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瓯海区分区规划

合集下载

3、瓯海区概况

3、瓯海区概况

瓯海区编辑瓯海区是温州现代化大都市主城区之一。

古时候,瓯海属“瓯地”,《山海经》中有“瓯居海中”的记载,瓯海之名由此而来。

全区国土面积467平方公里,占温州市区总面积的42%。

1981年建县,1992年撤县设区。

设有郭瞿工贸新区、瓯海中心区、梧白科技城、仙丽侨乡文化区、泽雅城郊休闲旅游区、温州生态园等6个城市功能区,下辖12个街道、1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251个行政村、85个社区,总面积467平方千米。

2012年末户籍人口42.21万人。

[1]瓯海是“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第一个实行承包责任制的“燎原社”位于瓯海郭溪街道,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运动鞋厂诞生在瓯海,全区现有10万余人活跃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近6万瓯籍华侨分布在世界51个国家或地区。

近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

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9.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53.51亿元,财政总收入36.8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283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

瓯海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省级教育强区、省级文明城区、省级平安区、省级科技强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省级双拥模范城、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先进区、省级体育强区等荣誉称号。

[1]中文名称瓯海区外文名称Ouhai行政区类别市辖区所属地区浙江省温州市下辖地区12个街道,1个镇政府驻地娄桥街道电话区号0577邮政区码325016地理位置浙江省东南部面积467平方公里人口42.21万方言吴语(东瓯片),闽语,畲语等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泽雅风景区,茶山风景区,三垟湿地,仙岩风景区,岷岗风景区机场无火车站温州南站车牌代码浙C目录1基本简介2行政区划3历史沿革4地理位置5生态资源6风景名胜7经济概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贸业产业8旅游资源▪旅游景点▪资源分类9历史文化10区域发展11自然地理▪水利资源▪气候资源12发展规划13文化教育14医疗卫生15风土人情16人文特色17名优特产18瓯海新城1基本简介编辑瓯海区风光(1)瓯海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新火车南站就坐落在潘桥街道,10道、温瑞大道、高桐公路贯通南北,瓯海大道、温瞿公路横跨东西,金丽温、甬台温高速公路和温福、甬台温、金丽温铁路在区内交会,全方位加速了各类资源的集聚。

温州最新规划方案

温州最新规划方案

温州最新规划方案2019年12月,温州市政府发布了最新的城市规划方案,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对该规划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规划范围该规划方案覆盖了温州市所有行政区域,总面积达到10569平方公里。

其中,城市用地面积为1609平方公里,农村用地面积为6235平方公里,森林用地面积为297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754平方公里。

此外,规划范围还包括10个重点产业园区和4个旅游经济开发区。

二、规划目标该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城市宜居、产业兴旺、绿色发展和智慧温州。

具体来说,规划有以下5个方面的目标:1. 建设宜居城市。

计划到2025年,全市城镇人口比例将达到7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5%以上,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达到60%以上,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40平方米以上。

2. 推动经济发展。

计划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旅游接待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新增注册企业将达到2万家以上。

3. 保障生态环境。

计划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4%以上,水质达标断面比例将达到9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将减少20%以上。

4. 推进文化建设。

计划到2025年,全市文化产业产值将达到200亿元以上,文化设施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文化消费将占家庭消费支出的10%以上。

5. 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计划到2025年,全市将建设5G网络覆盖城市区域,建设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城市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实施重点:1. 调整城市布局。

规划将大力推进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区建设,通过多措并举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2. 优化交通网络。

规划将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路网、快速路网和高速铁路网,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3. 发展现代产业。

规划将着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现代化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

