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讲义目录及参考文献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课主要参考书目一、重要参考书现代汉语方言(詹伯慧)湖北教育出版社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语文出版社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语文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苏培成)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汇(符淮清)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语法答问,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语法丛稿,朱德熙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现代汉语虚词散论,陆俭明、马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汉语语法研究,张斌、胡裕树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语法研究入门,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2000年汉语语法三百问,邢福义著,商务印书馆,2002年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现代汉语句法论,陆俭明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汉语语法专题研究,高更生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高更生、王红旗等著,语文出版社,1996年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年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张涤华、胡裕树、张斌、林祥楣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年语法学词典,王维贤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刘月华等著,商务印书馆,2001年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陆俭明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二十世纪的汉语语法学,陈昌来,书海出版社,2002年二、一般参考书汉语语法问题试说,高更生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长句分析(修订版)高更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汉语语法研究,高更生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汉语语法专题与研究,李志霄著,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年汉语如是观,史有为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词·词组·句子,张静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汉语比较变换语法,李临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现代汉语句型,李临定著,商务印书馆,1986年动词用法词典,孟琮等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汉语的句子类型,范晓主编,书海出版社,1998年描写语法学初探,徐思益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张伯江、方梅著,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语法和语法体系,胡明扬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语法论稿,方光焘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汉语语法纲要,王了一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1946年开明书店初版)汉语语法理论研究杨成凯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汉语语法学,张斌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汉语语法学史稿,邵敬敏著,页数:360,1990年词类问题考察,胡明扬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语法问题思索集,邢福义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汉语语法学,邢福义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汉语如是观,史有为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萧国政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词汇语法理论与汉语句法研究,郑定欧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三个平面:汉语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袁晖、戴耀晶编,语文出版社1998年三国平面的语法观,范晓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文法简论,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武柏索等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8月当代中国语法学,申小龙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沈阳主编,语文出版社,2000年1月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沈阳、郑定欧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沈阳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吴竞存、侯学超,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6月描写语法学,徐思益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语病汇析,郑文贞、余纲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动词和动词性结构,马庆株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语素,徐枢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单句复句划界研究,陈信春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汉语复句研究,邢福义著,商务印书馆,2001年现代汉语复句研究,赵恩芳、唐雪凝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现代汉语复句句式研究,徐阳春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下列10种语法著作,都是解放前出版的1982-1985年间商务印书馆作为“汉语语法丛书”重印①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98~1900年②国文法草创,陈承泽著,商务印书馆,1922年③国文法之研究,金兆梓著,商务印书馆,1922年④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著,商务印书馆,1924年⑤高等国文法,杨树达著,商务印书馆,1930年⑥中国方法革新论丛,陈望道编,重庆文聿出版社,1943年⑦中国文法论,何容著,商务印书馆,1942年⑧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42年⑨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43年(上册1943下册1944)⑩汉语语法论,高名凯著,开明书店,1948年下列几种语法著作,在20世纪50年代影响较大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著,1951年6~12月在《人民日报》上连载,1952年北京开明书店初版,197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第2版语法学习,吕叔湘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年汉语语法常识,张志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汉语语法论文集,吕叔湘著,科学出版社,1955年现代汉语语法探索,胡附、文炼著,东方出版社,1955年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商务印书馆,1961年语法和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5月汉语的词类问题(一),中国语文杂志社编,中华书局,1955年汉语的词类问题(二),中国语文杂志社编,中华书局,1956年汉语的主宾语问题,吕冀平等著,中华书局,1956年主要期刊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国外语言学)方言语言文字应用语文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研究语文建设主要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1998)商务印书馆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刘洁修)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吕叔湘主编)商务印书馆语言文字规范手册(1997年重排本)语文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学大纲第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选修课程.本课程着重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所运用的一些主要的理论方法和一些热点问题,也适当介绍当前国际上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这两大语言学派的研究思路。
