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原则与工程模式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原则与工程模式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原则与工程模式

中国环境科学 2004,24(6):717~721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原则与工程模式

叶春1,2*,金相灿2,王临清2,孔海南1(1.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12)

摘要:以洱海湖滨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湖滨带生态修复的原则和设计方法.在分析洱海湖滨带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对湖滨带类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湖滨带的修复目标和设计方法,并对全系列和半系列的湖滨带生态修复进行了物理基底、生态恢复和景观结构设计.根据湖滨带的生态环境功能和人类对湖滨带的利用,探讨了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的8种适用模式.

关键词: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模式;洱海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04)06-0717-05

Design principle and engineering mode of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of Erhai Lake. YE Chun1,2, JIN Xiang-can2, WANG Lin-qing2, KONG Hai-nan1 (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2.Research Center of Lak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4,24(6):717~721 Abstract:The principle and design method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lak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were inquired with th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of Erhai Lake as study obje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ecological status the type of th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was classified, the restoration object and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were suggested; and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whole succession series and half succession series was designed in aspect of the physical fundu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landscape. The suitable restoration modes were inquired, based on the eco-environmental functions and the human utility of the ecotone of Erhai Lake, 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actice of the eco-restoration of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of the same type.

Key words:lak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eco-restoration;engineering mode;Erhai Lake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许多地区水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延缓、阻止水生态系统受损进程、保持水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2].我国湖泊生态系统受损与退化现象严重.湖滨带是水陆生态系统间的一个过渡与缓冲区域,具有保持物种多样性、调节物质流和能量流、稳定相邻生态系统和净化水体、减少污染等功能[3,4].其环境意义不容忽视.这个缓冲区域若因被过度开发利用而萎缩,湖泊的生态环境就会变得极其脆弱而易发生变化[5].

本研究以洱海为例,根据湖滨带的生态现状,探讨修复和重建健康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目标、原则、设计方法和工程模式. 1 洱海湖滨带生态现状 

1.1洱海湖滨带的现状

洱海属云贵高原湖区,地处云南省大理州境内,流域面积2565km2,海拔1974m(海防高程,下同),湖面面积250km2,平均水深11.3m,湖容量2.8×108m3,是典型的内陆断陷湖泊.目前洱海虽然保持II类水质,但正处于中营养发展阶段,局部水域已呈富营养状态.洱海只有1个出水口,流域相对封闭,湖滨带特征比较明显,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洱海最低运行水位1971.0m,正常蓄水位1974.0m,防洪水位1974.2m,水位变幅为

 

收稿日期:2004-04-06

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2002AA601013)

* 责任作者, 副研究员, yechun@https://www.360docs.net/doc/2016484340.html,.cm

718 中国环境科学 24卷

3m*.洱海湖滨带包括3m的水位变幅带、水向保护带和陆向保护带.目前洱海湖滨带水位下降,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非点源污染严重,侵占滩地修建水田、围建鱼塘、填筑宅基地和填海建码头等蚕食湖滨带现象严重,洱海湖滨带自然群落的生态结构已经破坏殆尽,湖滨带的功能也随之减弱甚至丧失.

1.2洱海湖滨带的范围

洱海湖滨带范围主要以公路廊道为边界标志物.根据实地踏勘确定,西边按大丽路走向,自下关泰安桥至江尾路段与洱海环海路相接,经双廊、挖色、海东、满江路段,插石屏、团山、临西洱河路段与泰安桥闭合之内的范围为湖滨带区域,面积为63km2.

1.3 洱海湖滨带类型

洱海湖滨带可以划分为4个区,每个区又可分为若干湖滨带类型.北部河口三角洲区主要有河口型、滩地型(包括湿地)、农田型和堤防型;西部及东南部低地平坝区主要有农田型、河口型、鱼塘型、滩地型、堤防型、村落型和码头型;南部城市建成区和旅游休闲区主要有码头型、湖滨公园型、湖边休闲地型、滩地型和农田型;东部低山丘林区主要有陡岸型、旅游景点型、堤防型和农田型.

2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的目标与设计方法

2.1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

湖滨带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过渡带结构,维持湖滨带的生境及栖息其间的动植物群落,保持湖滨带尽可能多的功能.要达到这个目标,湖滨带修复必须尽可能维持湖泊和陆地系统间某一规模以上尽可能大的过渡带;尽可能发挥湖滨带的截污和过滤功能,使湖滨带的水质净化潜能达到最大值;为土著动、植物物种提供合适的生境,同时应允许因为某些特殊需求而引进的外来物种在特定地点生存;对湖滨带群落的生物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维持在某一水平上的动态平*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修订>.1998.衡,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尽可能与普遍接受的土地利用和湖泊功能保持一致;尽可能补偿湖滨带土地和湖面占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利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功能和人类需求的有机结合是生态工程的基础,生态工程的设计要从长远考虑,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价值.

2.2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的设计原则

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必须紧紧围绕当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进行,设计的创新性在于因地、因类的优化组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应达到整体优化;设计系统有多个目标,其中至少确定一个主要目标,其余为次要目标;设计着眼于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而不是形式;设计的系统必须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设计的系统维护需求应该很少,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能;设计的系统应该具有生态交错带特征.

2.3 湖滨带生态修复的设计方法与对策

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实际上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湖滨带特征的分析,引起湖滨带结构破坏和功能退化的主要因子是水流及与其相关的物质循环,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因此,去除干扰、通过调节生物、生境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改善水流和物质循环的状况是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的关键.

根据湖滨带特有的圈层结构和纵向分区,可采取分级规划、分段设计的思想.分级规划是指根据湖滨带的生态敏感程度将湖滨带划分为3个保护等级,并采用不同的修复对策.1级,湖滨带的水位变幅区作为核心区,生态极为敏感,景观独特,自然干扰频繁,以恢复自然原貌为主.2级,湖滨带的陆向和水向保护区作为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较高,景观较好,在保护和恢复的基础上作有限度的开发利用.3级,陆地和水域作为开发区,在维持主体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原理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根据《洱海管理条例<修订>》和洱海的水位动态变化,洱海湖滨带的分级设计为1970.0~ 1971.0m为水向保护带;1971.0~1974.2m为核心保护带;1974.2m~大丽路为陆向保护带;1970.0m

6期叶春等: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原则与工程模式 719

以下以及大丽路以上为适度开发带.

分段设计是根据湖滨带的使用和规划功能、地形、地貌和生态破坏情况,按照湖滨带的类型分区,设计成不同类型的恢复工程模式,来指导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并通过反馈机制,采用生境和生物对策来达到最终的恢复目标.

