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4年底中国城市GDP总量前100名排行榜

2004年底中国城市GDP总量前100名排行榜人均可支配收入才是代表当地本地人的真实收入,要看哪个地方富其实不是看GDP,要看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城市GDP总量(亿元) 增长率所在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 上海市:7450 +13.6% 沪166832 北京市:4283 +13.2% 京156383 广州市:4116 +15.0% 粤168844 苏州市:3450 +17.6% 苏144435 深圳市:3423 +17.3% 粤275966 天津市:2932 +15.7% 津114677 重庆市:2665 +12.2% 渝92218 杭州市:2515 +15.0% 浙145659 无锡市:2350 +17.4% 苏1358810 成都市:2186 +13.6% 川1039411 青岛市:2164 +16.8% 鲁1108912 宁波市:2158 +15.5% 浙1588213 大连市:1962 +16.2% 辽1037814 武汉市:1956 +14.5% 鄂956415 南京市:1910 +17.3% 苏1160216 沈阳市:1896 +15.5% 辽892417 哈尔滨:1681 +14.7% 黑894018 佛山市:1653 +16.3% 粤1604519 烟台市:1643 +18.5% 鲁942220 石家庄:1633 +14.1% 冀851521 济南市:1619 +15.3% 鲁1079822 唐山市:1606 +14.8% 冀890223 泉州市:1603 +14.2% 闽1269924 福州市:1548 +13.0% 闽1136025 长春市:1535 +13.5% 吉890026 温州市:1403 +14.1% 浙1772727 郑州市:1375 +15.5% 豫966728 绍兴市:1314 +15.3% 浙1567629 潍坊市:1246 +16.9% 鲁831730 大庆市:1240 +10.2% 黑1232431 淄博市:1231 +17.0% 鲁996032 南通市:1220 +15.6% 苏1093733 台州市:1174 +13.6% 浙1665134 东莞市:1155 +19.6% 粤2052635 长沙市:1108 +14.8% 湘1102136 保定市:1107 +14.0% 冀780337 济宁市:1102 鲁950238 常州市:1101 +15.5% 苏1286739 徐州市:1096 +14.0% 苏740140 西安市:1096 +13.5% 陕854441 嘉兴市:1051 +16.5% 浙1559042 临沂市:1012 +17.0% 鲁630043 威海市:1009 +17.1% 鲁1111244 鞍山市:1006 +15.8% 辽45 金华市:978 +16.2% 浙1244546 昆明市:930 +10.7% 云904647 洛阳市:908 +15.9% 豫903248 邯郸市:900 冀942249 南阳市:892 +14.5% 豫943250 厦门市:883 +16.0% 闽1444351 盐城市:871 +14.3% 苏936252 东营市:856 +17.5% 鲁1293553 江门市:830 +12.0% 粤1195854 扬州市:788 +14.7% 苏985155 镇江市:781 +14.7% 苏1085856 沧州市:774 冀738357 南昌市:770 赣869058 茂名市:750 +14.2% 粤752859 泰安市:732 鲁888360 泰州市:705 +14.7% 苏969561 吉林市:703 +17.1% 吉770062 漳州市:702 +11.6% 闽903363 惠州市:685 +15.1% 粤1382265 太原市:643 +15.7% 晋935066 邢台市:628 +13.5% 冀67 中山市:610 +18.7% 粤68 廊坊市:605 +12.5% 冀614569 汕头市:604 +11.1% 粤993070 湛江市:604 +10.8% 粤71 包头市:600 蒙1150872 呼和浩特: 600 蒙1016673 岳阳市:591 湘1013674 湖州市:591 +15.4% 浙1364475 合肥市:590 皖861076 南宁市:589 +13.2% 桂953177 宜昌市:589 +17.5% 鄂759278 常德市:588 湘887079 聊城市:570 鲁766580 襄樊市:558 +10.9% 鄂760081 肇庆市:549 +13.2% 粤926182 珠海市:546 +13.8% 粤1834783 衡阳市:542 湘83 揭阳市:541 + 7.2% 粤777884 周口市:531 +15.5% 豫493186 兰州市:504 甘768387 枣庄市:503 鲁847388 淮安市:501 +13.8% 苏779889 许昌市:500 豫694590 乌鲁木齐: 477 +13.1% 新894891 衡水市:474 +14.5% 冀687192 平顶山:474 +15.0% 豫762793 新乡市:463 豫714594 商丘市:460 +25.0% 豫627495 桂林市:456 桂824696 绵阳市:455 +11.0% 川770897 驻马店:454 豫617598 秦皇岛:453 +12.8% 冀826099 株州市:453 湘100 安阳市:450 豫7900(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2008年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管理员来源:时间:2009-03-13 14:51:02 浏览1329 人次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共同努力,克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不利影响,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民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建设中原城市群强市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94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增速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77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521.20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297.52亿元,增长11.7%。
三次产业结构为13.8∶54.9∶31.3,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8%,涨幅较上年扩大2.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6.8%,拉动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4个百分点,占全部涨价因素的78.2%。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6.8%。
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12.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11.9%。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涨9.0%。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16.3%。
年末从业人员292.50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54.6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1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6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3%。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税收收入34.38亿元,增长16.6%,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5%,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9.11亿元,增长21.0%,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4.9%,教育支出增长17.0%,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9.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23.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1.4%。
新乡市城镇低收入标准标准

新乡市城镇低收入标准标准新乡市城镇低收入标准。
新乡市城镇低收入标准是指在新乡市城镇地区,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城镇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以便政府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帮扶和扶持。
城镇低收入标准的确定对于保障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乡市城镇低收入标准的确定依据。
一般来说,城镇低收入标准的确定需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
在确定城镇低收入标准时,通常会参考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等指标,综合考虑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城镇低收入标准。
其次,城镇低收入标准的确定对于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帮扶和扶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确定城镇低收入标准,政府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城镇低收入人群进行帮扶和扶持,包括提供社会救助、补贴、就业培训等措施,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增强生活保障能力,促进城镇低收入人群的脱贫致富。
在确定城镇低收入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实际情况。
城镇低收入标准的确定不能过低,否则会造成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低收入人群无法得到相应的帮扶和扶持;也不能过高,否则会造成财政负担过重,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在确定城镇低收入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实际需求,合理确定标准。
总的来说,新乡市城镇低收入标准的确定对于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帮扶和扶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确定城镇低收入标准,政府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城镇低收入人群进行帮扶和扶持,促进城镇低收入人群的脱贫致富,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
