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随机事件》教案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5.1.1随机事件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随机事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确定的事情?”比如抛硬币、抽奖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随机事件的奥秘。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5.1.1随机事件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5.1.1随机事件教案:
1.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随机事件的表示方法。
2.掌握随机事件的分类: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可能事件。
3.掌握并Leabharlann 用概率的基本性质,求解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4.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判断和比较随机事件的可能性。
2.提高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分类讨论和概率性质的应用,培养他们解决随机事件问题的策略。
3.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会在实际情境中发现、提出并解决与随机事件相关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活动,共同探索随机事件的规律和解决方法。
举例:求解抛两枚硬币,同时出现正面的概率。
(3)在生活实际中,如何提取出随机事件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在面对复杂的生活情境时,无法准确识别出随机事件。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随机事件。
举例:分析某商场促销活动的中奖概率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概率论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1.1随机事件》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1.1随机事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事件A 含m种)”,并能求出简单问题的概率;掌握古典概率求法。
2.经历知识的探索,通过思考、探究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率得概念及求概率的公式。
教学难点:利用公式求一些简单的随机事件的概率。
【学情分析】所教初三学生,整体来说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积极思考,思维活跃,数学能力较强。
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积极参与整个的学习过程,但是仍有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好,数学学习习惯较差,数学能力差,有时候难以完成学习目标。
多数学生对数学有很大的积极性,喜欢思考数学问题,数学思维能力较强,仍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数学基础不好,不擅于参与课堂,数学能力较差一些。
【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回顾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同样条件下,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那么它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能否用数值进行刻画呢?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二、目标引领,互助探究1.理解“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事件A 含m种)”,并能求出简单问题的概率。
(1)掌握古典概率求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理解“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事件A含m种)”,并能求出简单问题的概率。
(2)掌握古典概率求法。
(3)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2.袋子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即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
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从袋子中摸出1个球。
(1)这个球是白球还是黑球?(2)如果两种球都有可能被摸出,那么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三、巩固练习,能力提升1.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2.如果袋子中有5个黑球和x个白球,从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摸出白球”与“摸出黑球”的可能性相同,则x=3.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4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黄球1个,红球1个,白球2个,“从中任意摸出2个球,它们的颜色相同”这一事件是()事件。
初中数学《随机事件》教案

初中数学《随机事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并能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2. 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概念。
教学难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卡片、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确定事件,如掷骰子出现的点数、抽奖活动中获奖等。
2. 提问:除了确定事件,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事件?它们发生的可能性如何?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必然事件:定义、特点、举例。
2. 不可能事件:定义、特点、举例。
3. 随机事件:定义、特点、举例。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加深对随机事件的理解。
四、练习巩固(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随机事件的理解。
2. 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随机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确定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讲解环节,通过举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分组讨论和回答问题,加深对随机事件的理解。
练习巩固环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随机事件的理解。
总结与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随机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整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随机事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5.1.1 《随机事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借助典型事例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1会正确判断生活中的简单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或不可能事件。
.通过试验、观察、探究、归纳出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特点,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就在身边3,乐于亲近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学习难点】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听故事,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在法规中,大臣一定会被处死吗?(2)在国王的阴谋中,大臣一定会被处死吗?(3)在大臣的计策中,大臣一定会被处死吗?(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活动(1)看看幸运落谁家——摸球游戏要求:3位同学分别在3个盒子中摸球,每位同学摸球5次,每次摸完后放回再摸,摸到黄球的为幸运者,大家帮忙记录摸出球的颜色,一起验证幸运落谁家?快乐猜猜猜——抛骰子游戏)2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位同学各抛一次骰子,其他同学猜骰子落下时向上一面的点数,看看谁猜的对?思考:问题(1):出现的点数会是4吗?问题(2):出现的点数会是7吗?问题(4)它落地时向上的点数有几种可能?问题(3):出现的点数大于0吗?.: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归纳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 (三)是非判断,巩固新知1. 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1) 通常加热到100℃时,水沸腾;(2) 篮球队员在罚球线上准备投篮,未投中;(3) 掷一次骰子,向上的一面是6点;(4)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360°;(5) 某人的体温是100℃;(6) 在装有3个球的布袋里一次摸出4个球;(7) 经过一个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的月份相同;(8) 13.(9) 抛掷三枚硬币,全部正面朝上;(10) 三个人性别各不相同。
25.1.1 随机事件 教案 人教版 数学九年级上册