3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的设计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基底设计、生态恢复设计和景观结构设计.

3.1 物理基底设计

物理基底(底质、地形、地貌)是生态系统发育与存在的载体.湖滨带物理基底修复主要包括控制沉积和侵蚀,保持湖滨带物理基底的相对稳定;缓解风浪、水流等不利水文条件对湖滨带生态恢复的影响;对由于人类活动改变的地形地貌(如鱼塘、堤防)进行修复与改造.

洱海湖滨带的基底修复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内容.

3.1.1废弃、拆除或部分拆除核心保护带内所有鱼塘并因地制宜选择废弃鱼塘的基底修复方式.暂时保留鱼塘塘埂,待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拆除.目前湖滨带内鱼塘塘埂对岸线的相对稳定起到一定作用.因此,可考虑在不影响湖滨带生态结构的前提下,适当保留鱼塘塘埂,发挥其护岸、固岸的作用,为湖滨带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将鱼塘塘埂拆除至吹填面而仅留塘基,上部石料与塘埂内的土料混合后,就地抛填在塘埂外侧,形成斜坡.同时间隔将塘基清除,使塘基呈散落状分布,内外土层沟通,以利于湖滨带生态系统的发展.部分半拆除鱼塘可作为前置库,恢复湿生、水生植物后,净化附近农田、村落的污水. 3.1.2结合小城镇、中心村规划,逐步搬迁湖滨带内村落,村落基底修复主要是改造村落外侧人为形成的不利于恢复湖滨带的陡坎和部分正在填筑的宅基.

3.1.3堤防临湖面的仿自然改造.

3.1.4微侵蚀区以稳定湖滨带基底为主,实施护岸固岸工程,并改造湖滨基底,改善局部水文条件,以利于湖滨带的生态恢复.

3.1.5清除湖滨带内废弃物,对结构不合理的取水构筑物、码头等进行改造.就近取用或消纳基底修复材料,避免造成环境二次破坏.

3.2 生态恢复设计

3.2.1完全演替系列设计洱海湖滨带完全演替设计主要包括绿化隔离带、乔草防护带、灌草湿生带、挺水植物带和浮叶、沉水植物带5个部分,其中灌草湿生带和挺水植物带因地制宜或带状分布,或交错块状分布.

绿化隔离带:为切实保护湖滨带的生态建设成果,美化湖滨带景观,在1974.2m高程线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建设20m宽的环湖隔离绿化带,物种选择主要考虑植物的隔离功能、观赏性和一定的经济性.

乔草防护带:综合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优点,在海防高程1973.0~1974.2m区域带内,选择合适的植物配比,建立乔草结合的植物隔离防护带.营造方式为在1973.0m和1974.2m两条等高线间,对现有植被进行补植和块状或带状改造.选择耐水淹的速生阔叶树种进行带状改造,各树种呈不规则的块状混交.配置品种包括红柳、水杉、池杉、滇杨、河柳、美荷速生杨.间种中华结缕草,铁线草或其他本地开花草本植物.初植密度为行距4m,株距1.5m.

灌草湿生带:在海防高程1972.5~ 1973.5m 区域带内恢复耐湿灌木或草本植物,由灌木和草被结合组成灌草防护带或直接配置草被带.灌木物种选择红皮柳、筐柳、沼柳、紫穗槐等;草本植物为中华结缕草、铁线草、普通早熟禾、节节草、灯芯草、水莎草、水葱或其他本地开花草本植物.灌木初植密度为1.0m×1.0m.配置方式为混种或块状混交.

特殊地形处理:在草被带内,低洼地或自然池塘中可以种植漂浮植物和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可选择满江红、浮萍等;挺水植物可选择观赏莲、莲藕、慈菇、茭白、菖蒲等.

720 中国环境科学 24卷

挺水植物带:在海防高程1972.0~1973.5m区域带内引种挺水植物.挺水植物选用芦苇、茭草、香蒲、野慈菇等,湖湾地区还可小面积选种观赏莲.配置方式为芦苇、茭草、香蒲分片种植.初植密度1.0m×1.0m.

浮叶、沉水植物带:在海防高程1971.0~ 1972.0m范围内,恢复和优化配置浮叶植物与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可选菱角、荇菜等,在条件较好的湖湾处可选睡莲、莼菜种植;沉水植物可选海菜花、黑藻、金鱼藻、菹草、微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苦草、狐尾藻等.

3.2.2不完全演替系列设计不完全演替系列是由于地形、底质和水文条件的限制,不能或难以恢复完全演替系列的湖滨区,因地制宜地减少不宜生长的植物类型.在洱海湖滨西区,不完全演替系列主要是挺水植物缺失的半系列演替.

3.3 景观结构设计

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景观元素(斑块、廊道和模地)组成的,是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并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斑块、廊道、模地在景观中的分布是非随机的,具有多种景观构型.景观结构设计就是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造新的景观格局,从而创造出优于原有景观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形成高效、和谐的人工-自然景观.

洱海湖滨带景观设计分2个层次考虑:将湖滨带景观放在苍洱自然风景区中来考虑,从宏观上把握湖滨带景观与苍洱自然保护区规划协调一致;对湖滨带核心保护区与陆向保护区景观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保护区内农业景观、民居及其他建筑等白族人文景观、湖滨旅游景观与湖滨带生态景观的协调,并从景观角度对湖滨带生态恢复提供指导.

4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模式

洱海湖滨带的生态修复,以健康湖滨带微地貌景观结构为参照系,充分考虑湖滨带在湖泊流域中的生态环境功能和人类对湖滨带的利用,因地制宜地设计湖滨带的生态修复工程模式.根据人类对湖滨带景观基质的干预程度可分为3大模式:自然模式(包括滩地模式、河口模式和陡岸模式)、人工模式(包括生态鱼塘模式、堤防模式和少废农田模式)和专有模式(包括湖滨景区模式和其他专有模式).根据洱海湖滨带类型的划分,针对不同湖滨带类型的特点,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组合技术手段,分别对这些修复工程模式进行设计.表1列出了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适用模式.

