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乃健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初探
periodical__gmzy__gmzy2008__0804pdf__080415

光明中医2008警4月第23卷第4期CJGMCMApril2008.Vol23.4・427‘福建省名老中医陈宜根先生儿科学术经验初探沈聪肖诏玮福州市中医院(350001)关整键:陈寰摄辔;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中蓬见辩学1生平簧硌..’连江陈氏,世业』L科二嚣多年。
陈传挂《18∞一1883),为第七世传人,曾应童子试名列前矛,嗣应举未酬其志,遂继先祖业,医术精湛,屡起沉疴,声誉鹊起。
其长子乃懋,次子乃霖,鬻继其监,团著盛名。
乃霖对种瘕法独擅特长,为凤邑之先驱,其学术传长子建椿,次子建桐,昆仲齐名。
建桐独长治麻之术,能通权达交,运药神奇,凡麻毒内玻危在暖捌者,多赣以妙手匿春,他以活人济世为己任,常云l“凡事必求无愧于心,非但耕医田,更应耕心田。
”对贫苦之入常加赚恤,不计诊金还施戳丹蓊,邑入皆赞誉其为“陈太奶”,势看传其子宜根。
陈宜根(1919--2000),为陈氏儿科第十代传人。
1939年华业予福州中送专门学校,1958至1960年在北京中医学院教育研究班学习,并参加编撰全离等院校中医统一教材,从医六十多年学验具丰,对小儿泄泻、麻疹、厌食、胍衄、新生J乙疾病等疗效显著,他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摄建分会理事,福建省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福建中医药杂志编委,连江中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
1991年获国家人搴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为第一擞全国重点500名老中医专家之一。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著有《中医儿科诊治耍诀》等。
’现整理总结陈宜根先生,£科学本经验如下:1988年5月及1998年5月,连江县人民政府和县政协联合举办“庆祝陈宜根院长从医50周年一60周年大会”,县致府翻娶玫协赠绘宜擐题为“监猿德辩”熬横匾。
《福州日报》1989年2月22日以“从医冱十载,著述二十万言”为题,介绍宜根事迹;《福建科技报》于l势2年6秀6嚣以“七十余徐{霉陡媾,清风翘我上台巅”为题,余绍他年迈心红为中医事业不懈奋斗的业绩;《福建日报)1992年7月13日,以“陈宜根,小天使的保护棒”为题,奔缨讫嚣精德渡之事铡,魏筇,《谜康报》、<中圉中医报》等多种报刊亦作分绍,在省内外有很高的声誉。
文圣拳代表性传承人李若现先生

文圣拳代表性传承人李若现先生李若现先生,男,1971年生于梁山县拳铺镇后杨楼村,文圣拳代表性传承人、山东梁山泰康医院院长。
该先生多年来对文圣拳挖掘整理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撰写了大量文圣拳武学研究的文章,彰显了文圣拳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提升了文圣拳武学文化的魅力,对文圣拳武学执着追求,为文圣拳的弘扬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若现先生作为优秀专业医务工作者,中国当代中医专家,著名学者,中医世家,学识渊博,医德高尚,医道高超,积极进取,奋发有为,集医、武、艺于一身,在中医学研究方面成就斐然,特别在中医经络、经筋研和临床方面造诣深厚,积极探索文圣拳与古老中医的奥秘,致力于文圣拳养生文化的研究,文圣拳养生长寿之学研究专家,为文圣拳养生文化体系究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若现先生其父亲是一位乡村医生,自幼受其熏陶,高中毕业后,一边随父临床学医,一边通过自学取得了大学文凭,考取了执业中医师;现为梁山泰康医院院长,中共党员,中国针灸学会经筋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经筋医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肛肠病医师协会委员、中华特色医药协会委员、山东卫生保健协会理事,其业绩载入国家人事部《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特技名医》。
在二十几年的基层医疗工作中,始终把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疾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
为了取得更大的进步,努力刻苦,虚心向民间中医学习,到国家级名院深造,自1994年以来,先后进修于北京二龙路肛肠病临床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日友好医院,多次自费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会及特色疗法学习班;认真向专家学习,得到了多位名师的言传身教,先后受业于中日友好医院胥荣东老师,海军总医院王燮荣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薛立功老师,山东省中医院黄乃健老师、丁克老师;特别是得到了,“中医之脊梁”李可老中医,善用重剂猛药,治疗急危重证、疑难病的独特用药经验!并灵活得用于临床实践,克服了临床中难以解决的疑难病症,许多棘手问题迎刃而解,尤其是对肛肠病、颈肩腰腿痛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中医论坛】黄氏按摩流派研究进展补遗

