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质在于其信息本质

合集下载

有生命和无生命教案:了解生命对我们的意义2

有生命和无生命教案:了解生命对我们的意义2

有生命和无生命教案:了解生命对我们的意义2。

在学校的生命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之间的不同,以及它们对我们的意义。

因此,在我们的探究中,我们需要把握生命的本质,以及它对我们的意义。

1.生命的本质在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范畴中,生命是一种具有自主性的活动状态。

有生命的物体可以进行各种自主活动,如吸收食物、呼吸昼夜等等。

而无生命物体则不具备这些自主活动。

生命的定义是多方面的,但它的本质在于:生命是一种多维的现象,涉及到组织、物质、能量、信息、运动、时间等方面。

这个定义使我们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更深的了解。

2.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区别在学校的生命教学中,我们常常将生物分为有机体和无机体两类。

有机体是生物体,也就是有生命的物体。

其中包括我们周围的各种生物,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等。

而无机体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如石头、水、空气、金属等。

在有机体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细胞。

细胞是有生命的物体,它可以自主地完成各种化学反应,还可以对环境做出反应。

细胞的组成包括细胞膜、质体、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等。

它们是生物中最基本的单位。

另一方面,无生命物体通常没有细胞,它们是由化学元素、化合物、分子等物质组成的。

这些物质通常没有生命代谢、自主生长和繁殖等特征。

3.生命对我们的意义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

有生命的物体是我们生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生活和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能源、资源和条件。

生物的存在直接对我们的食品、药品、能源、原材料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有生命的物体的生命规律,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们。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使用生物科技,来解决废水处理、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促进社会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无生命的物体虽然没有生命,但是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重要的贡献。

例如,水和空气等无生命物质是我们的基本生存条件,它们为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提供了必需的生命之源。

同时,无生命物质也是工业化社会的基本材料和能源,它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很大的贡献。

生命的本质.资料

生命的本质.资料

生命的本质在谈到判断生物时,引进了“生命”这个词,众所周知有生命的就是生物,没有生命的就不是生物。

那么,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指一种状态,一种程度,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通过具体的状态表现出来。

例如概括人的生命,从生物学方面看表现为:心脏在跳动,有呼吸,有新陈代谢等迹象,从社会学方面看表现为:有生存的要求等。

生命本质就是人的本质。

生命本质条件没有生命的就不是生物概念指一种状态,一种程度特点但是通过具体的状态表现出来目录1生物体是生命的载体2生命是个人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础3生命不可逆转4生命不可转借5生命的本质是永恒的6生命不可以中断生物体是生命的载体生物体是生命的载体,生命是通过身体的表现体现出来,身体表现程度反映生命的质量。

当动物园里的老虎逃出来时,行人四处逃窜,跑得快的比跑得慢的生命状态好,生命力强。

睡在医院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病人,生命状态差,生命力弱。

死相对的是生或活,死亡相对的是活的。

死亡就是失去生命,或者说丧失了生存的要求,也就是说死亡就是指没有生存欲求性,不存在这种状态,更不用谈程度。

当然,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对死亡的看法也存在很多分歧。

有的认为心脏停止跳动才算是死亡,有的认为神经系统停止工作,即大脑丧失支配行为的功能等,就是死亡。

生命是抽象的,需要高度的概括,才能把握好生命的本质。

从生物学方面入手是初级概括,从社会学方面入手是高级概括。

有生存要求就是生命的本质,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概括的。

生命是个人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础生命是基础,生命是根本。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人死如灯灭,灯因发光发热被人们使用,如果灯灭了,不再发光发热了,灯就失去了价值,失去了意义,万事皆空。

因此,我国法律不对失去生命的“人”审判和定罪等。

不仅如此,很多荣誉也不眷顾丧失生命的“人”。

诺贝尔奖是全球最高荣誉的奖项,不颁发给过世的“人”,无论多么伟大,无论对社会多大的贡献。

大学生生命教育导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阜阳师范大学

大学生生命教育导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阜阳师范大学

大学生生命教育导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第一章测试1.1968年,美国学者________针对青少年无视生命价值的现象,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

答案:杰·唐纳·华特士2.德国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是“死亡的准备教育”和“善良教育”。

答案:对3.由于台湾学校暴力及自杀事件频发,促使台湾教育部门必须尽快在校园实行生命教育,预防自杀与暴力行为倾向。

为此,2000年,台湾省教育部设立学校生命教育专案小组和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

2001年启动“________”,希望大力推动生命教育,规划实施从国小到大学十六年一贯的生命教育,并倡导以人际关系、伦理、生死学、宗教、殡葬礼仪等为生命教育内容。

