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歌舞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和39号令

歌舞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和39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39号《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已经-999年5月11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实行。

1995年1月26日公安部第--号令发布的《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公安部部长:贾喜旺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1999年5月25日实行)第一条为了预防火灾,保障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公共娱乐场所,是指向公众开放的下列室内场所:(一)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二)舞厅、卡拉0K 厅等歌舞娱乐场所;(三)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

(四)游艺、游乐场所;(五)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

第三条公共娱乐场所应当在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中确定一名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负责人。

在消防安全责任人确定或者变更时,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依照《消防法》第十四条和第十六条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负责检查和落实本单位防火措施、灭火预案的制定和演练以及建筑消防设施、消防通道。

电源和火源管理等. 公共娱乐场所的房产所有者在与其他单位、个人发生租赁、承包等关系后,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由经营者负责.第四条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娱乐场所或者变更公共娱乐场所内部装修的,其消防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建筑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娱乐场所或者变更公共娱乐场所内部装修的,建设或者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将消防设计图纸报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经审核同意方可施工:工程竣工时,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六条公众聚集的娱乐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必需具备消防安全条件,依法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检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发给《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方可使用或者开业。

“第七条公共娱乐场所宜设置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建筑物内;已经核准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应当符合特定的防火安全要求。

应急管理部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要求(2021)

应急管理部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要求(2021)

附件1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要求为规范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单位消防安全责任,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制定本要求。

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

其中,公共娱乐场所是指向公众开放的下列室内场所: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游艺、游乐场所;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

一、消防安全责任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由本单位全面负责,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一)场所所在建筑应当为合法建筑,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应当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等合法手续。

(二)公众聚集场所应当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员和责任范围。

(三)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由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担任,并落实下列消防安全职责:1.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保障场所消防安全条件符合规定,掌握本场所的消防安全情况;2.将消防安全管理与本场所的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3.为本场所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4.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5.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6.依照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7.组织制定符合本场所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四)公众聚集场所应当依法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场所消防工作。

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落实下列消防安全管理工作:1.拟定年度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2.组织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落实;3.拟定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4.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5.组织实施对本场所(责任区域)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畅通;6.组织管理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7.组织员工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8.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

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

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演出行业的蓬勃发展,剧场演出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由于一些剧场演出事故的发生,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剧场演出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在这个背景下,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应运而生,并成为确保演出场所和观众安全的重要手段。

保障观众安全是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

首先,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场馆必须具备合法有效的经营许可证,并定期接受政府和专业机构的检查和评估。

而且,场馆须进行全面安全评估,并配备专业的安全指导人员,确保观众在安全的环境中观看演出。

其次,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演出剧目必须经过严格审查。

这意味着演出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出现违法、违规的内容。

同时,演出剧目的选定还要考虑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入场门槛,避免因剧情太过激烈或恐怖而导致观众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更重要的是,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剧组和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剧场演出经验和专业技能。

在演出前,剧组需进行反复排演和技术彩排,尤其是关于特殊效果和危险动作的部分,必须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并有专业团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此外,剧组还要加强对演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演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减少因个人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意外伤害。

除了以上要求,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还要求相关单位必须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演出场馆应设立合理的安全疏导通道和避难设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疏散观众,并提供必要的急救和救援措施。

与此同时,相关单位还需定期检查和维护演出场馆的设施设备,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离不开政府的监管和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剧场演出行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制裁。

此外,政府还应提供必要的扶持和奖励政策,鼓励剧场演出机构和相关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和安全的演出体验。

总的来说,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观众安全的重要手段。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演出场所是现代社会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演出活动的成功举行和参与者的安全,演出场所必须满足严格的安全技术要求。

以下是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的详细说明。

1. 建筑结构和消防设施演出场所的建筑结构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

建筑物必须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以确保在演出或紧急情况下不发生崩塌或坍塌。

此外,演出场所必须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火灾报警器、灭火器、消火栓等。

必须严格遵守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程序,以保证其正常运行状态。

2. 紧急疏散演出场所必须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布置出口、标识和灯光。

在紧急情况下,参与者必须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以保证安全。

这样的疏散通道必须宽敞、通畅,并考虑各种用户特殊需要的指引。

3. 观众席和舞台观众席必须符合相关建筑和安全标准,包括正确的座椅配置、卫生设施和紧急出口等。

舞台必须平稳,平台宽度长度幅度不狭小,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

所有舞台装置(如照明、音响设备)必须固定稳定性可靠。

4. 电气设备演出场所的电气设备必须由专业电气工程师安装,并经过专业检测和审查。

所有设备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并且必须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

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并实施有效的接地操作,以保障观众、演员和众人员的人身安全。

