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文化 (1)
太极文化新解

刚柔太极感悟57一、太极拳习练的效应多方位性与功夫的深层性修炼太极拳所获得的效应的全方位性是无与伦比的。
事实证明习练太极拳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美体美容、开慧益智、延年益寿,其功夫既显露又隐密,神妙莫测。
二、太极拳文化根基的深厚性与延展空间的宽广性太极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阴阳学说、五行理论、儒家文化、道家思想、释家精神等共同构成其深厚的土壤,除它本身形成的各种风格、流派(诸如陈、杨、孙、吴、武、和等)外,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及群众习练基础的尚有武当太极、形意太极、八卦太极等等,展现出太极拳文化宽广的延展空间。
可以预计,今后太极拳还将不断产生新品种、新架式,诸如太极舞、太极操、太极书法、太极绘画等会层出不穷,太极拳文化会以更多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文化领域。
三、太极精神的渗透性与太极内涵的含蓄性各种文化领域,无论是从狭义还是从广义看,太极均可以向其渗透并被其渗透。
哲学、军事学、宗教学、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化学、美学、物理学等,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也无论是边缘学科还是新生学科,乃至各种门类的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视、音乐等,可以说,如无太极之元素与精神,电视、电影将会黯然失色,文学、艺术将索然寡味,体育、娱乐将残缺不全,甚至人类会躁动不安,世界也将缺乏平和,太阳也会缺乏温暖,女人会不再生孩子,此非夸大之辞。
有人利用太极原理解读高科技(如纳米技术),有人利用太极原理做好领导工作,有人利用其原理炒股,有人利用其原理做运筹、调配工作以及对外友好交流工作等,据证,已取得成效。
这一点不奇怪,这是因为太极精神具有无所不及的穿透力与无孔不入的渗透性,其内涵的含蓄性无比奇妙,它本来就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土壤中的一大瑰宝。
四、终极目标的崇高性与不可穷尽性谁能说自己所练之太极已达顶峰再不可逾越?没有,也永远不可能有。
它所追求之境界是高德、高智、高功。
出身于河南的著名哲学家、原北大教授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境界分为四层次:自然、功利、道德、天地。
太极拳文化内涵

太极拳文化内涵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存在方式,而民族文化则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存在方式。
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华武术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华民族身体文化的一个突出表现。
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来说,它依赖于中国社会历史的整体发展:而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和技术模型来说,它又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总体特征。
正如任何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一样,武术同样也包含有中国文化的全部文化基因,并跟中国文化的整体具有某种同源同构的全息映照的关系。
中国人在武术上的种种考虑,同样可见之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医疗、美学、技艺等等领域。
所以通过对武术的文化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人到底是如何考虑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亦即了解到底什么是中国人。
一、松静为本作为独具特色的一个成熟武术流派,太极拳属于内家拳类的柔性武术。
其松静为本、占中求圆的身体活动集中反映了中国式的“主静文化”特色。
不少学者指出,“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中国文明是静的文明”。
而太极拳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基础上的民俗活动和身体运动,通过身体的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质。
其基本的活动理念,便是松静为本、动静相兼、以静御动、动中求静、中正安舒、柔和圆活、螺旋圆道、占中求圆。
由此一方面区别于外家拳术和西式体操等“以动求动”追求外壮运动量的动力型运动;另一方面又区别于静坐、桩功等“静中求动”强调内壮功夫的静力型运动。
太极拳以自身松静自然和“动中求静”的身体符号,鲜明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松静为本,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出发点,这是变通求久的前提。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并表现为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紧张。
但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由于能源和资源都颇为有限,无论环境和人体都不可能无限地紧张下去。
全身肌肉不松驰,身体无法变换形态进入下-个动作。
骨络关节不松开,任何动作都无法进一步展开。
精神状态不松静,思想僵化原有定势适应不了外界新变化。
而全身储备能源和有效补充资源都消耗完了,亦即所谓油尽灯枯,死亡于是也就到来。
太极文化

集美大学太极文化论文论文题目:太极与人生摘要:我们修炼太极拳,要把太极拳在生活中转化,也就是生活要太极化,使我们的人生成为太极的人生。
我们修炼太极拳,最终就是希望人生圆满与和谐。
社会的运转要在和谐的状况下才有办法转化,如果不和谐,那也是在转化,但那会往负面去,这样就麻烦了,这个社会如都往负面在转化,人就会受到很多冲击,这样的人生就不会圆满和谐。
关键词:太极文化阴阳变化养生之道引言:太极拳是我国著名的强身健体的武术,修炼太极拳有利于养生。
太极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深受大众喜爱。
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是根据《易经》而来的。
“太极”指万物的原始,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基础,彼此消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
太极拳的起源及创始者至今尚待考证,就文献及传说而言,众说纷纭。
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太极拳由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陈长兴传给河北永年人杨露禅,而后社会依次出现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
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汇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
太极拳重意念,使神气内敛,练太极拳要精神专注,排除杂念,将神收敛于内,而不被他事分神。
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
太极拳调气机,以养周身。
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
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基。
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
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可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
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
太极拳动形体,以行气血。
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
气机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锻炼。
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保证人体健康长寿。
中华太极文化海外推介 Chinese Tai Chi Culture

