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润妍

合集下载

成功的宝洁失败的润妍案例分析

成功的宝洁失败的润妍案例分析

成功的宝洁失败的润妍案例分析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录⼀、宝洁简介 (3)⼆、中国洗发⽔市场的发展历程 (3)三、润妍推出背景 (4)四、波⼠顿矩阵图和SWOT分析润妍产品……………4-7(⼀)波⼠顿矩阵分析润妍 (4)(⼆)SWOT分析润妍…………………………………4-7 五、⼀家公司在产品的不同的⽣命周期过渡期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7-10(⼀) 导⼊期注意事项………………………………7-8(⼆) 增长期注意事项………………………………8-9(三) 成熟期注意事项……………………………9-10(四) 衰退期注意事项 (10)六、研发上市之前的调研为润研的品牌运作究竟起到什么作⽤?……………………………………………10-11(⼀)润妍调研的信息反馈作⽤…………………10-11(⼆)润妍调研的促进提⾼作⽤ (11)(三)润妍调研的检查监督作⽤ (11)(四)润妍调研对其的不良作⽤ (11)七、对于润妍的失败,你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请在此基础上,为伊卡璐提些建议…………………………12-15(⼀) 润妍失败的原因 (12)(⼆) 因何润妍不能成为宝洁的第五⼤品牌 (12)(三) 营销策略的失败……………………………………12-14(四) 对宝洁关于润洁的市场预测的误差进⾏分析 (14)(五) 从宝洁新产品运作实践中,可以借鉴的经验 (14)(六) 对伊卡璐的建议……………………………………14-15 ⼋、润研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新产品开发、上市的成功因素……………………………………………15-16⼀、宝洁简介:⼆、中国洗发⽔市场的发展历程:三、润妍推出背景:(⼀)宝洁全球增长放慢90年代末期,宝洁全球连续⼏年出现零增长。

在中国,宝洁中国⾃1996-1997财年达到顶峰,连续三年出现零增长甚⾄负增长,此时,宝洁急需⼀个新的增长点以改变中国的市场局⾯。

(⼆)中国洗发⽔市场刮起⿊⾊旋风:1998-2000年,在世界范围领域,天然、环保的潮流愈演愈烈,成为未来主导的流⾏趋势,⽽这很可能使得宝洁的洗发⽔⾛向穷途末路。

宝洁润妍案例分析

宝洁润妍案例分析

宝洁润妍案例分析报告学号:姓名:时间:2011年12月5日地点:市场营销实验室指导老师:宝洁润妍案例分析报告目录引言(Introduction) (3)正文(Text) (3)一、案例背景 (3)(一)行业背景分析 (3)(二)宝洁自身发展分析 (3)(三)小结——宝洁要行动 (4)二、宝洁行动ing (4)(一)润妍的研发和推广 (4)1、STP:目标市场选择不当导致市场容量不足,定位不明晰导致推广偏差 (4)2、Product: 润妍洗发、润发分开的产品组合对当时二合一做法的挑战过于激烈 (5)3、Promotion:价值表达未符合消费者的心理 (5)(二)小结——“成功,再推广”产品研发模式的利弊分析 (5)1、优点 (6)2、缺点 (6)三、总结:新产品成功还需要考虑的因素 (6)1、重视市场环境的扫描分析,明确企业自身的强项与弱点,把握好产品研发手段与推广时机 (6)2、准确的STP是研发和推广基础,要保证在推广过程中不偏离原有STP (6)3、考虑兼容性,产品创新要慎重,特别是要推广创新观念时 (6)4、考虑消费者可能会与研发者对产品产生不同的看法 (6)5、推广宣传中要注重突出产品的差异与特色 (6)结语(Conclusion) (6)引言(Introduction)本案例分析报告总共分为案例背景、宝洁行动、总结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案例背景中分析了案例发生时的行业背景,并用SWOT分析方法总结了宝洁公司自身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第二部分从宝洁公司研发和推广新产品润妍的整个过程出发,剖析了其中的三点乏善之处,进而以小结的方式分析了其“成功,再推广”这一产品研发模式的利与弊;第三部分综合了前面的分析成果,归纳出新产品成功还需要考虑的五个因素。

正文(Text)一、案例背景(一)行业背景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期,洗发水市场在中国处于品牌繁荣阶段。

