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第六章神经阻滞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神经丛、神经干周围,暂时阻断其向中枢和外周传导冲动的功能,从而产生局部区域感觉、运动功能的消失,称为神经阻滞麻醉。
第一节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一适应证与禁忌证1 适应证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瘤、囊腺瘤切除术;气管切开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甲状舌骨屡等皮肤及皮下浅表手术;颈部椎板减压。
2 禁忌证呼吸道不能保持通畅的颈部手术;小儿及不合作者均不能选择颈丛阻滞麻醉。
二解剖颈神经丛分浅丛和深丛,由颈1-4(C l-4)脊神经前支组成。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经过椎动脉后面到达横突尖端,过横突后,这些分支与上下相邻的脊神经分支连接,形成一系列的环。
浅丛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从筋膜下穿出至表面,其分支主要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深丛在斜角肌间隙与臂丛神经处于同一水平,并同为椎前筋膜覆盖,主要支配颈部肌肉和其他深部组织。
麻醉时浅丛、深丛神经均应给予阻滞,才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
颈神经丛阻滞范围包括整个颈部、头的后部、肩及胸上部,犹如披肩样范围。
三操作步骤(一)穿刺点定位1 深丛 C2穿刺点在乳突下约1.5 cm、向后约 1cm处;C4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会点;C3穿刺点在C2-4连线的中点。
2 浅丛在C4穿刺点。
(二)操作程序根据手术部位选择不同的颈丛阻滞点和局麻药剂量。
1 三点法颈前阻滞法:传统的颈深丛阻滞法。
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两上肢自然下垂、紧贴躯干;在肩背部垫一薄枕便于暴露颈部穿刺部位。
用记号笔标记C2、C3、C4;消毒铺巾,左手示指尖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7#注射针头依次穿刺;C4横突比较浅、进针2一3 Cm即可触及颈椎横突,患者述有异感更可确认,针尖稍稍退离骨质避免损伤骨膜,左手拇、示、中指固定针头,右手持含局麻药注射器注药,注药前、中、后注意轻轻回抽,观察有无血液或其他回流液;然后再行C2、C3阻滞。
浅丛阻滞可在C4深丛阻滞完成后将穿刺针退至皮下组织,突破胸锁乳突肌腹(将胸锁乳突肌提起便于操作)分别向头端及尾端各注人局麻药4一5ml,单侧总量不超过10ml。
颈丛神经阻滞及并发症处理预案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1] 顺应证与禁忌证:于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瘤.甲状舌骨囊肿等颈部浅表手术,实用于锁骨内侧段骨折内固定术.原发性甲亢.颈部伟大肿块且有气管榨取.气管移位者.呼吸道难以保持通行或颈椎病伴呼吸功效不全者视为禁忌.精力极端重要不合作者.小儿及年纪过大者(﹥75岁)也不宜选用.[2] 操纵通例①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或安定10mg肌注.②备齐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器具及急救药品.③测定基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凋谢静脉通道.④肯定穿刺点:患者去枕平卧,头倾向对侧,双上肢天然平放于身材两侧.麻醉医师站在患侧,嘱患者作昂首活动,显露胸锁乳突肌,定厥后缘中点或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为 C4穿刺点;乳突尖下方1.5cm,胸锁乳突肌后缘定为 C2穿刺点;C2与C4连线中点即为C3穿刺点.每点注药3~4ml.⑤颈浅丛阻滞:左手食指或拇.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针头在C4点垂直皮肤进针,遇有轻度筋膜脱空感即达胸锁乳突肌的肌膜下,注药8~10ml.⑥改进一点法颈深丛阻滞:即在C4穿刺,有骨质感停进针,即为C4横突,回抽无血或液体注药6~8ml,达到同样后果.[3] 不测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①局麻药中毒反响:多因误入血管所致,严厉控制浓度.容量.注药速度,因颈部血管丰硕,药物接收敏捷.注药前.中.后应回抽.