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导读二章 (六)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名著导读

《世说新语》名著导读

《世说新语》名著导读《世说新语》名著导读知识点及练习作者简介刘义庆: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O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爰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刘孝标:刘孝标对《世说新语》加注。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5年(469)北魏攻下青外I ,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

齐永明4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

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

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

孝标征弓I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

后人注釋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垮《世说新语校笺》、龚斌《世说新语校释》、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二、作品简介《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d潮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品德、言语、政事、文学、朴直、雅呈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叙自汉末到刘宋时名流贵族的轶闻轶事,首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书中所载均属汗青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行动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岀于传闻,不尽吻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ZhOn)》《贤媛(yuan)^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f采自《史记》和《汉书》。

《世说新语》导读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导读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导读案【教学目标】1.译读群像群文,概知一类魏晋风流。

2.聚焦一人群文,品读一类魏晋风骨。

3.整合他人群文,拓读魏晋名士风华。

【教学重难点】译读群像群文,概知一类魏晋风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的课题,叫“吹一缕魏晋风”,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那精神上会是怎样的状态呢?我们从《世说新语》打开突破口,了解一下概况。

屏显齐读:二、概读——魏晋风流人物知多少任务一:趣答闯关第一关:根据图片猜主人公。

第二关:根据语料信息猜成语。

第三关:背诵魏晋名士有关的古诗。

1.第一关,根据图片猜人名。

简单介绍竹林七贤嵇康:思想家、文论家、音乐演奏家、打铁爱好者。

刑场上,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唱,死得太有风骨了。

雪夜访戴:是我们熟悉的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2.根据语料猜成语(1)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曹操)(2)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

咨之太丘。

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3)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王羲之)屏显:一见钟情、肝肠寸断、一往情深、自惭形秽、口若悬河、洛阳纸贵、后起之秀、身无长物、鹤立鸡群、咄咄怪事、琳琅满目、金玉满堂、危言耸听、渐入佳境、坦腹东床、肃然起敬、应接不暇、望梅止渴、管中窥豹、老生常谈、登峰造极、拾人牙慧、东山再起……3.第3关——古诗背诵有一处地方它是魏晋名流聚集地,叫《乌衣巷》,请背诵。

屏显: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引出:王家——名士——王子猷师:名门望族,权倾朝野,有时候影响力比皇帝要大得多。

有个成语叫琳琅满目,形容琅琊王家,遍地都是名人、当宰相、当将军、当名士、当诗人。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位非常特别的名士——王子猷。

三、赏读——魏晋名士风骨评论会任务二:解读王子猷的名士风1.诵读:读出角色感和故事感,可以自读,可以搭档读。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世说新语》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世说新语》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世说新语》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一、写作背景:《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

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

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

<<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

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

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

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

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

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

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

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

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二、内容简介:《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

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世说新语导读二章 六

世说新语导读二章 六

1.39 “王子敬病笃” 关于“上章”: ‚有诸消灾度厄之法,依阴阳五行数 术,推人年命书之,如章表之仪,并具 贽币,烧香陈读。云奏上天曹,请为除 厄,谓之上章。‛ ——《隋书·经籍志》
王献之 ‚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 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晋书》卷八十
王敦
“于时天下大乱,敦悉以公主时婢百 余人配给将士,金银宝物散之于众,单 车还洛。‛
‚晋谢太傅安,妻颇妒,欲置姬斯》有不忌之德。夫人知 以讽己,乃顾问云: ‘此诗是谁所撰?’ 答云:‘周公。’ 夫人答曰:‘周公是男子,想为之耳; 若使周姥撰诗,当无是言!‛
——(宋)张贵胜《遣愁集》卷一
1.38 “范宣年八岁” 李贽:“还是痛,语用《孝经》‛ ‚物质的贫困是培养美德和天才的沃土。‛ ——(美)埃默森 “宣子之乐道安贫,弘风阐教,通儒 之高尚者也。‛
——《晋书》本传 怀帝永嘉初,王敦自青州 ‚被征为秘书监,以寇难路险,轻骑 归洛阳,委弃公主‛。
——《晋书》卷七十六《王舒传》
王献之 致 郗道茂 书: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 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 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 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 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 气耳!‛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47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 程炎震: “哀制,谓服中也。不免哀制,似谓 不胜丧。……‛
《类聚》二十引宗躬孝子传曰: ‚吴坦之,隐之兄也。母葬,夕设九 饭祭,坦之每临一祭,辄号痛断绝,至 七祭,吐血而死。‛
嘉锡案: 此即《世说》所谓‚大吴不免哀制‛ 也。……坦之……哭母以死。故康伯不 及用也。
1.43“桓南郡既破殷荆州”
程炎震云:‚隆安三年十二月,桓玄袭

