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合集下载

如何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如何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如何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当突发疾病或意外事件发生时,急诊室往往是患者最首要的求助之地。

在这紧急关头,患者的身体健康是医护人员的首要关注,然而,我们不应忽视的是,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关怀和呵护。

每位步入急诊室的患者,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着焦虑、恐惧和不安,这些情感往往源于疾病的不确定性、治疗的未知性以及对身体状况的担忧。

因此,除了高效的医疗手段,亦需要为患者提供温暖的心理护理。

那么,该如何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急诊患者是指因疾病、意外伤害或其他突发事件而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通常面临着接受紧急医疗干预的情况,因此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常常受到严重影响。

了解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全年龄段的急诊患者存在以下心理特点:1.1焦虑在突发性疾病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迅速出现剧烈症状,然而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往往不够充分,病因也未必明确,仅仅凭借主观感受来判断自身病情,因此产生焦虑情绪。

还有部分患者经济状况不佳,在急诊科室可能造成的高昂费用以及没有得到妥善安排的家务事都会使他们焦虑感倍增。

1.2恐惧当患者陷入焦虑情绪中,往往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情感,其中包括害怕和恐惧。

对于危重患者而言,缺乏安全感是他们常见的心理体验,在急诊科室的紧张氛围和死亡威胁双重作用下,这种恐慌的心理被无限放大,进而导致了患者过度恐慌。

特别是在患者遭遇意外伤害的情况下,其意识可能会固守在那个瞬间,因而会表现为极度恐惧。

1.3急躁易怒面对急诊中的危重患者,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内心的变化十分显著。

然而,这种心理反差在一些情况下引发一些极端行为,如情绪暴躁、不适当的言语和行动等,有时甚至会对医护人员出现过激行为。

1.4紧张由于遭受突如其来的伤害、意外事件或病情急剧恶化等原因,患者因为缺乏足够的准备而感到心理压力巨大,甚至丧失安全感。

急诊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急诊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急诊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急诊护理是医院急救中心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抢救和处理的专业工作。

在急诊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对于提高护理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急诊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分别进行阐述。

一、常见问题1.护理诊断不准确急诊护理中,护理诊断不准确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由于急诊病房的工作环境复杂,患者病情危重,护士需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有时候医生的诊断也有误差,护士需要及时调整。

2.患者情绪波动由于急诊病房患者众多,且大部分病人都处于急重症状态,因此患者情绪往往处于波动之中,有的焦虑不安,有的情绪低落。

这就需要护士善于沟通,调动患者情绪,稳定患者情绪。

3.医患矛盾急诊病房医生和护士常常在工作中因为医疗意见不一致,或者因为治疗方案产生争执,这就需要护士在工作中保持专业素养,提高沟通能力,化解医患矛盾。

二、对策分析1.加强护理培训针对护理诊断不准确的问题,急诊护理科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护士的诊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病情评估、护理诊断、急救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加强心理护理面对患者情绪波动的问题,急诊护理科室应加强心理护理的培训和实践,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水平。

护士应学会倾听患者的心声,关心患者的情绪,通过言语和行为来调理患者的情绪。

3.强化团队协作针对医患矛盾的问题,急诊护理科室应强化团队协作意识,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护士要懂得尊重医生的专业意见,服从医嘱,同时也要在专业范围内提出自己的建议,共同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努力。

急诊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对于提高护理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技能,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才能更好地应对急诊护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急诊危重患者被收治入科后,受疾病影响,机体强烈不适,加之对自身状况不了解,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严重者,甚至促使机体处于持续应激的状态,进而为急诊救治工作的开展构成了阻碍。

分析急诊危重患者心理特征,并展开个体化护理干预,具有十分必要性。

一、急诊危重患者心理特征有哪些?(一)焦虑不安因起病急骤,部分患者缺乏家属陪伴,故易有焦虑不安心理产生。

部分因在家庭和单位担任重要角色,故出于对家庭和工作责任心的考虑,而有严重顾虑。

(二)恐惧、焦虑急诊重症患者多为病情急剧恶化或忽遭意外伤害等原因到院就诊,思想上缺乏足够准备,易有恐怕、焦虑感产生。

(三)情绪低落因交通事故等意外致残,或在意外中失去亲人,易对心理造成过大打击,对现实无法接受,进而情绪较为低落,对周围的刺激拒答,或无反应,表情淡漠。

(四)抗治心理部分具慢性疾病久治效果不理想者,以及因各种因素服毒自杀者,因丧失对生活的信心,进而有拒绝治疗的表现,以易激动,配合依从率低为特征。

二、评估患者及家属心理的方法因急诊科工作繁忙,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类别多样,故护患间沟通时间有限,可通过下列方式,对心理做出直观评估。