同时从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这三个方面说明了当前急需的汉语语法的应用研究.第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更新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促进学生对怎么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语法需要一些什么样的理论、方法,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研究、思考语法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为有志于日后进行汉语语法研究的学生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学习重点: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二章:汉语句法研究、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学习难点:1、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2、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
3、对双宾语结构的再认识。
教材内容:绪论【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着重说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阐明语言、汉语、语法、语法单位、语法结构关系的性质,特点等基本理论,其中语法、语法单位、句法结构的关系是学习重点.一、关于语言二、关于语法三、语法到底是什么四、语法和语音语义五、关于语法单位六、三组重要的概念七、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一章词类研究【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着重说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词类研究的基本问题,学习掌握划分词类的依据、理解词的兼类和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一、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二、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三、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四、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五、关于词的兼类问题六、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二节层次分析法一、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性二、句法构造的层次性三、关于层次分析法四、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五、层次分析法的作用六、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一、层次分析法的局限与变换分析法的产生二、关于“变换”这个概念三、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四、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五、变换分析的作用六、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一、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二、关于语义特征三、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四、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五、关于“v有……”格式六、关于“形容词+(一)点儿!”祈使句式七、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八、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一、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二、“喝啤酒的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三、“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四、“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五、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六、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七、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老师”?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一、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二、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三、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四、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要考虑哪些问题?五、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六、“究竟"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七、“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八、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一、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二、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三、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四、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五、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一、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二、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三、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四、虚词研究中的意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一、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二、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三、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四、再说层次分析五、两种描写模型六、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维七、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八、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九、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第十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一、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二、功能学派面面观三、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四、“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五、关于“汉语式话题句”六、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七、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八、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第十一节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一、关于中文信息处理二、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三、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四、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五、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六、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七、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十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一、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二、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三、语法教学教什么?