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土壤、肥料、植物中N的测定
土壤中氮含量的测定分析(精)

土壤中氮含量的测定分析核心提示:摘要:概述了土壤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土壤全氮、无机氮(包括铵态氮、硝态氮)水解氮、酰胺态氮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土壤;全氮;测定方法土壤是作物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素包括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摘要:概述了土壤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土壤全氮、无机氮(包括铵态氮、硝态氮)水解氮、酰胺态氮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土壤;全氮;测定方法土壤是作物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素包括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两大类,其中95%以上为有机态氮,主要包括腐殖质、蛋白质、氨基酸等。
小分子的氨基酸可直接被植物吸收,有机态氮必须经过矿化作用转化为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属于缓效氮。
土壤全氮中无机态氮含量不到 5%,主要是铵和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气和氮氧化物等很少。
大部分铵态氮和硝态氮容易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属于速效氮。
无机态氮包括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硝酸根和吸附在土壤颗粒上的铵离子,作物都能直接吸收。
土壤对硝酸根的吸附很弱,所以硝酸根非常容易随水流失。
在还原条件下,硝酸根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还原为气态氮而逸出土壤,即反硝化脱氮。
部分铵离子可以被粘土矿物固定而难以被作物吸收,而在碱性土壤中非常容易以氨的形式挥发掉。
土壤腐殖质的合成过程中,也会利用大量无机氮素,由于腐殖质分解很慢,这些氮素的有效性很低。
土壤中的氮素主要来自施肥、生物固氮、雨水和灌溉水,后二者对土壤氮贡献很小,施肥是耕作土壤氮素的主要来源,而自然土壤的氮素主要来自生物固氮。
土壤含氮量受植被、温度、耕作、施肥等影响,一般耕地表层含氮量为0.05%~0.30%,少数肥沃的耕地、草原、林地的表层土壤含氮量在 0.50%~0.60%以上。
我国土壤的含氮量,从东向西、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进入土壤中的各种形态的氮素,无论是化学肥料,还是有机肥料,都可以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进行相互转化。
1 土壤全氮的测定1.1 开氏法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工作者对全氮的测定方法不断改进,提出了许多新方法,主要有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高氯酸-硫酸消化法、硒粉-硫酸铜-硫酸消化法。
土壤养分测定项目及方法

土壤养分测定项目及方法土壤养分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地球科学研究工作,它对于农田管理、环境保护和农作物产量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养分测定的目的是准确评估土壤的养分含量,包括主要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从而为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土壤养分测定项目及方法。
一、全量测定法全量测定法是通过直接测定土壤样品中全部养分的含量,包括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
下面分别介绍几个常用的全量测定法。
1.1全氮测定全氮测定是评估土壤中氮素含量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测定方法有凯氏消解法、磷酸铵态氮提取法和光谱法等。
其中凯氏消解法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土壤全氮测定方法,它通过采用稀酸溶解样品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然后利用显色剂反应产生色度,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值,从而计算出全氮含量。