要求使用的电器设备必须具有国家的认证资质证书。

5. 安保和警务演出场所必须设置专业安保和警务人员,以确保秩序、预防可能的恐怖袭击和保护人员财物安全。

安保和警务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且必须熟悉紧急情况的预防措施和处置程序。

6. 卫生和环保演出场所必须保持卫生、清洁和环保,并且至少每日进行一次清洁和消毒。

必须采取适当的垃圾处理措施,并确保垃圾袋有足够的质量和容量。

除此之前,设定的演出场所必须良好的通风、通畅、避免过度的灰尘、噪声和光线等化学物质污染,并经常对场地进行清理。

演出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是确保演出活动的成功和参与者的安全。

这些要求包括建筑结构和消防设施、紧急疏散、观众席和舞台、电气设备、安保和警务、卫生和环保等方面。

娱乐场所安全制度_1

娱乐场所安全制度_1

娱乐场所安全制度娱乐场所安全制度1第一条为加强室内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事故发生,保护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歌舞厅、音乐茶座、餐饮剧场、娱乐城(宫)、录相厅等室内娱乐场所(以下简称娱乐场所)。

第三条市消防局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各级公安消防机关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负责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规定的防火责任由娱乐场所经营者负责;娱乐场所经营者承包经营的,由发包者负责。

娱乐场所营业房屋的出租方与承租方,娱乐场所承包经营的发包者与承包者,应当签定放火安全责任书,明确双方的放火责任,并严格落实。

第五条娱乐场所经营者应安照《北京市防火安全责任制暂行规定》建立本单位的放火安全责任制,并接受公安消防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娱乐场所,其室内装修必须符合建筑设计放火规范以及其它有关的防火设计要求,并报公安消防机关审批。

工程竣工后,经公安消防机关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七条已经开业的娱乐场所,其建筑、装修等不符合本规定的,应当制定改造计划,并按照公安消防机关的要求,限期改造。

第八条娱乐场所与其他建筑连接的,应当设立防火分隔。

分设包间的房间隔墙应为非燃烧体,其耐火极限应当符合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九条娱乐场所的装修、制景材料,应当采用非燃或者难燃材料。

音响控制台、电工房等重点部位应当使用非燃材料。

木墙裙应当刷防火涂料,装饰用纺织品应当作阻燃处理。

第十条娱乐场所通往建筑物外的安全出口应当不少于2个,疏散通道及出口应当保持畅通,严禁堆放任何物品。

疏散通道至出口应当装有中英文疏散说明和图案灯光疏散标志,并保持完好。

疏散说明和疏散标志应当设在走道的转弯处,间距不得超过20米。

疏散门必须向外开启,宽度不得小于1.4米。

不得采用转门、卷帘门、侧拉门。

疏散通道内应当设有应急照明等,并保证照明20分钟以上。

二层以上的娱乐场所,其疏散楼梯应当不少于2个,并不得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楼梯。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演出场所的安全是保证艺术表演顺利进行的基础,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会给演出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生命安全问题。

因此,演出场所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要求。

火灾安全演出场所的火灾安全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必须设置灭火器、消防栓、消火栓、火灾报警器等设施和器材,并配备专门的消防人员。

在火灾发生时,必须能够及时疏散演出场地内的所有人员。

舞台安全舞台是演出的核心场所,必须保证其安全性。

舞台地面及其周围环境必须平整、无缝隙,并且不允许有明显的凹凸不平。

舞台的灯光、音响、电缆等设备也必须固定在安全的支架上,以避免设备掉落或碰撞事故。

旋转舞台、升降舞台等高危设备必须安装防护设施,特别是在表演过程中必须保持放置在稳定位置。

观众席安全观众席是演出的固定区域,也是参与演出的观众们所在的地方。

观众席必须装备防护栏杆、应急灯光、疏散通道等设施,并且必须符合消防安全标准。

观众席的座位安排也必须经过合理设计,以保证观看效果,同时还要防止观众的跌倒和碰撞等安全问题。

安保安全演出场所的安保是保障演出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必须设置安保人员,包括门口的安检和巡逻的安保人员等。

同时,还必须制定安保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电气安全演出场所的大量电气设备也是安全问题的关键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对表演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

必须建立专业的配电系统,并且所有设备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电缆,并定期检查其组合强度。

总结演出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必须非常严格。

除了上述重点安全要求之外,还应定期检测演出场所内部的环境安全和设备档案,以确保表演和观众的安全。

当然,这所有的保障也应是在文化部门的严格监管之下。

演出安全管理

演出安全管理

演出安全管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演出安全管理无论是在剧场组织演出,还是组织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大型演出活动,作为演出经纪人和演出主办单位都应当充分重视演出安全工作,对社会工作,对观众负责,对自身负责。