瓯海区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瓯海区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瓯海区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瓯海区发展计划局复旦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二00五年三月目录前言 (1)一、规划背景与基础条件 (2)(一)宏观背景 (2)(二)有利条件 (3)(三)制约因素 (5)二、总体思路 (6)(一)指导思想 (6)(二)规划原则 (6)(三)发展目标 (7)(四)发展重点 (8)三、空间结构及物流节点建设 (9)(一)潘桥综合物流园区 (10)(二)专业物流配送中心 (15)(三)直达配送站点 (17)(四)仓储资源开发与整合 (17)(五)区外物流节点 (18)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18)(一)一大门户入口 (18)(二)三大系统 (20)(三)五层结构 (21)五、物流企业 (23)(一)第三方物流企业 (23)(二)企业内部物流 (24)(三)物流配套企业 (24)六、保障措施 (25)(一)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 (25)(二)建立健全现代物流扶持政策体系 (25)(三)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 (26)(四)创造良好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27)附表一:《瓯海区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人才和政策平台实施项目表附表二:《瓯海区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物流节点建设项目表附表三:《瓯海区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表附图一:温州市现代物流规划布局图(2003-2015)附图二:瓯海区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物流节点示意图(2003-2020)附图三: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2003-2020)附图四:温州市综合交通-规划示意图附图五:温州市瓯海区三溪片分区规划-用地规划图(2001-2020)附图六:温州市瓯海区三溪片分区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2001-2020)附图七:温州市瓯海区梧田片分区规划-用地规划图(2001-2020)附图八:温州市瓯海区梧田片分区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2001-2020)前言现代物流是一个新兴的复合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制造、贸易、信息等行业。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瓯海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瓯海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瓯海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12.11•【字号】温政发〔2003〕37号•【施行日期】2003.1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瓯海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温政发〔2003〕37号瓯海区人民政府:温瓯政〔2003〕43号请示、温瓯政〔2003〕66号文悉。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瓯海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03〕192号),市人民政府同意瓯海区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一、撤销西岸乡、五凤垟乡、北林垟乡建制,并入泽雅镇。

调整后,泽雅镇辖81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镇政府驻地不变(源口村)。

二、撤销新桥镇、娄桥镇、梧埏镇、南白象镇、茶山镇、三垟乡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瓯海区政府直辖。

在此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新桥、娄桥、梧田、南白象、茶山、三垟6个街道办事处:(一)新桥街道办事处:辖原新桥镇5个行政村、5个居民区,区域范围不变,街道办事处驻站前路(原驻地不变)。

(二)娄桥街道办事处:辖原娄桥镇15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区域范围不变。

街道办事处驻娄桥村振兴街3号(原驻地不变)。

(三)梧田街道办事处:辖原梧埏镇13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区域范围不变。

街道办事处驻梧埏街村梧埏大道(原驻地不变)。

(四)南白象街道办事处:辖原南白象镇7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区域范围不变。

街道办事处驻鹅湖村新象街1号(原驻地不变)。

(五)茶山街道办事处:辖原茶山镇14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区域范围不变。

街道办事处驻茶山村梅泉路90号(原驻地不变)。

(六)三垟街道办事处:辖原三垟乡11个行政村,区域范围不变。

街道办事处驻垟河村三垟大道897号(原驻地不变)。

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瓯海区辖景山、新桥、娄桥、梧田、南白象、茶山、三垟7个街道办事处,瞿溪、郭溪、潘桥、泽雅、丽岙、仙岩6个镇;24个居民区、251个行政村。

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文本目录

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文本目录

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文本目录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征求意见稿)仙岩镇人民政府温州市瓯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二〇一〇年十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1)第一条指导思想 (1)第二条规划原则 (1)第三条规划依据 (2)第四条规划期限与范围 (5)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 (5)第五条现状结构 (5)第六条特点及存在问题 (6)第三章规划目标与控制指标 (7)第七条规划目标 (7)第八条控制指标 (8)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9)第九条调整与优化的原则 (9)第十条调整与优化的方法 (9)第十一条农用地 (10)第十二条建设用地 (12)第十三条未利用地 (14)第五章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15)第十四条基本农田保护区定义 (15)第十五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依据 (15)第十六条基本农田划定原则 (15)第十七条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 (15)第十八条基本农田划定面积 (17)第十九条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 (17)第二十条管理措施 (18)第六章城乡建设用地规划 (19)第二十一条城镇工矿用地布局 (19)第二十二条城镇工矿用地发展规模 (19)第二十三条村庄用地布局 (20)第二十四条村庄规模控制 (21)第七章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 (21)第二十五条基本原则 (22)第二十六条规划目标 (22)第二十七条实施措施 (23)第八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25)第二十八条村庄规划原则 (25)第二十九条村庄规划目标 (25)第三十条村庄布局优化 (26)第九章规划实施与管理 (26)第三十一条建立领导责任制 (26)第三十二条建设用地审核 (26)第三十三条基本农田保护区占用控制 (26)第三十四条建立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 (27)第三十五条土地利用监测 (27)第三十六条耕地占补平衡机制指标调剂 (27)第三十七条规划用地与执法 (27)第三十八条规划调整审批权限 (28)第十章土地用途分区及用途管制规则 (28)第三十九条土地用途分区原则 (28)第四十条用途区划定及管制规则 (28)第十一章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及管制规则 (34)第四十一条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34)第四十二条管制规则 (35)第十二章附则 (36)第四十三条规划成果及其效力 (36)第四十四条规划实施起始日期 (37)第四十五条规划实施与解释责任 (37)附表表F1仙岩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表F2仙岩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表F3仙岩镇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表F4仙岩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分解落实表表F6仙岩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表F10仙岩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表F11仙岩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地块面积汇总表表F12仙岩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地块登记表表F13仙岩镇新增建设用地地块登记表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按“保护、保障、挖潜、集约利用”的总体要求,以严格保护耕地、坚持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为根本出发点,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瓯海区城市中心区东三路(瓯海大道-六虹桥路段)建设工程