希望新乡市政府能够在确定城镇低收入标准时,充分考虑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实际需求,合理确定标准,为城镇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加有力的帮扶和扶持。
2009年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大中小】来源:时间:2010-02-24 09:01:52 浏览2532 人次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共同努力,克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不利影响,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国民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保持了建设中原城市群强市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05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85.49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337.28亿元,增长13.5%。
三次产业结构为12.5:55.5:32,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其中,粮食类价格上涨8.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2.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3.6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9个百分点。
表1: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年末从业人员299.68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58.55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5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税收收入39.93亿元,增长16.1%,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4%,较上年上升0.9规模以上工业32个大类中,增加值居前10位的行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58.1亿元,增长21.6%;医药制造业37.5亿元,增长26.0%;纺织业37.1亿元,增长9.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6.2亿元,增长15.0%;造纸及纸制品业33.4亿元,增长18.0%;农副食品加工业28.1亿元,下降0.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7.3亿元,下降5.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6.3亿元,增长2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4.4亿元,增长20.7%;金属制品业19.2亿元,增长29.6%。
中国各省区最贫穷的三城市

中国各省区最贫穷的三城市中国各省区根据综合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GDP评出最贫穷的三城市:(有的省地级市少,只评最穷的一个)河北省:张家口市、邢台市、承德市辽宁省:朝阳市、铁岭市、阜新市吉林省:四平市、白城市、辽源市黑龙江省:绥化市、七台河市、双鸭山市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通辽市山西省:吕梁市、忻州市、临汾市河南省:驻马店市、信阳市、三门峡市山东省:菏泽市、临沂市、聊城市安徽省:宿州市、六安市、池州市江苏省:宿迁市、淮安市、连云港市浙江省:丽水市、衢州市、湖州市福建省:宁德市、三明市、龙岩市江西省:吉安市、抚州市、赣州市湖北省:黄冈市、随州市、孝感市湖南省:永州市、怀化市、张家界市广东省:河源市、云浮市、梅州市海南仅有二市不统计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河池市、贺州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四川省:巴中市、雅安市、达州市云南省:临沧市、思茅市、昭通市西藏自治区仅有一市不统计陕西省:安康市、商洛市、汉中市甘肃省:定西市、陇南市、平凉市青海省仅有一市不统计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仅有二市不统计(附四大直辖市最穷的三个县或市辖区)北京市:平谷区、门头沟区、延庆县天津市:宁河县、蓟县、静海县上海市:崇明县、金山区、奉贤区重庆市:酉阳县、石柱县、巫溪县转自“新华论坛”--城市风采转自“新华论坛”--城市风采中国各省区最发达的三城市根据GDP总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费指数三个综合指标评出中国各省区最发达的三城市:(某些省区地级市较少,故只评最发达的一个)河北省:石家庄市、秦皇岛市、唐山市辽宁省:大连市、沈阳市、鞍山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河南省:郑州市、新乡市、洛阳市山东省:青岛市、济南市、烟台市安徽省:芜湖市、合肥市、马鞍山市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福建省:厦门市、泉州市、福州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市、荆州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岳阳市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市、东莞市海南省:海口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贵州省:贵阳市四川省:成都市、绵阳市、乐山市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甘肃省:兰州市、嘉峪关市、武威市青海省:西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附四大直辖市前5位最发达的县或市辖区)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海淀区、西城区、通州区天津市:塘沽区、河西区、和平区、南开区、西青区上海市:浦东新区、黄浦区、闵行区、徐汇区、静安区重庆市: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涪陵区。
年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乡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乡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新乡调查队2012年3月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按照“重在持续、加快发展、突出转变”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501.04亿元,同比增长14.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40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15.36亿元,同比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398.28亿元,同比增长8.9%。
三次产业结构为12.5∶61.0∶26.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0%。
其中,粮食类价格上涨10.0%。
河南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7.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4%。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1%年末从业人员321.47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67.35万人。
全市新增就业13.8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9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7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07万人;外出务工人员就业126.07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73亿元,同比增长28.8%。
其中,税收收入67.49亿元,增长30.7%。
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2.13亿元,同比增长26.7%。
其中,教育支出45.87亿元,同比增长45%;农村低保及社会救济支出2.46亿元,增长51%;医疗卫生支出19.10亿元,增长44.6%,住房保障支出9.81亿元,增长137%。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8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14.4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54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35.91千公顷,增加0.7千公顷,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为92.0%。
2011年全国各省区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合理房价

87253 49900 40652 33472 20032 19504 17790
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2137.96
30910.80
32250.80
30976.80
11439.14
24812.20 22857.80 18860.80 18247.25 9954.70 8762.25 8406.30 8254.05 7990.15 7749.70 7162.75 6800.85 6212.85 4677.05 4638.20 4069.45 3656.45
2838.22 2613.45 2081.03 1988.77 1797.88 1532.72 1502.69 1412.74 1260.56 1251.53 1172.78 1169.07 1068.55 986.65
1997.38
贵州02 贵州03 贵州04 贵州05 贵州06 贵州07 贵州08 贵州09
贵阳市
13864 12334 10804 10122 7257 6359 6011
101005 91844 86211 84784 64370 56821 41394 38333 33089 29924 29068 28211 26583 24551 23039 22064 18885 18375 17775 17610 15886
湘西 邵阳市
长春市 吉林市 松原市 辽源市 白山市 通化市 延边州