此时,民族品牌一拥而上,洗发水市场百花争鸣,类似宝洁的国际品牌在这种市场背景下,不断加快本土化过程,开始了品牌的创新。

两个文化因素失败的广告案例

两个文化因素失败的广告案例

丝”黑发概念的产品。 一个概念成就了多个知名品牌的发财梦,
也对宝洁这个在洗发水领域自诩为霸主的巨人形成了强大的冲击,眼前
发生的一切令宝洁不得不痛下决心。 经过一番严谨的酝酿之后,于
是一个崭新的立足本土的宝洁新的洗发水品牌被残酷的竞争环境催生,
并最终将其定位确定为“东方女性的黑发美”,摆出了 “黑发美”领
24
个人体会
• 不过,可口可乐公司力挽狂澜,在看到失败的瞬间找 寻错误根源并及时纠正,因而损失也控制在所能承受的范 围之内。我想,这也是可口可乐公司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 原因。在当今社会,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500强中名列前 茅,可口可乐的商标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也表明可 口可乐品牌战略的优质。
• 不过个人建议,可乐这种碳酸化合物对身体有诸多不利的 方面,大家要适量的克制,有节制地引用噢
25
谢谢观赏
• PPT制作人:吴志远 邵雪萍
26
18
19
20
21
22
失败原因分析
• 1、失败在于在决策过于迷信市场调查的结果而忽视了 其它因素的存在,尤其是忽视了传统可口可乐品牌的形象 和忽视了消费者对传统可口可乐的忠诚度。顾客之所以愤 怒是认为99年秘不示人的可口可乐配方代表了一种传统的 美国精神,而热爱传统配方的可口可乐就是美国精神的体现, 放弃传统配方的可口可乐意味着一种背叛。
导品牌的阵势。 2000年,宝洁在中国市场强势推出其在中国市场唯
一的原创品牌润妍,在经过了一连串精彩的预演后, 润妍新鲜出炉,着实
令整个业界为之耳目一新.
6
市场反应
• 宝洁接连推出润妍系列产品后,这个在中国市场唯一的原创 品牌突然黯然退市了.其中种种,令人们十分疑惑。那么润 妍的产生究竟是因何而起呢?又因何而“败”?

润妍洗发水案例失败分析

润妍洗发水案例失败分析

润妍洗发水案例失败分析全球日化第一品牌宝洁公司自从1988年登陆中国市场以来,在中国日用消费品市场可谓是所向披靡,勇往直前,号称“三剑客”的飘柔、潘婷、海飞丝洗发水更是一骑绝尘。

可是2002年,宝洁却因为润妍在中国打了一个败仗。

润妍是宝洁旗下唯一针对中国市场原创的日化品牌,也是宝洁利用中国本土植物资源生产的唯一系列产品。

植物奥妮挑战宝洁当宝洁的潘婷、飘柔、海飞丝等在中国市场轮流叫卖时,国内的本土品牌找准其弱点,推出了与其定位不同的“植物”、“黑头发”等概念,于是直接威胁到宝洁的主导地位。

“植物一派”的开山祖师是重庆奥妮。

1996年,重庆奥妮隆重推出奥妮首乌洗发露,在洗发水市场刮起了一股黑色旋风,当年市场占有率上升到7%。

1997年,重庆奥妮洗发水根据中国人对中药的传统信赖,率先在全国大张旗鼓地推出了植物洗发全新概念,并且表现极为优秀,随着“百年润发”的推出,奥妮的销售额达到了最高点。

1997年,奥妮的市场占有率仅次于飘柔,位居第二位。

重庆奥妮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宝洁的警惕。

在奥妮等竞争对手发动的“植物”、“黑发”等中国概念的进攻下,宝洁旗下产品被竞争对手重新定位,贴上了“化学制品”、“非黑头发专用产品”标签。

为了改变被动的局面,宝洁从1997年调整了其产品战略,决定为旗下产品引入黑发和植物概念,以应对国内品牌及国际老对手的挑战,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鉴于植物洗发全新概念在中国的成功推出,宝洁公司在中国的经理人员也提出相应的中草药洗发水的概念,提出了研制中草药洗发水的要求,并且邀请了许多知名的中医向来自研发总部的技术专家们介绍了传统的中医理论。