表1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适用模式

Table 1 Suitabl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odes in the aquatio-terrestrial ecotone of Erhai Lake 工程模式适用范围技术特征

滩地模式西部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北部河口湿

地生态修复区和部分风景旅游湖滨

保护区适用于地形坡度比较平缓,通常以沉积为主,物理基底稳定性好.该修复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消除人为干扰,恢复湖滨带全系列植物区系

河口模式北部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区、西部非点

源污染控制区分为河流廊道与河口湿地两大部分,以截留颗粒物、净化水质、改善河道和河口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兼有改善河口景观、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陡岸模式东部水土流失防治区,侵蚀严重、风

浪大的湖滨区在陆地建设防护林或草林复合系统,改善陆地环境,防风固土,蓄养水源;在水边采用人工介质护岸,改善底质状况,促进沉水植被修复

生态鱼塘模式西部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在保证湖滨带主要生态环境功能的基础上,对湖滨带的陆向保护区内的

土地利用形式(主要为鱼塘、坑塘水面等)进行设计,以达到少产污、少

排污的目的,减少湖滨带的污染负荷

堤防模式已有防洪堤或需要设置防洪堤的区

段采用仿自然型堤坝工程技术,对现有大堤或湖堤公路进行改造,减缓面湖坡的坡度,修复植被,减少风浪对湖岸的直接冲刷,设置自然沟型的截污沟增强截污效果

6期叶春等: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原则与工程模式 721

续表1

工程模式适用范围技术特征

少废农田模式海拔1974m以上陆向保护带内暂时无

法退耕的现有农田对陆向保护区内的水田、旱地、蔬菜地等土地空间利用格局进行调整,并采用农田少废管理技术,改善农田肥料结构,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和微生态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流失

湖滨景区模式风景旅游湖滨保护带及其延伸区、其

他功能区内的湖滨休闲地或景点在保证湖滨带主要生态环境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湖滨带景观独特而秀丽、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特点,进行必要的景观设计和管理,为公众娱乐、休闲、教育和科研提供良好的场所

其他专有模式湖滨带内的码头、湖滨取水点、城市

建成区、村落等专有设施(码头、取水点、城市建成区、村落等)在进行各自专业设计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湖滨带主要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

5 结语

洱海湖滨带的生态修复工程在满足该湖泊的自然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特征等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当地人口压力、生产规模和方式、经济承受能力.因此在探讨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时,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区,并根据各功能区的职能价值设计了不同的生态重建模式,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Hartig J H, Thomas R L. Development of plans to restore

degraded areas in the Great Lakes [J]. Environ. Manage., 1988,12: 327-347. [2] Schelske C L, Carpenter S R. Lake Michigan: Restora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 [M]. Washington D.C.: Nat. Acad. Press, 1992.380-392.

[3] 许木启,黄玉瑶.受损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 [J]. 生态

学报, 1998,18(5):547-558.

[4] 尹澄清,兰智文,晏维金.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对陆源营养物质的

截留作用初步研究 [J]. 应用生态学报, 1995,6(1):76-80. [5] Naiman R J, Decamps H. The ecology and management of

aquatic terrestrial ecotones [M]. Paris, New Jersey: UNESCO and Parthenon Publish, 1990.

作者简介:叶春(1970-),男,江西九江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以生态工程控制水污染和湖泊富营养化以及湖泊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工作.参编著作2部,发表论文8篇.

英国环境部建议采取措施遏止与农场有关的污染

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物部(DEFRA)于2004年6月17日发布一份向公众征求意见的建议.要控制由农业活动引起的非点源污染并向公众征求意见.

英国环境部长Elliot Morley说控制非点源污染是改善英国水质的最大挑战,并且是改进农场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机会.英格兰土地3/4是农场用地,农业运作进入水体的硝酸盐约占70%,磷酸盐约占40%.

据DEFRA新闻发布会介绍,政府向公众征求意见的建议文件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措施,改进土地管理实践;在农村污染高危地区变更土地用途;设立一个新的地方一级的“流域官员”岗位,能确定水污染问题并帮助农民找到解决办法;为农民提供资助,使其改善环境状况;开发污染额度和交易项目以及新的环境费用和罚款.

江年摘自《Water Environment & Technology》, August,9-10 (2004)

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破坏原因及修复策略_姜中鹏

海洋信息 年 2006我国海岸带湿地面积广阔,从南到北跨越热 带、亚热带、温带,有众多岛屿、河口和海湾等;海岸带湿地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河口三角洲、泻湖、滩涂、红树林、珊瑚礁、潮间带、近岸浅海等。海岸带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最具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形式各异,规模不一,对人类繁衍生息、生产生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极具推动作用。 海岸带湿地的作用 1 提供物质和能源 1.1 海岸带湿地生物蕴藏量大,种类丰富。据调 查,生物种类大约为种,植物种,动物82005000种,不仅有利于提高饮食质量,而且有利于3200增加沿海居民收入、发展沿海地区经济。此外,海岸带湿地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油气资源。我国一些重要的油田大部分分布在湿地,如辽河油田、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等。降解污染物 1.2 海岸带湿地也是污水和污物的处理器。在潮 汐和波浪作用下,入海污染物不断被稀释,浓度呈几何级数下降;湿地的部分生物也可以通过分解、吸附、吸收、转化、沉淀等作用净化环境。防风减灾 1.3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胎生木本植 物群落,素有“海底森林”之称,倚海而生,潮涨而隐,潮落而现,是一种典型的海岸带湿地,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分布,它在维护和改善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抵御海潮、风浪、台风等自然灾害和防治近海海洋污染以及保护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破坏的原因 2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丧失的滨海滩涂 面积和城乡工矿占用湿地面积累计约占海岸湿地面积的%。50过渡捕捞 2.1 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了生产力,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人利用各种先进方法对海洋经济物种进行疯狂捕捞。渔民经常使用精密渔网和非法捕鱼手段,如炸鱼、电鱼等进行捕捞,造成一些仔鱼、幼鱼难逃厄运,一些鱼类出现衰退甚至处于濒临灭绝的险境,如我国大、小黄鱼等经济鱼类资源已全面衰退,舟山海域几乎形不成渔汛。海水养殖业的不合理发展 2.2 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效益,但也给养殖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不合理的海水养殖容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污染 2.3 我国每年废水排放量达亿吨,且大部分620没有经过处理,近海海域及河流,如渤海、黄海 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破坏原因及修复策略 姜中鹏刘宪斌曹佳莲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 300457摘要 我国海岸带湿地面积广大,类型多样,不仅能为人类提供资源,还具有降解污染、涵养水源、防风减 灾等一系列作用。但由于污染加剧、过渡捕捞和湿地围垦等原因,海岸带湿地及其生态系统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针对不同的破坏原因,提出了修复策略。关键词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修复