Workshop in MacEwan University By Blair & Robert from Confucius Institute in Edmonton
Introduction to Tai Chi culture of China
Jiabao Wen, Workshop in minister MacEwan University the former prime By Blair & Robert from Confucius Institute in Edmonton of China, playing Tai Chi
Introduction to Tai Chi culture of China
作用 Function
修身养性 Self-cultivation 强身健体 Body building and physical fitness 缓解压力 Pressure relieving
太极文化 Taiji(Tai Chi ) in Chinese culture
何谓太极?What is Tai Chi?
Tàijí 太极
1 太极 Tai Chi A kind of philosophy in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Around 3000-year history 2 太极拳 Taijiquan Tai Chi Boxing / Shadow Boxing Around 400-year history
Notes: 太极的基本方法 Basic skills of Taiji(Tai Chi)
Introduction to Tai Chi culture of China
掤 Peng (warding off) 捋 Lv (rolling back) 挤 Ji (pressing) 按 An (pushing) 採 Cai (pulling down) 挒 Lie (splitting) 肘 Zhou (elbowing) 靠 Kao (body stroke) 进 Jin (advancing) 退 Tui (retreating) 顾 Gu (shifting left) Workshop in MacEwan 盼 Pan (shifting right) University By Blair & Robert from Confucius Institute in Edmonton 定 Ding (central equilibrium)
太极拳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拳术 , 有史 以来在传承上非常严格。特
别是太极拳, 可以说是 “ 神龙见首不见尾” , 即只有师
傅徒弟之 间才能交流 , “ 外行” 是不能领 陌其妙处的。 尤其在古代 , 只能师傅传弟子。师傅 挑选弟 子也非 常严 格, 经过多重考核通过了才可 以成为太极的传 人, 并且严禁外传 , 教学的时候还需规避其他 闲杂人 等, 总结起来就是 ‘ 传 内不传外’ ’ 。 而现在 , 国家大力弘扬太极文化 , 将太极拳作为
太极的本质是 匣常不变的。就像 自 然界四季之变化 , 昼夜之更迭, 万物之生衍消亡, 皆为连续渐变之过程 ,
犹如露珠之凝结, 渐生而渐长 、 渐盈而渐消。最重要 的是, 我们应该怎么认识 , 怎么去运用太极拳。
后移 , 右脚踏实 , 匕 体 后坐并向右转, 两手开始交错分
开, 右手上举 , 左手下落 ; 眼看右手 。左脚稍向前移,
腿胫骨有微涨的感觉时, 翻掌向左上方推出, 此时, 左
而唯 陛一贯。 由着熟而渐 晤懂劲 , 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然非用力之久, 不能豁然贯通焉 。 ” 这也是太极。
胯微往内收( 走下弧线 ) , 重心仍然在两脚中间。然后 双掌向外翻, 以右脚脚跟为轴向右旋转 , 重心前移 , 也 就是移到右脚的脚跟上, 此时, 上下相合, 将右胯坐一 下, 沉住 劲, 身体和胯都面向右前方 , 起左脚 , 左脚跟 贴地 , 向起式的左前方擦出。注意, 此时重心一定要 在右脚。 身体略向右转 , 双手下移, 用腰胯带动, 同时, 右胯 走一个 下弧线带动右脚, 合住右胯 , 开左胯 , 同 时将左脚脚尖摆正。右胯带动左腿上步合手 , 左手 单掌下按 , 右手握拳落拳于左掌。冲拳提膝, 要注意,
太极文化简介

