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布置介绍
总布置设计

总布置设计总布置设计概述总布置设计是船舶设计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其的结果对船的使用效能、航行性能、安全性能以及结构工艺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总布置设计也是后续设计和计算的主要依据。
总布置设计主要完成以下设计:船舶主体和上层建筑设计;各典型载况下船舶的浮态调整;船舶舱室和设备布置设计;通道和楼梯设计;船舶造型设计等。
在总布置设计中,除了特殊要求外,各类船舶在布置上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如下:○1最大限度的提高船舶的使用性能。
○2对船舶安全性能、航海性能、结构性能的把握。
○3船舶结构的合理性。
○4便于建造、修理、检验、保养以及设备的更换。
○5在经济、实用前提下,船舶造型应美观和大方 本船的总布置设计是在综合考虑船的各项性能,并保证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完成的,本章设计要使传播满足载重量要求,最大限度地缩短机舱长度,以提高货舱容积。
调整船舶浮态,合理布置压载舱形式,保证在稳性计算中,满足稳性衡准要求,获得理想的船舶航速。
船舶总体布局(1)水密横舱壁本船结构计算船长(即垂线间长)为m ,根据《钢制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船舶的水密舱壁要求。
(2)首、尾尖舱长度的确定按照《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中规定:○1货船的防撞舱壁距首垂线的距离应不小于0.05L L 或10m ,取较小者,但经允许,可不大于0.08L L (其中L L 为85%D 处水线长度的96%;对于具有球鼻首的船舶,防撞舱壁距首垂线的距离可减小球鼻首在首垂线前方夏季载重水线上投影长度的一半,但200L m 时减小值应不大于0.015L 。
○2尾尖舱长度一般取pp pp L L 50.0~40.0。
(3)肋骨间距根据规范,标准肋骨间距5.00016.0+=S b L s (m )式中:S L ——结构计算船长(m ),即垂线间长,但不小于水线长的96%,且不必大于水线长的97%,S L 大于200m 时,取为200m 。
规范还规定,在首尾尖舱内以及在防撞舱壁至首垂线0.2S L 区域内,肋骨的标准间距b s 应为按上式计算所得值或下述规定的较小者首尾尖舱内:0.6m ;防撞舱壁至首垂线0.2S L 区域内:0.7m ;肋骨的最大间距应不大于1.0m 。
总布置设计

18
§4-10 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示例 开始
2、计算流程图
输入箱数、航速 确立主机要素
确认辅助参数
检索船型库
确定集装箱参数
确定主尺度L、B、D
确定船型系数
估算空船重量
不 满
计算DW
足
估算△、d
计算航速、螺旋桨设计
定结构载荷。因此实现的方式常有: (1)参照母型直接转换后再进行修改; (2)根据型线图、总布置图和经验自动生成基本结构图的位置 线,再结合结构构件计算确定该位置的结构材料,最后根据具 体设计情况进行修改; (3)人机交互生成和修改
9
§4-6 结构设计
2、基本结构图和典型横剖面图 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基本结构图有如下要求:
5
§4-5 总布置设计
5、例子 母型船上层建筑
设计船上层建筑适当拉长
母型船居住舱
二人间
设计船居住舱(旋转90度)
二人间
6
§4-6 结构设计
0、概述: 结构设计通常在总布置设计以后进行,但其结构形式则在总
体布局时应已有考虑,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是: (1)全船结构构件计算 (2)基本结构图和典型横剖面图 (3)肋骨型线图 (4)船舶强度计算 (5)结构重量及重心计算 (6)船体钢料估算清单(板、材等) (7)船舶振动计算等
长度 LM,集装箱长、宽、高(以 TEU 为例) 输出量: 船长 L,船宽 B、型深 D
内容:
以甲板集装箱列数考虑船宽 B Yd 2 . 4 38 Yd( 1 ) 0 . 0取3到8 0.1m
型深 D D f h C 2.591 Zh hD
汽车设计过程之总布置篇

