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问答题很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理问答

1、毒性发展的第一阶段:毒物的转运转化过程

毒性发展的第二阶段:终毒物和靶分子的反应

毒性发展的第三阶段:细胞调节或维持功能的改变

毒性发展的第四阶段:修复与修复紊乱

当毒物引起的紊乱超过修复能力或修复功能低下时,毒性就会出现。

2、致癌作用机制

1)DNA修复失效:突变,致癌过程及其启动

2)凋亡失效:突变与克隆生长

3)终止增生过程失效:突变促进,原癌基因表达与克隆生长

4)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有丝分裂的促进剂和细胞凋亡的抑制剂

3、修复障碍引起的毒性:炎症、坏死、纤维化、致癌作用

4、修复:(1)分子修复:蛋白质修复,脂质修复,DNA修复(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

修复)

(2)细胞修复

(3)组织修复:细胞凋亡,细胞增生,细胞分裂,细胞外基质的替代

5、终毒物与靶分子反应类型:共价结合,非共价结合,去氢反应,电子转移,酶促反应

6、根据毒物化学性质,解毒途径可分为:1.无功能基团毒物的解毒,2.亲核物的解毒,3.

亲电物的解毒,4.自由基解毒,5.蛋白质毒素解毒,6、解毒过程失效

7、LD50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越大,其LD50的数值越小。

8、参考剂量主要用于非致癌物质的危险度评价。

9、化学毒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化学毒物的固有毒性和接触量;

化学毒物或其活性代谢物在靶器管内的浓度和持续时间

10、排泄的主要途径:(一)经肾脏随尿液排泄;(二)粪便排泄;(三)经肺随呼出气排泄;(四)其它排泄途径

11、生物转化反应分为两种类型:第一阶段:亦称I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I相反应涉及暴露或引入一个功能基团;第二阶段:亦称II相反应,结合反应。

大多数II相反应可导致外源化学物的水溶性显著增加,且加速排泄

12、影响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因素:

化学物因素: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不纯物和化学物的稳定性

机体因素:物种、个体间遗传学差异,基因多态性,人类基因组计划,个体因素对毒性易感性的影响

环境因素:温度、气湿、气压

13、联合作用及类型:非交互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交互作用:协同作用、加强作用、拮抗作用(功能拮抗、化学拮抗、转运拮抗、受体拮抗)

14、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1)测试和求出受试化学物的致死剂量(通常以LD50为主要参数),并对该外源化学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2)通过观察动物中毒作用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况,初步评价毒物对机体的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反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3)为亚慢性及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以及其他毒理试验提供接触剂量和观察指标选择的依据;4)为毒作用机理研究提供线索;5.研究化学物急性中毒诊断、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15、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1)尽量选择急性毒性反应与人近似的动物;2)易于饲养,试验动物操作方便,3)繁殖生育力较强,数量较大能够保障供应;4)价格较低,品系纯化,易于获得动物;5)常用实验动物为大白鼠和小白鼠;6)为了有利于预测化合物对人的危害,

要求选择两种以上的实验动物,最好一种为啮齿类,一种为非啮齿类,分别求出其急性毒性参数。

16、吸收速率:静脉注射>吸入>肌注>腹注>皮下注射>经口>皮内注射>经皮

17、染毒方法原则:1)模拟人在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实际接触该受试物的途径和方式;2)有利于不同化学物之间急性毒性大小的比较,3)符合受试物的性质和用途;4)各种受试物毒性评价程序的要求

18、蓄积作用是发生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

19、蓄积系数K值越小,表示化学物的蓄积毒性越大

20、剂量固定20天蓄积试验评价标准:

a,各剂量组均无死亡,蓄积性不明显

b,1/2LD50剂量组死亡,其他组无死亡,则弱蓄积性

c,1/20LD50剂量组无死亡,其他各组间死亡数有剂量反应关系,则为中等蓄积性

d,1/20LD50剂量组有死亡,各组间死亡数有剂量反应关系,则为强蓄积性

21、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1.研究受试物亚慢性毒性剂量一反应(效应)关系,确定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初步提出此受试物的安全限量参考数值;3.研究受试物亚慢性毒性损害的可逆性。4.为慢性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及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5.为在其他试验中发现的或未发现的毒作用提供新的信息,比较不同动物物种毒效应的差异,为受试物毒作用机制研究和将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

22、亚慢性毒性试验应使用清洁级以上动物,并在屏障环境内进行试验

23、亚慢性毒性试验接触外源化学物途径的选择,应考虑两点:

1)尽量模拟人类在环境中接触该化合物的途径或方式

2)应与预期进行慢性毒性试验的接触途径相一致

具体接触途径主要有经口、经呼吸道和经皮肤三种

24、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1.研究受试物慢性毒性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其慢性毒性参数的下限,即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的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对该受试物的危险性评价和制定安全限量提供依据;2.研究受试物的慢性毒性效应谱,确定慢性毒作用的靶器官,3.如果试验期限不是终生染毒,则还应观察受试物毒性损害的可逆性。4.为毒性机制研究和将毒性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

25、慢性毒性试验应在GLP规范下进行。

26、化学毒物致突变的类型:(从遗传学角度或突变角度分为)1)基因突变2)染色体结构改变3)染色体数目改变

27、同义突变(synonymous mutation):指没有改变基因产物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28、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指碱基序列的改变引起了产物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29、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机制及后果:P141

30、非整倍体和多倍体是由于染色体分离异常而产生的

31、致死性突变将导致死胎,它影响后代的数量而非质量。

非致死性突变主要影响后代的质量。

32、DNA损伤修复的一般特点:1.DNA损伤不仅可因外源性因素所致,也可因内源性因素所致2.不同类型DNA损伤通过不同的DNA修复途径修复3.不同类型DNA损伤修复速度是不同的4.DNA损伤修复机制有些是基本的,有些是可诱导的5.DNA损伤修复功能存在物种和个体差异

33、常用的致突变试验:1)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2.微核试验(MNT) 3.)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4、染色体畸变分析5、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 6、果蝇伴性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