公路工程监理环境保护实施细则

目录 1工程建设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要求 (1) 2环境监理工作程序和方法 (13) 3环境保护监理组织机构及工作制度 (17) 4环境保护监理合同管理 (24) 5环境保护监理信息管理 (28) 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2) 7向业主提交的监理资料 (34) 8安全监理措施 (37) 9环境监理与参建各方之间的关系 (40) 10组织协调 (41)

1工程建设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要求 1.1工程建设环境问题 工程建设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环境保护(施工废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噪声防治(噪声源控制、施工人员劳动保护、噪声敏感点防护)、环境空气质量保护(二次扬尘污染、燃油燃煤废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生产废料处置)等。 1.2环境问题的环境保护要求 1)施工期水质保护 施工方应对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污水处理负责。在任何时候,未经处理的污水不得直接排放,处理后的污水应达到中国标准GB8978中规定的Ⅰ级排放标准的要求。施工方应对其工作区域内排放的污水的数量和水质至少每月监测一次。施工方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证其排放的污水满足上述规定的排放标准。 为了保证承包人排放的施工污水、生活污水不污染周围水域,不降低接纳污水的原有水体的水质等级,要求监理机构监督承包人严格按照环保设计要求对生产、生活污水等采取治理措施,并对各项治理措施落实结果进行检查验收,对其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承包人严格执行有关污水排放的标准,并对生产、生活污水的来源、排放量、水质指标、处理措施和处理效果等进行监督检查。具体要求为: (1)砂石料冲洗废水:基础开挖和砂石料采集加工所产生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SS),承包人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水沟塞或挡板、格栅、沉淀池等净化设施,保证排水悬浮物指标达标。根据施工组织报告本标段渠道所需砂石料全部外购,不产生冲洗废水。 (2)施工机械、车辆检修废水:清洗机械、车辆等的废水含油量大,必须先汇入隔油池静置,然后定时投药絮凝,最后经过油水分离器处理后达标(石油类含量低于10mg/L)排放。 1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试行).

附件4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系列技术指南之四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 (试行)

前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和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对水质较好湖泊的保护,避免众多水质较好湖泊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印发了《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推进《规划》实施,指导各地开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湖滨生态环境保护,指导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综合示范主题等相关科研 成果基础上,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还可用于指导其他类型湖泊以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为目标的湖滨带生态修复建设。 本指南以湖滨带生态功能保护为核心,提出湖滨带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生态修复总体设计、生态修复工艺、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维护管理、投资估算、生态环境效益评估等方面的技术方法。本指南有助于指导各地开展湖滨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湖滨生态环境,减少入湖污染负荷,为维护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保障。 本指南为指导性文件,各地可参考本指南提出的湖滨带生态修复共性保护措施及技术方法,根据本地湖泊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特征,参考与之对应的保护措施和技术方法。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规划财务司组织制订。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录 1总则 (1) 1.1 适用范围 (1)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3 术语和定义 (1) 2湖滨带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 (3) 2.1 湖滨带调查范围 (3) 2.2 湖滨带生境调查 (3) 2.3 湖滨带生物调查 (4) 2.4 湖滨带现状类型划分 (5) 2.5 湖滨带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5) 2.6 湖滨带调查结果表达 (6) 3湖滨带生态修复总体设计 (7) 3.1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7) 3.2 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总体原则 (7) 3.3 湖滨带生态功能定位及区划 (8) 3.4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目标和指标 (10) 3.5 全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整体设计要求 (11) 4湖滨带生态修复工艺 (14) 4.1 生态修复模式设计 (14) 4.2 湖滨带基底修复 (19) 4.3 湖滨带群落配置设计 (32)

生态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的几项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的几项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是当今景观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未来景观设计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角度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生态主义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考虑。 所谓生态设计就是在景观设计时,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尽量达到最小的限度。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要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水循环,维持植物生活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一个景观设计是否符合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可以看它是否遵循了一下几点。 1、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是从生态哲学的视野、生态科学的原理、生态伦理学的情怀和自然美学的方法研究人与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关系,强调生克互济、形神和谐的整体美,对环境开拓适应、协同进化的共生美,物质循环、信息反馈的动态美的一门学科。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实际上是从生态学的方向研究美学问题,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生态美学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

2、自然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可能地节约使用。 3、整体设计 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整体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景观设计的目标是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整体优化,就是要解决人与人,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 4、地域特色 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处的地域文化和环境。景观设计的地域性主要表现为:尊重地域的精神和地方文化,适应地域自然过程;使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等,创造具有自然特性、文化特性的景观,突出地方文化和地域特征。

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初探(图文)

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初探(图 文) 论文导读:将现有的石漠化治理的先进经验、模式、成果及其组装配套技术应用于黄果树风景区的生态治理,摸索出一套适合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生态治理的成功模式,紧紧围绕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控制水土流失,遏制土地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造林育林发展森林资源,保护、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覆盖,以重点区域治理和开发为突破口,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关键词:石漠化治理,基本思路,基本模式 西南以贵州省为中心的喀斯特地区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在全球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中连片裸露碳酸盐岩面积最大,是青藏高原隆起在南亚大陆亚热带气候区形成的一个海拔梯度大、地势格局复杂、生态脆弱的独特环境单元。该地区山地面积大,降水丰沛,碳酸盐岩成土速率缓慢,土层薄,容许土壤流失量低,水土流失危险度高,是非地带性的脆弱生态带。同时,该区居住着近2亿多人口、46个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相对集中,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坡地植被一旦被破坏,土壤侵蚀作用加剧,往往导致薄土层全部流失,造成严重的石漠化,并导致水分、养分调蓄能力迅速降低。目前石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7万平方公里,占该区喀斯特面积的31%,近2000万人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更严重的是石漠化面积还在不断扩展,不仅使土地生产力下降、地表植被覆盖率锐减、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削弱、地表水源枯

竭,而且造成土地资源丧失、粮食减产。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出“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将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作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的黄果树轻度石漠化面积590.9公顷,中度石漠化面积39.98公顷,重度石漠化面积0.48公顷(详见下表),虽然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但各工程项目多数难于覆盖石漠化区域,因此其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不显著。免费论文参考网。因此,开展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生态治理的研究,为黄果树风景区生态治理石漠化提供最佳治理模式及技术措施,为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提供支撑。 1.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治理基本思路 1.1治理目标 针对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严重问题,主要针对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等

生态修复施工方案设计

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天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及附属配套项目 致:四川省城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源洞市政公园和天湖景观大道及德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中天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及附属配套项目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案的编制,现上报贵方,望给予审查。 附件: 1、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案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湖景观大道及德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 边 坡 生 态 修 复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