一旦消失症状,立刻停滞注药,吸02,须要时面罩下加压供氧,危宿疾人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烦燥抽搐者安定或者咪达唑仑静脉打针,须要时用肌松药,直至惊厥.抽搐停滞;支撑轮回,加速输液,归并低血压赐与血管压缩药.②全脊麻与高位硬膜外腔阻滞:可因局麻药液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所致.深丛阻滞时,若针深已超出3~3.5cm仍未触及横突,不该冒然持续进针,应从新剖断穿刺点的地位,进针倾向角度是否有误或体位变动.一旦产生全脊麻或高位硬膜外阻滞症状立刻支撑呼吸与轮回,面罩下加压供氧,呼吸停滞者立刻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归并低血压则加速输液及运用血管压缩药.③霍纳氏分解征:因颈交感神经阻滞所致,无需特别处理.④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麻木:前者消失声音嘶哑或掉音,轻度呼吸艰苦,短时光可自行恢复.后者系膈神经累及消失胸闷呼吸艰苦,吸氧可缓解,行双侧深.浅丛阻滞,轻易消失以上并发症,是以,原则上应防止同时行双侧深.浅丛阻滞,尤其是三点法(C2.C3.C4阻滞).⑥椎动脉毁伤引起血肿:大多半。
颈椎前路手术中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效果分析

具有 可 比性 。
12 . 方 法
记忆及脊 髓损伤 。见表 1 。
表 1 两 组手 术时 间、麻 药 用量 、麻醉 苏醒 时间 、拔 管时 间 比较
进入手 术室后开 放上肢静 脉输液 , 脉注射盐酸 戊乙奎 醚 静
( 长托宁 , 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 14 ). g g H 059 8 0 2m / 及 0 k
・
麻醉与镇痛 ・
2 7第卷 1 0 年月 2第4 l 2 期
颈椎前路手术中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效果分析
王妮
黑龙江省肇 源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黑龙 江肇源 16 0 650 【 要 】目的 观 察颈丛 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 醉在颈椎前路手术 中的麻 醉效果 , 摘 并进 行分析 。 方法 选取 4 2例颈椎 前路 手 术 患者随机分 为 A组和 B组。A组 为全身麻醉 , B组 为颈丛神经 阻滞 联合全 身麻 醉。观察 两组手术 时间 、 异丙 酚用量 、
I gn n rp is 2 0 6 (3 : 8 - 8 . maiga dG a hc ,0 6, 0) 3 3 3 9
断 是救治 该病 的关键 。长期 临 床资料 表 明 , 盆骨折后 合 骨
颈丛阻滞-麻醉-2022年学习资料

02-器材:3.8~5cm长的22G短-斜面针-颈深从阻带-体位与颈浅丛相同-1.乳突-2.C 横突-3.胸锁乳突肌后缘-05-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环状软骨水平触摸到-C6横突,并与乳 连线。C2~C4进针点标记:C2:乳-突尾2cm,C3:乳突尾侧4cm,C4:乳突尾侧6cm。 消毒皮肤后,沿着已确认的各横突间的连线进行皮-下浸润。在定位手指间垂直于皮肤进针。不应偏向-头 进针。稍微偏向尾侧进针有助于防止穿刺针意-外刺向颈髓。缓慢进针直到触及横突。此时,退针-1~2 m并固定好穿刺针,回抽无血后注射4~5m1局麻-药。拔针后,-按顺序在不同节段水平重复以上步骤
颈浅丛阻滞带及围术期管理-患者仰卧位或者半坐位,-头转向阻滞对侧。-1.乳突-标志-2.胸锁乳 肌的锁骨头-和体-3.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点-进针深度大约1cm-1、治疗巾和纱布-2、20ml 射器,-消毒皮肤后,沿着胸锁乳-与3.8cm长的25G-突肌后缘皮下分别向垂直-针连接-器材作-3、5ml注射器用-技术-方向、头侧、及尾侧呈扇-形各注射5ml局麻药.-于皮肤局部浸润、无菌手套,记-号笔,尺子-颈浅丛阻滞不适感较小,进针前可予以适-当镇静,阻滞起效时间10~1 分钟,头颈部-手术时,避免过度镇静-7
07-平面内进针-由于目标神经位置表浅,平面内-技术(从中间或者侧面进针)和平面外-技术都可以 用。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后,注射12ml的局麻药,确认注射-点是否合适,然后再注入剩下的-10~ 5m1局麻药包围神经丛。-02-平面外进针
如果神经丛看不清楚,可以选-用胸锁乳突肌下法。针进到胸锁-乳突肌下方,针尖直接到胸锁乳-突肌和 前筋膜之间,靠近胸锁-乳突肌后缘。调整针尖位置,注-提示-射局麻药,并使二者分层,由于-因为颈 丛常常显示不清,所以该阻-颈浅丛是纯感觉神经,因此不需-滞并非一定要看见神经丛。即使图像-要高 度局麻药。-上神经丛位置不确定,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面注射10~15ml局麻药也可获得-可靠的效 。-颈浅丛位于臂丛的上方,可通过识别-斜角肌、臂丛或椎前筋膜作为超声图-像上的标志。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这个贴子最后由ysdmaz在2005/01/2002:04am第1次编辑]【颈丛神经阻滞麻醉】【适应症】(一)颈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术、喉切除术、颈椎椎板切除术。
