BaCO3D.H2CO3E.MgCO318. 在酸性溶液中欲将Mn2+氧化为MnO4-,在下列氧化剂中应选择A.PbO2B.Cl2C.K2CrO7D.H2O2E.KClO319. 下列化合物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A.Na2OB.Al2O3C.CO2D.SO3E.CaO20. 实验证明,在中性介质中,KMnO4与Na2SO3的反应,它们的产物是A.MnO42-、SO42-B.Mn2+、SO42-C.MnO2、SO2D.Mn2+、HSO3-E.MnO2、SO42-21. 用来检验Fe2+离子的试剂是下列试剂中的哪一种A.H2SB.NH4CNSC.K4Fe(CN)6D.K3Fe(CN)6E.NaOH22. 在水溶液中易自发歧化的是A.Fe2+B.Hg22+C.Cu+D.Hg2+E.Cr3+23. 只能溶于王水的是A.CuSB.Ag2SC.CuID.HgSE.Hg2S24.A.紫色B.肉色C.棕色D.无色E.绿色25. 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弱的是A.H3PO4B.HClO4C.H3AsO4D.H3AsO3E.HCl26. 过氧化氢中氧原子是采用何种杂化轨道成键A.spB.sp2C.sp3D.dsp2E.sp3d27. 能溶于Na2S溶液的是A.CuSB.Ag2SC.CuID.HgSE.Hg2S28. 在铬(III)盐溶液中加过量碱溶液其存在形式为A.Cr(OH)3B.Cr3+C.CrO2-D.CrO42-E.Cr2O72-29. 硝酸钾的热分解产物是A.KNO2和O2B.K2O、N2O和O2C.K、N2O和O2D.K、N2O、O2和H2OE.K、N2和H2O30. 在用H2SO4酸化的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时,过氧化氢起什么作用A.起氧化剂作用B.起还原剂作用C.还原硫酸D.分解成氢和氧E.起催化作用31. 下列哪一种酸能于玻璃反应A.H2SO4B.HNO3C.HFD.HClO4E.HCl32. 下列硫化物能溶于稀盐酸的是A.ZnSB.CuSC.Ag2SD.HgSE.CdS33. 下列哪一族离子在中性条件下通入H2S都不生成硫化物沉淀A.Fe2+、Mg2+B.Ca2+、Co2+C.Ag+、Pb2+D.Mg2+、Ca2+E.Ag+、Sn2+34. 在水溶液中都具有颜色的离子是A.Cu2+、Na+、Al3+B.Fe2+、Co2+、Mg2+C.Cr3+、Fe2+、Cu2+D.Mn2+、Zn2+、Cd2+E.AsO43-、MnO4-、Cl-35. 可以使Hg22+歧化的方法是A.加硝酸B.加Hg2+的沉淀剂C.加Hg2+的配位剂D.加还原剂E.以上方法都不行36. 硝酸分子中有一个π键,可表示为A. B. C.D. E.37. p区元素含氧酸既可做氧化剂,又能做为还原剂的是A.HNO3B.H3PO4C.HNO2D.HClO4E.H2HO438. 下列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A.HClB.HBrC.HID.HFE.H2OB型题:A.FB.HC.CsD.AtE.O39. 电负性最高的元素是A B C D E40. 电负性最低的元素是A B C D EA.砖红色沉淀生成B.棕色沉淀生成C.白色沉淀生成D.黄色沉淀生成E.没有沉淀生成41. 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Pb2+,则有A B C D E42. 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Ag+,则有A B C D EA.AgNO3B.K2Cr2O7C.HgCl2D.FeSO4·7H2OE.CaSO4·5H2O43. 应避光保存的是A B C D E44. 在空气中不稳定的是A B C D EA.Mn2+B.Cd2+C.Pb2+D.Hg2+E.Zn2+45. 上述离子中,加入Na2S溶液后,产生黄色沉淀的是A B C D E46. 上述离子中。
(#复习用)中药学院2010级夜大无机化学期末复习提纲及复习题

(#复习用)中药学院2010级夜大无机化学期末复习提纲及复习题(1)电解质溶液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电离与pH值的计算;一元弱酸碱的电离平衡及其计算;同离子效应;缓冲原理及缓冲溶液的性质;盐类的水解;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要点。
(2)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溶度积原理;沉淀的生成。
