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

合集下载

《扁鹊治病》教案范本

《扁鹊治病》教案范本

《扁鹊治病》教案篇1【教材分析】:《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

本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

主要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这篇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愎自用、太过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还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否则,它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一次次通读课文后,文章中的两条主线显现出来:一条是扁鹊劝蔡桓公的句子,一条是蔡桓公明知扁鹊是名医却不倾听别人建议的几次语言和神态的表现。

教学中,两条主线并进,更能深入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对于文本,也做到了多元化解读。

【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基本达到要求,因此,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本文是古文翻译而来的这一特点,引入古文,让学生和古文来一次“亲密接触”,使学生体验到学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肠、烫、汤、睬”等生字。

2.能用题目拓展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读好人物的对话。

抓住人物对话,揣摸人物心理。

4.懂得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5.引入古文《扁鹊见蔡桓公》第一段,体味文言之美,感受学古文的.乐趣。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心理;反复地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练习纸、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交流以前读过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寓言故事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二、揭示课题,简介主角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2、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3、简介扁鹊。

人教版小学语文《扁鹊治病》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扁鹊治病》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扁鹊治病》课文原文及赏析《扁鹊治病》课文原文:从前,有个名医叫扁鹊。

有一天,他去见蔡桓公。

他仔细地看了看蔡桓公,说:“您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如果不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不相信,说:“我身体很好,没有什么病。

”扁鹊走了以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的。

”蔡桓公不理睬他。

扁鹊走后,蔡桓公还是不相信自己有病。

十天后,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公,说:“您的病现在已经到了肠胃里,再不治疗,就危险了。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蔡桓公,转身就跑。

蔡桓公觉得很奇怪,派人去问扁鹊。

扁鹊说:“病在皮肤上,用热水敷一敷就可以治好;病在肌肉里,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汤药还可以治好;但是,病一旦深入骨髓,我就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只好逃跑了。

”五天以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找扁鹊,但是扁鹊已经离开了齐国。

不久,蔡桓公就病死了。

《扁鹊治病》赏析: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扁鹊三次劝说蔡桓公治病,但蔡桓公始终不信,最终导致病情恶化无法医治的故事,寓言式地揭示了防微杜渐、及时诊治的重要性。

首先,文章塑造了扁鹊这位聪明、细心、负责任的医生形象。

他能够准确判断蔡桓公的病情,并多次提醒他及时治疗,体现了医者的高尚职业精神。

其次,蔡桓公的形象则是一个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人物。

他对扁鹊的警告置若罔闻,甚至怀疑医生的诊断,这种盲目自信和忽视健康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最后,课文通过蔡桓公的悲剧,告诫人们要重视身体健康,对于疾病的早期症状要及时就医,不能掉以轻心。

同时,也教育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要一味坚持自己的看法。

总的来说,《扁鹊治病》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文章,它以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向我们传递了珍视生命、预防为主、及时治疗的重要观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说课稿【第1篇】《扁鹊治病》是第八册29课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则,课文比较简单,以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要求给他治病和蔡桓公的反应为主线,来揭示防微杜渐的道理。

我把本文的目标设为解决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通过读来领悟课文要揭示的道理。

我安排了四次读,一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读课文,既有目的的,又能增加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二是深读课文,理清故事的发展。

在分析课文发展时又安排了两次师生合作读,第一次是扁鹊给蔡桓公治病时说的话,师读提示语,生接下去读扁鹊的话,让学生体会扁鹊去的次数之多和蔡桓公病情的发展,关键让学生在读的当中有自己的体会,再是分析蔡桓公的反应时,师读扁鹊的话,生读蔡桓公的反应,形成一种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体会蔡桓公的病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

通过这四次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体会课文要传达给大家的道理。

在深读课文中,我提出了在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在蔡桓公的反应中你体会了什么,给学生比较大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由地说,不把他的思维控制在一个小点,这样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

在课文的后面安排了复述课文,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学生复述的情况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

扁鹊治病说课稿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扁鹊治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

本单元以“故事长廊”为主题展开。

《扁鹊治病》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学段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蔡”等4个生字,会写“扁”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扁鹊治病》是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小编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扁鹊治病》课文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原文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ci)桓(hun)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