(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三)肩关节手术(与臂丛阻滞联合)。
【禁忌症】?颈部畸形或有炎症、结核等。
【解剖】(一)颈丛神经由颈2、3、4三对脊神经的前支组成,分深浅两丛。
(二)【深丛神经】出椎间孔经横突结节间沟下行,向外分布于颈部肌肉及其它深部组织,为肌肉的运动神经纤维。
(三)【浅丛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冒出至表面,分为升支、横支和降支,支配于颈前区皮肤和表浅组织,为皮肤的感觉神经纤维。
(四)颈丛神经的麻醉范围主要是在颈部的前面和侧面,但由于药物的弥散,常使颈脊神经的后分支也同时被阻滞。
为此,麻醉范围常更波及头的后枕部、肩及胸上部。
【局麻药】局麻药种类较多,举例见表,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任选其一应用。
表颈丛阻滞的麻药选择局麻药名称————————总量(ml)————作用维持时间(h)2%普鲁卡因————————30————————21.5%普鲁卡因、0.1%地卡因—40————————31%利多卡因、0.15%地卡因——30———————40.5%布比卡因———————20———————3如无禁忌,可加入1:20000肾上腺素【操作方法】(一)三针阻滞法:1.病人仰卧,去枕头,头转向对侧。
2.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甲状软骨上缘的水平线相交处,可摸到第四颈椎横突,此为第一点。
再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下一横指,为第三点(相当于第二颈椎横突)。
两点连线的中点为第二点(相当于第三颈椎横突)。
各用染料分别在皮肤上作好标记,并在三点上各作皮丘。
3.用22~24号针头连接5ml注射器,与皮丘垂直,顺序分别进针第一点、第三点和第二点。
医院麻醉科颈丛臂丛阻滞麻醉技术规范

医院麻醉科颈丛、臂丛阻滞麻醉技术规范颈丛神经阻滞【解剖】颈丛由C1-4 脊神经前支构成,C1 重要为运动神经,其它均为感觉神经,分深丛和浅丛,从椎间孔穿出后,经颈椎横突分叉处,浅丛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筋膜,分为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颈前神经和锁骨上神经(内侧支、中间支和外侧支),支配区域为枕、颈及胸肩上部,呈披肩状。
【适应证】颈部手术,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但病变侵及气管,颈部巨大肿瘤,不合作者或穿刺部位感染者不适宜采用。
【操作办法】1.体位:仰卧,头偏对侧;2.定位:病人昂首,显露胸锁乳突肌,穿刺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颈外静脉交叉处(相称C4 水平,平甲状软骨上缘);3.穿刺办法:取6.5 号针,穿刺点处作皮丘,与皮肤垂直进针,在颈前筋膜前方寻找横突,此时病人有酸胀感,回抽无血也无脑脊液后缓慢注入局麻药。
【局麻药浓度及剂量】1.2%利多卡因20ml 及1%地卡因4ml,加生理盐水16ml,即为1%利多卡因和0.1%地卡因混合液,每侧8~12ml。
在40ml 混合液中加入1:1000 肾上腺素2滴(7 号针),如遇甲亢、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脏病患者则不加肾上腺素;2.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或单纯用0.25%布比卡因,不加肾上腺素,剂量同上。
【并发症】1.药液误入硬膜外腔可引发高位硬膜外阻滞,如误入蛛网膜下腔即刻呼吸心跳停止,意识消失,解决见全脊麻;2.局麻药毒性反映:由于颈部血管丰富吸取过快或误入血管引发,症状及解决见局麻药毒性反映;3.膈神经阻滞:双侧膈神经阻滞可致呼吸困难,应予以面罩供氧;4.喉返神经阻滞:可致声嘶或轻度呼吸困难,短时间内可恢复;5.Horher's 综合征:星状神经节阻滞,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面部血管扩张,鼻塞,皮肤干燥,短期内无需解决;6.椎动脉损伤引发出血;7.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1)镇静和镇痛药:根据病情用安定、氟哌啶或哌替啶等;(2)吸氧,对高血压患者局麻药中毒避免加肾上腺素;(3)必要时用心律平、慢心律、美托洛尔或西地兰等。