在新策略的指引下,宝洁按照其一贯流程开始研发新产品。

从消费者到竞争对手,从名称到包装、到价格确定,宝洁处处把关测试。

包括润妍品牌经理在内的十几个人分头到北京、大连、杭州、上海、广州等地,选择符合条件的目标消费者,和他们一起生活48小时,进行“蛔虫”式调查;1999年9月,在润妍产品测试阶段,宝洁再次反省了对产品定位、品牌概念、产品包装、广告创意等的认识,对原有的计划进行了部分修正;2000年,润妍终于等到了面世的一天,针对18-35岁女性,定位为“东方女性的黑发美”,润妍的上市给整个洗发水行业以极大的震撼,其包装、广告形象无不代表着当时中国洗发水市场的一流水准。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引言概述: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市场策略和推出新产品的重要环节。

然而,即使是大型跨国企业也可能在市场调研中遭遇失败。

本文将以宝洁公司的市场调研失败案例——“润妍”的没落为例,分析其失败原因,并总结教训。

一、产品定位不准确1.1 目标市场选择错误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准确把握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特点。

对于“润妍”这一护肤品系列,宝洁公司选择了年轻女性作为目标市场。

然而,他们未能充分了解这一市场的需求和偏好,导致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1.2 产品定位不清晰“润妍”在市场调研中未能明确其产品定位。

宝洁公司未能清楚地定义“润妍”的特点和优势,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消费者对于护肤品的需求非常多样化,如果产品定位不明确,很难吸引到目标消费者。

1.3 未考虑竞争对手在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未能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的存在和影响。

他们没有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充分的对比和分析,导致“润妍”在市场上无法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市场需求不足2.1 市场规模估计错误在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对于目标市场的规模估计错误。

他们未能准确预测到目标市场的需求量和增长潜力,导致产品在推出后销售不佳。

2.2 产品功能不符合市场需求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未能准确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偏好,导致产品的功能设计与消费者的期望不符。

这使得消费者对于“润妍”的兴趣不高,进而影响了产品的销售。

2.3 未考虑消费者反馈在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未能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反馈和意见。

他们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的设计和功能,导致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最终导致产品的失败。

三、市场竞争激烈3.1 产品同质化竞争在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未能充分考虑到市场上已有的同类产品。

他们未能找到“润妍”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优势,导致产品在市场上无法脱颖而出。

3.2 缺乏市场营销策略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他们未能准确把握目标市场的消费行为和购买决策过程,导致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效果不佳。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引言概述: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

然而,有时候即使是大型跨国企业也会在市场调研中犯错。

本文将以宝洁公司的“润妍”产品为例,分析其市场调研失败的原因以及对企业的影响。

一、产品定位不准确1.1 目标市场选择错误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准确判断“润妍”产品的目标市场。

他们错误地将其定位为高端消费者,但实际上该产品更适合中低收入人群。

1.2 忽视竞争对手的影响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忽视了竞争对手的影响。

他们未能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和市场份额,导致“润妍”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差异化不足。

1.3 未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

他们未能提供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产品特点和功能,导致“润妍”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二、营销策略不当2.1 宣传推广不足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制定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

他们未能充分利用媒体和营销渠道来宣传“润妍”产品,导致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2.2 定价策略不合理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

他们将“润妍”产品定价过高,超出了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导致产品销量不佳。

2.3 销售渠道选择不当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

他们未能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渠道来推广和销售“润妍”产品,导致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有限。

三、产品质量问题3.1 产品设计不合理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进行充分的产品设计。

他们未能考虑到消费者对产品外观、质量和使用体验的需求,导致“润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3.2 品质控制不严格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严格控制产品的品质。

他们未能确保“润妍”产品的质量符合消费者的期望,导致产品的口碑和市场声誉受损。

3.3 未能及时改进产品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及时改进“润妍”产品。

他们未能根据市场反馈和消费者需求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升级,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市场营销案例之润妍.

市场营销案例之润妍.