四、语法教学怎么教?五、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十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一、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二、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三、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四、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五、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六、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第四、课程学习建议一、本课程名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因此,学习的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些最基本的原理,大家不用钻得太深,以免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著作部分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1982年曹逢甫《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迈向语段分析的第一步》语文出版社 1995年陈爱文《汉语词类研究和分类试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陈建民《现代汉语句型论》语文出版社1986年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方经民《汉语语法变换研究——理论、原则、方法》(日本)白帝社1998年范晓(主编)《汉语的句子类型》书海出版社1998年傅雨贤周小兵《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傅雨贤《现代汉语语法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高更生王红旗等《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 1996年龚千炎《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商务印书馆 1995年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语文出版社 1997年郭志良《现代汉语转折词语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年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综述》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林玉山《汉语语法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年李珊《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年李子云《汉语句法规则》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年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93年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商务印书馆 2000年吕淑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1979年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1984年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孟琮、郑怀德等《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商务印书馆 1999年缪锦安《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年饶长溶《汉语层次分析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7年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年邵敬敏《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邵敬敏《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宋玉柱《现代汉语特殊句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王国璋吴淑春等《现代汉语重叠形容词用法例释》商务印书馆 1996年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吴竞存侯学超《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吴竞存梁伯枢《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语文出版社1992年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邢福义(主编)《汉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年徐枢《宾语和补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5年杨成凯《汉语语法理论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6年俞如珍金顺德《当代西方语法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年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8年于思《句法的逻辑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张斌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89年张斌《汉语语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 1994年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淑湘译)商务印书馆 1979年郑怀德孟庆海《形容词用法词典》湖南出版社 1991年中国语文杂志社编《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年周国光《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7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80年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1985年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1982年论文部分一.词类刘丹青《从汉语特有词类问题看语法的宏观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陆俭明《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马庆株《影响词类划分的因素和汉语词类定义的原则》《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文炼《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中国语文》1982年第1期文炼《与分类有关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3年第3期邢福义《词类问题的思考》《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徐枢《兼类和处理兼类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杨成凯《词类的划分原则和谓词“名物化”》《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尹斌庸《汉语词类的定量研究》《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中国语文》1994年第5期张连生《词性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4期朱林清《论词类的语法功能及词性的确定》《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4期二.名词陈宁萍《现代汉语名词类的扩大——现代汉语动词和名词分界限的考察》《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廖秋忠《空间方位词和方位参考点》《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邵敬敏《论名词的动态性及其鉴测方法》《汉语学习》2001年第6期邢福义等《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袁毓林《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4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其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4期三.