(3)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数;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通过电极电位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4)原子结构与周期系核外电子运动的两个特征,四个量子数;核外电子排布原则与电子排布(遵从能级顺序);原子结构与周期、族、区的划分;掌握1-20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其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区,族,周期)(5)分子结构离子键的形成、特征,以及离子的电荷与半径;价键理论基本要点;共价键的形成、特征与类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6)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命名;配位键;简单配合物与螯合物。
(7)s区与p区元素常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反应方程;常见矿物药的主要成分。
(一)选择题1:pH=3的溶液比pH=7的溶液酸性高(D )倍。
A. 4倍B. 12倍C. 400倍√D. 10000倍1:0.01mol·L-1一元弱酸溶液的PH值是( B )。
A:小于2 √B:大于2 C:等于2 D:不能确定2:在室温下1.0×10-4 mol·L-1HAc水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C。
A. 1.0×10-10B. 1.0×10-4√C. 1.0×10-14 D. 1.0×10-83:往1升0.1 mol·L-1的HAc水溶液中加入一些NaAc晶体,此时( C )。
A:HAc的电离常数K a增大B:HAc的电离常数K a减小√C:溶液的PH值增大D:溶液的PH值减小4:下列不能组成缓冲对的为A. NH3-NH4ClB. HAc-NaAcC. HCO3--CO32-√D. NaAc-KAc5:一般作为缓冲溶液的是(A )。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无机化学Z》作业3答案

A型题:1. 下列配合物属于外轨型的是A. B. C. D.E.2.A.3B.6C.2D.4E.53.A.sp3B.sp2C.dsp2D.sp3d2E.sp3d4.A. B. C. D.E.5. 液态水中,水分子之间存在A.取向力B.诱导力和色散力C.取向力和氢键D.氢键E.四种力都存在6. PCl5分子的空间构型是A.四面体形B.三角锥形C.四方形D.平面三角形E.三角双锥形7. 组成为CrCl3·6H2O的配合物,其溶液中加入AgNO3后有2/3的Cl-沉淀析出,则该配合物的结构式为A. B. C.D. E.8.A.3.74×10-18B.2.1×1025C.4.76×1026D.8.1×1020E.2.0×10-259.A.3和4B.1和4C.3和0D.1和0E.2和010. 下列晶体中,熔化时需破坏共价键的是A.HFB.AgC.K2OD.SiO2E.NaCl11. 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采用sp3等性杂化的是A.NH3B.NO3C.BeCl2D.PH3E.CH412.A.1B.2C.3D.4E.513. NH3溶于水后,分子间产生的作用力有A.取向力和色散力B.取向力和诱导力C.诱导力和色散力D.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E.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14.A.正四面体、正四面体B.平面正方形、平面正方形C.正四面体、三角双锥D.正四面体、平面正方形 E.平面正方形、正四面体15.A.0B.1C.3D.5E.4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键中,没有百分之百的离子键,也没有百分之百的共价键B.由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C. 离子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D.晶体中的微粒在三维空间有规则地排列,并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叫晶格 E.NaCl是离子型化合物17. 下列各化学键中,极性最小的是A.O—FB.H—FC.C—FD.C—FE.Na—F18. 下列分子中,偶极矩最大的是A.HClB.HBrC.HFD.HIE.NO19. 下列元素中,其化合物常具有颜色的是A.碱金属B.碱土金属C.过渡元素D.惰性气体E.p区元素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Cl是食盐的分子式B.共价键仅存在于共价型化合物中C.凡是盐都是离子型化合物D.离子晶体一般都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E.水中不存在氢键21. 水的反常熔、沸点归因于A.范德华力B.配位键C.离子键D.氢键E.电离常数小22. 下列分子或离子具有顺磁性的是A. N2B.O2C.F2D.O22-E.H223.A.0B.M B.4.9 B.MC.1.7 B.M.D.3.9 B.ME.5.9BM24. 下列各对配离子的稳定性的相对大小,不正确的是A. B. C.D. E.以上都不正确25.A.0.19VB.0.38VC.-0.55VD.1.28VE.-0.38 V26. 