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导读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特点。
2. 通过阅读选篇,体会《世说新语》的语言魅力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说新语》的作者和背景简介。
2. 《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分析。
3. 选取两篇具有代表性的篇章进行阅读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
2. 解读文本,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四、教学方法:1. 讲座法: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分析法:分析《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选取的篇章,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及其背景。
2. 讲座:详细讲解《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如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等。
3. 分组阅读:学生分组阅读选定的篇章,可以是同一篇章,也可以是不同篇章。
4. 分享讨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阅读心得,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或质疑。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及阅读方法。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世说新语》的其他篇章,并结合课堂所学进行分析。
六、教学资源:1. 《世说新语》原著或选集。
2. 相关研究资料,如刘义庆的生平介绍、历代评论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讲座PPT,包括刘义庆的生平、时代背景等内容。
2. 挑选适合公开课的《世说新语》篇章,提前分发给学生。
3. 准备相关讨论话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世说新语》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世说新语》故事表演,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世说新语》名著导读

《世说新语》名著导读《世说新语》名著导读知识点及练习作者简介刘义庆: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O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爰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刘孝标:刘孝标对《世说新语》加注。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5年(469)北魏攻下青外I ,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
齐永明4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
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
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
孝标征弓I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
后人注釋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垮《世说新语校笺》、龚斌《世说新语校释》、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二、作品简介《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d潮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品德、言语、政事、文学、朴直、雅呈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叙自汉末到刘宋时名流贵族的轶闻轶事,首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书中所载均属汗青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行动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岀于传闻,不尽吻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ZhOn)》《贤媛(yuan)^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f采自《史记》和《汉书》。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世说新语》导读与精要练习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世说新语》导读与精要练习作者简介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豫州刺史、荆州刺史等官职。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刘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他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刘义庆组织他们编成《世说新语》一书。
他们根据前人的著作,广泛收集材料,再由刘义庆加以润色整饰,编纂成书。
因此,《世说新语》虽是一部采辑旧书之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
作品概述《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世说新语》上卷“德行”“言语”“政事”“文学”4门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
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温润心灵 启迪心智——《世说新语》导读

I读写大视野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世说新语》导读赵艳玲内容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孕育了许多经典名著、不朽篇章。
《世说新语》首次被教材列为自主阅读书目,不仅彰显了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使命,而且凸显了该典籍在中国古典名著中的经典地位。
本文试以生动的故事解说《世说新语》在文化内涵、人物形象、哲理趣味、言语风格诸方面的特点,期许对指导青少年阅读有所裨益。
关键词:世说新语;文化内涵;阅读指要南朝临川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历来被视为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著中很多成语典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难兄难弟、割席绝交、管中窥豹常为人乐道;望梅止渴、吴牛喘月、七步成诗常成孩童的启蒙读物。
为落实语文学科的课程理念,发挥语文学科育人的独特优势,在夯实语文素养基础同时,理应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着力培养青少年的民族精神、文化自信。
为践行这一理念,部编版教材自五年级选编了《杨氏之子》,七年级上册选编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九年级上册又以自主阅读的形式推荐《世说新语》。
