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34a制冷剂及润滑油等材料对压缩机质量的影响

R134a制冷剂及润滑油等材料对压缩机质量的影响
R134a制冷剂及润滑油等材料对压缩机质量的影响

家用电器科技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2000 No.11 P.31-33

R134a制冷剂及润滑油等材料

对压缩机质量的影响

曾强

1 R134a 制冷剂和压缩机

1.1 R134a 制冷剂

R134a制冷剂是近年来兴起的中长期替代制冷剂。它采用R134a(1,1,1,2-四氟代乙烷)做制冷剂,取代了传统的CFC类制冷剂。其结构式如下:

它对大气层中的臭氧破坏力(ODP)低,温室效应(GWP)也较低。而且有低毒、不易燃等特点。对于欧美、日本等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国家比较适用。表1列出一些制冷剂的性能比较。

表1

产品在大气层

中的寿命

ODP GWP

CFC-1160 1.0 1.0 CFC-12120 1.0 3.0 CFC-113900.9 1.3 CFC-1142000.8 3.8 CFC-1154000.47.5 CFC-12320.020.02 CFC-12470.020.1 HCFC-141B120.110.15 HCFC-142B190.060.36 HCFC-22150.050.34

1.2 R134a 压缩机

采用R134a制冷剂的压缩机由于其制冷剂的特性,要求R134a的纯度高,以免性能发生变化。同时,由于R134a的分子呈现一定的化学极性,与许多化学物质不相容,因此需要对压缩机内部的各种化学物质进行控制。而R134a压缩机所能采用的压缩机油为酯类油,此种油极易吸水,不但会使压缩机油分解加速,而且会使大量水分进入压缩机,发生"冰塞"现象,压缩机不能制冷。因此,要严格限制压缩机内部的含水量。

R134a的分子直径约为4.2埃,比水分子(3埃)大而比R12(4.4埃)小。所以,R134a制冷剂比R12制冷剂有更强的渗透趋势和亲水性。有鉴于此,在密封(焊接)过程中,必须加以注意,以免造成泄漏。

2 R134a 压缩机的要求

众所周知,密封式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压缩机油是与制冷剂直接接触的,这就意味着在制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少量压缩机油与制冷剂一起参与制冷循环。这一部分油要随制冷剂一起经历排气阀的高温和蒸发器的低温两种极端的条件。如果有任何不相容物质溶解在压缩机油里参与循环,就会在毛细管与蒸发器的接口的低温条件下析出,不再与

R134a和压缩机油相容,从而堵塞毛细管。

目前已知的不相容物质大致有如下几种:①矿物油;②石蜡及长链脂烷烃;③聚硅氧烷;④酰胺类化合物;⑤磷酸酯类化合物。还须控制的其它物质有:①氯化物;②强酸、强碱;③水分。

3 控制重点

3.1 压缩机油

制冷压缩机的冷冻机油对轴承、压缩机主体和控制系统进行润滑后回到压缩机。由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油混合物在油分离器中分离出大部分油,分出的油再回流压缩机。少量分不出的油与制冷剂一起进入制冷剂管线。活塞式、螺杆式压缩机在运转过程中排气温度可达90~140℃,于是会有部分润滑油气化成5~50μm的微粒进入系统。另一方面,当压缩机排气速度达到24~30 m3/h,也容易把部分润滑油带入系统,其后果是使冷凝温度升高,相应地冷凝压力也升高,这是由于冷凝器内部产生油膜使热阻增大、传热系数减小的结果。当冷凝器热负荷一定时,随着传热系数减小,冷凝温度升高。蒸发器内部产生油膜会使蒸发温度降低,相应地蒸发压力也降低。在蒸发器表面有0.1mm油膜时,将使蒸发温度降低2.5℃,耗电增加11~12%。

由于冷冻机油是在制冷剂的特殊环境下工作,因此具有如下特性:

①冷冻机油与制冷剂在制冷压缩系统中直接接触;

②有少量冷冻机油被携入制冷管线内参与冷冻循环;

③在全封闭压缩机中,冷冻机油与电机的线圈及密封件等有机材料密切接触;

④冷冻机油随制冷剂一起经历排气阀的高温和蒸发器的低温两种极端的温度条件。 因此,制冷循环中对冷冻机油的性能有如表2要求。

表2

循环系统 

压缩机①与制冷剂共存时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

②有良好的润滑性

③有极好的与制冷剂的相容性

④对绝缘材料和密封材料有优良的适应性

⑤有良好的消泡性

冷凝器有优良的与制冷剂的相容性

毛细管①无蜡状物的絮状分离 ②不含水

蒸发器①有优良的低温流动性

②无蜡状物的絮状分离 ③不含水

④有优良的与制冷剂的相容性

由于新型制冷剂R134a不能与传统的冷冻机油相容,同时对于传统的各种添加剂的适应性也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开发了合成酯类油作为R134a压缩机的冷冻机油,它能够与R134a完全互容,并且可以满足以上对冷冻机油的各项要求。

自70年代以来,美国就开始采用长链脂肪酸双酯作为润滑剂。近年来,又相继开发出了多种的聚氟酯、多元醇酯等新型合成酯类油。通过对价格、性能的综合比较,现在一

般都使用季戊四醇酯做R134a压缩机的冷冻机油。结构式如下:

季戊四醇酯,n=4,R部分为商业秘密

这种季戊四醇酯油分子里有长链正构或异构烷烃作为粘度调节部分,因为酯基的化学键能较小,所以容易分解成高级脂肪酸和多元醇。这就使得油的吸水性加强。一旦分子中有醇羟基暴露出来(由于合成不彻底或后期分解),由于羟基与水分子中的羟基有很强的亲和力,油分子就会体现出很强的吸水性,导致油品变质。控制水份成为了合成酯类油

最大的问题。其反应过程为:

 此水解过程生成羧酸和多元醇,令压缩机油的醇羟基暴露,且使油的酸值、色度升高。

在有碱性物质存在时会加剧反应。

季戊四醇酯的外图谱

3.2 漆包线润滑剂

传统的漆包线润滑剂是石蜡,这在R134a压缩机里是不允许使用的。为此,专门开发了一种合成固体,这种酯是甲基硬脂酸酯类,能与R134a相容。众所周知,漆包线润滑剂是压缩机内部有机物质的最大来源(除压缩机油以外),所以应该严格控制其纯度。

3.3 有机材料

压缩机里有许多有机材料直接与制冷剂和压缩机油接触。例如吸气消音器、座簧座等是用工程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制作的。在其加工成型过程中,经常加入硅油、石蜡、酰胺等脱膜剂。还有一些密封件如吸气、排气阀垫是用耐油橡胶添加木质纤维和陶土等制成的,在其加工过程中也要使用一些脱膜剂和柔韧剂,这些添加剂里有些是对R134a压缩机有害的。一般采用溶剂萃取法将它们提取出来再用红外光谱加以鉴定。