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湖景观大道及德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 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案 一、项目概况 1.工程名称 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及附属配套项目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天湖景观大道两侧沿线边坡,地处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核心区,起讫桩号K0+000~K7+251,道路全长7.251km,天湖景观大道为城市线,在K3+116~K7+251处与育德路平交,工程边坡总面为236701㎡,其中路堑边坡主要类型为土石混合边坡、岩质边坡、土质边坡,主要边坡支护方式有人字骨架护坡、框架梁边护坡等;路基边坡主要类型为土石混合型,主要边坡支护方式为拱形骨架护坡、浆砌石护坡。 二、绿化施工工艺 (一)生态袋+挂网客土喷播(单层网)要求 1.施工工序流程 生态袋+挂网客土喷播(单层网)施工工艺流程为:边坡检验→种植土及喷播基材配置→种植土装袋→打设锚杆→挂生态袋→挂网→喷射基材→喷播种子→铺设无纺布→养护管理 1.2施工 (1)生态袋码砌: a.施工准备:做好人员、机具、材料的准备 b.清理:清除框架内的杂物与积水 c.生态袋填充:将基质材料填装入生态袋内,采用专用绑扎带封口,封口时将 袋口收缩,用专用绑扎带绕端口两圈,再用力锁紧即可。 d.堆叠码放:框架内的生态袋堆叠要呈品字型,填充后生态袋要求摆放平整,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措施分析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措施分析 摘要: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者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要符合人 们的生活理念、审美需求、经济水平之外,其生态环保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成为目前建筑设计主要需求。文章分析了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措施,对于我 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则;措施 引言 生态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物自身的一种设计,这种设计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目的在于满足建筑物的根本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建筑物自身能源效益利用的 最优化、环境污染的最小化、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生态建筑,以人、建筑和自 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 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 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建筑设计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包括建筑物的生命 周期概念、实现建筑物自身的节能环保、建筑物的根本功能要求、实现建筑物与 人的整体和谐。 1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1.1能源节约原则 能源节约原则是绿色生态建筑所遵守的最为重要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实现 能源的节约和资源的无污染无害化及可循环利用。在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尽 可能的使用可降解和可再生的资源,并对建材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构建出能源 高效利用的建筑住宅环境。 1.2生态和谐原则 对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来说,生态和谐原则是与能源节约原则并重的重要原则,生态和谐原则主要是指在进行绿色生宅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重点对建 筑物周边植被、微生物以及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在做好各种物体 与住宅建筑和人共生共荣的的基础上,达到人与自然和和谐统一。 1.3健康舒适原则 绿色生态建筑对建筑的适用性及舒适性有着较高的要求,绿色生态住宅建筑 的设计应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加强居住用户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沟通,从而使人们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舒适性原则可以具体表现在良 好的通风环境、采光系数、室内温度和湿度以及视觉环境和声环境等。 1.4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现代化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观念,虽然在建筑业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相关人士的高度认同,但却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得到业界中的广泛应用。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 步的根本动力。在现代化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肯定人在建筑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双向互动,强调“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2生态建筑设计优化措施 2.1合理利用水资源 一般来说,生态建筑比较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往往会严格的要求以及限 制建筑设计必须达到某一节水目标,所以从客观角度上来看,为了达到节水目标,设计人员一定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现常见的做法是优化 水环境供排设施,通过新建储水以及水处理装置,使水资源循环系统达到重置,

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监理细则

淮安市白马河上游九条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 监 理 细 则 监理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说明: 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设计文件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版》等有关工程规范编制。 2.编制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批准人: 编制人: 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总则 1、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及有关工程规程规范与技术标准编制。 1、2 本细则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材料得质量监理。 2、承包人得责任 2、1承包人应向监理提交建筑材料得采购合同、出厂质量证明、出厂合格证与出厂试验报告。 2、2承包人必须按合同得有关规定建立检测试验室或委托有资质得检测单位,对施工中采用得建筑材料进行自检取样试验,并按规定将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审查与核备。 2、3监理可按监理合同规定或项目法人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检试验,承包人应为监理得抽检试验提供方便。 2、4承包人计划使用代用材料时,应报送监理审批。 2、5承包人应对提供使用得所有材料负全部责任。一旦发现使用不合格得材料,应按监理指示予以更换并将不合格得材料运离工地,并承担由此造成得一切损失与合同责任。

2、6承包人未按规定进行建筑材料得质量检验而造成施工进度延误得,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3、申报签证程序 3、1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将拟选择得有生产许可证得厂家,采购或使用计划,一并报监理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3、2在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规定,进行检测试验,并向监理报送《进场材料报验单》。 3、3上述报送文件连同签审意见单均一式四份,经承包人项目经理签署并加盖公章后报送监理部,监理部在检查合格后予以签证确认,承包人方可使建筑材料进场。 3、4 如果承包人未能按期向监理部报送上述文件时,由此造成施工工期延误与其她损失,均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4、质量检验程序 4、1钢筋与型材 4、1、1钢筋与型材,生产厂家应有生产资质与生产许可证,每批应有出厂日期、生产合格证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4、1、2钢筋使用前,按同品种、同等级、同炉号、同厂家生产每60t一批(不足60t得按一批)验收,每批至少取样一组,做抗拉及冷弯试验。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

附件6 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技术指南系列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四年五月

目 录 1 总则 (1) 1.1 适用范围 (1)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3 术语和定义 (1) 1.4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2) 2 湖滨带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 (4) 2.1 湖滨带调查范围 (4) 2.2 湖滨带生境调查 (4) 2.3 湖滨生物调查 (4) 2.4 湖滨带现状类型划分 (5) 2.5 湖滨带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5) 2.6 湖滨带调查结果表达 (6) 3 湖滨带生态修复总体设计 (7) 3.1 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总体原则 (7) 3.2 湖滨带的生态功能定位及区划 (8) 3.3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目标和指标 (10) 3.4 全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整体设计要求 (11) 4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艺 (13) 4.1 生态修复模式设计 (13) 4.2 湖滨带物理基底修复设计 (18) 4.3 湖滨带群落配置设计 (30)

4.4 景观设计 (32) 5 滨带生态修复工程维护管理 (33) 5.1 总体要求 (33) 5.2 管理经费与机制 (33) 5.3 工程生态环境监测 (33) 5.4 日常管理技术要求 (33) 5.5 人为活动管理 (34) 6 投资估算 (36) 6.1 投资估算组成 (36) 6.2 建筑工程主要费用计算 (36) 7 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38) 7.1 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评估 (38) 7.2 水体净化效益评估 (38) 7.3 水土保持与护岸效益 (38)

