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功能及训练方法汇总
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及功能简介

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及功能简介一、滑板爬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促进双侧统合,强化本体-前庭感觉统合。
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体紧靠滑板,头抬高,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双手同时撑地向前滑行。
二、滑梯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对前庭体系产生强烈刺激,促进头、颈肌的同时收缩以及身体保护性伸展反应行为的成熟,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
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边,用力一拉俯冲下来,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头抬高目视前方,双手尽量朝前伸展。
三、趴地推球主要的感觉输入: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1. 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2. 改善儿童注意力以及培养儿童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训练要求:儿童趴在地上,球摆放在面前,离墙壁约30-50厘米,双脚并拢,手臂抬起,肘关节不撑地,双手对墙连续推球。
四、平衡台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通过练习统合儿童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帮助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儿童下肢力量,让儿童学习通过屈伸膝关节取得平衡的方法。
训练要求:儿童两脚左右分开踏在平衡台两端站立,做左右摇晃状并保持平衡,并做排球等运动。
五、独脚椅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帮助儿童建立前庭感觉机能,控制重力感,发展儿童平衡能力,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儿童最好,同时对儿童的腰腹力量也有锻炼作用。
训练要求:儿童坐在独脚椅上,双手侧平举,坐稳后双脚交叉前踢。
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六、羊角球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1. 在练习过程中达到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2. 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好的锻炼作用。
训练要求: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紧握手把,身体屈曲往前跳动。
七、袋鼠跳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1. 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
2. 发展儿童下肢跳跃活动,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大的锻炼作用。
幼儿园感统教育器械的有效使用

幼儿园感统教育器械的有效使用幼儿园感统教育器械的有效使用导语:感统教育是指通过感觉系统的刺激和训练,促进儿童感官统合能力的发展,以提高其学习、行为和情绪调节能力。
在幼儿园,感统教育器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感统教育器械的有效使用方法,让儿童从中获益。
一、介绍感统教育器械的种类和作用1. 跳跃垫:跳跃垫是感统教育中常见的器械之一,它可以锻炼儿童的平衡感和身体协调能力,促进儿童大脑的后脑勺发育,提高空间感知能力。
2. 延伸梯子:延伸梯子可以锻炼儿童的爬行和攀爬能力,增强他们的上下肢力量,并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协调发展。
3. 摇摆秋千:摇摆秋千不仅可以为儿童带来欢乐,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促进大脑前脑勺的发育,提高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
4. 跳绳:跳绳可以锻炼儿童的眼手协调能力和节奏感,提高他们的动作反应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力。
5. 平衡球:平衡球可以让儿童进行平衡训练,帮助他们提升身体的核心稳定性,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二、基于深度和广度评估器械的有效性在使用感统教育器械之前,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度和广度评估。
深度评估是指对器械的单项功能进行详细的评估,确保其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儿童的需求。
