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吐纳术玄意诀

合集下载

吐纳有度气通全身,周天洗髓返老还童

吐纳有度气通全身,周天洗髓返老还童

吐纳有度气通全身,周天洗髓返老还童吐纳者,呼吸也。

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

”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气,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元气,达到养生长寿之目的。

道教修炼,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

认为“气聚则生,气亡则死”,天地万物无不需气以生。

葛洪《抱朴子》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

”吐纳术就是一种行气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则可终生受益。

道教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气,胎儿之气通生母之气,生母之气通太空之气,太空之气通太和之气。

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

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

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间,变成常人呼吸。

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

其气粗而浮,甚至呼长吸短。

从此太空太和之气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气,谓之先天元气,“动而愈出”(老子语),反失于太空。

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

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长短亦发生变化:初生婴儿,则吸长呼短;渐至青年,而呼吸平均;中老年人,则呼长吸短;及至临终,只呼不出,而生命亡矣。

盖人身禀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气即保生也。

故不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

道教修炼就是要返本还原,回到婴儿先天状态。

吐纳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气,气足则百病可治,固住性命之本,始可言其上层修炼。

丹经谓“欲点长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二、周天洗髓功吐纳法须择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田野皆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时间选择在子、午、卯、酉四正时,且此时工作一般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一)身法。

练功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利气血流通。

姿式不限,行立坐卧均可。

行,可缓步徐行,神态自若,安然行气;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曲,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于脐下,或掐诀最好,亦可坐于凳上,手抚两膝;卧,可平躺,手心向上置干体侧,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下,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一手放于脐下。

古代吐纳功法:幻真先生服气法

古代吐纳功法:幻真先生服气法

古代吐纳功法:幻真先⽣服⽓法
导读:幻真先⽣是初唐⼈⼠,著有《幻真先⽣服内元⽓诀》。

其中分享的调养⽓息的养⽣⽅法很实⽤。

本篇服⽓法并不深奥难解,只是贵在⾏持,⽇久可通⽓⾎,强筋⾻。

天涯平⽣居⼠最新推荐,有缘者得之。

凡欲服⽓,先须⾼燥净空之处,室不在宽,务在绝风瀼。

常令左右烧⾹不⽤秽污。

床须厚软,脚稍令⾼《真诰》⽈:床⾼⿁吹不及,⾔⿁神善因地炁以吹⼈为崇,床⾼三尺可也。

衾被适寒温,令冬稍暖尤佳。

枕⾼⼆⼨馀,令与背平。

每⾄半夜后⽣⽓时,或五更睡之初觉,先吹出腹中浊恶之炁,⼀九下⽌。

若要细⽽⾔之,则亦不在五更,但天炁调和,腹中空,则为之。

先闭⽬,叩齿三⼗六通,以警⾝神。

毕,以⼿指捻⽬⼤⼩眦,兼按⿐左右,旋⽿及摩⾯⽬,为真⼈起居之法。

更随时少为导引,以宣畅关节。

乃以⾆柱上腭,料⼝中外津液,候满⼝则咽之,令下⼊胃,存胃神承之,如此三,⽌。

是谓漱咽灵液,灌溉五脏,⾯乃⽣光。

此之去就,⼤体略同。

便兀然放神,使⼼如枯⽊,空⾝若委⾐,内视返听,万累都遣,然后淘之。

每事皆闭⽬握固,唯临散⽓之时,则展指也。

夫握固,所以闭关防⽽却精邪。

初服⽓之⼈,⽓道未通,则不得握固,待⾄百⽇或半年,觉⽓通畅,掌中汗出,则可握固。

《黄庭经》云:闭塞三关握固停,漱咽⾦醴吞⽟英,遂⾄不⾷三⾍亡,久服⾃然得兴昌。

(本篇完,更多原创养⽣内容待续)。

六字诀真气运行吐纳法

六字诀真气运行吐纳法

六字诀——真气运行吐纳法李少波真气运行西安推广中心徐耀东六字诀也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真气运行进行吐纳的一种养生方法。