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海岸带区域涉及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1个省(区、市)的近岸近海区,涵盖黄渤海、东海和南海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含辽东湾、黄河口及邻近海域、北黄海、苏北沿海、长江口—杭州湾、浙中南、台湾海峡、珠江口及邻近海域、北部湾、环海南岛、西沙、南沙等12个重点海洋生态区和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本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主要区域,也是保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一、自然生态状况 本区域是陆地、海洋的交互作用地带,纵贯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海水表层水温年均11—27℃,沿海潮汐类型和潮流状况复杂。区域内大陆岸线长度1.8万公里,分布1500余个大小河口、200余个海湾,滨海湿地面积约为580万公顷。本区拥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海岛、海湾、河口、上升流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区域内海洋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丰富,记录海洋生物约28000多种,约占全球海洋物种总数的13%,是我国乃至

全球海洋生物重要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是重要的候鸟迁徙路线区域。 二、主要生态问题 本区域受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影响,局部海域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显著退化,部分近岸海域生态功能受损、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脆弱,风暴潮、赤潮、绿潮等海洋灾害多发频发。具体表现为,17%以上的岸段遭受侵蚀,约42%的海岸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局部地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较为严重,调节和防灾减灾功能无法充分发挥;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遭到破坏,有害生物危害严重,生物多样性损失加剧。 三、主攻方向 以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恢复和服务功能提升为导向,立足辽东湾等12个重点海洋生态区和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保护自然岸线,严格控制过度捕捞等人为威胁,重点推动入海河口、海湾、滨海湿地与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类型的系统保护和修复,综合开展岸线岸滩修复、生境保护修复、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生态灾害防治、海堤生态化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海洋保护地建设,改善近岸海域生态质量,恢复退化的典型生境,加强候鸟迁徙路径栖息地保护,促进海洋生物资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2018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8年度开放基金拟资助研究项目8-10项,每项资助经费为3-5万元,研究期限为2年,资助项目总数和经费以重点实验室评审结果为准。申请方向指南、申请办法及条件要求如下: 一、本年度开放基金优先资助研究方向 1、海岸带(特别是潮间带)沉积物采样工具及环境监测方法; 2、海岸带(特别是海岸侵蚀和河道淤积)风险评估及修复技术方法; 3、大型工程对海岸带(含海岛海岸带)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评估; 4、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含海岛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与预测; 5、不同区域海岸带生态环境演变驱动力及承载力; 6、海岸带生态环境灾害信息集成及防范管理对策。 二、申请办法及审批手续 1、“2018年度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指南”为申请本年度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的依据。 2、申请者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填写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于2018年6月20日前寄到重点实验室,同时发送电子版至hqma@https://www.360docs.net/doc/2016484340.html,。 请在本网站以及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016484340.html,)下载申请书及相关规定(“开放课题—文件下载”栏目)。 3、申请项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择优资助,评议结果将通知申请者。 4、获批准的课题申请者需与本实验室签订课题任务书,签字加盖所在单位公章后寄至重点实验室一份,同时发送电子版。 5、本年度开放基金自2018年12月1日起执行,执行时间为2年。 三、申请条件与要求 1、请申请者严格掌握研究项目的体量,要求项目精小,针对性强,保证在两年内完成。 2、课题申请者以研究人员为主,一般应是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

国内外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现状

国内外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现状 海岸带(coastal area)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区,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海岸带既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又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人口不断地向海岸带地区集聚,使海岸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目前世界各国对海岸带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早在1972年10月27日,美国颁布了《海岸带管理法》(CZMA)[2],随之韩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国也先后制定了海岸带管理法律、法规。同时为了减少资源破坏和避免生态进一步恶化,利用人工措施对已受到破坏和退化的海岸带进行生态恢复,由于人类对海岸带生态系统复杂性认识的局限性,目前对海岸带生态恢复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单个的生态因子上,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综合系统的恢复技术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 1.国外海岸带恢复技术研究概况 为了减少海岸带资源破坏和避免生态进一步恶化,利用人工措施对已受到破坏和退化的海岸带进行生态恢复是改善海岸带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外海岸带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即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以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和时空次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乃至更高的水平。 1.1人工河流水系的重新设计 随着对淡水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得淡水资源量,以及泥沙等沉积物锐减,引起海岸带沉陷、海水入侵,海岸带湿地大量消失。对人工河流水系的重新设计,是海岸带生态恢复的基础。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海岸带生态修复研究实践的国家之一。海岸带恢复计划措施主要是,重新设计河口水系,拆除海岸线和入海河流上一些障碍物重新恢复泥沙自然沉积和自然的水力平衡,从而起到控制海水入侵,防止海岸沉陷,保护海岸带湿地的目的;在美国佛罗里达为了恢复佛罗里达湾(Florida Bay)的原始的生态环境,1995年实施了佛罗里达湾和泰勒沼泽(Taylor Slough)计划,从而改善和恢复了佛罗里达湾海岸带生态环境。 1.2人工鱼礁生物恢复和护滩技术 渔民很早就发现沉船周围水域中渔获量较高,于是想到将结构物用石块加重沉到水下,来提高捕获量,这就是人工鱼礁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日本提出建造新型人工鱼礁保护水生动物以提高海岸带生物量。20世纪90年代,人们利用“矿物增长”(mineral accretion)技术建造新型鱼礁,即是在人工鱼礁上通入低压直流电,利用引起海水电解析出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矿物附着在人工鱼礁上,形成类似于天然珊瑚礁的生长过程,在鱼礁不断增长的同时促进周围生物量的增长,达到海岸带生物种群恢复和海岸带保护的目的。此方法在马尔代夫和塞舌尔等国家得到了成功应用。 1.3海岸带湿地的生物恢复技术 采用人工方法恢复和重建湿地是海岸带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Taxas)加尔维斯顿(Galveston Bay)海湾,利用工程弃土填升逐渐消失的滨海湿地,当海岸带抬升到一定高度,就可以种植一些先锋植物来恢复沼泽植被。在路易斯安娜萨宾自然保护区和德克萨斯海岸带地区,利用“梯状湿地“技术(marsh terracing tech2nique),在浅海区域修建缓坡状湿地,湿地建好后在上面种植互花米草及其它湿地植被,修建梯状湿地可以减弱海浪冲击、促使泥沙沉积、保护海滩,同时也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2.国内海岸带恢复技术研究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最严重国家之一,也是较早开始海岸带保护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共开展了3次大规模海岸带、滩涂和海岛资源综合