答案:生命教育年4.香港生命教育涵盖人的情绪、情感和身心灵的发展,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成为有智慧、会感动并追求卓越的全人。

答案:对5.1997年,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撰文《》答案: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6.云南省教育厅倡导实施“__________”,以网瘾问题、情感问题、诚信问题等专题为主线,以生命的发生与发展等为辅线来设计大学阶段的生命教育,编印《生命、生存、生活》读本。

答案:三生教育7.2010年,《________》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强调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第一次把“生命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发展主题加以强调,这突出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的关怀、期望和爱护。

()答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8.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将覆盖不同学程阶段。

答案:对9.弗洛姆在《_________》中说:“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正确答案是()答案:爱的艺术10.本课程提出的“生命教育的学习方法”有哪几种?()答案:活动体验法;专题教学法;影视欣赏法;案例分析法;经典阅读法第二章测试1.“生命的困顿”表达的是生命的一种状态,表明生命的成长与发展陷入了一种“困惑、焦虑与无助”的境地。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生命与环境》在线测试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生命与环境》在线测试

一. 单选题(共40题,共80分)A.块茎,块根,块根,块茎B.块根,块茎,块茎,块根C.块根,块茎,块根,块茎D.块茎,块根,块茎,块根A.星云假说B.微星说C.小型黑洞喷射说D.碰撞说A.转录,翻译,复制B.复制,翻译,转录C.转录,复制,翻译D.复制,转录,翻译A.榛子,大豆,葫芦B.板栗,玉米,豌豆C.松子,八角,石榴D.棉,开心果,葡萄A.子代,亲代细胞B.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新细胞衰老凋亡C.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下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D.复制遗传物质裂变为2个细胞,再次复制遗传物质裂变为4个细胞A.外星生物的行走方式可能是头朝下、脚朝上。

B.外星生物可能是透明的,人类视觉无法感知。

C.外星生物呼吸的气体对于人类可能有剧毒。

D.外星生物的日常食物肯定不是淀粉和肉类。

A.12756 km,40075 kmB.13256 km,41650 kmC.13756 km,43221 kmD.14256 km,44792 kmA.舌头B.舌乳头C.味蕾D.味细胞A.原虫、蕈类、病毒B.原虫、藻类、黏菌C.细菌、蕈类、黏菌D.细菌、藻类、病毒A.英国人牛顿B.美国人迈克耳孙和莫雷C.美籍犹太人爱因斯坦D.英国人霍金11. 月球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

(2分)A.37.9万公里B.38.4万公里C.38.9万公里D.39.4万公里A.成熟的卵细胞,血小板B.神经细胞,红血球C.成熟的卵细胞,红血球D.神经细胞,血小板A.张仲景B.贾思勰C.孙思邈D.李时珍A.恒常性B.理解性C.整体性D.选择性A.空气污染B.水体污染C.有毒化学品污染D.物理性污染A.细胞膜,染色质B.核膜,染色质C.细胞膜,DNAD.核膜,DNAA.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常常相伴相生。

B.我国有50多座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

C.造成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的原因是地下开采或过度抽取地下水。

D.地下工程失事、地下移动土石、爆破等也会造成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

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生命的本质,也是一种语言。

进化论是人类知识体系中重要的发现和科学成就之一。

达尔文首先提出的进化论从宏观的层面发现了生物物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物种演化的原理和一般路径,提出了进化的选择机制和法则。

在随后的一百多年中,尤其是伴随基因技术的发展,进化论的思想被不断印证和发展。

而我们对于生命的认知,也被大大拓展。

生命的独特性和意义,在于其基因,而正如前文所述,基因是通过有机化学书写保存的代码语言。

因此,生命的本质,也是一种语言,甚至是一种语言系统。

按照一些学者的观点,生命最重要的属性在于其可以自我复制。

在复制中所出现的变异,和对这种变异的生死选择和繁衍选择,形成了自然淘汰物种的选择机制。

这种不断地复制和变异,成为进化中生命的特征。

基因也是如此。

基因经过38亿年的进化和发展,也意味着基因作为一种语言的进化和发展。

与之相对的人工语言,自出现以来,也存在着类似的进化。

语言在传播中,被人们学习和复制,并且这一过程还能变异或者增加新的词汇与语法。

英语从原始的语言发展到今日,已经具备超过百万的单词量。

用语言书写的书籍和论文,也在呈几何式增长,人类所书写的书籍数量早已超过一亿种。

这种人工语言的进化,免不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

同时,人类理性的发展对于错误或者落后概念的淘汰,以及文化和族群之间的竞争,也扮演着语言进化的选择和淘汰机制。

著名的英国学者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提出人类文化中存在类似于基因的“文化基因”,他将其称为“MEME”(中国将之翻译为弥姆)。