世说新语导读二章 (四)

世说新语导读二章 (四)

1.28则 “邓攸始避难” 1.30则 “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 “王与马,共天下”
王、庾、桓、谢
示白诚甫
元好问
之子吟爆竹,乃公欣树萱。 昆山多美玉,江水初发源。 名教有乐地,诗书皆雅言。 通家吾未老,倚杖望高轩。
钱穆《国史大纲》: “过分重视名教,其弊为空洞,为 虚伪。于是有两派的反动产生: 一、因尚交游、重品藻,反动而为 循名责实,归于申、韩。
二、因尚名节、务虚伪,反动而为 自然率真,归于老、庄。
1.24则 “郗公值永嘉丧乱” “两颊所著能几,足哺二儿?儿非甚 小,在谷气不绝耳。哀哉!” ——刘辰翁
嘉锡案: 《晋书》本传云: “于时所在饥荒,州中之士,素有感 其恩义者,相与资赡。鉴复分所得以賉 宗族及乡曲孤老,赖而全济者甚多。”
与别传之言合。而其后复袭用世说此 条。夫鉴之力足以宗族乡里,岂不能全 活两儿?揆之事情,斯为谬矣。
嘉锡又案: 《晋书》、《建康实录》均言荣为赵 王伦子虔长史,伦败,荣被执,而执炙 者为督率,救之得免。此独谓为遭乱渡 江时遇救,便自不同。疑世说采自顾氏 家传,故为荣讳耳。
《南史 阴铿传》云: “铿尝与宾友宴饮,见行觞者,因回 酒炙以授之,众坐皆笑。铿曰:‘吾侪 终日饮酒,而执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 也。’ 及侯景之乱,铿当为贼禽,或救之, 获免。铿问之,乃前所行觞者。” ——嘉锡案:此与顾荣事终末全同, 疑为后人因荣事而傅会。
领袖:王衍、乐广 “四友” : (一)王澄、王敦、庾敳、胡毋辅之; (二)王敦、谢鲲、庾敳、阮修。
“八达” (一)永嘉南渡前生活在洛阳的 董昶、王
澄、阮瞻、庾敳、支孝龙、谢鲲、胡毋 辅之、光逸;
(二)永嘉南渡后生活在建康的谢鲲、胡
毋辅之、光逸、阮放、毕卓、羊曼、桓 彝、阮孚。

[世说新语容止]《世说新语》容止

[世说新语容止]《世说新语》容止

[世说新语容止]《世说新语》容止篇一: 《世说新语》容止作者:刘义庆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月,与热汤饼。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下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

王出语人曰:“双目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名士传曰:“楷病困,诏遣黄门郎王夷甫省之,楷回眸属夷甫云:‘竟未相识。

’夷甫还,亦叹其神俊。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答曰:“君未见其父耳!”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

时人以为“玉人”。

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

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王丞相见卫洗马曰:“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

”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闲。

”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第一章:《世说新语》概说1.1 教材简介1.2 作者简介1.3 成书背景1.4 版本情况1.5 研究价值第二章:《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2.1 题材特点2.2 艺术手法2.3 语言风格2.4 历史与现实2.5 影响与传承第三章: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3.1 人物描写手法3.2 典型人物分析3.3 环境描写作用3.4 社会背景分析3.5 实践练习:编写人物或环境描写片段第四章:《世说新语》中的名篇名句4.1 名篇解析4.2 名句解析4.3 名篇名句的审美价值4.4 影响与传承4.5 实践练习:默写或创作以名篇名句为灵感的故事或诗歌第五章:《世说新语》与我们的生活5.1 现实意义5.2 人生哲理5.3 道德观念5.4 历史反思5.5 实践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世说新语》的理解和感悟第六章:《世说新语》中的政治与权谋6.1 政治斗争的描写6.2 权谋策略的展现6.3 政治与人物的关联6.4 现实与虚构的边界6.5 实践练习:分析《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政治事件,探讨其现实意义。

第七章:《世说新语》中的文人风采7.1 文人的生活方式7.2 文人的思想观念7.3 文人之间的交流7.4 文人的创作活动7.5 实践练习:选择一位《世说新语》中的文人,编写一个小故事,展现其风采。

第八章:《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8.1 女性角色的定位8.2 女性形象的塑造8.3 女性与社会的关联8.4 女性在《世说新语》中的独特性8.5 实践练习:分析《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女性形象,探讨其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第九章:《世说新语》中的道德与伦理9.1 道德观念的体现9.2 伦理关系的描绘9.3 道德与政治的关联9.4 道德在《世说新语》中的作用9.5 实践练习:结合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讨论《世说新语》中的一个道德问题。