动词邓守信《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4期郭锐《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中国语文》1993年第6期刘月华《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语法研究和探索》(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范晓《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分及其再分类》《中国语言学报》(四)商务印书馆1991年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中国语言学报》(三)商务印书馆1988年马庆株《能愿动词的连用》《语言研究》1988年第1期马希文《与动结式动词有关的某些句式》《中国语文》1987年第6期马希文《关于动词“了”的弱化形式/lou/》《中国语言学报》(一)商务印书馆1983年王希杰华玉明《论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性及其语用制约性》《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吴为章《“成为”类复合动词探讨》《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吴为章《动词研究述要》《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尹世超《试论粘着动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方言》1979年第2期朱德熙《包含动词“给”的复杂句式》《中国语文》1982年第5期四.形容词、区别词崔永华《与褒贬义形容词相关的句法和语义问题》《语言学论丛》(九)商务印书馆1982年齐沪扬《区别词的语法性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石毓智《现代汉语的肯定形容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3期谭景春《双向和多指形容词及相关的句法关系》《中国语文》1992年第2期张国宪《现代汉语的动态形容词》《中国语文》1995年第3期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吕淑湘、饶长溶《试论非谓形容词》《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五.副词白梅丽《现代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聂仁发《否定次“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沈开木《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的探索》《中国语文》1984年六.数词、量词方梅《宾语和动量词的词序问题》《中国语文》1993年第1期郭继懋《也谈量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汉语学习》1999年第4期马庆株《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中国语文》1990年第3期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项选择》《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宋玉柱《关于数词“—”和量词相结合的重叠问题》《现代汉语语法论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张万起《试论现代汉语复合量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4期七.虚词陈刚《试论“着”的用法及其与英语进行式的比较》《中国语文》1980年第1期方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2期郭锡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论丛》(六)商务印书馆 1980年黄国营《“的”字的句法、语义功能》《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陆俭明《汉语中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马学良史有为《说“哪儿上的”及其“的”》《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倪宝元《也谈“的、地、得”的分合》《汉语学习》1983年第6期沈开木《表示“异中有同”的“也”字独用的探索》《中国语文》1983年第1期石毓智《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中国语文》1995年第1期张炼强《人称代词的变换》《中国语文》1982年第3期周刚《连词的范围和分类之再认识》《中国语学》(246号)日本中国语学会 1999年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回顾》《现代中国语研究论集》日本中国书店 1999年朱德熙《北京话、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的“的”字》《语法丛稿》商务印书馆朱德熙《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八.词语的重叠卞觉非《AABB重叠式的语义、语法、修辞和语用功能》《语法研究和探索》(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1期于江《动词重叠研究概述》《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国外语言学》1997年第2期九.短语范继淹《论介词短语“在+处所”》《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马庆株《词组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齐沪扬、王爱红《形容词性短语与形容词的功能比较》《汉语学习》2001年第2期十、句法成分陈平《试沦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配位原则》《中国语文》1994年第3期储泽祥《“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汉语学习》1996年第4期范继淹《形名组合间“的”字的语法作用》《中国语文》1958年第5期郭熙《“放到桌子上”“放在桌子上”“放桌子上”》《中国语文》1986年第1期金立鑫《成分的定位和状语的顺序》《汉语学习》1988年第1期李英哲《汉语语义单位的排列词序》(陆俭明译)《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3期廖秋忠《现代汉语并列名词性成分的顺序》《中国语文》1992年第3期刘月华《状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语法研究和探索》(一)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刘月华《定语的分类和多项定语的顺序》《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陆丙甫《定语的外延性、内涵性和称谓性及其顺序》《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陆丙甫《汉语定语的分类及其顺序》《华文世界》1989年第4期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马庆株《动词后面时量成分与名词的先后词序》《语言学论丛》(13)商务印书馆 1984年马庆株《顺序义对体词语法功能的影响》《中国语言学报》1991年第4期马庆株《多重定名结构中形容词的类别和词序》《中国语文》1998年第5期孟庆海《动词+处所宾语》《中国语文》1986年第4期屈承喜《汉语的词序及其变迁》《语言研究》1984年第1期屈承喜《汉语词序与词序变迁中的问题》《语言学论集:理论、应用及汉语语法》台北艾鹤出版有限公司 1986年邵敬敏《从语序的三个方面看定语的移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史有为《施事的分化与理解》《中国语言学报》(四)商务印书馆1991年王光金《动词直接做定语时的位置》《中国语文》1993年第1期项开喜《体词谓语句的功能透视》《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徐枢《从语法、语义和语用角度谈“名受十名施+动”句式》《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杨成凯《广义谓词性宾语的类型研究》《中国语文》1992年第1期俞咏梅《论“在+处所”的语义功能和语序制约原则》《中国语文》1999年第1期余志鸿《补语在句中的语义联系》《汉语学习》1991年第6期袁毓林《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中国社会科学》张伯江《关于动趋式带宾语的几种语序》《中国语文》1991年第3期张伯江《动趋式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汉语学习》1991年第6期郑怀德《“住了三年”和“住了三年厂”》《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朱德熙《句法结构》《中国语文》1962年8月—9月号朱德熙《“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1期十一.句法分析方经民《哈里斯的变换理论》《语言学通讯》1989年第1—2期李临定《试谈汉语语法分析方法——从〈汉语句法的灵活性〉一文说起》《中国语文》1992年第5期陆俭明《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管见》《国外语言学》1989年第2期陆俭明《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3期陆俭明《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汉语学习》1991年第1期陆俭明《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中国语文》1992年第6期吕冀平《两个平面,两种性质:词组和句子的分析》《学习和探索》1979年第4期马庆株《层次、语法单位和分布特征》《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王维贤《句法分析的三个平面与深层结构》《语文研究》1991年第4期吴为章《运用变换理论的先驱——〈中国文法要略〉学习札记之二》《汉语学习》1994年第5期徐枢《十多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方法述评》《语法研究与探索》(七)商务印书馆 1995年朱德熙《变换分析中的平行性原则》《中国语文》1986年第2期十二.