瓯海区城市中心区东三路(瓯海大道-六虹桥路段)建设工程

.-瓯海区城市中心区东三路〔瓯海大道-六虹桥路段〕建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编制单位:XX大学建立单位:XX市瓯海区城市中心区建立开发指挥部提交时间:二零一一年一月1、工程由来东三路是瓯海中心区核心区的市政根底建立工程,该工程将紧紧围绕规划确定的中心区功能定位,使中心区的市政设施建立富有XX特色,充分展示中心区现代、生态和谐的一面。

道路南起瓯海大道,经玕屿路〔秀屿路〕,沿线与金温铁路铁道机电部机务段相交,以北沿现状国鼎路至六虹桥路穿插口,道路总长1800米。

规划红线宽度分两段,其中瓯海大道至玕屿路间标准段宽度为40米,玕屿路至六虹桥路路段间标准段宽度为28 米。

道路规划为城市次干道I 级,设计车速为40km/h。

根据?中华人民XX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建立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国家环保部第2号令?建立工程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工程建立单位XX市瓯海区城市中心区建立开发指挥部委托XX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2002号〕负责该建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单位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的根底上,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计算,编制了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提请审查!2、评价范围〔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建立工程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

〔2〕噪声评价范围:建立工程红线两侧200m范围。

〔3〕生态评价范围:建立工程红线两侧300m。

3、保护目标环境重点保护对象为沿线200m以内的敏感目标。

详见表1和表2。

. -备注:〔1〕5-10号敏感目标第一排建筑与本工程的红线距离参照?瓯海中心区行政、商业金融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2007.12〕中的?核心区城市设计总平面图?;〔2〕其他规划敏感目标的建筑红线退让按照?XX市规划管理技术审批规定?执行。

按照规定,次干道沿线的多层建筑退红线5米,高层建筑再多退5米。

从规划了解到,本工程沿线的商住用地的建筑以高层为主。

- -可修编-4、环境功能区划与执行标准〔1〕环境空气工程所在地位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第⼀章总则根据《中华⼈民共和国TRANBBS城市TRANBBS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温州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的指导性⽂件。

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含开发区)内的⼀切规划、TRANBBS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本规划。

规划期限:近期 2003~2007年中期 2008~2012年远期 2013—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本中粗体字条⽂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为,应依法进⾏查处。

本规划⾃浙江省⼈民政府批准之⽇起,由温州市⼈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章城市发展⽬标总⽬标:将温州建设成为国际性轻⼯城及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业、商贸、⾦融、港⼝、旅游城市,实施“⼀港三城”发展战略,加快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的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进⼀步加强⽣态城市建设,为提前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形成现代化⼤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综合实⼒,到规划期末国内⽣产总值和三次产业结构接近国内⼀流⼤城市的相应⽔平。

形成具有现代化⽔平的温州都市区,到规划期末温州的城市化、⼯业化⽔平达到国内先进⽔平,确⽴影响全国、辐射浙南闽东的中⼼城市地位。

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宏观管理制度,形成统⼀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逐步向资源配置市场化、合理化,经济运⾏规范化、法制化⽅向发展。

