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模型制作教案
手工制作模型初中作品教案

手工制作模型初中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流程。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模型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流程。
2. 不同类型的模型制作方法和应用。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模型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流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模型的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模型的步骤和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模型制作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模型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基本技巧和流程讲解:讲解模型制作的基本技巧(如切割、拼接、打磨等)和流程(设计、制作、组装、修饰等)。
3. 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模型制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模型的步骤和技巧。
4.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模型,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模型制作项目。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6. 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培养他们在模型制作方面的兴趣和潜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完成质量。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4. 学生对模型制作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小学模型制作社团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创新和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 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模型制作工具: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等。
2. 模型制作材料:纸盒、纸杯、塑料瓶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是怎么制作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模型。
”二、讲授新课1. 模型制作的基本步骤:a. 选材:根据需要制作的模型选择合适的材料。
b. 设计:根据材料的特点和制作要求,设计模型的结构。
c. 制作:按照设计图纸,使用工具将材料剪裁、折叠、粘贴等。
d. 装饰:对模型进行美化,增加创意和个性。
2. 模型制作技巧:a. 剪裁:根据需要,将材料剪裁成所需形状。
b. 折叠:使用折纸技巧,将材料折叠成特定的形状。
c. 粘贴:使用胶水将不同材料粘贴在一起。
d. 装饰:使用彩笔、贴纸等对模型进行美化。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模型制作项目。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完成模型制作,并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模型制作,并提高我们的创新思维。
”二、讲授新课1.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a.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培养创新思维?b. 学生讨论:创新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创新思维的方法a. 提问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b. 改进法:对现有模型进行改进,增加创意。
c. 拼接法:将不同材料、不同结构进行拼接,形成新的模型。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创新项目。
制作太阳系模型教案

制作太阳系模型教案第一篇:制作太阳系模型教案14、做太阳系模型教学目标: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并能按一定比例制作简易太阳系模型。
2.意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会按比例做好太阳系模型,能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小问题。
教学准备:制作材料: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制作任务分配表、八大行星数据表、计算器、泡沫底板、橡皮泥、卷尺、大头钉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制作之前的准备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系的组成和八颗行星的大小与距离太阳的远近。
多媒体展示太阳系图片引起回忆旧知识,激发兴趣。
2.提问:如果我们根据已经掌握的太阳系资料做个太阳系模型,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3.学生发言。
4.师总结:需要一个平面,可以用橡皮泥制作星球、用细铁丝固定,要弄清楚行星的位置和大小。
5、生小组内用计算机按比例缩小算出八大行星的直径和距离太阳的远近。
二、学生制作太阳系模型。
1、师发材料,学生根据数据分工制作太阳系模型。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开始制作太阳系模型,教师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
三、成果展示1、把各小组做好的太阳系模型放到前台,全班同学轮流观看。
2、小结:说一说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第二篇:石膏模型制作教案石膏模型制作教案工具:1)、橡胶或塑料的钵,大小视需要石膏的量;2)、搅拌工具(雕刀或小铲子,随便,适用即可)调制:办钵石膏粉,半钵水(冷水),一比一混合。
混合调制的方法将决定石膏的性质。
过程:1、调制石膏。
原料:模型石膏粉,颜色比较灰的那种,硬化速度相对较快,干后颜色更白。
a)、快速调制法:直接将水和石膏粉混合,变混合边搅拌。
调制之石膏硬化速度快,但相对硬度低,气泡多,不宜表现细腻构件。
b)、慢速。
先盛水,然后向水中缓慢倒入石膏粉,切勿搅拌,石膏粉吸足水后自然沉入水底,根据沉没的速度控制倒石膏粉的速度。
科学模型制作手工初中教案

科学模型制作手工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模型的概念和作用,认识模型的分类。
2. 学会使用简单材料制作科学模型,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科学模型的概念和作用。
2. 模型制作的材料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科学模型的设计和制作。
2. 模型制作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科学模型的图片和实例。
2.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纸张、塑料等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科学模型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模型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分享对科学模型的认识和看法。
二、探究科学模型的分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模型的分类,如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类模型的特点和应用。
三、学习制作材料和技巧(10分钟)1. 教师介绍制作模型的材料,如纸张、塑料、木材等。
2. 学生学习制作模型的基本技巧,如剪切、拼接、粘贴等。
四、设计制作科学模型(15分钟)1. 教师提出制作任务,如制作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模型。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模型方案,确定材料和制作方法。
