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内皮镜检查

合集下载

高度近视眼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指标的临床研究

高度近视眼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指标的临床研究
李 自立 , 薛 中淇 , 贾 沁 , 梁 静。 , 殷 莉 , 周玲 婕 , 庄 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不 同年 龄 高 度 近视 眼患 者 角 膜 内皮 细 胞 密 度 、 形 态 学 特 点 及 屈 光 度对 其 的影 响 。 方法 以高度近视 患者 1 2 2例 ( 2 4 4只眼) 为观 察组 , 选择 参加体 检的健 康志愿 者 1 0 8例 ( 2 1 6只眼 ) 作 为对 照组 。 观察组 角 采用 角膜 内皮镜对患者 双眼角膜中央 内皮细胞进 行检查 , 获取 细胞 密度 、 细胞平均面积 、 变 异系数及六 角形细胞 比 例等指标 , 分析 年龄 、 屈 光度与细胞密度 、 细胞平均面积 、 变异 系数及 六角形 细胞 比例 的相关 性。结果 膜内皮细胞密 度及 六 边 形细 胞 比例 均低 于对 照组 [ ( 2 8 3 1 . 6 7 4 - 2 9 9 . 6 0 )-( mm ) 与( 3 2 5 7 . 4±2 1 2 . 5 2 )・ ( m m ) ~, ( 6 0 . 0 5 - 4 6 . 6 7 8 ) % 与( 6 8 . 9 5 -5 4 . 3 2 ) %] ; 细胞平 均面积及变异系数均 高于对照组 [ ( 3 5 7 . 0 4± 3 8 . 1 5 )・
L I Z i l i , X U E Z h o n g q i , J I A Q i n , lA L N G in r g , Y I N L i , Z H O U L i n g i f e , Z HU A NG W e n j u a n .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O p h t h a l m o l o g y , N i n g x i a P e o p l e H o s p i t a l , Y i eh n u a n 7 5 0 0 0 1 , C h i n a ; 2 .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f o N i n g x i a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Y i eh n u a n 7 5 0 0 0 4 , C h i n a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1 角膜内皮细胞的解剖与生理特点1.1 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特征角膜位于眼球最前面,组织学上分为五层结构,其最内层为内皮细胞层。

内皮细胞为单层六角形扁平细胞,细胞之间相互紧密镶嵌链接成蜂窝状。

角膜内皮细胞排列均匀整齐,细胞边界之间形成约120度夹角。

角膜内皮细胞核为亮白色,边界可见黑色。

角膜内皮细胞厚约3.5毫微米,直径15~30毫微米,平均表面积400平方微米。

角膜内皮细胞与虹膜表层相连。

1.2 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及变化角膜内皮细胞的数目、大小与形态随年龄的增长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目前的研究认为成人内皮细胞数量可达到35万个。

进入成年后,内皮细胞会出现生理性细胞凋亡现象,内皮细胞数量急剧减少,大约以每年0.5%的速度降低,随之可见细胞体积变大。

30岁之前角膜内皮细胞约3000~4000/ mm2,60岁后角膜内皮数量减少为2160~2400/mm2。

当细胞密度低于400~700/mm2时,会出现严重的角膜内皮失代偿。

目前的很多研究已经证实随年龄增加,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变大,多形性特点越明显的患者其对应的黑区出现率也越高。

1.3 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角膜内皮细胞对维持角膜透明性至关重要。

角膜内皮细胞层上有Na+-K+~ATP酶,这个复合结构有助维持角膜与房水内的Na+梯度差,可以承担主动性代谢性液泵作用,使角膜基质保持相对脱水的状态,是角膜基质与房水隔开的生理屏障。

2 角膜内皮细胞的检查方法检查角膜内皮细胞的仪器有裂隙灯显微镜、非接触角膜内皮镜、共焦显微镜等。

2.1 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使用裂隙灯显微镜通过镜面反射法可以对内皮细胞进行检查。

