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人教版
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教案篇1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10.欧姆表测电阻(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教案篇2认识形变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高一物理_人教版_必修一课件(全册)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二、参考系与相对运动问题 例2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见高楼在向 下运动;乙中乘客看见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见甲、乙 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 解析 电梯中的乘客观看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是以自 己所乘的电梯为参考系.甲中乘客看见高楼向下运动,说明 甲相对于地面一定在向上运动.同理,乙相对甲在向上运动, 说明乙相对地面也是向上运动,且运动得比甲更快.丙电梯 无论是静止,还是在向下运动,或以比甲、乙都慢的速度在 向上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两电梯都会感到它们是在向上 运动.
①记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物理概念、原理、规律的叙 述常常是简洁而严谨的,一个关键的字、词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内 涵.因此在物理概念、原理、规律的学习中,必须及时把老师在 课堂上分析的这些隐藏着的潜台词整理出来,并做必要的记录.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②记典型习题.典型习题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可起到引导、 启发和示范作用,能发展分析、综合、归纳和应用知识等多方面 的能力,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推理的严密性. ③记一般规律.通常情况,老师会将类似的或有关联的问题 进行分类、概念,整理其分析思路,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解析 “太阳东升西落”是相对于我们居住的地球而言, 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所以选项 A正确; “地球围绕太阳转 ” 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所以选项 B错误; “ 同步卫星在高空 静止不动”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所 以选项 C错误;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 面向他飞奔而来,是以火车或他自己为参考系的,所以选项 D正确. 答案 AD 例3 为了确定一辆行驶在北京长安街上的汽车的位置, 我们可以取x轴表示长安街的东西方向,x轴的正方向指向东, 并且取天安门前的旗杆作为坐标轴的原点,那么汽车的位置 就由它的坐标完全确定了.若汽车的坐标是1 km,则表示汽 车处于什么位置?汽车的坐标是-2 km呢?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新课标5篇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新课标5篇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新课标篇1[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2、力的分类[重点难点]1、力的分类[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揭示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
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
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2、力的分类(力有许多种分类方式,比如力可以分成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它的分类方法)①按力的性质分--重力、摩擦力; 弹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性质力)②按力的效果分--引力、斥力; 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拉力等 (每个分类前两个力的后面之所以用分号分开,目的是说,前面的两个力老师直接给出它们是什么力,也通过这四个力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效果力”。
后面的力,告诉同学们名称,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分析是性质力还是效果力。
以增强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这比直接把几个力都写出来效果好多了。
)(这里还有两个没有学过的知识,老师可以提前简单地做一下介绍。
第一个是“弹力”,我告诉同学们说,“弹力”这一概念是中学物理中同学们遇到的第一个难理解的概念,它包括三层含义,先是“变形”二是“恢复原状”,三是“产生弹力”,然后叙述: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第二个是“电场力”,让同学们想象小学学到的“摩擦起电”中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初中学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实际上物理学上把这种力叫做电场力;同理,磁体间的作用力就叫磁场力。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性质力一般不超过这六种)[巩固练习](练习时间:三分钟)把下列的力按“性质力”和“效果力”进行分类弹力、重力、动力、摩擦力、磁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斥力、引力。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全册完整课件

四、摩擦力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 )全册完整课件
阅读材料 液体的阻力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 )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 )全册完整课件
二、重力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 )全册完整课件
三、弹力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 )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 修)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108页 0189页 0317页 0354页 0448页 0492页 0494页 0525页 0564页 0588页 0626页 0628页 0661页 0663页 0665页 0679页
绪言 一、力 三、弹力 阅读材料 液体的阻力 六、力的分解 一、几个基本概念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四、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阅读材料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一、牛顿第一定律 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牛顿第三定律 阅读材料 用动力学方法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 )全册完整课件
第一章 力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 )全册完整课件
一、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严格的、精密的基础课学。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一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特定的力、合力或分力提供,方向始终垂直于速度方向。
(2)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力等于合力,向心力只是改变了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速度的大小,所以物体的动能不变,但动量是不断变化的。
2.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高一物理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讲 1.1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知识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及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与运动的关系。
3,能正确分析和建立坐标系。
想一想:万米赛跑运动员可以看做一个点吗?研究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一个点吗?一、质点在研究某些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于是,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为质点运动的描述。
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_______、_______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质点的物理意义①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体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②质点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反映,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
③建立质点概念时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简化。
④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由问题的性质所决定。
⑤尽管质点不是实际存在的点,但研究的质点得到的结论可应用于实际问题。
例1,( )下面那些可以看做质点?A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 B研究火车从重庆到北京的时间C 研究火车车轮上某点的运动情况D 研究地球公转E 研究地球自转例2,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一定是很小的物体B 质点是实际存在的有质量的点C 质点是研究物体运动时的一种理想模型D 质点就是物体的重心二、参考系运动的绝对性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样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考系。
2,对参考系的理解:①标准性:用来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②任意性: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但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时间和位移(24张)-PPT优秀课件

14 km,通过的位移是 10 km.