广度评估是指对器械的多项功能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其能够覆盖儿童的多种感觉系统,以实现全面的感统训练效果。
1. 深度评估通过深度评估,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儿童的发展水平:不同芳龄段的儿童对感统教育器械的需求和能力不同,需要选择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器械。
- 儿童的个体差异:每个儿童在感统教育方面存在个体差异,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器械。
- 儿童的需求和目标:根据儿童的需求和目标,选择适合的器械进行训练,以达到预期效果。
2. 广度评估通过广度评估,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感觉系统的全面性:感统教育旨在全面发展儿童的感觉系统,因此选择器械时要覆盖听觉、视觉、触觉等多个感觉系统。
- 器械的多样性: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器械,使儿童的感觉训练更加丰富多样,避免单一刺激带来的疲劳。
感觉统合训练设备及使用

感觉统合训练室的设备及使用常用设备及性能弹跳床(1)功能:可强化前庭刺激,并锻炼儿童弹跳力和下肢肌力。
(2)操作:睁眼或闭眼状态下完成跳下/跃上蹦床、双腿分合或前后交替跳、跳跃转体、跪跳等。
另有床上跳绳、跳跃接球等。
(3)安全要求:定期稳固螺丝,排除周边障碍物,跳跃时儿童双臂屈曲置于胸前。
羊角球(1)功能:用于驱赶、头颈姿势保持与下肢运动间协调训练,前庭觉训练,运动计划及空间感知能力训练,并对改善儿童注意力,增加下肢、腰腹部肌肉力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还可以用于触觉训练。
(2)操作:儿童坐球上,双腿至于球前,稍分离。
双手紧握把手,身体屈曲,赤脚/穿鞋,睁眼/闭眼等不同方向跳动或转体或跨障碍物(表面钝角无尖角)等。
(3)安全要求:①训练场地地面平坦,场地开阔,无其他物品。
②多名儿童同时训练时,注意保持适当距离,防止互相撞击。
③训练时必须有感统老师在场监护,确保安全。
触觉球(大滚球)(1)功能:进行触压觉功能训练,并在平衡觉、本体感觉以及认知训练中有重要功能,是感觉统合训练中重要辅助器械之一。
(2)操作:用于儿童接受主动/被动的触压觉刺激,如持球搓揉肌肤、手抓握训练、脚踩/踢训练、儿童间互动抛接训练等。
(3)安全要求:幼儿踩踏触觉球易导致躯体失去平衡,倒地时应避开眼区、防止刺伤眼球,防止后仰跌倒,头颈受伤(颈椎畸形儿童慎用)大陀螺(1)功能:前庭功能训练器械,对儿童大脑刺激较强,可促进其动作协调能力。
(2)操作:儿童盘坐于陀螺内,身体晃动以带动大陀螺旋转。
另可依据儿童体态和大陀螺直径改为双人同坐训练。
(3)安全要求:年龄较小的儿童训练时,需要人员在旁协助。
袋鼠跳布袋(1)功能:增强儿童腿部和腰腹部力量,强化前庭刺激,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2)操作:立于袋中,双手提袋边,沿既定路线进退或原地前后、左右、转身跳跃。
(3)安全要求:场地平坦、开阔、松软。
平衡木(1)功能:用于前庭功能、本体感觉及空间感知能力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及功能

1、滑梯:强烈刺激孩子的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
增进触觉、视觉平衡的发展。
2、三角形滑车: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动功能积极发展。
3、方形滑车: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动功能积极发展。
4、圆形滑车:双手滑行、连结车阵、手搭肩、搬运、玩法多样,随心所欲。
5、大陀螺:高级前庭平衡训练器。
强力刺激孩子左右脑发展。
6、平衡触觉板:各种不同形状的触点可刺激孩子的脚部神经及全身触觉感。
可任意变换,训练平衡能力,体验行走乐趣。
7、xx平衡板:针对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或迟钝的孩子进行训练,增加前庭及本体感的刺激。
8、踩踏石:训练孩子平衡与逻辑思考的能力9、跳袋:通过在跳袋内向前后左右跳跃,可帮助儿童克服本体感不足及触觉敏感或不足。
10、88轨道: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及动作的灵活反应。
11、上下转盘:将球放置在轨道上并慢慢地转动转盘,令球在轨道上持续滚动。
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及动作的灵活反应。
12、独脚凳: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协调身体,控制重力感,建立前庭感觉机能。
13、万象组合:组件种类多,兼顾儿童感官、肌体、前庭平衡,精细动作及创作游本动作发展,混合使用时则能增进较多变化的身体协调统合。
动作计划,训练更高层次的运动。
14、S形平衡台:建立身体平衡能力。
15、平衡踩踏车:训练儿童关节、肌肉讯号输入加强,培养协调能力及信心。
16、圆形跳床:有利于前庭平衡,以及手眼协调的训练。
17、圆筒吊缆:调节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促进身体协调。
18、圆平衡板:不同的变化做不同玩法,为孩子提供难度较高的动作并提升平衡能力。
19、平衡步道:由塑柄横杆组成的步道,每组4串4种颜色,可相互串边,让孩子在上面尽情爬、走、跑、跳刺激孩子脚底神经及全身触觉感应。
感统训练器材介绍

感统训练器材介绍1、平衡步道:
2、触觉平衡板
全套20件:可以选择8片直线或者8片曲线,4个方块接头.材质:塑料一次注塑成型(板面有突出的触觉圆点)使用、功能:将平衡触觉板按训练的难易程度安排组合成步道,幼儿赤足行进在触觉板上。
提供触觉、平衡的双层刺激,促进平衡感、肢体协调动作的发展.