类似建筑的形制,音乐的乐谱,食物的做法,习俗和行为习惯,以及法律等,也包括人类语言,都属于弥姆的范畴。

他认为弥姆类似基因,只是载体不再是生物的和化学的,而是人类和他们的文化与行为。

因此,他认为弥姆也能够进化。

我们所要关注的,集中在弥姆是不是一种语言。

当然,语言就是一种弥姆。

但是,所有的其他文化符号和人类行为以及习俗,本质上也都是一种广义的语言。

探寻生命的本质与本原——《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

探寻生命的本质与本原——《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

探寻生命的本质与本原——《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

关于生命的本质。

这本书指出,生命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作者指出,生命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复杂系统,其本质应该包括:自组织、自适应、自修复和自复制,而这些性质不仅存在于生物体内部,存在于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了生命的本质是多元、复杂而又神秘的,不是单一的行为或过程,而是存在于整个生态系统之中。

关于生命的本原。

这本书认为,生命的本原并不是有机物分子,也不是生物学细胞,而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

生命的本原应该包括:信息、形状、动态和适应性。

这些特性也不仅仅存在于生物体内部,而是与外部环境、社会和文化密切相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生命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随着人类文化和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关于人类的存在意义。

这本书提到: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会逐渐改变人类认识自己的方式和途径,或许终将推翻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存在和社会秩序的一些传统看法。

而人类的生命本源,应该源于自然和本质,而不是从人性的本质出发。

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是在于给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进程带来发展动力,从而建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我们自身存在的的重要意义。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十分重要和有启发性,对于生命的本质和本原,以及人类的存在意义提供了深刻的探讨。

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生命科学的学习,更是对人类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入思考,是我们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

生命的简单定义

生命的简单定义

生命的简单定义生命是指具有自我存续、繁衍、适应环境等生物特性的现象。

生命的存在离不开物质基础,基本生物学定义生命是一种复杂有机体的化学现象,它能耗材料以维持生命活动的平衡。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生命包括了五个基本特征:细胞组成、代谢、增殖、适应和进化。

细胞组成是生命存在的根本,所有生命的形式都可以追溯到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生命体。

细胞是最小的生命单位,包含了完整的遗传信息和生物化学反应所需的分子机器。

代谢作为生物中的一个基本特性,涵盖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的获取、转化和利用等生命活动的过程。

增殖是生命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指生命体通过自身的生物过程产生新的生命体的过程。

适应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指生命体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并调整自身的行为和结构,以保持生命体内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进化则是指生命体通过遗传信息的不断累积和变异,逐渐演化成不同的物种,不同物种之间保持着共同的祖先关系。

生命的本质是信息的复制和传递。

生命体内部存有大量遗传信息,这些信息以基因的形式传递给下一代,这是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核心过程。

生命的演化也可以看作是信息的逐步进化和复杂化的历程。

生命的进化是一个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共同作用的过程。

自然选择是指那些适应环境的生命能够更好地生存下来并把自己的优良遗传特征传递给后代。

而基因突变则是可能导致新的遗传特征出现的机制,这些新特征可能使得生命体更加适应环境,从而具有更好的生存竞争力。

生命的起源是一个众所周知、同时极具争议的问题。

生命是如何最初产生的,仍然是自然科学中最复杂和难以解答的问题之一。

有些学者认为,生命的起源来自于一个久远的史前时代,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生命是在地球上暴涨的自然环境里产生的。

尽管目前对生命起源的解释仍有很多假设和理论,但是我们相信,不断的科学研究与探索,将会揭示这个问题的答案。

总之,生命是宇宙中最不可思议、最神秘的现象之一,它存在着自我保持、适应环境、繁衍后代等等复杂的特性,同时也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在生命以及生命体系的演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本质从物质上来看,生物是宇宙间一种最复杂的原子拼接构造;生命是一种物质的组织方式,最终导演是DNA,DNA是一个总指挥,它深居帷屋,指挥下属RNA,RNA来到核糖体上,灵巧地将氨基酸有序地组成各种蛋白质,而蛋白质又去将自然界的原子有序地组织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最后形成一个生物体。

在生产者体内蛋白质忙着向体内运送急需的原子、分子,而把不需的原子又匆匆地将它赶跑,它组织原子分子吸收能量,用能量来推动这所有的舞蹈。

对人体来说,尤其对成人,人体急需的是能量和机体维修物资。

从过程上来看,生物是宇宙间一种最复杂的化学反应装置;生物是一个化学反应器,它的生命的本质体现在于化学反应的正在进行,它的日常工作是,收集反应底物和能量,排出反应废物,并更新和扩大反应器。