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fū)烫(t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suǐ),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读后感这则寓言主要讲了医生扁鹊给人治病,告诉别人已经得病了,可别人不信,说不用治了。

过了几天,扁鹊又再次申明说病已经加重了,可那人还是不相信。

终于过了一天又一天,当那人感到浑身疼痛难忍想找扁鹊时,扁鹊已经远离,别走他乡了,那人只能面临病死的结局。

从这个故事中我了解到了如果我们有一点点的缺陷,一定要及时地去弥补,有问题也要及时地去解决,否则会酿成不良的后果。

扁鹊治病寓言故事

扁鹊治病寓言故事

扁鹊治病寓言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医名叫扁鹊。

他的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神医”。

有一次,他去给一个叫做蔡桓公的国王看病。

当扁鹊第一次见到蔡桓公时,他发现国王的身体有些问题,于是对他说:“大王,您的身体有些不适,我建议您接受治疗。

”然而,蔡桓公自认为身体健康,拒绝了扁鹊的建议。

过了一段时间,扁鹊再次来看望蔡桓公。

这次,他发现国王的病情加重了,便再次提出要为他治疗。

但是,蔡桓公仍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病痛。

又过了一段时间,扁鹊第三次来看望蔡桓公。

这一次,他看到国王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他知道如果不立即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他用最恳切的语气劝说蔡桓公接受治疗。

但是,蔡桓公还是固执己见,他觉得扁鹊是在夸大其词。

最终,蔡桓公的病情恶化到无法治愈的地步,他才后悔没有听从扁鹊的建议。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他已经无药可救。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忽视自己的健康问题,甚至拒绝别人的帮助和建议。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让病情越来越严重,最终无法挽回。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对于专业人士的建议,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是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做出的判断,往往能帮我们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扁鹊治病的寓言故事

扁鹊治病的寓言故事

扁鹊治病的寓言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叫做扁鹊的医生。

扁鹊是村里唯一的医生,他精通医术,能够治疗各种疾病。

村民们都对他十分敬重,因为他总是能够用自己的医术帮助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叫做小明的小男孩,他生病了,不停地咳嗽,全身发热。

村民们都劝他去找扁鹊看病,因为扁鹊是最厉害的医生,能治好他的病。

小明的父母急忙抱着小明来到了扁鹊的家门口,请求他治疗小明的病。

扁鹊见到小明的病情很严重,他仔细地给小明把脉,然后说,“小明的病并不是一般的感冒,而是患上了重病。

”小明的父母听了扁鹊的话,非常着急,他们问扁鹊该怎么办才能治好小明的病。

扁鹊想了一会儿,然后对小明的父母说,“我有一种药方,可以治好小明的病。

但是这种药材非常罕见,需要去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

我需要你们给我一些金银财宝,我才能出发去找药材。

”小明的父母听了扁鹊的话,连忙给了他一些金银财宝,让他尽快出发去找药材。

扁鹊拿着金银财宝,离开了村子,开始了他的寻药之旅。

他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终于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山谷。

在山谷里,他找到了一种名为“灵草”的药材,这种药材据说能够治愈一切疾病。

扁鹊采集了足够的灵草,然后匆匆赶回了村子。

当扁鹊回到村子的时候,小明已经病得更加严重了。

扁鹊立刻用灵草为小明熬制了一剂药汤,让小明服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小明的病终于好转了,他恢复了健康。

小明的父母非常感激扁鹊,他们送给扁鹊很多金银财宝,希望能够报答他救治小明的恩情。

但是扁鹊却拒绝了他们的礼物,他说,“我是医生,救治病人是我的责任,不需要你们的报酬。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扁鹊治病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寓言,故事中的扁鹊代表着医生的职业精神,他不计报酬,只是尽心尽力地帮助病人。

而小明的病情则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疾病,只有像扁鹊一样,用心去对待,才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扁鹊的精神,不论是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尽心尽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帮助他人,这样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四年级上册第27课古诗二则中 扁鹊治病的意思

