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第6次课:找规律(二)(教师版)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奥数-找规律-知识点与习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找规律-知识点与习题

第5讲找规律(一)这一讲我们先介绍什么是“数列”,然后讲如何发现和寻找“数列”的规律。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就叫数列。

例如,(1) 1,2,3,4,5,6,…(2) 1,2,4,8,16,32;(3) 1,0,0,1,0,0,1,…(4) 1,1,2,3,5,8,13。

一个数列中从左至右的第n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

如,数列(1)的第3项是3,数列(2)的第3项是4。

一般地,我们将数列的第n项记作an。

数列中的数可以是有限多个,如数列(2)(4),也可以是无限多个,如数列(1)(3)。

许多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我们这一讲就是讲如何发现这些规律。

数列(1)是按照自然数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的,也叫做自然数数列,其规律是:后项=前项+1,或第n项an=n。

数列(2)的规律是:后项=前项×2,或第n项数列(3)的规律是:“1,0,0”周而复始地出现。

数列(4)的规律是:从第三项起,每项等于它前面两项的和,即a 3=1+1=2,a4=1+2=3,a5=2+3=5,a 6=3+5=8,a7=5+8=13。

常见的较简单的数列规律有这样几类:第一类是数列各项只与它的项数有关,或只与它的前一项有关。

例如数列(1)(2)。

第二类是前后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元找关系才可找到规律。

例如数列(3)(4)。

第三类是数列本身要与其他数列对比才能发现其规律。

这类情形稍为复杂些,我们用后面的例3、例4来作一些说明。

例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4,7,10,13,( ),…(2)84,72,60,( ),( );(3)2,6,18,( ),( ),…(4)625,125,25,( ),( );(5)1,4,9,16,( ),…(6)2,6,12,20,( ),( ),…解:通过对已知的几个数的前后两项的观察、分析,可发现(1)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

所以应填16。

(2)的规律是:前项-12=后项。

小学奥数:8-6 操作找规律.教师版

小学奥数:8-6 操作找规律.教师版

操作找规律知识点拨知识点说明在奥数中有一类“不讲道理”的题目,我们称之为“简单操作找规律”。

有一些对小学生来说很难证明的,但与证明相比,发现却是比较容易的。

这也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会有一种先猜后证的解题方法。

这类题主要考查孩子们的发现能力。

例题精讲模块一,周期规律【例 1】四个小动物换座位.一开始,小鼠坐在第1号位子,小猴坐在第2号,小兔坐在第3号,小猫坐在第4号.以后它们不停地交换位子.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是在第一次交换后再左右两排交换.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再左右两排交换……这样一直换下去.问:第十次交换位子后,小兔坐在第几号位子上?(参看下图)【考点】操作找规律【难度】2星【题型】解答【关键词】华杯赛,初赛【解析】根据题意将小兔座位变化的规律找出来.可以看出:每一次交换座位,小兔的座位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格,每4次交换座位,小兔的座位又转回原处.知道了这个规律,答案就不难得到了.第十次交换座位后,小兔的座位应该是第2号位子。

【答案】第2号【例 2】在1989后面写一串数字。

从第5个数字开始,每个数字都是它前面两个数字乘积的个位数字。

这样得到一串数字:1 9 8 9 2 8 6 8 8 4 2 ……那么这串数字中,前2005个数字的和是____________。

【考点】操作找规律【难度】2星【题型】填空【关键词】迎春杯,中年级,初试【解析】由题意知,这串数字从第5个数字开始,只要后面的连续两个数字与前面的连续两个数字相同,后面的数字将会循环出现。

1989︱286884︱28……由上图知,从第5个数字开始,按2,8,6,8,8,4循环出现。

()-÷=⋯,前2005个数字和是2005463333()()()+++++++++⨯+++271198816120311989286884333286=++=。

【答案】12031【例 3】先写出一个两位数62,接着在62右端写这两个数字的和8,得到628,再写末两位数字2和8的和10,得到62810,用上述方法得到一个有2006位的整数:628101123…,则这个整数的数字之和是。