(一)观察法在对患者进行救治过程中展开细致的观察,以对情绪状态掌握。

如是否存在无法安静、面容紧张等情况。

(二)交谈法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交谈,以对家庭亲密关系、认知疾病的程度了解,边施护边交谈,除可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外,还可促使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转移,(三)协同法与医生加强沟通,以对患者病情、引发疾病发生的因素进行了解,进而对疏导方案进行优化。

三、急诊危重患者在心理护理时有哪些技巧?(一)把握沟通技巧护患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身心状况掌握,进而便于对干预方案进行更精准的制定。

同时,有效沟通还可促患者负性情绪得以消除,增强对救治工作的信心。

故护士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对沟通技巧掌握,如善于应用引导法等,以提升沟通效率。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急诊在医院运转过程中发挥着极为显著的作用。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近些年,急诊所收治危重症患者的数量整体上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

急诊重症患者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其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适宜的护理方式能够对治疗效果起到辅助作用,临床上强调给予急诊危重症患者全面且科学的护理服务。

危重病人由于自身疾病的影响,在救治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所以在护理该类患者过程中应将心理护理作为重点内容,不断提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

那么,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呢?应当如何对该类患者展开心理护理呢?1.急诊危重病人心理特点暴躁易怒。

急诊所收治的危重患者其身心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的内心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而在巨大心理反差下部分患者会出现暴躁、谩骂等情况。

且在此期间护理人员的不适宜的行为举动会加剧患者过激行为。

焦虑。

急诊所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往往具有发病突然的特性,或者患者遭受了意外情况。

患者在并未对自身疾病进行全面认知的前提下出于对身体状况的担忧会产生严重的不安与焦虑情绪。

如若患者遭受了事故,事故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会认为事故对自身生命产生威胁,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紧张。

患者会因病情恶化或者遭受意外而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所以在入院后会产生精神紧张的情况。

情绪低落。

因工伤或车祸而来急诊就诊的患者其心理会受到一定的打击。

且患者会因自身病情较为严重而出现不愿接受现实的情况。

在此时患者会出现表情淡漠、不言语,对周围刺激物的反应不敏感等情况。

负面情绪累积。

人是情绪化动物,通常情况下情绪可分为负面与正面两种。

正面情绪会使人愉悦,而负面情绪则会使人悲伤。

情绪具有一定的累积效应,患者在就医后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医疗程序。

而这些复杂的情绪会致使患者负面情绪叠加,并在某个节点集中爆发。

患者病情越严重,爆发往往会越为强烈。

急诊病人术前心理分析与护理

急诊病人术前心理分析与护理

急诊病人术前心理分析与护理手术对病人身心是一种刺激和负担,往往会引起病人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

而急诊病人就诊后需要马上手术,常无思想准备,短时间难以适应这一特殊环境,更易产生恐惧。

随着社会发展,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瞬间袭来的事故,为病人造成超常紧张刺激,另外担心影响美观、伤残,难以接受现实,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从而导致病人呼吸、心率加快等生理反应,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在稳定情绪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医护配合,保证术前处置在短时间内完成,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1 心理状况分析1.1孤独、无助:担心治疗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没有亲人陪伴,家人无法在第一时间到达,突然由一个健康人而变成病人难以适应社会角色转化表现为无能为力,怨天尤人。

入院后陌生环境增加了孤独感。

1.2恐惧、焦虑:病人均为意外、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面对开放伤口、躯体伤残难以接受现实,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从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心率加快、四肢发冷颤抖。

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对将来生活工作造成影响。

恐惧、焦虑作为一种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可直接或间接的对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1.3悲观、失望:由于躯体受伤、功能受损,暂时无法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感觉陷入困境,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1.4迫切需要:创伤病人有剧烈疼痛感迫切需要解除痛苦,得到最佳治疗。

