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的调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血糖调节教案》

《血糖调节教案》

《血糖调节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糖的概念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2. 掌握血糖调节的生理机制,包括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作用。

3. 了解糖尿病的成因、类型和治疗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血糖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血糖在人体中的作用:提供能量、维持大脑功能、保持正常血压等。

3. 血糖调节机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4. 糖尿病的成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抵抗。

5. 糖尿病的类型:1型、2型及其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血糖的概念、作用、调节机制及糖尿病的成因和类型。

2. 教学难点:血糖调节机制中激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直观展示血糖调节的过程。

2. 案例分析:介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血糖调节机制及糖尿病的成因,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血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血糖的作用:阐述血糖在人体中的功能,如提供能量、维持大脑功能等。

3. 讲解血糖调节机制:介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4. 讲解糖尿病的成因和类型:分析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细胞对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区分1型和2型糖尿病的特点。

5. 案例分析:介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血糖调节机制及糖尿病的成因,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血糖概念、作用和调节机制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糖尿病成因和类型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血糖调节知识点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糖尿病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糖尿病的防治知识。

血糖调节的教案

血糖调节的教案

血糖调节的教案教案标题:血糖调节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血糖调节的重要性和机制。

2. 掌握血糖调节的关键因素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血糖的定义和作用。

2. 血糖调节的机制和关键因素。

3. 血糖调节的方法和实践。

教学难点:1. 血糖调节机制的深入理解。

2. 血糖调节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白板和标记工具。

2. 血糖调节相关的图表、图像或视频素材。

3. 血糖监测仪器和试纸(可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关于血糖调节的图表或图像,引起学生对血糖调节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血糖?血糖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探究(15分钟):1. 介绍血糖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血糖在身体中的重要性。

2. 解释血糖调节的机制,包括胰岛素和葡萄糖的相互作用。

3. 探讨影响血糖调节的关键因素,如饮食、运动和药物等。

展示(15分钟):1. 展示不同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的图表或图像,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2. 演示如何使用血糖监测仪器和试纸来测量血糖水平(可选)。

实践(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设计一份血糖调节计划,包括饮食和运动建议。

2. 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血糖调节计划,并互相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

总结(5分钟):1. 总结血糖调节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血糖调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人士或医生来学校进行血糖调节的讲座或座谈会。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医院或健康机构,了解更多关于血糖调节的实践和研究。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讨论情况。

2. 评估学生设计的血糖调节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收集学生的问答练习或小测验结果,检查他们对血糖调节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实践血糖调节计划,并记录他们的体验和结果。

2. 组织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血糖调节重要性和方法的短文或报告。

《血糖调节》教学设计

《血糖调节》教学设计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可针对患者的情况,采用调控饮食并结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
接下来展示图片,给学生讲解有关糖尿病的轻微症状,如果血糖控制不良,就会出现并发症。让学生意识到糖尿病的严重性。什么样的人容易患糖尿病,如果已经患上的糖尿病,怎样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生活。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等激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调节,使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生理范围内,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稳态。
当血糖代谢失去平衡时,人体就会患低血糖病或糖尿病。展示图片教师讲解低血糖病的血糖浓度,及怎么缓解低血糖的发生,当空腹血糖高于130 mg/dL时,引发什么疾病?此时会形成糖尿吗?为什么?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会引发什么疾病,此时会出现尿糖吗?为什么?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探究,使学生区分开低血糖的早期症状、晚期症状。什么是高血糖和糖尿,从而总结出血糖平衡的重要意义。
情景设计:首先利用PPT课件展示案例,引起学生思考。
教师:从这个案例中,你认为小华昏倒是由于什么原因吗?
学生:思想包袱重、学习压力过大;
没吃饭,能量供应不足;
身体素质差等……
教师总结:小华早上由于忙于学习没顾上没吃饭,血糖消耗过多,引起血糖浓度降低,脑部细胞缺少能量供应,在短时间内,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来达到补充能量。如果长时间没有外界能量输入,就会向小华一样因血糖过低而昏倒,严重的话还可能昏睡过去。由此看来,血糖平衡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什么是血糖,人体血糖的正常范围又是多少呢?它是怎样保持平衡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出示幻灯片: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其浓度的正常值一般0.8~1.2g/L.(80mg/dL—120mg/dL)