下列物质或溶液是无色的是A. B. C. D.E.27. 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A.取向力B.诱导力C.色散力D.氢键E.离子键28. HF的沸点比HCl高,主要是由于前者A.共价键牢固B.分子量小C.有色散力D.分子间有氢键E.诱导力29. 形成外轨型配合物时,中心原子不可能采取的杂化方式是A.d2sp3B.sp3C.spD.sp3d2E.sp3d30. 下列配体中,可与中心原子形成螯合物的是-B.NH3C.NH2CH2CH2NH2D.CH3NH2E.S2O32-31. 在液氧中,氧分子中存在的作用力是A.诱导力B.色散力C.取向力D.诱导力和色散力E.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32.A.二氯·四硫氰酸根合铬(Ⅲ)酸铵B.四硫氰酸根二氯合铬(Ⅲ)酸铵C.异硫氰酸根·二氯合铬(Ⅲ)酸铵 D.氯·四异硫氰根合铬(Ⅲ)酸铵 E.二氯合铬(Ⅲ)·四硫氰酸铵33. O2–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正确的是A.B.C.D.E.34. ClO3-中氯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是A. B. C.D. E.35. 下列分子中偶极矩等于零的是A.CHCl3B.H2SC.NH3l4E.PCl336. 根据晶体场理论,高自旋配合物具有的性质是A.分裂能>成键能B.分裂能<成对能C.分裂能>成对能D.电离能>成对能E.分裂能=成对能37. 下列例子中可作为双基配体的是A.C2O42-B.S2O32-C.H2Y2--E.SCN-38.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具有直线形结构的是A.SO2B.C2H4C.BeCl2D.NO2E.H2O39. 下列化合物中,存在分子间氢键的是A. B. C.D. E.以上都不存在分子间氢键40. 下列分子或离子具有反磁性的是A.O2-B.F2C.B2D.N2+E.H2+B型题:A.键级=1B.键级=1.5C.键级=2D.键级=2.5E.键级=341. O2-离子的键级是A B C D E42. O2+离子的键级是A B C D EA. B. C. D. E.43.A B C D E44.A B C D EA.配体的酸效应B.d—d跃迁C.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D.配合物的稳定常数E.水的离子积45. 增加酸度,配合物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一般称为A B C D E46. 过渡元素配合物大多显有颜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A B C D EA.V形B.三角形C.四面体D.直线形E.八面体形47. C2H2的空间构型是A B C D E48. AlCl3的空间构型是A B C D EA. B. C. D. E.49. 属螯合物的是A B C D E50. 属多核配合物的是A B C D EA. B. C. D.E.51. 在BCl3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是A B C D E52. SF6中,中心原子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是A B C D EA.F2分子B.B2分子C.C2分子D.N2分子E.O2分子53.A B C D E54.A B C D EA. B. C. D.E.55.A B C D E56.A B C D EA.HClB.COC.CO2D.N2E.HF57.A B C D E58.A B C D EA. B. C.D. E.59. 配体的取代反应是A B C D E60. 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B C D E。
首都医科大学无机化学期末复习大纲

无机化学期末复习大纲第一章溶液1. 溶液的浓度重点掌握几种常用的浓度表示方法,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间的换算,溶液的稀释。
2. 掌握渗透、半透膜、渗透压等概念,重点掌握渗透压定律及其计算,掌握渗透浓度的计算,掌握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的概念。
