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教案

合集下载

比与比例教案5篇

比与比例教案5篇

比与比例教案5篇比与比例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熟悉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把握比例的根本性质,会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观看、比拟,培育学生分析、比拟、抽象和概括的力量,经受熟悉比例和比例的根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学问,培育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同学们,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每当周一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布满了对祖国的喜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喜爱国旗就是喜爱祖国,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国旗的学问呢?你对国旗的大小有哪些了解?学生思索答复(挖掘学生生活阅历)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同学们平常仔细观看,是个有心人。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活动一:探究比例的意义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国旗大小的学问?学生沟通,给学生充分的沟通时机。

2.你们认真观看,结合我们上节课学的比的相关学问,估量一下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或者宽和长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规律?(1)猜想预设:生1、长和宽的比值相等;生2、宽和长的比值相等,(2)小组验证每个小组任选两种规格国旗,验证一下每种国旗长和宽之间存在的规律。

(3)展现沟通小组验证结果,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得出结论。

预设: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3:2,他们的比值相等。

每种国旗的宽和长的比是2:3,他们的比值相等。

教师小结:240:160与144:96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把比值相等的式子写成 240:160=144:96 或 240/160=144/96我们把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括号中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说出一个比例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比例的?怎么推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试一试,推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 -人教版 (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 -人教版  (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比和比例 -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3. 比例尺的应用4. 比例分配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尺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和比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讲解比的概念,强调比的两个数是相关联的,比值是两个数的比。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反比例、比的倒数等。

3. 讲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讲解比例的概念,强调比例是由两个比相等组成的等式。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乘法等。

4. 讲解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强调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讲解比例尺的应用,如地图上的距离计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

5. 讲解比例分配问题通过实例讲解比例分配问题的概念,强调比例分配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讲解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按比例分配、按比例求部分等。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比和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8. 总结和布置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比和比例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和比例《教案》

比和比例《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的概念和比例的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比例的性质,我会通过举例和图形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比和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根据比例分配物品。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一个缩小或放大的图形,以演示比例的基本原理。
5.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学会使用比例尺进行实际问题的求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能力,增强比和比例的概念理解和应用。
2.提高学生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问题解决和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学会从数据中提取信息,运用比例进行分析和推理。
4.激发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5.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形成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的意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比的概念及其表达: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表达方式,如a:b或a/b,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准确写比。
-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学会构建比例关系,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比和比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具体的应用和性质掌握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和比例的概念,学生们显得很感兴趣,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理论介绍部分学生们听得比较认真,但当我进行案例分析时,有些学生开始表现出迷茫。我意识到,单纯的理论讲解可能还不够,需要结合更多的实际例子和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性质。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和直观的图形来解释,但感觉还需要在下次课中再次强调,确保学生们能够真正掌握。

小学数学《比和比例》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比和比例》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比和比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性质,能正确写出两个量的比。

2.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解简单的比例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的意义、比的性质、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比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具:PPT、图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和性质(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地方用到比?谁能举个例子?(二)探究比的意义1.出示图片:一个苹果和两个橙子,提问: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两个量的关系?2.学生回答:一个苹果的重量是两个橙子重量的1/2。

3.引导: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这个关系,写作1:2。

4.出示更多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意义。

(三)探究比的性质1.出示题目:已知a:b=2:3,求a和b的值。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比的性质告诉我们,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比值不变。

3.学生得出结论:a=2x,b=3x,其中x为任意数。

(四)课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

第二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复习导入1.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

2.提问:比和比例有什么关系?(二)探究比例的意义1.出示实例: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8平方单位,求长和宽的值。

2.学生回答:设长为2x,宽为x,则2xx=8,解得x=2,长为4,宽为2。

3.引导:这里我们用到了比例,比例就是两个比相等的关系。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出示题目:已知a:b=c:d,求a、b、c、d之间的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比例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两个比的内项乘积等于外项乘积。

3.学生得出结论:ad=bc。

(四)课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

比和比例备课教案季

比和比例备课教案季

比和比例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2.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和求比的方法。

2. 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3. 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求比的方法,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例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和比例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

2. 教学素材(如图片、故事等)。

3. 练习题。

【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或情境,引入比和比例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概念,举例说明求比的方法。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求比的练习题。

4. 知识拓展:讲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比例的练习题。

6. 实际应用:让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比和比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比和比例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商品打折,引入比例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比例的概念,举例说明比例的基本性质。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比例的练习题。