句型陈建民《如何整理与归纳口语句型》《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范芳莲《存在句》《中国语文》1963年第5期范继淹《多项NP句》《中国语文》1984年第1期范继淹《无定NP主语句》《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范晓《动谓句的定型问题》《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范晓《VP主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范晓《施事宾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范晓《“兼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胡裕树《如何确定句型》《中文自修》1984年第4期李临定《谈谈句型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吕文华《“被”字句和无标志被动句的变换关系》(《句型和动词》)语文出版社1987年马庆株《现代汉语的双宾构造》《语言学论从》(十)商务印书馆1983年施关淦《动词谓语句型简论》《语法研究和探索》(七)商务印书馆1996年宋玉柱《经历体存在句》《汉语学习》1991年第5期宋玉柱《谈谈特殊句式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王还《英语和汉语的被字句》《中国语文》1983年第6期王维贤《说“省略”》《中国语文》1985年第6期文炼《句子的理解策略》《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易绵竹《汉语把子句和被字句探析》《求是学刊》1992年第4期殷志平《“被”字句研究综述》《中国语文天地》1990年第1期詹开第《有字句》《中国语文》1981年第1期周小兵《汉语“连”字句》《中国语文》1990年第4期朱德熙《包含动词“给”的复杂句式》《中国语文》1983年第3期朱德熙《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邢福义《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语文建设》1997年第4期十三.句类:范继淹《是非问句的句法形式》《中国语文》1982年第6期胡炳忠《有关“呢”的两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2期黄国营《吗字用法研究》《语言研究》1985年第2期黄正德《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中国语文》1988年第4期李宇明《NP呢句式的理解》《汉语学习》1989年第3期李子凡《也谈“反复问句”》《语言学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林裕文《谈疑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2期刘月华《语调是非问句》《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2期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的疑问语气词》《中国语文》1984年第5期陆俭明《由“非疑问形式+呢”造成的疑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2期吕淑湘《疑问?否定?肯定》《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邵敬敏《关于疑问句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 1999年邵敬敏《语气词“呢”在疑问举中的作用》《中国语文》1989年第3期沈开木《反问语气怎样起否定作用》《汉语学习》1992年第5期徐杰、张林林《疑问程度与疑问句式》《江西师大学报》1985年第2期于根元《反问句的性质和作用》《中国语文》1984年第6期袁毓林《祈使句式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朱德熙《关于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十四.复句:范晓《补重复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龚千炎《现代汉语的假设让步句》《语言文字探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年梅立崇《现代汉语的“即使”假言句》《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1期邢福义《“越X,越Y”句式》《中国语文》1985年第3期邢福义《复句的分类》《句型与动词》语文出版社 1987年邢福义《现代汉语的“要么P,要么Q”句式》《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第2期邢福义《反递句式》《中国语文》1986年第1期邢福义《汉语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邢福义《现代汉语复句与单句的对立和纠结》《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第1期徐杰《“即使A,也B”句的语法逻辑问题》《汉语描写语法十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年王维贤《论转折句》《中国语言学报》(4)商务印书馆 1991年周换琴《“不但……而且……”的语用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十五.句群:田小琳《句群的修辞》《修辞学新探》论文集(香港)1995年吴为章《句群研究兴起的原因》《汉语学习》1988年第3期吴为章《解证句群的类型和作用》《学语文》1989年第6期吴为章《汉语句群研究的价值》《中国语言学报》(6)商务印书馆 1996年邢福义《选择问的句群形式》《汉语学习》1993年第6期。
【精品】现代汉语参考文献目录

《现代汉语》参考文献目录一、相关教材类1. 新编现代汉语张静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 现代汉语(上、下)张静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3. 现代汉语(重订本)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4. 现代汉语(上、下册)张志公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5. 现代汉语教程邢公畹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6. 现代汉语(修订版)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7. 现代汉语辅导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8. 现代汉语(全1册)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9. 现代汉语史锡尧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现代汉语(修订版) 徐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1.实用现代汉语章震欧主编海南人民出版社12.现代汉语(上、下) 许建章王耀辉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3.标准化现代汉语教程曹为公等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4标准化现代汉语教程(题库)曹为公等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二、语音类15.汉语音韵学导论罗常培著中华书局16.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7.音系学基础王理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8.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汉语语音史王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汉语音韵讲义丁声树撰文李荣制表21.音韵学教程唐作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2.中原音韵音系杨耐思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3.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高本汉著齐鲁书社24.汉语音转学戴淮青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5.诗韵上海古籍出版社26.韵镜校正李新魁校正中华书局27.北宋中原韵辙考朱晓农著语文出版社28.集韵(上、中、下) (宋)丁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9.宋本广韵北京市中国书店30.切韵考陈澧著北京市中国书店31.反切拼读入门许梦麟著安徽教育出版社32.切韵研究邵荣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3.汉语音韵学史略周斌武著安徽教育出版社34.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5.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编录李荣参订中华书局36.语音学新论宋一平著学林出版社37.普通语音学细要罗常培王均编著科学出版社38.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商务印书馆39.普通话教程曹为公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0.简明普通话教程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编山东大学出版社41.从胶东话走向普通话罗福腾著山东大学出版社42.轻声和儿化鲁允中著商务印书馆43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周有光著语文出版社44.普通话语音陈洪昕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45.普通话语音训练孔昭琪武传涛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46.汉语多音字学习手册储佩汝金乃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词汇类47.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北京大学出版社48.现代汉语虚词散论陆俭明马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49.现代汉语词汇学葛本仪著山东人民出版社50.汉语知识丛书(词汇) 郭良夫著商务印书馆51.