了解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3.稀溶液定律,掌握稀溶液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了解有效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掌握活化能,活化分子的概念。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能用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解释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掌握化学平衡及其特征,化学平衡常数及其物理意义;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 熟悉掌握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的有关计算。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1.掌握弱电解质的特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度及其影响因素。
3.掌握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的PH 值的计算。
4.掌握一元弱酸和一元弱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溶液pH值的计算。
5.掌握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的含义。
6.掌握缓冲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8、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的概念,二者之间的关系。
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溶度积的有关计算第五章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1、掌握氧化值和氧化态、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的概念;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2、掌握原电池的组成和符号,明确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的关系。
3、熟练掌握Nernst方程进行的有关计算,会利用电极电势的大小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第六章原子结构1、熟练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取值规则。
2、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一般规律,能熟悉的写出元素的原子和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能用一组量子数正确表示它们的电子结构。
3、掌握核外电子组形态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周期、族、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无机化学Z》作业2答案

A型题:1. 当主量子数n=3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A.3个B.6个C.9个D.18个E.32个2.A.ⅠA族、ⅡA族元素B.ⅠB族、ⅡB族元素C.ⅢA族—ⅧA族元素D.ⅢB族—ⅧB族元素 E.镧系元素3. 元素的电负性是指分子中原子A.在空间的取向B.失去电子的能力C.吸引电子的能力D.形成化学键的能力E.发射电子的能力4.A.ⅠA族、ⅡA族元素B.ⅠB族、ⅡB族元素C.ⅢA族—ⅧA族元素D.ⅢB族—ⅧB族元素 E.镧系元素5. 关于歧化反应,正确的叙述是A.同种分子里两种原子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B.同种分子里同种原子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C.两种分子里同种原子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D.两种分子里两种原子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E.以上叙述都不正确6. 当溶液中[H+]增加时,氧化能力不增加的氧化剂是A.Cr2O72-B.O3C.NO3-D.PbCl62-E.MnO4-7.A.空间坐标数学式的表达式B.表示原子轨道C.核外电子在某空间出现的几率D. E.核外电子壳层几率随半径的变化8. 在短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外),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势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E.不规则9.A.+1B.+2C.+3D.+5E.+710. 若增大电池(-)Zn|ZnSO4(c1)||CuSO4(c2)|Cu(+)的电动势,应采取的方法是A.在ZnSO4溶液中加入ZnSO4固体B.在CuSO4溶液中加入CuSO4固体C.在CuSO4中加入等浓度的CuSO4固体 D.