血糖调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血糖调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If you are proud, you should have extra steps in everything you do.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血糖调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血糖调节教学设计1一、导言(1)为什么有的同学常在第三节课后感到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2)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为什么常常给运动员买巧克力?(3)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精心设疑,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一)血糖平衡结合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总结血糖的________与去路,从而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血糖在人体内的含量是稳定的,正常值为80~120mg/dL。

引导回忆、总结的问题是:(1)消化糖类的场所在哪?利用了哪些消化酶?什么叫吸收?(2)肝糖元在什么条件下与葡萄糖进行相互转化?主要场所在哪?(3)肌糖元在什么条件下分解?其分解的产物是什么,(4)非糖物质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葡萄糖?能否全部转化?(5)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其氧化分解的主要场所在哪?(6)葡萄糖可以转变成哪种氨基酸?经过什么方式转变?学生通过以上问题,达到了复习、巩固旧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的目的。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1.教师出示胰岛内各种细胞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回忆已学习过的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3.结合课本插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胰岛素通过哪些途径降低血糖,胰高血糟素通过哪些途径升高血糖?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两种激素的了解。

4.教师提供有关肾上腺素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总结,使学生体会出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

5.引导学生分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动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对体液调节中的激素调节有较全面的认识。

6.通过分析产生各种激素的具体部位,引导学生探究对应的效应器是什么?神经中枢又是什么?从而引出了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

血糖调节高中生物教案

血糖调节高中生物教案

血糖调节高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调节机制。

2. 掌握胰岛素和糖原的作用。

3. 掌握血糖过高和过低的危害。

4. 能够分析引起血糖异常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
1. 血糖的来源和调节机制。

2. 胰岛素和糖原的作用。

3. 血糖异常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血糖调节的机制。

2. 理解胰岛素和糖原的作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意图展示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调节机制。

2. 小组讨论分析血糖异常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3. 观察实验展示胰岛素和糖原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介绍课题内容,提出问题:人体内的血糖是如何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的?
二、讲授
1. 血糖的来源和调节机制
2. 胰岛素和糖原的作用
三、实验
展示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试反映不同条件下人体内血糖的变化。

四、小组讨论
讨论血糖异常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每个小组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注意血糖调节的重要性。

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索资料了解血糖调节的相关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小组讨论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血糖调节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血糖异常的危害,并掌握预防方法。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血糖调节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血糖的调节重点学习学习教学重点学习设计重点学习学习案例.doc

血糖的调节重点学习学习教学重点学习设计重点学习学习案例.doc

课题:《血糖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年级:高三单位:双城市铁路中学授课教师:左安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以“如何维持血糖平衡”为主线,联系糖类代谢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糖尿病等内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实际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交流、随堂演练和课后巩固等环节,使学生明确复习的思路,掌握复习知识、内化知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糖尿病的成因”等内容的复习,使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对典型习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通过高考信息的介绍,使学生增加动力、树立拼搏信心。

教学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的基本过程;糖尿病的成因分析。

教学难点:糖类代谢与血糖平衡的调节之间的关系,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等。

教学方法:自学导引问题探究指导读书归纳总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布置复习提纲、自学准备1、人体内的糖类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学生课前有课2、血糖概念、作用,来源与去路有那些?针对性地自前3、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哪些?如何作用?学复习,在自预4、下丘脑在血糖调节中有什么作用?习过程中学习5、激素间存在什么样的的相互作用?生要查明自准6、什么是低血糖、高血糖?己有缺陷的备7、糖尿病发病机理分析是什么?地方,带着问8、糖尿病有“三多一少” 现象,原因是什么?题进入课堂导入新课说明血糖调节及其相关知识在高考中的地位,考试大纲的要求,与之相联系的知识有哪些?复习学生思考应达到的程度,如何来复习掌握这些知识。