汽车设计过程之总布置篇作者:猹先生猹先生在之前的文章中写过关于国产车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很多读者都看过那篇文章,其中有很多读者对于其中的各个环节到底是干什么的非常感兴趣,那么从这期开始,猹先生就逐步介绍下整车开发当中的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今天先从总布置说起。
总布置到底是什么?很多人疑惑总布置到底是干什么的,打个比方就知道了,你家新买了个房子,但是是毛坯房,这时候就需要设计这面墙干什么,那个屋子重新弄成多大,家具摆在什么位置。
换到汽车上,各个总成、零部件的位置、关系、间隙、运动以后是不是有干涉,还有符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法律规定,这些都是归总布置管的,也就是简单的说总布置就是管各个总成、零部件应该怎么摆放、摆在什么位置的设计阶段。
明确整车开发方案那么总布置工作是干什么的了解以后,总布置到底怎么开展呢。
一般来说,总布置工程师需要确定整车技术路线,整体设计过程中需要第一步确定整车主要尺寸参数、主要性能参数、质量参数以及各系统总成基本状态,大体安装点和角度,选择动力总成和轮胎型号等,这也是整车项目的初步布置与方案设计阶段。
确定这些参数是进行整车总布置设计的首要工作,一般是根据整车开发方案确定的,整车开发方案包括性能要求,市场要求,造型要求等等。
这些要求大多数是根据大量的市场调研和统计分析工作,也有一些是咨询公司提供的。
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之前领导定的对标车作为依据进行调查和测量。
总布置各项参数的确定在确定整车性能要求,市场要求,造型要求以后就要进行近一步的设计。
在这部分的设计当中,主要需要确定整车的尺寸,站在平台化的角度也要确定相应的平台。
各项参数的确定需要先确定汽车的长、宽、高、轴距、轮距等控制尺寸、轴荷分配范围以及动力总成、水箱、前后桥、传动轴和车轮等的轮廓尺寸和位置后,再参考同类车型相关数据以及对标车型作为借鉴,初步确定前悬和后悬的长度、前后风窗位置和角度、发动机罩高度、地板平面高度、前围板位置、座椅布置、内部空间控制尺寸、方向盘位置角度、操纵机构的相互位置等。
建筑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说明

建筑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说明(一)施工现场总布置阶段划分施工现场布置划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为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二阶段为装饰施工阶段,本次总平面布置为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二)混凝土、砂浆生产布置本工程共设置4台350L混凝土搅拌机及8台砂浆搅拌机,现场安排混凝土生产场地。
(三)垂直运输机械布置现场布置12台龙门架,负责钢筋、模板、混凝土等物的垂直运送。
(四)钢筋加工、堆放场地布置钢筋加工现场进行。
因钢筋堆放所占场地较大,钢筋每层用量按照计划进场,随进随用,现场不堆集多余钢材。
(五)临时设施布置工程考虑部分工人食堂、简易休息室、厕所、办公、仓库、保卫等临时设施。
二层施工完毕后,±0.000地面可存放材料。
(六)现场用电设计本工程输电线路单独从主电网处引入,采用地下电缆,对焊机、龙门架、塔吊单独走线。
现场采用三相五线制,“TN-S”供电系统:根据计算,电源主线采用截面为50mm2的BLX型铝芯橡皮线,中线采用35mm2。
电源支线严格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办理。
(七)现场用水设计本工程现场用水单独从主供水管网引入,有施工、生活、消防用水三部分。
因无特殊用水机械,不考虑机械用水。
主水管选用ф100的镀锌钢管作供水管可满足需要,沿水平方向每20m开设ф50支管和闸阀,垂直方向沿楼梯间竖向安装管道,确保混凝土养护用水。
木工棚处单独安装消防水泵一台,确保消防用水。
(八)雨水、污水排放基坑排水用4台泥浆泵,遇到雨水量大时,再加2台潜水泵,雨水和基坑积水直接排入施工排水道。
混凝土搅拌机、砂浆拌和机冲洗水,经砖砌明沟首先流处沉淀池,沉淀池每天派人清查。
施工现场四周砖砌明沟,坡度3%,保证现场无积水,文明洁净。
厕所污水均需定期外运,保证不污染周围环境,确保人工卫生健康。