在ZnSO4中加入等浓度的ZnSO4固体 E.在CuSO4中加入水11. 下列哪个反应设计的电池常不用盐桥A. B.C. D.E.12. 下列那一组是组成电子云的实际图像A. B.C. D.E.13. 原电池中负极发生的是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H+传递反应E.水解反应14. 电子运动具有波动性A.波尔理论可以解释B.电子衍射实验可以证实C.原子光谱可以解释D.连续光谱可以证实 E.核外电子排布可以证实15.A. B.C. D.E.16.A.越大B.越小C.不受影响D.先小后大E.不能判断17. 在下列分子中元素氧化值为+7的是A. B. C. D.E.18. 在Na2S4O6中硫的氧化值是A.+2B.+4C.-4D.+5/2E.-5/219. 泡利原理(pauli)指的是:A.需要有四个量子数来描述原子中的每一个电子B.在同一原子里,不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C.原子的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D.原子中电子层尽量占据等价的空轨道,且自旋方向平行 E.以上都不是20. 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A.E>0B.E <0C.D.E.E =021.A.磷仅被还原B.磷仅被氧化C.磷既未被还原,也未被氧化D.PH3是固体沉淀E.磷既被还原,又被氧化22.A. B. C.D. E.23. 下列元素中各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势最大的是:A.BeB.BC.CD.NE.O24.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是A.C、N、O、FB.F、Cl、Br、I、AtC.B、Be、Li、He、HD.Be、Mg、Ca、Sr、BaE.O、B、N、C、F25. 对氢原子来说,电子出现概率密度最大的地方是A.原子核附近B.以原子核为中心,52.9pm为半径的球面上C.以原子核为中心,52.9pm为半径的球面内 D.以原子核为中心,52.9pm为半径的球面附近的极薄层内 E.以上都不是26. 某元素在第四周期,ⅤA族,最高氧化值为+5,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是A.2s22p3B.3s23p3C.4s24p3D.5s25p3E.6s26p327.A.1B.2C.12D.4E.628.A.1.3×10-5B.5.6×10-9C.1.8×10-11D.1.8×10-10E.2.1×10-1229.A.ⅠA族、ⅡA族元素B.ⅠB族、ⅡB族元素C.ⅢA族—ⅧA族元素D.ⅢB族—ⅧB族元素 E.镧系元素30. 下列各组量子数(n,l,m,m s)合理的是A.3,1,2,+1/2B.1,2,0,+1/2C.2,1,0,0D.3,3,2,+1/2E.2,1,-1,+1/231.A.电极电势降为原来的1/10B.电极电势高出原来的1/10C.电极电势降低59.2mVD.电极电势为0.77V E.电极电势为-0.77V32.A. B.C. D.E.33.A.B.C.D.E.34.A. B.C. D. E.以上都不对35. 某两个电对的Eq值相差愈大,则它们之间的氧化反应A.反应速度愈快B.反应进行的愈完全C.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转移的电子数愈多D.反应愈容易达到平衡 E.受外界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愈小36. 原子轨道是指A.一个固定的运动轨道B.电子在离核半径为r的球面上运动C.波函数的角度分布D.几率密度的径向分布 E.波函数描述的几率分布,没有确定的运动轨道37. 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了A.描述微观粒子和宏观粒子运动的方程B.描述宏观粒子运动的波动方程C.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动方程 D.描述所有物体运动的方程 E.以上均非38. 用惰性电极电解MnI2水溶液,两极上的产物是A.H2和I2B.Mn和I2C.Mn和O2D.H2和O2E.H2O和I239.A. B.C. D.E.40. 铁在酸性溶液中比在纯水中更易腐蚀,是因为A. B.C. D.E.B型题:A. B.C. D. E.41. .以上反应属于歧化反应的是A B C D E42. 以上反应属非氧化还原的是A B C D EA.4,4,1,+1/2B.3,1,1,+1/2C.4,3,2,-1/2D.3,2,0,+1/2E.4,2,1,+1/243. 描述基态硫原子中某一个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是A B C D E44. 不合理的一组四个量子数是A B C D EA. B. C.D. E.45.A B C D E.46.A B C D EA.正极B.负极C.盐桥D.电动势E.石墨47. 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是A B C D E48. 