1.2全磷测定全磷测定是评估土壤中磷含量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测定方法有Bray提取法、磁化复合氯化物提取法和钠硫酸提取法等。
其中Bray 提取法是一种常用的酸溶液提取法,通过使用酸性提取液提取土壤样品中的磷,再使用显色剂根据吸光值测定其含量。
1.3钾测定钾是土壤中的重要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和养分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钾测定方法有酸提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火焰光度法等。
其中酸提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通过使用酸溶液提取样品中的钾元素,然后通过计算摄取液中的钾含量来评估土壤中的钾含量。
二、微量元素测定法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元素,如铁、锌、锰、铜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微量元素测定方法。
2.1铁测定铁是土壤中的重要微量元素,对于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铁的测定方法有EDTA滴定法、酸性二硫代乙酸法和原自动试剂法等。
其中EDTA滴定法是一种经典的铁测定方法,通过使用EDTA试剂与样品中的铁形成络合物,然后滴定至特定的终点颜色改变,从而计算出铁的含量。
2.2锌测定锌是土壤中的重要微量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中氮含量的测定方法

[3] 宋歌, 孙波, 教剑英. 测定土壤硝态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与 其他方法的比较. 土壤学报, 2007 年3 月第44 卷第2 期:288~293
[4] 土壤中速效氮的测定方法, 土壤肥料 [5] 徐晓荣, 李恒辉, 陈良. 还原蒸馏法与酚二磺酸比色法测定
同时,过度使用氮肥,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即水体中氮磷等营 养元素的富集,导致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为蓝藻、绿藻等)的异常 增殖,使水体透明度下降,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 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土壤中氮的分类
存在形式 : 主要可分为硝态氮和铵太氮
溶解性: 分为水解性氮和不溶性氮
能否被植物直接吸收: 可分为有效氮(速效氮)和无效氮。
▪ 2、紫外分光光度法(校正因数法) 与经典的还原蒸馏法、镀铜镉 还原2重氮化偶合比色法,尤其是酚二磺酸法的测定结果具有可比 性,且操作相对简单,测定速度快。对于有机质低于50 g kg - 1的矿 质土壤来说,可以使用2. 2 作为校正因数,测定范围从N1~2 mg kg - 1到近于N 100 mg kg - 1 ,而测定水样硝酸盐含量使用的校正因数 2. 0[12 ,13 ]并不适用于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测定。土壤有机质高于 50 g kg - 1时,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校正因数有随之上升的趋势,但森 林土壤因表土层中有机质以粗腐殖质为主,校正因数未必很高。有 机质含量和性质与校正因数的定量关系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混合法及其他:示波极谱滴定法、生物培养法、毛细管 电泳分析法、流动注射分析法、开氏消煮-常量蒸馏-纳 氏试剂光度法等
半微量克氏(Kjeldahl)法
第四章 土壤氮的测定PPT

一、方法概述
开氏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样品的消煮 第二个阶段:是消煮液中氮的测定
第一个阶段:样品的消煮
(1)样品的消煮:经典的开氏法样品消煮是用 硫酸进行消化用高锰酸钾进行氧化有机质 这种方法效率低、反应慢。近年来,人们 通过使用增温剂、催化剂和氧化剂大大缩 短了消煮的时间。
A、增温剂:硫酸钾或硫酸钠
二、土壤氮素的分类
土壤氮素按对作物的有效性可划分为: 1、有效氮 2、全氮
三、土壤氮素测定的目的意义
氮素对于作物来说是最重要的营养元素,对 绝大部分作物来说,生长所需要的氮素90%以上 来源于土壤。所以,分析测定土壤中各种形态的 氮含量,对了解土壤氮的供给水平和指导施肥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土壤氮库特点对全 球氮循环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一个阶段:样品的消煮