该方法主要利用光线照射在角膜表面上所形成的镜面反光区,借该区光度的增强来观察角膜内皮形态。

具体步骤是:患者正前方注视,将裂隙灯的照射光线自颞侧以60度角投射到角膜上,此时照射光线在角膜表面会形成一个反光区域,该反光区域角膜平行六面体重合,使反光区亮度增加。

移动裂隙灯操作手柄,使角膜光学切面中的内皮层移动到镜面反射位置,利用40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内皮细胞形状并进行鉴别。

角膜内皮镜报告解读 -回复

角膜内皮镜报告解读 -回复

角膜内皮镜报告解读-回复角膜内皮镜报告是一项用来评估眼睛健康状况的重要检查。

通过观察和分析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密度,可以帮助医生检测眼睛潜在的疾病或病理变化。

本文将一步一步解读角膜内皮镜报告,帮助读者了解其常见的指标以及结果的意义。

第一步:了解测试的目的和过程角膜内皮镜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通过专用的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状态和密度。

医生会使用荧光染色和专用的显微镜来观察和记录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这项检查通常用于评估角膜的健康状况,检测和监测角膜疾病的发展。

第二步:了解常见的角膜内皮镜指标角膜内皮镜报告通常会提供一些重要的指标,包括:1.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是评估角膜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应该在2000-3000个/mm²之间。

2. 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也是评估角膜健康的关键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角膜内皮细胞应该呈现多边形或六边形的形状,大小均一,间隙均匀。

3. 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反映了细胞形态的不规则程度。

这一指标越高,细胞形态越不规则,可能表明潜在的角膜病变或疾病。

第三步:解读报告的结果和意义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评估角膜的健康状态并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问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报告结果及其意义:1.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正常,形态正常:这是最理想的结果,表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均在正常范围内,眼睛健康状况良好。

2.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正常范围:低于2000个/mm²的内皮细胞密度可能表明存在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或疾病,如角膜水肿或角膜内皮细胞丢失。

3. 角膜内皮细胞形态不规则:如果内皮细胞形态不规则,出现变异系数较高的情况,可能表明角膜存在潜在的病理变化,如角膜内皮细胞增生或变性。

眼科角膜内皮镜检查操作技术

眼科角膜内皮镜检查操作技术

眼科角膜内皮镜检查操作技术角膜内皮镜面反射显微镜(CSM)简称角膜内皮镜,系利用镜面反射的光学原理,将显微镜改装而成。

1919年,Vogt最早描述在裂隙灯下用高倍镜看到镜面反射的活体角膜内皮细胞,但未被眼科医师们在临床上充分利用。

1968年DavidMaurice设计和试制成功,并命名为镜面反射显微镜。

此后,又经BOUrne、Laing 等加以改进和完善,终于能对放大到100倍以上的活体角膜内皮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密度计算、图像拍摄、录像而获得重要资料。

近年来,角膜内皮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功能增多并可自动对角膜内皮细胞状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已成为临床上研究正常和病理条件下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及其规律的有力手段。

一、基本原理当一束光入射一个非同质性介质时,多数光线能被传送过去,但有一定比例的少量光束会在界面处被反射回来,即镜面反射原理。

如光线由空气射入眼内时,遇到第一个非同质界面是角膜上皮层,再经角膜进入前房水时,所遇第二个非同质界面是角膜内皮细胞层。

因此,在这两个界面处可以出现镜面反射现象。

在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层时,照明的角度一定要避开反光的上皮细胞层,而将焦点稍向后移至内皮细胞层。

二、临床意义(1)角膜内皮层是由位于角膜最后面的单层六角形细胞镶嵌连接而成。

它具有被动的屏障功能和主动的生物钠泵功能,它可以将按压力梯度进入角膜基质内的前房水泵出角膜再回至前房中,以维持角膜恒定的含水量。

因此,角膜内皮细胞是保持角膜透明的重要因素之一。

(2)角膜内皮细胞较脆弱,极易受低氧、年龄衰老、代谢障碍、炎症侵袭以及眼内手术干扰等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损害,其结果导致角膜内皮细胞的气泡形成、形态变异和数量缺失。