原电池中两个电极电之差是A B C D EA. B. C. D. E.49. 壳层几率径向分布是A B C D E50. 原子的有效核电荷是A B C D E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水解反应E.电离反应51. 原电池正极发生的反应是A B C D E52. 原电池反应A B C D EA. B. C. D.E.53. 上列电对中,最强的氧化剂在哪一电对中A B C D E54. 上列电对中,最强的还原剂在哪一电对中A B C D EA.2个等价轨道B.3个等价轨道C.5个等价轨道D.7个等价轨道E.9个等价轨道55. p轨道有A B C D E56. f轨道有A B C D EA.MnO4-B.MnO42-C.MnO2D.Mn(OH)2E.Mn2+57.A B C D E58. 锰的氧化值为+6的物质是A B C D EA.n=4,l=1,m=1B.n=3,l=1,m=0C.n=2,l=1,m =0D.n=3,l=0,m=0E.n=4,l=2,m=159.A B C D E60. 轨道能级最高的是A B C D E。
北京中医药大学《无机化学Z》第1次作业

A.Kaθ变大B.Kaθ变小C.电离度增大D.电离度减小E.HAc—的水解度增大A.B.C.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浓度小的,电离度大D.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浓度大的,电离常数小E.电离度大的弱电解质溶液,电离出的离子浓度A.82B.1/82C.相等D.50E.1/50A.B.C.D.E.A.13B.0.13C.1.3D.1.3%E.13%A.B.C.D.E.A.B.C.D.E.A.B.C.D.E.以上均非A.增大B.减小C.无影响D.先增大,后减小E.先减小,后增大A. B. C. D. E. A. B. C. D. E.A.Kaθ=Ka1θ·Ka2θ·Ka3θB.Kaθ=Ka1θ+Ka2θ+Ka3θC.Kaθ=Ka1θ·Ka2θ/Ka3θD.Kaθ=3(Ka1θ·Ka2θ·Ka3θ)E.Kaθ=3(Ka1θ·Ka2θ·Ka3θ)A.溶液酸性降低B.HAc电离度增大C.HAc电离度减小D.醋酸溶解度增大E.没有影响A.B.C.D.E.A.[ H+] = 2 [ S2-]B.[ H+]2[ S2-]= Ka1θ·Ka2θ[H2S]C.Kwθ= [ H+] [ OH-]D.[H2S]/ ([ H+]2[ S2-]) = 1/ (Ka1θ·Ka2θ)E.A.使更多的AgCl沉淀B.C.D.E.以上都不是。
A.稀溶液B.饱和溶液中C.溶液中D.平衡溶液E.以上都不是A.略有减少B.略有增大C.相等D.小E.无法判断A.B.C.D.E.以上均非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A.先产生AgCl沉淀B.C.两者同时产生沉淀D.两者都不产生沉淀E.两者同时水解A.略有减少B.略有增大C.相等D.小E.无法判断A.加HClB.加NaOHC.加KClD.加H2CO3E.加H2O A.B.C.D.E.A.9.20B.4.75C.9.37D.2.37E.2.87A.HAc —NaACB.C.HCN—NaCND.HAc—NaCNE.A.B.C.D.E.A.B.C.D.E.A.酸碱反应B.配位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电解反应E.分解反应A.NaCl部分电离B.NaCl与水发生了反应C.离子间的相互牵制D.E.以上说法都不对A.B.C.D.E.A.9.25B.4.75C.2.38D.2.88E.11.12A.缓冲对B.缓冲比C.缓冲溶液浓度D.缓冲容量E.缓冲溶液总量A.Kaθ变大B.Kaθ变小C.pH值升高D.pH值降低E.HAc的电离度增大A.酸效应B.水解作用C.盐效应D.同离子效应E.缓冲作用A.缓冲(共轭)对之间的电离常数B.缓冲对的浓度比C.溶液的温度D.溶液的总浓度E.溶液的活度A.增大B.减小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E.先减小,后增大A.B.C.D.E.这些都不是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A B C D EB.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C.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C.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院关君基础教学部(本科用书本科用书) 2012) 2012) 2012年年原子不可再分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节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一. 1803. 1803年年,道尔顿原子论二. 1911. 1911年年,卢瑟福的含核模型三. 1913. 1913年年,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白光的光谱是(带状光谱)1.