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上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材研说课稿

教材研说稿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常亚好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研说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我的研说流程,包括以下三部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和内容结构;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二年级处于第一学段,本学段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方面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作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方面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发展数感。
2、在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方面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方面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同样从这四个方面做如下阐述:1、知识与技能方面(1)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就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位)说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主要讲解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在第二单元中,我们重点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是学生在学习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的内容。
通过学习进位加法,学生能够理解当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时,需要进位的概念。
例如,当我们把12和13相加时,结果是25,这里就需要进位。
进位加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还包括相关的练习和应用题。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单元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础,对于加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是,对于进位加法这个概念,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在学生的认知水平方面,他们已经能够进行基本的加法计算,但是面对进位加法,他们可能存在一些困难。
例如,他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进位,或者不知道如何进行进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此外,我们还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计算中正确进行进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讲授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我们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此外,我们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教材简析】这个信息窗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加减计算的基础。
运用海边活动为素材,主题鲜明有趣。
借助孩子们喜欢的参观水族馆,使学生在整个信息窗学习中始终感受着大海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有效的解决了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时先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计算法则。
同时也突出了本套教材“故事串”引发“问题串”的特点,把计算教学和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以学生感兴趣的海底世界为题材,创设情境,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策略目标:创设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能力目标: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从解决具体的事物抽象到数的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数与符号感;4、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情境,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与学生谈话,在前面我们在大海边做游戏,捉小虾,捉小蟹,从中还学会了许多数学知识,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青岛新建成的旅游景点看一看,看完了你猜猜这是哪儿?2、引导学生说出猜出的地方,并说说自己是否喜欢。
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到展厅看看。
3、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在两个鱼缸里有这么多漂亮的鱼。
老师可以紧接着再启发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鱼,都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海底世界的情境,引出教材中的情境图“展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知识目标1.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2.能够应用进位加法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够在进位加法运算中体会进位的作用和意义;4.能够将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1.通过例题引入进位加法概念;2.体会进位的作用和意义;3.通过练习巩固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初步掌握进位加法的概念、作用和意义;2.解决学生在进位加法运算过程中遗漏进位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1. 引入教师拿出两个十位数卡片、两个个位数卡片,组成两个两位数。
然后让学生把两个两位数相加,进行进位加法运算。
比如:58 + 24。
2. 讲解1.让学生体会“进位”的概念:两个个位数相加,如果和大于等于10,就要向前进一位。
2.让学生尝试进行进位加法运算。
比如:23 + 19,要让学生体会2和9相加时需要进位1的概念。
3.让学生体会进位的作用和意义:进位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加法运算,获得最终的正确结果。
3. 实践教师出示一些进位加法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给予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目,例如:1.26 + 28 =2.34 + 27 =3.48 + 28 =4.72 + 35 =5.56 + 35 =4. 拓展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进位的例子,如购物时的找零,更好地理解进位的概念和作用。
2.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进位加法运算,例如三位数加两位数或者两位数加三位数等。
五、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采用练习巩固教学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购物等实际生活中积极寻找进位的例子,更好地理解进位的作用和意义。
六、教学评估1.在课堂上分阶段进行小测验,考察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2.教师定期进行个别检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在进位加法运算过程中遗漏进位导致答案错误的问题;3.通过练习册、作业、课后训练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考评,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进位加法运算技能的教学目标。
小学二年级两位数家两位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说课稿参赛形式:说课参赛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参赛单位:哈尔镇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参赛者:谢小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我们这些参赛老师进行指导。
我是?号参赛选手,哈尔盖镇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数学教师谢小杰。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教材内容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一些分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的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
通过系统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多位数加法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二、说教学目标—掌握基础知识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根据民族班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牢固,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的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教学引导,使学生热爱数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3、在能力目标方面,培养分析、观察、概括的能力,从已有知识中升华出新的知识内容。
三、说教学重难点—升华基础知识本着课程标准,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学会正确计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两位数加两位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两位数加两位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概念;2.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2.理解进位的概念。
难点1.同进位相关的计算方法(如89+35)。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内容1.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2.带进位的加法。
方法1.课件讲解;2.示范教学;3.交互授课;4.习题讲解。
四、教学过程1. 知识导入1.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趣味数学问题,或者启发性问题,用以预热学生的数学思维;2.通过生动的场景和贴合学生的实际经历,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概念。
2. 讲解计算方法1.通过课件或板书,结合带着具体例子的教学,讲解计算方法,强调进位的概念;2.实践演练中,可以教给学生如何用手指表示进位,让学生感受到进位的概念(这一点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里练习)。
3. 示例演练1.提供一些相关例题,让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2.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操作计算。
4. 课堂练习1.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练习,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计算的方法;2.鼓励学生自己找到解题的思路并将其写下来,遇到问题可以和同桌交流。