B、催化剂:目前应用的催化剂主要有含Hg、Cu、 Se等催化剂,从催化能力来讲Se> HgO >CuSO4 硒的催化作用最强, 如果使用过量易引起氮
的损失。而且Se也是一种有毒元素所以实验室必 须有通风设备才可使用Se。
第一个阶段:样品的消煮
Hg也是一种效率很高的催化剂,但是在测定过 程中, Hg会带来一些操作上的困难。因为HgO能与 铵结合生成汞—铵复合物。这些包含在复合物中的 铵,加碱蒸馏不出来,因此,在蒸馏之前,必须加 硫代硫酸钠将汞沉淀出来。
生物方法
3、优缺点: 优点: (1)条件易于控制,不必考虑水分、通气矛盾 (2)与好气法相比,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3)培养时间相对较短 (4)可靠性也好,不仅适用于水田,也适用于旱田 缺点: (1)有反硝化问题,可加液体石蜡来消除 (2)与化学法相比,时间仍长
化学方法
1. 碱水解性N(碱解N): (1)NaOH-扩散法:2.0g土+ 10.00mL 1mol/L NaOH,
土壤中氮的测定(全氮、速效氮)

1 土壤全氮量的测定(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
土壤含氮量的多少及其存在状态,常与作物的产量在某一条件下有一定的正相关,从目前我国土壤肥力状况看,80%左右的土壤都缺乏氮素。
因此,了解土壤全氮量,可作为施肥的参考,以便指导施肥达到增产效果。
方法原理:土壤与浓硫酸及还原性催化剂共同加热,使有机氮转化成氨,并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无机的铵态氮转化成硫酸铵;极微量的硝态氮在加热过程中逸出损失;有机质氧化成CO2。
样品消化后,再用浓碱蒸馏,使硫酸铵转化成氨逸出,并被硼酸所吸收,最后用标准酸滴定。
主要反应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NH2·CH2CO·NH-CH2COOH+H2SO4=2NH2-CH2COOH+SO2+[O]NH2-CH2COOH+3H2SO4=NH3+2CO2↑+3SO2↑+4H2O2NH2-CH2COOH+2K2Cr2O7+9H2SO4=(NH4)2SO4+2K2SO4+2Cr2(SO4)3+4CO2↑+10H2O (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NH3+H3BO3=H3BO3·NH3H3BO3·NH3+HCl=H3BO3+NH4Cl操作步骤1.在分析天平上称取通过60号筛(孔径为0.25mm)的风干土壤样品0.5—1g(精确到0.001g),然后放入150ml开氏瓶中。
2.加浓硫酸(H2SO4)5ml,并在瓶口加一只弯颈小漏斗,然后放在调温电炉上高温消煮15分钟左右,使硫酸大量冒烟,当看不到黑色碳粒存在时即可(如果有机质含量超过5%时,应加1—2g焦硫酸钾,以提高温度加强硫酸的氧化能力)。
3.待冷却后,加5ml饱和重铬酸钾溶液,在电炉上微沸5分钟,这时切勿使硫酸发烟。
4.消化结束后,在开氏瓶中加蒸馏水或不含氮的自来水70ml,摇匀后接在蒸馏装置上,再用筒形漏斗通过Y形管缓缓加入40%氢氧化钠(NaOH)25ml。
5.将一三角瓶接在冷凝管的下端,并使冷凝管浸在三角瓶的液面下,三角瓶内盛有25ml 2%硼酸吸收液和定氮混合指示剂1滴。
N、P、K测定测定方法

(1)土壤氮磷钾含量的测定测量植物、土壤、肥料中氮磷钾含量的方法如下:①样品的消煮称取植物样品(0.5 mm过筛)0.3~0.5 g(称准至0.0002 g)装入100 mL消煮管的底部,加浓H2SO4 5 mL,摇匀(最好放置过夜),在消煮炉上先170℃小火加热30 min,待H2SO4发白烟后再逐步升高温度至300℃加热样品。
当溶液呈均匀的棕黑色时取下,稍冷后加入10滴30%H2O2,再继续消煮约10 min左右,重复上步操作,但每次添加的H2O2应逐次减少,消煮至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再加热10 min,除去剩余的H2O2。
取下冷却后,用水将消煮液无损地转移入100 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定容(V1)。
用无磷钾的干滤纸过滤,或放置澄清后吸取清液测定氮、磷、钾。
每批消煮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校正试剂和方法的误差。
②消煮液全氮含量的测定植物样品经开氏消煮、定容后,吸取部分消煮液碱化,使铵盐转变成氨,经蒸馏,用H3BO3吸收,硼酸中吸收的氨可直接用标准酸滴定,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指标终点。
试剂400 g/L NaOH溶液;20 g/L H3BO3-指示剂溶液;0.01 mol/L盐酸标准溶液;仪器设备为蒸馏装置。
蒸馏吸取定容后的消煮液5~10 mL(V2),注入半微量蒸馏器的内室。
另取150 mL三角瓶,内加5 mL 2%H3BO3指示剂溶液(若为包括硝态氮的待测液,应加约6 mL的400 g/L NaOH溶液),通过蒸气蒸馏待馏出液体积约达50~60 mL 时,停止蒸馏,用少量已调节至pH4.5的水冲洗冷凝管末端。
