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_林雯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教学计划设计原则

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教学计划设计原则

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教学计划设计原则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计划设计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并根据这些因素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目标明确的原则目标明确的教学设计原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设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和时限的(SMART)。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明确的学习目标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果。

三、科学合理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原则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来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计划应该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以及对应学科的知识和理论。

教育工作者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教学计划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负荷,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难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灵活多变的原则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教学过程的可适应性和灵活性。

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教育工作者需要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解决问题。

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适应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评估反馈的原则评估反馈的教学设计原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过程,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评估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更好地调整教学和学习的方向。

浅议初中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浅议初中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浅议初中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微时代产物的层出不穷.。

微课凭借其短小精悍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然而,微课在现实教育教学中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原因在于大部分一线老师缺乏对微课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在开发微课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

为此,本文对微课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几点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关键词:设计原则;微课;注意事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日趋加快,与此同时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更倾向于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微课以其自身的优势受到学习者的青睐,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虽然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受到热捧,但由于广大一线教师缺乏对微课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缺乏专业的指导,导致微课作品良莠不齐,更多的只流于形式,沒有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提高作用.。

胡铁生老师曾在一次微课比赛中说“能支持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先进微课教学设计理念指导的微课作品仍然缺乏.。

”所以,微课的设计成为重中之重.。

笔者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总结出几点微课的设计原则及注意事项,以期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精简性原则微课,从意义上来说是关注到学生的注意力的持久度,或者学习者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产生.。

所以,微课的特点在于一个“微”字,是以5-1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某个一个知识点的教学.。

在教学设计中遵循“四精”原则:(1)在时间上精简,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将问题讲清讲透,这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在学习内容上精确,只讲解一个知识点,通过这一个知识点突破重难点.。

所以在设计内容时要有针对性.。

(3)讲授语言精炼,教师在视频讲授过程中,要思路清晰,语言精炼,描述到位,直击重难点,切不可高谈阔论分散学生注意力.。

有必要时可在视频的重要节点加入字幕解释,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那么,教学设计的原则有哪些呢?本文将对教学设计的原则进行探讨。

1. 部分整体原则教学设计应该遵循部分整体原则,即将整体的知识结构进行分解和梳理,然后再逐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这样的设计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

例如,在教授一个复杂的概念时,可以先进行概念的分解,让学生逐步了解其组成部分,然后再通过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整个概念的全面认识。

2. 渐进式难度原则教学设计应该遵循渐进式难度原则,即在教学过程中,难度应该由易到难,从简单的知识点到复杂的知识点逐步深入。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知识结构,增强学习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在实施渐进式难度原则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进行合理的设置。

合理的难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过高或过低的难度则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下降。

3. 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学设计应该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即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实施学生主体性原则时,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们积极思考和交流。

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多元评价原则教学设计应该遵循多元评价原则,即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存在着片面性和主观性的问题,而多元评价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多元评价可以包括书面测试、口头表达、实验报告、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形式。

通过综合考察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有利于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 教学内容针对性原则教学设计应该遵循教学内容针对性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通过度析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可看出小学生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时间短,所以不适合长时间的学习,而微学习具有时间短、目标单一的特点,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

所以,在实行微课设计时,要把目标与内容紧密相连,学习目标要单一、具体、明确,会使学习者产生聚焦的学习体验,从而看出微课与传统的整节课和现有的网络课程的不同,并结合其他研究者在微课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作者认为微课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如下三个原则:一、微原则“微”是微课的最显着的特征,也是区别与其它课程的最本质的特征,所以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微”原则。

“微”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积小,即资源容量小,一般不超过几十兆,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只要有电脑或手持移动手机或ipad等,都能够在线播放,或能够灵活方便的下载下来保存到电脑或移动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和资源共享,这种便利性是微课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

二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下适合使用,不管是在等候,还是在休息,学生就能够抽时间学习。

三是指选题小,选择的内容是针对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是专题、实验活动等,实行充分讲解论述,加入适当的趣味性,更有利于提升微课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微课是为学习者服务的,所以衡量微课效果的指标是学习者的最终学习体验。