25.1.1 随机事件教案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2、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3、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4、引领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珍惜机会,把握机会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三、教学过程:<活动一>【问题情境】摸牌游戏四张红色的牌中随机抽一张抽到红色的牌这一事件发生的情况,四张黑色的牌中随机抽一张抽到红色的牌这一事件发生的情况,四张红色的牌和四张黑色的牌中随机抽一张抽到红色的牌这一事件发生的情况。
游戏规则:每人每次从上述三堆牌中摸出一张牌,记录下颜色,放回,洗匀,让小组其他成员重复前面的试验.分别得出从上述三堆牌中抽出红色的牌这件事发生的情况。
结论:四张红色的牌中随机抽一张抽到红色的牌这一事件发生的情况(必然发生);四张黑色的牌中随机抽一张抽到红色的牌这一事件发生的情况(不可能发生);四张红色的牌和四张黑色的牌中随机抽一张抽到红色的牌这一事件发生的情况(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活动二>【问题情境】情境15名同学参加讲演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下从签筒中随机地抽取一根纸签.(1)抽到的序号有几种可能的结果?(2)抽到的序号小于6吗?(3)抽到的序号会是0吗?(4)抽到的序号会是1吗?情境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至6的点数.(1)可能出现哪些点数?(2)出现的点数大于0吗?(3)出现的点数会是7吗?(4)出现的点数会是4吗?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和随机事件.小结:在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那种结果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或者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随机事件的特征:事先不能预料即具有不确定性。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25.1.1随机事件

-计算抛硬币的概率,即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都是1/2;
-计算抽奖的概率,即中奖和未中奖的概率,假设是1/0和9/10;
-计算摇骰子的概率,即每个点数出现的概率是1/6。
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此外,课堂总结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今天学习的知识点掌握得还算牢固,但在提问环节,他们对一些细节问题的理解还不是很清晰。这说明我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可能还需要更加细致和具体,以便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5.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探讨了随机事件的概念和运算,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对随机事件有一个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学生对随机事件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得还算不错,但是在具体的案例分析时,有些同学对事件之间的互斥性和对立性理解不够透彻。我通过掷硬币和摇骰子的例子,强调了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之间的区别,希望他们在课后能够进一步消化和理解。
课程结束。
完整的课程设计如下:
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随机事件的定义、描述和运算。
2.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数学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步骤:
a.引导学生回顾随机事件的定义和分类;
b.教授随机事件的描述和表示方法;
c.指导学生进行随机事件的运算;
d.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教学方法:通过提问、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举例:解释为什么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而对立事件则必有一个发生。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1《随机事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1《随机事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5.1节《随机事件》是概率统计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了随机事件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础知识之后进行讲解的,为后续更深入的概率统计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含义,并学会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概率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随机事件的定义和判断,以及如何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2.学会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随机事件的定义及其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区别。
2.如何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概率统计图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如概率统计图表、实际问题等。
2.准备教学课件,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
3.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准备实践操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抛硬币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硬币落地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
让学生意识到随机事件的存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随机事件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并列举出一些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并尝试用概率来描述它们发生的可能性。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5.1《随机事件》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5.1《随机事件》一. 教材分析《随机事件》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5.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学会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并能运用概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概率学习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概率问题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概率的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但对随机事件的定义和概率的描述还不够清晰。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蕴含的随机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数学化的描述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掌握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的方法。
2.能够运用概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随机事件的定义。
2.概率的描述方法。
3.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随机事件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抛硬币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事件的随机性,引发学生对随机事件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随机事件的定义,并用实际例子来说明。
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是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如判断给定事件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并用概率来描述。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随机事件和概率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一些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并用概率来描述。
通过讨论和分享,巩固学生对随机事件和概率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概率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彩票中奖概率、考试及格概率等。
让学生尝试运用概率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随机事件的定义和概率的描述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5.1.1 随机事件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根据经验判断一个简单事件是属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讨,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
随机事件的特点,会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随机事件.