3.4 加工用辅料

压缩机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切削液、磨削液、防锈油等加工用辅料。在这些辅料中,往往添加许多对其有性质改变作用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保护润滑表面的添加剂,有油性剂、抗磨极压剂、清净分散剂和防腐缓蚀剂等。第二类是改善润滑剂性能的添加剂,有粘度指数改性剂、降凝剂、乳化剂和破乳剂、粘附剂以及密封件膨胀剂等。大家知道,润滑剂之所以能够有润滑性能完全是由于润滑油的分子在被润滑表面平行排列起到减摩作用的结果,而上述提到的大多数添加剂都是靠吸附作用帮助润滑的。这种吸附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吸附,一种是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依靠范德华力将添加剂分子与被润滑表面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力是微弱的而且是可逆的。化学吸附是金属表面与添加剂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种吸附,这种吸附是不可逆的而且结合力较大,在被润滑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同时与吸附分子结合的金属离子并未脱离金属晶格。润滑剂中常用的减摩剂通常就是物理吸附作用,当摩擦更加剧烈,温度更高时物理吸附摸发生解脱,此时极压添加剂通过化学反应与金属表面形成新的更牢固的保护膜。不论是哪一种吸附,添加剂分子中必然含有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极性基团用来与金属等被润滑表面吸附,非极性基团则用来与基础油分子相结合。其中的非极性基团一般是长链烷基,这就意味着有与制冷剂R134a不相容的危险。实际上,许多传统减摩剂就是石蜡或氯化石蜡,极压添加剂用磷系极压剂。这对生产R134a压缩机是十分不利的。即使是采用其它添加剂也应该严格控制其分子的极性和大小,并要避免采用氯系和磷系极压添加剂。

非但如此,润滑油(包括压缩机油)常常采用硅油作为消泡剂,硅油还在密封接线座上被用作防锈和绝缘剂,所以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硅油,改为其他代用品。

在工件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防锈油,这些防锈剂除了少数无机防锈剂,大多数是使用有机基础油来配置的,其中具关键作用的防锈添加剂都是有非极性长链烷基的,因此要尽量避免用传统的防锈油而尽量使用以合成油为基础的防锈剂,并使用小分子添加剂。

为了减少切削液的消耗,工厂实际是将原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到一定比例后再使用的。如果去离子水脱氯不好,就会给工序中带入氯元素,对压缩机油和各个部件产生不良影响。

3.5 人为因素

我们日常使用的日化用品中有许多含有与R134a制冷剂不相容的物质。比如洗发水中常常加入硅油,用来防静电和柔顺头发。润肤露、护肤霜等化妆品中通常都有凡士林(精练过的微晶蜡),用它来油润皮肤。所以,日常所用的化妆品、护肤品等都不应被允许带入生产车间,防止污染。

(编辑 居乃扬)曾强(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有限公司)

R134a制冷剂及润滑油等材料对压缩机质量的影响

作者:曾强

作者单位: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有限公司

刊名:

家用电器科技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年,卷(期):2000(1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2013713245.html,/Periodical_jydqkj200011020.aspx

空压机润滑油用油更换标准分析

空压机润滑油更换标准分析 一、空压机油选择的标准 1)用油选择:矿物油,半合成油,合成油(合成油主要是PAO系列)都可以; 2)倾点:≤-10℃; 3)闪点:≥180℃; 4)酸值:0.2; 5)性能要求:抗氧化性、抗乳化性要好,残碳少; 6)根据压缩机油的设计类型、环境条件、操作负荷选择空压机油的类型,一般情况下,长期高温环境(>30℃)下,选用合成油,高速水冷或低压、小压缩比的压缩机可选用低粘度压缩机油。 通常选择标号: 1)空冷活塞式轴输出功率<20KW,选用32、46、100号(环境温度<-10℃可选32)DAA,DAB,DAC空压机油; 2)水冷活塞式选用68或100号油; 3)滴油回转式选100、150、220号油; 4)喷油回转式选32 或者46号油。 5)离心式空压机用的润滑油类似于液压油或者齿轮箱用油。和前面四种空压机油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上述四种空压机油的作用是冷却、密封、润滑和降噪四种作用,而离心机上的润滑油仅仅用来对对轴承进行润滑。 二、压缩机的换油指标是什么 答:一般情况下,运行中的压缩机油应定期取样,观察油品颜色和清洁度,定期分析油品粘度、酸值、正戊烷不溶物等理化性能。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换油。 油品已发绿,色号加深4级;②酸值超过0.5mgKOH/g;③粘度变化超过±15%;④正戊烷不溶物超过0.5%。轻负荷喷油回转式空气压缩机专用油换油指标为SH/T0538-93。 三、空压机润滑油失效分析 一)润滑油成分分析 1)矿物油基础油成分复杂,有烷烃、环烷烃、芳烃组成,其中烷烃和环烷烃是饱和烃,芳烃是不饱和烃。烷烃的分子结构是链状,粘度指数高,化学性能也稳定,是发动机油最理想的组分。而环烷烃的结构有环状和链状结合而成,粘度指数很低,会使发动机低温启动困难,而且蒸发损失也大,化学性能也不是很稳定,不是发动机油的理想组分。芳烃是不饱和烃,是发动机油最不理想的组分,高温时容易裂解变质。 2)全合成机油和合成机油,指的是机油使用的基础油是全合成或合成基础油,除了基础油,机油中大概还有10%到25%左右的添加剂。 基础油,不饱和烃含量一般只有不到百分0.5%,烷烃含量超过80%,粘度指数都在120以上,具有很好的低温启动性,热及氧化安定性也非常好。粘度指数在120以下,烷烃含量在80%以下的一般加氢油,由于加氢反应的程度浅,一般也不能叫做合成油。 二)润滑油运行环境分析 同时含有少量的氮、硫和氧的化合物。烷烃在100℃以上的温度,特别是有金属接触下,抗氧化性能下降,很容易产生氧化物和脂肪类产物,并进一步缩合成胶质、沥青质等。这些产物与吸入空气中的机械杂质和压缩机内的金属磨屑混在一起,沉积在机头表面上,进一步加热生产积碳。由于螺杆空压机的特殊情况,空压机专用油(矿物油还是合成油)不可避免的出现氧化、积碳现象,油品老化过快。 1)高温:温度是引起油品氧化的主要因素。温度没升高10℃,氧化速度增加一倍,压缩运转时,压缩机有不仅需要吸入压缩腔到分离器与压缩气分离前,润滑油基本以雾状存在,其表面积大大增加,与热的压缩气充分混合,温度迅速上升。 2)高的氧分压:氧分压即气体总压力与气体中氧的体积百分数之积。润滑油的氧化速