在微课设计过程中,选择的课程内容和各项资源的组织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实行。

在选择内容方面,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明确学习者需要的是什么,并且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

那么在学习资源的组织上,要始终以学习者为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主体性,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

三、交互性原则由记忆法则得知,人们对文字的记忆水平远远小于对图片的记忆。

所以在设计微课过程中,从头到尾不能一直是纯文字的讲解,这跟我们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没什么两样,这样只会让学习者感觉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是很高。

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

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

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的重要手段。

而教学设计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能。

因此,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合理运用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期帮助教师设计出高效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设计原则1. 知识导向原则教学设计的核心是知识。

教师应该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突出知识的层次性和结构性,合理安排知识的先后顺序,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学生中心原则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先前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目标导向原则教学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的层次和要求,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以便检查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4. 过程启发原则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尽量提供启发性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 教学方法多样性原则教学设计应多样化,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设计方法1. 前瞻预期教学法前瞻预期教学法是一种以清晰的教学目标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方法。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前,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预先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预期问题的形式,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的目标。

2. 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任务的完成过程,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探究和合作,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

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探讨

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探讨

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探讨作者:杨生芳来源:《新课程·下旬》2018年第07期摘要: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物理教学受到很大冲击。

高中物理微课教学的介入犹如新鲜血液注入到教学中,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而微课教学能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设计是关键。

当下,明确影响微课教学设计的因素以及如何搞好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是每位物理教师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微课;教学设计;策略一、影响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的因素1.教师对微课教学认识不足微课教学刚刚开始兴起,大多数教师对于微课教学理念的理解不深,还处于认知水平。

再加上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研究与实践的水平和开展的时间有限,制作的微课资源数量也不多,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内容还停留在学习和研究层面,甚至还处于起步阶段。

有些教师仍习惯于传统经验教学,对新的教学模式持怀疑和观望态度。

因此,对微课教学的进一步开发、提升,还需要大多数教师的重视和参与。

2.教师专业素养对微课教学设计的限制微课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

微课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熟练应用多媒体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够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

微课教学能否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挑战。

在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期习惯于传统经验教学的老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熟练应用还很欠缺,不会从互联网下载有关教学视频,更谈不上微课教学视频的制作。

另一方面是年轻教师对于多媒体的操作比较娴熟,但在教学方面,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处理以及对课堂的驾驭还不是游刃有余。

这些教师自身因素是顺利实施微课教学的绊脚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微课教学设计的质量水准。

二、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策略及注意事项1.教学设计必须紧扣一个“微”字,体现一个“精”字做到形式上要微,内容上要精,充分体现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

林微型课堂的设计

林微型课堂的设计

短、小、 精、巧
短是指:备课时间短,讲课时间短。
一般微型课堂规定上课时间为 15分钟左右,有些规定为10分钟。 10分钟完成平常40分钟的教学任务, 可谓讲课时间短;从抽签、备考到 上课,备考时间也只有几十分钟, 可谓备课时间短。两个“短”,构 成了对教师的挑战。怎样在10分钟 内完成任务并获得评委认可,进而 让评委欣赏你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那就要在“小”字上动脑筋,“精 ”字上下功夫,“巧”字上做文章。
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 同的形式,如“说课”重点在 “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 程„„是在“纸上谈兵”,是在 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 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而微型课是在上课,从导入到新 授,从提问到点拨,从归纳到拓 展都要按部就班一一落实,只是 比实际上课少了学生的表现。
区别一:说课面向同行或
区别四:内容不同。
说课的内容包括教材及相
关教育科学理论。而微型课 则只是运用教材的内容。 区别五:语言不同。 说课的语言以交流为主; 微型课的语言以讲授为主, 有交流、有评价。
说课:设计师介绍自己的图纸 微型课:设计师按照图纸亲自施工
二、微型课的特点:
套用沈括《梦溪笔谈· 雁荡山》的一句话。 微型课即课之“具体而微者”。 翻译成现代汉语:微型课是形体齐备而规模较 小的课。 “形体齐备而规模较小”就是微型课的特点。
总结与对比