【中医论坛】黄氏按摩流派研究进展补遗黄氏按摩流派研究进展补遗成都中医药大学廖品东1 孙洋2 姜国成2李应志2 610075摘要:通过两年来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对成都地区的黄氏按摩流派的源流、命名、特色和现状等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即介绍与公布其重新调查后的相关结果。
关键词:黄氏按摩,推拿流派,黄万香2005年5月,我们牵头申报并获准立项的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四川的天真按摩流派的整理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历时两年多的辛勤工作,基本完成了相关任务。
现将我们最新的发现予以报导。
此前我们先后在《按摩与导引》和《中华推拿疗法杂志》上发表过“四川的天真按摩”和“四川天真按摩流派的整理研究”等文章,本文是对上述两篇文章的补遗和修正。
一、流派核心人物黄万香生平考黄万香,四川金堂县福洪乡人,生于1889年,同胞三人,她排行最小。
二十岁时,由父母包办嫁给新都县合兴乡的刘理照。
育有二子,并领养一子。
其主要收入源于共三间房的小旅店,由于生意清淡,仅能勉强度日。
1920年,她随詹龙清真人学艺后,便一边开店,一边运用按摩替人治病。
三十年代末,金堂被洪水淹没,旅店被毁,她遂专事按摩,常游医于外。
当时她在成都并无固定居所,多寄宿于朋友家中。
过去的按摩与治病常常收不到钱,若能换来一碗米或一尺布就非常不错了。
清贫日子的改观源自解放前夕,她治好了成都市一何姓邮电局局长太太的疑难杂症,病家赐其房屋一间,从此她才有了自己的立锥之地。
解放不久,曾有某军区司令员来蓉探望也是高干的战友,因突发腰痛,多方治疗无效,而延其诊治,手到病除。
从此,她得到重视,经常推荐为省市领导人按摩。
那时在成都按摩界,她的名气如日中天。
现在成都的许多老年人都还记得她的名字。
1958年黄氏响应党的号召,带头成立了成都首家“针灸按摩诊所”,为我国最早的推拿按摩机构之一(1956年北京成立按摩医院、1958年上海成立推拿联合诊所[1]),地点在今春熙路。
该诊所后来发展为“成都市针灸按摩医院”。
名老中医黄永生教授学术经验传承方法研究

典著作 , 并要 求 学生 书写读 书笔 记 , 对 其 中 的名段 名句要 熟 练背诵 , 力争 对经 典 的理解 , 达 到在 临 床
中领 会 运 用 的 目的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4 — 1 9 修 回 日期 : 2 O l 3 - o 8 一 l 9
吉林 省教 育厅“ 十一 五” 科 学技 术研 究项 目( 2 0 0 9 — 4 0 6 ) : 名老 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模 式研 究, 负责人 : 郭 家娟 。 通讯作 者: 郭家娟 , 副主任 医师 , 博士 , 主要研 究方向: 中 医心血管病方向。
医药治 疗 急性 心肌梗 死( 非溶 栓者 ) 常规 新方 案 ” , 在 临床应用 2 0余 年 , 收 到 满 意 疗 效 。在 其 经 验 继 承 中, 黄老教诲学生 真正的 “ 读经典 ” 必 须 处 理 好 学 与 思的关系 , 亦 即孔 子 所 言 的 “ 学而不思则 罔, 思 而不 学则殆 ” 。他 为 学 生 制 定 学 习计 划 , 深 刻 理 解 学 习 经
痛 , 手 足 青至 节 , 心 痛甚 , 旦 发 夕死 , 夕发 旦 死 ” 和
《 素问 ・ 生 气通 天论》 “ 营气不从 , 逆 于 肉理 ” 的理论 指导 , 黄永生教授在 临床提 出“ 以通 为主 , 兼调 整肝 肾以治心 ” 的治 疗 原 则 , 并 以此 为 依 据 制 订 出 的 “ 中
[ 0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Mo d e ni r z a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Ma t e r i a Me d i c a ]
《名老中医之路》97位名医诵读经典分析

