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归纳与整理
2023年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中心整理归纳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中心整顿归纳六上1.《为学》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集》中心: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旳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阐明了难与易之间旳辩证关系,鼓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六下2.《天时不如地利》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被称为“亚圣”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著。
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旳重要性,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旳观点。
3.《橘逾淮为枳》作者: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选自《晏子春秋》中心:文章论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旳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旳尊严,体现了一种爱国,机智,善于辞令旳晏子和平庸愚昧旳楚王形象。
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他人旳同步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旳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七上4.《伤仲永》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心:通过描写方仲永旳事迹,流露出对一种神童“泯然众人”旳惋惜。
提醒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旳《世说新语》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中心:人是可以转变旳,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种有用旳人。
6.《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中心:作者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旳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旳忧伤凄苦旳思想感情。
7.《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中心:卖油翁以高超旳酌油技艺演出征服对方,用事实证明熟能生巧旳道理。
8.《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选自清朝人张潮所编旳《虞初新志》中心:通过简介核舟旳形象、构造、主题,体现了雕刻者旳精致技艺和巧妙构思,反应出我国古代工艺旳高超成就。
中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中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1一、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则》)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十则》)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作“的”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大铁椎传》)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②何陋之有?(《陋室铭》)③宋何罪之有?(《墨子。
公输》)中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2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总复习——部编版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梳理(一)《岳阳楼记》【主旨归纳】这篇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借以劝勉滕子京。
【写作特色】(1)剪裁繁简得当作者胸有全局,布局统一,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申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用几笔带过,惜墨如金。
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结,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
两类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
详略得当,则中心突出,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没主旨,又不致因轻重倒置而喧宾夺主。
(2)结构层层深入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在对湖景的描绘后,涌起情感的波澜;在情感的前浪中,再卷起议论的后浪。
最后归结到作者的人生观,规勉老友,激励自己,警策后人(3)文字整齐对称本文大量使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工于对仗。
“明”“惊”“顷”“青”等,合辙押韵,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读来舌端润畅,听来耳中清晰。
【问题探究】1、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3段写阴雨连绵不断时迁客骚人在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萧条景象,蕴含着迁客骚人由阴雨天气、悲凉气氛而生发的悲伤之情。
第4段写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明丽景色,蕴含着迁客骚人因天气美好、景色明丽而产生的愉悦之情。
2、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文章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风光以及第3、4两段分别写阴雨天气和睛好天气登楼所见的景色属于写景,紧跟着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在这两种情形下登楼的感受属于抒情,可谓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第5段是抒情兼有议论,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在语文备考中,背诵一些重要的古文知识,对中考语文的考试是有帮助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1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左山右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2黔之驴唐代: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3马说唐代: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通:饲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明代: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年中考过去了但又一年中考要来了,对于中考文言文是一个必考考点,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释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把酒临风(a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往来无白丁(a动词:使露出白色b形容词:白色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悲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余悲之(a动词:悲伤b 动词:同情)备①众妙毕备②前人之述备矣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a动词:具备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c动词:准备d 防备)比①其两膝相比者②比肩继踵而在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b动词:比较,比起c动词:等到)鄙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肉食者鄙③先帝不以臣卑鄙(a名词:边远地区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毕①此印者才毕②众妙毕备③吾与汝毕力平险(a动词:完成、完b副词:全部、都)兵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轻兵锐卒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⑤田忌欲引兵之赵⑥世传其兵法(a名词:士兵b名词:兵器c名词:军队d名词:军事) 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a动词:驱使,鞭打b名词:马鞭)病①病入膏肓②寡人反取病焉③未果,寻病终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名词:疾病b名词:耻辱、忧虑c动词:生病d 形容词:困苦不堪)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形容词:与“厚”相对b动词:迫近、快到)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称赞b动词:著称)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òng,形容词:大的、多的。
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第:但、只管,虚词,假借用法。
射:赌注。
重射:大赌注)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会知识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会知识点故1. 旧的,原来的。
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2. 特意。
例: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3. 原因,缘故。
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4. 所以,因此。
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1. 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
例: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2.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
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3. 助词,分两种情况: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
例:秦王怫然怒。
(《唐雎不辱使命》)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样子”“像……似的”。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夫1. 指示代词,译为“那”。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2. fú,句首发语词。
例: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丈夫。
例:夫齁声起。
(《口技》)4. 成年男子的通称,可译为“人”。
例: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哉1.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所1. 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2. “所”和“以”连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