3. 学生动手制作模型,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模型,介绍制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模型的科学性、美观性和创新性。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如科学模型的概念、制作技巧等。
2. 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反思团队合作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探究其他科学模型的制作,如细胞模型、地球仪等。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学模型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模型的概念、分类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团队协作和科学探究精神。
关于模型制作的幼儿园手工课教案

关于模型制作的幼儿园手工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能够:1.了解模型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使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制作自己的模型。
3.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造力。
4.发展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纸板、剪刀、胶水、颜料、彩笔、模型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固定用品如胶棒、剪刀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与幼儿们简单交流,引起他们对模型制作的兴趣和好奇心。
2.概念讲解(10分钟)老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模型制作的概念,告诉幼儿们制作模型的用途和意义。
3.示范制作(15分钟)老师先向幼儿们展示一些精美的模型作品,然后详细讲解制作步骤和技巧。
注意让幼儿们明白模型制作需要细心和耐心。
4.实践操作(25分钟)幼儿们根据老师的示范,动手制作自己的模型。
老师可以根据幼儿们的年龄和能力提供不同的制作方案,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来完成作品。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幼儿们彼此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赞赏和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
6.总结(5分钟)老师与幼儿们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观察和讨论各自的模型作品,并总结模型制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四、教学延伸本节课只是对模型制作的简单介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延伸学习:1.鼓励幼儿们在家制作更复杂的模型,并和家长一同完成。
2.组织幼儿们进行模型制作比赛,让他们展示和分享作品,并给予奖励和鼓励。
3.邀请专业的模型制作人员来幼儿园进行讲座和示范,进一步提升幼儿们的兴趣和能力。
教案到此结束,希望本节课对幼儿们的手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同时也能够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初中劳技《模型制作》教学设计

初中劳技《模型制作》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及目标在初中劳技教育中,模型制作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培养活动,通过制作模型,学生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研究基本的模型制作技巧,同时培养学生对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研究材料的种类和特点:介绍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如纸板、木材、泡沫等。
2. 模型设计与规划:教授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模型设计和规划。
3. 制作技巧与方法:教授基本的模型制作技巧,如剪、粘、拧、钉等,同时介绍常见的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4. 模型创新与改进:引导学生通过模型制作过程中的实践,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和改进,提高设计和制作水平。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模型作品,引起学生对模型制作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研究材料的种类和特点:通过图片和实物示范,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3. 模型设计与规划:讲解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模型设计和规划,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4. 制作技巧与方法:逐步教授基本的模型制作技巧,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技巧。
5. 模型创新与改进: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创新和改进,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设计和改善方案。
6. 总结归纳: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总结和归纳,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评估1. 学生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模型作品,评价其创意和制作水平。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反馈和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资源准备1. 各种材料和工具:纸板、木材、泡沫、剪刀、胶水、螺丝刀等。
2. 模型案例和展示物:收集一些精美的模型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六、教学延伸1. 参观模型制作工作室或展览:带领学生参观模型制作工作室或展览,增加他们对模型制作的了解和兴趣。
2. 组织模型制作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模型制作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制作能力。
建筑模型制作教案

建筑模型制作教案第一章:建筑模型制作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模型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和工具材料理解建筑模型制作的意义和应用1.2 教学内容建筑模型的概念和分类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建筑模型制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建筑模型制作的意义和应用1.3 教学活动导入:展示不同类型的建筑模型,引发学生对建筑模型的兴趣讲解:讲解建筑模型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流程示范:演示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建筑模型的定义和分类学生能够描述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所需工具材料学生能够理解建筑模型制作的意义和应用第二章:建筑模型制作技巧2.1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学会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制作建筑模型能够独立完成中等难度的建筑模型制作2.2 教学内容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技巧建筑模型制作的注意事项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建筑模型制作的练习和创作2.