三年级奥数找规律

三年级奥数找规律

斐波那契的兔子(数列)知识图谱斐波那契的兔子知识精讲一.数列1.定义: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注意:(1)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2)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项(末项).二.常见的数列1.兔子数列(斐波那契数列):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的数列.2.等差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数的数列.3.等比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除以它的前一项的商等于同一个数的数列.三点剖析本讲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其次还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观察推理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本讲内容是在整数基本计算与找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列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后续课程还会学习一些简单数列的计算.课堂引入例题1、 最近,唐小果在家附近的小公园里,总能看见好多小兔子,唐小果就想了解一下兔子繁殖.在上网浏览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每生产一对兔子必须是一雌兔一雄兔,并且所有的兔子都能进行相互交配,所生下来的兔子都能保证成活.那么有一对兔子,每一个月可以生下一对小兔子,而且假定小兔子在出生的第二个月就可以再生小兔子,那么过三个月后,有多少对兔子?过半年后?9个月呢?带着这个问题,小果就去找她的小伙伴了……聪明的你,知道半年后有多少兔子吗?例题2、 写出课堂引入中每个月的兔子数量组成的这列数,观察有什么特点?兔子数列等例题1、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 ),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数学家列昂那多·斐波那契(Leonardoda Fibonacci )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一般而言,兔子在出生两个月后,就有繁殖能力,一对兔子每个月能生出一对兔子.如果所有兔子都不死,那么一年以后可以繁殖多少对兔子?我们不妨拿新出生的一对小兔子分析一下:第一个月小兔子没有繁殖能力,所以还是一对;两个月后,生下一对小兔子的对数共有两对;三个月以后,老兔子又生下一对,因为小兔子还没有繁殖能力,所以一共是三对.……以此类推我们利用表格找一找规律:这个是可以用枚举数出来的吧~第一个月,会新出生一对小兔子,所以总共有2对兔子.第二个月,原来的兔子会再生产一对小兔子,而第一个月出生的小兔子还不能生产,所以总共有3对小兔子.那第三个月,原来的兔子会再生产一对小兔子,第一个月出生的小兔子也可以再生产一对小兔子,但第二个月出生的小兔子,还不能生产,所以总共有5对兔子. 这不就是“斐波那契的兔子问题”吗?经过月数 0 1 2 3 4 5 6 7 … 幼崽对数 1 0 1 1 2 3 5 8 … 成兔对数 0 1 1 2 3 5 813… 总体对数11235813 21…幼崽对数=前一个月成年兔子对数;成年兔子对数=前一个月成年兔子对数+前一个月幼崽对数;总体对数=本月成年兔子对数+本月幼崽对数;我们不难发现幼崽对数、成兔对数、总体对数都构成一个数列.(1)一年后,幼崽对数、成兔对数、总体对数各是多少个?15个月之后呢?(2)相邻两个月之间兔子对数的差是多少呢?(3)兔子对数有什么规律吗?试着自己总结一下.例题2、一定数目的点或圆在等距离的排列下可以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样的数被称为三角形数.古希腊著名科学家毕达哥拉斯把数1,3,6,10,15,21……这些数量的(石子),都可以排成三角形,像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仔细观察哦~13610(1)第8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石子?第15个呢?(2)相邻两个图形的石子数有什么关系吗?这列数有什么规律吗?例题3、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11 11 2 11 3 3 11 4 6 4 11 5 10 10 5 1…………(1)第10行有几个数?分别是多少?(2)杨辉三角有什么特点?相邻两行有什么关系吗?随练1、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科学的其他分支,有许多应用.例如:树木的生长,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枝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这个规律,就是生物学上著名的“鲁德维格定律”.观察下图,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八年各有多少分枝?这些数之间有什么规律?