形成现代化温州都市区基础设施的构架,到规划期末,建成现代化的城市综合TRANBBS 交通、公⽤设施、环境保护、抗灾防灾等基础设施系统,在数量和质量上满⾜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和⼈民⽣活的需要。

形成以促进⼈的全⾯发展为核⼼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与⾃然和谐共存的⽣态环境,社会风⽓良好、公共秩序井然、⽣活环境优美为重要标志的城乡⽂明程度显著提⾼。

温州市瓯海区学区辖区划分

温州市瓯海区学区辖区划分
接纳
郭溪中学
岭头村、曹平村、郭西村、郭南村、郭溪村、河头村、宋岙底村、前垟村、三合村
接纳
潘桥中学
潘桥街道所辖的各行政村及居委会
接纳
瞿溪侨中
瞿溪街道所辖的各行政村及居委会
接纳
泽雅中学
泽雅镇所辖的各行政村及居委会
接纳
梧田一中
梧田街村、辽东村、林村村、月落垟村、塘西村、塘东村、老殿后村、泽霞社区居委会、明瓯社区居委会、东瓯社区居委会、龙霞社区居委会(呈祥家园除外)、飞霞社区居委会(花园路以东的香槟左岸住宅区、佳景家园)
接纳
南堡小学
南堡村及梧田街道新居民子女
接纳
南村小学
南村村及梧田街道新居民子女
接纳
梧田蟠凤小学
蟠凤村及梧田街道新居民子女
接纳
三垟中心校
三垟一小
丹东村、沙河村、张严冯村、吕家岸村
接纳
三垟啸秋小学
垟河村、应谭村、园底村、池底村、樟岙村
接纳
三垟三小
上垟村、黄屿村
接纳
南白象中心校
南白象一小
南白象街道所辖的各行政村及居委会
接纳
任岩松中学
丽岙街道所辖的各行政村及居委会
接纳
仙岩一中
仙南村、仙北村、河口塘村、罗洋村、派岩村、秀洋村、盘洋村、岩一村、岩二村、穗丰村、新丰村、渔潭村、自力村、社帆村
接纳
仙岩二中
星光村、凤池村、花台村、李山村、竹溪村、横坑村、大岭村、下林村、工陶、器材厂(跃进)、砂轮厂、日用厂、建筑材料厂、沈岙村
关于辖区划分的说明
1.小学
中心校
校名
施教区
新居民子女就读接纳情况
景山中心校
景山小学
景山街道所辖的各行政村及居委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前言1.1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背景1.1.1. 温州市发展概况1)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历史上经济不甚发达。

2)改革开放后温州人锐意进取,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经济持续实现跳跃式增长。

3)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4)为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温州的产业升级提供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二次创业”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方向发展,温州进行了一系列大的举措,包括瓯海区的建设、区划调整等。

1.1.2 宏观经济背景1)进入WTO后,传统“温州经济”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3)农村城市化道路和人居环境问题4)城市化必要性、进程1.1.3 编制分区规划的背景1)区划调整后瓯海区面临着新的区位和发展条件2)瓯海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结论:强化中心、扩展两翼产业结构布局:相对集中,促成升级开发建设模式:绿色生态、有分散的集中、人居环境良好3)瓯海区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活跃;城镇蔓延,问题很多;土地资源缺乏,城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严重,形不成地区中心等。

1.2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依据瓯海区分区规划以下列法律法规和基础资料为依据编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建设部1991年3)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124)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075)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2001.026)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简要本,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1.057)《温州市统计年鉴(2000)》,温州市统计局8)《瓯海区统计年鉴(2001)》,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编9)《瑞安市统计年鉴(2000)》,瑞安市统计局10)瓯海区梧埏片各乡镇(无仙岩镇、丽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7—2010)1.3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主要包括梧埏片原有的梧埏镇、南白象镇、茶山镇、三垟乡和新并入的仙岩镇、丽岙镇的区划界限,总计3各居委会和90行政村,此外还包括鹿城区的牛桥底村、龙湾区的大岙村等,总面积约160km2,其中平原总面积(包括水域面积)约80.1km2。

第二章规划区基本概况2.1 自然条件瓯海区北靠鹿城区,东接龙湾区,南邻瑞安市,西接丽水地区青田县,区域总面积614km2。

瓯海区地势西高东低,南亢北卑。

西部是丘陵山地,平均海拔600-800m,其中与瑞安、青田交界的荸荠嶂,海拔1051.1m,为辖境最高峰;中部有岷岗山、瞿溪山和吹台山,东部有大罗山;群山环抱之中是水网平原。