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示范:演示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制作建筑模型的方法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制作中等难度的建筑模型创作: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建筑模型作品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展示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制作建筑模型的技巧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中等难度的建筑模型制作学生能够描述建筑模型制作的注意事项第三章:建筑模型制作实例3.1 教学目标学习建筑模型制作的实例和案例理解建筑模型制作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建筑模型制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建筑模型制作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建筑模型制作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建筑模型制作的创新思维和实践3.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建筑模型制作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分析建筑模型制作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制作建筑模型的实例创新:学生进行建筑模型制作的创新实践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分析建筑模型制作的实例和案例学生能够理解建筑模型制作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学生能够展示建筑模型制作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第四章:建筑模型制作与评价4.1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对建筑模型进行评价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2 教学内容建筑模型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建筑模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培养讲解:讲解建筑模型制作的方法和技巧示范:演示建筑模型制作的评价和反思方法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建筑模型制作并互相评价表达: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展示建筑模型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对建筑模型进行评价和反思学生能够表现出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5.1 教学目标展示学生的建筑模型制作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5.2 教学内容建筑模型制作成果的展示建筑模型制作的学习反馈和改进建议5.3 教学活动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建筑模型制作成果反馈:学生提供建筑模型制作的学习反馈和改进建议5.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建筑模型制作成果学生能够提供建筑模型制作的学习反馈和改进建议第六章:建筑模型制作与技术细节理解建筑模型制作中技术细节的重要性学习建筑模型制作中的精确测量和切割技术掌握建筑模型制作中的材料选择和处理方法6.2 教学内容技术细节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作用精确测量和切割技术的应用材料选择和处理方法的选择和应用6.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技术细节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重要性示范:演示精确测量和切割技术的操作方法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材料选择和处理方法讨论:学生讨论技术细节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6.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解释技术细节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重要性学生能够展示精确测量和切割技术的操作方法学生能够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材料处理方法第七章:建筑模型制作与表现手法7.1 教学目标学习建筑模型制作中的表现手法和技巧理解建筑模型制作中色彩、灯光和视角的应用提高学生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表现手法和技巧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应用色彩、灯光和视角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作用艺术修养和创造力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培养7.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表现手法和技巧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应用示范:演示色彩、灯光和视角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操作方法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表现手法和技巧的应用创作:学生进行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培养7.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展示建筑模型制作中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学生能够理解色彩、灯光和视角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作用学生能够表现出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第八章:建筑模型制作与实际应用8.1 教学目标学习建筑模型制作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理解建筑模型制作在不同领域的运用提高学生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8.2 教学内容建筑模型制作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建筑模型制作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实例实际操作能力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培养讲解:讲解建筑模型制作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建筑模型制作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实例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学生进行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操作8.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解释建筑模型制作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学生能够理解建筑模型制作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学生能够展示实际操作能力第九章:建筑模型制作与环保意识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环保意识学习建筑模型制作中的可持续材料和工艺理解建筑模型制作与环境保护的关系9.2 教学内容环保意识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重要性可持续材料和工艺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应用建筑模型制作与环境保护的关系9.