制冷剂的种类及特性

氨(R717)的特性 氨(R717、NH3)是中温制冷剂之一,其蒸发温度ts为-33.4℃,使用范围是+5℃到-70℃,当冷却水温度高达30℃时,冷凝器中的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1.5MPa。 氨的临界温度较高(tkr=132℃)。氨是汽化潜热大,在大气压力下为1164KJ/Kg,单位容积制冷量也大,氨压缩机之尺寸可以较小。 纯氨对润滑油无不良影响,但有水分时,会降低冷冻油的润滑作用。 纯氨对钢铁无腐蚀作用,但当氨中含有水分时将腐蚀铜和铜合金(磷青铜除外),故在氨制冷系统中对管道及阀件均不采用铜和铜合金。 氨的蒸气无色,有强烈的刺激臭味。氨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当氨液飞溅到皮肤上时会引起冻伤。当空气中氨蒸气的容积达到0.5-0.6%时可引起爆炸。故机房内空气中氨的浓度不得超过0.02mg/L。 氨在常温下不易燃烧,但加热至350℃时,则分解为氮和氢气,氢气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会发生爆炸。 氟哩昂的特性 氟哩昂是一种透明、无味、无毒、不易燃烧、爆炸和化学性稳定的制冷剂。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氟里昂制冷剂热力性质相差很大,可适用于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机,以适应不同制冷温度的要求。 氟里昂对水的溶解度小,制冷装置中进入水分后会产生酸性物质,并容易造成低温系统的“冰堵”,堵塞节流阀或管道。另外避免氟里昂与天然橡胶起作用,其装置应采用丁晴橡胶作垫片或密封圈。 常用的氟里昂制冷剂有R12、R22、R502及R1341a,由于其他型号的制冷剂现在已经停用或禁用。在此不做说明。 氟里昂12(CF2CL2,R12):是氟里昂制冷剂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以中、小型食品库、家用电冰箱以及水、路冷藏运输等制冷装置中被广泛采用。R12具有较好的热力学性能,冷藏压力较低,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凝压力约0.8-1.2KPa。R1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29℃,属中温制冷剂,用于中、小型活塞式压缩机可获得-70℃的低温。而对大型离心式压缩机可获得-80℃的低温。近年来电冰箱的代替冷媒为R134a。 氟里昂22(CHF2CL,R22):是氟里昂制冷剂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以家用空调和低温冰箱中采用。R22的热力学性能与氨相近。标准气化温度为-40.8℃,通常冷凝压力不超过1.6MPa。R22不燃、不爆,使用中比氨安全可靠。R22的单位容积比R12约高60%,其低温时单位容积制冷量和饱和压力均高于R12和氨。近年来对大型空调冷水机组的冷媒大都采用 R134a来代替。 氟里昂502(R502):R502是由R12、R22以51.2%和48.8%的百分比混合而成的共沸溶液。R502与R115、R22相比具有更好的热力学性能,更适用于低温。R50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45.6℃,正常工作压力与R22相近。在相同的工况下的单位容积制冷量比R22大,但排气温度却比R22低。R502用于全封闭、半封闭或某些中、小制冷装置,其蒸发温度可低达-55℃。R502在冷藏柜中使用较多。 氟里昂134a(C2H2F4,R134a):是一种较新型的制冷剂,其蒸发温度为-26.5℃。它的主要热力学性质与R12相似,不会破坏空气中的臭氧层,

日立压缩机用油对应表

日立压缩机用油对应表 冷冻机油主要用于润滑冷冻机中需要润滑的部位,与压缩机运转性能和使用寿命有密切关系,所以它的选择和应用,都是非常的重要。 1.冷冻机的工作特点 冷冻机按其结构可分为活塞式(或往复式)、回转式(包括螺杆式、转子式及滑片式等)以及离心式(或透平式)等3类。在活塞式制冷机中需要润滑的部位有活塞与汽缸壁、连杆轴瓦与活塞销或曲柄销、主轴颈与前后轴承轴瓦、曲轴箱、轴封及阀门等。而螺杆式制冷机中需要润滑的部位则有凸凹螺杆的转动啮合部分、螺杆前后的滑动轴承、主动螺杆的平衡活塞等。离心式制冷机中需要润滑的部位有增速齿轮、主轴承、轴端密封面等。由于活塞往复运动可能有部分润滑油进入气缸并随高速气体带入系统中,同时由于润滑油蒸发也可能进入系统中与制冷剂混合,混合后的润滑油经过分离器大部分可以分离,也有少量仍随制冷剂进入冷却器等设备内。温度降低,润滑油冷凝,附着在冷却器和系统的管壁形成油膜,使传热效果降低,冷藏室的温度增高。另一方面,高压制冷剂气体也可能渗漏到润滑油中,使润滑油稀释。 2.冷冻机油的主要功能 (1) 润滑摩擦面,使摩擦面完全被油膜分隔开来,从而降低摩擦功、摩擦热和磨损; (2) 冷冻机油的流动带走摩擦热,使摩擦零件的温度保持在允许范围内; (3) 在密封部位充满油,保证密封性能,防止制冷剂的泄漏; (4) 油的运动带走金属摩擦产生的磨屑,起到清洗摩擦面的作用; (5) 为卸载机构提供液压的动力。 3.冷冻机油的分类 一类是传统的矿物油;另一类是合成的多元醇酯类油如POE(PolyolEster),常称聚酯油PAG(PolyalkyleneGlyco1)也是合成的聚(乙)二醇类润滑油, 它们中文名不十分统一。POE油不仅能良好地用于HFC类制冷剂系统中,也能用于烃类制冷剂。PAG油则可用于HFC类、烃类及氨作为制冷剂的系统中。 (注:上海蓝门制冷专用供应各种压缩机专用冷冻机油,详细请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2013713245.html,) 4.冷冻机油的性能要求 ⑴合适的粘度 冷冻机油的粘度除了要保证各运动部件的磨擦面有良好润滑性以外,还要从制冷机中带走部分热量,以及起到密封作用。如果制冷机所使用的制冷剂对冷冻机油互溶性较大时,应考虑使用粘度较大的油品,以克服润滑油被制冷剂稀释后的影响。 ⑵较低的倾点、絮凝点和R12的不溶物含量 由于制冷机的工作温度变化范围较大,如氨制冷剂在压缩时可高至160℃,而膨胀又下降至-10℃。因此冷冻机油的倾点要低,一般约低于冷冻温度10℃,而且油的粘温特性要好。以保证冷冻机油在低温下能从蒸发器返回压缩机。 卤化烃类R12制冷剂和冷冻机油混合会产生石蜡等沉淀,即石蜡和石油树脂在高于油的浊点前就会凝结。它会堵塞冷却系统的调节机构与制冷设备的管线,影响设备的热交换,因此应检验冷冻机油中的R12不溶物的含量,含量越低越好。这种检验方法可检验油中不同熔点石蜡和可能含有树脂物质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制冷压缩机的润滑油选用分析