(九)粉尘处理1.粉尘污染通过淋水或冲洗,减少到最低限度。
2.为防止车辆带泥砂出场,在大门口铺一段石子,定期过筛清理,同时清扫车轮、车帮。
汽车总布置概述

产品开发部 李文
汽车总布置设计是新车型开发的第一道工序,首先,通过充分准备和综合 分析,选择一个合理的整车方案,并经过一定程序将其确定下来。方案确定后, 进行准确的布置和计算,并为各总成下一步开展的工作打好基础、准备条件、 提出要求并和各专业组协同完成全部设计,共同实现整车的总目标。
下面简要介绍汽车总布置的一些方法。
437
476 376 1541 1350 1023 757
494 390 1579 1385 1050 77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44 459
4、H 点和 R 点 H 点指三维 H 点装置的躯干和大腿的饺接中心,它位于此模型的两侧 H 点标记钮间的装置的中心线上。
R 点即“乘坐基准点”是指制造厂规定的设计 H 点,该点:
5、 操作范围 按 GB/T 17867 《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的相关规 定。 6、操作力 操作力是引起驾驶员疲劳的重要因素,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希望操作 力尽量小些。但是,又不能小到若有若无的程度。手孔操作力在 20-50N,开 关类间隔在 60-90mm 为宜。 7、 汽车驾驶员的眼椭圆 (1)、眼椭圆的定义 SAE 推荐的眼椭圆标准是通过对 2300 多名驾驶员坐在带有座椅调节器 的固定靠背角的座椅上,以正常的驾驶姿势驾驶(没有头部的转动)的研究 得出的。经过对男女驾驶员比例为 1:1 立体摄影数据的统计分析,驾驶员 眼睛的位置呈椭圆形分布,将“眼睛”和“椭圆”两个单词缩写,称之为“眼 椭圆”。后来又给出了座椅靠背角从 5°~40°的眼椭圆位置的确定方法。
前座椅靠背角(°)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 33.0 34.0 35.0 36.0 37.0 38.0 39.0 40.0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的方案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的方案一、总体布置概述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是指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合理规划、布置,确保施工作业的高效进行,工人的安全和施工质量的保障。
本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施工作业流程、人员流线、材料和设备存放区域、施工现场围墙、临时设施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布置,可以使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效率。
二、施工作业流程施工作业流程是施工现场总布置的基础。
在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中,我们将施工作业流程划分为五个主要区域:进场区、材料存放区、施工区、设备存放区和出场区。
1.进场区进场区是施工现场的入口,用于接收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设备。
进场区应设置足够宽敞的空间,以方便材料和设备的卸载和搬运。
同时,进场区应与道路相连通,方便物资的进出。
2.材料存放区材料存放区是用于存放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的区域。
材料存放区应根据施工流程的顺序进行划分,并根据材料的种类进行分类,便于施工现场工人快速找到所需材料。
在存放材料时,应注意分类、整齐,并确保材料的安全,避免损毁。
3.施工区施工区是进行具体施工作业的主要区域。
施工区的划分应根据不同的施工工序进行,便于工人进行工作。
在施工区域内应设置足够的工作空间,保证工人的安全,并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施工区应设立临时安全防护措施,如挡板、围栏,避免施工时的危险事故发生。
4.设备存放区设备存放区是存放施工所需设备的区域。