因功法操作的核心内容为呼吸,吸有一,呼有六,呼有六是呼气吐字(念诀),诀有六种不同的变化,故被称为“六字诀”或“六字气诀”。

六字诀用“嘘(属木应肝)、呵(属火应心)、呼(属土应脾)、呬(属金应肺)、吹(属水应肾)、嘻(应三焦)”。

六字分别与相应脏腑相应,某经有病即念相应之字治之,可防病于未然,治疗于方始,方便易行,疗效显著。

明代太医龚延贤在其医书《寿世保元》中指出:“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字而自采天地之清气以补之,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万病不生,延年益寿。

”一、六字诀流传的悠久历史六字诀养生法在我国流传已有悠久的历史。

据《道藏玉轴经》记载: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薰灼不和,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疾,1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至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丧亡。

故太上悯之,“以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这就明确指六字诀为老子所创,庄子曾指出:“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可见从创编传承至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

后名医华佗继承六字诀并传授给其弟子吴普,在授广陵吴普《太上老君养生诀?服气吐纳六气第二》中指出呬:呬主肺,肺连鼻,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

呵:呵主心,心连舌。

五脏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呼主脾,脾连唇,论云:脾温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嘘主肝,肝连耳,论云,肝盛即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吹:吹主肾,肾连耳,论云:肾虚即耳聋。

有疾作,吹,吐纳治之。

嘻: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据《宋史?艺文志》载《华佗老子五禽六字气诀》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钱超尘、温长路主编。

即在南北朝时,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有这样的描述:“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历代相传的呼吸吐纳法:养心、助眠、调理慢性病和亚健康!

历代相传的呼吸吐纳法:养心、助眠、调理慢性病和亚健康!

历代相传的呼吸吐纳法:养心、助眠、调理慢性病和亚健康!吐纳者,呼吸也。

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

为寿而已矣。

”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气。

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之气,气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气,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黄帝内经》有大量调养呼吸的方法,如《上古天真论》中就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非常注重呼吸运气。

我国历代都注重调息法——调养呼吸吐纳的功法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气,心性渐渐伏下,与肾气交合。

行气时要深深吸气,体内蓄积的气体增多,然后引气下伸,稍停,意固气于下焦;然后缓缓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下伸的道路相反而退出,退到绝顶;即缓缓呼气,直到腹中秽气全部吐出为止。

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

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

《养性延命录》中“六字诀”:“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以解极。

”六字诀的呼气方法。

吸气只有一种,呼气却有六种。

就是在呼气的时候发出六种不同的声音:吹、呼、唏、呵、嘘、呬。

六种不同的声音可以用来治病,吹可以去热,呼可以去风,唏可以去烦,呵可以下气,嘘可以散寒,可以解极。

心脏病,体有冷热,可用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胸膈胀满,可用嘘气出之;脾脏病,体上游风,身痒痛闷,可用唏气出之;肝脏病,愁忧不乐,可用呵气出之。

后来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有不少发展变化。

六字诀功法运用了道家及中医养生的呼吸吐纳法。

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预备式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呼吸法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所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体重移至足跟。

少林易筋洗髓功秘法吐纳术详解

少林易筋洗髓功秘法吐纳术详解

少林易筋洗髓功秘法吐纳详解东方易元著目录一、关于洗髓功吐纳 (3)1、吐纳定义 (3)2、常见呼吸方法 (5)二、吐纳修炼步骤及要诀 (7)1、修炼步骤 (7)2、修炼要诀 (9)3、洗髓功吐纳练习特别注意事项 (9)三、吐纳功效 (10)四、洗髓功吐纳功法注意细节 (10)五、谈洗髓功吐纳(调息)和心脏(调心)的关系 (12)六、洗髓功之吐纳强壮脏腑的秘诀 (13)七、洗髓功吐纳术之气冲病灶 (15)八、洗髓功吐纳中身体好转反应 (17)一、关于洗髓功吐纳1、吐纳定义我们的“生命在于一呼一吸之间”,按照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人体吸入属于阳,呼出属于阴,所以说,别看这一呼一吸如此简单,这是一个阴阳交替变化的过程,人的生命长短在于“一呼一吸”之上,呼吸次数越多寿命就越短,反之,呼吸的次数越少寿命就越长。

