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导读三章 (二)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32张PPT)

之/妻也。
课文译文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 跟子侄辈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 比。”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 的样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 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 子。
字词释义
(10)非人哉:不是人啊!非:不是。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1)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
弃。 而,表示修饰。
(12)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13)家君:家父,谦词,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4)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背景知识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
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 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原为8 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 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 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行、形式, 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 和清谈放诞的作风。全书语言精练, 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精 神面貌,意味隽永。
研读课文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就知道这一定是苦果? 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索
的结果。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 摘完了,这是其一。结果很多,树枝营养供应 不足,李子一定很苦,这是其二。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怎样的孩子?
聪颖,机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古今异义:
古义:曾经 尝
今义:品尝
课文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 (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 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朋友便生气 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 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 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 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课文范读 点我放课文朗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 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纭/何所似?”兄子/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chā)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 /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yì)/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课文范读 点我放课文朗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 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入门/不顾。
3.俄.而.雪骤.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俄而:_不__久__,__一__会__儿_________ 骤:__急____________________ 差:_大__体_____ 拟:_相__比____ 未若:_不__如__,__不__及___________ 因:__趁__、__乘________________
➢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做诚实取信、言而有信的人。 • 我们要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学会尊重他人。 • 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 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 为人要方正,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课堂小结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 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年纪虽小但聪慧善辩、正直明 理、落落大方,同时警告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 要方正。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第2课时)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时
引
家君
哉
乃至 舍去 期日中 期行
拉 , 牵 拉 。
对 人 谦 称 自 己 的 父 亲 。
语 气 词 , 表 示 感 叹
( 友 人 ) 才 到 。 乃 , 才
文
时约
相
章 的 义 理 。
分定
。正
午 时 分 。 日
约 同 行 。 期 ,
中
约
,
定
正
。
午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中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仍然没到,陈太
丘(便)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 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没有 来,已经离开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相约同行,(却)丢下我 走了。”元方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午时分,到了正午您却不来,这是不取信用;对着 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牵拉陈元方(道 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示?(如果你是元方或者 友人你会怎么做)
友人: 1、 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 、在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 不应该在小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 家的父亲。 4、 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 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很久 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不是
丢下,舍弃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应用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运用古人的智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包括以下内容:
1.《咏雪》
-文章朗读与解析
-词语学习:工整、柳絮、轻盈、闭口、谢安、内集、儿女、讲论文义
-句子分析与翻译
2.《陈太丘与友期行》
-文章朗读与解析
-词语学习:陈太丘、期行、舍去、日中、戏、绝、引、顾、惭、元方、入门、不顾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显得有些迷茫,可能是因为对文言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在讨论中逐渐找到方向。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言文故事中的人物智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着很高的热情。他们在分享成果时,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语言组织能力较弱。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打算在课后增加一些相关的口语练习和写作训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世说新语二则》,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当问到他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用智慧解决问题的情况时,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纷纷举手发言。这说明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智慧非常感兴趣,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世说新语课文

(东晋)裴启《语林》:十卷,据《世说新 语·轻诋》说,该书因记谢安语不实而废。 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内容为“撰汉 魏以来迄于同时言语应对之可称者”(鲁 迅)。 (东晋)郭澄之《郭子》:三卷,今佚, 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体与《语林》 相类。
三、《世说新语》内容概述: 清言渊薮、山水自然意识
受到魏晋玄学反因袭、反传统道德的影响,魏 晋文人开始过着一种放荡不羁的生活。他们蔑 视礼法,不受约束,有的整日游山玩水,有的 狂饮滥醉,有的纵欲享乐,有的干脆归隐田园。
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曾形容:“蓬发乱鬓, 横挟不带,或亵衣以接人,或裸袒而箕 踞。……其相见也,不复叙离阔,问安否,宾 则入门而呼奴,主则望客而唤狗。……终日无 及义之言,彻夜无箴规之益。”
初一爸爸单位上还有任务,我们不得不离开那里,我望着后视镜里爷爷的身影渐渐远去、消失。这偶然的回望, 让我忽然读懂了爷爷深深凝望的眼里那份深沉的爱,在风中飘舞的
红布条依然火红,温暖着我们的心。爸爸伸出手轻轻摸着那团火焰, 我从她那嘴角的微笑似乎也读懂了爷爷那同样的深情。
偶然的发现(其二)
父亲是浩瀚的大海,我则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虽整日在大海的怀抱中航行,可我竟读不出大海的博大,直道那个夜晚……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 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 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 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 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 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 “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 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 安。”——(夙慧 )
究其原因,把“委巷之言”书面化的过程中, 取法六艺、子、史
取法各有侧重,发展也各有不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清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陈太丘1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4,去后乃5至。
元方6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7?”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8。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9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10之。
元方入门不顾11。
注释:1、〔陈太丘〕即陈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颖(yǐng)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
曾任太丘长。
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2、〔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3、〔日中〕正午时分。
4、〔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5、〔乃〕才。
6、〔元方〕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7、〔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用在句末表疑问。
8、〔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9、〔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10、〔引〕拉,牵拉。
11、〔顾〕回头看。
阅读导引《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一、重点字词句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用在句末表疑问。
2、词类活用元方时.年七岁:时,名词作状语,在当时。
友人惭.: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对……感到惭愧。
3、特殊句式:本文中运用了较多的省略句,请根据文意,将文中句子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二、请根据注释与重点字词句的内容,翻译文中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课内古诗文02:《世说新语》二则-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第二讲《世说新语》二则一、考点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实词二、知识点讲(一)文章概述《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二)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原籍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世居京口,任荆州刺史。
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
文学家,政治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
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之人的代表作。
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三)创作背景《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咏雪》就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陈太丘与友期》也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此外,《世说新语》里记载的名士有管宁、邴原、王子猷、谢安、阮籍等。
(四)三行对译咏雪谢安家庭聚会子侄辈讲解诗文不久急高兴的样子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世说新语导读二章 (二)