用酸标准溶液滴定馏出液至由蓝绿色突变为紫红色(终点的颜色应和空白测定的滴定终点相同)。
与此同时进行空白测定的蒸馏、滴定、以校正试剂和滴定误差。
结果计算ω(N)=c(V-V0)×0.014×D×100/m;(公式2.6)式中: ω(N)—植物全氮的质量分数(%);c—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滴定试样所用的酸标准液体积(mL);V0—滴定空白所用的酸标准液(mL);0.014—N的摩尔质量(kg/mol);D—分取倍数(即消煮液定容体积V1/吸取测定的体积V2)。
第4章 土壤和植物中氮的测定.ppt.Convertor

第四章土壤和植物中氮的测定第一节土壤氮素测定概述第二节土壤全氮的测定方法概述半微量开氏法第三节矿化氮的测定厌气培养法好气培养法第四节土壤无机氮的测定土壤硝态氮的测定土壤氨态氮测定第五节植物N分析第一节土壤氮素测定概述土壤中氮素绝大多数为有机质的结合形态。
无机形态的氮一般占全氮的1~5%。
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消长,主要决定于生物积累和分解作用的相对强弱、气候、植被、耕作制度诸因素,特别是水热条件,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有显著的影响。
从自然植被下主要土类表层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来看,以东北的黑土为最高(N,2.56~6.95 g·kg-1)。
由黑土向西,经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有机质和氮素的含量依次降低。
灰钙土的氮素含量只有(N,0.4~1.05g·kg-1)。
我国由北向南,各土类之间表土0~20cm中氮素含量大致有下列的变化趋势:由暗棕壤(N,1.68~3.64g·kg-1)经棕壤、褐土到黄棕壤(N,0.6~1.48g·kg-1),含量明显降低,再向南到红壤、砖红壤(N,0.90~3.05g·kg-1),含量又有升高。
耕种促进有机质分解,减少有机质积累。
因此,耕种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比未耕种的土壤低得多,但变化趋势大体上与自然土壤的情况一致。
东北黑土地区耕种土壤的氮素含量最高(N,1.5~3.48g·kg-1),其次是华南、西南和青藏地区,而以黄、淮、海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为最低(N,0.3~0.99g·kg-1)。
对大多数耕种土壤来说,土壤培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
总的来讲,我国耕种土壤的有机质的氮素含量不高,全氮量(N)一般为1.0~2.09g·kg-1。
特别是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土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渐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氮素含量。
土壤中有机态氮可以半分解的有机质、微生物躯体和腐殖质,而主要是腐殖质。
土壤氮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土壤氮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2. 了解土壤全氮、速效氮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1. 土壤全氮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将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然后测定无机氮的含量,从而推算出土壤全氮含量。
2. 土壤速效氮测定:采用碱解扩散法,将土壤样品中的速效氮转化为氨气,然后用硼酸吸收,最后用标准酸滴定,计算出土壤速效氮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浓硫酸、氢氧化钠、硼酸、标准酸、锌-硫酸亚铁粉剂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凯氏烧瓶、凯氏蒸馏器、扩散皿、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烘箱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全氮测定(1)称取2.00 g土壤样品于凯氏烧瓶中。
(2)加入5.0 mL浓硫酸,置于电热板上加热,直至溶液呈蓝色。
(3)继续加热,直至溶液变为透明。
(4)冷却后,加入10 mL蒸馏水,继续加热至沸腾。
(5)将溶液转移至凯氏蒸馏器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
(6)连接冷凝管,加热蒸馏,直至吸收液呈碱性。
(7)用标准酸滴定,计算出土壤全氮含量。