微课:在线教学资源,以视频为载体 微型课/说课:评估教师教学能力的形式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 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 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 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全过程。“微课”的时长一 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 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 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 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 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 “微课例”、“微课堂”。

浅谈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浅谈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浅谈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摘要:微课教学又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最主要的特点是:指向明确,短小精悍,使用快捷。

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如何浓缩知识点,教学内容要做到专一、单一,操作要简便,要把问题讲清、讲懂,让学生喜欢又容易接受。

比如,在平时的训练考试中,笔者发现,学生遇到“排序题”时把握性不大,出错率比较高,其实这一题型并不是很难,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于是,本人有的放矢制作微课。

关键词:设计;教学;微课;原则“微课”,也就是“微型视频课程”,主要以微视频作为教学呈现方式,围绕知识点、习题例题、重点难点、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微课”最核心的内容是微课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课题有关的微教学设计、微教学课件、微教学反思、微练习及学生反馈、教师评价等配套教学资源,它们按照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建构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应用“小环境”.胡铁生老师这样总结微课特点:短小精致,使用便捷;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半结构化,便于扩充;资源丰富,情境真实。

“微课”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形式,它汇集了声、像、图、文等媒体呈现优势,有着微型学习资源问题“模块化”、知识“分点化”的特点,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独立知识点、问题点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能让学习更有针对性、目的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微课教学又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最主要的特点是:指向明确,短小精悍,使用快捷。

为了突出其特点,我们根据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长和认知规律,把一段“微课”视频长度严格控制在10分钟之内。