汉语知识讲话(词类) 王力著商务印书馆52.常用词用法例释王国璋安汝磐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3.现代汉语色彩词研究叶军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54.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郭伏良著河北大学出版社55.惯用语马国凡高歌东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56.北方话基本词汇调查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57.词汇语义学张志义张庆云著商务印书馆58汉语词义学苏新春著广东教育出版社59.词义的分析与描写符淮青著语文出版社60.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许威汉著书海出版社61.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曹炜北京大学出版社四、语法类62.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63.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著中国青年出版社64.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商务印书馆65.语法三论史存直著上海教育出版社66.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67.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68.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著商务印书馆69.汉语语法研究张斌胡裕树著商务印书馆70.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71.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著商务印书馆72.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上、下)郭绍虞著商务印书73.汉语语法问题张静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4.文法篇论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75.语法问答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76.《马氏文通》读本吕叔湘王海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77.汉语语法三百问邢福义著商务印书馆78汉语语法研究参考资料王松茂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9.汉语语法问题试说高更生著山东人民出版社80.汉语语法专题研究高更生著山东教育出版社81.语法研究入门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82.汉语句群吴为章田小琳著商务印书馆83.中学语法教学问题解答山东省语法研究会山东教育出版社84.汉语语法学的若干问题朱星著河北人民出版社85.现代汉语语法学方法吕香云著书目文献出版社86.汉语词法句法阐要洪心衡著吉林人民出版社87.句本位语法论集史存直著上海教育出版社88现代汉语句法结构 [日]安妮?Y?桥本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89.代汉语知识丛书 (构词法和构形法) 张寿康著湖北教育出版社90.汉语语法基础吕冀平著商务印书馆91.复句、句群、篇章杨春霖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92.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周国光张林林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93.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著湖南教育出版社94.汉语复句研究邢福义著商务印书馆95. 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马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96. 语言文字研究专辑(上)吴文祺主编中华文史论丛增刊97. 汉语代词例释王松茂等编著书目文献出版社98.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黄汉生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99. 代汉语语法李扶乾著求实出版社100.现代汉语格式初探朱林清等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01.汉语语法修辞知识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02.大冶方言语法研究汪国胜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03.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项梦冰著语文出版社104.苏州方言语法研究李小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05.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龚千炎著商务印书馆106.汉语词法论陈光磊著学林出版社五、修辞类107.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08. 现代汉语修辞学张志公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09.修辞概要张志公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10.现代汉语修辞史锡尧杨庆惠著北京出版社111.比较修辞郑颐寿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12.修辞分析王兴林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13.修辞新格谭永祥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14.中国修辞学杨树达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15.中国修辞学史稿郑子瑜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16.修辞荟萃谭全基著安徽大学出版社117.汉语修辞论冯广艺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18.汉语修辞汪丽炎著上海大学出版社119.现代实用汉语修辞李庆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20.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袁晖书海出版社六、文字类121.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中华书局122.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著齐鲁书社123.汉字例话左安民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24.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25.古文字学导论唐兰著齐鲁书社126.怎样正确使用汉字于中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27.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28.汉字认知研究王玉新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29.汉字演变五百例(修订版)李乐毅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30.汉字演变五百例(修订版)续编李乐毅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31.用汉字图解谢光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32.汉字学纲要班吉庆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33.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苏培成著书海出版社134.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国家语委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语文出版社七、综合类135.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36.王力论学新著王力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37.王力汉语散论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38.吕叔湘全集(1----19卷)吕叔湘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39.实用现代汉语张静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40.现代汉语习题集黄汉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41.现代汉语习题解答提要黄伯荣廖序东主编语文出版社142.汉语知识千问邢福义等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43.现代汉语研究刘勋宁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44.汉语语义学贾彦德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45.文化语言学导论戴昭铭著语文出版社146.规范语言学探索戴昭铭著上海三联书店147.近代汉语探源江蓝生著商务印书馆148.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59.