五、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思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应该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而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不断反思自己,总结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借此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更好的课堂体验。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说课稿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利用竖式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笔算的基础。
教材呈现的例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将小棒或计数器抽象成竖式的经验,那么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困难在于理解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且学生特别容易忘记写进位“1”。
三、说目标。
1.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和计数器,交流各种方法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竖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能用竖式正确的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交流学习成果,培养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进位加法竖式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和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2.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创设一个班级图书角的情境,出示主题图。
故事书、科技书、连环画分别有23本、11本、18本。
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由此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这样设计,一题多用,既复习了旧知,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主动探究,引入新知。
在第一环节所列算式当中,23+18这一算式是学生没接触过的。
由此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自主探究,思考多种计算方法(预设会出现摆小棒、拨计数器、列竖式这三种方法),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算法并探讨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最后汇报交流成果。
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单根小棒够了十根该怎么办?计数器个位上的珠子拨到十个以后该怎么办?竖式计算时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后该怎么办?这就直观的反映出在竖式计算当中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且借助学具为竖式中的进位小“1”找到了表象支撑,有助于对算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青铜峡市二小张燕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这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会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又为以后进一步教学多位数笔算加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呈现的例题,取材于现实,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味。
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
例题的得数是整十数,“试一试”的得数不是整十数,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原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试一试”给学生探索、交流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教材还安排学生说一说笔算加法的注意点,对加法的计算法则进行初步总结。
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满10进1”的原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有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而且已经对竖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对少数学生来讲可能并不陌生,它只是学生原有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深化,另外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加多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笔算乘法的理论来源。
但是进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加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在新知识讲授前充分复习旧知识,从认知上、思维上做好准备。
2新旧知识的联系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既可以从十位加起也可以从个位加起。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加法如果先算十位会有矛盾冲突学生要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生成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利用情景图和合作摆小棒使学生探索理解笔算进位加法的算理。
并能正确书写竖式和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1、体验数学情景,体会小学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正确书写竖式。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进位加法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启发法、谈话法、尝试法等各种方法的优化组合。
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动嘴说算理、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特别是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旧知识中学习新知识。
另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学法上,本节课我采用的是知识迁移法和自主学习法。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虽处在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教学时,我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利用迁移规律,抓住一年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的自主学习。
六教学具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交替式白板,计数器。
学具准备:小棒。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找准知识生长点。
(1)口算(卡片出示,开火车)
59+6 8+33 65+8 9+61 5 +35 78+3 47+6 45+9
7+25 34+6 30+42 13+50 65+30 36+50 74+20 60+27
(2)笔算(指名板演,与口算同时进行)
3 4 6 5
+ 1 5 + 2 3
------ -----------
全班反馈,学生说说在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把教材呈现的例题改成学生喜欢的一部动画片《喜洋洋》,还插播了喜洋洋的音乐,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么?生:喜欢师:喜羊羊邀请咱们到羊村去探险,怎么样同学们想不想去啊?生:想。
师:但是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想去羊村探险,你们必须帮我解决个问题,怎么样?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啊?(多媒体课件出示《集邮大比拼》,并且插播《喜洋洋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羊村,狼村收集邮票数,学生提出问题(哪个村集邮票数多)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下面有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34 + 16。
(板书:34 + 16)
师:34 + 16等于多少呢?请小朋友自己用我们准备好的小棒计数器想办法算一算,算出得数后,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边说边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然后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摆小棒过程,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这直观地说明了进位加法中当个位上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由此让学生切实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怎样进位”。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2:边在计数器上拨珠边说。
多媒体演示计数器拨珠的过程。
师:如果是列竖式,怎样列?生说,师板书。
师边板书,边说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数位要对齐)
师:我们知道了在列竖式的时候数位要对齐,4和6是哪一位?(板书“个”)。
3和1是哪一位?(板书“十”)
师:竖式列好了,怎么算呢?自己试一试,四人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
生答。
师:(结合学生的竖式引导)在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先从哪一位加起?
师:很好。
请小朋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这道题用竖式再算一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
师:会用竖式计算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了吗?(会)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请小朋友独立地用竖式计算。
(出示“试一试”)
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师:(请板演的小朋友)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吗?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完成课题的板书:进位)
师: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些什么?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生共同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从()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子白板书写)
三、巩固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创新意识的”,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两位板演,其他同学分组做在练习本上,用白板上的拍照功能展示学生作业,老师用红笔批注)。
2. 改错练习。
教师提问:哪里错了?为什么会错?(指名学生判断,老师用笔在电子白板上批注,改正)。
3归纳练习
白板出示填空练习相同数位();从()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子白板书写)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能力、情感方面都可以,你能告诉其他小朋友,笔算今天的加法题要注意写什么吗?
师总结:(1)要注意数位对齐,(2)做好进位符号,个位上的数要写正确。
(3)计算要仔细。
五布置作业81页练习八第2题。
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3 4 6 5
+ 11 6 + 21 8
------- -------
5 0 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