28330 26080 24780 22089 21111 19392 17474 17177 14894
62003 41925 41463 31248 30764 27945 24259 23242 20433 18293 16178 15393 11738
河南省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河南省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序言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研究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进行剖析和阐述。
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对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的重要参考渠道。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第一节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现状 (1)第二节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 (3)一、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3)二、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3)三、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 (3)四、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 (7)一、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7)二、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三、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分析.7四、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3)表4: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表 (3)表5: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表 (4)表6: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7)表12: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表 (7)表13: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现状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现状统计表第二节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一、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2: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二、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3: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三、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分析表4: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表指标数量(元)占总值比重四、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表5: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表五、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表6: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表7: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表8: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9:新乡卫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三节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一、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10: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二、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分析表11: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三、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分析表12: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表四、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表13: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表年份指标数量(元)五、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表14: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表15: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表16: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变动值八、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17:新乡卫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乡市
2010年统计公报数字: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52元,同比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41元,增长14.9%。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257元,增长14.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4594元,增长13.3%。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4%。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181.4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1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86.48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337.82亿元,增长9.3%。
三次产业结构为13.3∶58.1∶28.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个百分点。
其中,粮食类价格上涨9.6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7%。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8%。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1%。
2009年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05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85.49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337.28亿元,增长13.5%。
三次产业结构为12.5:55.5:32,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31.4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54元,实际增长13.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0元,实际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812元,实际增长6.5%。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7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9%。
2008年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94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增速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77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521.20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297.52亿元,增长11.7%。
三次产业结构为13.8∶54.9∶31.3,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38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65元,实际增长13.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实际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323元,实际增长9.9%。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8%。
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2008年,新乡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00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15.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3%。
其中:四项构成均呈增长态势,工薪收入8314元,增长8.2%;转移性收入3459元,增长9.2%;经营性收入1764元,增长98.9%;财产性收入62元,增长121.2%。
2008年,新乡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收入水平(13231元)相比少231元,2007年相差242元,差距逐步缩小,同时增长速度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
收入水平位居全省18市的第七位,与2007年持平;收入增长速度位居第六位,而2007年则位居十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