石漠化山区生态修复树种综述

石漠化山区生态修复树种综述作者:钱善勤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石漠化是石质土地荒漠化的简称,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岩溶发育典型的情况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导致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的土地退化现象,石漠化是岩溶地区生态恶化的顶级形态[1]。广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岩溶分布面积广,石漠化严重程度仅次于贵州和云南,位列全国第3位[2]。石漠化已成为广西生态环境面临的头号问题,制约着整个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石漠化引起的生态恶化使得大石山区的贫困问题进一步加剧,阻碍了广西经济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3]。石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使得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人们生活生产的基本条件日益丧失。干旱时节人们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010年西南大旱给广西部分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一旦大雨来临,内涝又会导致粮食减产,经济受损,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3-4]。生态修复已经成为改变广西石漠化山地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目前广西采用的生态修复树种主要包括肥牛树[Ce-phomappasinensis(ChunetHow)Koster]、任豆树(ZeniaInsig-nischun)、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L.Vent)和大叶速生槐[5-8]。因此,笔者主要就这几个树种的生长特性以及在生物饲料、木材、造纸等方面的经济效益进行综述。

1生长特性 1.1肥牛树肥牛树为大戟科肥牛树属速生阔叶常绿乔木,有大叶型和小叶型之分,为广西特有树种,我国特有珍稀植物之一,属国家3级保护植物。肥牛树主要天然分布在广西西南部中越边境一带的石灰岩山地,垂直生长在海拔300~500m的山区[9]。肥牛树每年3~4月份开花,腋生穗状花序,雌雄同株,无花瓣,6~7月果实成熟,朔果略似球形。肥牛树的树高一般可达20m左右,胸径40cm左右,枝叶茂密,树冠广阔。成年肥牛树树皮片状剥落,小枝呈现蜿蜒状生长,叶片肥厚、互生、革质,两面光滑、叶片呈倒卵形,边缘钝锯齿状,叶具短柄[10]。肥牛树偏好夏凉冬温,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年降雨量在1000~1500mm的岩溶山区气候。肥牛树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能耐-4℃的低温,同时也具备较强的耐旱能力,肥牛树在湿润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良好,在干旱的石灰岩山区也能旺盛生长。肥牛树根系粗壮,穿插力极强,具有分解利用石灰岩的能力,能够在高陡岩缝间破石延伸,亦能攀生悬崖隙缝中进行茂密生长,因此是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良好树种[8]。 1.2任豆树任豆树为苏木科翅荚木属落叶乔木,是南亚区系树种,华南石灰岩区特有珍稀树种,属于国家2级保护植物。任豆树群落在广西境内主要分布于左、右江两岸的石灰石地区[11]。任豆树花为红色,呈辐射对称状,花期为4~5月,顶生聚伞状圆锥花序;荚果为红棕色、长圆形,不开裂;种子为扁圆形、棕褐色。叶芽呈纺锤状椭圆形,一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9~27枚,互生,长圆状披

泰兴生态湿地——管道工程监理细则

A.0.4 泰兴市生态湿地工程建设项目(一期)工程 监理实施细则 (管道工程) 内容提要: 工程概况 专业工程控制要点 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控制目标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项目监理部(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2019 年 2 月22 日 江苏省建设厅监制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泰兴市经济开发区尾水净化生态湿地一期工程 2、工程地点:通江路与登江路之间 3、建设单位:滨江镇管委会 4、设计单位: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5、监理单位:江苏泰州祥和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6、施工总承包单位:泰州金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本项目范围东至沿江大道东侧,西至长江岸线,南至登江二路,北至通江西路。从滨江污 水处理有限公司开始向东布设尾水管道,污水处理厂尾水通过管道沿洋思港输送至沿江大道后, 经阀门分流进入生态湿地,生态湿地位于通江路与登江路之间,湿地的出水排入沿江大河后, 经沿江大河现有闸门和增设箱涵汇入新段港河和友联中沟。主要包括以下工程内容:污水厂尾 水管道工程、生态湿地工程、堤防工程、排水工程、道路工程、水利配套设施工程、绿化工程、 相连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二﹑专业工程控制要点: 本工程采用污水管道主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支管道采用螺旋缝焊接钢管,球墨铸铁管具有 强度大、密封性好、抗内外压能力强、延伸率高、管道水力特性良好、施工方便及使用寿命长 等优点,一般主要适用于污水压力管道。当然,如受施工条件、工期要求等因素影响时,在工 程应用中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才能作出相对合理的选取管材。如受现场条件等 条件限制时采用的顶管施工 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在由业主单位组织的工程交底和施工图纸会审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深入了 解设计文件及要求掌握施工特点及重点,并组织人员对现场地形及地上、地下现有建筑物、构 筑物、电力通讯电缆、光缆、既有管道等公用设施进行现场踏勘。认真作好设计文件中的疏漏 或与施工实际条件不适应之处的详细记录及更改建议,以便在工程交底时提交设计单位和建设 单位解决。有关交通配合、环境保护、市政设施拆迁及防护等问题,也应在工程交底时提交建 设单位解决。 (一)沟槽开挖 1、根据设计图,管道沟槽开挖可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法。沟槽开挖自下游向上游方向开挖,