设备存放区应根据设备的种类进行划分,并考虑设备的尺寸、重量等因素,合理布置设备存放位置,方便工人使用。
5.出场区出场区是施工现场的出口,用于运出已完成的工程物资、设备等。
出场区应与道路相连通,方便物资的运出,并确保安全、便捷。
三、临时设施布置在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中,还需要考虑一些临时设施的布置,以满足施工人员的日常需求和工作安全。
主要包括工人休息区、办公区、厕所、水电供应和通信设施等。
1.工人休息区工人休息区应设置在远离施工区域的地方,以减少噪音对工人休息的影响。
船舶设计之总布置设计

几 种 船 型 双 层 底 特 征 :
5、液舱
• 在船体内部主要船舱划分的同时,还应 对燃油、滑油、炉水、清水、压载水等 舱进行布置。有关油、水舱的划分,应 与机舱布置、管系布置、纵倾调整等配 合进行。
液舱的布置:
应注意问题: 1) 燃油仓出气管不应通过生活舱室--安全 2) 尽量使油、水舱的总重心接近船中--调倾 3) 充分利用不易装货的狭窄处所 4) 燃油舱或淡水舱不易集中布置--防止破损 后失去供应
xi
5、 浮态及初稳性计算 ( X G X b ) 由载况表计算结果,得船的纵倾值 t
t XF ) 首吃水 d f d ( 2 L pp L pp
100M cm
d--平均吃水 Xf——漂心纵坐标
t XF ) 尾吃水 d a d ( 2 L pp
L pp
☆浮态计算例题:(P178,表4.29)
二、浮态计算
前提:型线图、静水力计算、邦氏计算、总布置图 1、 舱容要素曲线计算 对任一货舱、燃油/滑油轮、淡水舱、压载 水舱; 2、 人员、行李、食品、备品等重量及位置计算 3、 空舱重量、重心计算
4、 各种装载状况下的重量、重心计算 (载况表)
Wi , Z g
M
zi
,Xg
M
第六章 总布置设计
6-1 总布置设计概述
1)船舶主体及上层建筑区划,外部造型 2)浮态、调整 3)舱室及设备布置 4)通道和梯道设计 5) 造型及内装设计
总布置设计的基本原则:
1) 最大限度地提高船舶的使用性能 货船:舱容、装卸效率 客船:舒适安全、舱室布置经济实用, 交通方便 2) 考虑船舶的性能 浮态、稳性、适航性、抗沉性、 驾驶、设备、信号设备布置,逃生
水闸施工总布置—施工总平面布置

水闸施工
总平面布置的内容、原则
•二、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1)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少占农田,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 (2)合理组织运输,减少运输费用,保证运输方便通畅。种和各工程之间的干扰。
水闸施工
总平面布置的内容、原则
•二、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4)充分利用各种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原有设施为施工服务,
水闸施工
总平面布置的内容、原则
•一、总平面布置的内容 (3)各种建筑材料、半成品、构件的仓库和生产工艺设备主要堆场、
取土弃土位置; (4)行政管理房、宿舍、文化生活福利建筑等; (5)水源、电源、变压器位置,临时给排水管线和供电、动力设施; (6)机械站、车库位置; (7)一切安全、消防设施位置。 (三)永久性测量放线标桩位置
降低临时设施的费用。 (5)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应便于工人的生产生活。 (6)满足安全防火、劳动保护的要求。
施工总平面布置
水闸施工
总平面布置的内容、原则
•一、总平面布置的内容 (一)建设项目施工总平面图上的一切地上、地下已有的和拟建的建
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的位置和尺寸。 (二)一切为全工地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的布置位置,包括: (1)施工用地范围,施工用的各种道路; (2)加工厂、制备站及有关机械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布置概述
汽车总布置设计,又称为汽车总体设计,其工作内容包括汽车型式的选择,整车基本尺寸的设定,各大机械系统布置方案、人机工程布置方案的制定,各大系统的布置实现系统间的间隙保证,同时也包括对整车重量、通过性、动力性经济性、车辆动力学、NVH 等性能的考虑。