它最核心的部件是酶——反应催化剂——分子加工机。

它最重要的信息是DNA——酶的建造图。

它最神圣的要工作是生殖——反应器自我更新。

人也是一个化学反应炉,它的特点在于它能够自我维持,以保推炉火(化学反应)的稳定燃烧,它能自动添加反应物、自动排出终产物、自动维持反应温度的恒定。

它的反应物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生成物与化工厂极为相似:有废气、废水和废渣。

更妙处在于,老炉子在破旧熄火前,它还能造出一些新炉子,并将祖传的燃烧的技术信息丝毫不差地传给后代。

它另一称奇之处在于面对如此低级无聊的机械行为,它还设立一个自我奖惩系统——情感自慰,让自己如痴如醉地把这游戏玩到底,好像这世界除了生火造炉子之外,没有任何值得一做的事,真妙!从信息上来看,生物是宇宙间一种最高级的信息传递载体;生物是一个信息载体,生命是蛋白质为主角的分子杂技表演,蛋白质是氨基酸特定编排,编排信息决定了生物的一切。

编排信息写在DNA上,DNA就是生物的根本,生物求生游戏就是把DNA连翻译机器传给下一代,再重建一个生物体,生殖使具某种特性的生物能得以永生。

从演变上来看,生物是宇宙间一种最复杂的有序性自增物;生命是一种物质的狂热形式,它热衷于以一种很难持久的有序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的本质在于其信息本质,而不是其物理化学本质!
我经常看到人们讨论生命,基于物理化学的知识讨论。

其实,生命更为基础和广泛的意义是其信息本质,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生命是基于碳化学的基础,也可能存在大家讨论
的硅化学的生命形式,但我们必须看到生命更加基础和广泛的意义---信息本质,化学和物理方法仅仅是某些具体的信息的表达手段,一个系统的信息可能有多种方式表达,比如,
一个文件可以存贮在硬盘,也可以存贮与软盘,甚至可以打印出来。

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们研究生命,不仅仅需要眼睛紧紧盯住生化特性,而应该从一个抽象的信息系统来研究更广泛的生命形式,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其具有的内在规律是和其表
达形式无关的。

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一定的信息表达能力,也就是具有了生命的基础。

基于这样的思想,也许我们可以描绘在太阳的核心内部存在某种生命形式,它以pS 为活动周期,以pM为
空间尺度,一样可以创造辉煌的文明。

也可以设想,类似于绘画的原始摆放石子,也能创造某种生命。

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指导,不是任何一种信息系统都能被我们称之为“生命”,生命作为信息系统的一种高级形式,其核心并不是具有“繁殖”特性,“繁殖”仅仅是另一个
更为本质特性的一种特殊表现。

“生命”的本质特性,是“稳定”和“变化”的恰当平衡,这里,特别强调一点,我们不能定义这样的“稳定”和“变化”的空间和时间的衡量制
度,如果定义了,也仅仅是一种狭义的生命形式,就是我们比较好理解的那种生命形式。

“生命”的本质特性,“稳定”和“变化”的恰当平衡,表现在很多方面,比较好理解的
就是“遗传”和“变异”,“繁殖”特性是稳定的副产品,生命无法长期保持个体的稳定,就采用“繁殖”的方式,保持群体的“稳定”,也就是群体的信息系统的稳定。

值得注
意的是,以上“稳定”和“变化”,都不时绝对的,都是相对的,都能够在某个空间和时间甚至某个信息层次上(信息层次的概念相当于在虚拟机上再安装虚拟机)达到某种恰当
的平衡。

这种恰当的平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种恰当的平衡的根本目的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其实,就在于产生一个生命都具有的,有无法彻底了解和描述的神秘---灵魂(智能
)。

生命的根本目的在于摆脱其各种物质表达形式,产生其作为信息系统的终极目标--智能。

无论这种形式是基于何种物理化学形式,无论是基于何种时空尺度,也无论其处于何
种信息层次。

当这种智能,开始摆脱单纯的为“身体”服务的控制系统,去追求其自身的存在价值,进化出“艺术”、“宗教”等,信息表达,这样的信息系统,就是一个智慧生
命。

另外,我们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灵魂”的产生,是不是需要,外部的注入,或者,“神”的第一推动力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说得任何一个“存在”,都具有这样
的基础,存在是什么?存在是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不做任何定义,是个比喻),区别于其他东西,也就是一种“差异”,“稳定”是什么?“稳定”是一种“惯性”,惯性
的本质又是什么?惯性是系统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所花费的时间(惯性定律的本质表达),时间又是什么?时间是系统状态的“差异”。

