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讲义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第五章、大卫·李嘉图

李嘉图在其货币理论的基础上,还提出了 稳定通货的方案。 其内容主要有几点:第一,实行金本位制。 第二,在金本位基础上实行纸币通货制度。 第三,在实行纸币通货制度时,必须严格 控制纸币发行量,国家要以法律规定银行 发行纸币的最高限额,必须保证纸币的可 兑换性。 李嘉图上述提出的改革货币制度的方案, 陆续被英国政府接受,并付诸实施。 李嘉图提出的通货必须同黄金密切联系的 思想成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理 论基础 。
二、生平、著作和方法论
大卫· 李嘉图(1772—1823),英国古典经 济学的完成者。出生于伦敦一个交易所经 纪人的家庭。14岁之前只受过初等教育, 14岁就随父在交易所办事。1793年因婚姻 和宗教信仰问题与父亲不和而脱离家庭, 独立经营证券交易业务。经过几年努力, 成了大富翁。以后,他转向研究自然科学。 大约在18世纪末才研究政治经济学。1819 年当选议员,是议会中代表工业资产阶级 利益的激进成员之一。1823年9月因脑病 (中风)不治逝世。
1817年4月,李嘉图的代表著作《政治经 济学及其赋税原理》(简称《原理》)出 版。全书共分三十二章,马克思指出,他 的理论完全包括在前六章中,而主要在第 一、第二两章(“论价值”和“论地租”) 中,除货币一章外全书其余各章只是这两 章的补充和附录。 全书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那就是寻找最 佳途径提高劳动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 增进资产阶级的财富,为达到这一点应以 经济自由主义原则作为理论、政策的出发 点,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第五章、大卫·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一、历史背景 二、生平、著作和方法论 三、经济理论
一、历史背景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标志着英国古典经
济学的完成,该理论产生于英国工业 革命蓬勃进行时期。 工业革命是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生 产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 巨大变化。 第一,社会生产力迅速增长。 第二,社会阶级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变 化。
大卫 ·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例三:工资变动不会引起商品价值变动的原理由 例三: 于资本构成比例不同和周转速度不同有所变更
• 仍以例一为例,假定工资上涨,使利润率下降1% ,即从10%下降 为9%,此时谷物的价值仍为5500英镑,只是工资和利润的份额发 生了变化,利润为5000× 9%=450,工资为5500-450=5050。纺织 品第二年工资也为5050,利润为450(5000 × 9% )+495(5500 × 9% )=945,产品价值为5995英镑(5050+945)。即:原来谷 物和纺织品两种商品的相对价值为5500比6050;现在,生产两种 商品耗费的劳动量并未发生变化,只是由于工资上涨从而利润率 下降1%,两种商品的相对价值变为5500比5995。 • 固定资本 工资 工人 P’9% 产品价值 • 谷物 0 5050 100 450 5500 • 纺织品 5500 5050 100 945 5995
固定资本 甲:第一年 0 第二年 半成品1100 乙:第一年 0 工资 1000 1000 2000 工人 20 20 40 P’10% 100 210 200 产品价值 1100(半成品) 2310 2200
7-第六章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汇总

三、李嘉图的社会观
•
•
李嘉图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认 为经济自由能保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的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资本家追求的利润虽是为个人利 益,但由于利润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 资本积累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又可以促进社会财富的增 加和全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 资本家的利益和全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 李嘉图认为资产阶级获得尽可能多的利 益符合全社会的利益,资产阶级的利益 应该在其他一切阶级的利益之上。
时 代 背 景
•
•
• •
经过产业革命,英国发展成为比较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迅速壮大,并在经济生活中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但政权仍在地主阶级手中,这侵害了资产 阶级的利益。于是在一系列的问题上,资产阶级与地主阶 级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的冲突。 在政治方面,它表现为工业资产阶级要求通过议会改革, 取得议会的多数,以便掌握政权。 在经济方面,它表现为对谷物法的存废和货币改革的争议。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正是适应这个要求产生的,其任务就是 要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制定新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为 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大力提高资本主义的生产力, 使国民财富更大更快的增长。
三、李嘉图的社会观
•
•
李嘉图的社会观是功利主义 和经济自由主义。 他的经济自由主义是以边沁 的功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的, 认为人类行为的准则是个人 利益,是追求个人功利,即 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而个 人追求个人利益同整个社会 的利益是一致的,符合社会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Jeremy Bentham (1748—1832 )
•
•