第十章:《世说新语》的阅读方法与研究动态10.1 阅读方法指导10.2 文本解析技巧10.3 研究动态概述10.4 学术观点介绍第十一章:《世说新语》中的生活琐事11.1 生活琐事的描写11.2 生活与人物的关联11.3 生活琐事中的智慧11.4 生活琐事对现代生活的启示11.5 实践练习:选择《世说新语》中的一个生活琐事,编写一个小故事,展现其智慧。

遥远的绝响 名士的典范——刘义庆《世说新语》导读

遥远的绝响 名士的典范——刘义庆《世说新语》导读

遥远的绝响名士的典范——刘义庆《世说新语》导读作品简介《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书中主要记载汉至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逸事,其中以晋代为主。

但是书中谈到的人物不只是士族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侣,都有记载。

《世说新语》发展并超越了传统史传文学的叙事模式,臧否人物不必全貌,以飞扬灵动的只言片语,勾画出形形色色、独具魅力的形象,语少意丰、隽永传神地描绘了魏晋名士之风采。

它既是供当时文人学习揣摩的“名士的教科书”,又是“远实用而近娱乐”的赏心之作。

作品梗概《世说新语》按照内容分为上、中、下3卷36个门类。

上卷4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9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

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

另有下卷23门——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

以士族阶级的观点,对士族名流的生活、思想、情趣等方面做了较多的反映。

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1.在对比中凸显人物个性。

《世说新语》善于将不同的人物置于同一环境中,通过对各自言行举止的描写,在对比中显现人物不同的个性。

2.通过个性化的言行举止捕捉人物神韵。

《世说新语》往往通过一些特异的言行,使人物在简短的篇幅中神情跃然,气韵生动。

3.选取具有典型意义且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在特定的典型场景中凸显人物的典型特点。

如雅量篇,顾雍得子凶讯,虽神气不变,继续下棋,而“以爪掐掌,血流沾褥”的细节表现出他悲不可抑却又强自作达的心情。

4.借用自然景物的可见形质来衬托、比附人的内心性情。

《世说新语》在揭示人物的内在性情时,往往借助自然景物的可见形质衬托、比附,使抽象的、难以用语言来说明的人物内心性情以直观形象的形式体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张贵胜《遣愁集》卷一
1.38 “范宣年八岁” 李贽:“还是痛,语用《孝经》” “物质的贫困是培养美德和天才的沃土。” ——(美)埃默森 “宣子之乐道安贫,弘风阐教,通儒 之高尚者也。”
1.39 “王子敬病笃” 关于“上章”: “有诸消灾度厄之法,依阴阳五行数 术,推人年命书之,如章表之仪,并具 贽币,烧香陈读。云奏上天曹,请为除 厄,谓之上章。” ——《隋书·经籍志》
嘉锡案: 此即《世说》所谓“大吴不免哀制” 也。„„坦之„„哭母以死。故康伯不 及用也。
1.44 “王恭从会稽还” “(太原王氏)总的说来,始终是 依附于司马氏皇权或相权而发展。” ——田余庆
1.47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 程炎震: “哀制,谓服中也。不免哀制,似谓 不胜丧。„„”
《类聚》二十引宗躬孝子传曰: “吴坦之,隐之兄也。母葬,夕设九 饭祭,坦之每临一祭,辄号痛断绝,至 七祭,吐血而死。”
王献之 “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 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晋书》卷八十
王敦
“于时天下大乱,敦悉以公主时婢百 余人配给将士,金银宝物散之于众,单 车还洛。”
——《晋书》本传 怀帝永嘉初,王敦自青州 “被征为秘书监,以寇难路险,轻骑 归洛阳,委弃公主”。
——《晋书》卷七十六《王舒传》
王献之 致 郗道茂 书: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 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 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 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 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 气耳!”
1.43“桓南郡既破殷荆州”
程炎震云:“隆安三年十二月,桓玄袭
江陵,害殷仲堪。”
义正,生气凛然。在有晋士大夫间,不 愧朝阳之鸣凤。而临终不免逊词乞怜者, 徒以有老母故也。忠孝之道,于斯两全。 虽所事非人,有惭择木,君子善善从长, 可无深责尔矣。
1.36 “谢公夫人教儿” “叔父安尝问: ‘《毛诗》何句最佳?’ 道韫称: ‘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安谓有雅人深致。”
——《晋书·列女·王凝之妻谢氏传》
“晋谢太傅安,妻颇妒,欲置姬妾而 不敢。兄子辈微达其意,因方便,称 《关雎》、《螽斯》有不忌之德。夫人 知以讽己,乃顾问云: ‘此诗是谁所撰?’ 答云:‘周公。’ 夫人答曰:‘周公是男子,想为之耳; 若使周姥撰诗,当无是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