制冷压缩机的润滑油选用分析 2013年01月31日 引言 在实际的制冷维修和制冷运行维护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在更换冷冻油时,往往对冷冻油的种类、型号模糊不清,只知道照“吩咐”和以往经验办事;更有甚者只看外包装“差不多”就加以使用。随着新型环保制冷剂,如:R134a、R600a、R407C、R417、R410A等在制冷设备中的大量使用,维修人员对此类制冷设备更换润滑油时更感到茫然,有的维修人员甚至不管原制冷系统用的是哪种制冷剂,便随意添加一种冷冻油,给制冷系统带来了严重的故障隐患。 1 制冷系统中润滑油的具体作用 冷冻油是制冷压缩机的润滑油,在制冷压缩机中主要起润滑、密封(控制容积的间隙)、防锈、清洗和冷却等作用,当然有的制冷系统中也用冷冻油作为能力卸载压力用油如,螺杆机组的滑阀驱动等。冷冻油在制冷系统中,也是不断循环的,通常称之为油路。不同压缩机类型、机组规模,制冷系统的冷冻油的循环方式不同。在活塞式和螺杆式压缩机的制冷系统中,冷冻油分别对轴承、压缩机控制容积(气缸或啮合齿轮、螺杆)摩擦副和控制系统执行机构产生作用;其中在压缩机控制容积中,冷冻油与制冷剂直接接触、发生混合。在大型系统(冷水机组、中央空调制冷机组等)一般设有油分离器,由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一油混合物在油分离器中被分出大部分的油,分出的油经冷却器冷却、油过滤器回到压缩机的曲轴箱,经油泵加压后进行

下次的循环;少量分不出的油则随制冷剂在制冷系统内循环或之类在相关设备内,难以回到曲轴箱。而小型系统(例如冰箱、家用空调等)则是油则随制冷剂在制冷系统内循环,从吸气管回到压缩机,经飞溅装置重新进入油路循环。而离心制冷系统,制冷剂不与润滑系统用油直接接触,所以可根据轴承润滑理论来选用合适的工业润滑油;当气体泄漏而影响润滑系统中用油时,也应选用压缩机专用润滑油;当附带有增速齿轮时,则齿轮箱用油应逸用具有一定抗磨性的润滑油。 2 制冷系统中润滑油的要求 2.1 制冷系统中润滑油的一般要求 冷冻油是制冷压缩机的润滑油,也具备润滑油的基本理化性能,见表1,这些理化性能可以说明润滑油的内在质量。

制冷剂

制冷剂 一;对制冷剂性质的要求 (1)具有优良的热力学特性,以便能在给定的温度区域内运行时有较高的循环效率。具体要求为:临界温度高于冷凝温度、与冷凝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不要太高、标准沸点较低、流体比热容小、绝热指数低、单位容积制热量较大等。 (2)具有优良的热物理性能具体要求为:较高的传热系数、较低的粘度及较小的密度。 (3)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要求工质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保证在最高工作温度下工质不发生分解。 (4)与润滑油有良好互溶性 (5)安全性工质应无毒、无刺激性、无燃烧性及爆炸性。 (6)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 (7)经济性要求工质低廉,易于获得。 (8)环保性要求工质的臭氧消耗潜能值(ODP)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尽可能小,以减小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及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二;制冷剂的一般分类 根据制冷剂常温下在冷凝器中冷凝时饱和压力Pk和正常蒸发温度T0的高低,一般分为三大类: 1.低压高温制冷剂 冷凝压力Pk≤2~3㎏/㎝(绝对),T0>0℃ 如R11(CFCl3),其T0=23.7℃。这类制冷剂适用于空调系统的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中。通常30℃时,Pk≤3.06 ㎏/㎝。 2.中压中温制冷剂 冷凝压力Pk<20 ㎏/㎝(绝对),0℃>T0>-60℃。 如R717、R12、R22等,这类制冷剂一般用于普通单级压缩和双级压缩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中。 3.高压低温制冷剂 冷凝压力Pk≥20 ㎏/㎝(绝对),T0≤-70℃。 如R13(CF3Cl)、R14(CF4)、二氧化碳、乙烷、乙烯等,这类制冷剂适用于复迭式制冷装置的低温部分或-70℃以下的低温装置中。

目前使用的制冷剂已达70~80种,并正在不断发展增多。但用于食品工业和空调制冷的仅十多种。其中被广泛采用的只有以下几种:1.氨(代号:R717) 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的凝固温度为 -77.7℃,标准蒸发温度为-33.3℃,在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为1.1~ 1.3MPa,即使当夏季冷却水温高达30℃时也绝不可能超过1.5MPa。氨的单位标准容积制冷量大约为520kcal/m3。 氨有很好的吸水性,即使在低温下水也不会从氨液中析出而冻结,故系统内不会发生“冰塞”现象。氨对钢铁不起腐蚀作用,但氨液中含有水分后,对铜及铜合金有腐蚀作用,且使蒸发温度稍许提高。因此,氨制冷装置中不能使用铜及铜合金材料,并规定氨中含水量不应超过0.2%。 氨的比重和粘度小,放热系数高,价格便宜,易于获得。但是,氨有较强的毒性和可燃性。若以容积计,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中毒,达到11%~13%时即可点燃,达到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因此,氨制冷机房必须注意通风排气,并需经常排除系统中的空气及其它不凝性气体。 总上所述,氨作为制冷剂的优点是:易于获得、价格低廉、压力适中、单位制冷量大、放热系数高、几乎不溶解于油、流动阻力小,泄漏时易发现。其缺点是:有刺激性臭味、有毒、可以燃烧和爆炸,对铜及铜合金有腐蚀作用。 2.氟利昂-12(代号:R12) R12为烷烃的卤代物,学名二氟二氯甲烷,分子式为CF2Cl2。它是我国中小型制冷装置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中压中温制冷剂。R1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29.8℃,冷凝压力一般为0.78~0.98MPa,凝固温度为-155℃,单位容积标准制冷量约为288kcal/m3。 R12是一种无色、透明、没有气味,几乎无毒性、不燃烧、不爆炸,很安全的制冷剂。只有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超过80%时才会使人窒息。但与明火接触或温度达400℃以上时,则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R12能与任意比例的润滑油互溶且能溶解各种有机物,但其吸水性极弱。因此,在小型氟利昂制冷装置中不设分油器,而装设干燥器。同时规定R12中含水量不得大于0.0025%,系统中不能用一般天然橡胶作密封垫片,而应采用丁腈橡胶或氯乙醇等人造橡胶。否则,会造成密封垫片的膨胀引起制冷剂的泄漏。 3.氟利昂-22(代号:R22)

制冷剂 基础知识(DOC)

