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 归园田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 归园田居 PPT课件

听录音 朗读
少无适俗韵, 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 方宅十余亩,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户庭无尘杂, 久在樊笼里,
作者简介 朗读欣赏 诗文分析
性本爱丘山。 一去三十年。 池鱼思故渊。 守拙归园田。 草屋八九间。 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 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
作者简介
朗读欣赏
诗文分析
艺术手法
小结
拓展阅读
归向何处 ——归向园田
田园有什么独特的 景物吸引着陶渊明?写 了什么景物?找出描写 田园的诗句? 作者给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生活?
作者简介
朗读欣赏
诗文分析
艺术手法
小结
拓展阅读
归去如何
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 诗句词语。 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 神追求是怎样的?
(1)“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2)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
“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 的什么态度? (3)“羁鸟”、“池鱼”用来比喻什 么?
作者简介
朗读欣赏
诗文分析
艺术手法
小结
拓展阅读
性本爱丘山
为何而归
守拙归园田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 失误。“误”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 之情。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 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简介
朗读欣赏
诗文分析
艺术手法
小结
拓展阅读
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 其一》
2、就你读过的陶渊 明的诗文中流露出的作者 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和感 受
作者简介
朗读欣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

布置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其一。并课外阅读 其它三首
2、以“我认为陶渊明是个……的人,因为 他……”的句式写一段话。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
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 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 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 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①田园生活 ②怡然自得的心情 宁静、闲适、喜悦、怡然自得的心情
艺术技巧 1、巧用比喻、对比、双关等。 2、景物描写采用白描手法,融情于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时数] 1课时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 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清幽
优美
安定 白描
见
和谐 手法
和平
宁静
语言的质朴自然 听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恬淡 舒畅
静
衬 动
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
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线条勾 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 物体的特征。
整体感知
《归园田居》突出
表现了诗人_厌__恶__官__场_、 _________的感情。 热爱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