3、88轨道
4、万象组合
5、6、大陀螺
大陀螺的四周有比较高的壁,孩子蹲或坐在其中,双手可以扶着大陀螺边缘,身体还可以靠在边缘上,因而会感到比较安全,可以自由放松地接受信息的刺激,对固有——前庭感觉的输入和调整有很大的帮
助。
外观像一个大漏斗,边缘较高,底部呈锥型,可以进行前后,左右摇晃和旋转,能强力刺激孩子左右脑发展。
有助于平衡和姿势的健全发展。
练习在旋转中针对固定目标的行为,可以强化前庭与视觉间的协调,对身体位置,视觉空间及眼球转动的控制帮助较大,并可有效地养成高
度运动企划的能力。
对多动的孩子及有孤独倾向的儿童的矫正很有帮
助。
7、平衡跷跷板(平衡训练板)
8、四分之一圆平衡板
. 单脚、双脚平衡练习,建立身体平衡能力。
10、滚筒
11、太极滚珠平衡车
.
12、儿童蹦蹦床
. .
11
14、独脚凳。
感统器材的功能

感统器材的功能滑板爬:训练平衡能力,刺激前庭、注意力、触觉及身体协调性的练习。
种类:滑板爬、栓绳爬、蜗牛爬注意事项:1手的姿势应向斜上方,避免危险。
2头、腿的姿势:头,抬高且视前方;双腿并拢、绷直。
3.拿滑板的姿势:手握两边,拇指向内、四指向外。
滑梯:强化前庭刺激,统合身体感觉功能,增强触觉功能、视觉、本体感及平衡感觉。
种类:1滑梯2推软球3接、扔皮球4 拍打羊角球注意事项:1儿童在滑梯上的姿势2 手的摆放,滑的时候手不要扶两边。
3 避免擦伤跳绳走线:有助于强化前庭觉和本体感觉,协调左右手。
有助于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培养高雅的气质。
独脚椅:训练平衡能力。
方法:先坐稳、身体挺直、头抬起来、双手擦腰,左右脚交替向前踢100次,落脚要轻;或坐稳传球注意事项:只记踢的数,不记传球数拍球趴地推球: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眼球注视能力,双手和脚的协调能力,刺激前庭。
方法:两人对推,在滑板上推注意事项:趴在地上,腿并拢,伸直(不必强调抬高)两臂抬起来,双手指尖对齐,推球。
平衡台:刺激前庭和本体感(掌握平衡能力、身体的协调性)方法:1 交替往下踩(心里数100下)2 传球(只记脚下的树,不用记接的数)注意事项:1针对个别孩子,可以站在孩子对面并用手拉手的方式扶着教他踩。
2 传球时要不断的问孩子,踩了几下。
3 200—300次,速度还可加快。
圆盘:训练平衡力、注意力、身体的协调性。
在摇晃中获得前庭刺激,平衡感觉。
注意事项:1 教师要保护好孩子,尤其是“下”的时候。
2 对新孩子开始的时候应前后摆动,再由慢转到快转。
3 5圈封顶,变速及次数。
网缆:健全前庭体系,改善触觉、提高眼球的注视力,强化身体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注意力。
种类:1空荡:前后摆动,针对能力特别差的。
2 捡、扔乒乓球;针对能力较差的。
3 插棍方法:双手扶地,胸腹部爬在袋子上,手撑好,老师拉好袋子,孩子双脚绷直抬高,头抬起,老师注意事项:走道平衡木:强化身体的双侧配合平衡反应和视觉运动协调。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介绍

感觉统合教案圆桶吊缆:(竖抱桶)目的:1、前庭平衡的刺激2、身体的控制能力3、反应能力4、身体的配合能力过程:1、上圆柱吊缆时,老师的手按住圆柱上方。
2、大点的孩子可让其自行上去,小点的孩子可稍加辅助爬上去。
3、孩子胸一定要贴于圆柱上,要不就易掉下来,双臂交叉抱,双脚交叉。
4、扶臂前后晃动,然后再旋转,边旋转边问晕不晕,一定要有语言交流,下面可放软垫子。
注意事项:如果晕的话,可有节奏的前后摆动,晃动平衡木(平衡浪木)目的:1、提升平衡能力2、增强反应能力3、全身的配合与协调过程:1、可双手一前一后走2、单手一前一后走3、双手一齐往前往后走4、背过手,一直往前(往后)走5、侧身走侧身退走。
6、站于中间做左右可前后晃动。
7、可当双杠玩。
8、稳了后,小点的孩子可以让其在上面爬行。
活动延伸:走完后可加个足部按摩垫。
跳床目的:1、身体的松懈能力2、促进方向概念3、提升身体的控制能力4、提升平衡感韵律感5、提升粗大动作的协调能力增强脚部的肌力6、增进空间认知7、内耳前庭系统的刺激,有助于语言的发展过程:1、前原地弹跳2、双脚,往上跳,前脚掌着地。
3、能双脚跳了,可双脚跳,单脚跳,旋转跳。
4、可加大难度,高度,可传接球。