三种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 法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 方法 6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 三组,每组20例。Ⅰ组:颈丛神经阻 滞;Ⅱ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Ⅲ组: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
结论
锁骨区域的皮肤由颈浅丛神经支配, 锁骨及其附着组织主要由臂丛神经 支配,亦有部分颈丛神经参与。采 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是锁骨骨折 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结果 Ⅰ组切皮、缝皮评分显著低于剥离骨 膜、复位固定时;Ⅱ组剥离骨膜、复位固 定评分显著低于切皮、缝皮时;Ⅲ组切皮、 缝皮评分与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剥离 骨膜、复位固定评分与Ⅱ组差异亦无统计 学意义(P>0.05)。Ⅲ组使用镇痛药或加 局麻的例数低于Ⅰ、Ⅱ组。三组间不良反 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锁骨骨折手术单纯颈丛阻滞切皮、缝皮 可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但剥离骨膜、复 位固定等深部操作时痛感明显。单纯臂丛 阻滞对剥离骨膜复位、复位固定等深部操 作麻醉较完善,但切皮、缝皮时痛感明显。 这与锁骨手术区域的皮肤及锁骨周围附着 组织不是由单一颈丛或臂丛神经支配有关。
锁骨区域的皮肤主要由颈浅丛分支锁骨上神经 支配(C3,4),肩部皮肤由臂丛分支腋神经皮 支臂外侧上皮神经支配(C5,6),锁骨附着的 肌肉主要有三角肌、锁骨下肌、胸大肌、斜方肌、 胸锁乳突肌,前三者分别由臂丛神经的分支腋神 经(C5,6)、锁骨下神经(C5,6)、胸前内外 侧神经(C5~T1)支配,后两者由副神经支配,其 中斜方肌有C3,4前支参与,胸锁乳突肌有C2~ 4前支参与,锁骨主要由胸前神经(C5~T1)及锁 骨上神经(C3,4)支配[1]。锁骨附着的韧 带常位于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周围主要有胸锁前 后韧带、锁间韧带、肋锁韧带、肩锁韧带、喙锁 韧带,支配它们的神经有腋神经(C5,6)、肩 岬上神经(C5,6)、胸前内外侧神经(C5~T1)、 锁骨下神经(C5,6)、锁骨上神经(C3,4)。
不同麻醉方式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疗效比较

不同麻醉方式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疗效比较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在不同的麻醉方式中,颈丛神经阻滞、腰麻和全身麻醉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三种方式。
本文将介绍这三种麻醉方式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疗效比较。
一、颈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局部麻醉方式,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使颈丛神经完全或部分阻断而达到疗效。
它选择了颈丛神经的位置,可以对宫颈、产道进行局部麻醉。
颈丛神经阻滞可以改善宫缩疼痛,减轻术后疼痛,避免全麻对胎儿造成影响,不同于其他麻醉方式,具有较好的产妇、胎儿安全性。
在剖宫产中,颈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降低患者在子宫切口情况下的疼痛感受。
由于它的局部麻醉原理,可以避免患者在手术期间全麻产生的一些不适感,同时降低了产妇的凝血风险。
缺点是它在控制宫缩引起的疼痛方面效果不如全麻或腰麻。
二、腰麻腰麻是直接将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L3至L4椎间孔内脊神经前根和后根,以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腰麻具有迅速、效果好、胎儿风险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在剖宫产中,腰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麻醉方式。
它可以很好地控制手术所需的镇痛效果,避免了全麻的一些风险。
由于是局麻,还能降低凝血风险。
在手术过程中,因其仅阻断了疼痛神经,而保留了其他神经的功能,因此,手术过程中可以互动。
缺点是腰麻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如低血糖、呼吸抑制等。