等差等比数列例题1、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至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据说,有位印度教宗师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当时整天被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们包围,百无聊赖,很需要通过游戏方式来排遣郁闷的心情.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兴之余,他便问那位宗师,作为对他忠心的奖赏,他需要得到什么赏赐.宗师开口说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1)第8个格子上放了几粒麦子?第10个格子呢?(2)前5个格子一共放了多少粒麦子?前8个格子呢?(3)这组数列中,相邻两个数有什么规律吗?例题2、数列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被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1)一百零八塔是中国现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位于银川市南60公里的青铜峡水库西岸崖壁下,塔群坐西面东,依山临水,塔基下曾出土西夏文题记的帛书和佛祯,可能建于西夏时期是喇嘛式实心塔群.佛塔依山势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数排列成十二行,总计一百零八座,形成总体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因塔数而得名.那么,按照这样的规律,第15行有多少个佛塔?第20行呢?(2)在校技能节比赛中,值周班的同学负责收集同学们喝完水的矿泉水瓶.学校8点开场比赛,每一个小时清点一次收集到的矿泉水瓶,9点钟共收到了120个,10点钟收到了240个,11点钟收到了480个,按这个规律,到下午1点钟,共收到了多少个矿泉水瓶?(3)学校礼堂共有25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两个座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问第20排有多少个座位?第10排呢?第1排呢?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真不少呢!例题3、二分裂一般指生殖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是真核有性生殖的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生物如细菌以无性或者遗传重组二种方式繁殖,最主要的方式是以二分裂这种无性繁殖的方式:一个细菌细胞壁横向分裂,形成两个子代细胞.(1)开始有一个细菌,假设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子代细胞需要30秒,3分钟后有多少个细胞?(2)一个生物瓶中装有1个细菌,假设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子代细胞需要10秒,半小时后,整个瓶中都是细菌,那么什么时候生物瓶中有半瓶的细菌细胞?仔细观察题目,看清要求哦~随练1、下图是用火柴棒拼出的一列图形,依次类推,则第十个图形中的火柴棒的根数有________根,第n个图形中的火柴棒的根数有________根.随练2、如图一个堆放钢管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根钢管,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个,最上面一层放30根钢管,求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根钢管?易错纠改例题1、将一条长方形的纸条对折一次可以得到1条折痕,保持折痕平行时对折两次可以得到3条折痕,对折三次可以得到7条折痕,对折四次可以得到15条折痕,对折十次可以得到多少条折痕?我拿张纸来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吗?我还是找找它们之间的规律吧?1、3、7、15……下一个是不是29呢?聪明的你知道是多少吗?拓展1、分析并口述题目的做题思路及方法.找规律填数:0,3,8,15,24,(),48,63.2、一根绳子弯成如图形状,当用剪刀沿一条虚线剪断时,绳子被剪成5段;沿两条虚线剪断时,绳子被剪成9段;沿三条虚线剪断时,绳子被剪成13段;以此方法,沿10条虚线剪断时,绳子被剪成多少段?(1)(2)(3)3、下面是由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木块叠放而成的图形,第一个图中有1个木块,第二个图中有6个木块,第三个图中有15个木块,第四个图中有28个木块,按照这样的规律摆放下去,则第七个图中小木块的个数是多少?4、下面是按规律排成的一列数,从左向右数第九个数是多少?3,5,9,17,33,65,……5、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1)2,5,8,11,(),17,20.(2)19,17,15,13,(),9,7.(3)1,3,9,27,(),243.(4)64,32,16,8,(),2.(5)1,1,2,3,5,8,()21,34.(6)1,3,4,7,11,18,(),47.(7)1,3,6,10,(),21,28,36,().(8)1,2,6,24,120,(),5040.6、小明上楼梯,每次走一个台阶或两个台阶现在他要上一段楼梯,有12个台阶,有多少种方法呢?(可以先看台阶有1、2、3、4个……会有多少种方法)7、一条直线上一个点可以构成0条线段,两个点可以构成1条线段,三个点可以构成3条线段,四个点可以构成6条线段,以此类推15个不同的点可以构成多少条线段?。