阳光隧道目的:1、强化触觉学习不足。
2、促进平衡发展3、本体感的提升4、刺激并调整前庭体系5、提升方向感过程:又名时光隧道。
1、爬着进去,退着出来。
2、里面可放沙包,放触觉球,让孩子爬进去捡回来注意事项:如果孩子感到害怕,可让其在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孩子触摸和摇晃隧道,增养其兴趣和消除恐惧感。
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给予食物加以强化,也可以隧道里放入孩子喜欢的食物或玩具,鼓励孩子爬进去取食物。
独角凳目标:1、提升平衡能力2、增进腿部肌力3、刺激前庭平衡4、促进方向概念5、动作灵活能力,左右脚配合能力过程:1、蹲下在拿凳坐,两脚并拢,手插腰。
2、可进行双脚交替踢腿,姿势要正确,踢完回来脚底依然是并拢的。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的运用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的运用球池适用儿童:主要针对触觉敏感或不足指导重点:1 指导孩子用力跳入或轻轻跨入球池内。
2 将身体全部藏入球池中,接受球的挤压。
3 可以在球池中翻动或摆动身体,在浮力状态中;也可以坐或站在球池中,跃动身体或双脚踏步;以调整身体的重力感信息延伸活动:在球池中可以做飞机起飞,火车开动、航天员漫步等游戏;也可以在球池中央吊绳索,将自己吊往绳索的另一端;也可以在球池中掺入报纸团、海绵团等,给孩子不同的触觉刺激和重力感。
此游戏每次可进行30分钟,每周2-3次大龙球压滚适用儿童:触觉异常指导重点:让孩子趴卧或仰卧在地上,指导者以大龙球放置在他的身上,慢慢在前后左右或中间做轻轻的压挤。
对敏感度较强的孩子,压背部(趴卧)比压腹部(俯卧)容易接受些。
也可以尝试压压孩子的足部,由于足部离大脑较远,有助于大脑与身体间的协调延伸活动:可以在大龙球上加毛巾,大龙球的气体只要装一半,会让孩子感到重力感的变化。
此游戏每次可进行20-30分钟,每周2-4次俯卧大龙球调整触觉、颈部张力、前庭、调整重力感。
指导重点:让孩子俯卧在大龙球上,头部抬高,视线向前方,指导者由后方抓住他的双脚,注意不要太快,配合大龙球的运动,前后、左右、快慢的拉动孩子的双脚。
让孩子练习如何用双手、脚、头部的平衡来保护自己。
延伸活动:可以用较小的弹力球,置于孩子的腹部,让他自己操作前后、左右及快慢的滚动。
此游戏每次可进行20分钟,每周2-4次仰躺大龙球触觉、本体感、调整重力及身体协调指导重点:做此游戏前要让孩子做好前项趴卧大龙球的游戏,比较不会受到排斥。
让孩子仰躺在大龙球上,由指导者握住他的大腿或腰部,做前后、左右、快慢的滚动。
注意提醒孩子留意全身关节、肌肉的感觉。
协调他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
延伸活动:可以用小弹力球放置于孩子的背后,让他自己去滚动,也可以将气球放在他的屁股下,鼓励孩子设法去坐破气球。
此游戏每次可进行20分钟,每周3-4次坐上大龙球:指导重点: 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协调他自己控制重力感,并练习自我保护功能.对发展前庭功能和视觉稳定有帮助.指导重点: 协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老师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龙求的稳定即可.这时孩子可以自己利用屁股力量作上下振动.孩子要做前后左右摇晃时,老师可以用手握住孩子的双手或腰部,以协助孩子进行不至倒下来.根据孩子自身能力和对游戏的熟悉程度,在球上摇晃的速度可以有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功能及训练方法汇总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功能及训练方法(一)滑板功能:调节前庭感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引发平衡反应。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20-30分钟。