1.5敌对情绪:部分病人因家庭困难、病情重,难以支付费用时会产生敌对情绪,从而拒绝治疗。

2 护理措施2.1遵守医学伦理:面对医学伦理最为尖锐的伦理问题均与生命价值原则相关。

并且这些问题多集中在人的生死两端。

病人出现敌对情绪时,病人有拒绝治疗的权利,但拒绝的后果是病人受伤害或危及生命,同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发生冲突,医务人员应以主要原则为根据,继续治疗病人,从而拯救生命。

2.2增强安全感取得信任:首先尊重病人的人格,不分地域、民族、贵贱,舍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及意义分析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及意义分析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及意义分析摘要: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EICU)的患者除了面对身体上的挑战,还经常面临心理应激和负面情感。

该文探讨了EICU环境中的心理干预方法,并强调了这些干预对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的重要性。

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加强其对治疗的响应,增强免疫功能,并加速恢复过程。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心理应激;负面情感一、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状况EICU,即急诊重症监护室,是专门用于重症病人的治疗与监控区域。

在这里,患者往往因严峻的健康状况承受巨大生理与心理压力。

紧急的医疗干预、复杂设备的运作、连绵的警报声和密集的护理活动构成了这一高压环境。

病患除了身体上的极度不适,还要面对孤独、恐惧和对未知未来的忧虑,这些感受可能加剧他们的心理负担。

医疗程序如插管等,尽管必要,却可能增强患者对健康的担忧。

加之EICU的环境本身—如强光、噪音和不断的人员流动—可导致患者经历焦虑和睡眠障碍。

此外,有些病患可能会遇到由病情引起的认知或语言障碍,进一步加深其心理困扰。

二、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要点(一)适应性沟通适应性沟通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如病情、药物影响或医疗干预,可能出现语言或认知障碍。

因此,传统的语言沟通方式可能受到很大的限制,使得与患者的交流变得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非语言沟通技巧应运而生。

这些技巧包括但不限于,使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或眼神交流。

例如,一个简单的眼神可以传达出关心、安慰或询问,而点头或摇头则可以表示赞同或反对。

手势更是在这种沟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可以协助传达某些特定的需求或指示。

但仅仅依赖非语言沟通技巧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当涉及到复杂的需求或疼痛描述时。

这时,辅助沟通工具就变得至关重要。

这些工具可以是简单的图片或图标,也可以是更先进的写字板或电子通讯设备。

急诊心理护理问题分析

急诊心理护理问题分析
无助 , 现 出对家 属及 医护 人员 的 依赖 。 表
患 者 的生命 安全 , 防止 患者 继续 采 取轻 生行 为 , 一 方面 , 另 以 高度 的责任 感 ,积极 的工 作态度 和乐 观 的情绪对 患者 给予正 面 的积极 影响 。以家属 的关 心和焦 虑激发患 者的求生意 志 . 促 使患者积极 配合抢救 , 而尽早脱 离危 险。 从 虽然 。 当前的人们通 过电视 和 网络了解 了不少 医疗卫 生知 识 ,但 也不 乏来 急诊就 医的缺乏 医学知识 的患者 。在 不 了解 抢救知识 的情况下 , 他们 往 往会 对抢 救设 备 、 救 技术 和措 施产 生 质疑 , 时 , 抢 此 急诊 护
【 考 文献1 参
f】蒋昔琴. 1 急诊留观病人 的心理护理叨. 1 艋床和实验医学杂志,0 98 ) . 2 0 ,6: (3 【】刘晓萍. 2 急诊病人 的心理护理叨. 黑龙江医学,0 83 () 1— 1. 2 0 ,24: 13 2 3 【】恽建花. 病人 的心理护理【. 3 急诊 刀 中国当代 医药, 0 ,61 ) 18 . 2 91(9 : — 2 0 8
那就是 以患者需要 为先 , 以服务 患者为 目标 。对于 患者的恐惧 情绪 的护理 , 在尊 重患者 隐私 的前提 下 , 可告 知患者 所处 的环 境 、 情 的变化 以及 要采取 的治 疗方 法 , 病 使患 者有一 定 的心理
焦 虑情绪 , 者处于对 疾病 现状和 发展 程度 的担心 , 出 患 常 现焦虑 、 张情 绪 。表现 为呼吸 困难 、 昏 、 闷 、 悸 、 短等 紧 头 胸 心 气 症状 。患者 的紧张焦虑 与恐惧情绪 的程度与 患者 的年 龄 、 化 文 层次 、 性格 与个体经历有 关阿 急诊 护理人员在 实施抢救措施 的 。 同时 , 注意根据 患者 的不 同情 绪反 应 , 应 采取 有针 对性 的心 理

