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鉴赏《守岁》
守岁诗歌鉴赏

守岁诗歌鉴赏一、内容解析1. 比喻新奇的前几句- 诗的开头把即将过去的一年比作一条钻进山洞的蛇。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这就像在说,你想知道这快要结束的一年啊,它就像一条滑溜溜地朝着山谷里钻的蛇呢。
你看它那长长的鳞片(这里用来形容一年的时光)都已经有一半没进去了,它要走的想法谁能拦住啊。
这比喻特别有趣,一般人形容时间流逝可能就说像流水之类的,苏轼把时间比作蛇,感觉这时间就像一个有生命、有自己想法的东西,偷偷摸摸地就溜走了。
- 然后“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他还说就算想要抓住蛇的尾巴把它留下来,就算很努力也是没用的。
这就像是我们想抓住快要过去的一年,但是根本抓不住,时间不会因为我们想挽留就停留。
2. 描写守岁场景的中间部分-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这一句特别有画面感。
小孩子们啊,强撑着不睡,守着夜,还欢欢喜喜、吵吵闹闹的。
这就写出了守岁时那种热闹的家庭氛围,孩子们不懂什么岁月流逝的惆怅,只觉得守岁是个好玩的事儿,可以熬夜玩耍。
-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这里呢,人们希望早晨的鸡先别打鸣,害怕听到更鼓又敲响一次,因为每一次更鼓敲响,就意味着离新年更近,旧年又少了一点时间。
这就把人们守岁时那种既期待新年又不舍旧年的复杂心情表现出来了。
3. 感慨时光的结尾部分-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写人们守岁坐了很久,灯芯的灰烬都落了,起来看看,北斗星都已经倾斜了。
这表明时间过得很久了,守岁也快接近尾声了。
-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他说,明年难道就没有新的一年了吗?不是的,但是心里担心这一年又会虚度光阴。
这就从守岁的这个时间点,延伸到对整个人生时光的一种担忧,怕自己没有好好利用时间,碌碌无为。
二、艺术特色1. 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整首诗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把岁暮比作赴壑蛇这个比喻了。
这个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很新颖。
它让无形的时间变得好像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有了一种动态的感觉。
苏轼《守岁》诗词赏析

苏轼《守岁》诗词赏析守岁宋代:苏轼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译文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注释垂尽:快要结束。
壑(hè):山谷。
修鳞:指长蛇的身躯。
强(qiǎng):勉强。
哗:一作“喧”。
挝(zhuā):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灯烬(jìn):灯花。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北斗斜:谓时已夜半。
蹉跎(cuōtuó):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赏析《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人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
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
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
“系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这个风俗无道理。
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
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
守岁古诗意思

守岁古诗意思:
《守岁》古诗的意思: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除夕守岁的情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新年阖家团聚、幸福美满的祝愿。
诗的前两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绘了除夕夜的热闹场景。
爆竹声此起彼伏,人们忙着除旧布新,迎接新的一年。
春风送暖,屠苏香随着春风扑面而来,预示着新的一年将充满生机和希望。
后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全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
旭日东升,千家万户都沐浴在阳光之中,家人总是一起把新桃符换下旧符,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和家庭的和睦幸福。
这首诗通过对除夕守岁情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时光,把握每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时刻。
《守岁》赏析品鉴——拾花洗录

守岁 | 百莫简说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守岁 | 宋 ·苏轼引用注释垂尽:快要结束。
壑:山谷。
修鳞:指长蛇的身躯强:勉强。
哗:一作“喧”。
挝: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灯烬:灯花。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北斗斜:谓时已夜半。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译文要知道快要过去的一年岁月像是就要游进幽深沟壑的长蛇长蛇虽长,一半的蛇身鳞甲已经看不见了远去的心意无人能够阻拦遮挡岁月如梭,不为人留何况想要抓住它的尾巴的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即便是明明知道努力勤勉也没有办法岁月逝去,无法挽留,自当勤勉这一夜,小孩子不睡觉可劲的玩闹嘻嘻相守守岁,笑语喧闹好像要努力的抓住年的尾巴清晨报晓的公鸡千万不要啼鸣一声一声的更鼓敲响这样的催促让人惧怕长夜漫漫,久坐不起灯火燃尽,灯花坠落起身遥望星空北斗星已经横斜去了难道明年没有这样的夜晚这样的年岁节日不敢想,只怕明年还是这样蹉跎的心情还是那些小孩少年的劲头值得夸奖表扬那般尽情尽兴的珍惜这个夜晚百莫简说诗层次鲜明逐渐递进用三个部分简明道出过年除夕夜守岁情景珍惜时光,犹如珍惜除夕夜这一夜,孩子的表现值得夸奖开头六句用钻进洞穴的长蛇比喻逝去的岁月这一年,就剩下今夜一晚好像洞里很长很长的蛇只有一点尾巴还在外面此处以蛇比喻岁月已经逝去的时光无法挽回就像很长很长的蛇身在洞里也拉不出来逝去的已经不能按照人的意志转移到了除夕已经是岁末即便抓住尾巴哪能栓得住该走的还是要走尽力去挽回只能是徒劳无益六句,说那年已到尽头一年将要过去剩下除夕这一晚守不住又要守中间六句守不住的夜也要守写的是守岁的情景最常见,小孩子瞌睡不去睡觉强打精神,嬉戏玩闹不愿鸡啼晓,不愿夫打更道的是,守岁的心理希望时间长一些再一些紧接着,是大人守岁坐熬油灯燃尽灯花坠落无数起身遥望星空北斗已经斜去情真意切,感触颇深最后,点出时光流逝岁月不等人君当勉励珍惜时光既然守岁就要守到尽头一年一年,都该如此。
苏轼的春节古诗词《守岁》阅读