梧埏片位于瓯海区的东部,地处吹台山、大罗山之间,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山体植被良好。

是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主城区向南扩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片区内河网密布,开凿于宋代的温瑞塘河是梧埏片水系的总纲,她南起瑞安、北止温州,纵贯整个规划区,是温州市历史上的经济动脉和文脉。

三垟湿地水网纵横,共由160多个小到构成,水光山色、别有洞天。

2.1.1 气候1瓯海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风象:常年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偏东风,冬季为西北风,详见风玫瑰图。

年平均风速1.9 m/s。

最大风速30 m/s。

气温: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无霜期267天, 1月平均气温7.6℃,7月平均气温27.9℃。

降水:年平均降水1610.5 mm,最大值2401.9 mm,最小值113.5mm,最大日降水量355.9 mm。

春夏间多梅雨,夏天常有伏旱,夏1资料来源:《瓯海区土地志》,2000.3秋间常有台风暴雨。

2.1.2 工程地质2梧埏片平原水网地带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土类,是瓯海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周边山地土壤类型为红壤土类,主要土属有红壤和红粘土I层,是在温热气候条件下经受深度风化和淋溶的富铁铝化土壤,土层深厚,土体红色,微团聚体发育,疏松通透性好,质地以轻粘土为主,PH值在5.7左右,适于种植松、杉、果树及经济特产林。

2.1.3水文地质梧埏片主要河流为温瑞塘河,她纵贯整个规划区,是温州市的文脉和历史的象征。

由三垟乡大部、梧埏镇和南白象镇各一部构成的三垟湿地保护区,境内河流纵横如蛛网,160多个“小岛屿”散布其间,是典型的江南平原水乡,素有“百岛之乡、浙南威尼斯”美誉。

梧埏片河网密布,其自身的分洪能力很强,加之周边山体绿化较好,因此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大的洪涝灾害。

2.1.4地震根据地震历史资料和国家建委颁布的有关文件,瓯海区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大的地震。

2.1.5经济资源3梧埏片含梧埏镇、南白象镇、三垟乡、茶山镇、丽岙镇、仙岩镇五镇一乡,计居委会3个,行政村90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至2000年11月1日标准时间,五镇一乡共有常住人口27.4万人,其中梧埏镇12.23万人(规划区外的上陡2资料来源:《瓯海区土地志》,2000.3门、渔鳞浃等四村1.99万人),南白象镇2.70万人,三垟乡2.23万人(规划区外的黄屿村、李家岸村约1万人),茶山镇2.89万人,丽岙镇3.01万人,仙岩镇4.34万人。

区划调整后,常住人口24.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14.5万人。

梧埏片现行经济以工业为主,产业比重为:一产4.97%、二产72.68%、三产22.35%。

至1999年底(丽岙镇与仙岩镇无2000年资料),生产总值70.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9.2亿元。

梧埏镇工业以服装、鞋业、眼镜、烟具、低压电器、钮扣等为主,南白象镇工业以制鞋、灯具等为主,三垟乡工业以无纺布、标准件等为主,茶山镇工业以制鞋等为主,丽岙镇工业以汽配、摩把等为主,仙岩镇工业以建筑铺装材料等为主。

其中梧埏镇在温州市三十强镇中名列第三,梧埏镇内的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浙江省级开发区,2001年工业总产值约38亿元。

梧埏片农业比较发达,是瓯海区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基地。

丽岙镇的花卉、三垟乡的瓯柑、茶山镇的杨梅都久负盛名。

同时,丽岙镇还是温州市高教园区后勤保障基地。

2.2 区位环境梧埏片南接瑞安市,西邻瓯海区三溪片,北靠鹿城区,距温州市新市中心仅 1.5km,温州市火车站紧靠规划区北侧,东连龙湾区永强片,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

梧埏片交通区位良好,瓯海大道横穿东西、南塘大道纵贯南北,甬台温高速公路、金丽温汽车专用道汇聚于此,形成浙南最大的交通枢纽。

处于温州市今后发展的104国道——沿海高速路的主轴上4。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给温州市定性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浙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市区城镇人口150-180万。