已经 作古 的前 辈 名家 面 前 , 由他 们通 过 实 际病 例 讲解 总 结 成文
字 的东西 , 无 ‘ 既 名师 亲 授 ’ 的可 能 , 么就 只 有通 过 精读 . 复 那 反 读 , 至背 诵 , 在 临床 上 去 反复 揣 摩 , 中悟 出真 谛 。 是 其 以 再 从 这
二经循行部位歌” 第 2 至 1页 的“ 膝 外 内 歌 ” 简 单 断 句 , 足 有 其 他部分均 未经点校注释 , 阅读 和研 究 存 在 一 定 困难 . 以仅 所
之 所 宜 ”使 针 灸 医 学 的 发 展 受 到 很 大 阻碍 , 灸 临 床 应 用 陷 , 针
入 低 潮 , 灸 著 作 的 出版 也 较 明代 大 为 减 少 。难 能 可 贵 的 是 针
1 从 原 文背 诵 入 手 . 勤 不 倦 精 陈 鼎三 先生 认 为 : 临床经 验 用 文字 表 现很 难 全 面 . “ 而读 书
是 最 关键 、 吃 紧 处 。使 读 者从 疑 似 之 间得 到 正 确 的理 解 , 最 具
有 提 纲 挈领 、 龙点 睛之 妙 , 值得 认 真 阅 读 。 ”] 画 亦 [6 3 6 8 当然 注 文 的 学 习 , 不 可 泛滥 无 归 。以 《 寒 论 》 例 , 亦 伤 为 古 往 今 来 研 究 者 六 百 余 家 。若 是 穷 尽 所 有 注 家 之 言 , 结 果 必 其
数 , 占《 只 内经 》 数 的 十分 之 一 , 字 一鼓 作 气 , 年 之 内 可 以学 半 完 , 用《 再 伤寒 》 《 匮》 、金 的钥 匙 , 开 《 来 内经》 《 草经 》 、本 的锁 , 就 能事 半功 倍 。 若先 学 《 内经 》就 旷 日费 时 , 低 锐气 了。 印“读 , 减 ”
《王乐亭——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读书笔记解析

《王乐亭——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读书笔记第一部分:医家小传1. 不懈地研读多种医术,从内、难到各种讲义,王乐亭自认为他收益最多的书是《针灸大成》和《黄帝内经》。
2. 他提出“手足十二针”、“五脏俞加膈腧”、“督脉十三针”、“老十针”等针灸处方被广泛运用。
3. 他注重针刺技法和对透穴的运用。
第二部分:专病论治瘰疬-------六寸金针治疗瘰疬200例临床分析西医范畴:瘰疬相当于西医所谓之淋巴结核,或称结核性淋巴炎。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肝郁气滞、痰湿凝聚,或素体阴虚、肺肾亏耗、虚火内炽、痰火凝结而致。
颈两侧、腋下均为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所过,痰湿阻滞凝结成核,结核累累则为瘰疬。
治疗方法:(一)六寸金针曲池透臂臑操作方法:1.针前循按:针刺前,医者双手托起患者前臂及肘,沿曲池与臂臑之间的连线,顺其经络循行的方向,抚摸皮肤,揉按肌肉,使之经络舒展。
2.指切定穴:(1)患者双前臂屈肘拱胸,坐位。
(2)医生在患者双肘横纹尽处,用拇指爪甲切一“十”字,中心点正对曲池穴。
3.局部消毒4.迅速刺皮:针尖沾少许甘油。
针尖触及患者曲池穴,使金针与上臂延长线呈45°角,用手轻抚针体。
按上述姿势迅速刺入皮下0.5~1.0cm。
5.稳速进针:医生用拇指、食指握针,缓缓旋转退针至皮下,并将针卧倒。
沿皮下透刺,速进缓退,以利进针。
6.皮下透刺:将针尖对准臂臑穴的方向,不可有所偏移。
使针体紧贴皮下,要深浅适宜。
7.透达臂臑:针尖透达臂臑穴,进针终了。
患者以胀感、沉重感为主。
8.刮针手法:医生左手抚按曲池穴皮肤处。
右手用拇指指甲反向刮针柄,女性患者6~8次,男性患者刮7~9次,以引气、催气、鼓动经气。
患者有热胀感。
15min后,再刮针一次。
9.捻针手法:(1)施行捻转补泻手法。
局部红肿热痛者用泻法,局部肿硬无红肿者用补法,针体约旋转180°。
(2)15min后再捻针一次。
10.缓缓起针:(二)辅助治疗1. 火针:对于病程久、结核肿硬不消或经治后已缩小成硬结者,或者脓肿已形成欲溃而未溃者,可使用火针排脓。
《伤寒杂病论集注》黄竹斋