“卓意甚忤。”
荀爽(慈明)
“司空袁逢举有道,不应。及逢卒, 爽制服三年,当世往往化以为俗。”
“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 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 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 因从迁都长安。”
“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 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 与司徒王允及卓长史何颙等为内谋。会 病薨,年六十三。”
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勒兵入宫收 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时帝在 外殿,引虑于坐。
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
“不能复相活邪?”
帝曰:
“我亦不知命在何时!”
顾谓虑曰:
“郗公,天下宁有是邪?”
遂将后下暴室,以幽崩。
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后在位二十 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母盈等十 九人徙涿郡。”
荀彧 (文若)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 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
‘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 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 不宜如此。’
事遂寝。操心不能平。”
“以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 丞相军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 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时年 五十。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宴乐。谥 曰敬侯。
第11则
刘辰翁:
“捉掷未害其真,强生优劣,其优 劣不在此。” 李贽: “挥锄不必,捉掷亦诈,果内志于 怀,故无所不可。吾未见其孰优孰劣 也。” 凌濛初: “既捉而掷之,便是华歆一生小样子。
《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
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
及二皇子。 ——注云:《山阳公载记》曰:“刘备在
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每拜公卿, 群僚毕贺,赐等常叹寔大位未登,愧于 先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诗序》云:
“《渭阳》,康公念母也。康公之母, 晋献公之女。文公遭丽姬之难未返,而 秦姬卒。穆公纳文公。康公时为太子, 赠送文公于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我 见舅氏,如母存焉。”
2.14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 (晋)皇甫谧云: “何晏耽声好色,始服此药,心加 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 历岁之困,皆不终朝而愈。”
余嘉锡: 据《蜀志》注引《襄阳记》,德公 称司马德操为水镜,是德公甚服德操之 为人。德操尝迳入德公室,呼其妻子使 作黍,其妻子皆罗列拜于堂下,奔走供 设。则二人交谊之深可知 。
士元以年少通家子承命往见,岂得不 下车拜伏,而顾安坐车中呼而与之语乎? 孔明尝拜德公,又拜士元之父。士元与 孔明比德齐名,不应傲慢如此也。 且士元雅有人伦之鉴,故与陆绩、顾 劭、全琮一见即加以品题。德操之为人, 士元当闻之已熟,岂有于高士之前进其 鄙陋之说,劝其“带金佩紫”者乎?
凌濛初: “刑辟之招,正不必在盛德。世途足 畏,是非何常?” 2.8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恃才傲逸,臧否过差,见不如己 者不与语,人皆以是憎之”
2.9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 凌濛初:“缺陷世界中,此法最高。”
(按:高,一作佳。)
李贽:“妙!妙!” 钟惺:“孙登、阮籍皆用此道。使士至此, 乱之象也。”
若其言果如此,则亦不足为南州士人 之冠冕,德操必不叹为盛德矣。
观其问答,盖仿客难、解嘲之体, 特缩大篇为短章耳。此必晋代文士 所拟作,非事实也。
2.12 “钟毓兄弟小时” 《庄子 · 外物》: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 “东方作矣,事之何若﹖” 小儒曰: “未解裙襦,口中有珠。” “诗固有之曰: ‘青青之麦,生于陵陂。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 接其鬓,压其顪,儒以金椎控其颐,徐 别其颊,无伤口中珠!”
2.13 “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
关于 “罔极”
诗·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 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 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 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 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二十四孝故事之十六
王裒,字伟元,事亲至孝。母存日,
性畏雷。既卒,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 雷,即奔墓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泣告曰: 裒在此,母 勿惧。 隐居教授,读《诗》至“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遂三复流涕,后门人至废 《蓼莪》之篇。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 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诗经· 秦风· 渭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