【教学难点】
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引出一句古语“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被引申为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具有偶然性.人们不能事先判断这些事情是否会发生,但是随着人们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许多偶然事件的发生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天气预报也只是对未来天气的预测,但并不是一定是如此.
【教学说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分析说明下列事件能否一定发生.
(1)今天不上课.
(2)明天要下雨.
(3)煮熟的鸭子飞了.
(4)投一枚硬币,正面向上.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让学生感知事件的发生有多种可能.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按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下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1)抽到的序号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抽到的序号小于6吗?
(3)抽到的序号会是0吗?
(4)抽到的序号会是1吗?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事先做好签,请学生们动手操作试验,感知事件发生的多种情况.经过操作试验思考回答,让学生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情况类别.
(1)每次抽签的结果不一定相同,序号1、2、3、4、5都有可能抽到,共有5种可能的结果,但事先不能预料一次抽签会抽到哪种结果.
(2)抽到的序号一定小于6.
(3)抽到的序号一定不是0.
(4)抽到的序号可能是1,也可能不是1,事先无法确定.
探究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6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在骰子向上的一面上:
(1)可能出现哪些点数?
(2)出现的点数大于0吗?
(3)出现的点数会是7吗?
(4)出现的点数会是4吗?
【教学说明】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情况,是一定发生,或一定不发生,还是可能发生.
1.从上述探究中可知,有些事件发生与否是可以事先确定的,有些事件发生与否,则是不能事先确定的.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事件发生的三种情况,增强学生对事件发生
可能性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的意义.
【归纳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必然会发生(如: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到100℃,水沸腾),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相反的,有些事件必然不会发生(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360°),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如:探究1中序号为2,探究2中出现点数为4)称为随机事件.
2.请同学们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教学说明】学生结合定义列举,并能稍作阐述,教师讲评、归纳、鼓励.
3.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探究试验:袋子中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
在看不到球的情况下,随机的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
(1)是白球还是黑球?
(2)经过多次试验,摸出的黑球和白球哪个次数多?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试验,学生通过试验,观察结果,思考并得出结论,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归纳结论】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事件中,属必然事件的是()
A.男生的身高一定超过女生
B.方程4x2=0有实数解
C.明天数学考试小明一定得满分
D.两个无理数相加一定是无理数
2.下列事件中,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说说你的理由.
(1)掷一枚骰子,6点朝上.
(2)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日期相同.
(3)小明想用长度为10cm,20cm,30cm的小木条,首尾相接,做一个三角形.
(4)小明买福利彩票,中500万奖金.
【教学说明】上述题目较为简单,可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再选派几名学生作出回答即可.
【答案】
1.B【解析】A.男生的身高可能超过女生,也可能不超过女生,生活中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故它是随机事件.B.方程4x2=0的Δ=0,故它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是必然事件.C.小明可能得满分,也可能不会,故为随机事件.
D.如-2与2相加得0是有理数,2与22相加得32是无理数,故它是随机事件.
2.(1)随机事件,因为一枚骰子有6个面,其中一个面是6点.(2)必然事件,因为一年有365天或366天,所以367人必有两个生日相同.
(3)不可能事件,因为10+20=30,而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随机事件,因为福利彩票中包含有500万的奖项,所以只要买福利彩票是有可能中500万奖金的.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本堂课你学到了哪些有关随机事件的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说说看.
【教学说明】在学生回顾与反思本堂课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认知,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5.1”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后作业”部分.
通过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实例,自然地引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其次,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相对于随机事件来说,特征比较明显,学生容易判断,把它们首先提出来,符合由浅入深的理念,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抽签”这个活动是学生容易理解或亲身经历过的,操作简单省时,又具有很好的经验性,最主要的是活动中含有丰富的随机事件,激发学生的探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