1799年阅读了斯密的《国富论》而对政治经济学发生了 浓厚兴趣。针对英国当时的货币问题,李嘉图发表了《黄 金价格》、《(黄金的高价)是银行纸币价值的证明》、 《关于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同伙的建议》等一系列论文和 著作,批评了英格兰银行滥发纸币的政策,要求恢复银行 券兑换金币的制度,以稳定国家货币。 1815年《谷物法》修正案通过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李嘉图也开始关注当时工业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阶级斗争 的另一个经济问题,即谷物法的存废或农业保护问题。他 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反映当时工业资产阶级最迫切的愿 望和要求。1815年发表《论谷物低价对资本利润的影 响》,同代表贵族阶级利益的马尔萨斯进行论战;1822 年发表《论对农业的保护》,论证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不但 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相矛盾,而且和全社会所有人的利 益也是矛盾的。
07.大卫·李嘉图的 西方经济思想史 教学课件

4 货币理论
(1)李嘉图在《原理》的前半部分,认为货币的价 值是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必要劳动量决定的,货币价 值的变动,在流通中就会相应地表现在商品价格的 变动上面,这时为了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就要有 数量不等的货币进入或退出流通。 他考察了货币 与商品交换时量的比例关系,得出了一条极其重要 的一国所需货币流通量的原理,即
(3)他在考察价值形成过程中区分了直接劳动和间 接劳动
他认识到商品价值包括工人直接劳动(活劳动) 创造的新价值和由间接劳动(物化劳动)所体现的 旧价值,并指出只有工人新加入的活劳动才创造新 价值,机器等生产资料本身不创造新价值。
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多盈利 10 小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丙
乙
甲
8 10 小小 时时
李嘉图在考察工资的涨落对利润变化的影响时第一个发现了这 个矛盾。他注意到,同量资本决非具有相同的有机构成,而在 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条件下,如果工资上涨后,商品还是按价 值出卖,那么,等量资本就得不到等量利润;如果等量资本还 能提供等量利润,那么,商品便不可能按价值出卖。
一般认为李嘉图的问题在于没有区分价值和生产价格。
此外,书中还论述了比较成本学说、货币理 论、赋税的一般原理和原则等。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写作: 李嘉图说:“我在写文章这门艰难的学问上 没有得到进展,我认为我应当专心研习这门 学问。”“我切盼写出一些值得出版的东西, 但我诚恳地说,这一点恐非我力所及”。 “我发现最大的困难就是在最简单的叙述中 也不能避免混乱。”
5、19世纪中期古典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一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出现:否定抽象演绎 法,对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古典经济 学解释国家差异性的能力提出了疑问,主 张“历史的方法”,对古典经济学挑战的 结果,是历史学派在德国获得了暂时的胜 利。
第七章_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经济学说史教程 23
三、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经济政策
在国内要实行任凭各行业自由竞争,自由发展的 不干涉政策。资本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合理 利用资源,取得最好的经济收益。劳动也应自由 流动,自由地与资本家缔结契约,以调节劳动的 自然价格。 国家为完成它的各项职能必须有必要的经费支出。 政府支出的资金平时主要来源于税收,特殊情况 下可发行公债。他认为税收来源于三种收入(工 资、利润、地租)的后两个部分,来源于生产性 的劳动,是对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占有。
也就是说运用等量资本或劳动耕种不同质量、位置 不同,以及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所得结果不同而 产生的差额构成地租。
(2)级差地租Ⅰ(假定耕种序列是下降的)
级差地租Ⅰ产生的原因:
土地的有限性以及土地在肥沃程度和位置上的差别 性。 假定: 耕种序列是下降的,即由先耕种优等地再推进到耕 种劣等地。
例1:
垫支资本 产量 价值(元) (元) (公斤) 400 1000 556 400 900 500
耕种一等地 耕种二等地
社会劳动决定商品价值,把最坏条件下生产一种商 品所耗费的劳动作为社会必要劳动。
农产品的价值: 耕种二等地每公斤农产品的价格: 500/900=0.56
级差地租Ⅰ:
他理想的分配情况是低工资、低地租、高利润, 只有高利润才为增加资本积累提供条件,从而 促成国家财富的增长。 国家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1.用更多 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的劳动——这不仅可以增 加商品的数量,而且可以增加其价值;2.不增 加任何劳动量,而使等量劳动的生产效率增大 ——这会增加商品的数量,但不会增加商品的 价值。李嘉图比较推崇第二种方式。增加国家 财富的两种方式被李嘉图视为资本主义运行机 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学说史》教程7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李嘉图,D. David Ricardo (1772~ 1823) 19世纪初英国金融界知名人士,社会活 动家。他出身于犹太家庭,在1799年偶然 阅读了A.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的研究》之后对政治经济学发生了兴趣, 开始研究经济问题。是一个诚实勤奋的经 济学家,被马克思誉为“古典学派的大 师”,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 成者
1、国内政策:
☆放任各行业自由发展、不干预的政策。 (无政府干预时,农、商、制造业最繁荣)
☆李嘉图主张建立廉价的政府,国家的作为在于保障私有财产、 刷新政治、振兴教育等。 (既不要鼓励,也不要抑制)
2、国外政策:
☆应实行充分自由的对外贸易。 ☆各国都能以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分配问题是李嘉图经济研究的最初课题,他 企图运用分配理论证明:工业资产阶级是资 本主义社会的中坚力量,工人阶级是不可少 的,而地主阶级是社会的赘疣。、工资理论1、工资的含义
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2、工资量的决定
区分了劳动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3、相对工资理论
一国产品以工资、利润、地租的形式分配给三大阶级,产品 在三大阶级间的分配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是不同的,正确判断某阶 级的收入状况不能根据其所获的绝对产品量,而应当根据相对产品量。