晕了没有,多读几遍,可以理解
,存在必须存在,时间必须存在,惯性必须存在(哈哈--我思故我在),既然,以切存在必须有惯性,那稳定的前提解决了,说严格一点,存在表现的两个差异性,一个在空间上
的,这个差异性等同于“稳定”,另一个表现在时间上,这个是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变化”。

既然存在存在了,也就是空间和时间存在了,这样我们所具有有的生命
两大基础特性“稳定”和“变化”,也就特定具有了。

(另外,有没有人,看出来,其实,这两个看似对立的矛盾,在复平面上,只要乘个i,是可以互换的)。

好了,现在我们来说说“恰当的平衡”,因为通常意义上我们不把石头称之为生命,通俗的将,生命是具有“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石头到底有没有思想,我们不敢妄下判
断,但有一点,我们至少有理由,认为石头在受我--生命的高级形式的摆布,“我把它放到那,他就呆在那,他不回跑”。

生命是在追求“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境界。

其关键
不时有运动系统,能够跑,去执行,更为关键的是“我想”,长时间,人们对于“我想”这件事都认为神圣的,是生命区别于物质大表现。

事实上,任何系统都有“我想”的理由
,“我想”的第一个理由就是---“自私”,希望维持其存在的理由,这是个想都不用想的理由,如果,不想存在了,这样的系统都见鬼其了,我们还谈他干什么?所谓的“无私”
,仅仅是更高级系统的“自私”,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趋于稳定的倾向,我们看到的趋于不稳定的系统紧紧是我们考察的空间和时间的尺度不合适(事实上,话也可以反过来说,任
何一个系统都有趋于不稳定的倾向,我们看到的趋于稳定的系统紧紧是我们考察的空间和时间的尺度不合适,那也没关系,因为我们考察的对象,在于是如何发现生命,而不时去
发现“石头”,前一个观点可以用来如何把石头解释成人,后一个观点可以用来如何把人解释成石头)。

就简单得说,存在本身的基本特性,就决定了时空内的存在,也就是趋于时
空的稳定性,达到“稳定”和“变化”的一个恰当的平衡。

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稳定”和“变化”,以及原动力----“自私”,再加上实现的手段--趋于一个恰当的平衡,都具有了,看来进化出生命是必然的了。

对于一个系统在进化中,起核心作用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和“外部”的关系,系统必须进化出相对独立的个体,这里离散化的世界本原起到了决定作用
,(这句话说得神奇一点,世界起源于“数”,“数”起源于整数,不要以为世界的根本科学是物理,世界的根本科学是关于纯粹信息的科学,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必须符合关于
纯粹数个信息科学)。

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具有一个明显的与外部的分界,这对于系统的个体形成非常重要,这个分界可以表现在时空上,但根本上表现在信息上,相当于出现
信息了信息系统的一个特殊符号--终止符,为高级的信息组织提供了可能。

另立个是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一个可能的组织就够是可能产生的,这样的组织结构就是我们看到的
---多维分层组织结构。

有了这两个条件我们就能产生最基本的职能行为,当然,中间还有两个起作用概念,“记忆”和“反馈”,记忆和反馈,从概念上讲,不是最根本的,是信
息系统必然具有的两大特性,“反馈”是变化的来源,这种变化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其根源是神秘的随机,要说在生命的长河里,能不能找到点上帝的影子,那就这么定以吧,上
帝就是一个无处不在的骰子,“记忆”是一种惯性的表现,而且对于一个信息系统来说,这种惯性还表现为一种“规则”,这一点对于人脑和电脑的区别是显著的,对人脑而言,
不存在精确的存储器,用来存储集中的数据,人脑是用“规则”来实现记忆的,即修改“CPU”构架或修改“源程序”来记忆某件小事,这样的信息系统肯定能够在于外部的作用条
件下,以及原动力的驱使下,进化出高级智能系统。

目前,数学仿真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圈养一群数字小虫,经过不断的“训练”,养成群居的习性。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这样一个具有反馈放大能力的“滤波器”,不断地在外部的刺激和内部随即变化的条件下,努力的在维持其自我的存在。

有件事情也许永远都搞不清楚,
等计算机真的会谈恋爱了,他是怎么实现的,没人能说得清楚。

微观结构并不决定宏观的信息规律,宏观的信息规律仅仅利用了微观的组织结构来表达,其实,灵魂完全可以没必
要仅仅借助人类的躯壳,太阳为什么不能向月亮表达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