吐纳者,呼吸也。

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

为寿而已矣。

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气,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气,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国古人修炼,历来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

认为“气聚则生,气亡则死。

”天地万物无不需气以生之。

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

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亦得数百岁。

”吐纳,就是一种行气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吐纳指把胸中的浊气从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新鲜之气。

语见《庄子·刻意》:“吹呵呼吸,吐故纳新。

”就是说吐出浊气,呼入清气。

吐纳的修炼方式有很多种,佛家、道家、内家拳等都有各自的吐纳方法。

在吐纳的呼吸上面,分类不一,有些是鼻入鼻出、也有些是鼻入口出、再有之是口入口出,不同的方法呼吸方式不一,也导致效果不一,如若混乱,那样会带来副作用。

少林易元洗髓功所习练的吐纳之法乃少林不传之秘,是传统内家功夫的练气手段和练功基础,采用武火吐纳之法,配合意念引领,可最快得气。

该步骤迅速让身体进入有氧运动状态,且对增强心肺功能,消耗腹部等堆积脂肪,调节脏腑,排出体内垃圾毒素,强化神经系统等帮助巨大。

“吐纳”之术

“吐纳”之术

“吐纳”之术“吐纳”之术,简单讲就是呼吸术,或调气术,是通过调节自身的呼、吸,有时辅以导引、按摩等手段的中国传统养生术,又有“行气”、“服气”、“食气”、“炼气”等名称。

中国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是从呼吸开始。

古人通过对不同生命状态下的呼吸特点的观察,结合中国古代气的哲学、养生理论、养生实践,提炼归纳出以锻炼呼吸为主的养生方法,即“吐纳”。

“吐纳”之术起源非常早,早在庄子时代,“吐纳”之术已成为彭祖养生学派的典型养生方法。

《庄子?刻意》曰:“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秦汉时代,在方士的推动下,“吐纳”之术得到快速发展,方士们还把“吐纳”作为沟通天地的工具。

魏晋南北朝时期,“吐纳”之术走向山林,成为道士修仙问道的一项法术。

这一时期,“吐纳”之术还与纯肢体“导引”融合,与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融合。

集“吐纳”、“导引”、道家、中医为一体的典型养生术就是“六字诀”的产生。

隋唐时期,政府设立“导引按摩博士”,“吐纳”之术获得了官方地位,但附属于中医下,自此,综合导引、吐纳的养生之术成为了中医治疗的方法之一。

最有代表性的文献,就是《诸病源候论》的产生。

宋元时期,“吐纳”之术沿着官方、民间两条道路发展。

官方道路,主要是依附于中医,作为治疗疾病的技术;民间道路,主要依附于道教之士,成为道士修仙问道的一个法门。

这一时期,“吐纳”之术还得到了文人的青睐,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修炼过“吐纳”之术,且留下了一些相关诗文。