新概念思维训练-小学三年级第讲找规律-教师版

新概念思维训练-小学三年级第讲找规律-教师版

新概念思维训练-⼩学三年级第讲找规律-教师版第5讲找规律内容概述通过观察已知项,找出所给数列、数表或图形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规律对其进⾏补填,解题中注意多重规律的叠加。

典型问题兴趣篇1.找规律,填空:(1)2,6,10,14,18,22,__________,__________,34;(2)1,3,9,27,81,__________,729;(3)l,l,2,3,5,8,13,21,__________,__________,89;(4)1,4,9,16,25,__________,__________,64.答案:(1)26,30; (2)243; (3)34,55 (4)36,49分析:(1)后⼀个数⽐前⼀个数⼤4(2)前⼀个数乘3得后⼀个数,3×81=243(3)兔⼦数列,前两个数的和等于后⼀个数(4)第1个数是1×1=1,第2个数是2×2=4,第3个数是3×3=9…第6个数是6×6=36,第7个数是7×7=492.找规律,填空:(1)97,88,79,70,6l;__________,__________,34;(2) __________,__________,15,24,35,48,63,80,99;(3) __________,__________,12,19,31,50,81,131,212.答案:(1)52,43 (2)3,8 (3)5,7分析:(1)后⼀个数⽐前⼀个数⼩9(2)题中已有的数从左⾄右:15+9=24,24+11=35,35+13=48,48+15=63…,所以15前边的数应是15-7=8,8-5=3(3)前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3.找规律,填空:(1)40,2,37,4,34,6,31,8,__________,__________,25,12;(2)l,2,2,4,3,8,4,16,5,__________,__________,64,7.答案:(1)28,10 (2)32,6分析:(1)把⼀列数分两列看:40,37,34,31,31-3=282,4,6,8,8+2=10(2)分成两列看:1,2,3,4,5,5+1=62,4,8,16,2×16=324. 找规律,请在图5-1的空格中填⼊适当的数。

找规律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找规律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找规律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能:•理解和运用自然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通过观察数字序列的规律,了解规律的本质和寻找规律的方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丰富数的计数和数的观念,培养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现数学之美,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数字序列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找规律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Step 1 让学生观察数字序列1.在黑板或者白板上列出一组数字序列:2, 4, 6, 8, 10, ...2.让学生观察这组数字的规律,看他们是否能找到其中的奥妙。

3.让学生有序,有条理地把自己站在的位置和他们观察到的数字写在黑板或白板上。

例如:序号: 1 2 3 4 5数字: 2 4 6 8 10观察点: +2 +2 +2 +24.然后再让学生试着找出第 50 个、第 100 个数字是多少。

Step 2 教授寻找数字序列规律的方法1.让学生仔细思考每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倘若没有找到规律,就换一组数字。

2.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进行辅助,并且也可以使用计算器自行验证结果是否恰当。

Step 3 练习让学生试着通过上一节课学到的方法,理解并找出下列数字序列的规律:1, 3, 6, 10, 15, ...3, 6, 10, 15, 21, ...1, 4, 9, 16, 25, ...Step 4 运用数字序列找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1.A 学生和 B 学生各自计算下面的数字张数:A 学生: 1, 2, 4, 7, 11, ...B 学生: 3, 6, 10, 15, 21, ...两个人在比赛,谁最先算出数 99 的位置?2.写出下面的数列,分别输出各序号的数值:序号: 1 2 3 4 5 6 ...数字: 1 4 9 16 25 36 ...3.假设你拥有一些多边形的一些顶点数,你可以得出规律吗?例如:三角形:3四边形:4五边形:5六边形:6七边形:7你可以用找规律的方法推导出 n 边形的顶点数吗?教学总结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应当通过观察数字序列的规律,钻研出寻找规律的方法,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技巧。

三年级奥数第02讲寻找规律(教师版)

三年级奥数第02讲寻找规律(教师版)

三年级奥数第02讲寻找规律(教师版)教学目标发现排列规律,并依据规律填写数字或算式。

知识梳理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对于较复杂的按规律填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对于几列数组成的一组数变化规律的分析,需要我们灵活地思考,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其他知识,一种方法不行,就要及时调整思路,换一种方法再分析;2.对于那些分布在某些图中的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往往与这些数在图形中的特殊位置有关,这是我们解这类题的突破口。

3.对于找到的规律,应该适合这组数中的所有数或这组算式中的所有算式。

典例分析考点一:发现数列规律例1、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2)1,2,4,7,11,(),()(3)2,6,18,54,(),()【解析】(1)前一个数加上3就等于后一个数,也就是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 3.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后推知括号里填15和18.(2)第一个数增加1等于第二个数,第二个数增加2等于第三个数,也就是每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4....,这样下一个数应比11大5,填16;再下一个数应比16大6,填22.(3)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162和486例2、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2)21,4,18,5,15,6,(),()(3)3,4,7,3,4,10 , 3 , 4 ,13,(),()(4)187,286,385,(),()【解析】(1)第一个数减3是第三个数,第三个数减3是第5个数,第二、第四、第六个数不变。

三年级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全)