例:吾知所以距子矣。
(《公输》)/ 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一、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点1. 名词:文言文的名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人名、地名、物名、抽象名词等,虚词有量词、处所词、指示代词等。
2. 动词:文言文的动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虚词有助动词、系动词等。
3. 形容词:文言文的形容词包括形容词和量词,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性质、状态或特征,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或范围。
4. 代词:文言文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用于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起到替代作用。
5. 数词:文言文的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用于表示数量或顺序。
6. 介词:文言文的介词用于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
7. 连词:文言文的连词用于连接并列或从属的词语或句子,起到承接、转折、因果、条件等连词作用。
8. 助词:文言文的助词用于表示语气、时态、语态等,起到辅助主谓或宾补谓等作用。
9. 句法:文言文的句法包括主谓宾、从句、状语从句、补语等,用于构成句子和语言表达。
10. 阳春白雪:认识、阅读和理解古代文言文文学作品,包括诗歌、词、赋、曲等,了解其中的表达手法和意境。
二、文言文的阅读策略知识点1. 善于运用词典,查找生词和词义,积累词汇和语境。
2. 注重阅读理解,掌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隐含意义和篇章结构。
3. 关注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包括对偶、排比、借代等。
4. 熟悉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加深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5. 领会文言文的审美意蕴,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文言文的写作技巧知识点1. 控制语言表达:文言文的写作要求简练明了、句式平稳流畅、逻辑清晰,避免冗长啰嗦、语言累赘。
2. 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的写作要适当运用排比、对偶、借喻、比喻、比兴等修辞手法,提升文采和意境。
3. 原汁原味:文言文的写作要遵循古人的表达风格和思维方式,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大全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大全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大全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呢?在这学习中,当你真正想完成一件事时,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是否看到。
备考漫漫长路,好好地与你一起默默地走下去。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例词例句古义今义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6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8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9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10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11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12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13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14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15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17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8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19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20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21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22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2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2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2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考查内 容(1)赏析名 句,从炼字角 度,2分(2) 解词,2分。
21.“闲来垂钓 碧溪上,忽复乘 舟梦日边”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2分)
22.分析最后两 句诗中的 “破”“挂”妙 在何处。(2分)
分析:考查内容 (1)典故表达 的思想感情,2 分(2)赏析名 句中炼字的妙处。
“贤”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段 (二)中,范公之“贤” 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分)
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潭中直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9.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 容可以看出来?(3分)
3、考查篇目:〈邹忌讽齐王纳谏〉、〈鱼我所 欲也〉、〈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 记〉分别为八下3篇,九下2篇。
三、方法指导
1、重点识记课下注释(重点实词、词类活用、 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2、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句子通顺、关键词意) 3、课文内容理解(有效信息的获取、环境描写
作用、论证方法及作用) 4、比较阅读理解(主题、有效信息获取、找依
24.“海日生残夜,江春 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 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 简要赏析。(2分)
分析考查内容(1)主旨句 及诗歌主题,2分(2) 赏析句子,2分。
20.请概括诗人陆游游山西 村时的所见所闻。(2分) 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 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 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2分)
20.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 容分析。(4分)
语段(一):
二、试题总结
分析:2007年考查: (1)解词,2分。 (2)翻译,2分。 (3)课文内容的把 握,2分。 (4)比较阅读,主 题2分。 (5)谈启示,2分。
分析:2008年考查: (1)解词,2分。
(2)翻译,4分。
22.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 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 用?(2分)
考查内容
1、古诗文分值4分,两道小题。 2、考查内容有(1)典故的作用,2分。2009年、
2011年。(2)赏析句子,从炼字角度来,2 分,2010年、2011年。也可以从不同角度, 2007年、2008年(出题方式可为名句引用的 条件及原因)(3)概括诗歌内容、主题及主 旨句。2007、2008年(4)描述句子所写场 面。2分。(5)解词,2分,2010年。 3、考查篇目:〈次北固山下〉〈游山西村〉 〈江城子密州出猎〉〈饮酒〉〈行路难》分别 为八下2篇、九上1篇、七上1篇。
(4)比较阅读两文 主题,3分。
分析:2011年考查
(1)解词,2分
(2)翻译,2分
(3)课文内容理解,3分
(4)比较阅读课文内容,4分。
1、古文考查分值10至11分。
2、考查内容有(1)解词,2分。2007到2011 年都有。(2)翻译,2到4分。2007到2011 年。其中2008年、2011年为4分。(3)所学 古文内容理解2分,2007至2011年。(4)比 较阅读,两者的主题、2至4分,其中2007、 2008为2分。分值有加大趋势(5)谈启示2 分,仅2007年。
据) 5、谈感受、启示。(结合课文内容、主题)
2007至2011未考篇目
《桃花源记》《爱莲说》《陋室铭》 《三峡》《记承天寺夜游》《马说》 《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孔子语录》
《曹刿论战》
古诗词总结
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 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 分)
19.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 (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谁 名: (2)欧阳修谪滁州 谪: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有亭冀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8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 的原因。(2分)
中考文言文复习归纳与整理
一、试题展示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
私: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0.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2分)
21.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 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 合语段:考查内容(1)概括 计歌内容,2分。(2)名句 赏析,2分。
20.请用自己的话 描述“千骑卷
平冈”所展现
的狩猎场面。 (2分)
21在下阙中作者 运用两个典故,
表这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2 分)
分析:考查内容 (1)描述句 子写的场面, 2分(2)典 故的作用,2 分。
21.请从炼字角 度说说“采菊 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妙在 何处。(2分)
19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 概括。(4分)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去国怀乡 (2)至若春和景明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9.文段(一)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0.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文段(一)来看范公之
(3)课文内容,论证 方法及作用,2分。
(4)比较阅读,考查 两者间联系,2分。
分析:2009年考查:
(1)解词,2分
(2)翻译,2分。
(3)比较阅读,课文内容有效 信息提取,2分。
(4)比较阅读,主题的不同, 4分。
分析:2010年考查: (1)解词,2分
(2)翻译,4分
(3)课文内容理解,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