(3)人类角膜内皮细胞缺失后一般不能再生。

正常情况下,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在两岁以后以0∙5%〜1%的年下降率下降,因而其细胞密度从出生时的6000个/mm?下降到老年时的2000个/mm?。

年龄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呈负相关。

角膜内皮镜报告单解析

角膜内皮镜报告单解析

角膜内皮镜报告单解析报告人:XXX医生报告时间:XXXX年XX月XX日角膜内皮镜是一种检查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检查方法,对于诊断和治疗角膜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该患者的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进行解析,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角膜状况,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次检查的报告如下:患者基本信息:姓名:XXX 年龄:XX岁性别:XX 就诊医院:XXX医院检查结果:1.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XXXX个/mm²2. 平均细胞面积:XXXXμm²3. 变异系数(CV):XX.X%4. 角膜内皮细胞多边形系数(Hex):XX.X%5. 真空度(VD):XX.X%分析解读:1.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是指角膜内皮细胞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

根据国内外各地报告,正常人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范围在2200~3500个/mm²之间。

该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XXXX个/mm²,处于正常范围内。

2. 平均细胞面积反映角膜内皮细胞的大小,反映细胞代谢状态。

该患者的平均细胞面积为XXXXμm²,处于正常范围内。

3. 变异系数(CV)是反映细胞大小分布情况的指标,代表细胞大小差异的程度。

本次检查中,该患者的变异系数为XX.X%,正常情况下,变异系数要低于40%。

4. 角膜内皮细胞多边形系数(Hex)是指细胞形态的规则程度,数值越高,代表细胞形态越规则,正常人的多边形系数范围在50~85%之间。

该患者的多边形系数为XX.X%,处于正常范围内。

5. 真空度(VD)是角膜内皮细胞排列的紧密程度,其数值越高代表角膜内皮细胞排列越紧密。

该患者的真空度为XX.X%,属于正常范围。

综上所述,该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多边形系数和真空度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未见明显异常。

建议患者定期随访,注意保持眼部卫生和规律作息,同时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如有疑问,请及时就诊。

角膜内皮镜操作方法

角膜内皮镜操作方法

角膜内皮镜操作方法
角膜内皮镜操作方法如下:
1.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设备,包括角膜内皮镜、手套、消毒剂、角膜麻醉药等。

2. 患者应坐在适合的位置上,头部稍微向后仰。

使用麻醉药滴眼使患者眼部麻木。

3. 戴上手套,将角膜内皮镜浸入消毒剂中进行消毒。

4. 取出消毒后的角膜内皮镜,将其拧紧以便于固定。

5. 轻捏下睫毛让眼睑张开,然后用无菌纱布或消毒棉球轻轻擦拭眼表皮,确保无异物和污垢。

6. 用手持式角膜内皮镜将患者眼睑轻轻抬起,使角膜内皮面朝上。

7. 将角膜内皮镜的光源对准角膜内表皮,并将其对准患者眼睛的中央位置。

8. 适当调整角膜内皮镜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视野。

观察并记录角膜内表皮的形态、数量、密度等情况。

9. 操作完成后,将角膜内皮镜放置在消毒盒中进行消毒,并清洁使用过的器械和设备。

请注意,角膜内皮镜操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或专业人士进行,在患者眼部麻醉和操作过程中要谨慎,确保操作安全和有效。

角膜内皮细胞镜

角膜内皮细胞镜

角膜内皮细胞镜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眼视光特检技术四2007-06-15 08:42 A.M.第四章角膜内皮细胞镜学习提要:角膜内皮细胞正常值、角膜内皮镜的临床应用和操作。