L/O/G/O
润 妍 的 市 场 反 响
2001年5月,宝洁收购伊卡 璐,表明宝洁在植物领域已 经对润妍失去了信心,也由 此宣告了润妍的消亡,2002 年4月,润妍全面停产,一 个经历3年酝酿、上市刚刚2 年的产品就这样退出了市场。
L/O/G/O
润 妍 的 市 场 结 果
润妍败走中国市场原因 反思?
在奥妮惨败,市场出现短暂的 空白之际,宝洁并没有马上推 出新产品来填补市场空白,而 是把宝贵时间用在冗长的市场 调研和概念测试上。2000年联 合利华快其一步推出”夏士莲” 系列,提早进入消费者的视线。
L/O/G/O
市 场 反 应 过 于 缓 慢
从润妍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新产品开发上市成功的因素 有哪些?
未突出新功能和配方,购买诱因不足
就现有成功运做的品牌而言,消费者真正 的购买诱因更多的集中在植物、天然或品牌形 象上,而黑头发的作用并不明显。 宝洁在中草药的概念尚未深入人心之际就 开始转变策略,将润妍的品牌完全形象化 。很 多消费者甚至并不知道其中含有“何首乌”这 种中草药
对消费者洗发习惯的判断错误
利用网络平 台推广产品
注重 创新
广告概念 正确定位 2007
2004 产品定位, 市场定位, 及推出时间 市场调研
VICTORY
市场调研
资金问题
建立畅通的 营销渠道
Thank You!
L/O/G/O
“润妍”采取和主流产品不 同的剂型,需要洗发和护发俩个 步骤。既浪费时间,又不符合消 费者的习惯。并且这一概念在二 十世纪初并不普及,人们更习惯 采用二合一的产品。
L/O/G/O
品牌自视太高,营销渠道缺乏支持
“润妍”沿袭了“飘柔”等旧有强势品牌 的价格体系,而宝洁因为四大品牌的缘由, 已经成为主导渠道的代表,由于消费者的 指明购买,经销商不得不做,但同时觉得 没有利润空间而消极抵抗,致使产品没有 快速的铺向市场 。而作风强硬的宝洁必然 不会向渠道低头,致使“润妍”与消费者 接触的环节被无声的掐断了。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引言概述:市场调研是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的重要环节,但有时候即使进行了详尽的市场调研,企业的产品仍然可能面临失败的局面。

本文将以宝洁公司的“润妍”产品为例,分析其市场调研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训和建议。

一、市场调研不准确1.1 调研方法不当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使用了传统的问卷调查方法,但这种方法往往只能获取被调查者的表面意见,无法深入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偏好。

1.2 样本选择不当宝洁公司在调研中选择了一些已经使用过宝洁其他产品的消费者作为样本,这导致了调研结果的偏颇。

因为这些消费者可能已经对宝洁的产品有了固定的印象,对新产品的接受度较低。

1.3 调研问题设计不合理宝洁公司在调研中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和笼统,没有具体到润妍产品的特点和目标消费者的需求。

这使得调研结果缺乏实际参考价值。

二、产品定位错误2.1 目标市场选择不当宝洁公司在润妍产品的定位上出现了错误。

他们将产品定位为高端市场,但实际上目标消费者更多是注重性价比的中低端消费者。

这导致了产品的定价过高,无法吸引到目标消费者。

2.2 产品特点不明显润妍产品的特点并没有在市场中得到明确的传播和宣传。

消费者很难从产品本身找到与其他竞争产品的区别,这使得润妍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失去了竞争力。

2.3 市场定位不清晰宝洁公司在润妍产品的市场定位上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

他们既想打造高端品牌形象,又想吸引中低端消费者。

这种矛盾的市场定位使得产品在市场中没有明确的定位,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营销策略不当3.1 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宝洁公司在推广润妍产品时没有选择合适的宣传渠道。

他们过于依赖传统的广告媒体,忽视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的影响力。

这使得产品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3.2 忽视了竞争对手的威胁宝洁公司没有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市场策略,忽视了竞争对手的威胁。

这导致了宝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无法与其他竞争对手抗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妍
从中国洗发水市场的发展过程来看,宝洁公司等跨国公司的加入,不仅促进了中国洗发水市场日渐走向成熟,而且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许多洗发新理念
宝洁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在《财富》杂志最新评选出的全球500家最大工业/服务业企业中,排名第75位,全美排名第23位并被评为业内最受尊敬的公司,宝洁公司在全球的雇员总数超过11万,在全球7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洗发、护发、护肤用品、化妆品、婴儿护理产品、妇女卫生用品、医药、食品、饮料、织物、家居护理及个人清洁用品。

1987年,自从宝洁公司登陆中国市场以来,在日用消费品市场可谓是所向披靡,一往无前,仅用了十余年时间,就成为中国日化市场的第一品牌在中国,宝洁旗下共有六大洗发水品牌,二十多个系列,包括飘柔、潘婷、海飞丝、沙宣洗发护发系列、润
妍、伊卡璐等洗发护发用品品牌
在中国如鱼得水的宝洁也许也不曾料到,竟然在耗费了多种资源,花费了长达3年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和概念测试的润妍上载了一个大跟头。