氢原子的光谱实验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2. 能量的量子化-----辐射能的吸收或发射是不连续的,h :plank 常数n :主量子数v :光的频率E = n h v6.626×10-34 j·s 正整数(不连续光谱)(连续光谱)v :[ny:][妞]----波动性第二节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一. . 量子化量子化量子化特征特征※氢原子光谱实验1. 德布罗意的预言德布罗意的预言::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λ= h/p =h /mv2. 电子衍射实验感光屏镍晶体电子束电子枪二. . 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特征特征衍射※电子衍射实验不能同时确定微观粒子的准确位置和准确动量。
∆x ·∆p ≥ h /(4π)∆x ------位置误差∆p ------动量误差三. 不确定的特征经典力学量子力学宏观物体:微观粒子:粒子性/连续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化;小结:能同时确定位置和动量;不确定原理;(海森堡不确定原理)F = m a∆x → 0∆p→ +∞∆p → 0∆x→ +∞※(一) 量子数(n , l , m , 1. 名称与取值①n 主量子数n = 1, 2, 3, 4, … … 正整数②l 角量子数③m 磁量子数︱m ︱≤ l④s i 自旋(磁)量子数或-1/2 +1/2s i )l <n 最多取2l +1个值练习练习::下列量子数(n,l , m , s i )取值合理的有( )A. 1, 2, 0, 1/2 C. 4, 2, -3, +1/2B. 3, 3, 1, -1/2D. 4, 3, 3, -1/2E. 4, 3, -2, +1/2√√最多取n 个值只有两种取值l = 0, 1, 2, 3,… … m = 0, ±1, ±2,… …±l ,是决定轨道能级和电子能量的主要因素n =1l =01sn =2l =0l =12s 2p n =3l =0l =1l =23s 3p 3d n =4l =0l =1l =2l =34s4p 4d 4f 轨道能级能量※思考思考::有没有1p 2d 3fl ↑;E ↑。
n ↑;E ↑。
小结:n 与ll = 0m =0一个s 轨道轨道,,l =1p x p z p yd xy l =2m = -1, 0, 1d x 2-y 2三个等价的p 轨道轨道,,m = -2, -1, 0, 1, 2d z 2d yz d xz 五个等价的d 轨道轨道,,l =3七个等价的f 轨道轨道,,m = -3, -2, -1, 0, 1, 2,3※思考思考::有几个等价的2p 3d4f※2l +1 个等价轨道个等价轨道。
3p小结小结::描述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n , l , m , s i ):3. 自旋(磁)量子数量子数::s i :+1/2 -1/2↑↓n 轨道的远近l 轨道的形状m 轨道的取向s i 电子的自旋轨道的能级s i轨道运动→ 自旋运动电子的运动状态分子中电子均配对分子中电子均配对,,逆磁性逆磁性;;分子中有单电子分子中有单电子,,顺磁性顺磁性。
④直角坐标系与球坐标系之间的转换Ψ(x , y , z )→θ、φ:角坐标r :径向坐标径向坐标;;坐标变换Ψ(r , θ, φ)2. 原子轨道分布图=径向部分角度部分原子轨道径向分布图(2D)※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3D)⋅(分离变量)Ψ(r , θ, φ)r , θ, φΨ(r , θ, φ) Y (θ, φ)R (r )3. 电子云分布图(概率密度分布图)=()φθ,,r Ψ2()r R2(),Y φθ2径向部分角度部分⋅电子云径向分布图(2D)※电子云角度分布图(3D)①电子概率密度径向分布图②电子云概率密度径向分布图※R 2–r R 2r 2–r(又称壳层概率径向分布图)意义:氢原子的1s 电子云在a 0 处的壳层概率最大处的壳层概率最大。
壳层概率= = 概率密度概率密度概率密度××壳层体积例3:氢原子的1s 壳层概率径向分布图径向分布图::D (r )= R 2·Y 2πr 2·dr 4·= R 2π41·= R2· r 2·dr πr 2·dr 4·= R 2· r 2= Ψ2πr 2·dr4·dr r()41,Y =πφθD(r)-----r :氢原子的1s 壳层概率径向分布图径向分布图::D(r)-----r R 2r 2-----r r 2R 2-----r ψ2-----rr2sr r 1r 2钻穿钻穿z1s2s3s1szyzy(二) 原子轨道能级的规律:E 4s E 4p E 4d E 4f (1) 一般的一般的,,n ↑ ,E ↑E 1s E 2s ;E 4s <E 3d ;E 5s <E 4d ;能级分裂能级交错E 3d E 4pE 6s <E 4f <E 5d ;<<<<(∵n ↑ , 被屏蔽↑, E ↑)<(2) n 相同时, l ↓ ,E ↓ (∵n 相同, l ↓ ,钻穿↑, E ↓)E 