方法:1、静态飞机式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头颈部抬高,挺胸,双手双脚伸展提高,如同飞机起飞状。
6岁左右的儿童可保持这种姿势 20 30秒钟。
2(乌龟仰躺让儿童仰卧,抬起头,四肢屈曲抬起,身体呈弓形,仅以腰部着地,并努力保持这种姿势。
6岁左右的儿童,一般可以维持这种姿势 20 30秒。
3(乌龟爬行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并拢抬起,以双手伸展慢慢往前爬行移动。
爬行时双手要同时着地,手指张开,手掌和手指都紧贴地板,收缩手臂,对抗手掌和手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滑板和滑板上整个身体的重量移动。
4(青蛙蹬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如青蛙游泳般屈曲,顶在墙壁上,用力一蹬,使身体贴着滑板往前滑行,同时,双手伸展,像游泳似的从两侧往后划,保持滑板继续向前滑行,滑到接近对面墙壁时,用手控制方向做180度回转,同时双脚屈曲,再蹬、再滑,每次蹬墙后双腿应并拢抬起,脚尖绷直。
5(俯卧旋转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交叉控制方向带动滑板和身体进行原地旋转,左右交替。
旋转的次数由少而多,至100次以上。
尤其适用于严重前庭反应不足的儿童(旋转时手不过中线,而且很少引起头晕)。
6(单人牵引滑行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用手拉着绳子或呼拉圈,指导者牵动绳子或呼拉圈,带动趴在滑板上的儿童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7(双人牵引滑行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由两位指导者拉动一条绳子,让儿童手握绳子的中间,以绳索的力量带动儿童的滑行。
可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8(滑板过河让儿童仰躺在滑板上,以背部为支撑点,颈、手、脚弯起向上,在手和脚可以够得着的位置上架一条绳索,让儿童可以用手抓住绳索并同时用脚钩住绳索,通过手和脚的协同运动带9(过隧道当儿童在滑板上的爬行动作熟练以后,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顺着通道的方向,逐步爬行前进。
可以在通道的一端设置目标物(彩色气球、绒布小动物等),规定儿童拿取到一定数目后即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儿童的兴趣。
尤其适用于本体感觉失调的儿童。
10(火车厢接龙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排成长龙,后面的儿童双手握着前面儿童的双腿,由第一个儿童带领,顺着通道的方向前进。
也可以由前面的儿童用双脚勾着后面儿童的颈部一起滑动。
尤其适用于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的自闭症儿童。
11(滑板上投球让儿童趴在滑板上,滑板旁放一篮子小球(小皮球或乒乓球),前方 2 3 米处放置一只空篮子,要求儿童将球投到前方的篮子中。
增进前庭平衡、颈部张力、手眼协调。
可每天安排儿童投球 200 400次。
12(滑板上水平推球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约 30厘米,用双手对墙壁做水平推球,待球从墙壁弹回后双手接住再推,如此循环反复。
增进手部的本体感觉,促进眼手协调和双手的协调运。
13(滑板上抛球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 2 3 米,双手把一个小皮球或排球,往墙壁 30 50厘米高的地方用力抛去,等球弹回时尽力接住弹回的球。
增进视觉的立体判断,特别有益于眼手协调、左右手协调,改善前庭功能和整体感觉系统都很重要。
14(双人推球比赛当儿童对滑板爬行比较熟练以后,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两人一组,进行水平推球、接球的活动。