精耕细作,怀胎三年
1997年,宝洁开始确定新品战略,并从此开始长达3年的市场调研与概念测试宝洁在新产品开发上采取其一贯的做法,从消费者到竞争对手,从品牌到包装等无不经过科学与严格的市场测试
首先是做产品概念测试
在研制产品之前,按照宝洁公司“成功—再推广”的惯例,首先要找准目标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为此,宝洁公司先后请了300名消费者反复进行3次产品概念测试1999年底,包括时任润妍品牌经理在内的十几个人分别到北京、大连、杭州、上海、广州等地选择符合条件的目标消费者,和他们48小时一起生活,进行"蛔虫"式调查从被访者早上
穿着睡衣睡眼朦胧地走到洗手间,开始洗脸梳头,到晚上洗发卸装,女士们生活起居、饮食、化妆、洗护发习惯尽收眼底在调查中,宝洁公司又进一步了解到,东方人向来以皮肤白皙为美,东方女性渴望有"一头乌黑的秀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所以最具表现力的黑发美,是她们的选择经过反复3次的概念测试,宝洁公司基本把握住了多数消费者心目中的秀发概念——滋润而又具有
生命力的黑发最美
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进行技术创新
根据消费者的普遍需求,宝洁的日本技术中心随即研制出了冲洗型和免洗型两款“润妍”润发产品产品研制出来后并没有马上
投放市场,而是继续请消费者做使用测试,并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再进行产品改进最终推向市场的“润妍”是加入了独创的水润
中草药精华、特别适合东方人发质和发色的倍黑中草药润发露
设立模拟货架,检验包装的美观程度
宝洁公司专门设立了模拟货架,将自己的产品与不同品牌特别是竞争品牌的洗发水和
润发露放在一起,反复请消费者观看,然后调查消费者究竟记住什么,忘记什么,并据此做进一步的调整与改进最终推向市场的“润妍”倍黑中草药润发露强调专门为东
方人设计,在润发露中加入了独创的水润中草药精华(含首乌),融合了国际先进技术和中国传统中草药成分,适合东方人的发质和发色
让消费者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广告
宝洁公司先请专业的广告公司拍摄一组长
达6分钟的系列广告,再组织消费者来观看,请消费者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3组画面,最后,概括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意见,将神秘女性、头发芭蕾等画面进行再组合,成为“润妍”的宣传广告广告片的音乐组合也颇具
匠心,现代的旋律配以中国传统的乐器如古筝、琵琶等,进一步呼应“润妍”产品现代东方美的定位
此外,宝洁还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做市场占有率调查,透过问卷调查、消费者座谈会、消费者一对一访问或者经常到商店里看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全方位搜集顾客及经销商的反馈
五、业绩平平悄然离市
2001年5月,宝洁收购伊卡璐,表明宝洁在植物领域已经对润妍失去了信心,也由此宣告了润妍的消亡,2002年4月,润妍全面停产,一个经历3年酝酿、上市刚刚2年的产品就这样退出了市场到目前为止,宝洁在中国的18个品牌,均是其已有的国际化品牌宝洁1988年登陆中国以来,针对中国消费者研发却又因为种种原因退出市场的品牌里,润妍是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
据业内的资料显示,润研产品在过去两年间的销售额大约在1个亿左右,品牌的投入大约占到其中的10%两年中,润妍虽获得不少消费者认知,但据有关资料,其最高市场占有率,不超过3%——这个数字,不过是飘柔市场份额的1/10一份对北京、上海、广州
和成都女性居民的调查也显示,在女性最喜爱的品牌和女性常用的品牌中,同样是定位黑头发的夏士莲排在第6位,而润妍榜上无名,同样是宝洁麾下的飘柔等四大品牌分列1、2、4、5位——时间是2001年3月,润妍上市的半年之后一份来自白马广告的调查则表明,看过夏士莲黑亮去屑洗发水的消费者中有接近24%愿意去买或者尝试;而看过润妍广告的消费者中,愿意尝试或购买的还不到2%
那么因何润妍不能成为宝洁的第五大品牌?
1、目标人群有误,失去需求基础