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环保意识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重要性示范:演示可持续材料和工艺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应用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可持续材料和工艺的应用讨论:学生讨论建筑模型制作与环境保护的关系9.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认识到环保意识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重要性学生能够展示可持续材料和工艺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应用学生能够理解建筑模型制作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第十章:建筑模型制作与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学习建筑模型制作在建筑行业未来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建筑模型制作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10.2 教学内容建筑模型制作在建筑行业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建筑模型制作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培养10.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建筑模型制作在建筑行业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分析建筑模型制作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创新:学生进行建筑模型制作的技术创新和实践10.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解释建筑模型制作在建筑行业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学生能够了解建筑模型制作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学生能够展示创新能力和适应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对建筑模型的定义、分类、制作流程、工具材料、意义和应用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是教学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讲解和示范来深入理解这些内容。
初中一年级模型制作教案

初中一年级模型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模型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模型制作的基本概念:模型是一种模拟真实物体或现象的缩小版,可以通过各种材料和工具制作。
2. 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选题、设计、制作、调试、展示。
3. 模型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切割、拼接、塑形、涂装等。
4. 模型制作的评价标准:实用性、美观性、创新性、稳定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模型制作的创新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模型制作的相关教材、工具、材料。
2. 学生准备:带好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模型,如飞机、汽车、建筑等,引导学生了解模型制作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教师讲解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包括选题、设计、制作、调试、展示等环节。
3. 示范:教师选择一个简单的模型制作项目,现场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模型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4. 学生制作:学生分组进行模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5. 调试与展示:学生完成模型制作后,进行调试和展示,评价彼此的模型作品。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模型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模型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动手操作、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模型作品,从实用性、美观性、创新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模型作品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教学拓展1. 组织模型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制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邀请专业模型制作师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任课教师:教师所在单位:课程名称:模型制作课程所属院(部):艺术学院课程代码:BK0216013授课班级: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其他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应用课程。
本课程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模型制作的原理、方法、步骤和不同材料的性能,以及不同模型制作的工艺流程。
使学生在今后产品设计学习时,能够将自己构想的设计图,选用恰当的材料进行制作,提升学生的手脑结合的能力。
总学时:总80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62学时总学分:5学分考核方式:考试成绩构成比例:平时成绩*30%+末考成绩*70%使用教材:桂元龙,李楠.产品模型制作与材料.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主要参考书目:[1] 闫冬云.手工制作[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9.[2] 钱志屏.泡沫塑料[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3] 张文兵. 陶瓷模型制作[M].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4] 刘志强. 立体思维: 从雕塑到模型[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5] 贺松林,姜勇,张泉. 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6] 王所玲. 家具制造实训[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4.课时授课计划课次序号:1一、教学题目:泡沫塑料成型实验二、教学课型:理论课+实践课三、目的要求:该实验项目要求学生了解泡沫塑料的性质以及加工工具的使用手法,理解泡沫塑料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并能熟练运用泡沫塑料这种材质来塑造产品模型。
四、重点和难点:该实验项目是模型制作实验的入门课程,重点是对泡沫塑料模型的外形塑造,难点是如何准确地理解和塑造塑料模型的结构形体.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实践六、参考资料:1. 钱志屏.泡沫塑料[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2. 闫冬云.手工制作[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9.七、作业:泡沫模型制作八、授课记录:九、授课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让学生了解制作泡沫模型的流程,并能运用工具动手制作泡沫塑料模型。