太极文化简介太极文化,是一种中国古代文化。
并且渗透在各个文化领域和事物中。
由于太极的广泛性,太极基因可以渗透在各个文化领域和各种事物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太极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但这并不表明一切事物就都可以称之为太极,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质、特性和表现形式,期间又都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太极文化,是指太极在各种事物中的不同表现,所以,只要是以各种形式表明太极的特征、特性、特质的文化,都是太极文化的范畴。
严格地讲,只有以表现太极自身的本质、本性、实质、属性、形态、功能、法则、原理,而全面展示太极的本来面目的文化,才能是真正的太极文化。
一、太极是一种智慧,不仅仅是武术太极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孔子所著《易传·系辞》一书,书中所书:“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和西方哲学相同,中国哲学在最开始也是讨论的世界起源和存在问题,后来陆续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中国哲学对逐渐衍生出性命之学,后与儒家思想形成三派互相影响,产生我们中国独特完整的生命哲学。
和西方哲学不同,同时也异于古印度佛教,中国传统生命哲学观念同时注重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儒家的现世主义、道家的脱世主义和佛家的三生来世观点形成了完整的互补。
简单来说中国人是同时注重物质与精神、今生与来世的。
那么太极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智慧呢?说到最根本的究竟,太极智慧思想是阴阳互化的思想,《周易》物极必返,阳动则阴生,阴动则阳生,阳极而阴,阴极而阳的观点,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的双方是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在运动中是此消彼长相互转化的。
一个阴阳学说就涵盖了本体论和矛盾论,由此来看,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和西方哲学是相通的,而且我们要更早的意识到这个问题,发展的也更完善。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搞不清楚太极了呢?我们都知道神仙方术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到了秦汉时期更是蓬勃发展,尤其是两汉,一批方术用阴阳五行结合儒家经典发展成了谶纬之说,另一部分则吸收了佛教典义发展成了道教。
太极文化教案5

与
太极健身
高一选修课
陈氏太极拳教案
授课人数:总共人(女生人,男生人)
授课班级:年级班授课时间:任课教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太极文化。
2、掌握太极拳基本动作。
3、提高身体素质。
4、培养学生的基本武术技能
5、基本掌握陈氏太极拳一、二三式。
本
课任务Leabharlann 1、简介太极文化。2、太极拳基本动作练习
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1、绕场慢跑一圈
组织:
要求:
两路纵队,整齐
3’
准备部分
15’
2、徒手体操
(1)头部运动(4×8)
(2)单臂绕环(4×8)
(3)双臂绕环(4×8)
(4)涮腰运动(4×8)
(5)弓步压腿(4×8)
(6)仆步压腿(4×8)
(7)手腕踝关节绕环(2×8)
3、太极拳基本动作练习
(1)手型手法。
(2)步型步法。
歌诀: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结束部分
5’
1、放松练习
2、小节本次课的情况
3、布置课后作业
组织:
********
********
********
▲
5’
所需器材
场地布置
运动量预计
心率
0
时间
课后小结
歌诀: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基本部分
’
3、懒扎衣(原名揽擦衣)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太极文化教案1