为引导青少年自主阅读,结合语文课程目标及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避开学术研究的“书斋气”,本文以导读的形式对《世说新语》予以推介,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立德修身的文化内涵《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36篇,内容丰富,关联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诸多领域,可谓当世之百科全书。
教材选编的几则短文及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彰显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士族阶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德行篇列于卷首。
“德”,会意,左“彳(ch))”行动之符号;右眼之上一宜线,目正;下“心”,心上一直线,心正。
目正、心正谓之“德”。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篇因“仲尼之门,考以四科”作为吏部考查和评判人品的标准,备受历代统治阶级和士人推崇。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立德之“立”象形,摹人站立之貌,自立、立身行事之意。
世说新语导读

世说新语导读《世说新语》是一本记载三国至南朝六朝时期历史及人物故事的书籍,以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出人生百态,体现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征。
下面是对该书的导读与个人感悟。
首先,该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人物轶事、风俗民情、道德故事等多个方面,所涉及到的人物也十分广泛,有权臣、名士、文人、武将等。
这些人物都各有特色,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人性特点,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借鉴的素材。
其次,《世说新语》虽是以历史为背景,但更多的是走近人性,描绘人生的喜怒哀乐,以及不同人物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心路历程。
许多故事生动而有趣,既有深刻的哲理,也让人忍俊不禁。
例如“王勃与东坡转一絮”一则,讽刺了虚伪的文化追求和官场虚情假意;“陆云与荆才门下”则展现了友情和忠诚;“王世充揭竿作乱”,道出了贪心、权欲膨胀,导致满盘皆输的结局。
另外,这本书也有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世说新语》记录了历史上许多闻所未闻的细节,为我们了解那个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
同时,这些故事、格言等也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影响着历代文化的传承与演变。
最后,从个人角度,读完《世说新语》后,对我产生了多方面的启示。
首先,这本书告诉我们,历史和现实中,人们一直在探索人性的真谛,对于善恶之间的抉择,亦或是利益与道义的选择,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由此显现。
其次,这本书也提醒我们应心怀感恩之心,珍惜当下,放眼未来;同时,更把人生看成是一本书,而人是其中的一页,要不断寻求成长,不断塑造自己的内涵,既可以让彩页更加美丽鲜活,也能够在这本书中留下不朽的篇章。
总之,《世说新语》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它把人生的丰富性、多彩性、世俗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思考的空间。
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激发更多人对于文化和历史的热爱,也能够让我们的青春故事和此间经历,因为这本书的润色,变得更加生动和精彩。
专题7 《世说新语》导读剖析

第三则:东床坦腹[1] (王羲之)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2],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 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3],闻来觅婿,咸 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 与焉。
[1]本篇选自《世说新语》卷六《雅量篇》。 “坦”通“袒”。 [2]门生:这里指门客。王丞相:王导。 [3]可嘉:值得夸奖。
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 诟俗以动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情”。
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刘义庆(403--444),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堂 侄,长沙王刘道怜的 次子,其叔临川王刘 道规无子,即以刘义 庆为嗣。
《宋书》本传说他 “性简素,寡嗜欲, 爱好文义,才词虽不 多,然足为宗室之 表。”“招聚文学之 士,近远必至”。《 世说新语》就是他组 织门下文人杂采众书 编纂润色而成。
任诞行为离不开酒,酒是魏晋风度的核
心。《任诞篇》共54则,其中以饮酒、 醉酒、论酒为内容的竟多达近30则。魏 晋名士把饮酒与得“道”相联系,认为 醉酒可以使人超脱荣辱与生死,净化人 的精神,物我两忘。酒可以使“形神相 亲”、“远离自己”、“引人著胜地”。 另外,醉酒不醒也是在险恶的政治形势 下隐身远祸的手段。
第四则:效岳游遨 [1] (潘岳、左思)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 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 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2],委顿而返。[3] [1]本篇选自《世说新语》卷十四《容止篇》。 [2]妪:妇女老少皆可称妪。 [3]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 妪以果掷之满车。”委顿:狼狈地。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第一章:《世说新语》概说1.1 教材简介1.2 作者简介1.3 成书背景1.4 版本情况1.5 研究价值第二章:《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2.1 题材特点2.2 艺术手法2.3 语言风格2.4 历史与现实2.5 影响与传承第三章: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3.1 人物描写手法3.2 典型人物分析3.3 环境描写作用3.4 社会背景分析3.5 实践练习:编写人物或环境描写片段第四章:《世说新语》中的名篇名句4.1 名篇解析4.2 名句解析4.3 名篇名句的审美价值4.4 影响与传承4.5 实践练习:默写或创作以名篇名句为灵感的故事或诗歌第五章:《世说新语》与我们的生活5.1 现实意义5.2 人生哲理5.3 道德观念5.4 历史反思5.5 实践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世说新语》的理解和感悟第六章:《世说新语》中的政治与权谋6.1 政治斗争的描写6.2 权谋策略的展现6.3 政治与人物的关联6.4 现实与虚构的边界6.5 实践练习:分析《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政治事件,探讨其现实意义。
第七章:《世说新语》中的文人风采7.1 文人的生活方式7.2 文人的思想观念7.3 文人之间的交流7.4 文人的创作活动7.5 实践练习:选择一位《世说新语》中的文人,编写一个小故事,展现其风采。