碳氢制冷剂基础知识 (一)制冷剂概述制冷剂概述制冷剂概述制冷剂概述 1、什么是制冷剂? 答: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它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空调制冷中主要是采用卤代烃制冷剂,其中不含氢原子的称为氯氟烃(CFC),含氢原子的称为氢氯氟烃(HCFC),不含氯原子的称为氢氟烃(HFC)。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等)的热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冷凝。它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经济性、安全性及运行管理,因而对制冷剂性质要求的了解是不容忽视的。 2、对制冷剂性质有哪些要求? (1)环保性 要求工质的臭氧消耗潜能值(ODP)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尽可能小,以减小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及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2)具有优良的热力学特性 具有优良的热力学特性以便能在给定的温度区域内运行时有较高的循环效率。具体要求为:临界温度高于冷凝温度、与冷凝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不要太高、标准沸点较低、流体比热容小、绝热指数低、单位容积制热量较大等。

(3)具有优良的热物理性能 具体要求为:较高的传热系数、较低的粘度及较小的密度。 (4)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要求工质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保证在最高工作温度下工质不发生分解。 (5)与润滑油有良好互溶性。 (6)安全性。工质应无毒、无刺激性、无燃烧性及爆炸性。 (7)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 (8)经济性。要求工质低廉,易于获得。 3、制冷剂是怎样分类的? 在压缩式制冷剂中广泛使用的是氨、氟里昂和烃类。 一、按照化学成分,制冷剂可分为五类:无机化合物制冷剂、氟里昂、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和共沸混合物制冷剂。 (1)无机化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使用得比较早,如氨(NH3)、水(H2O)、空气、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等。对于无机化合物制冷剂,国际上规定的代号为R及后面的三位数字,其中第一位为“7”后两位数字为分子量。如水R718...等。 (2)氟里昂(卤碳化合物制冷剂):氟里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全部或部分氢元素(CL)、氟(F)和溴(Br)代替后衍生物的总称。国际规定用“R”作为这类制冷剂的代号,如R22...等。又有人称之为氟利昂的。 (3)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中主要有甲烷、乙烷、丙烷、丁

压缩机润滑油使用完全功略

润滑油使用完全功略——压缩机油篇 1、空气压缩机油是如何分类的? 答:空气压缩机油按压缩机的结构型式分往复式空气压缩机油和回转式空气压缩机油两种,每种各分有轻、中、重负荷三个级别。 空气压缩机油按基础油种类又可分为矿油型压缩机油和合成型压缩机油两大类。 2、往复式空气压缩机油有哪几种? 答:往复式空气压缩机油分为轻负荷L-DAA、中负荷L -DAB、重负荷L-DAC三种,粘度等级均设32、46、68、100、150五个牌号,其中DAA、DAB属矿油型,DAC属合成油型。 3、回转式空气压缩机油有哪几种? 答:回转式空气压缩机油按轻、中、重负荷也分为三种,即轻负荷的L-DAG、中负荷的L-DAH,重负荷的L-DAJ,粘度等级均设15、22、32、46、68、100六个牌号,其中DAG、DAH属矿油型,DAJ为合成型。 4、空气压缩机油的作用和主要性能是什么? 答:空气压缩机油主要用于压缩机汽缸运动部件及排气阀的润滑,并起防锈、防腐、密封和冷却作用。由于空压机一直处于高压、高温及有冷凝水存在的环境中,因此空压机油应具有优良的高温氧化安定性、低的积炭倾向性、适

宜的粘度和粘温性能、及良好的油水分离性、防锈防腐性等。 5、合成型空气压缩机油主要有哪几种?与矿油型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答:合成型压缩机油所用基础油主要有合成烃(聚α-烯烃)、有机酯(双酯)、聚烷撑二醇、氟硅油和磷酸酯五种,与矿油型相比具有高温稳定性好,高温下不易生成积炭,使用温度宽,倾点低,挥发性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因价格昂贵,只用于矿油型压缩机油不能承受的各种苛刻条件下的压缩机。 6、为什么空压机油必须具备良好的氧化安定性?评定方法是什么? 答:空压机油由于在汽缸内不断地与高压热空气相接触,极易引起氧化、分解、并在金属磨屑的催化氧化作用下,加剧了油品的老化而生成各种有机酸、胶质、沥青质等,降低了设备的机械效率,造成磨损,机温升高,甚至会发生汽缸爆炸事故。因此空压机油必须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评定方法为GB/T12709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及GB/T12581汽轮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7、空气压缩机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答:抗氧化安定性不好的空压机油,易产生油泥和积炭,热安定性不好的空压机油易分解产生轻质碳氢化合物和碳

新型制冷剂热力性质的快速计算及其特性研究

文章编号:1671-6612(2009)02-029-03 新型制冷剂热力性质的快速计算及其特性研究 陈锦华 敖永安 沈 琳 王聪民 高兴全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学院 辽宁 110168) 【摘 要】 提出了新型制冷剂R407C 、R410A 及R227热力性质的快速计算方法,并对其特性分析比较。借 鉴Cleland 制冷剂热力性质简化计算公式,拟合出热力性质快速计算方程的系数,并从运行效率、经济性和安全性等角度来研究新型制冷剂的特性。结果在制冷空调的常用温度范围内,检验拟合系数的计算精度与Cleland 给出的其他制冷剂拟合精度相仿,在某些性能上新型制冷剂要优于被替代物。此快速计算方法可应用于装置的仿真和优化计算及装置或过程的实时控制。R407C 、R410A 能很好作为R22的替代物,R227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制冷剂,很有可能作为混合物的一种阻燃组份用于HCFC 的混合替代物中,或作为热泵中CFC 的纯质替代物使用。 【关键词】 制冷剂;热力性质;计算;特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TQ025 文献标识码 A The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Performance and Optimization and Simulation Calculation Method of Several New Refrigerant Chen Jinhua Ao Yong’an Shen Lin Wang Congmin Gao Xingquan (Institute of Urban Services and Environment ,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 Liaoning, 110168) 【Abstract 】 Through comparing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new refrigerant of R407C, R410A and R227,propose an optimization and simulation method. By using the simplified calculation formula of refrigerant of Cleland,draw the coefficient of quick calculation equation of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and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refrigerant from various angles such as operating efficiency, economy and security.result in the commonly used temperature range of refrigerating air-conditioning,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fitting coefficient is similar to fitting precision of other refrigerants which Cleland gives. In some performance,the new refrigerant is superior to the alternatives.conclusion This quick calculation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calculation of the device and the device or process real-time control. R407C, R410A can replace R22 very well, R227 is a promising refrigerant,it is possiblily used in the mixed HCFC alternatives as one flame-retardant component of the mixture,or as pure alternative of the CFC in the heat pump. 【Keywords 】 refrigerant ;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 calculation ; characteristics study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J03B01) 作者简介:陈锦华(1981-),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节能研究。 收稿日期:2008-11-06 0 引言 制冷工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热物理性质数据是制冷系统流动、传热计算的基础。传统的查图表方法因效率低且精度不够,不满足系统仿真、优化计算及实时控制的要求,而被具有较高精度的简单快速计算公式所取代。许多研究者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并提出了繁简不一的理论公式和经验方程。考虑到在装置的仿真和优化计算时,对制冷剂热力性质计算的速度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及在装置或过程的实时控制时,不可能在控制模块中附加很复杂的计算程序,因此笔者提出了简化快速计算方法。 第23卷第2期 2009年4月 制冷与空调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V ol.23 No.2 Apr. 2009.29~31