三、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一种能够达到全身麻醉效果的麻醉方式,其主要是采用吸入麻醉剂或静脉给药使患者进入深层麻醉状态。
全身麻醉适用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手术,比如在紧急和危重症手术中,以及对于感觉神经、动力神经阻滞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应用。
在剖宫产中,全身麻醉主要适用于一些紧急情况的手术,比如手术时间过长,或麻醉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需要迅速转换麻醉方式等。
但由于全身麻醉一般会引起孕妇的呼吸、循环等方面的不适反应,因此在选择全身麻醉时需要保证患者基本的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等方面指标正常,以保证孕妇的生命安全。
总的来说,在剖宫产中的麻醉方式,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手术情况下选择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个贴子最后由ysdmaz在2005/01/2002:04am第1次编辑]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适应症】
(一)颈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术、喉切除术、颈椎椎板切除术。
(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三)肩关节手术(与臂丛阻滞联合)。
【禁忌症】
?颈部畸形或有炎症、结核等。
【解剖】
(一)颈丛神经由颈2、3、4三对脊神经的前支组成,分深浅两丛。
(二)【深丛神经】出椎间孔经横突结节间沟下行,向外分布于颈部肌肉及其它深部组织,为肌
肉的运动神经纤维。
(三)【浅丛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冒出至表面,分为升支、横支和降支,支配于颈前
区皮肤和表浅组织,为皮肤的感觉神经纤维。
(四)颈丛神经的麻醉范围主要是在颈部的前面和侧面,但由于药物的弥散,常使颈脊神经的后分支也同时被阻滞。
为此,麻醉范围常更波及头的后枕部、肩及胸上部。
【局麻药】
局麻药种类较多,举例见表,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任选其一应用。
表颈丛阻滞的麻药选择
局麻药名称————————总量(ml)————作用维持时间(h)
2%普鲁卡因————————30————————2
1.5%普鲁卡因、0.1%地卡因—40————————3
1%利多卡因、0.15%地卡因——30———————4
0.5%布比卡因———————20———————3
如无禁忌,可加入1:20000肾上腺素
【操作方法】
(一)三针阻滞法:
1.病人仰卧,去枕头,头转向对侧。
2.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甲状软骨上缘的水平线相交处,可摸到第四颈椎横突,此为第一点。
再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下一横指,为第三点(相当于第二颈椎横突)。
两点连线的中点为第二点(相当于第三颈椎横突)。
各用染料分别在皮肤上作好标记,并在三点上各作皮丘。
3.用22~24号针头连接5ml注射器,与皮丘垂直,顺序分别进针第一点、第三点和第二点。
当
针尖碰到横突结节(深度一般2~3cm,无需寻找异感),即可在每一点分别注射局麻药各5~8ml。
注射前应仔细做抽吸试验,证实无血或脑脊液后,作缓慢注射。
由此阻滞以颈2、3、4脊神经前支组成的【颈深丛神经】。
4.将第一点的穿刺针退出至皮下和颈阔肌之间,沿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向上向内(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及向下分别注射麻药各2~3ml,此为阻滞【颈浅丛神经】。
(二)一针阻滞法:
1.病人的体位同上法。
2.在上法的第一点处,术者用食中两指在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处,触及颈4椎横突结节。
将针
经两指间以稍斜向足及背的方向,刺入斜角肌间沟,直至颈4椎横突结节间沟处(无需寻找异感),注入局麻药10~15ml。
然后将针退至皮下和颈阔肌之间,再注射麻药10ml。
【注意事项】
(一)注药前必须做好抽吸试验,需切实预防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或全脊髓麻醉。
(二)避免将局麻药注于颈总动脉鞘膜内,否则易同时阻滞喉上神经或喉下神经而声音嘶哑。
(三)需注意病人有无胸闷及呼吸交换量减少的征象,一旦发生表示膈神经已被同时阻滞,
应及时面罩吸氧,并做好辅助呼吸。
(四)颈深丛阻滞容易同时阻滞膈神经、喉返神经,因此,仅限作单侧阻滞。