近代汉语研究(二)蒋绍愚江蓝生编商务印书馆150.现代汉语三百题高更生编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51.文化语言学(增订本) 邢福义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52.新语文的建设周有光著语文出版社153.怎样纠正病句杨岱励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54.怎样修改病句赵运昌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55.汉语造词法任学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56.汉语讲义(初稿)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集体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157.《现代汉语》复习提要何知主编语文出版社158.现代汉语逻辑初探陈宗明著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69.汉语讲义董琨等编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60.语言的色彩美刘云泉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61.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1892------1995) 费锦昌主编语文出版社162.汉语方言学导论游汝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63.汉语方言学李如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64.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文字改革出版社165.汉语方言字汇(第二版)文字改革出版社166.闽南话与普通话周长楫著语文出版社167.方言历史探索张树铮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68.语用学教程索振羽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79.普通语言学基础王钢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70.理论语言学李葆嘉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71.文化语言学发凡张恭瑾著云南大学出版社172.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戚雨村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73.语言学引论戚雨村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74.社会语言学概论祝畹瑾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75.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王宗炎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76.语言学概论王德春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77.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78.语言论爱德华?萨丕尔著商务印书馆189.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80.历史语言学徐通锵著商务印书馆181.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82.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83.当代社会语言学徐大明陶红印等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84.应用心理语言学王初明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85.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袁毓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86.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87.普通语言学教程吴为章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88.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张凯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89.语言学概论李宇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0.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1.语言学教程胡壮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2.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3.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德)洪堡特商务印书馆194.世界的语言肯尼思?卡兹纳北京出版社195.现代语言学教程(美)霍凯特北京大学出版社196.语体学王德春陈端端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7.方言与中国文化游汝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汉语与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99.文化语言学中国潮邵敬敏著语文出版社200.论语言和语言学许国璋著商务印书馆201.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梅祖麟著商务印书馆202.现代语言学的历史和现状林玉山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3.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4.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5.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著商务印书馆206.语言和人陈原著商务印书馆207.模糊语言学伍铁平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8.汉语语言文字信息处理陈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9.汉语汉字问答刘又辛著商务印书馆210.字本位与汉语研究潘文国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11.汉语与中国文化申小龙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12.历代语言学文献读本张能甫巴蜀书社213.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科学出版社214.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陈建民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15.语言学论文集张永言著语文出版社216.于敏语言学论文集于敏著商务印书馆217.汉语、汉字、汉文化胡双宝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18.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丁邦新著商务印书馆219.张志公自选集(上、下)张志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20.新编现代汉语教学自修手册张静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21.应用语言学桂诗春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22.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23.语言文字规范手册语文出版社编语文出版社224.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周思源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八、国家语言文字法规225.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文件汇编)(1986、1)语文出版社226.语言文字法规简编山东省语言文字办公室编九、工具书227.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曲阜师范大学本书编写组浙江教育出版社228.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29.说文解字[汉]许慎撰中华书局230.说文解字注[汉]许慎[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231.常用古文字字典王延树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32.辞源(一、二、三、四)商务印书馆233.康熙字典(一、二、三、四)成都古籍书店234.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35.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236.汉语大词典(一至十二)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37.新华词典(2001修订版)商务印书馆辞书修订中心修订商务印书馆238.汉语知识词典警官教育出版社239.同源字典王力著商务印书馆240.现代汉语知识大词典高更生等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41.山东方言词典董绍克张家芝主编语文出版社242.汉语惯用语词典施宝义等编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43.八用成语词典殷焕先著齐鲁书社244.汉语成语大词典湖北大学语言研究室编纂河南人民出版社245.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246.汉语写法规范字典费锦昌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47.逆序现代汉语词典江天等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48.成语辨析(正、续合编本)倪宝元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49.现代汉语疑难词词典李临定编著商务印书馆250.汉语外来词词典高名凯等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51.常用构词字典傅兴岭陈章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52.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张寿康林杏光主编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