2. 土壤速效氮测定(1)称取2.00 g土壤样品于扩散皿中。
(2)加入3 mL硼酸溶液,滴加1滴定氮混合指示剂。
(3)将扩散皿置于40℃烘箱中,加热24小时。
(4)取出扩散皿,用标准酸滴定,计算出土壤速效氮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全氮含量:通过实验,测得土壤全氮含量为2.3 mg/g。
2. 土壤速效氮含量:通过实验,测得土壤速效氮含量为1.5 mg/g。
3. 结果分析:土壤全氮含量反映了土壤中氮素的总储备,而土壤速效氮含量则反映了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
本实验结果显示,该土壤样品中氮素储备较为丰富,但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相对较少,可能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掌握了土壤氮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土壤全氮、速效氮的测定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土壤氮的测定
(二)TN的测定
4.测定方法:
2)具体方法 ① 样品的分解(前处理) 称样量 全N含量 <0.2%,应称样(土样)1 g, 0.2-0.4%,应称0.5-1.0 g; >0.4%,应称0.5 g。 此法不包括NO3-N,但(NO3-N)可在一般土壤中可忽略
一、土壤氮的测定
(二)TN的测定
a.氨氮 通过Na+交换作用进入溶液 b.硝氮 淋洗作用(soil负电,NO3-易淋出) c.水溶有机氮 碱性条件下,将以上溶液用FeSO4和Zn还原 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8Fe(OH)2↓+ NaNO3 + 6H2O → 8Fe(OH)3↓ + NaOH + NH3↑ Zn + 2NaOH → Zn(ONa)2 + H2↑ H2 + 2Fe(OH)3↓→ 2Fe(OH)2↓+ H2O H2 + NaNO3 → NaNO2 + H2O 6Fe(OH)2↓ + NaNO2 + 5H2O → 6Fe(OH)3↓+ NaOH + NH3↑
催化剂
煮分解,使其中的氮转化为氨,与H2SO4结合成(NH4)2SO4。
一、土壤氮的测定
(二)TN的测定
A).半微量开氏法(H2SO4—混合盐消煮):国标法 操作过程
目风干样 0.51.0 g .85 g 称样 100 湿润土样 加几滴水 加混合催化剂加入混合催化剂 1 于开氏瓶或消化管中 ml ,在 600 1000W电炉上加热微沸或消化 器 加浓H 2 SO4 5 消化 盖上小漏斗 冷却 转移 摇匀 呈淡蓝色后再消煮 30 60 min 共需11.5 h 20 ml 水 用 定容(待测液) 转入 50 ml 容量瓶
第四章 土壤、肥料、植物中氮的测定
一、土壤氮的测定 二、植物中氮的测定 三、肥料中氮的测定
一、土壤氮的测定(P39)
土壤中氮的转化与循环
一、土壤氮的测定(P39)
(一)概述 1.指标:
A)全氮(TN)——肥力基础,变化小 B)有效氮(AN)——关系作物生长,变化大
意义:
• • 土壤N是土壤重要的肥力指标; TN和AN都是土壤类型/肥力水平的分级指 标。
数据处理(平行中取最大值)。
一、土壤氮的测定
(三)AN的测定 1.方法概述
1).生物法: 好氧法(一定温度湿度下某作物在soil中吸收N的量,约半 月):条件难控制且时间长。 厌氧法(多测定水生植物):条件较易控制,重视性好 2).同位素法:
用盆栽试验,施入标记的N15
有效N ( A) 15 N施入量( B)
同时做空白(不加土样,其它过程完全一样)。
一、土壤氮的测定
(二)TN的测定
4.测定方法: 注意 土壤粒径 测全量 100目 消煮前先加水湿润,使土粒和OM分散 混合盐加速剂 组成:K2SO4:CuSO4:Se =100:10:1(质量比) 若测定食物中N, Se用TiO2代替。
K2SO4:增温剂。0.3-0.8g/ml浓硫酸,超过0.8g温度 不可控,且降温后易结块。 加速 剂各组 分作用
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有效 N (a) 植物吸收施入肥量 N 15 (b)
3).化学法:(用化学浸提剂,简单快捷) a)碱解法 碱解蒸馏法(美国国标法)
碱解扩散法(我国国标法) b)酸解法 用酸浸提水解soil,形成NH4+溶液。前苏联国标法
一、土壤氮的测定
(三)AN的测定 2.土壤碱解氮的测定(1mol· L-1 NaOH-扩散法)
一、土壤氮的测定
(二)TN的测定
1.目的:
① 作为肥力指标,土壤分类 ② 稳定性好,用于soil分类代表性强
2.含量:
全球 地壳 土壤 耕作层 耕作土 自然土 0.03% 0.05-0.5% 0.05-0.3% 0.1-0.3% 0.05-0.3%
中国
一、土壤氮的测定
(二)TN的测定
3. TN分级:
一、土壤氮的测定
(二)TN的测定
4.测定方法: B)半微量开氏法(H2SO4-HClO4消煮剂) 该消煮法也用于测全P;多用于植物样品分析 原理:土壤样品用硫酸消化,在强氧化剂HClO4 的参与下,有机N分解转化NH3,并和H2SO4结合形 成(NH4)2SO4,然后转移定容。 缺点:氧化剂的作用过于激烈,易造成N素的损 失。 操作过程 与前相同。