四年级上册第27课古诗二则中 扁鹊治病的意思

四年级上册第27课古诗二则中扁鹊治病的意思《扁鹊治病》是一则讲述扁鹊为蔡桓公治病的故事,表达了对于医术高超和诚实正直的赞美。

故事中,扁鹊在医治病人时,采用了一些非常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如用刀刺骨,虽然有短暂的疼痛,但是能够治愈疾病,带来长久的利益。

同样,圣贤之士在挽救危难的国家时,也会向国君进谏逆耳的忠言,虽然有时会带来短暂的不顺心,但是能够拯救国家,带来长久的福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它们。

虽然可能会遇到短暂的不适和困难,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长远的利益和成功。

同时,诚实正直的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持真诚和正直,才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因此,《扁鹊治病》是一则富有启示性的故事,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教学设计【第1篇】《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本单元以围绕“走进故事长廊,感受故事魅力”为主题。

《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

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病。

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为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最后的非常不高兴,致使延误病情,小病酿成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课文以蔡桓公病死来结束故事,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要讳疾忌医,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设计思路】1、指导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本课的教学主题为“关注语言表达,凸显文体征”,采用角色驱动、朗读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加深对人物想法的感悟,从而让学生明白做事做人的道理。

做事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做人要听取别人正确意见,不要固执己见。

全课以“破解《扁鹊治病》千古之谜”为情境,让学生以小侦探的身份去体验人物的想法。

引导学生体验角色,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2、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蔡、睬、烫、剂”等字。

理解并积累“敷烫、几剂汤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想法。

(3)学习课文,明白做事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艺术和高尚的医德。

(2)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新课。

3、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3分钟)师:同学们,我们读寓言故事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来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题)师:扁鹊的扁没有马字旁,也没有单人旁。

请同学们读一下题目。

(生读题目)师:请听老师读一下课题,扁鹊治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准确。
2、边读边思考:本文讲了件什么 事?
生字正音
扁鹊 (biǎn què) 蔡(cài)桓公
理睬(cǎi)
肠胃(chánɡ wèi)
敷烫(tànɡ )
几剂(jì)
汤(tānɡ)药
日期: 患者: 症状: 治疗建议: 患者表现:
扁鹊专用病历 公元前的一天
蔡桓公 皮肤病
热水敷烫 认为自己没病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 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 哪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返回
防微杜渐
(fáng wēi dù jiàn)
扁鹊治病
防:提防,防止; 微:事物的苗头; 杜:杜绝,堵塞; 渐:事物的起始、发展。
比喻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 不让它发展。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我读了你的故事,虽然你是国君, 你又快死了,我还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 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 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 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 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 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2、若给神医送面锦旗,你准备写什么?
讳疾忌医 ( huì jí jì yī )
扁鹊治病
[解 释] 讳:忌讳。 疾:疾病。
隐瞒疾病,不愿 医治。比喻怕人 批评而掩饰自己 的缺点和错误。
有了病,一定要听从 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 医治。有了缺点错误, 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 评,认认真真地改过。 否则,一误再误,病情 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 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 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治疗建议:
绝症
患者表现: 觉得奇怪,派人去问
医师:扁鹊
扁鹊专用病历
日期:
五六天后
患者:
蔡桓公症Biblioteka :浑身疼痛治疗建议: 患者表现:
无能为力
不治而亡
医师:扁鹊
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 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病 忌医,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返回
课外作业: 1、如果穿越时空,面对蔡桓公,你想对 他说点什么?题目可以用《跨越时空的 对话》。
扁鹊治病
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起死回生 对症下药 杏林春满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guó 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十分厉害,人们都 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 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 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 是“尸厥”(类似于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 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 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了一会儿,太 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 两肋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 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 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 之术
医师:扁鹊
扁鹊专用病历
日期: 患者: 症状:
过了十来天 蔡桓公
病入皮肉之间
治疗建议: 患者表现:
扎针
很不高兴,没有理睬。
医师:扁鹊
扁鹊专用病历
日期:
十来天后
患者:
蔡桓公
症状:
病入肠胃
治疗建议: 患者表现:
服几剂汤药
非常不高兴
医师:扁鹊
扁鹊专用病历
日期: 患者: 症状:
又过了十几天 蔡桓公 病入骨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