空调常用制冷剂的特性

空调常用制冷剂的特性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制冷剂已达70~80种,并正在不断发展增多。但用于食品工业和空调制冷的仅十多种。其中被广泛采用的只有以下几种: 1.氨(代号:R717) 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的凝固温度为-77.7℃,标准蒸发温度为-33.3℃,在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为1.1~1.3MPa,即使当夏季冷却水温高达30℃时也绝不可能超过1.5MPa。氨的单位标准容积制冷量大约为520kcal/m3。 氨有很好的吸水性,即使在低温下水也不会从氨液中析出而冻结,故系统内不会发生“冰塞”现象。氨对钢铁不起腐蚀作用,但氨液中含有水分后,对铜及铜合金有腐蚀作用,且使蒸发温度稍许提高。因此,氨制冷装置中不能使用铜及铜合金材料,并规定氨中含水量不应超过0.2%。 氨的比重和粘度小,放热系数高,价格便宜,易于获得。但是,氨有较强的毒性和可燃性。若以容积计,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到 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中毒,达到11%~13%时即可点燃,达到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因此,氨制冷机房必须注意通风排气,并需经常排除系统中的空气及其它不凝性气体。 总上所述,氨作为制冷剂的优点是:易于获得、价格低廉、压力

适中、单位制冷量大、放热系数高、几乎不溶解于油、流动阻力小,泄漏时易发现。其缺点是:有刺激性臭味、有毒、可以燃烧和爆炸,对铜及铜合金有腐蚀作用。 2.氟利昂-12(代号:R12) R12为烷烃的卤代物,学名二氟二氯甲烷,分子式为CF2Cl2。它是我国中小型制冷装置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中压中温制冷剂。R12 的标准蒸发温度为-29.8℃,冷凝压力一般为0.78~0.98MPa,凝固温度为-155℃,单位容积标准制冷量约为288kcal/m3。 R12是一种无色、透明、没有气味,几乎无毒性、不燃烧、不爆炸,很安全的制冷剂。只有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超过80%时才会使人窒息。但与明火接触或温度达400℃以上时,则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R12能与任意比例的润滑油互溶且能溶解各种有机物,但其吸水性极弱。因此,在小型氟利昂制冷装置中不设分油器,而装设干燥器。同时规定R12中含水量不得大于0.0025%,系统中不能用一般天然橡胶作密封垫片,而应采用丁腈橡胶或氯乙醇等人造橡胶。否则,会造成密封垫片的膨胀引起制冷剂的泄漏。

[教学]汉钟螺杆压缩机冷冻油更换操作规范

[教学]汉钟螺杆压缩机冷冻油更换操作规范汉钟螺杆压缩机冷冻油更换操作规范 1(润滑油的作用: 1)在螺杆与压缩室以及阴阳螺杆间形成动态密封, 减少制冷剂在压缩过程中由高压侧向低压侧的泄漏。 2)冷却被压缩的制冷剂, 油被喷入压缩机内, 吸收制冷剂气体在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降低排气温度。 3)在轴承以及螺杆间形成油膜用以支撑转子, 并起润滑作用。 4)传递压差力量, 驱动容量调节系统, 经由压缩机的加卸载电磁阀的动作, 调节容调滑块的位置, 实现压缩机容量调节控制。 5)降低运转噪音 说明:压缩机内部润滑油系维系压缩机正常运转之关键,一般润滑油的问题有: ,)异物混入,致润滑油污染,阻塞机油过滤器。 ,)高温效应致润滑油劣化,失去润滑功能。 ,)系统水份污染、酸化、侵蚀电机。 ,(压缩机冷冻油检测和更换: 对于系统厂商而言,压缩机冷冻油的检测和更换周期与其生产制程的工艺控制有关。如果系统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及系统管路的洁净度控制比较好,那么相对而言进入压缩机的污染物就比较少,检测和保养周期就可以相对加长。 一(主要监测指标: 1)PH值指标: 润滑油的酸化,会直接影响压缩机电机寿命,故应定期检查润滑油之酸度是否合格。一般润滑油酸度低于PH6以下即须更换。若无法检查酸度则应定期更换

系统之干燥过滤器,使系统干燥度保持在正常状态下。 2)污染度指标:如果100ml的冷冻油中污染物超过5mg,建议更换冷冻油。 3)含水量:超过100ppm,需要更换冷冻油。 二(更换周期: 一般每运转10000小时须检查或更换一次润滑油,且第一次运转后,2500小时建议更换一次润滑油并清洗机油过滤器。因系统组装的残渣在正式运转后都会累积至压缩机中。所以2500小时 (或3个月) 应更换一次润滑油,尔后依系统清洁度状态定时更换,若系统清洁度佳,可每10000小时 (或每年) 更换一次。 压缩机排气温度若长期维持在高温状态,则润滑油劣化进度很快,须定期(每2个月)检查润滑油化学特性,不合格时即更换。若无法定期检查则可依以下建议表执行。 65,75? 75,85? 85,95? 95,105? 105?以上运转排气温度(?) 10000 8000 4000 1500 500 更换时间(小时) 20 16 8 3 1 更换时间(运转月数) 说明:运转期间系以每天运转16小时计算 ,(冷冻油更换操作方法: 一(更换冷冻油不做内部清理: 压缩机做泵集动作,将系统冷媒回收到冷凝器侧(注意泵集动作最低吸气压力不低于,(,,,,;,,,),将压缩机内冷媒排除,保留些许内部压力作 为动力源,将冷冻油从压缩机的放油角阀排出。 二(更换冷冻油并作内部清理: 放油的动作如前所述,冷冻油排除干净且压缩机内外压力平衡后,用内六角扳手将法兰螺栓松脱,拆出机油过滤器接头和清结孔法兰(或油位开关法兰)后,将压缩机油槽内的污染物去除干净,并检查机油过滤器孔网是否有破损,并将其上的油