1、预习提纲的问题分析学生回答创学生发现问设题、提出问题问2、教师整理学生的新问题课堂反馈题情温故知新境3、布置学生二次探究,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形成知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

4、回归教材,落实知识点,阅读教材设计意图让学生带这问题进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了解血糖知识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增加学习动力检验自学效果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发现问题以发现问题推动课堂教学生生交流体现复习思路强调高考试题源于教材把握教材夯实基础课件展示图解:展示图解突出重点、难点通过这样的途径不仅加强了学生根据所学生分析问题课学的知识分的能力,还有利堂析图示,于他们更好地交细化知识,加深流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血糖的调节(公开课教案)

血糖的调节(公开课教案)

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公开课教案●课题:高三第一轮复习:血糖的调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说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知道血糖平衡及其意义。

⑵表达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

⑶知道糖尿病的成因及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的原因。

2.水平目标通过解答高考真题,总结解答非选择题的方法,提升解题水平。

3.情感目标形成珍惜生命保持健康的观点,形成擅长总结经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难点:对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课型:复习课●教学过程环节过程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本课题:复习血糖的调节直接导入,节省时间。

新课展示一、知识回扣1、血糖的来源(由1名学生说出来)学生讲的过程中,投影如以下图片和文字。

2、血糖的去路(由一名学生说出来)学生讲的过程中,投影如以下图片和文字。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

新课展开讨论只有来源,只有去路时血糖的情况。

得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相等时,血糖才能平衡。

3、血糖平衡的调节讨论:⑴血糖浓度的正常值是多少?(由学生一起回答)⑵吃饭后,血糖来源增加,血糖升高,如何把血糖降下来?一学生先说,然后其他学生补充,同时投影文字。

⑶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如何调节使血糖升到正常范围?一学生先说,然后其他学生补充,同时投影文字和图片汇总血糖调节过程,投影以下图。

讨论学生自身的问题。

既理解自身的血糖情况,也知道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4、有没有血糖平衡失调的情况?投影以下文字。

⑴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口服浓糖水⑵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时:低血糖晚期症状惊厥、昏迷,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

⑶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 mg/dL时:高血糖⑷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糖尿病5、讨论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三多一少”?(投影相关文字)二、解题训练提升水平1、投影两道高考真题,让学生解答。

血糖调节 教案

血糖调节 教案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课题 血糖的调节(一)新洲一中阳逻校区 冯 丹一、教材分析“血糖的调节”是高中《生物》选修本 “人体的稳态”中的一节内容,包括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血糖平衡的调节和糖尿病及其防治三部分知识。

该节内容既与必修本中:“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联系密切,又与选修本“基因工程成果”、“发酵工程”等相关联,对学生进行人体健康教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2)识记血糖平衡的调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拮抗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以血糖平衡的调节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采用问题导学法,讲练结合法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例题,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五、教学过程【导入】问题探讨: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 、历时2h 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分钟至少要消耗5g 糖类。

血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80~120mg/dL (0.8~1.2g/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 。

(1)根据材料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 (2)完成该赛程,运动员至少要消耗多少葡萄糖?研究表明,在长跑过程中,尽管血糖在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基本维持在0.9 g/L 左右。

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 引入课题:血糖的调节 一、血糖的平衡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例1.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B .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可能会导致糖尿病C .胰高血糖素促进④过程D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知识回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生理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糖的调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是《血糖的调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这部分内容取自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的“糖类代谢”及选修课本“血糖的调节”,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是一堂基础性很强的复习课。

一、教学思想和理念
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应重视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既要全面兼顾又要重点突破。

针对这种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设计理念,合理地安排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争取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真正地达到第一轮复习查漏补缺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及处理
1.分析:“血糖的平衡”这部分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
系,它涉及到人们的一些常见疾病如低血糖、糖尿病等,因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而且这部分内容总体来说学生理解掌握起来并不是很困难,所以在单一的知识点上不需要教师做过多的处理,学生可以通过预习自主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复习。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

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其中涉及的激素种类很多,最重要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于胰岛素传统的制备方法是从动物的胰腺中提取,而现在则可以通过“基
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获得,这样对这部分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展。