2、商品的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不会发生普遍生产过剩的经 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财富增加的条件与途径
* 生产财富的条件:资本积累(增加收入,减少消费)。 * 财富的源泉:纯收入(非总收入,也非人口) *途径:
一、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劳动。 二、使等量劳动的生产效率增大。
三、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国内外政策
第七章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 他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他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 的理论体系。 的理论体系。 他直接继承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并作出重要的 他直接继承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 发展。 发展。 李嘉图强调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和研究财 李嘉图强调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和研究财 主要任务 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 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
3、区分了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 区分了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 直接劳动是指生产中新加入的劳动, 直接劳动是指生产中新加入的劳动, 是指生产中新加入的劳动 间接劳动是指生产资料转移到商品中的价值。 间接劳动是指生产资料转移到商品中的价值。 是指生产资料转移到商品中的价值 他认识到商品价值包括工人直接劳动(活劳动)创 他认识到商品价值包括工人直接劳动(活劳动) 直接劳动 造的新价值和由间接劳动 物化劳动) 间接劳动( 造的新价值和由间接劳动(物化劳动)所体现的旧 价值, 价值,并指出只有工人新加入的活劳动才创造新价 机器等生产资料本身不创造新价值。( 。(教材 值,机器等生产资料本身不创造新价值。(教材 128页 128页)
四、货币理论 1、李嘉图在货币理论上的贡献 (1)在货币的本质问题上 李嘉图继承了斯密的看法,认为货币是商品, 李嘉图继承了斯密的看法,认为货币是商品,具有 商品的本性,有内在价值, 商品的本性,有内在价值,其价值也是由生产它耗 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2)在货币的职能问题上 李嘉图主要论述了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 把流通手段作为货币的基本职能; 能,把流通手段作为货币的基本职能;认为金币或 黄金是最适宜的价值尺度,纸币是金银货币的代表。 黄金是最适宜的价值尺度,纸币是金银货币的代表。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八章_29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八章第八章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李嘉图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发展到了最高峰。
一、李嘉图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一)李嘉图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1.产业革命,李嘉图处在产业革命发展扩大的时期。
产业革命彻底改变了旧有的阶级结构,激化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大阶级最终形成和确立了。
2.阶级斗争: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尖锐:关于谷物法存废和货币改革的争论。
产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从谷物输出国变为谷物输入国。
地主阶级利用谷物法,维持和提高谷物价格,获取好处。
但是,这却提高了工业品的成本,相对减少了资本家的利润,极大地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此外,限制外国谷物进口,也造成了英国工业品输出的困难。
于是,谷物法的存废问题就成为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激烈斗争的焦点。
当时英国在长期的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为筹措军费,曾经发行了大量银行券。
这在英格兰银行停止兑换后,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扩大对外贸易,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主张制止通货膨胀,进行货币改革。
围绕货币改革问题也发生了激烈的论战。
李嘉图积极参加了这些斗争,为工业资产阶级的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斗争的最终结果是处于上升时期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胜利。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就正是在这些斗争中产生的。
(二)李嘉图的著作——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三)李嘉图的社会历史观和方法论1.李嘉图的社会历史观:李嘉图的思想建立在边沁功利主义哲学基础上,宣扬资产阶级经济自由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自然的和合理的。
2.李嘉图的方法论:批判斯密方法的二重性和不一贯性,坚持用抽象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
但把抽象法推向了片面,从而使逻辑和历史相矛盾。
二、李嘉图的价值理论(一)李嘉图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判1.不同意斯密关于财富就是能够得到的权力和支配的权力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第五章论工 资,第六章论利润只是对第一、二章的补充。 可见全部经济理论又可以说都包含在头两章 里了。
以后各章除个别地方有新的见解外,都是对 这两章阐述的原理的运用和补充。
二、李嘉图经济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 机器大工业引起工业生产的急剧增长,许多