明清以降,“吐纳”养生之术真正走向了民间,成为民间的修身养性之术,大批养生著作的问世可以作证。

如《遵生八笺》、《老老恒言》、《颐养诠要》等养生著作,其中大部分讲述日常生活的养生。

近代以来,“吐纳”之术推广到社会各个阶层,并且为其命名为“气功”。

“吐纳”之气“吐纳”之气既包含了哲学观念,又包含了生命观念。

我们通过庄子的一个故事来感受一下“气”到底是什么?庄子生活在距今有2300年左右的战国时期,是中国道家早期的重要哲学家。

无极宗玄意诀作者:风平水静

无极宗玄意诀作者:风平水静

无极宗  玄意诀   作者:风平水静第一卷玄意诀吐纳法第一步1.刚开始练习时要找安静的地方,无风,最好是不受外界干扰。

2.放松,练习时不能意念太重,否则易肝火上升,肺阴过虚,引起流鼻血,咳嗽等不良症状。

3.切记,低等练体,中等练气。

最高的是练心,把心修好,长命百岁,百病全消。

1.口呼气,然后鼻吸气。

如此十八次。

要点:每次口呼尽,到感觉肺部已空,然后自动吸气,肺如皮囊自动补充。

吸气能没有声音,绵长最好。

2.口吸气,然后鼻呼气。

如此十八次。

要点:用口不是吞气,而是喝气,好像喝水,到不能吸了最后才闭住喉头。

然后缓缓用鼻呼气,尽量绵长。

3.鼻呼鼻吸。

如此四十九次。

要点:这个才是最关键的,用呼吸来引动体内真息。

不要想也不要管,直接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也可以放在鼻尖上)。

一出一入,直接在那里数着。

熟练后,可以由目前的18、18、49,逐渐增加到36、36、120,甚至108、108、360。

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足,可以作成12、12、120,然后增加到24、24、240,直到36、36、360。

并非气功,无需考虑意念!建议采用坐式和站式练习!不要躺着进行。

腿脚姿势可以自行调整,关键脊椎要正直,开眼闭眼无所谓。

每日可作一到三次,推荐醒来或者睡前进行,那时效果最好。

(初期因神气调节,有可能导致犯困或失眠,过渡后即正常。

)效果简单描述如下:这是无极宗太和系的必修课程。

吐故纳新,去除后天浊气,调匀五脏精气,补养后天之气,达到积精累气的效果。

远比所谓采气对身体的益处来的真实、直接。

只是感觉上初期可能没有普通气功来得强。

但三十到六十天之后,效果就变得明显了。

个别做得好的,可能会觉得身体变成皮囊,精气充盈周身的强烈感觉。

此外还有很多效验,这里不多说了,实际练习中求证吧。

钻研息部,玄意决最优把老大分别回答要点集中,供参考。

这几天反复琢磨,钻研息部功法,玄意决最优。

吐纳六字诀

吐纳六字诀

六字诀歌云: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 吐纳练息类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

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 称肺呼息。

所谓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也称组织呼吸。

气功的呼吸,主要调整肺呼吸,使之达到古人形容的“吐惟细细,纳惟绵绵”的均匀、细缓、深长的程度。

进而对内呼吸产生良好的影响。

据说吐纳练习均为入门者修炼,当吐纳练息达到高层次时,则无息可调。

那时呼吸微微,忽然遽断,进入胎息境界。

〈〈抱朴。

释滞〉〉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入在胞胎之中”。

意指练功至深者,就像胎儿在母腹之中,鼻无出入之气。

胎息是吐纳练息的最高境界,道教中许多道士都偏爱此功。

吐纳练息的要诀是吸气时气贯注于腹部,呼气时气上引至头巅,这样可以吸取生气,排出死气和病气,同时提高人体潜能,进入功能态。

吐纳的方法很多,分动静两类,此处介绍几种流行的吐纳练息法。

六字气诀 ——通过鼻吸口呼,呼气时结合默念嘘、呵、呼、歙、吹、嘻六个字音,用以影响肝、心、脾、肺、肾、三焦,祛除各脏腑病邪的一种气功锻炼方法,道、佛气功中都有此内容。

六字气诀最早见于陶弘景的〈〈养生延命录〉〉,其练法是:坐式、站式均可,口呼鼻吸,呼气时根据需要默念嘘、呵、呼、欷、吹、嘻六字。

嘘治肝之实证,如头痛目赤,肋疼易怒;呵治心之实证,如口舌生疮、心烦不寐;呼治脾之实证,如脘腹闷胀,食积不化; 嘘治肺之实症,如痰多气壅:口干咽疼;吹治三焦之实证,如腹胀、大小便不通。