制冷剂R134a的特点及正确使用

制冷剂R134a的特点及正确使用长期以来含氯氟利昂R 12(CCL2F2)一直是汽车空调的唯一制冷剂,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R 12的氯会破坏地球上空15km-25km 内的臭氧层,从而使更多的太阳能光紫外线能辐射到地球危害到人体健康,因此,国际社会于1987年9月在加拿大缔结了蒙特利尔协议书,明确规定了禁用R 12的期限为2000年,但近年来由于臭氧层的破坏不断加剧,国际社会把R 12R 的完全禁用日期提前到了1995年,发展中国家则可推迟10年。 我国于1992年发文规定:各汽车厂从1996年起在汽车空调中逐步用新制冷剂R 134a替代R 12,在2000年生产的新车上不准再用R 12。因此,汽车使手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了解和熟悉新制冷剂R134a的特点,以便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 一、制冷剂R 134a的主要特点 ①.R 134a不含氯原子,对大气臭氧层不起破坏作用; ②.R 134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不易燃,不爆炸,无毒,无剌激性无腐性); ③.R 134a的传热性能比较接近,所以制冷系统的改型比较容易。 ④.R 134a的传热性能比R 12好,因此制冷剂的用量可大大减少。 二、 R 134a与R12制冷系统的主要区别

①.存放R 134a的容器为浅蓝色,而存放R 12的容器为白色。 ②.R 134a制冷系统连接软管是用橡胶和尼龙特制的,并且在其处部有汽车工程学会的印记(S.A.E.#J2196);而 R12制冷系统连接软管常用一般橡胶管。 ③.R 134a制冷系统连接管有颜色标记(低压管是蓝色带黑色条纹,高压管是红色带黑色条纹,普通管是黄色带黑色条纹)而R 12制冷系统连接管则无标记。 ④.R 134a制冷剂入口处使用的是快速接头,而R 12制冷系统估用的是螺纹接口。 ⑤.R 134a制冷系统连接软管与仪表的接头具有1/2in英寸螺纹,且高压口的接头比低压口的大;而R12制冷系统连接软管与仪表的接头具有7/16in螺纹。 ⑥.与R12制冷系统相比R134a制冷系统具有较高的压力和温度,需要较大的冷却风扇。 三、 R134a的使用及维修注意事项。 A).用于R 134a的仪器,设备和量具等不能与用R 12的互换,因若在R 134a中混有R12会使压缩面损坏,并且也可能使用仪器和调备损坏。 B).R 134a与R 12制冷剂的冷冻机油不能混用,因为R 134a 与R 12制冷系统的冷冻机油不相容。R12制冷系统一般用国产的18号、25号冷冻机油或日本产的SUNISO3GS、SUNISO4GS、SUNISO5GS

常用制冷剂R22、134a、R404A、R407C、R410A的特性(技术分享)

常用制冷剂R22、134a、R404A、R407C、R410A的特性(技 术分享) 常用制冷剂R22、134a、R404A、R407C、R410A 的特性 1. R22R22是一种中温制冷剂,它的标准沸点为-40.8°C; 水在R22中的溶解度很小,与矿物油互相溶解; R22不燃烧,也不爆炸,毒性很小; R22参透能力很强,并且泄漏难以发现.R22的ODP和GWP比R12小的多,属于HCFC类物质,对臭氧层仍有破坏作用.由于R12已逐步禁用,R22正作为某些CFC制冷剂的过渡替代物在使用。 2. 134a R134a是一种新型制冷剂,它的标准沸点为-26.5°C; R134a 安全性好、无色、无味、不燃烧、不爆炸、基本无毒性、化学性质稳定; R134a气化潜热大、比定压热容大、具有较好制冷能力;饱和气体积大,相同排气量压缩机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小;热导率较高、热传导性能好;粘度低、流动性好;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温室效应比R22小。R134a对金属的腐蚀作用比较小,稳定性好,也不溶于水,但R134a不溶于矿物油,需用POE或PAG润滑油。R134a属HFC类制冷剂,按当前的国际协议可长期使用。值得指出的是R134a的GWP(全球变暖潜能值)为1600,仍比较头。注:环境性能及指标解释。ODP表示制冷剂消耗大气层臭氧分子潜能的程度。GWP表示制冷剂对气候变暖影响的潜能指标值。

TEWI总体温室效应值,它由两项构成:a 直接使用制冷剂产 生的温室效应;b制冷机使用期内电厂发电产生的间接温室效应。 3. 混合制冷剂常用的混合制冷剂有R404A、 R407C、R410A等。其物理性质均不可燃,属HFC类制冷剂,压缩机须充注聚酯类(POE)润滑油。R404A是由R125、R134a和R143a三种工质按44%、52%和52%和4%的质量分数混合而成,可作为R22和R502的替代工质。美国杜邦公司和英国ICI公司产品的商品名分别为SUV A-HP62、FX-70。R404A的标准压力下泡点温度为-46.6°C,相变温度滑移较小,约为0.8°C,气化潜热为143.48KJ/(Kg.K),液体的比热容为1.64KJ/(Kg.K),气体的比定压热容为1.03KJ/(Kg.K)。该制冷剂的ODP为0,GWP为4540。R407C是由R32、R125和R134a三种工质按23%、25%和52%的质量分数混合而成。标准压力下泡点温度为-43.8°C,相变温度滑移为7.2°C。该制冷剂的ODP为0, GWP为1980。美国杜邦公司和英国ICI 公司产品的商品名分别为SUV A9000和KLEA66。R407C的热力性质与R22最为相似,两者的工作压力范围,制冷量都十分相近。原有R22机器设备改用R407C后,需要更换润滑油、调整制冷剂的充注量及节流元件。R407C机器的制冷量和能效比比R22机器稍有下降。R407C的缺点可能是温度滑移较大,在发生泄漏、部分室内机不工作的多联系统,以及使用满液式蒸发器的场合时,混合物的配比就可能发生变化而达不

制冷剂的分类

常用制冷剂种类及特性 新闻来源: 空调技术网2005-6-14 11:13:12作者: 未知责任编辑: LOG 说明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是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利用制冷剂的相变来传递热量,既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时吸热,在冷凝器中凝结时放热。当前能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有80多种,最常用的是氨、氟里昂类、水和少数碳氢化合物等。 1987年9月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室召开了专门性的国际会议,并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的蒙特利尔协议书》,于1989年1月1日起生效,对氟里昂在的R11、R12、R113、R114、R115、R502及R22等CFC类的生产进行限制。1990年6月在伦敦召开了该议定书缔约国的第二次会议,增加了对全部CFC、四氯化碳(CCL4)和甲基氯仿 (C2H3CL3)生产的限制,要求缔约国中的发达国家在2000年完全停止生产以上物质,发展中国家可推迟到2010年。另外对过渡性物质HCFC提出了2020年后的控制日程表。 HCFC中的R123和R134a是R12和R22的替代品。 制冷剂的要求氨(R717)的特性 制冷剂的分类氟哩昂的特性 制冷剂的要求 热力学的要求 在大气压力下,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沸点)ts要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ts愈低,则不仅可以制取较低的温度,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的蒸发温度to下,使其蒸发压力Po高于大气压力。以避免空气进入制冷系统,发生泄漏时较容易发现。 要求制冷剂在常温下的冷凝压力Pc应尽量低些,以免处于高压下工作的压缩机、冷凝器及排气管道等设备的强度要求过高。并且,冷凝压力过高也有导致制冷剂向外渗漏的可能和引起消耗功的增大。 对于大型活塞式压缩机来说,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qv要求尽可能大,这样可以缩小压缩机尺寸和减少制冷工质的循环量;而对于小型或微型压缩机,单位容积制冷量可小一些;对于小型离心式压缩机亦要求制冷剂qv要小,以扩大离心式压缩机的使用范围,并避免小尺寸叶轮制造之困难。 制冷剂的临界温度要高些、冷凝温度要低些。临界温度的高低确定了制冷剂在常温或普通低温范围内能否液化。 凝固温度是制冷剂使用范围的下限,冷凝温度越低制冷剂的适用范围愈大。