李嘉图是继斯密以后最伟大的古典经济学家。尽管他只 接受了少得可怜的正规教育,但凭借“天才”,他在经 济学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贡献。他所创立的一 般经济理论分析体系,成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发展的颠峰。 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其最重要 的代表作。该书的出版为李嘉图赢得了极大声誉,并成 为当时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权威。此外,李嘉图的发表的 论文和著作还有:《黄金的价格》(1809)、《论低价 谷物对资本利润的影响》(1815)、《关于一种经济而 稳定的通货的建议》(1816)、《论对农业的保护》 (1822)、《绝对价值和交换价值》(1823)、《建立 国家银行的计划》(1823)等。
第七章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David Ricardo’s Ec、著作与方法 价值与货币理论 分配理论 赋税原理 自由贸易理论
第一节 李嘉图的生平、著作与方法
一、生平和著作
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19世纪初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出
实际上,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完全包括在该书前六 章中。
论若干具体的赋税的十二章和论对外贸易的两章都是理 论原则的运用,而其余涉及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解释 和补充的各章只能算为本书的附录。就前六章来说其逻 辑结构也是不严谨的。
李嘉图在这部著作中所提出的严密理论以及他所运用的 前后一贯的方法,即大大超过了《富国论》。该书全书 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便是:寻找最佳途径,提高劳动生 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增加资产阶级的财富。
新的工业城市出现,全国有2/3的人从事工业。 1770至1820年英国工业增长了4倍。到了19世纪3 0年代,英国各主要部门陆续采用了大机器生产, 大量的低廉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英国对外贸易 迅速高涨。并开始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 其他各国的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
(二)社会阶级关系有了较大变化、阶级矛 盾开始激化
1、产业革命在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同 时,也彻底改变了社会经济关系。机器大生产的 发展,使大批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沦为雇佣工 人。代表新生产力的工业资产阶级在社会上占据 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光在工业而且在农 业中,逐渐排挤了旧式的小生产,确立自己的统 治。
3、经过产业革命,形成近代产业无产阶级,英国 发展成为比较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即由资产阶级、无 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所构成的社会。但此时英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随着产 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迅速壮大,并 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政权仍在地主阶级 手中,这侵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于是在一系列问题上, 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在政治方 面,它表现在工业资产阶级要求通过议会改革,取得议 会的多数,以便掌握政权。在经济方面,它表现为对《 谷物法》的废存和货币改革的争论。
材料1
《谷物法》
英国政府在1773-1846年间为提高贵族地主阶级的收入而实施的一种 保护谷物贸易的政策。根据该法令,只有当国内谷物价格超过规定限 价时,才允许谷物输入。当时在国会处于多数的贵族地主,为了获得 更多的地租,又不断修改对谷物限价的规定。1773年每夸特小麦的限 价是48先令,1791年为50先令,1804年为64先令,1815年更提高到80 先令(最后一次提价)。维持和提高国内粮价,使地租增加,给土地 所有者带来利益。
身于犹太族家庭,父亲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
12岁到荷兰的商业学校学习。14岁 回国,协助其父进行业务活动。
21岁时因与新教徒女子恋爱,违反 犹太族习俗,遭其父反对,与家庭 脱离关系。自此他独立开展证券交 易活动,很快获得成功。25岁时他 已成为拥有200万英镑财产的富翁了。
李嘉图深感自己早年受教育不足,经济生活有了 保障后开始进行自学。起初学习自然科学,钻研 数学、物理学、矿物学和地质学等,还是英国地 质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在1799年他偶然阅读了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从此对政治经济学发生了兴趣, 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当时英国突出的经济问题是 “黄金价格”和“谷物法”。李嘉图热心地参加 了对这两个问题的辩论。
1818年,李嘉图当选为格罗斯特郡郡长,1819年 被选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他没有参加政党,但却 是当时保守党政府议会内反对派中代表工业资产 阶级利益的最激进最活跃的一员。他揭露旧法规 的弊病,主张进行议会改革;反对“谷物法”, 宣传自由贸易;批评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建议进行币制改革等等。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1817年伦敦出版,1819年和18 21年分别出了第2版和第3版。
李嘉图的研究方法,导致了本 书的奇特的结构。全书由原序、 第3版小引和32章组成。各章 之间没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结 构松散,并且各部分内容重复, 是“非常奇特的,必然谬论的 结构”,全书更象是一本论文 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篇章结构
第一章论价值本应只涉及价值问题,其他范畴只 有在对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说明。但 本书在这一章里不仅假定了商品的存在,论述了 价值原理,而且假定了工资、资本、利润甚至一 般利润的存在,并对这些范畴一并作了论述。
第二章论地租,第三章论矿山地租只是对第二章 的补充。在这两章里又是以对整个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全部见解为前提论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