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文学分析——女性主义
《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范文

《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篇一一、引言托妮·莫里森的《宠儿》是一部深入探讨美国南方种族与性别压迫的经典作品。
这部小说以独特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黑人女性在历史与现实中的挣扎与抗争。
本文旨在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对《宠儿》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主人公如何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
二、双重桎梏:种族与性别的压迫在《宠儿》中,主人公塞丝所面临的双重桎梏主要表现在种族与性别的压迫上。
作为黑人女性,她在白人至上的社会中饱受歧视与压迫。
在种族问题上,黑人被剥夺了尊严与权利,被视为低人一等。
在性别问题上,女性则长期处于从属地位,缺乏自主权与话语权。
塞丝所面临的正是这种种族与性别双重压迫的困境。
三、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解读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认为,种族与性别的压迫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在《宠儿》中,这种理论得到了充分体现。
塞丝在遭受白人奴隶主的压迫的同时,还要面对社会对黑人女性的刻板印象与偏见。
后殖民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主体性与自我认同,认为女性应该摆脱种族与性别的束缚,争取自身的尊严与权利。
四、挣脱桎梏,重建精彩人生面对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塞丝选择了勇敢地抗争。
她通过自我救赎与帮助他人来摆脱桎梏,逐渐找回自我价值与尊严。
在小说中,塞丝的成长与变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她从最初的无奈与屈服,到后来的勇敢与坚强,最终实现了对自我的认同与重塑。
此外,她还通过与其他黑人女性的团结与合作,共同抵抗种族与性别的压迫,为黑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权利与尊严。
五、结论通过对《宠儿》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我们可以看到黑人女性在历史与现实中的挣扎与抗争。
在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下,她们不断寻求自我救赎与自我认同。
而塞丝的成长与变化正是这种努力的体现。
她通过勇敢地抗争,逐渐摆脱了桎梏,实现了对自我的重塑与认同。
同时,她也为我们展示了黑人女性如何通过团结与合作,共同抵抗压迫,为自身争取更多的权利与尊严。
论《宠儿》中以哥特手法展示的黑人女性主义

记 起 的 , 黑 人 不 想 记 起 的 。 是 白人 不 想 记 起 的 。我 是 是 也 说. 这是 一 种 全 民 的遗 忘 症 ” 。 翻
南 昌 高 专 学 报 2 1 第 5期 ( 第 9 0 0年 总 O期 ) 2 1 0 0年 1 0月 出 版 Jun lfNaca gC lg N .@u 0 O t 0 0 o ra o n hn ol e e o5 m 9 ) c. 1 2
3 5
论 宠儿 中以哥特手法展示的黑人女性主义
路 、 现 自我 身份 的建 构 。 实 作 品 中具 有 典 型女 性 哥 特 特 征 的 三 个 因素 : 1 闭 () 密 的 空 间 意象 ( 石 路 14号 ) 2 女 性 哥 特 女 主 人 公 ( 蓝 2 ; ) ( 塞斯 )
本人也发现提及难 以启齿的过去是很 费劲 的。 这将是我 “
自我 的过 程 对 那 些 正 在 努 力 寻 求 自我 的黑 人 女 性 也 具 有
奴 隶身 份 建 立 的损 害 以 及 对 其 心 灵 的 长 久 伤 害 。在 这 部
作 品 中 , 个 主 要 人 物 , 塞 斯 、 芙 、 儿 以 及保 罗都 遭 每 如 丹 宠 受 到 了创 伤 并 遇 到 了个 人 身 份 的 缺 失 。莫 里森 对 哥 特 式 手法 的运 用 .旨在 帮助 书 中 人 物 重新 建 立 身份 并 学 会 治 愈创伤的方法 。
必 须 被 驱 除 ,塞 丝 才 能 化 内疚 为 自我 饶 恕 。才 能 获 得 重 生 。 芙受 到黑 人朋 友 的 鼓 舞 和 同情 , 关键 时刻 真正 理 丹 在 解 了 贝 比 ・ 格 斯 对 她 的教 导 . 萨 她告 诉 大 家 宠 儿 是 来 惩 罚 她 的 妈 妈 的 。 芙 知 道 “ 有 她 把所 有 她 知道 的 事情 讲 出 丹 只
里森《宠儿》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宠儿》中的女性人物有几个重要的角色,包括母亲、丽特、艾米丽、贝琳达等。
首先,母亲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女性人物之一,她是主人公的养母。
在小说中,母亲代表着传统的妇女角色,她在家庭中扮演了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角色。
母亲的性格也很传统,她安静、温柔、敦厚,有着无限的耐心和爱心,她为了帮助主人公克服困难,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