6.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了一周, 位移大小是 0 ,路程是 2πR ;若质点 只运动了一又四分之三周,此运动过程中 的最大位移是 2R ,最大路程是 3.5πR.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1.2时间和位移课件(共24张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四 如图,一物体从A运动到B,如果A、B两位
` 置坐标分别为XA和XB,那么物体的位移等
直 于物体的末位置减去初位置。
线
运
△X= XB- XA
动
的
位
置
和 结论: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末位置-初
位
位置。位移计算得“+”号,说明位
移
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同;位移计算得
“-”号,说明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
反。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1.2时间和位移课件(共24张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移 方向:初位置 → 末位置
大小:初、末位置间线段长度
(2)符号:X ,单位:m
注意:位移具有方向性
1、如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 下列关于他们的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沿2最小
B
1
B、沿3最大
2
C、一样大 D、虽一样大,但方向不同
3
A
2、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位R的半圆弧由A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2、时间和位移
甲:明天什么时间打球? 乙:明天下午4:00 甲:大概打多长时间? 乙:大概40分钟。
请问对话中的两个“时间”含义相同吗?
一 1.时间的单位:年(y)月(m)日(d)小时(h)分钟min)秒(s)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66张)-PPT优秀课件

例1.一小车受水平向左的80N的力 请作出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20N
F
F
例3、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C 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那么它必定也是施力物体 D 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1、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重心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人推车
人拉弹簧 人提水桶 人坐
推
车
拉
弹簧
提
水桶
生 活 现 象
压
沙发
物体 推土机
作推用
物体 土
起重机
提
货物
压路机 磁铁
压 吸引
路 铁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推
车
拉
弹簧
提
水桶
生 活 现 象
施力 压 受沙发力 物推土体机 作推用 物土体
起重机
提
货物
压路机
关于重力的大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
时所受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期物理末复习(二)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期末复习(二)一、变力功的计算1. 等值代换法:即若某一变力的功和某一恒力的功相等,则可以通过计算该恒力的功,求出该变力的功。
2. 图像法:如果力F随位移的变化关系明确,始末位置清楚,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F—x图象,图象下方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即表示功。
3. 动能定理法:如果我们所研究的多个力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用动能定理就可以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
4. 功能关系法:如果这些力中只有一个变力做功,且其他力所做的功及系统的机械能的变化量都比较容易求解时,就可用功能原理求解变力所做的功。
求变力做功。
5. 用公式W Pt二、汽车的两种启动过程1. 汽车的两种启动过程(1)以恒定的功率启动①运动特点:汽车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最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功率特点:汽车的瞬时功率1P 始终等于汽车的额定功率P 额,汽车的牵引力F 和瞬时速度1v 始终满足1F P v =额,启动过程刚结束时有F F m P v v μ==额。
③动力学特点:汽车的牵引力F 和阻力F μ始终满足牛顿第二定律:F-F ma μ=。
④能量特点:从能的角度看,启动过程中牵引力与阻力做的总功全部用来增加汽车的动能。
(2)以恒定牵引力启动①运动特点:汽车的启动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二是变加速直线运动阶段,最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功率特点:汽车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瞬时速度1v at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能维持的时间11m t v a =,汽车的瞬时功率1t P Fv P =<额。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结束时的瞬时功率t P 等于额定功率P 额,且满足1F t m P P v ==额。
在变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输出功率恒为P 额,且满足F F t t m P P v v μ===额。
③动力学特点:汽车的牵引力F 和阻力μF 。
始终满足牛顿第二定律:F-F ma μ=。
④能量转化特点:匀加速阶段:21112m W W mv -=阻牵;变加速阶段:221222m m W W mv mv -=-阻牵,其中22W P t =牵额。
三、动能定理及其应用1. 动能定理的应用要点(1)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v 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
(2)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物体,或者可以看成单一物体的物体系。
(3)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4)若物体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全过程为整体来处理。
2. 动能定理的应用技巧(1)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k E ∆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 具有等量代换关系。
若0>∆k E ,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其增加量等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正功;若0<∆k E ,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其减少量等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负功;若0=∆k E ,表示物体的动能不变,其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零,反之亦然,这种等量代换关系提供了一种计算变力做功的简便方法。
(2)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 、s 、m 、v 、W 、k E 等。
当题给条件涉及力的位移效应,而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用动能定理求解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简便。
四、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1)12E E =,系统原来的机械能等于系统后来的机械能;(2)0=∆+∆P k E E ,系统变化的动能大小等于系统变化的势能的大小;(3)减增B A E E ∆=∆,系统内A 物体增加的机械能等于B 物体减少的机械能。