10分钟之内,你必须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并且要做到直观、形象、生动。

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到优等生,还要考虑到中等生和后进生,不能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微课的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有三层含义: 1.在 视 听 传 播 的 设 计 上 ,要 用 学 生 的 眼 睛 看 画 面 , 用 学生的耳朵听声音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会 习惯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没有认真分析一下:
* 基 金 项 目 :2013 年 广 西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项 目 “教 育 技 术 专 业 ‘人 文 、科 学 、技 术 ’三 位 一 体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探 索 与 实 践 ”(编 号 : 2013JGA169 );2014 年广西教师教育重点项目“面向教师教育的示范性精品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编号:2014Jis@moe.edu.cn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 *
林雯 (广西师范学院 教育技术系,广西 南宁 530000)
摘 要:当前,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兴未艾。 作为一种以视频为载体的新型网络教学资源,微课的教学
设计有其独特之处。 作者在分析大量优秀微课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教学理论,从视听传播、教学思路、
念,具有统摄、概括、包容当前学习内容的作用。 例如,在 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时候,三角形的概念可以作为先行组 织者;在讲解平抛运动的时候,自由落体运动可以作为 先行组织者;在讲解鲸时,哺乳动物可以作为该内容的 先行组织者。
比较性组织者则与新的学习内容是平行关系,在教 学中起类比的作用, 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新知 识。 比如,在讲解雷达的工作原理时,可以用回音现象的 原理作为先行组织者; 在讲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时,城 市给排水系统可以作为先行组织者。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CT in Education 27
创新探索
《中国教育信息化》编辑部:mis@moe.edu.cn
作、可测量,不要设计抽象模糊、大而空泛的目标。 对于 信息含量大的教学主题, 则可以采用内容分解的方式, 化整为零、逐一制作,最后形成系列微课。
四、微课设计的关键问题二: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 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 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 体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 ”[4](袁振国,1998)任何一 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学策略,恰当的教学策略 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在微课的设计中,策 略选择是核心环节, 能够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学技巧乃至教学智慧和创意。 要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必须首先清晰微课教学的特 点。 第一,从教学内容的性质看,经由微课传授的教学内 容本质上属于间接经验,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接受间接经 验的过程;第二,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微课中的信息流 动基本上是单向传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学过 程缺少双向互动;第三,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学生利用微 课进行自主学习,具有独立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微课教 学必须能够契合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 效果。 从微课教学的特点分析可知,微课教学本质上属于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范畴。 由于微课教学是一个经由视频 向学生单向传递教学信息的过程,而且学生具备较大的 主动权,所以微课教学的策略要重点放在激发学习兴趣 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这两个关键点上。 根据有意义 接受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相关理论,结合视频媒介传播 的特点, 微课教学可以重点借鉴以下三种教学策略,如 表 1 所示。
2.在 教 学 思 路 的 设 计 上 , 要 根 据 学 生 的 思 路 展 开 教 学
一个好的微课,要善于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用学 生看问题的思路来引领教学内容的组织。 比如,问题解 决思路就是一种常用的设计策略。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 了解决问题,微课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困难 点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顺着学生的问题思 路展开内容讲解,一步步引领学生深入学习。 此外,还可 以灵活使用归纳总结、联系对比、案例分析、逻辑推理等 设计思路。 总而言之,要善于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按照 学生的思维重组知识呈现顺序,真正做到在教学思路上 “以学生为中心”。
心理感受三个层面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并就微课设计中的三个关键问题:选题、教学策略、
教学信息处理展开重点论述。在选题上强调内容的价值性、适用性、契合度;在教学策略上以有意义接受学
习为理论基础,重点分析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情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原理及方法;在
教学信息处理方面,根据视频媒介的特点提出了教学内容可视化的三种具体手段:概念形象化、数字关系
人讲话的感觉,因此语音缺乏自然感、亲和力,无法在情 感上传递出和谐的旋律。 微课是供学生单独使用、反复 观看的,要传递出与集体教学不一样的,一对一教学的 亲切自然感,才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微 课的感染力。 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是“我在你面 前,我为你讲解”。 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微课的制作才 容易取得成功。
其次,从画面和声音的制作方面,要学会用学生的 视角看画面,用学生的耳朵听声音。 比如,在拍摄实验操 作、乐器弹奏、手工制作、运动技巧等内容的镜头时,一 定要从方便学生观察、模仿、学习的角度拍摄,顺着学生 的视角采用俯拍、同侧拍等方式制作画面。 画面要重点 呈现学习内容,而不是呈现老师或者教学活动全景。 同 理,声音的制作要让学生听得清楚,感觉舒服,注意背景 音乐可控等。
图示化、信息呈现动态化。
关键词:微课;教学设计;策略;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6-0026-05