其次,丽特是一个非常自由和独立的女性。
她有很多自由的想法和行为,这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大相径庭。
丽特尝试自己的巨大能力,在男权社会中闯出一片天。
她对爱情的追求也颇有自己的主见,她爱上了主人公,最终追求到了自己的爱情。
再次,艾米丽是一个另类女性,她是一个性取向为同性恋的女性。
在小说中,她对自己感到非常自豪,不愿因为自己的性向而自厌。
她支持女权主义,建立了自己的事业而不必依靠男性。
最后,贝琳达是一个充满独立和意志的女性。
她有强烈的愿望,希望成为自己一生的女性,她不愿意被任何人所支配。
在反对主人公的同时,她也试图追求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表现出了她对自立、自由和坚强的独立性。
综上所述,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女性,她们中有传统的妇女角色,也有不受传统束缚的自由女性。
同
时,所有这些女性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追求,她们尝试挑战和改变社会的性别角色和社会框架。
《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范文

《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篇一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一、引言托妮·莫里森的《宠儿》是一部深刻反映美国南方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的经典作品。
作为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描绘了女性在种族歧视和社会压迫下的挣扎与重生。
本文将通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宠儿》中的主题和意义,以及其对于当代社会女性追求自我认同和摆脱双重桎梏的启示。
二、双重桎梏:种族与性别的压迫《宠儿》中的女性角色生活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桎梏之下。
种族歧视使得黑人女性在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而性别歧视则进一步加剧了她们的困境。
在托妮·莫里森的笔下,这些女性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挣脱这种双重压迫。
三、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解读后殖民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在殖民地和后殖民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不仅要面对种族和性别的压迫,还要面对文化认同的困境。
在《宠儿》中,女性角色通过自我救赎、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以及文化传承来寻找自我认同,从而挣脱种族和性别的桎梏。
四、女性的自我救赎小说中的女主角塞丝在面对奴隶制和性别压迫时,勇敢地选择了抵抗。
她通过回忆过去、面对现实和展望未来,实现了自我救赎。
这种救赎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抗争,也是对种族和性别压迫的反抗。
五、家庭与社区的支持在《宠儿》中,家庭和社区成为女性挣脱桎梏的重要力量。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支持,以及社区的接纳和包容,使女性能够勇敢地面对过去的创伤,重建自信和自尊。
这种支持不仅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亲人朋友,也来自于文化和传统的力量。
六、文化传承与认同后殖民女性主义认为,文化传承是帮助女性摆脱种族和性别桎梏的重要途径。
在《宠儿》中,女性通过传承家族和文化传统,找到了自我认同和归属感。
这种认同不仅使她们能够抵抗外部的压迫和歧视,也使她们能够在内心深处找到力量和勇气。
七、重建精彩人生通过自我救赎、家庭与社区的支持以及文化传承,小说中的女性最终实现了对种族和性别桎梏的挣脱,重建了精彩的人生。
《宠儿》中百衲被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1.缝制一条 “身份构建 ”之被 在碎 片 中求 完整 ,在 断裂 中求 弥合——是缝 制百衲被 的 目标和 特质 。莫 里森 在 《宠 儿》 中呈现 出很多 “碎片 与 断 裂 ”。奴隶制给黑人 身心造成 了无尽 的伤 痛, 同时也剥夺 了 黑人享 受完 整家庭 的权利 。塞丝 的母亲 “来 自海上 ”,多次 被 白人 强奸 ,孩子被扔掉 ,只剩下塞丝一人 。后来 ,母亲被 吊死后 ,塞丝亦受尽 了奴隶主的性虐待 与肉体的摧残 ,全 身 伤痕累 累。塞丝生 了四个 子女,却连做母 亲的资格都没有 , 只 能 以杀女 告终 。塞 丝 的婆婆 也在 劫难 逃 ,她生 了八 个孩 子 ,或 被 抓 走 , 或 被 追 捕 , 死 了 的 也 不 知 埋 在 哪 儿 。黑 人 的 生活状态 是这样 的支 离破 碎 , “只要没有 跑掉或 吊死 ,就得 被租用 ,被 出借 ,被送还 ,被储存 ,被抵押 ,被赢被偷被掠 夺 ”。然而 ,从莫里森 的这些文本碎片 中,我 们看到 了隐匿 于其背后作 者追求弥合与 完整的丝丝 印迹 。