2.处理: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大,但是知识零散、涉及面广、跨越
度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做了相应的处理,把高中阶段学到的有关糖的知识有效地整合到一起,列出复习提纲,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先掌握零散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容易忽略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通过“如何维持血糖平衡”这条主线穿起来,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已经有了很
大程度上的掌握,具备了独立分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

但是学生的这种能力仅限于那些综合性不是很强的内容,对于系统性强、覆盖面广、知识点涉及很多的生物学现象学生在分析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不强,基础知识不扎实。

所以复习中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把握能力。

2.心理基础:高三的学生在心里都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新的目标,
希望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在制定目标的同时他们也非常的茫然,特别是那些程度不是很好的学生,他们想学习,但是不知道从哪学起以及应该怎样学。

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他们的学习往往会半途而废,或者走向一个极端——就是一味地做题,
期望通过做题迅速提高成绩。

针对这样的心理特点,我首先让他们明确这样一个道理:“不管试题怎么变它也脱离不开课本,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我们应该立足课本以不变应万变,在基础稳固后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样的心理疏导,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并让他们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
1.教学目标:在以上对教材及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高中《生
物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对这部分内容的有关要求,确立三维目标如下: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以“如何维持血糖平衡”为主线,联系糖类
代谢及胰岛素的制备等内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⑵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交流、课堂应用和课后
巩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复习知识、内化知识的基本方法。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低血糖、糖尿病的成因”等内容
的复习,使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对典型习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2.重、难点的确立
确立依据:本节课以“如何维持血糖平衡”为主线,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以及血糖失衡引起的疾病及其成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由于学生自身缺乏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因此我把理顺知识间的关系、构建知识体系列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糖尿病的成因及其与高血糖症的区别。

难点:糖类代谢与血糖平衡的调节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治疗糖尿病等。

五、教学流程设计: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六个大的板块,即课前
准备、创设情境、课堂交流、课堂应用、课堂总结及课后巩固。

在这六个板块中最重要的是第三个板块课堂交流,它是整堂课的核心环节。

下面我分析一下每个板块的设计原因。

1.课前准备:由于复习课的内容较多,课堂容量较大,所以必须
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所要复习的内容。

当然学生并不是盲目的
预习,而是按照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复习提纲有针对性地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要查明自己有缺陷的地方,这样在上课时才
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听课。

这样可以有效
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创设情境:复习课内容枯燥,没有过多的新的知识点,学生学
起来容易感到厌烦。

因此根据“情境教学”的理论,在适当的
时机给出实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兴趣。

比如说“某某
同学早晨经常不吃早餐,近一段时间来他经常感到头晕、心慌、四肢无力,如果你是医生,怎样诊断?”通过一个小小的病例
来激发学生思维,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从而更有效地进行
学习。

3.课堂交流:课堂上通过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解决学生在预习中
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在教师合理的问题平台下完成知识的内
化过程,最后得出完整的知识网络图,并加深对有关知识的深
化理解和整体把握。

例如: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一个难点内容,其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由于课本上对于神经调节只是一带而过,所以学生在预习时常常会忽略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或者是对其不是很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时突出这个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我以图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分析图示,最后得出激素的分泌也要受到神经调节的间接控制的结论。

通过这样的途径不仅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细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图例如下:
4.课堂应用:教师在课前精选一些这部分内容的综合题型,通过
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利用比较充分的时间去分析、理解题意。

这时教师走近学生、观察学生的分析情况,了解他们分析不到位的地方并及时给予提醒、点拨。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障碍,从而给予指导。

5.课堂总结:这个环节可以视不同的情况而有所调整,如果时间
充裕且学生掌握较好就可以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并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果时间不允许,则可以由教师简短地进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更加重视,并能加强对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6.课后巩固:精选一套习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
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可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1.血糖的平衡:三个来源四个去路。

2.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间接调节,激素直接调节。

3.血糖平衡失调引起的疾病:
低血糖:50—60mg/dl
高血糖:超过130 mg/dl
糖尿病: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