急诊病人心理护理要点介绍

急诊病人心理护理要点介绍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急诊病人心理护理要点介绍
急诊病人心理护理要点介绍:
(1)有急有缓: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首先处理紧急的、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心理反应我们`搜集整理。

(2)沉着冷静:在患者面前医护人员必须沉着、稳重、严肃,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护理工作,以稳定病人的情绪。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也是对病人最大的支持和鼓舞。

(3)有的放矢:积极寻找导致病人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

如对疾病错误的认识而导致的焦虑,应首先对病人进行有关医学知识的解释和教育。

(4)与抢救同步:情况允许时,心理护理可与抢救同步进行。

护士可边观察,边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或边实施操作边说明意图,以消除患者疑虑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5)心理换位:护理人员应处处从病人角度考虑,谅解病人及家属的过激行为,更不能对病人进行训斥、嘲讽。

及时医治或积极预防病人的心理创伤,想方设法使其在心理上尽快适应急诊情况。

(6)社会支持系统:急诊病人多由亲友或同事陪送。

护士应从言谈举止上给其以适当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支持和鼓励病人使其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少数预后不良的危重病人,应预先告之家属,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对救治无效死亡的病人,应和家属一道做好善后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摘要]急诊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而需要紧急救护的特点,且对陌生环境及对疾病本身的体验,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俱、愤怒等心理障碍[1]而需要心理治疗[2]。

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急诊;心理辅导;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9月在我院急诊室就诊的120例患者,疾病种类包括外伤、腹痛、骨折等,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18~63岁。

1.2急诊患者的主要心理反应:
①急切与紧张:急诊患者因突发性、剧烈性和不可预测性,往往带着缓解病症、解除痛苦的急切心理来就诊。

常表现为精神紧张、手足无措,感到无助。

②焦虑与恐俱:因发病突然、病情凶猛、发展迅速和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往往使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过分的恐惧使其失去心理平衡,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恐惧不安。

对急诊室的陌生抢救设备和各种操作技术的陌生,医务人员紧张的工作态度等都无意识中给患者带来恐惧不安。

③情绪易激动:多见于家庭矛盾、打架斗殴、酒精中毒、服毒自杀等患者。

表现为情绪反常、乱吼乱叫、不配合治疗、不让做检查、拔掉输液针头、拔掉氧气鼻导管等。

病情复杂,需要作相应检查和会诊,患者就会认为
医生技术不高,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或因划价、交费、取药过程中的不顺利,或是医疗费与自身的经济实力之间的矛盾等,继而产生不满甚至转院念头。

1.3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3.1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温馨有序的医疗环境能给患者带来安全感,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积极参与治疗、护理。

因此,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安静,布局科学、合理,急救器材与药品应处于应急状态,救治时冷静、紧张、不慌乱。

1.3.2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有效的交流沟通和个人娴熟的沟通技巧是心理健康护理的基础[3],急诊室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积极迎接患者,简明询问病史,通知医师,准备抢救用品,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如建立静脉通路、给氧、止血、测生命体征等,让患者感受到关心、温暖及重视。

1.3.3消除不良情绪反应:
对病情的发展、治疗过程及所需要做的临床检查等做出恰当的解释和说明,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表现出权威和自尊,使患者信赖医护人员,产生安全感;处置操作要娴熟、稳重、准确等,消除患者的恐俱心理。

1.3.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绝望轻生的病人,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方面和其沟通交流,
帮助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其的行为表示理解、同情,用真诚的心去唤起其对人生的热爱,使抢救顺利进行,使其配合治疗。

2结果
护理干预前患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反应,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明显降低,而且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3讨论
急诊患者相对于一般患者来说,对生命的渴望,对医护人员的求助、依赖更为迫切,心理需要贯穿于就医的各个环节,而且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为复杂多样[4]。

所以,急诊室护理人员要王确认识不良心理对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
负面作用,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满足其心理需要,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对提高急诊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康复,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5]。

参考文献:
[1] saliou v, fichelle a, mcloughlin m, etal.psychiatric disordersamong patients admitted to a french medical emergency service.gen hosp psychiatr,2005,27(4):263-8
[2] keene j, rodriguez j. ar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use of accident and emergency and health一related harm? eur jpublic health ,2007 ,17(4):387-93
[3]陈小玲.心理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护理,2010,7(17):94-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