治疗“地球癌症”的中国方案——我国石漠化生态修复技术成果聚焦

“地球癌症”——石漠化地区贫穷之根 广西岩溶地区是我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在穷根中,石漠化是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统计显示,20世纪中期~90年代,广西岩溶区面积为8.17万平方千米,占广西国土总面积的34.52%,覆盖了80个县(市),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岩溶区之一。自然资源调查资料表明,1990年-2000年,广西的石漠化面积由2.05万平方千米增加到2.73万平方千米,年均增长3.3%。到2005年,广西石漠化面积达3.07万平方千米。 “石漠化成为广西岩溶山区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是环境恶劣和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胡茂焱说,石漠化的加剧,导致耕地丧失,土地质量下降,水源枯竭,生态环境退化,旱、涝灾害频繁。广西最近10多年,出现大旱、连续干旱以及先旱后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几乎都是岩 溶石漠化地区。广西有25个国家级 贫困县位于岩溶石漠化地区。 不只是广西。在我国西南地 区,石漠化已成为最为严重的生态 问题之一。石漠化引起的水土漏 失、植被退化、岩石裸露以及每年 约30万亩的耕地流失,导致了 4200万人缺水和5000万贫困人口。 为拔掉这一穷根,虽然国家和 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由 于当时对西南岩溶的特点、区域石 漠化成因及其形成演变规律,以及 石漠化对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和区 域经济的影响机理和过程认识不 清,尤其是缺乏有效的地下水探测 与开发利用技术、适宜性生态重建 技术和生态产业,石漠化加剧、生 态环境和区域经济恶化的严峻形势 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同频共振,形成石漠化治 理中国方案 2001年以来,在原国土资源部 的领导下,在科技部、财政部、国 家发改委、水利部、林草局、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委的大力支持 下,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省级人民 政府及其国土资源与科技主管部 门,组织岩溶地质研究所等直属单 位以及中科院、相关大学和地勘单 位20多个单位,以地球系统科学理 论和岩溶动力学理论为指导,从岩 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间的 相互作用研究揭示石漠化,针对岩 溶峰丛洼地石漠化严重、缺水少 土、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 弱、居民贫困等问题和特殊岩溶地 貌结构特点造成的“土在楼上、水 在楼下”水土格局开展联合攻关, 从而形成了一套可供复制的治疗 “地球癌症”的中国方案。 这一方案提出了以岩溶流域为 单元、地质调查为基础、岩溶水开 发为龙头,选择适生植物发展生态 产业为突破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的石漠化综合治理科学思路,试验 先行—示范带动—辐射推广的行动 治疗“地球癌症”的中国方案 ——我国石漠化生态修复技术成果聚焦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岩溶地区,地表植被一旦破坏,薄薄的表层土壤一遇雨水 冲刷,就会随之流失,从而导致岩石逐渐裸露。因治理难度大,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 石漠化,带来的不仅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而且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随着石漠化在全球愈演愈 烈,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 如何根治这一顽症?近日在南宁市召开的石漠化生态修复技术成果研讨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 研究所拿出了一套完整的中国方案。 21 6/2019 LAND & RESOURCES

生态修复施工的方案设计

施工方案报审表

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湖景观大道及德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 边 坡 生 态 修 复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 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湖景观大道及德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 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案 一、项目概况 1.工程名称 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及附属配套项目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天湖景观大道两侧沿线边坡,地处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核心区,起讫桩号K0+000~K7+251,道路全长7.251km,天湖景观大道为城市线,在K3+116~K7+251处与育德路平交,工程边坡总面为236701㎡,其中路堑边坡主要类型为土石混合边坡、岩质边坡、土质边坡,主要边坡支护方式有人字骨架护坡、框架梁边护坡等;路基边坡主要类型为土石混合型,主要边坡支护方式为拱形骨架护坡、浆砌石护坡。 二、绿化施工工艺 (一)生态袋+挂网客土喷播(单层网)要求 1.施工工序流程 生态袋+挂网客土喷播(单层网)施工工艺流程为:边坡检验→种植土及喷播基材配置→种植土装袋→打设锚杆→挂生态袋→挂网→喷射基材→喷播种子→铺设无纺布→养护管理 1.2施工 (1)生态袋码砌: a.施工准备:做好人员、机具、材料的准备 b.清理:清除框架内的杂物与积水 c.生态袋填充:将基质材料填装入生态袋内,采用专用绑扎带封口,封口时将袋口收缩,用专用绑扎带绕端口两圈,再用力锁紧即可。 堆叠码放:框架内的生态袋堆叠要呈品字型,填充后生态袋要求摆放平整, d. 扣子扣入生态袋,达到连接良好的程度。 (2)挂网客土喷播: a.打锚杆、挂网 用气压钻或电钻在喷砼坡面或框架上打孔,将铁丝网或三维网沿坡面顺势铺下,铺设时应拉紧网,铺整顺后用锚杆自上至下固定。铁丝网规格为6.5cm×6.5cm,Φ=0.2cm。主锚杆锚固长度 50~80cm,辅锚杆锚固长度30~50cm,主锚杆选用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原则与工程模式

中国环境科学 2004,24(6):717~721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原则与工程模式 叶春1,2*,金相灿2,王临清2,孔海南1(1.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12) 摘要:以洱海湖滨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湖滨带生态修复的原则和设计方法.在分析洱海湖滨带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对湖滨带类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湖滨带的修复目标和设计方法,并对全系列和半系列的湖滨带生态修复进行了物理基底、生态恢复和景观结构设计.根据湖滨带的生态环境功能和人类对湖滨带的利用,探讨了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的8种适用模式. 关键词: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模式;洱海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04)06-0717-05 Design principle and engineering mode of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of Erhai Lake. YE Chun1,2, JIN Xiang-can2, WANG Lin-qing2, KONG Hai-nan1 (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2.Research Center of Lak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4,24(6):717~721 Abstract:The principle and design method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lak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were inquired with th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of Erhai Lake as study obje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ecological status the type of th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was classified, the restoration object and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were suggested; and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whole succession series and half succession series was designed in aspect of the physical fundu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landscape. The suitable restoration modes were inquired, based on the eco-environmental functions and the human utility of the ecotone of Erhai Lake, 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actice of the eco-restoration of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of the same type. Key words:lak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eco-restoration;engineering mode;Erhai Lake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许多地区水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延缓、阻止水生态系统受损进程、保持水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2].我国湖泊生态系统受损与退化现象严重.湖滨带是水陆生态系统间的一个过渡与缓冲区域,具有保持物种多样性、调节物质流和能量流、稳定相邻生态系统和净化水体、减少污染等功能[3,4].其环境意义不容忽视.这个缓冲区域若因被过度开发利用而萎缩,湖泊的生态环境就会变得极其脆弱而易发生变化[5]. 本研究以洱海为例,根据湖滨带的生态现状,探讨修复和重建健康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目标、原则、设计方法和工程模式. 1 洱海湖滨带生态现状  1.1洱海湖滨带的现状 洱海属云贵高原湖区,地处云南省大理州境内,流域面积2565km2,海拔1974m(海防高程,下同),湖面面积250km2,平均水深11.3m,湖容量2.8×108m3,是典型的内陆断陷湖泊.目前洱海虽然保持II类水质,但正处于中营养发展阶段,局部水域已呈富营养状态.洱海只有1个出水口,流域相对封闭,湖滨带特征比较明显,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洱海最低运行水位1971.0m,正常蓄水位1974.0m,防洪水位1974.2m,水位变幅为   收稿日期:2004-04-06 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2002AA601013) * 责任作者, 副研究员, yechun@https://www.360docs.net/doc/2016484340.html,.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