六字气诀可以单独作,也可配合其他功法。

另外,六字气诀是一种以泻实为主的功法,阳虚自汗者禁练,虚症者也要慎用。

春季脾气衰不练“呼”字;夏季肺气衰不练“嘘字”,秋季金克木,不练“嘘”字,以免伤肝。

冬季不练呵,以免心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吐纳术玄意诀
验介绍:1.刚开始练习时要找安静的地方,无风,最好是不受外界干扰。

2.放松,练习时不能意念太重,否则易肝火上升,肺阴过虚,引起流鼻血,
咳嗽等不良症状。

3.切记,低等练体,中等练气。

最高的是练心,把心修好,长命百
岁,百病全消
1.口呼气,然后鼻吸气。

如此十八次。

要点:每次口呼尽,到感觉肺部已空,然后自动吸气,肺如皮囊自动补充。

吸气能没有声音,绵长最好。

2.口吸气,然后鼻呼气。

如此十八次。

要点:用口不是吞气,而是喝气,好像喝水,到不能吸了最后才闭住喉头。

然后缓缓用鼻呼气,尽量绵长。

3.鼻呼鼻吸。

如此四十九次。

要点:这个才是最关键的,用呼吸来引动体内真息。

不要想也不要管,直接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也可以放在鼻尖上)。

一出一入,直接在那里数着。

熟练后,可以由目前的18、18、49,逐渐增加到36、36、120,甚至108、108、360。

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足,可以作成12、12、120,然后增加到24、24、240,直到36、36、360。