润妍从孕育开始,就应该是一个别人市场制造之后的延续产品,因为这一部分人群已经具有对黑头发的认知和使用习惯,也是品牌切入最为经济的办法但不知是出于不屑还是对未来趋势的判断过于自信,宝洁居然舍弃了已经存在的市场而独辟蹊径,将目标人群定位为18-35岁的城市高知女性,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润妍具有唯美的广告形象和唯美的视觉冲击,其包装也是素雅和高贵的但问题在于这部分人群是否是真正的购买者?
当然,我们不怀疑宝洁长达三年之久得出的调查结论,这一部分人群在调研时也必然表现出对黑头发的向往,但这还绝对不是真正购买的理由让我们来看一下通过黑头发成功的例子重庆奥妮最早提出了黑头发的利基,但是经由调研得出的购买原因却是因为明星影响和植物概念,而夏仕莲黑头发的概念更是建立在“健康、
美丽夏仕莲”和“黑芝麻”之上的,由此我们不得不怀疑黑头发是否是真正的购买诱因?再来看一下它们所针对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大众化和普通的家庭使用者,这部分人群具有讲求实用、购买能力较低的特点,而“黑头发”是与生俱来的特质,符合她们在基础护理层面的直接效果和心理联想反观润妍的人群,属于社会阶层当中的潮流引导者,她们的行为特点就是改变与创新,随着染发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发型与颜色都在不断变换,多种颜色当中也许黑色才是最守旧的一种当然她们也需要“黑头发”,但却是本身健康的发质颜色,而且是希望能快速见效的那种于是,问题出现了,将目标人群锁定位为这样的人群,仅仅提供黑头发的利益,也许是润妍最大的败笔,可能宝洁认为应该让高端消费群影响低端消费群吧!
事实上,夏仕莲的黑芝麻洗发水也是与润妍差不多的时间推出的,其很好的借用了奥妮遗留的市场空间,针对大众人群,以低价格快速占领了市场,也许应该成为宝洁的反衬
2、未突出新功能和配方,购买诱因不足
就现有成功运做的品牌而言,消费者真正的购买诱因更多的集中在植物、天然或品牌形象上,而黑头发的作用并不明显事实上,黑头发我们都喜欢,也都认同,就象东方美一样,但是单纯东方美已经是我们所具有的特质,也是无法去感受到改变的,因此不会因为这个原有多少人去尝试购买,即使买了,也会因为效果不明显而放弃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黑头发仅仅是符合现有消费者的认同和情感联想,而其它的支撑或利益才是购买诱因这也就是为什么看夏仕莲广告的有24%左右的人愿意尝试购买,而润妍的不过2%的原因
其实,润妍刚刚上市之初的策略还是较为有效的,突出中草药的概念而不是简单的黑头发,其所做的促销及赠品也都是在这一点上突破的但是,遗憾的是,也许宝洁以为,形象的作用更为明显,于是在中草药的概念尚未深入人心之际就开始转变策略,将润妍的品牌完全形象化,在推广时犯了炫耀性销售的毛病广告和赞助活动高潮迭起,但却不能给消费者真正的触摸,美则美,却似乎只是搭建了一个海市蜃楼润妍在丰富的推广中没有把消费者最重视的利益点突出来,这就使产品脱离了根基,轰轰烈烈的广告中掩盖了润妍的植物中草药配方的特性,只留给消费者一幅美丽却苍白的图画据调查发现,大部分消费者都不知道润妍的中草药成分,更谈不上知道它的功能了,消费者印象深刻的就是黑发也许这是润妍失败的又一根源
3、品牌自视太高,遭遇推力障碍
宝洁因为四大品牌的缘由,已经成为主导渠道的代表,每年固定6%左右的利润率成为渠道商家最大的痛,只是因为消费者指名购买的原因,不得不做宝洁的产品但是也仅仅是在四大品牌范围内,润妍作为一个新上市的品牌,当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于是乎思维定式造成的利益矛盾就十分明显了
一方面,宝洁以过去的经验确定润妍的价格体系,另一方面,经销商觉得没有利润空间而消极抵抗,致使产品没有快速的铺向市场,有广告见不到产品的现象在宝洁也出现了一些当时代理宝洁的经销商现总结润妍的失败就是只注重广告拉动,而忽视渠道推动一贯作风强硬的宝洁,当然不会向渠道低头,当然渠道也不
会积极配合宝洁的工作,润妍与消费者接触的环节被无声的掐断了,就好比是一个美丽的大姑娘,刚要出嫁,却发现没有人抬轿子,难道要自己走过去?也许宝洁当初若能适度让出部分空间给经销商,能够更好的实现双赢
也许对于宝洁而言,润妍并不是最主要的品牌宝洁要将目标集中到大品牌大生意上,以便更好地利用研发等资源也许应该把润妍的引退“归功”于伊卡璐,如果没有伊卡璐,宝洁也许还会给润妍更多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