一、引言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资源。 当前,很多学校 都在积极开展微课的培训、开发、应用等相关工作,各级 各类的微课比赛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 与的热情。 由于微课制作的技术门槛低,微课作品的生 成、传播、使用比较简单,很多教师乐于接受和尝试,当 前的微课制作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然微课受到人们的热捧,但由于大部分一线教师 缺乏对微课内涵的深入理解,缺少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专 业培训和指导,致使很多微课作品流于形式,起不到应 有的教学效果,甚至造成新的资源浪费。 胡铁生老师在 对 500 多 名 高 校 微 课 参 赛 老 师 进 行 问 卷 调 查 后 指 出 : “能支持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先进微 课教学设计理念指导的微课作品仍然缺乏。 ”[1](胡铁生, 2014) 笔者在从事各级各类微课培训和大赛评比的工作 中,分析、比较、评阅了大量作品,总结、凝练出微课设计 与制作的一些主要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和借鉴。 二、微课设计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 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中,“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不 可动摇的原则。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以网络为传播途径,
是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观看、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 源。 “微课的出现是教育资源建设之重心由助教向助学 转变的重要契机。 ”[2](杨满福,2013)。 总体来说,微课的 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①用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 供 学 生 课 外 复 习 ,查 缺 补 漏 ;②用 于 翻 转 课 堂 ,起 教 授 新 知 的 作 用 ;③用 于 拓 展 教 学 ,满 足 学 生 个 性 化 的 学 习 需 求。
3.在 心 理 感 受 上 ,要 有 面 对 面 辅 导 的 亲 切 自 然 感 微课并非传统课堂教学搬家,也不是课堂授课的微 缩版,它是一种能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服务的资 源和工具,这是微课区别于其他教学资源的重要特征之 一。 可汗学院的微课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是因 为可汗学院的教学信息处理和呈现手段非常简单,仅仅 利用了一个手写板。 微课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教师对 教学内容的熟练驾驭, 在于教师充满人情味的耐心讲 解,在于透过语言信号传递出来的亲和力、感染力。 当前,很多老师在制作微课时容易忽视心理感受问 题。 教师在录制微课时不注意调整自己的感觉,还是停 留在上集体课、公开课、示范课的场景,声音会不自觉地 变得生硬、呆板、不自然,让人感觉像是大会发言或新闻 广播。 也有部分教师不习惯对着计算机讲课,找不到对
无论出于何种使用目的,都需要明确:第一,微课的 使用对象是学生,不是老师;第二,微课的主要使用时间 是课外,不是课内;第三,微课的使用地点一般在家里、 宿舍,不是教室。 因此,学生看不看、看多久,教师无法直 接监控。 作为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微 课要想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必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 件:有用和有趣,否则无法有效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所 以,微课设计的核心原则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 偏离这 个 中 心 , 微 课 就 很 可 能 重 复 “ 建 设— — — 闲 置— — — 浪 费 ” 的 命运。
表 1 教学策略分析表
教学策略
学习动机来源 新旧知识的链接途径
先行组织者
认知内驱力
经由知识结构的链接
基于问题
好奇心、兴趣点 经由问题的链接
情景化、案例化 个人需求、 现实 经由真实情景的链接 关联
1.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来的重 要概念, 它指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比 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能够 起到把学习任务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相关联 的作用。 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 织者两类。 说明性组织者一般是当前学习内容的上位概
26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6
《中国教育信息化》编辑部:mis@moe.edu.cn
创新探索
学生需要看到什么? 学生需要听到什么? 没有充分考虑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视听感受。
首先,从内容上看,学生在微课中最需要得到的信 息是知识、技能本身,他不需要看到完整的教学活动过 程。 因此,并非教学内容的一些因素和环节,如教师个人 形象、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乃至学习竞赛等传统课堂教 学环节,是完全可以省略的。 微课不是课堂录像的微缩 版,更加不是视频公开课、示范课、精品课。 因此,微课不 需要展示教学活动过程,只需要展示教学内容本身。
三、微课设计的关键问题一:选题 微课的选题好比农夫选种,优良的种子辅以适当的 耕种容易获得丰收,如果选了先天不足的种子则事倍功 半,难以产生好的结果。 因此,选题是微课制作的第一个 关键问题。 总的来说,微课的选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 虑: 1.使用价值高 任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 间和精力,微课虽然制作技术门槛较低,但也要耗费相 当的人力物力。 因此,要选取教学使用价值较高的课题 来制作微课。 比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热 点,平时需要老师反复讲解和强调的内容,学生容易出 错的知识点,学生经常提问的问题等,都可以作为微课 的选题对象。 “此类选题通过微课程的形式解决问题越 快速、讲解问题越清晰,选题的价值也就越高。 ”[3](郭绍 清,2014) 2.适合视频传播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教学资源,选取符合视频传 播特征的教学内容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微课的优势和作 用。 众所周知,视频是以连续的动态画面来呈现信息的, 因此,一些具备“动态特征”的教学内容,比如:动作技 能、操作过程、工作原理、变化过程等,就非常适合使用 微课。 此外,视频传播的两大信息通道是图像和声音,如 果教学内容本身需要使用较多的图像和声音, 比如:地 形地貌、摄影摄像、广告设计、艺术欣赏、发音训练、乐器 弹奏等内容,也非常适合使用微课。 3.内容相对独立,信息量不大 微课是相对完整、独立的小型教学资源,时间长度 一般不超过十分钟。 调查数据表明,超过 6 分钟的视频 受欢迎程度直线下降。 所以,微课的选题必须要小,内容 少且相对独立。 选题时,可以选取一个独立的小话题作 为 切 入 口 ,把 内 容 讲 通 讲 透 ,宁 可 “小 题 大 做 ”,不 宜 “ 大 题小做”。 比如:“怎样写请假条”、“‘的’、‘地’、‘得’的用 法”、“电话号码的读法(英语)”等选题就属于内容独立、 体量适宜的选题。 同时,一个微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 一般设定一到两个目标即可。 目标要尽量具体化、可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