苏轼的春节古诗词《守岁》阅读守岁宋代:苏轼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译文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爱惜这个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能够自夸。
注释垂尽:快要结束。
壑(hè):山谷。
修鳞:指长蛇的身躯。
强(qiǎng):勉强。
哗:一作“喧”。
挝(zhuā):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灯烬(jìn):灯花。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北斗斜:谓时已夜半。
蹉跎(cuōtuó):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赏析《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人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
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
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
“系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这个风俗无道理。
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
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
苏轼古诗《守岁》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守岁》原文译文赏析《守岁》宋代:苏轼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译文】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赏析】《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人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
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
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
“系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这个风俗无道理。
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
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
这两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乡的风俗,而不是他在凤翔时的情景。
这一年苏轼才二十六岁(虚龄二十七岁),膝下只有一子苏迈,虚龄五岁,不可能有这两句所写的场景。
“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
这两句主要是针对大人守岁所说的。
苏轼守岁原文及解释

苏轼守岁原文及解释
《守岁》原文:
新年将至,家家户户都在守岁。
夜深人静,灯火通明,家家户
户都在门前点燃烛火,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这个时刻,人们会
聚在一起,共同守岁,祈求新的一年能够平安顺利,家庭幸福美满。
苏轼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人们守岁的场景,表达了对新年的期盼
和祝福。
守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习俗,人们在这一天会守夜
迎接新年的到来,希望能够祛除旧岁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和喜庆。
这首诗中充满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
苏轼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对新年的热切期盼和祝福,同时也
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守岁的习俗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
诗富有情感,让人感受到了新年的喜庆和祝福,也让人们对新的一
年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春节诗歌《守岁》赏析(精选合集)

春节诗歌《守岁》赏析(精选合集)第一篇:春节诗歌《守岁》赏析《守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把就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并说守岁正如想要系住它的尾巴,纯属徒劳无功。
诗中又细致地描述了人们守岁的情景与心情。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二句,用虚笔表现了诗人怀亲思弟、想要及早建立功业等心愿和对青春年华的爱惜。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诗歌《守岁》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守岁苏轼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
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翻译/译文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注释⑴垂尽:快要结束。
⑵壑(hè):山谷。
⑶修鳞:指长蛇的身躯。
⑷强(qiǎng):勉强。
⑸哗:一作“喧”。
⑹挝(zhuā):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⑺灯烬(jìn):灯花。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⑻北斗斜:谓时已夜半。
⑼蹉跎(cuōtuó):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赏析/鉴赏《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人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
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岁》鉴赏
[宋]苏轼
欲知垂尽1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2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3。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注释:
1.垂尽:快要结束。
2.修鳞:指长蛇的身躯。
3.挝:击,敲打。
此处指更鼓声。
赏析:
《守岁》是苏轼在嘉祐七年(1062)年末写的。
当时恰逢年末,苏轼一人在外,因为不能与父亲弟弟团聚,又回想起故乡岁暮的淳朴风俗,便写下三首风俗诗寄给弟弟(子由),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
《守岁》是其中的一首。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两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
以这样六句开头,意在说明这个风俗的存在并无道理。
其实,诗人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到底“守岁”是否有道理呢?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这六句写守岁的情景。
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瞌睡,却还要勉强欢闹。
“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
实际上这是人人守岁时都有过的感受,诗人能不费力地写出来,增添了不少亲切感。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这四句与开头的
“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
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
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
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