但是50-60年代时期,美国描写语言 学的理论和方法一直处于被批判的地位。 这样使得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一直停留在 哪个句子成分由哪个词语充当,哪个词语 可以充当哪个句子成分这样较初级的水平 上。然而可喜的是,当时一些有眼光的语 法学家不理会这种批判,冒着被批评的风 险,默默无闻地继续用描写语言学的路子 对现代汉语语法进行探索性的研究,80年 代后,他们成了语法研究的中坚力量。
当今世界语言学研究领域内普遍关注 的和广泛运用的一些语法思想和分析方法, 诸如“动词中心说”、“语义格”、“动 词配价”、“中心词说”、“范畴论”、 “变换”、“语用分析”、“篇章分析”, 以及语法规则的形式变化等,在20世纪前 半叶我国汉语语法论著中,都已有萌芽, 甚至已经有所实践,只是所用术语不同而 已。遗憾的是:这些语法思想和分析方法都 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加以论述和阐释, 因而鲜为人知。
可以看出,由于汉语词类没有形态变 化,所以在分布上呈现出一种多功能的状 态。因此,汉语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对 应关系是复杂的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
主、宾语 名词
谓语 动词
定语 形容词
状语 副词
这样,很自然地在汉语里相同的词类序 列,可以代表不同的句法构造。例如: 动词+名词: 广播新闻(动宾) 广播事业(修饰); 广播赵忠祥(主谓)。 动词+动词: 研究讨论(并列); 打算回家(动宾) 挖掘出来(动补); 研究结束(主谓) 访问回来(连动); 讽刺说(状中) 养殖研究(定中)。
第一讲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简史
系统的汉语语法研究才有百余年,是 从古代汉语语法开始的。1898年的《马氏 文通》是第一部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专著。 第一部白话文语法研究是1924年黎锦 熙的《新著国语文法》。从这一部语法著 作问世以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直是百 来年汉语语法研究的主流。
汉语语法学参考文献

方经民《汉语语法变换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
李宇明《汉语量范畴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法研究与探索》1 商务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大出版社
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袁晖、戴耀晶《三个平面:汉语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语文出版社
汉语语法学参考文献
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
朱德熙《语法丛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商务
陆俭明《陆俭明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
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北方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
吕叔湘《语法研究入门》马庆株编,商务
张斌《汉语语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陈保亚《20世纪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大出版社
石毓智《肯定与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此类研究》商务
王力《汉语语法史》中华书局
丁崇明《现代汉语语法教程》北大出版社
陈保亚《当代语言学》高教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讲解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讲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汉语语法研究进阶类最重要的语法参考书之一,也是近年来汉语类硕士研究生考试拔高类教材之一。
我们每年都会专门针对《教程》进行专业课(学硕/汉硕)讲授与拓展,以此来培养中国学生对于汉语的语法分析能力。
本课程主要以知识扩展和问题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精准性与对现汉的分析能力。
这是名校考研(汉硕/语用)致胜的关键。
一、知识拓展举例:【原文】第三版:P5“第一,我们所使用的记录汉语的文字不是表音文字,而是一种基本上表意的方块汉字。
”第四版:P5“第一,我们所使用的记录汉语的文字不是音素文字,而是一种能直接表意的方块汉字,说得更确切些,是一种语素音节文字。
”【疑问】“表音文字”、“表意文字”、“意音文字”、“语素音节文字”【解释】文字的类型主要按两大方面分类。
首先,语言具有二层性特点,即:下层为语音层,上层为音义结合层。
一种文字的字符若对应于语言下层的话,那么这种文字就属于表音文字(如:英语);如果一种文字的字符对应于上层的话,那么它就属于表意文字(如:汉语)。
其次,语言中有很多单位:音素/音位、音节、语素、词等。
如果按照字符对应的单位来分,文字类型分为:音素/音位文字(如英语);音节文字(如:日语、汉语);语素文字(如:汉语)。
《教程》第三版指出汉字是“表意的方块汉字”是按照第一大类划分的;第四版指出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实际上是按照第二大类划分的。
另外,关于汉字“表意文字”(《现代汉语》-黄廖本)与“意音文字”(《语言学纲要》)之区别与优劣:(1)汉字在最初产生的时候主要造字法是象形、指事、会意,这三种造字法都体现汉字的表意性。
汉字在最初产生的时候表意特点鲜明,我们可以从汉字本身了解到汉字的意义。
但是汉字经历了无数次改造与简化,如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以及建国后的汉字简化等过程。
所以现代汉字的表意性已经很弱,我们很难从汉字本身了解发现汉字的意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是一本深入探讨现代汉语语法的教材。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不使用标题,以便更好地组织内容和观点。
以下是一些内容概述,供读者参考:
第一章:汉语语法基础
- 语法的定义和作用
- 词类与句法
- 语义与语法的关系
第二章:句子结构与成分
- 主谓结构
- 宾语与宾语补语
- 状语与状语从句
第三章:动词短语与动词短语的补语
- 动词短语的构成
-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
- 动词短语的补语类型
第四章:名词短语与语义角色
- 名词短语的结构和功能
- 名词短语补语的语义角色
- 名词短语中的数量与修饰成分
第五章:形容词短语与副词短语
- 形容词短语的修饰和强调
- 分类与比较级
- 副词短语的功能和修饰
第六章:句法关系与语言样式
- 主谓关系与语序
- 定语与状语的位置
- 被动句和倒装句
第七章:语法规则与语用规则
- 语法规则在交际中的作用
- 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法差异
- 修辞手法与语法用法的关系
通过以上章节的学习,希望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在实际语言交际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讲义
目录
第一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简史
第二讲层次分析法
第三讲变换分析法
第四讲语义特征分析法
第五讲语义指向分析
第六讲语义角色分析
第七讲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第八讲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第九讲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
第十讲汉语虚词研究
参考文献
本讲义根据笔者近十年来的学习和研究心得整理而成,部分内容参考了以下著作:
陆俭明,2004,《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邵敬敏等,2009,《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邵敬敏,2006,《汉语语法学史稿》,北京: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沈阳,2003,《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朱德熙,1985,《语法答问》,北京: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2006,《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