增强眼球控制能力,改善视觉、听觉。
15(双人拍球比赛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两人一组,各人手握球拍,进行拍球的对打游戏。
可用乒乓球、小皮球、粘贴球等。
增进眼球控制、身体形象、视-空知觉.(二)滑梯功能: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维持高度的平衡感觉;促进身体保护伸展反应的成熟;促进脑干体系的活跃化。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20-30分钟 1(俯卧滑滑梯让儿童自己将滑板抱起,放在滑梯顶端的平台上,身体俯卧在滑板上,头、手在前,脚在后,由指导者协助轻轻推动滑板,使滑板由滑梯上自然地滑下来,也可让儿童自己用双手抓住滑梯的两侧,同时用力往后拉,借用反弹力使滑板往前滑行,较快速地从滑板的斜面滑下来。
也可以采用头上脚下的方式,从滑梯上倒着滑下来。
延伸的活动: (1)推球可以培养儿童的有意注意力,锻炼眼球的注视能力,眼物距离的判断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2)取物可提高儿童的有意注意力、记忆力(3)扔物让儿童滑下滑梯前手拿小球,要求儿童在下滑的过程中将手中的球扔进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
(4)取物扔物序列活动当儿童从滑梯上滑下时,先让儿童从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抓取指定的小球或其他物品,再按要求扔到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去。
(5)击打从天花板垂悬一个球,使儿童在滑梯上滑行时可以碰得到,或在滑梯旁悬挂一个或几个标识物,如小布娃娃,绒布小动物等,要求儿童在下滑的过程中用手中的木棒或纸棒或塑料吹气棒击打悬挂在一旁的标识物。
(6)穿帘在滑梯下面挂一个布帘或毛巾帘,让儿童滑下时掀开帘子穿过去。
(7)推墙用塑料积木在滑梯前面堆成墙等障碍物,让儿童在滑下时推开。
也可由两名指导者拿着旧报纸在滑梯的末端形成一面墙,让儿童滑下时穿破墙壁。
(8)穿隧道在滑梯上设置一个小隧道,让儿童滑下时穿过预先设置好的小隧道。
(9)捡球从滑梯的前面丢球给他,要求他滑下滑梯后拾起前面滚过来的球。
(10)捡球抛球序列活动当儿童对上述接球活动比较熟练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要求儿童将捡到的球按要求扔到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去。
滑板和滑梯上所体验到的前庭和本体感觉的输入,可以纠正异常的触觉系统;减少活动过量或不安、集中注意力。
2(坐姿滑滑梯适用于较小的儿童。
延伸活动同俯卧滑梯。
3.蹲姿滑滑梯延伸活动同俯卧滑梯。
4(立位滑滑梯可以增强儿童空间认知能力、肌肉同时收缩能力,强化前庭感觉、平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
延伸活动:取物、扔物、取物一扔物、击打、接物。
4(逆上滑梯(1)俯卧逆行: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抓往呼拉圈或木棒,指导者拉着呼拉圈或木棒,由下往上将儿童和滑板拉上滑梯。
或在滑梯的上端固定一条绳子,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绳子,交替往前移动,由下而上爬上滑梯的顶端。
(2)仰卧逆行(3)坐姿或站立逆行实践证明,滑板和滑梯游戏,有助于儿童的语言表达、阅读和行为。
(三)网兜吊缆功能:强化儿童的前庭感觉;纠正儿童的触觉系统;提手眼协调能力和有意注意力。
适用于前庭平衡不佳、触觉敏感或迟钝及身体协调不良的儿童。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20-30分钟1(摇篮游戏让儿童轻松随意地仰躺在吊缆中,轻轻地左右摇晃。
可指定一特定的目标,让儿童仰躺在摇动的吊缆中注视目标,强化对眼睛控制的调整。
2(吊缆秋千游戏让儿童俯卧或卷曲仰躺在吊缆之中,由指导者推动吊缆协助儿童进行前后、左右的摆动或旋转。