第一种表达式是从“守恒”的角度反映机械能守恒,解题时必须选取零势能面,而后两种表达式都是从“转化”的角度来反映机械能守恒,不必选取零势能面。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的思路(1)根据要求的物理量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2)分析外力和内力的做功情况,确认机械能守恒;(3)选取参考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4)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方程及相关辅助方程;(5)求出未知量。
说明;参考面的选取原则:在研究的过程中,物体所能达到的最低位置。
【典型例题】例l 质量为m=500t 的列车,额定功率为360kW ,在额定功率下从车站出发,行驶5min 速度达到72km /h 。
(1)在这段时间内列车行驶的距离A. 一定等于3kmB. 一定大于3kmC. 一定小于3kmD. 不能确定(2)若阻力是恒定不变的,经过15min 速度达到最大值108km /h ,求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解析 (1)在额定功率下运动时,由于速度逐渐增大,牵引力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定性画出列车的v t -图线如图所示,与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速度达到72km /h 比较得出结论。
km m m t v s s 330002/)30020(2/'==⨯==∆>(2)该过程中牵引力是变力,牵引力的功用功率与时间的乘积来确定,阻力做的功与列车通过的距离密切相关,根据动能定理得/22m Pt F s mv μ-=解得s =8250m =8.25km答案 (1)B (2)8.25km例2 一质点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当速度达到v 时,立即换成一个方向相反、大小为3F 的恒力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出发点。
求质点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
解析 在F 作用阶段,设通过的位移为L ,由动能定理得2FL mv =在3F 作用阶段,质点发生的位移为L ,由于恒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动能定理得 2232FL mV mv =-联立解得v V 2±=,应取V =-2v 。
答案:-2v例3 一个人站在距地面20m 的高处,将质量为0.2kg 的石块以0v =12m /s 的速率斜向上抛出,石块的初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g 取l0m /s 2,求: (1)上抛石块过程对石块做多少功?(2)若不计空气阻力,石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3)若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22m /s ,石块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多少功?解析 (1)根据动能定理 21214.4W mv J ==(2)不计空气阻力时机械能守恒,取地面为零势能面,则221220mv mgh mv +=+ 解得223.32/v m s ==(3)由动能定理得22312f mgh W mv mv -=- 解得2231(26f W mgh mv mv J =--=例4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上方安装一个长度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现用手拉着弹簧上端的P 点缓慢向上移动,直到物体离开地面一段距离,在这一过程中,P 点的位移(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是H ,则物体重力势能增加量为 A. MgH B. 2()Mg MgH k + C. 2()Mg MgH k - D. Mg MgH k+解析 设P 点缓慢向上移动H ,弹簧伸长x ∆,物体距离地面高为h ,如图,有H =h+x ∆,物体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即21P P E E Mgh -=。
P 点缓慢向上移动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到重力Mg 和弹簧的弹力,则有: Mg x k =∆由此可知弹簧的伸长量为: k Mg x =∆ P 点向上移动的距离: h x H +∆=所以物体上升的高度为:x H h ∆-=则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为:KMg MgH x H Mg Mgh E E P P 212)()(-=∆-==- 答案 C例5 如图,用恒力F 通过光滑定滑轮,把静止于水平面上的物体从位置A 拉到位置B ,物体可视为质点,定滑轮离物体的竖直距离为h ,物体在位置A 、B 时。
细绳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1θ和2θ,求绳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
解析 绳对物体的拉力F /是一个变力,大小不变方向变化。
不能直接用公式W =cos Fl θ求。
但变力F 对物体做的功与恒力F 拉绳做的功相同,所以本题可用恒力F 的功来间接表达变力F ,做的功。
设物体由A 到B ,绳长的变化量为l ∆, 则21sin sin θθh h l -=∆ )sin 1sin 1(21θθ-⋅=∆⋅=h F l F W F /1211()sin sin F F W W Fh θθ∴==- 说明 公式W =cos Fl a 仅适用于求恒力做的功,若力为变力,则需借助其他途径求功。
【模拟试题】1.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图,可知( )A. 在t 1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B. 在t 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在t 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D. 在t 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ns 内的位移为s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22n s B. s n 2 C. s/2n D. 2s/(2n-1) 3. 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B. 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一定是静止的C. 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 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不等于路程4. 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其速度不可能为零B.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很大,物体速度变化一定快C.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速度一定不变D.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则加速度一定不为零5. 一个物体从斜面上匀速下滑,如图所示,它的受力情况是( )A. 重力、弹力、下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B. 重力、弹力和下滑力的作用C.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D. 弹力、摩擦力和下滑力的作用6. 如图所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 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a 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做匀加速运动。
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的加速度为A. F /MB. Fcosa /MC. (Fcosa -μMg )/MD. [Fcosca -(Mg —Fsina )]/M7. 某同学身高1.8m ,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m 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取g=10m /s 2) ( )A. 2m /sB. 4m /sC. 6m /sD. 8m /s8. 两个互相垂直的力1F 与2F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运动,物体通过一段位移时,力1F 对物体做功为4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