总布置设计,与造型设计,整车性能开发,构成了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整车层的工作内容。
总布置设计、造型设计、整车性能开发这三大项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总布置设计,决定了汽车的总体技术方案,是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总布置设计,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款汽车产品投放市场后的成败。
图1-1 汽车产品开发中整车层的工作内容
1.1 汽车开发流程与总布置工作
汽车产品开发,可分为平台开发,车型开发和变型开发三种。
平台开发:开发全新的平台,全新整车造型、系统结构、配置、布置的整车项目。
车型开发:在已有平台的基础上,全新整车造型和布置,通常选用已开发成熟的零部件,对整车系统结构进行改动的整车项目。
变型开发:保留平台,通过局部改变造型和布置,选用已开发成熟的零部件对车型进行小范围改动的整车项目。
一般而言,一套完整的汽车新产品开发流程,按先后顺序,包括产品策划,概念设计,工程设计,设计验证,生产准备等几个基本的阶段。
不同的汽车公司,
对汽车产品开发流程中不同阶段的名称各有不同的定义,但其本质内容却与前面提到的各个基本阶段是对应的。
当然设计验证与生产准备已经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产品开发阶段了。
在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总布置都要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概念设计与工程设计阶段的工作量最大。
在产品策划阶段,产品规划人员根据各种输入信息,如高层决策,市场需求,或是技术发展趋势报告,撰写新项目建议书。
但新项目建议书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性报告,其中关于车型产品的定义也比较笼统。
根据新项目建议书,项目组成员通过市场可行性、技术可行性、质量可行性、采购可行性、生产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等各种可行性分析,确定该项目是否可行,如果可行,项目的详细方案是什么。
这其中,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将发挥最重要的作用,而在所有的技术人员中,发挥带头作用的就是总布置工程师。
在这个阶段,总布置工程师将会同市场人员,根据市场调研、技术可行性以及其它约束条件,制定该项目的整车产品定义,包括车辆型式选择、整车基本尺寸定义、人机工程布置方案,并绘制初版的整车总布置图。
总布置工程师也将与负责动力总成开发和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的工程师一起,初步制定动力总成的搭载和布置方案。
在概念设计阶段,总布置工程师的要务,是与造型师一起进行造型设计。
首先,总布置工程师与相关系统的工程师一起,对产品规划阶段的整车产品定义进行进一步细化,主要体现在整车布置图的细化、底盘硬点、人机工程硬点的确定,发动机、空调等关键系统的选型与布置(对于需要新开发的发动机、空调等关键系统,还要提出对其外廓尺寸、安装点、接头的设计要求)。
如:有了发动机的布置方案,才可以确定前悬的长度和发动机盖的高度;有了空调的布置方案,才可以进行仪表板CAS 面或油泥模型的制作,并考虑仪表板上其它部件的布置与造型。
总布置工程师也将与车身工程师一起制作整车的典型断面图。
所有这些,将作为造型师进行造型设计的重要输入信息。
总布置工程师与造型师之间,是约束和配合的关系。
所谓约束,是指造型师原则上必须按照总布置工程师提供的整车布置图进行造型设计,造型的创意不能违背整车尺寸定义、人机工程布置方案以及动力总成等关键系统的布置方案。
所谓配合,是指造型师在进行造型创意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总布置工程师事先制定的尺寸、布置方案使其造型创意成为不可能,从而希望总布置工程师能做一些调整,这时候总布置工程师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与造型师沟通,最终获得双方满意的方案。