归园田居说课稿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归园田居说课稿1一、说教材《归园田居》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
写的是田园之乐,实际表明的是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声。
学习该诗,有助于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感受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但是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学习方式。
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他们设置学习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
三、说目标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真挚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人生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确看待归隐行为,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3、交流讨论法;4、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归园田居》是略读课文,但它又是属于高中阶段学习古诗文的开始,对以后继续学习诗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秀6篇)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秀6篇)《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
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6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归园田居教案的写作思路。
《归园田居》教案篇一一、导入: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
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较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分析《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的思想内容1、教师范读2、学生朗读,并参看注释,了解大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文翻译.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文翻译是不是在找语文必修二的古文翻译?其实古文并不难翻译,只要平时多花点时间去研究那些古字的意思,那么大概整篇文章的意思就会懂了。
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必修二古文翻译一、归园田居原文: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必修二古文翻译二、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归园田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用到了什么 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答:(1)比喻和拟人。 ▪ (2)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比,
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 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期望闲适恬 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爱恋与 向往之情。
3.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归 园 田 居 (其一)
思考:
题眼是哪个字?
归
请划分出归前和归后的 诗句。
8
1.从何而归? 误中,一去三十年。
1.从何而归? 官场
(“尘网”)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这些词 反应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田园诗人”(首创田园诗) “隐逸诗人”(41岁辞官归田) “靖节先生”(谥号) “五柳先生”(自号)
陶渊明 4
时代背景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 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 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 ,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 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来又时隐时仕。在 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 邮来县,属吏告知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 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 走向归田的道路。
13
XXX、优美、和谐田园生活
动
静
结
合
静动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高中语文必修二 《归居田园》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一、陶渊明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
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很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
不少文、史、神话、小说等“异书”,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读的。
少年时代志趣未定。
或性爱丘山、委怀琴书,或志在四海,向往着胡马铁蹄下的张掖与幽州。
他的《五柳先生传》可能写于青年时期,其中简洁地描述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个性风貌。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义熙元年 (405)41岁。
他因“亲老家贫”,离家为江州祭酒。
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在家闲居了五、六年。
晋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吏,职务不明。
曾奉命使都。
隆安五年(401)他就因母丧辞职归家。
晋元兴三年(404)陶渊明离家东下,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义熙元年(405),他转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
8月,他出任彭泽令。
在官80余日。
11月,辞官回家。
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等等。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义熙二年(406)至宋元嘉四年(427)病故。
他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温饱亦无忧虑。
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大火,林室尽焚,宅无遗宇。
此后,生活日益贫困。
躬耕未废,饥寒不免。
义熙七年,他移居浔阳负郭之南村,结识了不少新的邻居,其中既有共话桑麻的农民,也有共赏奇文、共赋新诗的文人。
晋义熙末年,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他拒绝。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归园田居》课件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为何而归? ➢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
误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指什么?作者又是如何自指 的?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田园
归向何处
陶渊明先生的田园里有什么?请 找到相关诗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世界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的 栖居在大地上。
课后作业
请以“陶渊明,我想对您 说……”对题,写一篇很多于 300字的随笔。
高中语文 人教版
感谢收看教ຫໍສະໝຸດ 课件归白描 手法向何处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近 景
远 景
衬
动
静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既然诗人如此向往田园,他为 何还要出仕?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拓展思维
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 我们究竟该如何挑选呢?
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把它描写出来?
/ 诗人为我们营建了什么样的意境 描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概述:这是一幅恬淡、XXX的田园风光; 2.散文化的语言叙述:宅院和草屋沐浴在一片金黄的晨光当中。屋前 屋后的树枝随风摆动。缕缕炊烟充满在空中,狗在巷中吠,夜更静了; 鸡在树梢头叫,天已亮了。 3.情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爱好和向往之情。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其人其文; 2.反复诵读,解读意象体会诗人的田 园情怀; 3.正确认识归隐行为,培养健康高尚 的审美乐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
(其一)
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 注意字音、注意朗读的节奏和 感情。
请全班朗读一遍,注意节奏和感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zhu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yìn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ài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fán
家屋四面的田野,连日来游荡着 缓慢移动的人影。他们依次穿越 这幅风景如画的地界。为葡萄园 除草、为樱桃树剪枝、为沙地翻 土。每件事都慢慢地进行。中午 时分停工,在一片树阴下吃午餐; 在那两小时里,能听到的只是几 百公尺外透过静止的空气传来断 断续续的谈话声。
敞开的门外传来青蛙 的鸣叫和夜莺悠扬的歌声。 我们走出屋外,再饮一杯。 月光照亮了新种的薰衣草 花圃,狗儿在苜蓿田里搜 索野鼠的踪迹。
陶渊明
又名: 潜 字:元亮 自号: 五柳先生 谥号: 靖节先生
后世称他为
东晋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 ——— “百世田园之主, 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 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千古隐逸之宗”。 “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派 “隐逸诗人”41岁彻底辞官归田
陶渊明 田园诗派 脉诗山 晋 络派水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发田 展园 唐 王 孟 山水田园诗派
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4、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所感: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
思考:从中可以见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 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
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19
小结全文
《归园田居》其一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
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心情 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 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 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 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官场生活对立的生活方式, 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扶风县职教中心高一语文备课组 丁晓军
20
小结诗歌的艺术技巧 1、巧用比喻、对比等。 2、景物描写采用白描手法,融情于景。
普罗旺斯位于法国南部,从地中海沿岸延伸 到内陆的丘陵地区,中间有大河流过,很多 历史城镇,自古就以靓丽的阳光和蔚蓝的天 空,令世人惊艳。
彼得·梅尔原本是一家广告公司的高级主管,但 他厌倦了城市生活的喧嚣与压力,带着妻子和爱 犬,来到了普罗旺斯,过着几乎隐逸的生活, 并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在彼得·梅尔笔下,普 罗旺斯成了一种悠闲、安逸、健康的生活 方式的代名词。
B、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 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
13
自谦之辞,这里引申为“原始,本真
的”。 “守拙”表示自己安守本分, 反对虚伪技巧,向往反璞归真。反对 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 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 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 非之地。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 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
2018/3/31
归 去 如 何
归 向 何 处
为 何 而 归
从 何 而 归
1、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9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尘网”、 “樊笼”比喻庸俗污浊的官场生 活。 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之情。
薄雾如纱,在湛蓝天空下 笼罩着山谷的早晨。我们散 步归来,狗儿们身上沾湿了 露水,胡须映着阳光闪闪生 辉。它们首先看见那陌生人, 勇猛地绕着他打转,作出狰 狞攻击的样子。
不过,前几公里也没什么,我们让轮 子滑动,只管欣赏风景。樱桃开始红 了,葡萄藤包覆着绿叶,不再是冬天 的枯朽模样;山色青苍柔婉;轮子在 地面摩擦出规律的声响。偶然有迷迭 香、薰衣草或百里香的气味飘过。这 比散步有趣,又比开车安静、健康, 不算太累人,可挺让人愉快。以前我 们怎么没骑?以后我们天天骑好不好?
归园田居·其一
在预习和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和诗歌标题往往能传达和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请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题眼是哪个字?如何断句?
归/园田居过去文人,为显示风雅,经常将自己的房子称为居、斋、堂、舍、室, 这些字前再加上表达志趣的修饰词,如聊斋、陋室、三味书屋、六一斋、 饮冰室、积微居、静志居、与石居、水石居、永安居、逸兴居、未厌居、 无定居……陶渊明的园田居,又称古田舍,是陶渊明29岁后置买的园田产 业。29岁至41岁,陶渊明多数时间住在这里,半耕半读。 园田居,在陶渊明上京里(江西省九江市郊)老家南,也就是八九间 草房,房前种了桃李,屋后种有榆树、柳树。园门为柴扉,屋内陈设简少。 门前有小河,河边有树。《归园田居》五首已经有所描述。
这样一个官场中,作者生活状态 是怎样的?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比喻,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 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 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 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特别 是“恋和思,旧和故”表现出陶渊明对 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也表达了作者 对官场生活的否定。
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 由和独立。
3、归向何处?
归向园田
诗人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田园 景物的?他笔下的田园景色 有何特点?
所见: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所闻:
狗吠
鸡鸣
近景
远景
俭朴 空阔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诗人描绘的这幅图景,给我们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一切景语皆情语
简朴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恬静
景 语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情 语
恬淡 舒畅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融情于景
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 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
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
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
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
2、为何而归
A、性本爱丘山 。
12
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而是一大失误。 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
“误”字所能解释地清楚吗?
“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园田的一个 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 续寻找文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