尽管 以塞丝为代 表 的黑人 女性因为肤色和 性别,受到残酷 压迫 ,但她们渴望 获得 “自我 ”,追求 身份 的重 构:贝 比·萨格斯通过 “林 中空 地 ”传教来确 立其 自由黑人 的身份 ;塞丝通过 逃离奴隶主 的 非人待遇和 杀婴这种极端 的方 式来维护她 作为黑人母亲 的身 份 ;丹 芙通 过逐渐成熟和走向独立来确 立其全方位 的身份 。 这三代黑人 女性对 自身主体的认识是渐进式的 。贝比·萨 格 斯 的 儿 子 黑 尔 通 过 出 卖 周 末 的 劳 动 换 取 了她 10年 的 “自 由 ”。自由到来时 ,她很 困惑地经历 了这样 一个过程 :不理 解——被吓着——突然发现双手——感 到心跳— 放声大笑 。 贝 比·萨格 斯对 其身份 的发现开 始 了黑人 女性确 立 自身 主体 意识 的第一步 。塞丝在 “学校 老师 ”接管后 的庄 园所受 的痛 苦 折磨给她 留下永远不能 忘记 的创伤 ,也迫使她在 艰难 中逃 离 “甜蜜之家 ”,寻找 自由。而 “学校教师 ”和 学生们有关 “属性 ”的谈话使 塞丝第一次感 觉到:在 白人 眼里 ,她 与动
《宠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文化·文化产业论坛1莫里森和《宠儿》托妮·莫里森,以多变的文学视角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享誉世界文坛,并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大奖的非裔美国作家。
莫里森作为一位黑人女性,在诠释和探寻非洲裔美国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方面打破了以往作家的写作定位,更加注重对于当前美国主流文化冲突下的美国黑人文化与自我价值的探寻。
小说《宠儿》是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小说的故事情节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一个女黑奴赛丝,携子女从肯塔基的奴隶庄园逃到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
奴隶主追踪而至,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毅然扼杀了自己的孩子,并将其下葬,取名为“宠儿”。
在人们看来,自由和母爱两个本来就不相互矛盾的东西,而在美国黑人历史上显得那样的水火不容,逼得一个母亲不得不用剥夺孩子的生命来换回自由。
2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一思想流派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90年代得到发展。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者考虑性别歧视、对自然的控制、种族歧视、物种至上主义、与其它各种社会不平等之间的交互关联性。
生态女性主义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它批评男权、父权的文化价值观,赞美女性本质,它反对那些能够导致剥削、统治、攻击性的价值观。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万物平等,应该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人与自然之间和平相处。
所以生态女性主义反对阶级压迫、反对种族压迫、反对男尊女卑、反对人统治自然。
生态女性主义试图图寻求一种不与自然分离的文化,旨在呈现出一幅女人、自然、男人和一切存在形式和谐平等共生的画面。
反过来说,一切反对阶级、种族、男权、人主宰自然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都带有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
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把自然、性别和种族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意识到女性、有色人种和自然都处在受歧视和压迫的地位,都受男性,尤其是白人男性的统治。
旨在从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这一新的环境批评阐释空间里呈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生态观。
影片《宠儿》中的黑人女性主义透视

影片《宠儿》中的黑人女性主义透视作者:吴玲来源:《电影评介》2016年第13期1856年美国蓄奴史上发生了第一件黑人奴隶的母亲亲手杀死了自己女儿的事件。
电影《宠儿》就是根据其进行改编的。
电影《宠儿》以塞斯杀害自己的亲生女儿的事件作为故事的引入点,进行黑人生活的讲述,将“宠儿”变成鬼魂不愿离开人世的灵异事件和人们对塞斯的疏远和误解作为故事发展的一个导向,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这种事件的不满态度,通过艾拉和塞斯母亲事件的讲述和故事的更迭发展,从侧面反映了在当时社会中黑人女性的反抗意识。
电影《宠儿》充满了暴力事件和血腥的场面,借助124号农舍进行故事情节的展开,以塞斯的两个儿子被送走之前的种种预兆作为故事的发展方向,《宠儿》从开始一直到结尾,采用典型的哥特式表现手法,对当时社会上的黑人女性的反抗、渴望自由、渴望平等以及尊重主权的迫切需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影片强调了女性主义内涵电影《宠儿》是根据美国蓄奴制时代真实发生的事情进行改编。
电影主题围绕黑人女性主义进行阐述。
美国的女性主义发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的发展。