第一节概述角膜内皮细胞镜也称角膜内皮显微镜或角膜内皮镜,它是利用镜面反射的原理,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密度的改变并进行分析处理的一种仪器。

由于角膜内皮细胞和房水屈光指数不同,两者之间形成了界面;当一窄光束聚焦在这一界面上时引起反射,内皮细胞各部分反射程度的差异显示出细胞的边界。

利用显微镜放大观察并照相,便可取得内皮细胞大小形态和密度等客观资料。

角膜内皮镜的用途是:通过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形态、密度(细胞数量)及计算分析,以确定病因及发病机制、了解病情、判断手术和治疗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角膜内皮镜有两种类型,非接触型和接触型。

1.非接触型角膜内皮镜(如日本KONAN公司生产的NONCON ROBO)包括照明装置和显微放大光路,在分光显微物镜中照像与观察光路以一定的角度固定。

它不接触受检者角膜,能自动对焦并照像,能安全、舒适、方便地进行测量,临床上对难以配合的儿童、老人及角膜术后不久的患者均较便利。

因放大倍率较低,图象分辨率稍差,但能满足临床需要,见图4-1。

2、接触型角膜内皮镜:其照明和显微放大装置与非接触型角膜内皮镜相同。

不同之处是在物镜前面装上一个锥型的玻璃压平角膜镜,此镜与压平眼压计的压平镜类似。

需要在角膜表面麻醉下进行角膜检查。

因检查时眼球相对固定,可排除眼球轻微震颤的干扰,焦点不易移动,图象清楚,分辨率好,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资料,但检查操作相对较难。

第二节操作技术一、非接触型角膜内皮镜(以KONAN非接触角膜内皮镜为例)1.接通电源,打开机器后,屏幕上显示主菜单。

2.鼠标(或控制板控制)左击ID框输入患者姓名(字母)或编号(数码),完成后左击END。

角膜内皮镜报告模板

角膜内皮镜报告模板

角膜内皮镜报告模板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年龄:
•性别:
•就诊时间:
检查结果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中央区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CD):
•中心区角膜内皮细胞多边形变异率(CV):
•中心区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变异率(SD):
•右眼/左眼:(选择一项)
•检查结果:(正常/异常)
角膜内皮层中央区域厚度
•右眼/左眼:(选择一项)
•检查结果:(数字单位)
检查结论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层中央区域厚度检查结果显示:
•如果是正常,请注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层中央区域厚度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是异常,请注明具体的异常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同时针对异常结果,给予相应的建议措施。

注意事项
•本检查结果仅供医疗机构参考,不可单独作为诊断判断依据;
•在检查前,应告知患者相关检查事项,确保患者了解检查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检查过程中,应注意细心操作,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检查结果应及时告知患者,并记录在病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膜内皮镜使用方法
角膜内皮镜主要用于检查角膜内皮,其光源通过一系列棱镜或平面镜直接照射角膜内皮使其显现出来,检查结果内容及处理资料由显微镜的电脑软件系统进行处理,结果可以打印出来供分析、存档。

使用步骤如下:
1、在室温下带角巩膜环的角膜片被取下后立即置于
特制的带有保存液的小房内行内皮镜检查。

2、确保放置角膜片的小房在显微镜的容纳孔内,降低
物镜使角膜几乎能被全面观察。

3、慢慢升高物镜使其聚焦于内皮细胞层,用强反射光
扫视观察角膜。

4、标记一定数量的内皮细胞后以电脑软件分析系统
判断内皮细胞的数量、密度、形态等资料,将结果
存档。

5、打印分析结果及内皮细胞照片供临床参考。

以下检查结果不符合穿透性角膜移植临床使用标准:
1、内皮细胞数低于1200个/平方毫米。

2、出现大量的非六边形细胞,40%慎用,50%以上禁用。

3、细胞大小不等。

4、大面积高度水肿、脱落。

5、内皮细胞中可见炎性细胞。

6、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