教法:
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点及技术要求;
教师领做,学生跟做。
要求:
身心轻、松、自然;
动作准确。
15
2、金刚捣碓
第一势共7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仆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太极文化
与
太极健身
高一选修课
陈氏太极拳教案
授课人数:总共人(女生人,男生人)
授课班级:年级班授课时间:任课教师:李建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太极文化。
2、掌握太极拳基本动作。
3、提高身体素质。
4、培养学生的基本武术技能
5、基本掌握陈氏太极拳一、二。
本
课任
务
1、简介太极文化。
2、太极拳基本动作练习
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组织:
要求:
两路纵队,整齐
3’
准备部分
15’
2、徒手体操
(1)头部运动(4×8)
(2)单臂绕环(4×8)
(3)双臂绕环(4×8)
(4)涮腰运动(4×8)
(5)弓步压腿(4×8)
(6)仆步压腿(4×8)
(7)手腕踝关节绕环(2×8)
3、太极拳基本动作练习♀♀♀♀♀
♀♀♀♀♀
♀♀♀♀♀
▲
教法:
在教师口令下练习
组织:
♀♀♀♀♀
♀♀♀♀♀
♀♀♀♀♀
▲
教法:
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点及技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道唯太极 寻根陈家沟
14
太极文化-黄庭经
《黄庭经》历来被誉为“寿世长生之妙典”,为道家仅次于《道德经》的恢宏巨著。该书由魏华存(南岳夫人)撰为定本而流传
于世。分为《黄庭内景经》和《黄庭外景经》。《黄庭经》之书名首见于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著名炼气士葛洪的《抱朴子遐 览篇》。 书中“黄庭”二字,梁丘子注:“黄者,中央之色;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
心明,乃著五千字文。
史称”道德经“,遂有道教,传太极于明道者。
老子领悟文王八卦后 思索宇宙间的真理 写下不朽之作:《道德经》
1
大道唯太极 寻根陈家沟
6
太极文化-道德经
《道德经》即《老子》。中国气功学早期经典。道家经典。老子所著。《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道德经》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 道德经》之名。 《道德经》以治身与治国并重,而其要旨则归宿于治身养生。认为人秉元气而生,欲治身养生,必须爱精气,保神明,守静抱一,除情去 欲,使呼吸微妙,五脏不伤,而后复还性命,则久寿长生。《道德经》为道家及中医养生学早期文献之一,弥足珍贵。
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孟子及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 大道唯太极 寻根陈家沟
1
9
太极文化-五经
五经是指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诗》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 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书》又称《尚书》。“尚”即“上”,上古以来之书, 故名。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是 我国最早的史书。 《礼》也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有《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 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 《易》《周易》的简称,亦称《易经》,“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三义,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 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 《春秋》编年体春秋史。相传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1
大道唯太极 寻根陈家沟
7
太极文化-孔子
孔子与其弟子收集前人资料编撰成《易经》遂传之后世 《易· 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1
大道唯太极 寻根陈家沟
8
太极文化-四书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代以《孟子》升经,又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
篇,与《论语》、《孟子》结合。至淳熙年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此后,长期成为封建社会科举取
被囚羑里九年创六爻文王八卦世称“周易”
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挂》:“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
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挂。“
大道唯太极 寻根陈家沟
1
5
太极文化-老子
老子,李氏名耳,又称老聃,东周史官。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 一,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得观文王手迹,日夜揣摩,领悟大道,遂骑青牛过胡关,为小吏所阻,突而道通
太极文化
大道唯太极 寻根陈家沟
太极含义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
系辞传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 它们之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 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 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 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世间万象。
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华佗有两大发明:一是麻沸散,可对病人全身麻醉后进行手术,减轻病人疼
痛;一是五禽戏,是华佗根据人体经络以及脏腑和气血的功能。结合虎、鹿、熊 、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特点,创编的一套对应五脏的医疗保健体操,五禽戏就 是养生武学—太极拳的雏形。 华佗 (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大道唯太极 寻根陈家沟
1
3
太极文化-三皇之首伏羲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宇宙的秘密。
然而伏羲在七千年前,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思索。 就在宇宙的千变万化之中。 找到了大自然的规律和一种代表自然的力量。 伏羲的这一发现,从此奠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 那么但是在那个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 伏羲是用什么方法,把他的重大发现记录下来的呢? 他通过观察大自然,观察人类自身。 一画开天,创造出了代表阴阳的符号。 又根据阴阳合一,阴阳相对,阴阳互动的变化,创造出了八卦 。
1
大道唯太极 寻根陈家沟
10
太极文化-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相传是三皇中的轩辕黄帝的养生经验汇总,是现存最早中国传统医学经典,总结了上古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 ,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 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我国最早的典籍之一,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成书亦非一 时,作者也亦非一人。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经道家、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而成的黄老著作。在以黄帝、
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论语》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张侯论》和《古论》而成,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东汉列为七经之一。 《孟子》战国时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一说是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汉书 艺文志》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书中
1
13
太极文化-《太极图说》 宋·周敦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 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 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 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 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 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
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汉族传统
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 学典籍。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周敦颐 (1017年—1073年)北宋理学家,以儒家学说为基础,融合道学,间杂佛学。他首先 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系统地阐述了太极的理论体系。
1
大道唯太极 寻根陈家沟
12
太极文化-华佗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 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
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
故曰黄庭。”修炼黄庭,“隐景藏形与世殊,含气养精口如朱”,内视神象,含气养精,所以能宝其生。
《黄庭经》的精义有三:注重五脏六腑,固精炼气。阐述黄庭三宫及三丹田与养生的密切关系;存思黄庭,炼养丹田,以积精累 气为要旨,持行不怠为要诀。《黄庭经》以七言韵文形式,阐述人身脏腑及作用之大概,言五脏六腑各有司主之神,且彼此相扶朋助 大道唯太极 寻根陈家沟 1 15 ,以存养丹田,保气炼精。
士的初级标准书。 《大学》原是《礼记》的一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讲伦理、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
《中庸》原是《礼记》的一篇,相传战国时子思作,内容上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提出“诚者不勉而中,不
1
大道唯太极 寻根陈家沟
11
太极文化-扁鹊
扁鹊的医学成就,主要在经络藏象、四诊合参以及辩证论治与综合治疗三个 方面。其中,在经络藏象方面,扁鹊提出病邪沿经络循行和随脏腑深浅由表入里
传变的理论。
扁鹊(约前408-前310),姓秦,名越人,中医鼻祖。战国时期齐国渤海莫(今河北任丘) 人。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擅长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 治疗疾病。
大道唯太极 寻根陈家沟
1
4
太极文化-周文王
周文王,中国商末西方诸侯之长。后因崇候虎向
商纣王进谗言,曾被囚于里程,在被囚禁期间,曾夜 观天象,发明“文王八卦”,在狱中写了《周易》一 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是中华文 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 息、厚德载物。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 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的千 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易》讲究的对象 是天、地、人三才,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