常用制冷剂种类及特性教案资料

常用制冷剂种类及特 性 常用制冷剂种类及特性 说明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是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利用制冷剂的相变来传递热 量,既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时吸热,在冷凝器中凝结时放热。当前能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有80多种,最常用的是氨、氟里昂类、水和少数碳氢化合物等。 1987年9月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室召开了专门性的国际会议,并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的蒙特利尔协议书》,于1989年1月1日起生效,对氟里昂在的R11、 R12 R113 R114 R115 R502及R22等CFC类的生产进行限制。1990年6月在伦敦召开了该议定书缔约国的第二次会议,增加了对全部CFC四氯化碳(CCL4和甲基 氯仿(C2H3CL3生产的限制,要求缔约国中的发达国家在2000年完全停止生产以上 物质,发展中国家可推迟到2010年。另外对过渡性物质HCF(提出了2020年后的控制日程表。

HCFC中的R123和R134a是R12和R22的替代品 制冷剂的要求氨(R717)的特性 制冷剂的分类氟哩昂的特性制冷剂的要求 热力学的要求 在大气压力下,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沸点)ts要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ts愈低,则不仅可以制取较低的温度,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的蒸发温度to下,使 其蒸发压力Po高于大气压力。以避免空气进入制冷系统,发生泄漏时较容易发现。 要求制冷剂在常温下的冷凝压力PC应尽量低些,以免处于高压下工作的压缩机、冷凝器及排气管道等设备的强度要求过高。并且,冷凝压力过高也有导致制冷剂向外渗漏的可能和引起消耗功的增大。 对于大型活塞式压缩机来说,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qv要求尽可能大,这 样可以缩小压缩机尺寸和减少制冷工质的循环量;而对于小型或微型压缩机,单位容积制冷量可小一些;对于小型离心式压缩机亦要求制冷剂qv要小,以扩大离心式压缩 机的使用范围,并避免小尺寸叶轮制造之困难。 制冷剂的临界温度要高些、冷凝温度要低些。临界温度的高低确定了制冷剂在常温或普通低温范围内能否液化。 凝固温度是制冷剂使用范围的下限,冷凝温度越低制冷剂的适用范围愈大。

润滑油与压缩机安全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758 润滑油与压缩机安全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润滑油与压缩机安全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压缩机油与着火爆炸问题 根据压缩机装置着火与爆炸原因的分析,最危险的因素是油积碳沉淀的自燃。油积碳沉淀物不仅可以促使可燃性混合物自燃,而且使油从沉淀物中蒸发,又不断形成可燃性的烃类混合物。因此使含有气、液两相润滑油的压缩空气具有产生爆炸的条件。 润滑油在压缩机的气缸和管道装置内的动态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润滑油的质量。因此正确选择润滑油对压缩机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一味追求采用闪点高的润滑油是错误的,因为闪点与自燃温度彼此之间并无关系。压缩空气的温度通常不会高于180-200℃,在这样的条件下润滑油蒸汽或积碳沉淀物不一定会发生自燃。闪点决定于有爆炸危险的油蒸汽压力,即燃油的物理性质;燃油的着火和自燃温度则取决于它的热稳定性。对于化学结构相同的烃类,复杂分子物质的沸点高于简单分子物质,蒸汽压力则前者低于后者,或者说前者闪点高于后者。但是随着分子结构的复杂化,其

压缩机润滑系统

压缩机润滑系统培训 第一章;润滑油基本知识 1.1润滑油的作用 润滑油在运动的机械部件中,对减少机械麽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1、润滑作用; 发动机在运转时,如果一些摩擦部位得不到适当的润滑,就会产生干摩擦。实践证明,干摩擦在短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足以使金属熔化,造成机件的损坏甚至卡死(许多漏水或漏油的汽车出现拉缸、抱轴等故障,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必须对发动机中的摩擦部位给予良好的润滑。当润滑油流到摩擦部位后,就会粘附在摩擦表面上形成一层油膜,减少摩擦机件之间的阻力,而油膜的强度和韧性是发挥其润滑作用的关键。 2、冷却作用 摩擦阻力消耗功所产生的热量,会被发动机中的冷却介质带走一部分(这里指其他发动机)。发动机中多余的热必须排出机体,否则发动机会由于温度过高而烧坏。这一方面靠发动机冷却系来完成,另一方面靠润滑油从气缸、活塞、曲轴等表面吸收热量后带到油底壳中散发。 3、洗涤作用 发动机在工作中,会产生许多污物。如吸入空气中带来的砂土、灰尘,混合气燃烧后形成的积炭,润滑油氧化后生成的胶状物,机件间摩擦产生金属屑等等。这些污物会附着在机件的摩擦表面上,如不清洗下来,就会加大机件的磨损。另外,大量的胶质会使活塞环粘结卡滞,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因此,必须及时将这些污物清理,这个清洗过程是靠润滑油在机体内循环流动来完成的。 4、密封作用 发动机的气缸与活塞、活塞环与环槽以及气门与气门座间均存在一定间隙,这样能保证各运动副与气门座间均存在一定间隙,这样能保证各运动副之间不会卡滞。但这些间隙可造成气缸密封不好,燃烧室漏气结果是降低气缸压力及发动机输出功率。润滑油在这些间隙中形成的油膜,保证了气缸的密封性,保持气缸压力及发动机输出功率,并能阻止废气向下窜入曲轴箱。 5、防锈作用 发动机在运转或存放时,大气、润滑油、燃油中的水分以及燃烧产生的酸性气体,会对机件造成腐蚀和锈蚀,从而加大摩擦面的损坏。润滑油在机件表面形成的油膜,可以避免机件与水及酸性气体直接接触,防止产生腐蚀、锈蚀。 6、消除冲击载荷 在压缩行程结束时,混合气开始燃烧,气缸压力急剧上升。这时,轴承间隙中的 润滑油将缓和活塞、活塞销、连杆、曲轴等机件所受到的冲击载荷,使发动机平稳工作,并防止金属直接接触,减少磨损。 1.2、润滑油组成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1、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