4. 知识拓展:讲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七、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分享成果: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小学比和比例教案5篇

小学比和比例教案5篇

小学比和比例教案5篇教案内容详实,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要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小学比和比例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比和比例教案篇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12:16: 4.5:2.7 10:6二、新授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列表如下:时间(时)25路程(千米)80200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1)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80:2=200:5 或=师: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口答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3)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并自学课本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2)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6:10=9:15 8:3=3.2:1.2 1/3:1/6=16:8(3)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比和比例》教案

《比和比例》教案

《比和比例》教案《比和比例》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和比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和比例》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什么叫比?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12:16 1/4:1/3 和9:12 4.5:2.7 10:6二、教学新课1、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例1:同学们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观察这些比,哪此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这些式子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2)归纳比例的意义(3)2:5和80:200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4)完成第45页“做一做”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2)请同们分别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内项和外项。

(3)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双可以发现什么?(4)指导学生归纳后,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指导学生完成第一46页“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创意作业:有一房间,窗子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门的长和宽分别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个数组成多少个比例?比一比哪个同学组成的多。

《比和比例》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教师提问复习.1.什么叫做比?2.什么叫做比值?(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 4.5∶2.7 10∶6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三)教师小结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4.5∶2.7=10∶6二、新授教学.(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时间(时)25路程(千米)802001.教师提问: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80∶2=200∶5或.3.揭示意义:像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关键:两个比相等4.练习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10和9∶15 (2)20∶5和1∶4(3)和(4)0.6∶0.2和5.填空(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的.(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4.5∶2.7=10∶6 6∶10=9∶15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外项积是:80×5=400内项积是:2×200=40080×5=2×200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师板书:7.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3和8∶5 0.2∶2.5和4∶50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例.四、巩固练习.(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二)填空.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三)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6∶9和9∶12 2.1.4∶2和7∶103.0.5∶0.2和 4.和7.5∶1(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2、3、4和6五、课后作业.根据3×4=2×6写出比例.六、板书设计.省略《比和比例》教案3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比和比例教案

比和比例教案

比和比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2.掌握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比和比例的概念;2.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应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通常用冒号“:”表示。

例如,苹果和梨的比为3:2,表示苹果的数量是梨的数量的3倍。

2. 比的计算方法比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比的化简将比中的两个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使得比的两个数之间的比值不变。

例如,将6:9化简为2:3,将20:30化简为2:3。

(2)比的扩大将比中的两个数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使得比的两个数之间的比值不变。

例如,将2:3扩大为6:9,将2:3扩大为20:30。

3.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比之间的关系。

例如,苹果和梨的比为3:2,梨和桃子的比为4:3,则苹果、梨、桃子的比例为3:2:3/2。

4. 比例的计算方法比例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比例的化简将比例中的每个比都化简为最简比,然后将化简后的比写成比例。

例如,将3:2和4:3化简为6:4和8:6,然后将6:4和8:6写成比例为3:2和4:3。

(2)比例的扩大将比例中的每个比都扩大为相同的比,然后将扩大后的比写成比例。

例如,将3:2扩大为6:4,将4:3扩大为8:6,然后将6:4和8:6写成比例为3:2和4:3。

5. 应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商业、工程、金融等领域。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应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例:某班级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为3:5,男生有24人,问女生有多少人?解:根据题意可得男生和女生的比为3:5,男生有24人,因此女生的人数可以用比例的计算方法来求解。

首先将男生的人数扩大为15个单位,即3:5扩大为9:15,然后将男生的人数24分配到9和15这两个单位上,得到男生的人数为9个单位,女生的人数为15个单位,即9: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和比例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上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区别有关易混概念,进上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讲述本课复习课题并板书
基本概念的复习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什么叫比?什么叫比例?(就学生所举的例子再让学生说说比和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说说比的基本性质的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各有什么用处?
看教材95页的归纳整理,并把基本性质栏中的空填上,说说根据什么填写的?
完成教材95的“做一做”。

结合第3题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示比值和化简比。

独立完成教材96页上的题目。

说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求比值是根据比的意义。

用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看书中的表,总结方法。

完成教材96页的“做一做”
比例尺
问题:1)什么叫做比例尺?说说“图距”、“实距”、“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这比例尺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比例尺除写成数字化形式处,还可怎样表示?
完成教材97页上的“做一做”。

(理解比例尺实质上是一个比,此比的前项与后项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
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十九页第1~4题。

全课总结(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