7s <E 5f <E 6d(3) 反常的反常的,,(三) Pauling 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能级组基态原子空轨道的能级1s,2s2p,3s 3p, 4s3d4p, 5s 4d 5p,6s 4f 5d 6p, 7s 5f 6d 7p(3) Hund 规则----电子尽可能分占各等价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7N :例2:1s 2电子层结构式电子层轨道式2p 32s21s 2p2s 1s 2p2s 5B :例1:1s 2s 2p 2 2 11s2s 2p 电子层结构式电子层轨道式1s 2s 2p 5B :5B :•Hund 规则特例原子较稳定。
---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半充满状态时状态时,,14s53d 63p 23s 62p 22s 21s 43d 63p 23s 62p 22s 21s Cr :24例3:24s 半充满全充满14s53d [Ar]Cu :29例4:24s 93d [Ar]14s103d [Ar]例5:29Cu 2+:[Ar]93d p 6,d 10,f 14p 3,d 5,f 7原子芯(实)[选取惰性原子]②核外电子的排布最终以光谱实验为准核外电子的排布最终以光谱实验为准。
44Ru: [Kr]4d 65s244Ru: [Kr]4d 75s1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光谱实验13s32p 22s 21s 42p 22s 21s ①Hund 规则特例从d 开始开始,,差1个电子时个电子时。
O :8例:例:23V :24s33d 53d 04s [Ar][Ar]例:44Ru:注意:三. 元素周期系(一)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二)元素周期表的划分价电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1.周期的划分:周期数= 电子层数一共7个周期:3个短;3个长;1个不完全15P例:第三周期33p 23s 62p 22s 21s = 能级组数从ns 开始,到nsnp 结束。
周期周期;;族;区19K 练习练习::第四周期63p 23s 62p 22s 21s 14s主族的族数= 价电子数2. 族的划分族的划分::ⅤA⑴主族主族::15P 例:ⅠA 11Na 例:(最外层)= (ns + np ) 的总电子数nsnp ---主族的价电子结构⑵副族副族::---副族的价电子结构(n -1)dns 副族的族数= 价电子数= [(n -1)d + ns ] 的总电子数例:ⅢB ( ⅢB-ⅦB )[次外层的d + 最外层]21Sc 3d 14s 21s 22s 22p 63s 23p 31s 22s 22p 63s 23p 6注1:若(n -1)d 未充满未充满,,且价电子数=3~7 时,1s 22s 22p 63s 1注3:若(n -1)d 全充满全充满,,副族的族数= ns 电子数注2:若(n -1)d 未充满未充满,,副族的族数= Ⅷ(ⅠB —ⅧB )共16个族个族::(ⅠA —ⅧA )8个主族; 8个副族例:ⅠB 29Cu 3d 104s 11s 22s 22p 63s 23p 6且价电子数= 8~10 时,例:ⅧB27Co 3d 74s 21s 22s 22p 63s 23p 6(ⅠB-ⅡB )3p 0( 次外层没有d 轨道)3. 区的划分依据最后一个电子所填充的轨道依据最后一个电子所填充的轨道。
1) s区:最后一个电子填在ns上。
2) p区: ------------------------np 3)d 区: -----------------------(n -1)d4) ds区:-----------------------(n -1)d ,且且(n -1)d全充满全充满。
5) f 区: ------------------------ fs区p区d区ds 区例:3Li1s 22s 1例:13Al1s 22s 22p 63s 23p 1例:26Fe3d 64s 21s 22s 22p 63s 23p 6例:29Cu 3d 104s 11s 22s 22p 63s 23p 6已知某元素原子序数为24,写出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式,并指出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区;第?周期;第?族;?元素。
例:24X答:第四周期ⅥB d 区Cr 元素14s 53d [Ar]练习练习::②Z = 29 ①Z = 17③Z = 47解:1.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特征本章总结5. 元素周期表的划分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描述3.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图形描述4. 核外电子的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