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摩梭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开题报告

旅游管理

摩梭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当代经济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给民族地区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在市场经济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深文化对经济的参与度,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资源,取得文化与经济的双赢是旅游研究中的一大重点。在人类历史上,由于民族战争、民族压迫等的广泛存在,一些少数民族与一些大民族分别居住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相互间缺乏认识。如今,很多民族间实现了平等,消除了歧视,所以,民族聚居地对人们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旅游吸引力。生活在泸沽湖附近的摩梭族因其特殊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吸引了很多目光,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该地区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而文化产业贫乏。泸沽湖景区分属四川和云南两省管辖,由于实施的政策和开发力度不同等原因,东西两岸的发展差距较大,四川方面相对比较落后。现代的商品经济已经无可避免的冲击了摩梭母系文化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基于这种背景,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结合点才是民俗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正是摩梭族神秘的文化吸引了异族人们的探索和旅游,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促进彼此间了解,消除隔阂和偏见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各民族间的友好团结、交流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保护。使部分濒临消亡的民族文化得以复兴。对此的深入研究也是为了这部分的旅游资源能够在现代经济的大潮中传承和发展,成为少数民族等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资源,对于刺激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进步,缩小东西差距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也可尽量避免在旅游中引发民族矛盾,导致民族文化变味。再者,族旅游的开发有利于唤起该民族的民族意识,引起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摩梭族独一无二的以母系文化为主的家庭形态、走婚习俗等都是很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对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通过对摩梭族的文化、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使摩梭族的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不是被动的成为保护对象,而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的开发利用,使之成为有价值的资源并能反过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开发与保护相协调。

主要内容(提纲):

一、引言

二、民俗文化旅游概述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二)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五种模式

(四)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两大原则

三、摩梭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简介

(一)摩梭服饰与歌舞

(二)摩梭民居和湖上交通工具

(三)摩梭的母系大家庭以及走婚习俗

(四)摩梭人三大典礼

(五)各种宗教信仰与宗教仪式

(六)摩梭地方特色餐饮

四、摩梭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摩梭服饰与歌舞的开发

(二)摩梭民居和交通的开发

(三)摩梭婚俗和宗教的开发

(四)摩梭饮食的开发

五、摩梭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一)摩梭民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六、关于摩梭地区民俗文化的保护

(一)摩梭文化保护的意义

(二)如何保护和发展摩梭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本文通过对各种资料的查勘、收集和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提取,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另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介绍摩梭地区旅游文化资源,探索对该地区以及类似的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开发与保护,发挥旅游业最大的影响力,从而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

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报告,查阅大量数据资料后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问题并提出策略方案。

四、参考文献

[1] 肖雪.四川泸沽湖景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19):8237-8239.

[2] 肖雪,赫正芬.对四川泸沽湖景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

学报,2007,12,80-82.

[3] 邢耀匀,夏铸九,戴俭.泸沽湖摩梭母系家屋聚落的保存与旅游开发[G].建筑

学报,2007,11,76-78.

[4] 孙国学.基于旅游开发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经济问题探索.2010,第

3期,166-169.

[5] 熊晓波,赵景柱,刘昕,严岩.旅游开放度对摩梭文化的影响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第5期,第18卷,194-199.

[6] 唐瑞.民族旅游中的民俗文化变迁——以泸沽湖的摩梭文化为例[J].新西部,

2008,16期,131-132.

[7] 唐政平.从摩梭人的婚姻制度看现代文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J].传承,

2010,第3期,140-141.

[8] 彭德远.文化、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研究——泸沽湖旅游业的发展选择[J].

经济问题探索,2007,第8期,169-172.

[9] 和自兴.永宁摩梭文化的发展与保护[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0,5,第27卷第3期,108-110.

[10] 李锦.在发展中维护民族文化生态——对泸沽湖摩梭社区的研究[J].中国民族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第25卷第3期,37-41.

[11] 何煜雪.试议泸沽湖的文化传播[J].商品与质量,2010,2,第7期,66-67.

[12] 杨丽娥.论摩梭母系文化的变迁[J].思想战线,2005,6,第31卷.72-75.

[13] 郑劲松,刘萍.保护泸沽湖文化打造绿色泸沽湖[M].环境经济,2010,1-2,第

73-74期,105-107.

[14] 吕达,唐卫东.论旅游对民俗的影响——以泸沽湖摩梭族文化为例[J].知识经

济,2009,第10期,110-111.

[15] 彭德远.论泸沽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9,第2

卷,第3期,46-50.

[18] Susan D. Blum, A Decade of Publishing on China’s Ethnic Minorities [J].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61, No.4 (Nov.2002), pp. 1287-1310.

[19] Thomas Borchert, Thinking about how religion works among Buddhists and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J]. Journal of Church and States vol.52 no. 1,

pages 112-137; doi: 10. 1093 June 3, 2010.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一、前期工作,阅读各种参考文献和书籍,做好充分的写作准备。

二、2011年1月1日—1月15日,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

三、2011年1月15日—1月30日,完成开题报告。

四、2011年2月1日—3月1日,完成论文初稿。

五、2011年3月1日—4月10日,论文多次指导和修改。

六、2011年4月15日,完成论文定稿。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一、主要特点:

主要是通过对大量研究资料、研究文献的归纳总结,探讨摩梭族旅游目前的开发现状,研究其开发程度、市场前景等。在此基础上,为摩梭民族稀有的文化开辟一条发展和保护的道路。

二、创新点:

大部分的文献研究都表示,当地的民俗旅游资源受到了外界主流文化的影响,大量的外来游客把自己的文化习俗等带入摩梭地区,破坏了当地生产生活的和谐稳定。认为原先封闭的文化氛围受到了破坏,加速了传统文化的变迁,有被异族文化同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