三年级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1 -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第3讲竖式数字谜(一)第4讲竖式数字谜(二)第5讲找规律(一)第6讲找规律(二)第7讲加减法应用题第8讲乘除法应用题第9讲平均数第10讲植树问题第11讲巧数图形第12讲巧求周长第13讲火柴棍游戏(一)第14讲火柴棍游戏(二)第15讲趣题巧解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第19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第20讲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第21讲乘法中的巧算第22讲横式数字谜(二)第23讲竖式数字谜(三)第24讲和倍应用题第25讲差倍应用题第26讲和差应用题第27讲巧用矩形面积公式第28讲一笔画(一)第29讲一笔画(二)第30讲包含与排除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在一个数学式子(横式或竖式)中擦去部分数字,或用字母、文字来代替部分数字的不完整的算式或竖式,叫做数字谜题目.解数字谜题就是求出这些被擦去的数或用字母、文字代替的数的数值。

例如,求算式324+□=528中□所代表的数.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知,□=582-324=258。

又如,求右竖式中字母A,B所代表的数字。

显然个位数相减时必须借位,所以,由12-B=5知,B=12-5=7;由A —1=3知,A=3+1=4.解数字谜问题既能增强数字运用能力,又能加深对运算的理解,还是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这一讲介绍简单的算式(横式)数字谜的解法。

解横式数字谜,首先要熟知下面的运算规则:(1)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2)被减数-减数=差;(3)被乘数×乘数=积;(4)被除数÷除数=商。

由它们推演还可以得到以下运算规则:由(1),得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其次,要熟悉数字运算和拆分。

例如,8可用加法拆分为8=0+8=1+7=2+6=3+5=4+4;24可用乘法拆分为24=1×24=2×12=3×8=4×6(两个数之积)=1×2×12=2×2×6=…(三个数之积)=1×2×2×6=2×2×2×3=…(四个数之积)例1下列算式中,□,○,△,☆,*各代表什么数?(1)□+5=13-6;(2)28—○=15+7;(3)3×△=54; (4)☆÷3=87;(5)56÷*=7。

小学奥数图形找规律题库教师版

小学奥数图形找规律题库教师版

【解析】这组图形的共同特征是,连接各边上一点,组成一个复合图形•所不同的是,第四个图形是形,而其它几个都是四边形,这样,只有(4)与其它不一样【例2】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个六边O O O OO O O△△△△△△【解析】横着看,每行圆形的个数一次减少,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圆形。

•因为圆形【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解析】(方法一)横着看,每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减少,而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因为三角形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三角形△•(方法二)竖着看,三角形由左而右依次减少,而形由左而右依次增加,三角形按照4、?、顺序变化,也可以看出“?”处应是三角形△2、1的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一般地说,在观察图形变化规律时,应抓住一下几点来考虑问题:⑴图形数量的变化;⑵图形形状的变化;⑶图形大小的变化;⑷图形颜色的变化;⑸图形位置的变化;⑹图形繁简的变化.对于较复杂的图形,也可分为几部分来分别考虑,总而言之,只要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抓住规律,解决问题•板块一数量规律【例1】请找出下面哪个图形与其他图形不一样•【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解析】(方法一)横着看,每行圆形的个数一次减少,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因为圆形的个数是按5、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圆形•(方法二)竖着看,圆形由左而右依次减少,而三角形由左而右依次增加,圆形按照5、4、?、2、1的顺序变化,也可以看出“?”处应是圆形•【例3】观察下面的图形,按规律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1)(2)(3)(4)(5)【解析】本题中,几何图形的变化表现在数量关系上,图中黑三角形的个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从(2)起, 每一个格比前面一个格多两个黑三角形,所以,第(4)个方框中应填七个黑三角形•【例4】观察图形变化规律,在右边补上一幅,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系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生命中最最最重要的朋友们,请你们认真听老师讲并且跟着老师的思维走。

学业的成功重在于考点的不断过滤,相信我赠予你们的是你们学业成功的过滤器。

谢谢使用!!!】
找规律(二)
一、考点、热点回顾
1、发现和寻找图形、数表的变化规律。

2、小结:对于较复杂的图形来说,有时候需要把图形分开几部分来单独考虑其变化规律,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3、一般地说,在观察图形变化的规律时,应抓住以下几点来考虑问题:
(1)图形数量的变化;
(2)图形形状的变化;
(3)图形大小的变化;
(4)图形颜色的变化;
(5)图形位置的变化;
(6)图形繁简的变化等。