并非气功,无需考虑意念!
建议采用坐式和站式练习!不要躺着进行。

腿脚姿势可以自行调整,关键脊椎要正直,开眼闭眼无所谓。

每日可作一到三次,推荐醒来或者睡前进行,那时效果最好。

(初期因神气调节,有可能导致犯困或失眠,过渡后即正常。


效果简单描述如下:
这是无极宗太和系的必修课程。

吐故纳新,去除后天浊气,调匀五脏精气,补养后天之气,达到积精累气的效果。

远比所谓采气对身体的益处来的真实、直接。

只是感觉上初期可能没有普通气功来得强。

但三十到六十天之后,效果就变得明显了。

个别做得好的,可能会觉得身体变成皮囊,精气充盈周身的强烈感觉。

此外还有很多效验,这里不多说了,实际练习中求证吧。

钻研息部,玄意决最优
把老大分别回答要点集中,供参考。

这几天反复琢磨,钻研息部功法,玄意决最优。

鼻呼吸一定要自然。

专注力和记忆力也是需要训练的。

应否舌舔上颚?不强求。

闭口自然即可。

自己本身就有呼吸的尺度,如果刻意为之反而有失自然。

吐纳术的练习也如此。

凡内炼有小验,皆能精气内固,交而欲泄也是要费些力气的。

悠着做。

太用力,会导致泻元或胀气。

1.脊椎要正直,身体要安静。

2.要清晰的数数,呼吸不受压抑。

如果是数错了,可以把数字往前移动,接着数。

2.如果忘记数数很久了,还是重新开始数吧。

不要睡着,打起精神。

口呼吸要尽,鼻呼吸自然。

没有完,你可以延长鼻呼吸次数。

能到两三千多少会有些能力。

虽然说忘,记数数不是坏事,但现在没有多少基础,还是不要顺其自然为好。

如果是普通的养生桩,不用意念、不讲行气的,可以配合在一起。

从一数到十,和一直坚持往下数不同。

做时自知。

先按正常玄意诀做完,然后再做真法。

只数呼、只数吸、呼吸都数。

这三种都可以的。

但是每次呼吸只计做一次。

空调房里练可以,注意房间内温度不要太低,不要顶风。

不受凉即可。

口呼吸时不要用力,尽量轻柔。

鼻呼吸时不干涉呼吸,只是记数。

发麻是正常的不用担心。

一般出现在精气较盛而行于浅表的情况下。

有影响,只是不用太担忧,只是为了健身的话,正常的性生活不需要断绝的。

现在没次把思想集中在鼻子上,大盖数到八、九、十下的时候,两眉毛中间(有时候是上面,或偏一些)有个小气团是的东西。

有人说那是杂气。

我不知道是什么。

会对我有影响吗?继续练习,最好不要理会那里。

那个和杂气无关,算是任督交接的调整。

如果是不专业练习,可以无须估计性生活。

就把练习当作进补好了。

如果为了短期突破,最好把性生活降低到一周一次,甚至更少。

单纯为了健身,随意吧。

(短期突破不是说说,至少要保证每天的练习量在2-3小时。

)鼻呼吸不限次数。

如果能数到几千不出错,已经很可观了。

检查坐姿以及呼吸应自然轻柔,心中默数为好。

放松,不要憋气。

真气运行法和这个可以一起练但要错开分开练的话,隔半小时即可。

玄意诀在睡前、起前练习即可。

合练的话,先做玄意诀再做真气运行法。

但我个人建议是在第三步真法之后再合练。

注意,必须保证睡眠,否则玄意诀中会很困很困。

月经期一样可练。

这个不守下田,所以无避讳。

建议用交叉小腿的坐姿,那样久坐屁股不会痛。

调对了尾椎,则久坐不会腰背酸痛。

.不要管腹式呼吸或者其他什么的。

也不要追求入静。

你老实按第二步来。

三种不同的呼吸方式中间,可用自然鼻呼吸,数秒到数十秒作为休息。

睡觉太晚,晚上10点11点左右就去睡比较好。

另外,玄意诀练习初期易造成犯困,建议是早起后练习,则不会带来困扰。

等汗收了再洗澡。

可以沐后练习。

三种方式方法:一、正常的玄意诀。

二、观察呼吸出入。

这样就接近佛教方法,便于入静,但是对于身体的调整效果则减弱。

三、无环境条件静修。

可以单纯的关注呼吸出入,同时继续进行手头上的事情。

这样熟悉后,能使身心在生活中也能安定下来。

专注于呼吸数数,不要乱想。

或者延长鼻呼吸次数。

房事后可以做玄意诀补充。

如果不便不管爱人,可以改为第二天早起后练习。


管局部,精气调整,调整过来就好了。

如有担心,可以对局部轻轻按摩,以助调整。

玄意诀可以不管时辰。

服气中的确有生时死时、或阳时阴时的划分,但那些都只是对应的服气方法才讲究。

超越自我,玄意诀除了纳入精气,同时会把精气调匀全身,而不是集中在小腹。

所以局部感觉变弱是正常的。

开灯关灯、开眼闭眼,因人而异。

如果觉得会有妄念,尤其是负面想法,可以睁眼,或者开灯。

鼻呼吸数到三千也很自如,或者每次练习身如皮囊毛孔通气,或者日常中呼吸可到手足。

肩膀和脖子是平时坐姿不习惯,感觉到累。

坐姿坚持一阵子就好了,平时可以多运动。

玄意诀是整体性的练习方法,并不是通督为目的。

但是如果能坚持到气机归经而且精气旺盛,会出现自动循环,不需要刻意通关。

但由于是整体性的练习,可能会比针对性的真法要慢上不少时间。

这个往后就是所谓的息住念住,但是初期不要追求。

至少能数到数千再玩这个。

可以适度延长鼻呼吸次数。

玄意诀不需要意念和意守的,数呼吸就好。

只是呼吸引动了气机反应。

不用去管,专心练两到四周,然后出现的感觉才算数。

才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只是感受,别当真。

请问吸气时是收腹还是鼓腹.因为我看过好象有要求逆呼吸的也有要求顺呼吸的自觉舒适即可,不须考虑身体细节。

让身体自动呈现为好。

参考1:数息此第一步的目的在于正确地引发息相,而息相可以引发气机的发动,气机发动后就可以贯通经脉,从而打破所谓的“黑漆桶”,以禅修的立场说可以达到开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