吊缆的放置以距地面约 20厘米为宜。
3(吊缆插棍游戏让儿童俯卧在吊缆中,前后晃动吊缆,在吊缆下方放置一套小木棍子和有着相应小孔的木板,要求儿童双手同时拿起小木棍按顺序插入孔中。
4(坐立吊缆游戏让儿童可以坐在吊缆中,两手抓住吊缆的边缘以保持身体平衡。
指导者晃动吊缆做前后左右的摇动或360度的大旋转。
5.直立吊缆游戏让儿童直立在吊缆上,双脚撑住吊缆底端,双手扶住吊缆上面的绳索,以保持身体平衡。
由指导者推动吊缆作前后、左右的摇摆和360度大旋转,对前庭平衡和身体形象认知帮助较大。
(四)圆筒毛吊缆功能:活化前庭固有体系;强化触觉体系;矫正重力平衡。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20-30分钟训练方法:1(坐姿摇摆和旋转让儿童坐在底板上,双手环抱圆柱,身体紧贴圆柱,双脚以筒底边为支撑环绕圆柱紧紧夹住,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指导者在操作时,应控制好方向的变化和时间的间隔,时而左右,时而前后,时而作 360度以上的大旋转,此期间还应有数秒钟的间歇,这样可以促使前庭体系保持清醒,强化它对感觉信息的过滤及选择能力。
2(站立摇摆和旋转让儿童站立在底板上,双脚夹住圆筒,双手握住上端的绳索,由指导者推动圆筒作前后、左右摇晃及 360度以上的大旋转。
还可训练儿童只用一只手抓紧绳索,伸出一只手来接或抓取物体,或是只用一只脚站立,伸出一只脚来踢目标物体,促进手眼协调及姿势运动协调,发展平衡能力及难度较3(坐在圆筒帽上让儿童双手握住上端的绳索,坐在圆筒的上面。
可丰富前庭固有感觉。
还可让儿童坐在上面做套圈圈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姿势运动协、平衡能力及高度运动企划能力。
(五)四足位平衡吊缆由两块木板和一根绳索构成。
上下两块木板的四个角分别用绳索相联,由上面木板的中间用一根绳索作定点悬挂。
功能:促进前庭固有感觉、平衡感及自我形象、视觉统合、眼球控制及运动感觉展。
尤其适用于重力感不良的儿童。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20-30分钟。
训练方法:1、站立摇晃让儿童站立在上面,双手抓住绳索以保持身体平衡。
可让儿童自由晃动或帮助他进行前后左右晃动或360度旋转。
做 360度璇转时,每次持续转动以不超过10圈为宜,转转停停对儿童前庭体系的苏醒帮助更大。
2、蹲、坐、跪、躺、卧由指导者帮助做前后、左右的晃动或旋转。
还可在一旁放置积木或小球、洋娃娃等玩具,让儿童在摇动时伸手去拿取。
3、滑行游戏将四足位平衡吊缆上面的吊绳固定在可前后移动的滑道里。
(1)(站、坐)滑行中击打目标、抛、接、投物。
(2) 俯卧滑行捡、拾物品。
(六)圆木柱吊缆功能:增加触觉刺激和本体感觉的刺激;促进前庭感觉输入、统合。
增进平衡、视动协调、运动。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1(俯卧环抱圆木柱让儿童俯卧在木柱上,用双手双脚环抱着木柱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先让儿童趴在木柱上体会木柱自然摆动的感觉,再由指导者推动木柱进行前后、左右的摇晃。
摇晃 3分钟,停下来休息 3分钟,再接着摇晃3分钟,如此循环 5 8次,刺激儿童的前庭感受器,让儿童体会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的肌肉反应和前庭感觉输入。
延伸的活动: (1)把小绒布娃娃、积木、橡皮等散放在圆木柱下面的地垫上,让儿童俯卧在圆木柱上,摇晃圆木柱,要求儿童以他所能的任何方式紧抱着圆木柱,同时俯身把地上的物件捡起来。
(2)把小绒布娃娃、积木、橡皮等混装在一个纸盒中,将纸盒放在圆木柱下面的地垫上,旁边放置一个空纸盒,让儿童俯卧在圆木柱上,摇晃圆木柱,要求儿童以他所能的任何方式紧抱着圆木柱,同时俯身把一个纸盒中的小绒布娃娃全部取出来放人另一个空纸盒中。
(3)让儿童手中拿一个纸棒或木棒,在晃动的过程中对准目标物击打。
2(骑木马让儿童骑在圆木上,跟骑木马一样,大腿夹紧以保持身体平衡。
这项游戏有助于姿势和平衡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