梧埏片现状经济状况良好,对外吸引力大,同时梧埏片作为瓯海区重要的发展区域,有着较宽裕的发展空间,因此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的聚集,3资料来源:《瓯海区统计年鉴》、《瑞安市统计年鉴》、瓯海区五普统计资料4《产业布局总报告》成为未来温州市重要的产业集中地区之一。

2.3 用地现状及问题2.3.1现状概述规划区域现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以梧埏镇为中心的温州市主城区南拓区和以仙岩、丽岙两镇为中心的综合城镇。

梧埏组团靠近温州市中心区,总体上用地较为分散,生活区主要分布在温瑞塘河两侧和大罗山脚下,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梧埏镇瓯海经济开发区、南白象镇的金竹工业区和慈湖工业区。

仙岩、丽岙组团用地主要分布在大罗山和吹台山下,形成沿交通线蔓延的乡村环人均居住用地较梧埏片要大的多。

无明显大片工业区,其中仙岩镇主导工业是铺装类的建材业,空气污染大,采石对山体植被及山体本身破坏都很大。

仙岩、丽岙两镇是温州市的侨乡之一,但吸引侨胞回乡投资不够。

梧埏片大多数村镇居住、工业混杂,有相当一部分村里存在“居住、生产、仓储”混杂的三合一或二合一形式。

2.3.2现状存在的问题1)现状用地布局分散,各村各自为政,居住、工业、仓储、商贸等用地功能混杂,整体意识淡漠,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同时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费与重复建设和使用。

2)集中建设与集中保护的矛盾。

过去是自发的市场化和分散的工业化,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将来必须走集中型城市化道路。

三垟水网地段和茶山、吹台山在构建温州生态网络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水网对于污染的扩散作用,是需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地区。

其周边地区是城市化快速和集中发展区,必须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3)丰富的地貌与现代化交通的矛盾。

规划区内水网纵横、青山环绕,具备了创造“山水城市”的优良条件,同时也分割了建设用地的完整性,建设道路需要越山架桥,增加了工程的投资和技术难度,消弱了用地间便捷的联系。

4)经济发达,三产相对落后的矛盾。

如梧埏片的几个乡镇均以二产为主,近2500个乡镇企业规模小、分散、污染大,而商贸、科技、旅游等三产没有形成优势,作为城市发展区,其产业结构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5)能繁多、经济构成复杂:规划区位于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空间布局复杂、土地区位特殊,既是城市增长的热点,也是规划管理控制的难点。

规划区内有旧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保护区、旅游区、高教园区;既有城市、又有乡镇和自然村。

经济成分复杂、功能需求多样,相互协调难度大。

2.4现状用地平衡表2.5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对瓯海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2.5.1市域城镇体系确定“中心聚集,南北伸展,点轴开发,分片均衡”战略。

2.5.2城镇密集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以市域东南沿海交通线为主发展轴;沿瓯江、飞云江、鳌江为次发展轴。

形成两大“城镇密集区”。

瓯海位于中心城镇密集区内,从市域范围看,地理位置优越。

即位于地理中心,又在主要发展轴线上。

2.5.3城市片区中心城镇密集区规划布局采用“都市地区——城市片区”规划模式,每个城市片区在城市规模上可以相当一个中等城市的发展规模。

具体包括:鹿城片、瓯海片、龙湾片、瑞云片、乐柳片、七里片、上塘—瓯北片、洞头片。

其中:温州城区(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和瑞安构成核心圈层。

片区职能温州城区包括: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

功能定位:是全市的政治、商贸服务、信息、金融、文化科技中心,交通枢纽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2.5.4发展分区(23个)其中瓯海区有:梧埏片、仙岩—丽岙片、三溪片(泽雅片)2.5.5基础设施铁路:规划新建温福铁路,在三溪片瓯海大道以北建设新的客运站。

轻轨:沿瓯海大道,机场—西客站沿南塘大道,瑞安—永嘉道路:双环+连接道西外环路:高桐路(104国道流线)内环:沿大罗山快速路(瓯海大道、南塘大道各部分)连接道:瓯海大道(梧埏镇—高桐路)、南塘大道(南白象镇—永嘉)2.5.6主城区城市结构:六片双中心鹿城片、瓯海片、龙湾—永强片、瓯北片、七里片、洞头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