能准确的把握模型制作时的形态特征。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1、导入课题分组讨论:泡沫塑料的特性以及用途引入泡沫塑料是一种非常适合制作模型的材料2、教学内容(理论讲授2学时+动手实践6学时)第一、理论讲授1)讲解泡沫塑料的特性2)讲解工具的安全规范操作3)讲解制作模型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第二、动手实践1)让学生选择自己制作的模型并确定大小比例2)根据自己要做的模型选择合适的泡沫塑料3)在泡沫塑料上进行辅助线的绘制4)用合适的工具对泡沫塑料进行切割5)最后修饰细节并对模型进行打磨处理3、课堂总结1)模型辅助线绘制的重要性2)如何提高形态的把握能力4、布置作业把课上制作的泡沫模型进一步完善课时授课计划课次序号:2一、教学题目:粘土、油泥成型实验二、教学课型:理论课+实践课三、目的要求:粘土、油泥成型实验是进阶性的实验项目,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粘土、油泥的成型技法,并能区分二者的差别,合理运用这两种材料来塑造产品造型。
四、重点和难点:该实验项目是模型制作的进阶性课程,重点是充分利用粘土、油泥的不同特性来塑造形体,难点是准确把握和塑造粘土、油泥模型的结构。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实践六、参考资料:1. 刘志强. 立体思维: 从雕塑到模型[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七、作业:粘土、油泥模型制作八、授课记录:九、授课效果分析: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了解粘土、油泥的特性,掌握粘土、油泥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和构造特点。
保证全部学生都能学会雕塑刀的使用方法,并能掌握粘土、油泥的前期加工、骨架搭建、塑型刮修等基本技法。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1、导入课题分组讨论:粘土和油泥在制作模型时的优点和缺点引入粘土和油泥模型的制作2、教学内容(理论讲授4学时+动手实践12学时)第一、理论讲授1)讲解粘土和油泥的特性2)讲解工具的安全规范操作3)讲解制作模型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第二、动手实践1)让学生选择自己制作的模型并确定大小比例2)根据自己的模型领取适量的粘土和油泥3)粘土和油泥前期加工4)粘土和油泥骨架搭建5)粘土和油泥塑型刮修3、课堂总结1)雕塑刀在模型制作中的重要性2)油泥模型形态把握技巧4、布置作业把课上制作的模型进一步完善课时授课计划课次序号:3一、教学题目:石膏成型实验二、教学课型:理论课+实践课三、目的要求:石膏成型实验是本课程中提升性的实验环节,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石膏的翻制方法,使用石膏材料进行物体的塑造和表现。
四、重点和难点:该实验项目是模型制作的提升性课程,重点是石膏的翻制方法,难点是准确把握石膏特性,并进行形体结构的塑造。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实践六、参考资料:1. 张文兵. 陶瓷模型制作[M].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七、作业:石膏模型制作八、授课记录:授课日期班次九、授课效果分析: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了解石膏材料的特性,掌握石膏模型的成型技巧,并能熟练使用石膏材质进行简易的模型塑造。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1、导入课题分组讨论:石膏在生活中的用途引入石膏模型的制作2、教学内容(理论讲授4学时+动手实践12学时)第一、理论讲授1)讲解石膏的配制比例2)讲解工具的安全规范操作3)讲解制作模型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第二、动手实践1)准备好设计完整的图纸草图、三视图并注明主要尺寸2)确定模型制作比例3)准备所需试验工具和材料4)调制石膏浆5)制作模型初胚6)用雕刻工具精心刻化出细节等3、课堂总结1)石膏模型的特性2)石膏模型形态把握技巧4、布置作业把课上制作的石膏模型进一步完善课时授课计划课次序号:4一、教学题目:木质材料成型实验二、教学课型:理论课+实践课三、目的要求:实木成型实验是本实验课程中的升华性环节,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掌握木质材料的特性,区分实木材、人造板的性质差异,掌握简易的木工工具的操作方法,并能利用机器或手工工具制作出木质材料的产品模型。
四、重点和难点:该实验项目是模型制作的重难点课程,重点是掌握主要几种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实木模型和人造板模型的生产工艺流程;难点是精细部件的木质构件的结合,木质模型的表面处理技法。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实践六、参考资料:1. 王所玲. 家具制造实训[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4.七、作业:木材模型制作八、授课记录:授课日期班次九、授课效果分析: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了解木质材料的分类,以及实木和人造板材的特性;掌握实木模型和人造板模型不同的加工工艺流程;并能按照模型制作要求,合理选择实木或人造板材料,并运用机器或手工工具进行锯解、裁切、打孔、组装、砂光、涂饰等工艺流程,最终完成产品模型。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1、导入课题分组讨论:木质板材的类别引入木质模型的制作2、教学内容(理论讲授8学时+动手实践32学时)第一、理论讲授1)讲解木质材料的特性2)讲解木质电动工具的安全规范操作3)讲解制作木质模型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第二、动手实践1)确定模型制作比例2)准备所需木质材料4)对材料进行前期处理,使材料平整5)运用机器或手工工具进行锯解、裁切、打孔、组装6)对最终的模型进行打磨,上漆3、课堂总结1)木质模型的优点与缺点2)木质模型比例的把握4、布置作业把课上制作的木质模型进一步完善附页所需材料与工具目录一、运动系统临床病例及解剖学分析 (1)1.腰椎结核......一一......-.. (1)2.颈椎病.........-.. (2)3.颈椎间盘脱出症..................- (3)4.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一一 (4)5.尾骨骨折...............一一.....................- (6)6.锁骨骨折...........................一. (6)7.颈肋综舍征...............-...一. (7)8.右肩关节前脱位- 一 (7)9.肱骨上段骨折.....................................‘8 10.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 (9)11.右肱骨髁上骨折.....................一..........’...’9 12.桡骨头半脱位 (10)13.桡骨下端骨折......-.........一...-一一-............”11 14.骨盆骨折.................-.........一 (11)15.右髋关节后脱位...-......-一”. (12)16.右股臂颈囊内骨折......--一一.........-.. (12)17.股骨中段骨折......-......一.........一 (13)18.胫、腓骨骨折………………·……--…………‘14l9.前交叉韧带损伤.....................。
’............’14 20.右侧半月板撕裂-............一...一。
一...“15 21.踝关节扭伤...............一.........-...一 (16)22.颅前窝骨折(脑脊液外漏)……-………………·23.颞骨骨折…………………………-…··24.下颌骨骨折…………………………………··25.先天性斜颈一………··26.斜方肌瘫痪-………”·一………一…2 7.掌中间隙感染………“………………28.指深屈肌腱断裂·…·…·………29.腹股沟斜疝………………………30.腹股沟直疝…………3】.左股部外伤………·……32.股疝嵌顿……………………”…33.臀部肌肉注射并发症………-…‘………二、消化系统临床病例及解割学分析………“”…’1.急性腮腺炎”………·…“““…2.左房扩大压迫食管……”………”””3.食管下段缩窄…………………………d.食管上段癌…一……………………5.胃穿孔……·………’6.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7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症…8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