第八章:《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8.1 女性角色的定位8.2 女性形象的塑造8.3 女性与社会的关联8.4 女性在《世说新语》中的独特性8.5 实践练习:分析《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女性形象,探讨其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第九章:《世说新语》中的道德与伦理9.1 道德观念的体现9.2 伦理关系的描绘9.3 道德与政治的关联9.4 道德在《世说新语》中的作用9.5 实践练习:结合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讨论《世说新语》中的一个道德问题。
第十章:《世说新语》的阅读方法与研究动态10.1 阅读方法指导10.2 文本解析技巧10.3 研究动态概述10.4 学术观点介绍第十一章:《世说新语》中的生活琐事11.1 生活琐事的描写11.2 生活与人物的关联11.3 生活琐事中的智慧11.4 生活琐事对现代生活的启示11.5 实践练习:选择《世说新语》中的一个生活琐事,编写一个小故事,展现其智慧。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世说新语》导读与精要练习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世说新语》导读与精要练习作者简介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豫州刺史、荆州刺史等官职。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刘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他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刘义庆组织他们编成《世说新语》一书。
他们根据前人的著作,广泛收集材料,再由刘义庆加以润色整饰,编纂成书。
因此,《世说新语》虽是一部采辑旧书之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
作品概述《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世说新语》上卷“德行”“言语”“政事”“文学”4门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
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秋雨在《遥远的绝 响》一文中曾经这样 写到:
对于那个时代,
那些人物,我一 直不敢动笔。
岂只不敢动笔,我甚至不敢逼视,不敢谛听。 有时,我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存在过…… 像一阵怪异的风,早就吹过去了,却让整个 大地保留着对它的惊恐与记忆。连历代语言 学家赠送给它的词汇都少不了一个“风”字: 风流、风度、风神、风情、风姿……确实, 那是一阵怪异的风。
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
即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 戎、刘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美学家宗白华在《美学散步》里谈到:“汉 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 苦痛的时代, 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 解放, 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 代。”
按照哲学家冯友
兰先生的说法, 风流是一种人格 美,构成真风流 有四个条件: 玄心、洞见、妙 赏、深情。
《世说新语》导读
《世说新语》到底是一部怎 样的书呢? 鲁迅曾称赞《世说新语》说 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季羡林最喜欢的书。
评价《世说新语》“这不是一部史书, 也不是某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总集, 而只是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纂 而成的奇书。有些篇只有短短几句话, 连小故事也算不上。每一篇几乎都有 几句或一句隽语,表面简单淳朴,内 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六朝 和稍前的一个时期内,社会动乱,出 了许多看来脾气相当古怪的人物,外 似放诞,内实怀忧。他们的举动与常 人不同。此书记录了他们的言行,短 短几句话,而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世说新语》到底是一 部怎样的书呢?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 北朝时期“志人小说” 的代表作,本书按内容 分类记事,共分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方 正、雅量等36门类,每 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 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 短不一,有的数行,有 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 笔记小说“随手而记” 的诉求及特性。
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刘义庆(403--444),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堂 侄,长沙王刘道怜的 次子,其叔临川王刘 道规无子,即以刘义 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宋书》本传说他“性 简素,寡嗜欲,爱好文 义,才词虽不多,然足 为宗室之表。”“招聚 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世说新语》就是他组 织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 纂润色而成。
目录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魏晋风度与名士风流
东汉末年,皇权式微,宦官、外戚交替专权, 党争激烈,当时一些不愿随波逐流、独立不 羁的官僚士大夫品评人物、抨击时政,时称 “清议”。这些清流名士后来多遭受“党锢” 之祸,丢官丧命,牵连九族,使得许多刚正 不阿之士对政治丧失了信心,这种状况一直 延续到魏晋时期。
曹魏末年,司马昭专权,有当皇帝的野心,所以当 时的皇帝曹髦就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篡夺了曹魏皇位。 对于司马氏集团的政治野心和专权、篡权行为,不 少正直之士是极为反感的,但是又不敢刚正直言, 以免在改朝换代之中像清流之士一样遭受杀身灭族 之祸。他们慑于统治者的淫威,为了保全性命,于 是就开始回避现实,不谈政治,明哲保身,甚至做 自己不想做的事,讲自己不想讲的话,行为放荡不 羁,“皆以任放为达”,这种处世之道被后世称为 “魏晋风度”。
有过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幸运;失落他们, 是中国文化的遗憾。
《世说新语》导读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学习《世说新语》
阅读 做人 作文
《世说新语》导读
【席不暇暖】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陈(仲举)曰:“武王 式商容之间,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泰山桂树】客有问陈季方„„ 【难兄难弟】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 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太丘。 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割席分坐】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急不相弃】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