(一)演出活动的安全与监管(一)《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1、演出场所的安全。

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应当确保演出场所的建筑、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消防安全规范,定期检查消防安全设施状况,并及时维护、更新。

应当制定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

2、演出安全许可及管理。

在公共场所举办营业性演出,演出举办单位应当依照有关安全、消防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制定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

(二)《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1、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承办者是依照法定程序成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内容不得违反宪法、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社会公德;具有详细的安全工作方案,安全责任明确、措施有效;活动场所、设施符合安全要求。

2、安全方案及责任工作方案的内容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组织方式;安全工作人员的数量、任务分配和识别标志;活动场所消防安全措施;活动场所可容纳的人员数量以及活动预计参加人数;治安缓冲区域的设定及其标识;入场人员的票证查验和安全检查措施;车辆停放、疏导措施;现场秩序维护、人员疏导措施;应急救援预案。

3、安全许可及监管(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在举办大型演出活动时,举办单位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分工,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保持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配置齐全、完好有效,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识、应急照明和消防车通道符合消防技术表尊和管理规定。

2。

演出期间安全规范措施内容6篇,演出注意安全事项-经验本

演出期间安全规范措施内容6篇,演出注意安全事项-经验本

演出期间安全规范措施内容6篇,演出注意安全事项-经验本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演出期间安全规范措施内容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供大家参考。

演出期间安全规范措施内容1近些年来在各类演出活动中,演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不断强调安全防范,并加强防范措施,陆续发布了演出安全方面的新规及国家、行业标准。

笔者基于GB/T 36729—2023《演出安全》等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以及三十余年数百场的演出实践,分析演出中的安全事故案例,总结并提出了以制作总监负责制的演出安全防范措施,重视制作总监在项目中的风险评估、现场管理和应急处理的作用,促进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演出单位、设备提供单位、场地单位等各方面的相关人员增强演出安全意识,以利完善演出中的演出安全管理和监督机制。

1制作总监的职责及作用二十一世纪以来,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演出形式多元化,更多新技术新设备的加持使得演出需要艺术家与幕后的技术人员、管理者共同完成。

在横跨艺术、技术及管理等多领域的实际工作中,制作总监能将灯光、音响、舞美、视频、舞台机械以及服务布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是演出项目执行中非常重要的岗位,既要参与项目前期的创作、统筹、排练等工作,还要在演出现场协调管理各个环节,力保演出项目顺利进行,因为演出安全是演出的重中之重。

制作总监全面负责演出过程中的各项事务,对于演出的艺术创作,要了解导演意图,配合艺术家的表演创作,平衡技术运用和制作成本的冲突;对于演出的技术运用,要不断学习,了解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性能参数,协调技术人员完成设施、设备的安装及使用;对于演出管理而言,除服务于艺人和所有的团队外,还是项目的领导者,要保证项目的有序进行,并保证人员、设备、场地在安全的前提下运行。

2演出安全案例分析笔者在众多的演出项目中,亲历过几次演出事故,在此仅分析两个演出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处理情况。

2.1演出安全事故案例笔者参加的一场超大型公关活动,舞台系统工程由众多的设备供应商分包,但没有设置制作总监,只是由导演组中一位广告业务员兼管制作事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在结构、抗风防倾覆、演出工艺的安全技术要求,同时对临时搭建演出场所的舞台设备安全、电气安全的特殊要求做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广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商场、宾馆、厂房、公园、景区等临时搭建的演出场所。

本标准适用于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的设计、安装、装台、拆台、排练、演出等过程。

本标准未包括舞台设备(含舞台灯光、舞台音响、舞台机械、舞台幕布、舞台装置等)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当地气象灾害出现的情况。

注:特殊要求指区别于剧场等演出场所的一般规定,仅在临时搭建演出场所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安全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000·217灯具第2-17部分:特殊要求舞台灯光、电视、电影及摄影场所(室内外)用灯具
GB l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
≤16 A)
GB l7743 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l9517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WH/T l7 舞台灯光用单相三极插头插座和联接器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
WH/T 27 舞台机械验收检测程序
WH/T 28—2007 舞台机械台上设备安全
WH/T 36—2009 舞台机械台下设备安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临时搭建演出场所temporary perform site
由非永久性舞台形成的表演场地。

3.2
安全safety
免除了临时搭建舞台(看台)可预知的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注1:可预知包括已发生的安全事故报道、材料设备质量技术合格指标、可获得的自然灾害预报。

注2:风险的状态包括产品、过程、服务的结果。

产品包括临时搭建舞台(看台)所使用的材料、设备、设计成果等过程包括舞台(看台)搭建、装台、拆台、排练、演出等。

注3:不可接受的风险包括伤害发生的概率和伤害的严重程度超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