另外,造型师在每交付一版造型交付物(如效果图、CAS 面)后,总布置工程师将与相关系统的工程师一起,对造型进行法规符合性、工艺可行性分析,分析的结果将反馈给造型师,使其调整造型,这样的操作过程在整个造型工作中,将反复好几次。
为了验证整车造型、尺寸、人机工程,通常要制作1:1 的外形和内饰模型进行验证;根据验证暴露出的问题,总布置工程师将调整整车尺寸定义和人机工程设计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在整车开发过程中,概念设计阶段的工作往往与产品策划阶段的工作有部分重叠。
或者说,在产品策划阶段,就需要进行部分概念设计阶段的工作,以便提供更明确的整车产品信息,进行各项可行性分析。
在工程设计阶段,总布置工程师的工作,是沿着概念设计阶段确立的整车设计方向,落实各项布置方案,与各系统的工程师一起,建立一辆完整的数字样车。
首先,总布置工程师向各专业设计人员下达各系统的布置方案、物理边界、重量目标以及安装点、接头的设计要求,并预留各大系统之间的间隙。
各系统的布置方案,主要要考虑空间利用率(尽可能增大乘员空间和行李空间,减小机械部件占用的空间)、整车轴荷、维修可行性、装配可行性,以及碰撞安全、NVH、温度场、EMC 等性能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负责性能的工程师会与总布置工程师就影响相关性能的布置方案进行讨论,最终确定布置方案。
各系统的工程师,也会结
合各自系统的特点,与总布置工程师商讨布置方案、物理边界以及安装点、接头的设计要求,直至最终双方达成一致。
确定各大系统之间的间隙,是工程设计阶段一项任务繁杂但又必须做得面面俱到的重要工作。
为了确定各大系统之间的间隙,总布置工程师需要考虑到加工与装配误差、运动件的运动包络,以及可维修性;对于安全件,如转向油管、制动油管、燃油管,还需考虑自身与周围部件相对运动带来的磨损或穿刺风险,必要时需增加更多的定位装置和保护装置。
系统之间的间隙确定,这项工作做得不仔细或者不科学,轻则会导致实车装配时的干涉,重则会酿成安全事故。
待各系统的工程师初步完成其系统的设计时,总布置工程师将其数模装配到整车中,对其进行布置校核,看其是否满足了事先提出的要求,包括物理边界、重量、安装点、接头、间隙等,负责性能的工程师也会在数模的基础上进行CAE 分析,看其能否达到事先设定的性能目标,或者看通过一些设计调整,其性能有没有改善的余地。
布置校核和性能CAE 分析的结果,会反馈到系统的工程师,使相应系统的工程师修改设计或由总布置工程师调整布置方案。
负责装配的工艺工程师,也将从装配可行性的角度,对整车数模进行审核,其结果反馈给总布置工程师。
这样“校核-反馈-修改-校核”的过程也会重复几个轮回,直至总布置工程师、性能工程师、各系统的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多方都对设计满意,从而完成数字样车的制作。
数字样车制作完成后,便着手进行物理样车的试制试验,整个项目进入设计验证阶段。
在这个阶段,总布置工程师将对实车中与总布置工作有关的设计进行验证,如:人机工程、底盘硬点是否符合设计值,各系统之间的实际间隙是否在设计范围内,整车重量和轴荷分配是否达到了设计目标。
在整车的试制试验阶段,也会暴露出各种装配和性能的问题。
针对未达设计目标的项目和装配、性能问题,总布置工程师将汇同相关的工程师,分析其原因,提出和落实整改方案,直至解决问题或达到设计目标。
在设计验证完成后,整车的状态基本达到设计目标,设计冻结,进入生产准备阶段。
进入这个阶段后,总布置工作较少,但在批量生产中,往往也会暴露各种问题,需要总布置参与解决,有时候,还需要修改布置方案。
生产准备阶段完成,便为SOP节点,即产品已经具备大批量生产的条件。
SOP 至产品上市之间的阶段,为市场导入阶段。
这个阶段,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产品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产品开发人员,包括总布置工程师,主要进行项目总结工作,总结在整个项目的运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产品上市后,项目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持续改进阶段。
设计人员,包括总布置工程师将根据市场的反馈,对产品的缺陷或不足进行设计变更。
但这个阶段,已不属于新产品开发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