一、土壤氮的测定
(一)概述 1.N的形态:
A)无机氮(5%)
NH4+-N(氨氮):还原环境中,水田为主 NO3--N和NO2--N(硝氮):氧化环境中,旱地为主
B)有机氮(95%)
水溶性:短链小分子,易矿化 水解性:可水解或碱解 非水解性:难分解,对当季作物有效性低。
一般将无机态N和水溶性有机N称为速效N。 速效N和水解性N称为有效N,一般用碱水解。
讨论 包括硝态氮时,加FeSO4,并以Ag2SO4为催化剂,使NO3-N还原为 NH4+-N; 密封性;莫污染内室。
一、土壤氮的测定
(三)AN的测定
3.土壤速效氮的测定(20%NaCl提取) 适用于碱性soil
原理:用20%的NaCl提取土壤交换性铵和可溶性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在碱性介质中(NaOH)用Zn-FeSO4还原进行蒸馏 。
一、土壤氮的测定
Hale Waihona Puke (三)AN的测定 2.土壤碱解氮的测定( 1mol· L-1 NaOH-扩散法)(国标法)
原理 吸收: NH3 + H3BO3 → NH4H2BO3 滴定: 2NH4H2BO3 + H2SO4 → (NH4)2SO4+ 2H3BO3
一、土壤氮的测定 (三)AN的测定
2.土壤碱解氮的测定( 1mol· L-1 NaOH-扩散法)(国标法)
10-3 ——将mL换算成L;
m ——烘干土样的质量(g)
一、土壤氮的测定
(二)TN的测定
4.测定方法:
A).蒸馏法:国标法
讨论(P48) 碱的加入量:通过颜色判断(褐色,Cu2+碱式色) 吸收液用量:H3BO3混合指示剂 5ml 每ml 1%的H3BO3能吸收N 0.46 mg 酸碱性NH4H2BO3 碱式色 :蓝色 酸式色 :红色 若指示剂加入瓶后即变色 蓝色:含碱,正误差 红色:含酸,负误差
CuSO4 :指示剂,催化剂。P45 消煮后呈亮蓝色则消煮完全——Cu2+酸式色 蒸馏前加碱变为褐色—— Cu2+碱式色
Se :催化剂(毒性强)在消化过程中放出有毒的 H2Se
加速剂加入量:0.3-0.5 g/ml 浓硫酸 温度控制 混合盐与消煮仪共同控温 控制在360-400℃,<360 ℃消煮不完全, >420℃ (NH4)2SO4要分解。 消化管——注意喷溅现象。
一、土壤氮的测定
(二)TN的测定
讨论 吸收瓶的位置: 吸管出口距离吸收液2cm以内 太远:氨挥发 太近:停止蒸馏后会倒吸
蒸汽水质:0.1%的K2SO4循环水。
水中有(NH4)2SO4 时,不会挥发到蒸汽中影响测定。
一、土壤氮的测定
(二)TN的测定
4.测定方法:
② 待测液中N的测定 B).扩散法:
结果计算
1 (V - V0 ) c( H 2SO 4 ) 14.0 103 2 土壤全氮(N)量(g/kg) 103 m
式中:V——测定试液时所用酸的体积(mL); V0——测定空白时所用酸的体积(mL);
c ——酸标准浓度(mol/L)
14.0 ——氮的摩尔质量(g/mol);
(国标法) 原理:同扩散法测全氮
RCHNH2COOH + NaOH → RCHOHCOONa + NH3↑ RCONH2 + NaOH → RCOONa + NH3 ↑
水溶、水解性有机氮的碱解过程:
氨氮的碱解过程:
NH4+ + NaOH → Na+ + H2O + NH3↑
硝态氮的还原过程:
NaNO3 + 8 FeSO4 + 15NaOH + 6H2O → 8Fe(OH)3↓+ 8Na2SO4 + NH3 ↑ (碱性条件用FeSO4 做还原剂,酸性条件用Fe单质与酸生成H2。)
一、土壤氮的测定
(二)TN的测定 4.测定方法:
B).扩散法:
讨论
外室的密闭性(接触面抹碱性甘油) 酸度调节(把外室中强酸调至微酸再加碱,防止中和热 产生水雾将碱滴入内室) 温度控制(40℃ 恒温箱培养) 使用微量滴定管 5ml,小玻璃棒搅动吸收液,不可摇动, 防止NaOH进入内室 同时做空白
一、土壤氮的测定
(二)TN的测定
4.测定方法:
② 待测液中N的测定 A).蒸馏法:国标法 原理:样品中的N转化成消煮液中的(NH4)2SO4,加碱,蒸 馏出NH3,用H3BO3吸收,以标准酸进行滴定,求出全N量。 蒸馏:(NH4)2SO4 + 2NaOH → Na2SO4 + 2NH3↑+2H2O 吸收:NH3 + H2O → NH3·H2O
一、土壤氮的测定
(二)TN的测定
4.测定方法:
B).扩散法: 原理:在扩散皿中,用40%NaOH与待测液混合,使 (NH4)2SO4转化为NH3后被H3BO3所吸收。硼酸液中的NH3再 与标准液滴定,由此计算土壤的全N量。 转化:(NH4)2SO4 + 2NaOH → Na2SO4 + 2NH3↑+2H2O 吸收:NH3 + H2O → NH3·H2O NH3·H2O + H3BO3 → NH4H2BO3 + H2O
4.测定方法: 2)具体方法 ① 样品的分解(前处理) A).半微量凯氏法(H2SO4—混合盐消煮):国标法 原理
土壤中含N有机化合物,在催化剂的参与下,用浓硫酸消 NH2CH2COOH + 3H2SO4 → NH3 + 2CO2 + 3SO2 + 4H2O 2NH3 + H2SO4 → (NH4)2SO4 温度不能高于420℃,否则生成物分解损失。 温度不低于360℃,否则反应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