[1]回顾美国的历史不难发现,在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作品中最先提出黑人女权主义,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中,黑人女性主义都是极其热爱女性文化的,并且女权主义者之间需要懂得互相帮助,还要积极主动的投身到黑人的民族事业中去,努力维护自己民族的尊严。
莫里森作为黑人女性主义的代表性作家,从自己的角度对美国黑人和美国黑人女性的历史和面临的现实进行考虑,紧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深的意识到过去的黑暗历史和现在的幸福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莫里森一直都非常重视黑人女性的生活经历,并且希望从黑人的生活经历中得到一些启示。
莫里森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收到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黑人女仆对奴隶制度所进行的种种反抗的故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当时的残酷社会现状。
电影《宠儿》对塞斯·贝比以及塞斯母亲等事情进行详细的描述,尤其是对塞斯和宠儿一家的纠缠进行详细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对黑人女仆的压迫以及黑人对奴隶制度的不满等,更为严重的是对当时白人的种种压迫和无穷尽的屈辱的一种强烈反抗。
母性的升华——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宠儿》

至他们 的后 代 , 生 中是 否获得 了真正 的 自由。此 一
外, 在莫里森 的眼中, 比种族 隔离更复杂 的是个人 在奴隶 制和种 族 隔离的摧 残下过 去与现在 的混淆 。
小 说 的另 一个 主题是 过去 。 小说 中的每一个人 物都承 受着惨 痛 的 , 满着恐 怖 的过去 。塞 丝三 岁 充 失 去母 亲 , 被强奸 和还 被迫 杀死 亲生女 ; 保罗 ・ D曾 被 囚禁 在 深沟 的箱 子里 ;斯丹 普 ・ 眼睁 睁看着 佩德 自己的妻子 沦为别人 的性 奴 ;婆婆 贝比 ・ 萨格斯 失
人 社会 文 明 的惩 罚 和黑 人 社 会无 知 的长达 二 十年
的隔离 。 没人说 得清 , 离 了奴 隶 主庄 园 的奴 隶 , 逃 甚
可以借助塞丝的形象来阐释。 小说《 宠儿》 在探究塞 丝 的极 度绝望 的“ 同根源 ” , 共 时 莫里 森巧妙 地赋予
了塞丝 这个形 象不 同的几个具有 普遍 意义 的主题 。 首 先 , 丝是个 勇敢 、 塞 高傲 、 独立 而 又热 情 的女 子 ,
21 第 8 0 0年 期
No8, 01 . 2 0
现 代 妇 女
MOD R Ⅵ 虹N E N 总第 34 4 期
母性的升华
从女性主 义视 角解读《 宠儿》
李 玉云
( 大连 工业大 学, 宁 大连 163) 辽 101
摘 要 :本文从女性主义 的角度探析小说《 宠儿》 中的女主人 公塞丝 所经受 的杀子悲剧的精神 和现实 的痛苦 , 析 分
死亡 , 只有后来 出生 的小 女儿丹 芙与塞 丝和鬼 魂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形象 作为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在《宠儿》中为我们讲述了塞丝 杀婴的故事,她塑造的不再是温良淑德的“家庭天使”,而 是在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下奋力抗争的“恶女人”,深刻地 体现了主人公的女性解放意识,也表达了作家自己的女性主 义立场。 相比较而言,祖母贝比・萨格斯是一个极为传统的美国黑人 女性,她也有着所有黑人女性的悲惨遭遇,她曾说过:“在 这个国家里,没有一座房子不是从地板到房梁都塞满了黑人 死鬼的悲伤。”然而正是这样一个默默隐忍的女性,在“林 间空地”进行“布道”时,号召她的黑人同胞们热爱自己的 肉体,“比眼睛比脚更热爱。比呼吸自由空气的肺更热爱。 比你保存生命的子宫和你创造生命的私处更热爱,现在听我 说,爱你的心。因为这才是价值所在”。这种对身体的热爱 是对身体本能的爱抚和赞颂,是对黑人女性自身顽强生命力 的认知和感叹,更是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
角度二:小说主题
小说一方面真实地再现了黑奴们在奴隶制下所 遭受的种种非人的待遇,而且深刻地揭露了这 些黑奴们在精神上所遭受的摧残与伤害,这些 伤害阻碍了他们寻求个人价值和个人身份确认。 然而在作者看来,女性主义者还应献身于黑人 的民族事业,维护民族的整体性。所以小说不 单单停留在控诉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与 压迫,而是从独特的角度写女性经验,在抨击 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或者主要反映 黑人妇女争取妇女平等权利的斗争 ——主题 升华
摘要:《宠儿》是美国20 世纪最耀眼的黑人女作家莫 里森的惊世之作,它以赤裸 裸、血淋淋的母爱震撼着世 界。作者用这个令人颤栗的 故事来阐释在男权主义和种 族主义夹缝中生存的美国黑 人女性独特的女性意识。本 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文本中人物母性形象 的重塑、男性形象的缺失以 及一系列女性人物意识的觉 醒与演变解读作家的女性意 识,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把握 《宠儿》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