《伤寒杂病论集注》黄竹斋黄竹斋与古本《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会通》述评附录:〈黄竹斋伤寒论著十种〉魏雪舫[/center]黄竹斋(1886—1960),名维翰,原名谦,竹斋乃其字,号诚中子,晚号中南山人。
陕西长安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
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
撰有《针灸经穴图考》、《伤寒杂病论集注》等医著凡五十余种。
毕生潜心仲景之学,造诣精深,仅伤寒论著即有十余种,其《伤寒论集注》、《金匮要略集注》等,素为学界所重。
黄氏鉴于传世仲景之书,本己错简讹脱,又为历代注家,仁智各见,“甚或割裂章句,颠倒节目,纷纭淆乱,罔可适从,致医家菽栗布帛之文,成不可究诘之书”(《伤寒论集注·自序》)曾于1934年春到宁波访求仲景佚著,得遇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桂林罗哲初手抄本),对此非常重视,当即将该书目录和原获有此抄本之左盛德作的序文登载于上海《光华医学杂志》及时公之于世,后重为之不辞劳瘁,整理校释,以期裨补宋本之阙疑,恢复仲景著作之原貌。
兹就其对古本《伤寒》寻绎之端绪及研究成就,略为探讨,作一简介。
(关于黄竹斋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术贡献,其学术传人米伯让先生在所撰《黄竹斋先生传略》一书中有详细介紹。
近年对黄竹斋学术思想及其医学成就,研究较为深入全面的是陕西苏礼研究员。
本文引述即主要参考其有关论文。
)古本的发现与印行自民国以来,仲景遗书,有四种发观,俱称古本[1]。
1、湖南刘崑湘于民国初年在江西得古本《伤寒杂病论》、1933年石印公世,即长沙本亦称湘古本,又与其宗人刘仲迈同撰《伤寒杂病论义疏》在长沙印行。
2、四川刘镕经于涪陵得传为“王叔和所述,孙思邈所校”之《伤寒杂病论》,1934年在重庆石印公世,即四川本亦称涪陵古本。
3、即黄竹斋先生1935年抄得桂林名医罗哲初珍藏其师左盛德1894年所授之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又名《伤寒论十二稿》),1939年在西安校刊公世,称白云阁本。
(“白云阁”乃左盛德书斋名。
黄祖明治疗乳腺癌的经验介绍

黄祖明治疗乳腺癌的经验介绍黄祖明,现任青岛市肿瘤医院中西医科主任医师,为山东省名中医,从事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治疗40余载,在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余有幸跟师学习,对黄师治疗乳腺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现将黄师治疗乳腺癌的经验归纳如下。
1 病机强调肝郁脾虚《医学正传》载:”乳岩,此症多生于忧郁积忿中年妇女”,《外科正宗》曰:”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黄师认为:乳腺癌多发于忧郁积忿的中年女性,故肝郁伤脾是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内因,《外科大成》云:”按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外属足少阳胆经”,临床上乳腺癌患者可触及质韧无痛性、活动度差的肿物,多为肝气郁结,经络阻滞不通,结而成块,若患者伴有乳头溢液,乳房皮肤呈橘皮样变,多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肌肤失养[1]。
2 痰毒郁结在乳腺癌病程中贯穿始终乳腺癌在形成的过程中,因肝郁脾虚,冲任失调,常可产生痰浊血瘀毒热等诸多病理产物,初期肿块尚小,机体正气尚存,病机多以肝气郁结不畅为主,兼挾痰毒[2],此期患者多应及时行手术治疗,若无手术机会,或术后复发转移,癌肿渐渐增大,固定不动,正气消耗,冲任失调,痰毒血瘀互结,正邪相争剧烈,晚期癌块破溃,乳头内陷,时有渗液,伴随心慌、乏力、面黄消瘦等消耗症状,病机以正气亏虚为主,正不胜邪而毒邪内盛,即使早期乳腺癌术后,虽肿块已除,患者可无明显热毒、痰、瘀表现,但术后患者须行综合治疗,放疗化疗等,中医认为放射线、药毒亦可作为毒邪留在体内,灼津为痰,炼血为瘀[3],故痰毒瘀结在乳腺癌病程中贯穿始终。
3 倡导医食同源并治,重视心药并举黄师倡导古贤”医食同源”之说,非常注重癌症治疗中的饮食调养,认为对于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合理适宜的饮食能增加人体的营养,提高抗癌药物的效果,具有”悦神爽志,以资气血”的功效,乳腺癌肿形成过程中,消耗人体的营养物质,加上忧思伤脾,消化功能障碍,故宜食清淡且易消化的补益食物,属清补的食物主要有山药、莲子、百合、薏苡仁等,属温补的食品主要有羊肉、牛肉、狗肉、鸡鸽、海参、桂圆等,食用真菌如猴头菇、香菇、银耳等营养丰富,特别是蘑菇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以及人体内必须的许多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均宜于乳腺癌的患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