二、典型例题
例1 、观察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并按照这个规律将第四个图形补充完整。

分析与解:观察前三个图,从左至右,黑点数依次为4,3,2个,并且每个图形依次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所以第四个图如右图所示。

观察图形的变化,主要从各图形的形状、方向、数量、大小及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入手,从中找出变化规律。

例2、在下列各组图形中寻找规律,并按此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数:
解:(1)观察前两个图形中的数可知,大圆圈内的数等于三个小圆圈内的数的乘积的一半,故
第三个图形中的“?”=5×3×8÷2=60;
第四个图形中的“?”=(21×2)÷3÷2=7。

(2)观察前两个图形中的已知数,发现有
10=8+5-3, 8=7+4-3,
即三角形里面的数的和减去三角形外面的数就是中间小圆圈内的数。


第三个图形中的“?”=12+1-5=8;
第四个图形中的“?”=7+1-5=3。

例3、寻找规律填数:
解:(1)考察上、下两数的差。

32-16=16,31-15=16,33-17=16,可知,上面那个“?”=35-16=19,下面那个“?”=18+16=34。

(2)从左至右,一上一下地看,由1,3,5,?,9,…知,12下面的“?”=7;一下一上看,由6,8,10,12,?,…知,9下面的“?”=14。

例4、寻找规律在空格内填数:
解:(1)因为前两图中的三个数满足:
256=4×64,72=6×12,
所以,第三图中空格应填12×15=180;第四图中空格应填169÷13=13。

第五图中空格应填224÷7=32。

(2)图中下面一行的数都是上一行对应数的3倍,故43下面应填43×3=129;87上面应填87÷3=29。

例5、在下列表格中寻找规律,并求出“?”:
解:(1)观察每行中两边的数与中间的数的关系,发现3+8=11,4+2=6,所以,?=5+7=12。

(2)观察每列中三数的关系,发现1+3×2=7,7+2×2=11,所以,?=4+5×2=14。

例6 寻找规律填数:
解:观察其规律知:观察比较图形、图表、数列的变化,并能从图形、数量间的关系中发现规律,这种能力对于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将大有益处。

三、习题巩固
寻找规律填数:
5。

提示:中间数=两腰数之和÷底边数。

45;1。

提示:中间数= 周围三数之和×3。

(1)13。

提示:中间数等于两边数之和。

(2)20。

提示:每行的三个数都成等差数列。

横行依次为60,65,70,75,325;
竖行依次为40, 65, 90, 115, 325。

14。

提示:(23+ 5) ÷ 2=14。

6、下图中第50个图形是△还是○?
○△○○○△○○○△○…
答案:△
7、按顺序观察图5—1与图5—2中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8、请观察右图中已有的几个图形,并按规律填出空白处的图形。

四、习题练习
1、按顺序观察下图中图形的变化规律,并在“?”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2、下图中的图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仔细观察,并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小结:对于较复杂的图形来说,有时候需要把图形分开几部分来单独考虑其变化规律,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3、观察下列各组图的变化规律,并在“?”处画出相关的图形.
4、仔细观察下图中图形的变化规律,并在“?”处填入合适的图形.
小结:本题是一道较为复杂的题,观察的出发点主要有3点:①形状变化;②位置变化;
③颜色变化。

5、四个小动物排座位,一开始,小鼠坐在第1号位子上,小猴坐在第2号,小兔坐在第3号,小猫坐在第4号.以后它们不停地交换位子,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是在第一次交换后左右两列交换,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再左右两列交换…这样一直换下去.问:第十次交换位子后,小兔坐在第几号位子上?(参看下图)
6、将A、B、C、D、E、F六个字母分别写在正方体的六个面上,从下面三种不同摆法中判断这个正方体中,哪些字母分别写在相对的面上。

总结:对较复杂的图形,也可分成几部分来分别考虑.总而言之,只要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抓住规律、解决问题。

7、顺序观察下面图形,并按其变化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8、一个正方体的小木块,1与6、2与5、3与4分别是相对面,如照下图那样放置,并按图中箭头指示的方向翻动,则木块翻动到第5格时,木块正上方那一面的数字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